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之,夫差自从有了西施后,一年四季,完全荒于处理政事。他说:“孤得西施,如鱼得水,此生愿终老温柔乡矣。”有时登临姑苏台,有时宴赏馆娃宫,弦歌不绝,乐而忘返。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 
伍子胥的入谏,吴王全不理会。子胥独自叹气说:“吴之末,如桀纣之世,安能不亡乎?”遂称疾不出。后来伍子胥因屡拂吴王之意,吴王赐以金镂剑,命其自尽。 
越王又说越国连年受灾,要用银钱购买吴国粮食,使得吴国储粮锐减。勾践即以买来的粮食颁赐国中之贫民,百姓无不颂德。次年,越国粮食丰收,勾践选择粒大饱满的黍,蒸后给了吴国。吴王还感动地说:“越王真信人也。”又见其谷粗大异常,对伯核担骸霸焦土地肥沃,种子优良,可给我国百姓种植。”于是国中都用越粟,但因为是蒸熟的种子,所以秋天颗粒无收,吴民大饥。夫差还以为土地不同的缘故,却不知粟已蒸熟。 


  

 


第6节:为国报仇的决心

第6节 夫差贪迷美色亡国之谜(2) 
越王得知吴国国力已尽,精锐又在伐齐,乘虚而入,率十万精兵,打过边界,直攻吴都。因勾践志在雪耻,与范蠡、文种养兵练将已十余年。而且百姓自愿出征者三万人,合兵虽只有15万,然而皆有为国报仇的决心,遂以一当百,连战连捷。而吴王夫差却一味荒淫,百姓怨苦,军士疲劳,如今加上颗粒无收,士兵饥困疲乏没有斗志。越兵以逸待劳,个个如出山猛虎,杀得吴兵丢盔卸甲。夫差无奈只得派伯呵叭ピ接请降。然而越王勾践有前车之鉴,决不允降。伯杭状不妙,收拾细软,潜身逃遁。 
夫差知大势已去,势孤力单,仰天长叹,道:“寡人不诛勾践,忘先王之仇,为不孝之子,此天之所以弃吴也。吾杀忠臣伍子胥,今自杀晚矣!”不久,他又对左右道:“吾死而有知,又有何面目见子胥于地下,必重罗三幅,以掩吾面。”说完自刎而死。 
越王灭了吴国,十年之仇已报,然而次日却不见了范蠡与西施。原来范蠡已携西施共乘一叶扁舟,泛游太湖,二人相亲相爱,飘泊而去。从此他们隐姓埋名,畅游五湖,过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的逍遥生活,专致唱随之乐,不再萦心于人世间的恩怨是非。很久以后,在山东出现了一位巨富,叫陶朱公,他有万贯家财,妻子也美艳如花,这位陶朱公就是范蠡,他的妻子就是西施。 
文种得范蠡留下的书信。书信写:“飞鸟尽,良弓藏。敌国既破,谋臣即亡,蠡思每每及此,是以弃名利于富贵之场,乐轮竿于江海之上。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忍辱妒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乐。同僚谊重,敢不尽布,惟子明鉴,乞早图之。”文种读罢叹息说:“范蠡诚高世之士,吾不及也!”然而终不能舍弃富贵,内心矛盾之下,即日称病不朝。最终被勾践所杀。 
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但关于西施下落众说不一。 
(一)西施沉海说。勾践灭吴后,他的夫人偷偷地叫人骗出西施,将石头绑在西施身上,尔后沉入大海。从此沿海的泥沙中便有了一种似人舌的文蜊,大家都说这是西施的舌头,所以称它为“西施舌”。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在福建时,亦称赞长乐“西施舌”是闽菜中最佳的一种神品。《墨子…亲士》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吴越春秋…逸篇》也说:“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其意盖谓伍子胥在鸱夷之器,盛尸而投江中,今西施亦自投江,故言随鸱夷而去也。后人不知此意,以范蠡使人迎西施于姑苏台,有隐居五湖,与美人共乘一舸,遁入烟水深处的误会。 
(二)西施随范蠡隐居说。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也有类似说法,以为西施原是范蠡的情人或妻子,吴国覆亡后,范蠡带着西施隐居起来。李白《西施》诗:“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也认为西施跟随范蠡隐居。只是《国语…越语》和《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范蠡退隐的事甚详,而没有提及西施。 
(三)不慎落水而卒。善良的人们并不希望西施这位无辜的弱女子有个悲惨结局,于是找出初唐诗人宋之问《浣纱》诗:“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鸟惊人松梦,鱼沉畏荷花”为依据,认为吴亡后西施回到故乡,在一次浣纱时,不慎落水而死。此说似乎最理想,可是最缺乏证据。 
(四)被吴人所杀。传说吴王自刎而死时,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据《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但也有人认为西施是历史虚构的人物,其人是不存在的。依据是记载春秋历史最详细、最古老的文献,如《左传》、《国语》等,都只字未提西施其人。《国语…越语上》描述吴越争斗的过程,只是说“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还说越国饰美女八人去赂太宰,太宰如果帮助越国成功,“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根本没有提到西施。《庄子…齐物论》中记有西施,却是夏时人,与吴越相争中的西施不相关。另一种意见认为,西施确有其人。其文献根据是《孟子》、《淮南子》、《越绝书》、《吴越春秋》等,诸书都说她本是苎萝山下卖薪女(或说浣纱女),天生丽质。勾践把她选入宫后,学习舞蹈礼乐,接受美人计后到吴国。她身在吴国心在越,终于完成计谋,使吴亡而越兴。 
历史上对越王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总是赞誉备至,而对西施的下落则语焉不详,毁誉不定。唐代罗有诗:“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算是一句公道话。 
今天位于诸暨城南苎箩山麓的西施故里,唐朝时就建有浣纱庙,1986年重修,建筑群包括西施殿、郑旦亭、古月台等。浣纱江畔,有西施浣纱处,临江岩石上有王羲之所书“浣纱”二字。 


