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将产生重要的示范作用。
(二)犯有“教条主义”错误的高级文职干部的反省
1942年8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王思华的反省文章《二十年来我的
——————————
①② 《解放日报》1942年6月27日。
187
———————————————————————————————————————
教条主义》就堪称是这类干部自我反省的标本。
担任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室主任的王思华原是30年代颇有名气的左翼社会科学家,曾留学德国专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反省文章中,对自己以往20年的理论研究活动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王思华写道:
我在大学和在外国留学时,所学和研究的,不是英国的亚当·斯密与李嘉图,便是法国的魁奈和萨伊……所学的是外国的,自己在大学里教的,自然也只能是这些外国的。这样做,不但省劲,而且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在一般的大学生中,有一种反常的心理,对中国问题无兴趣,他们一心向往的,就是他们从先生那里学外国。学生的这种反常心理,先生这种投机取巧的态度,普遍的存在于中国大学生,这种轮回教育,不知害了多少青年!它是害了青年时代的我,而我又拿来害青年!①
王思华上述有关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弊端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遗憾的是,他在谈论这些问题时,对这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做了一个比较简单化的处理:
十三年前,当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后,又把它“生吞活剥”地搬到中国来。……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上还是主观主义的。在这种态度下,还是只想懂得希腊,不想懂得中国……把马克思的一切东西当作千古不变,放之于四海皆准的教条了。②
紧接着,王思华使用了一系列否定性的词句,对自己进行了在今天看来是“过了头”的自我批判。他自陈,他教学生“啃《反杜林论》是为了迎合学生的好高骛远的奇特心理”③到延安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口号之下,不得不联系到中国”,但这仅是“以资装饰门面”,自己仍“只想在《资本论》本身上来翻筋斗”。④
王思华痛责自己“夸夸其谈”,“不老实,企图取巧”,“只知背诵教条”,“向马列主义开玩笑”。在对自己口诛笔伐的同时,王思华热情称颂毛泽东对发展马列主义的贡献。他表示,“为了彻底消灭‘比屎还没有用处’的教条”,“彻底打垮我这样根深蒂固的不正确的思想方法”,自己已决定“到实际工作中去,
——————————
①②③④ 《解放日报》1942年8月23日。
188
———————————————————————————————————————
不仅是到实际研究中去,而且是真正变为一个实际工作者”。①
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家范文澜为前一阶段中央研究院出现的以王实味为代表的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的局面而深感痛心。范文澜谴责自己“高唱民主,忽视集中,形成放任自流的‘领导’”,声称这是“难以忘怀的一件痛苦经验”,他对此“衷心抱疚”。②
中央政治研究室资料组和中央国际政策研究室成员王子野则专门检讨了自己“夸夸其谈”的“不正派作风”,他痛陈自己往往仅凭“一知半解”,“凭着想当然”大发议论,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荒唐之至”。③
在中央总学委发起的劝导反省的思想攻势下,大批高级文职干部纷纷自我批判。中央研究院国际问题研究室主任柯柏年是一个老党员,早在20年代末就是国内闻名的红色社会科学家,曾翻译《经济学方法论》等多种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④但在整风之初,他被批评为“教条主义者”,理由是曾翻译过教条本本。此事给柯柏年很大的刺激,他发誓以后再不搞翻译工作。1943年春,毛泽东根据已变化了的形势(教条主义者已被搞臭),认为有必要恢复中共的马列著作翻译工作。可是当毛泽东征求柯柏年意见时,柯柏年却向毛泽东坚决表示,今后再不搞翻译了。⑤柯柏年以后转入到周恩来领导的中共外事系统,改行做对外统战工作,再也没回到中共马列著作编译部门。显而易见,整风运动期间的“反教条主义”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及至1945年春,谢觉哉私下也感慨,“自从反教条,有人不讲书本子了”。 ⑥
(三)具有“经验主义”倾向的军队领导干部的反省
和党的高级政治生活毫无牵涉的军队一般高级干部,他们不是也不可能是整风的重点批判的对象,然而整风既为全党的运动,军队干部也不能完全置身于外,他们同样应在运动中“提高认识”。但是,对于来自不同军队系统的干部,他们所需提高认识的内容并不一致。一般而言,原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有必要检讨自己在张国焘“另立中央”事件中的立场和态度,而原红一方面军中的干部则需要重点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思想方法。现以曹里怀的反省为例:
——————————
① 《解放日报》1942年8月23日。
②③ 《解放日报》1942年6月1日。
④ 参见《生活全国总书目》(1935),上海生活书店编行,第72页。
