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支步枪一匹马,五十发子弹一只羊。”听到有人问,坐在地上的林宪天下意识地回答道。
那汉子想操起一支步枪看看,林宪天没让。“这位兄弟,送上门的生意不想做?”那汉子笑呵呵地问道。
“那倒不是,只是我看大哥不像生意人,怕你拿起枪,伤到我。”林宪天感觉这人不是牧民或者游商,应该是国民党那头的密探,要不就是鬼子那头的特务。
那汉子低头笑了笑:“伤到你?不会的。我只想知道这枪的来源。”
这时一直在运输艇里监视的许红莲有些焦急地喊道:“快回来,他们要抓你。”
林宪天起身跨过地摊,一把搂住那汉子,同时亮出别在腰里揭开盖子的手榴弹:“你别动,不然咱们一起上天。”
那汉子看到林宪天身上别着的开盖手榴弹,一脸惨笑:“兄弟,别吓唬我(饿),我(饿)只是个传话的。”
林宪天可不管他说什么,咬着牙恶狠狠地说道:“你跟我走,就是死了,老子也要拉个垫背的。”
“儿子,我开枪把人赶开,你快跑回来!”许红莲又通过耳机催促道。
地摊上的枪支弹药都不要了,林宪天威胁那汉子没走几步,就听见身后有枪声,那是许红莲在射杀试图接近林宪天的密探。
不过林家母子和那汉子都没想到,在这个部落里还有几个人,就在许红莲驱赶密探时,那几人趁乱试图扑向林宪天。
只见那汉子注意到那几人扑向林宪天,便一把将林宪天推开,顺手就把已经拉燃的手榴弹从林宪天腰际拽出,一扔,林宪天的武装被卸。
几乎同时那汉子转身逃跑,而那几人根本不管那汉子,直扑林宪天。就在这时,已经跑出几步的汉子抽出怀里的手枪,回身对着还在地上按住林宪天的几人开了枪。等确定几人被打死,才把林宪天从死人堆里拖出。
“小兄弟,我可是救了你一命,不过你现在要和我走一趟。”那汉子用枪指着林宪天说道。
“你是哪头的?”林宪天心中后怕的感觉刚过,便问道。
“小兄弟,知道军统不?”汉子一脸严肃地说道。
话音刚落,许红莲一枪把汉子打倒在地,林宪天见状连忙起身,连滚带爬地跑向运输艇。
“真是吓死我了。”林宪天登上运输艇后,再也没力气动一动了。
而许红莲则长舒一口气:“真悬啊!”
至此林家在草原的交易活动中止。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四十九集 为了粮食
更新时间2010…5…7 12:45:25 字数:2825
在逆向仿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材料选定问题;齿轮、齿条、蜗杆的模数的确定问题;还有公制、英制转换的问题;公差与配合的选择、表面粗糙度的选择问题;尺寸链问题、技术要求填写问题,等一堆问题。
也正是有了扫描仪的帮助,使这些问题中的绝大多数都能获得解决。不过也有问题扫描仪解决不了。
“又是工装,这是第几件了?”林宪天看着一张标注有工装字样的图纸问道。
林玉山看了一眼图纸右下角图样名称里的编号:“第八件。”
“如何验收?”林宪天又查看了工装所在图纸的上一级图纸,他看到这是一个关键部件使用的工装。
“这就是你的问题了。”要林玉山画图可以,但编写验收技术条件,还是有些困难。
林宪天听后直咧嘴。“又是费脑细胞的活。”林宪天小声嘀咕道。
“晚上就别等你妈了,她晚上晚回来。”林玉山开始把工具归拢到工具箱里。
“咋!带徒弟还管饭不成?”林宪天知道外面粮食供给困难,搞不好许红莲是借不回来,多带一些油水大的菜食给她的徒弟吃。
林玉山瞪了一眼林宪天,说道:“告诉你多少次了,说话之前,想说的话,先在脑子里转两圈再说。”现在外面对粮食问题很敏感,一直衣食不愁的林家,自然是风口浪尖。
林宪天看林玉山有发火的趋势,马上脚底抹油,溜了。
自从孙先楚从林家搞到制氨设备后,陕甘宁边区又陆续从林家购买了不少微型、小型化工设备。再后来设备不买了,改买焊接设备和建设化工厂的特种材料。根据林家自己收集的资料测算,陕甘宁边区已经能自行生产大量火zha药、化肥、油料等化工产品。
“我听孙先楚说,东峪村会焊接的那几户人家都搬到延安去了。”许红莲回来后把这件事讲给父子两人听。
“这也不奇怪,那头一直收罗技术工人和知识分子,但对于一个想强大起来的政权,那些技术人员根本不够,所以把那几户人家搬走也理所应当。”林玉山分析道。
“不光是焊工,连造过闹钟的人家也被搬走了不少。”许红莲接着说道。
“难道那头也想开一家闹钟厂?”林宪天有些惊讶地问道。
“难说,有次我听陈秦山说,边区每次开会约定几点到场,各路人马都用闹钟定点。”林玉山想起这事,就想笑。想象一下,一群去开会的干部,每人身上挎着一个闹钟,那情景……
随着对飞机的分解不断深入,林玉山发现了几样有价值的东西。
“儿子,你说用这20机炮能改成防空炮吧?”林玉山蹲在地方拍着已经卸下的20mm航炮。