  

 


第7节:秦始皇母后淫乱后宫之谜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大商人,在赵都邯郸遇见入质于赵的秦公子异人,认为“其货可居”,因入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异人为太子。庄襄王继位,任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卒,秦王政年幼继位,继任相国,称为“仲父”。食邑蓝田十二县、河南洛阳二十户。有利用燕赵矛盾,取得燕所献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城作为封邑。执政时,攻取周、赵、魏等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门下有宾客三千,家僮万人。 
战国末期,秦用商鞅变法图强,与山东六国攻城略地,日见盛强。周赧王将土地与象征国家政权的九鼎献给秦国。在六国之中,赵国与秦国实力相当。赵国在名将廉颇的指挥下,两度击败了秦国的进攻。秦国被迫把当时秦国太子的一个妃子的幼子送入赵作为人质。在公元前265至前259年的某个时期,阳翟大商人吕不韦经过赵国国都邯郸遇到了异人。他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居住。吕不韦见了异人,私下以为奇货可居,就倾心结纳,渐渐成为知交。 
异人在异地举目无亲,有个人愿意听他诉说苦楚,替他设想将来的政治路途,他真是感激涕零,就把羁旅异乡的苦衷,向不韦一一倾诉。吕不韦就替他设法,他在秦国通过贿赂和阴谋,取悦秦太子宠妃华阳夫人,诱使太子接受异人为储贰。吕不韦又以千金赠异人,让他结交宾客。异人感激万分,便与吕不韦订下密约,若他日为秦王,必与不韦共富贵。吕不韦便西去秦国为异人活动,他沿途购办了无数珍奇宝物。 
到了秦国,吕不韦首先买通了华阳夫人的姐姐,因为华阳夫人是安国君最宠爱的姬妾,但是无子嗣,于是华阳夫人的姐姐说服了华阳夫人收异人为义子。她劝华阳夫人说:“夫人无子,应该尽早过继一个,不然待至色衰爱弛,有何依靠?现在异人出质赵国,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何不乘此机会,立异人为嫡嗣,这样异人必感德不忘,夫人亦终身有靠,一举两得!”这一席话说得夫人如梦初醒。当夜转告太子,决定立异人为嗣子。 
吕不韦返回赵国,从此与异人的交情,越加深厚。吕不韦却另有打算,虽然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但他深感商人社会地位太低,在乱世争霸的年代,赵国与秦国相比,赵国太弱小,他萌发了去秦国从政的雄心。吕不韦深谋远虑,利用秦国人质嬴异人,布署进入秦国的计划。 
赵都邯郸有一个歌妓赵姬,她生得一点樱唇,两行碎玉,袅娜娉婷,楚楚动人。吕不韦不惜重资买来为妾。过了三个月,赵姬怀了孕。吕不韦实告赵姬说:“我打算谋取强秦天下,因此娶你,待你有娠,进献给异人。异人现在质于赵,没有妻子。如果生子是男,异人必会立为嗣子,异人过世后,此子必然登基,你我夫妇凭此而取秦之天下!”赵姬应允。 
隔日吕不韦设宴请异人。珍馐百味,盈满筵席,笙歌舞女两边排立。酒到半酣,令赵姬盛妆出来劝酒。异人见赵姬云鬓轻挑,蛾眉淡扫,玉步轻移,香风袭人,禁不住目眩心迷,神情恍惚,只顾偷眼相窥。赵姬也秋波宛转,与他对视后娇羞不语。赵姬敬酒进前,异人接酒,左顾右盼,目不舍离。正好吕不韦醉酒在席间打瞌睡。异人便去拉赵姬的袖子。赵姬若嗔若喜,半就半推,不防座上啪的一声,接连便听见吕不韦厉声喝叱:“你敢调戏我的姬妾么?”异人慌忙回头看,见不韦已怒气冲冲地站在座前,顿时吓得魂飞天外,只好跪地求饶。 
吕不韦又冷笑说,“我与君交好多年,不应如此戏侮,就使爱我的姬妾,也可直言相告,何必鬼鬼祟祟?” 
异人听了,顿时转惊为喜,向吕不韦叩头哀求:“异人身质此处,客馆寂寞,欲求赵姬为妻,若蒙见赐,此后如得富贵,誓必图报。” 
吕不韦沉吟半天。异人又说:“在下生当衔环,死定结草,誓不敢忘!” 
吕不韦假装生气地说:“既然殿下中意,就送给你,谈什么报答呢。”吕不韦将他扶起来,让赵姬坐在异人的座侧,一直饮到深夜,才让赵姬陪伴异人上车,同返客馆。 
异人得到赵姬之后,与赵姬日夕绸缪,不觉八个月有余,赵姬生了一子,生得隆准长目,方额重瞳,生下来就有牙齿。因孩子生日是正月元旦,便取名为赵政。 
三年后秦赵失和,邯郸被围,赵国打算杀害异人,吕不韦贿赂守吏,把他放归秦国。异人见了华阳夫人哭着诉说数年离别的思慕,他又因华阳夫人本是楚女,特地改穿楚服。华阳夫人悲感交并,也挥泪说:“我本是楚人,你能曲体我心意,我愿养你为子,你不如改名为子楚。”异人拜只比他大三岁没有子嗣的太子妃华阳夫人为母。从此早晚问安,格外殷勤。 