⑤ 参见师哲:《在历史的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第247页。
⑥ 《谢觉哉日记》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91页。
189
———————————————————————————————————————
曹里怀是毛泽东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时期的老部下,他的“自我检讨”重点反省了自己的四大缺点:(1)在日常工作中,解决和处理问题不细心,草率从事。(2)爱面子。(3)理论和知识的修养太差。(4)自己的经验不能很好地整理。曹里怀认为自己是“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倾向确是浓厚地存在着”。
曹里怀的“自我检讨”中有一半的篇幅是歌颂毛泽东的内容,他热情地将毛泽东与列宁并列,声称毛泽东的著作是“活的马列主义”:
(毛泽东的著作)告诉了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这些著作,是完全从客观的现实出发,而又向客观实际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最革命的真理。①
(毛泽东的)这种有高度布尔什维克原则性和极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丰富的革命内容的政策,不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者所能办得到的。②
(四)革命历史雄厚的党的元老的反省
在40年代的延安居住着几个德高望重、受到全党尊敬和爱戴的革命老人,他们分别是林伯渠、吴玉章、谢觉哉、徐特立。除了这四老,李六如、张曙时等尽管也年届六十,但是依当时的习惯,他们尚不够“革命元老”的资格。在“革命四老”中,只有林伯渠担负边区主席的实际工作,吴玉章等大多挂个虚衔,并不掌握具体部门的领导实权。整风运动初起,吴玉章等以自己的反省现身说法,为知识分子必须进行脱胎换骨改造的论断,提供最具说服力的证明。吴玉章写道:
中国旧时社会最坏的习惯,就是稍有聪明才智的人都变为知识分子而脱离生产,结果,小的变流氓,大的变政客,都为社会的毒害。而从事生产的广大群众则蠢蠢无知、任人鱼肉。
如果我们不自欺欺人,则我们这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民族尽了什么责任呢?这样来一个反省,恐怕不汗颜的没有几个。我自己一反省就觉得“才无一技之长,手无缚鸡之力”,而还往往“夸夸其谈”“哗众取宠”,党八股的余毒很深。这能免“欺世盗名”之诮吗?我虽从事革命四十余年,只有力求
——————————
①② 《解放日报》1942年7月13日。
190
———————————————————————————————————————
前进到底不懈这一点足以自信自慰,其他能力太缺乏了!①
吴玉章的反省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在延安的一些革命老人的共同心态。李六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是五四前后湖南教育界著名人物,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即与其相识,20年代李六如就加入了中共,整风运动开始时已经55岁,任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秘书长。李六如对其老友谢觉哉说,“以前自以为不错,自以为立场稳定,整风后才知自己政治水平低,‘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未入党’(此系毛泽东在整风中的名言——编者注)”。谢觉哉说,他对李六如所言“很有同感” ②。谢觉哉不仅自我反省,还在《解放日报》化名发表《一得书》短评,向教条主义发起攻击。谢觉哉指出,教条主义“如只放在案头上摆样,虽然比屎还没有用,不能肥田,不能喂狗,但狗屎自享,于人无干。若拿了去对付革命,那就为害非浅,容易把革命弄坏”。 ③
以上四种类型的干部反省的样本,为全党展开思想反省提供了不同的参照系统。中央总学委利用报纸,大力推广这些反省经验,再结合于组织措施的落实,对延安干部的心理造成了剧烈的冲击和震荡,尤其使有“教条主义”背景的干部无地自容。至此,思想改造工程的关键性步骤——清算过去的大门已经打开。下一步就是广大党员联系个人的实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依照报上发表的反省样本,写出各自的反省检查。
四、填“小广播调查表”
1942年秋冬之交,延安各机关、学校正遵照中央总学委的部署,将学风和党风的学习纳入到干部自我反省的方向。就在广大干部和党员纷纷写出个人反省笔记的时候,1942年12月6日,中央总学委发出《关于肃清延安“小广播”的通知》,各单位又迅速开展了以肃清“小广播”为中心的“反对自由主义”的斗争。
所谓“小广播”,与“脱裤子、割尾巴”一样,是40年代初延安时期创造出的新词汇。“小广播”系指和党的宣传口径等“大广播”相对应的,在同志之
——————————
① 吴玉章:《以思想革命来纪念抗战五周年》(1942年7月7日),载《吴玉章文集》上,第241页。
② 《谢觉哉日记》上,第456页。
③ 焕南(谢觉哉):《感性与理性》,载《解放日报》1942年8月10日。
191
———————————————————————————————————————
间流传的对党的政治、人事关系的私下的议论。被中央总学委列为“极端危害党的大患”的“小广播”的类型有下列5种:
(1)泄露党的政治、军事、党务、组织、经济、教育、锄奸、情报等秘密消息和行动。
(2)散布与党的宣传口径不一致的对国际国内战争形势的看法。例如,传播对苏德战争、中日战争的悲观言论。
(3)有关对整风运动目的的怀疑和议论,“散布整风是为了打击某些人的谰言”。
(4)攻击党的领导,“对党内同志任意污蔑,造谣中伤”。
(5)同情“托派反革命的人性论,蜕化论的宣传”,“替反革命分子‘广播’反党思想”。 ①
中央总学委的《通知》提示各学委会必须严密注意下列对象:
(1)在思想和组织上存在浓厚的自由主义,厌恶党的原则、组织纪律和秘密工作制度的人。
(2)“讲温情私交,论友谊”的人。这些人敌我不分,“对‘私交’可以无所不谈”,“就是反党的分子也可以作为他们的朋友”。但是,“对党的组织可以欺骗隐瞒,甚至听到反革命的言论,也可以不报告组织”。
(3)“喜欢溜门子”,“打听个人的生活起居,加以评头论足”的人。②
具有上述三种表现的人是运动的重点整肃对象,《通知》明令:
每个党员深刻的反省自己与严正的批评别人,检查自己和别人是否犯了“小广播”的错误,曾泄露了一些什么秘密,向外广播了一些什么消息,向党隐瞒了一些什么问题,听到了一些什么不利于党的消息没有向党报告,对于这些问题每个党员应向党诚恳坦白的报告出来。③
如何坦白?中央总学委这一次又创造出新的办法,要求每个干部必须填写“小广播表”。中央总学委规定,各机关学校应根据《通知》的精神和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发‘小广播’调查表”并将其:
分发每个同志填写,以调查本机关的工作人员向外广播了一些什么及由内外
——————————
①②③ 《中央总学委会关于肃清延安“小广播”的通知》,载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第13册,第468—470页。
192
———————————————————————————————————————
向本机关的工作人员广播了一些什么,这种调查材料,应加以整理研究,并向总学委报告。①
用组织动员的方式要求广大党员交代自己的言行,在中共成立后党的政治生活中尚属头一回。这反映了战时状态下,在边区面临国民党军队包围的情况下,总学委对加强共产党员思想和行为一致性的高度重视。虽然在1942年12月前,延安的党员和干部已依照中央总学委的部署,普遍写出反省笔记,但反省内容大多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通知》详细阐释了这项行动的必要性,但是,调查党员私下的一般性的言行毕竟与要求党员反省思想不是一回事,有少数党员对其“正当性”产生了怀疑。其实调查党员的私下言行和个人间的交往,对于共产党员不应是题外之意,“生是党的人,死是党的鬼”,“党的利益至高无上”,本来就是许多共产党员的人生信念,为了崇高伟大的事业,还有什么个人的私心杂念或隐私不能向党公开?对于多数农民出身的党员,这不是问题,对此举有疑惑的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党员。于是,针对少数党员中出现的消极不满情绪,中央总学委又适时提出了“反对自由主义”的口号。
1942年末,围绕动员填“小广播表”一事,各机关学校布置反复学习毛泽东1937年作的《反对自由主义》的报告。毛泽东的这篇演讲稿并不是论述思想史上的自由主义理论,而是阐述其理想中的共产党员人生哲学的范式。在这篇演说中,毛泽东对“自由主义”一词作出新的解释,他所要反对的“自由主义”,除了指政治思想上与党的路线背离的言行,重点是指党内的“一团和气”,换言之,也就是在共产党员中所存在的“讲温情私交,论友谊”的现象。现在,重新翻检出毛泽东当年的报告,把“客观上帮助敌人”的“自由主义”和眼下要肃清的“小广播”串联起来,为反对“小广播”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在12月6日中央总学委反对“小广播”通知下达后,1943年1月19日,陈伯达在《解放日报》发表《应用辩证法,反对自由主义——在整风中纪念列宁逝世十九周年》,延安各机关学校除了动员每人填写“小广播调查表”外,还纷纷组织以反对自由主义为中心的“学习会”和“讨论会”。
作为反“小广播”斗争的试点单位,陕甘宁边区师范学校学委会早在11月20日就布置了反对自由主义的“大讨论会”。大会历时19天,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由学校领导机关广泛搜集“犯自由主义”的材料;在第二个阶段,动员师生展开互相批评;在第三个阶段,则将斗争重点转移到“犯自由主义
——————————
①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第13册,第470页。
193
———————————————————————————————————————
特别严重,错误思想特别顽固”的人和事件上。①
12月6日,就在中央总学委发出肃清“小广播”通知的当天,中共中央材料室向每个工作人员发出考试试题,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到今天为止你对党还有什么隐瞒的事情没有?还有什么不满意党的地方没有?
(2)你的自我批评精神如何?你对其他同志的批评还有不坦白的没有?其他同志对你有什么批评没有?你的认识和态度如何?有无自由主义的毛病?自己还有什么缺点需要揭发呢?②
上述试题与半年前中央党校学风考试的内容已完全不同,这表明“整顿三风”的运动已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内容,运动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五、“急风暴雨”:审干、反奸的迅速展开
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开始,运动展开以后,延安干部又相继经历了整顿学风和党风的阶段,但是现在又对所谓人际交往中的自由主义现象的情况进行调查,这和原先的反“主观主义”的主题已离开很远,而更类似于政治保卫机关的调查检举手段。尽管1942年12月18日,中央总学委又部署开展反对“党八股”的文风检查,延安的报纸还在继续宣传整顿“三风”,然而事实上,原先以教育为重心的整风学习运动,现在已迅速向审干、反奸运动的方向转移。
将整风运动导入审干、反奸轨道经历了一个过程,促成其工作重心转移的导火线则是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事件。1941年9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后,中共中央虽然已经成立了以康生为首的“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