“不知道,不过可以试试。”林宪天不知道这款20mm航炮的性能,但他知道,既然是用在飞机上的,后坐力一定很小,估计射高也不会太高。
“还有这航空电台。”林玉山招手让林宪天上飞机看看。
“咱家的晶体管电台不是已经开始卖了,这电子管电台还有什么用?”林宪天看了一眼座舱里满是德文标签的电台。
“我想咱家卖的电台定位是师团一级的,团以下单位就没有电台……”林玉山想用这种电台出售给团以下单位,这样就少担心晶体管电台的泄密问题了。
“所以,爸你想用这种电台来代替。”林宪天理解林玉山的意思。
林玉山嗯了一声,表示同意。
“那电子管的生产问题如何解决?”林宪天疑问道:林家仿制电子管电台未成功的一个因素,就是电子管的生产问题没解决。
“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些眉目了,估计问题不大。”林玉山一直在收集有关电子管的生产技术资料,据他自己估计生产问题应该不大。
“那就没问题了,我估计等生产出来,这个电台的个头不带小的。”林宪天目测了一下飞机里的电台尺寸。
又到了秋天,冀中的大部分主力和机关都在山区,现在冀中的局面只有靠小股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支撑。而在山区的部队也为了支援山下,不断向山下派出武工队,为此第四团出原有六个连的编制不变外,原有六个连的兵力,也不断缩减到四个连。
“会上听说今年太行军区的粮食收成也不好。”王彦宾这次去开会没收到什么好消息。
这一年整个华北地区灾害不断,一直作为边区粮仓的冀中,又因敌人的反复扫荡、清剿,而无法有效地征收公粮。
“上面有什么指示?”范虎最关心如何打破这个局面。
“听王政委说,军分区打算在敌人征收粮食时,发动一场战役,把这些粮食抢过来,就是抢不过来,也不能让敌人带走。”王彦宾看着自己手中的本子说道:
“咱们团什么任务?”范虎问道。
“老样子,看家,防止敌人进山破坏。但柳条沟要出劳力,帮着运伤员和军粮。”王彦宾说完,告别范虎准备找各村村长,安排劳力。
每年秋收都是敌我双方最紧张的时候,今年冈村宁次组织发动的“三光政策”“治安战”,让晋察冀边区内的产粮区范围缩小的同时,也减产、荒废了不少田地。为了生存、为了粮食,晋察冀边区组织武工队、地方部队,和敌人“玩”起了粮食争夺战。
我们收割,敌人来抢;敌人收割,我们来抢;到敌人眼皮子底下、到敌后收粮,明面上替敌人征收粮食,等粮食收好,武工队、地方部队组织人员马上运走。然后晚一天通知敌人,并告知敌人粮食已经被土八路抢走……这种类似的事件不断在冀中各地上演。
“爸,赵徽走了。”林宪天拿着一张纸,平静地对林玉山说道。
“怎么走的?”林玉山叹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电子画笔,问道。
“在押运粮食的途中,遇到鬼子的伏击,头部中弹牺牲了。”林宪天知道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但对于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突然逝去,心里还是有些失落。
“四团知道吗?”林玉山问道。
“知道,四团正在准备开追悼会。”林宪天把写有赵徽牺牲消息的纸条交给林玉山看。
林玉山仔细看了一遍,又把纸条还给林宪天说:“开追悼会时,咱们也去悼念一下。”
追悼会开的很简单,没有花圈,只有半张烟盒大小的黑白照片和一些四团老人写的悼词。
“赵徽可惜了!”王彦宾在悼念完低声说道。
“怎么说?”一旁的范虎轻声问道。
“他牺牲时,还是营级,私卖军火的处分也没撤销。”王彦宾没有多说。
“刘子傅知道吗?”范虎低声问道。
“应该知道了,毕竟他们俩挨的很近。”王彦宾一直没有说,这次伏击完全可以避免,可是赵徽和运粮大队队长一直不对付,大队长看不起这个从主力捋下来的年轻教导员,即使在赵徽发现异常情况时,大队长也没在意。
“孙队长!图画好了。”一位技术员看到,正在和陈秦山讨论问题的孙先楚,便高喊道。
“林家认可了?”孙先楚高兴地问道。
“是的,林家说一个月后拿炮。”技术员也十分高兴。
经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战车大队终于拿出一套适合T-28坦克的坦克炮改进方案,经过林宪天的模拟评审,认为这套方案可以用于更换T-28坦克的坦克炮。
“这真是多年媳妇,熬成婆,这回战车大队不缺弹药了。”林宪天把战车大队送来的图纸展开给父母看。
“这炮比咱家的怎么样?”许红莲看着火炮的总装图很有气势,便问了一句。
一旁的林宪天听后,一阵气结:“妈,这是根据咱家火炮简化处理过的,你说那个厉害?”