秦昭襄王病死,孝文王嗣位,便立子楚为太子。才过了三天,孝文王也逝世。子楚即位为秦王,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为夏太后,立赵姬为王后,子嬴政(嬴政即赵政,因回到秦国,所以恢复本姓)为嗣子,进封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 
转眼间又是四年,子楚过着糜乱的宫闱生活,精血耗尽元气大伤,赵姬夜夜献宠,使尽妖媚之能事,子楚贪欢成瘾,不久便衰弱不堪,一次在床上缠绵玩乐时中风身亡,年仅三十六岁。 
嬴政十三岁,即位为秦王。因为他年幼,便由太后赵姬听政。国事都委任吕不韦,称为“仲父”。赵姬此时为庄襄太后,年纪不到三十岁,耐不住深宫寂寂,孤枕难眠,两人便秘密来往。吕不韦经常随意出入宫帏,又与赵姬恢复两性关系。宫娥彩女大都是太后的心腹,自然守口如瓶。嬴政还是少年,不知其中隐秘,所以两个人暗地往来,与夫妻相似。 
渐渐地嬴政长大了,吕不韦也因年老力不从心,赵姬却淫乱不止,时常宣召吕不韦入宫贪欢。吕不韦恐事情败露,私下找到大阴人保任为舍人。毖艟咦澄埃曾以阳具拱戏桐木小车,用阳具插入轮轴,就能使车子转起来。不韦向赵姬称钡木技。赵姬果然歆羡,想亲自试一试。 
于是吕不韦拔去钡男朊迹假作太监,入宫服侍赵姬。赵姬引钡俏蚤剑一试果然久战不疲,惹得赵姬乐不可支,如获至宝。从此赵姬与痹诤蠊朝夕贪欢,不久赵姬就怀孕了。庇胝约密商,买通仆人,诈言宫中不利母后,应该迁居避祸。嬴政不知有诈,就请母后徙往雍宫。从此母子不在一处,不必顾忌。赵姬连生两个男婴,嬴政均不知晓,反而在母亲的要求下,还封蔽长信侯,赐他数千奴婢,食邑山阳。 
蓖权日盛,私下与赵姬密谋,打算将他们的私生子,立为嗣王。但北暇故鞘芯小人,小人得志,难免会忘乎所以,往往得意妄言。有一天,他与大臣饮酒,喝得酩酊大醉,便起了口角,边陈钏担骸拔沂乔赝醯募俑福你敢与我斗口?你难道有眼无珠,不识高下么?”大臣不甘心受辱,便将这些话告诉了秦王。 
嬴政本来蜂鼻长目,鹘膺豺声,本性刻薄少恩,听到此等消息,不禁愤怒异常,当下密令调查虚实。后来得到密报,说北静皇茄巳耍确与太后有奸通且生子的丑事。钡弥消息,不甘坐以待毙,便伪造诏书调发卫兵县卒对付秦王。两下交锋,北溃散。嬴政命处币晕迓矸质,又诛夷钡娜族。遣将士搜查雍宫,捕杀赵姬私生的二子。赵姬被驱往阳宫拘禁起来。吕不韦因送假太监进宫伴太后,犯下欺君之罪,本当连坐,因念他侍奉先王有功,功罪相抵,褫免相国职衔,勒令去河南乡下闲置。 
吕不韦在河南住了一年余,山东各诸侯国,多派遣使问讯,使者络绎不绝。这件事被秦廷知道,嬴政防他谋变,写信给吕不韦:“君与秦究有何功,得封国河南,食十万户?君与秦究属何亲,得号仲父?今可率领家属速徙蜀中,毋得逗留!”吕不韦看完书信,长叹数声,几乎泪下。若说出实情,秦王政生性暴戾高傲,倘若泄漏出去,反致肇祸。想了又想,将来不会有良好结果,不如就此自尽,免得受苦。便取了鸩酒,勉强吞下,顷刻间毒发毕命。吕不韦一生苦心经营,以美酒始,以鸩酒终。几年后赵姬亦死。 
《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嬴政实为吕不韦之子的传奇式故事,说嬴政的母亲原来是吕不韦之姬,但子楚被她的美色所迷而要她,吕不韦勉强地把她献给了子楚。赵姬足月后生下嬴政,子楚遂立赵姬为夫人。据《史记》记载,她来到子楚之处时已经怀孕,而子楚并不知道。在文中所描述的“至大期时”,她生下政,因此他的生父是吕不韦——虽然由于怀孕期长,子楚及世人都认为是子楚之子。后来子楚登上王位,封赵姬为王后,嬴政为太子,吕不韦为丞相。此说为班固所接受,于是《汉书》径称嬴政为吕政。卜德《中国的第一个统治者》,对此有进一步的讨论,认为这一描述不寻常的怀孕期的话是一个不知其名的人加在《史记》之中的,为的是诽谤秦始皇,说明他政治的和出生的非正统性。要做到这点,难道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即不但把他说成是私生子,而且把他说成是商人(在传统上商人被后世的儒生列在社会最低的阶层)之子?这句插入的话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因为直到近期为止,关于秦始皇是私生子的说法几乎没有人怀疑过。但《史记》是否被篡改也没有明显的证据。 
明代王世贞《读书后记》怀疑《吕不韦列传》这段记载的真实性,提出两条理由:一是吕不韦为使自己长保富贵,故意编造自己是秦始皇的父亲的故事;二是吕不韦的门客骂秦始皇是私生子以泄愤,而编造此说。郭沫若《十批判书》也怀疑吕不韦为秦王政生父之事,指出三个疑点:(一)仅见于《史记》而《战国策》却不记载,没有其他的旁证;(二)和春申君与女环的故事如同一个刻板印出的文章,情节太类小说;(三)《吕不韦列传》又有“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之说,显然与上述故事自相矛盾。 
转眼间,两千多年过去了,有关秦始皇身世的争论仍未取得一致看法。但不论赵姬是否是有娠而嫁,还是嬴政真为皇室血脉,这些诌议均无法掩映他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或许,这不足道矣。 