许红莲脸色一凝,便不再开口说话了。
林玉山看着图纸问林宪天:“你那九二式步兵炮怎么样了?”
“就差出装配图了。”林宪天回答道。
“那你可快点。”林玉山督促道。
“知道了。”林宪天收起图纸,下地下室接着工作去了。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五十集 我跑的一定比你快
更新时间2010…5…8 9:19:46 字数:2903
九二式步兵炮的仿制工作和T-28坦克炮的交货是前后脚。就在孙先楚忙着组织人手给T-28坦克更换新坦克炮时,远在延安的李晨正在向几位中央领导讲解T-34坦克的技术参数和一些坦克战的战例。
“综上所述,不管是战役层次的苏军大纵深作战理论,还是战术层次的德军闪电战理论,都不完全适合现阶段的我国国情。在这些理论中都涉及到大量技术兵器的使用,如火炮和空军的使用,这些技术兵器都是我军现阶段不具备的。所以我们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也在探索一种立足于我军现有装备的战术战法,目前我们找到的合适战例,只有绥远傅作义部的百灵庙大捷。”李晨歇了一口气,准备接着往下讲。
这时台下的领导们开始私下里讨论自己的收获。
“看样子,德国的闪电战已经运用的很成熟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咱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像德军那样的装备?”朱老总回味着,李晨在上课时播放的德军进攻苏军防御阵地的录像。
“李晨,你的这些胶片都是哪里搞到的?”发现胶片影像问题的毛主席问道。
“报告主席,有关闪电战的胶片是从林家搞到的。”李晨干净利落地回答道。
“那你从林家还搞到了什么好东西,也让我们这些委员,长长见识。”毛主席诙谐地说道。
“报告主席,有关闪电战的胶片只有这些,其他的胶片都是林家拍摄的柳条沟村落防御战和冀中游击战的胶片。”李晨带来的这几盘胶片,不知在抗大放映了多少次,每次都有不少人观看,倒不是说胶片有多好看。而是当初林宪天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一些日军的战术战法和我军的战术战法,进行了简单粗糙的拼接对比,并附带字幕介绍。
朱老总发现大家的讨论打断了李晨的讲课,便对李晨说:“李晨同志,那就请你接着讲吧。”
李晨点点头,开始讲解他和抗大的战友,根据两种作战理论和游击战、运动战相结合后,总结出的坦克小集群作战模式。
通过九二式步兵炮的仿制事件,林宪天意识到如果不能贴近、了解前线的实际需要,那永远是闭门造车。
“你要下部队!到前线去?”范虎很惊讶地看着一脸平静的林宪天。
“没错,到边区其他作战部队里,切身了解前线的需求。”林宪天想当然地说道。
“林先生和夫人都同意了?”范虎知道林宪天是林家的独子,万一出事不好交代。
“同意了,放心!如果有危险,我跑的一定比你快。”林宪天跟范虎说笑道。
“那好,我跟军分区联系一下,明后天给你答复。”范虎说道。
为了这次下部队,父母特意和林宪天约法三章,其中一条就是不许上前线,因为家里人都知道上前线不是闹着玩的,闹不好要死人。
孙先楚和几个工人把坦克炮吊装进炮塔里安装到位后,周围的技术人员和干部战士一阵欢呼。因为从今天起,战车大队正式有了“牙齿”。
“估计李晨回来,你又该走了。”陈秦山对着一脸笑容的孙先楚说道。
“是呀!该走了,真可惜这些坦克咱们没法造。”孙先楚虽然笑着回应,但心中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
“是呀!咱们的工业基础太弱小了,要不是你带着二十多个技工来支援我们这里,我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这个修配厂撑起来。”陈秦山看着围着坦克爬上爬下的干部战士们说道。
“你就别谦虚了,这个修配厂也有你的功劳,要不是你上聂司令员那里要学生、要教员,光我们这些技工也撑不起这么大的台面。”孙先楚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时光,那时要人没人,要设备没设备,要厂房没厂房,一切都是空白。
“你回去后,别忘了把炮弹问题解决掉,毕竟依靠林家购买炮弹,不是长久之计。”陈秦山严肃地说道。
“知道,不光是炮弹,坦克的其他零部件,我们也要想法制造。可惜咱们钢厂产的钢材,满足不了咱们制造坦克的要求。”孙先楚一想起制造坦克用的材料,就有些无奈,毕竟制造坦克的材料不是土高炉、土平炉能炼制出来的。
冀西的冬季虽然无法和东北的气候比较,但寒冷一样会要人命。林宪天下部队的第一天,就看见不少战士在野外进行战术训练,他们的冬衣没有林宪天的冬衣那样保暖厚实,也没有预防冻伤的防寒手套,更没有太多的粮食让战士们补充热量。
“你们每天就吃这些?”林宪天指着炕桌上的两个窝窝头和一小盘白菜问道。
负责接待的干部看看自己的营长,营长有些尴尬地笑道:“山里比较穷,到了冬天没啥好吃的,要不等明天我打几只野兔回来。”
林宪天知道部队缺粮,但具体缺到什么程度,心中没数。于是分开众人闻着饭菜香味和炊烟味找到了部队的伙房。
看着战士排队盛着堪比清汤的稀粥,和每人一个拳头大小的窝窝头,林宪天问陪同的营长:“就这一个窝窝头,能吃饱吗?”
营长无奈地说道:“现在都缺粮食,至少我的营,每人一天有一个窝头和一小碗高粱米饭可吃,不像一些机关一天只靠一个窝头一些稀粥度日。”
“那范虎的四团呢?”林宪天又问了一嘴跟他一起来的警卫干部。
“四团还好些,至少有些存粮,还能支援一下兄弟部队。”干部这面说着,那面营长印证性地点了点头,“而这个营是冀中的部队,他们的粮食都是其他部队支援过来的,所以要省着吃。”
林宪天这才知道,营长为了招待林宪天,才特批多加了一个窝窝头。
“如果长时间吃不到新鲜蔬菜,他们迟早要得夜盲症。”这是林宪天在吃过十几顿玉米、高粱米、土豆、地瓜、白菜帮子后,得出的结论。
“那怎么办?”陈骞问道。
“我知道这是缺乏维生素的结果,至于具体是那种维生素,我也记不清了,不过我倒知道治疗夜盲症的偏方。”林宪天有些得意地说道。
“什么偏方?”山伢子突然从后面窜了上来。
“松针熬成的水和活吃蛤蟆骨朵儿。”林宪天说的是抗美援朝时期,我志愿军为了解决夜盲症问题,而收集到的民间偏方。
“松针熬成的水和活吃蛤蟆骨朵儿,山伢子,记住了吗?”陈骞回头问了一下,还在努力记忆的山伢子。
“松针熬成的水和活吃蛤蟆骨朵儿,松针熬成的水和活吃蛤蟆骨朵儿。对了林工,麻烦你把这偏方写张纸上,这样我也不怕记不住了。”山伢子再试着背两遍后,才想起让林宪天把偏方记在纸上,这样到哪里都不怕自己遗忘。
“好吧!”林宪天掏出自己的记事本,在上面写下偏方,撕下交给山伢子保存。
要说林宪天这次下部队还是很有收获的。通过几天的走访,林宪天了解到在部队里,各种轻武器的枪管磨损问题十分突出,主要原因是,由于八路军的复装子弹头尺寸规格不一,没有很好的检测手段,造成同种型号的子弹头大小不一,再加上各种口径、型号子弹混杂。所以造成枪管膛线磨损非常厉害。
“我们现在把上级发下来的弹药,分成几个等级。一级品是双树牌的弹药和缴获的日军弹药,二级品是边区大型兵工厂制造的子弹和缴获、购买的国械弹药,三级品是地方兵工厂生产的弹药和手工生产的弹药。”负责弹药保管的干部说道。
“那战士手头的剩余子弹怎么处理?”林宪天把刚才弹药保管员的话记录到记事本上。
“别的部队,我不知道。但我们部队是一级子弹狙击手和神枪手用,一级、二级子弹机枪手用,二级中机枪手淘汰的子弹和三级子弹给步枪使用。”一旁陪同的干部解释道。
“所以你们的步枪枪管磨损就非常厉害。”林宪天问道。
“是的。”干部确认道。
于是林宪天在自己的记事本上记录,“有必要增加,向八路军提供步枪枪管的业务。”实际上八路军的兵工厂已经有这项业务了,只是人家设备少,产量低,根本形不成规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