  

 


第8节:楚霸王痛失江山美姬之谜

虞姬(?~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的宠姬。其花容月貌,能歌善舞,冰清玉洁。前202年,被刘邦兵卒围于垓下,在四面楚歌之时,恐项羽挂念,自刎于乌江畔。 
公元前202年,刘邦派陆贾去游说西楚霸王项羽,要求项羽放回他的父亲和妻子,并提议与项羽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大将钟离昧、季布等劝项羽千万别上当。项羽不听,楚汉以鸿沟划界后,汉王刘邦却趁项羽不备,亲率士兵追击项羽,沿路不复耽延,一直追至固陵。韩信、彭越也发兵来夹击;淮南王英布进兵九江,招降了楚国的大司马周殷。三路大兵,陆续趋集在一处。项羽听说汉兵越集越多,粮草将尽,便想退回彭城,所以固陵之战虽然获胜仗,仍然不愿久留。楚军惟恐汉兵追袭,用了步步为营的兵法,依次退去。 
迁延几日,好不容易到了垓下,遥听得后面鼓声马声呐喊声,响天彻地。满山遍野的汉兵差不多与蚂蚁相似,项羽手下将士尚有十万名左右,但这么多汉兵确实使他心悸不已。楚军就在垓下扎营连寨,准备对敌。 
此时刘邦已会齐三十余万兵马,共至垓下,用韩信为大将,调度诸军。韩信富于谋略,他素知项羽骁勇,无人敢挡,便将各军分作十队,各派统将带领,分头埋伏,回环接应,请汉王守住大营,自率三万人挑战。项羽一向相信自己的膂力,全无一丝计谋,一听到敌兵逼营,立即怒马突出,迎敌汉军。 
韩信且战且走,诱引项羽入了伏兵处,汉兵重重叠叠,排山倒海一般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