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朵丽丝.莱辛小说集-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吗?

他们赶忙向她保证,她这个地方一切都合他们心意。这时他们的感觉
的确如此。经过了一整夜良知的寻索之后,一大早看到斯特赫太太,实在是


叫人感到十分的心旷神怡。

她是个上了年纪的妇人,身材消瘦,一束白发在后脑上紧紧地挽了个
髻,插着坚硬的铜丝针,直有毛线针那么粗。她表情严肃,但十分安详、和
蔼。身上穿一条黑色呢绒裙,长及脚踝,该是实际承袭该地农民大呢裙的一
种款式。上身是一件长袖条纹呢绒衫,高高的在领口别了个金质饰针。才来
了一天就说要离开这个国家,他们觉得难于启齿。这位可敬的老太太的正直
个性使他们难于开口。因此他们告诉她,他们想住到山谷的上端去,那儿的
滑雪山道较接近村庄。他们不想伤了斯特赫太大的民族感情,实际上他们打
算静悄悄溜去火车站,搭第一班火车离开这儿,离开德国前往法国。

斯特赫马上同意。她一向认为真正的滑雪客应到山谷上边去寻找住处。
但有些人前来冬运的地方并不是为了运动,而是为了运动的气氛。至于她本
人,她一直都很爱看年轻人在雪上玩花样。当然,在她年轻时候,滑雪不是
耍技巧的问题,而是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快速交通工具。。而现在,当然一切
都变了。像她这样的人,几乎可说是在雪展上出生的人,和山谷里的孩子们
一样,要是不会跳也不会打转,而要再度站到雪展上去,那是十分难为情的。
在她这个年纪,她很少出门,因此也不必自暴短处。但她这两位客人,真正
的滑雪客,在得知山谷里所有的长雪道,所有的大滑雪升降机都在山谷顶上
时,想必十分沮丧。幸好她认识山谷最上面一个村庄的一位女士,她有间空
房,该是招呼他们的最佳人选。

她提了个名字,正好就是史洛德医生前一天晚上推荐的那一个。而这
个名字,昨天所联结的是种种叫人心生不快的事,但现在听来却十分引人,
叫人放心,仅仅因为那是从斯特赫太太口中说出。这实在十分奇特。

玛琍和汉密史交换了个眼神,默默做了个决定。在清晨的亮光下,他
们又产生了反对离去的种种有力理由。况且,史洛德医生住的是O村,不是
三十英里外山谷上的村庄。

他顶多只能来看看他们罢了。

斯特赫太太说要替他们打电话给兰格太太。兰格太太人好但命不好,
丈夫在上一次战争中战死了。说到这儿,她朝他们两人温和地笑一笑,带着
有涵养的人的宽容表情,似乎在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必破坏个人之间的
共有人性与谅解。那是理所当然的。

对,对,只要男人不学乖,就会有战争,之后,就会出现像可怜的兰
格太太这类的寡妇。

她不但失去了丈夫,还失去了两个儿子,现在和女儿同住,靠房租为
生。

斯特赫太太和那一对英国人,基于共同的正直精神,以及不分国界的
人道良知,相视而笑,心中同情可怜的兰格太太。斯特赫太太于是拿起电话
替两位客人订了房间,还愿亲自为他们担保。之后,他们算了账,彼此道谢,
分手。玛琍和汉密史手提行李,肩扛雪展前去公共汽车站,而斯特赫太太则
回到她点了热气的大厨房,织她的东西,喝她的咖啡。

那天早上天色晴朗,太阳照在雪坡上,散发粉红色的闪光,雪坡上的
松树林,直挺挺黑森森的。第一班汽车就要开出,他们找到了两张位于,坐
在两个扎马尾巴的金发小女孩后面。小女孩两人手握手,无视车上其他的乘
客,清脆的嗓子唱完了一首民谣又唱一首。人人都转头对她们微笑,一脸爱
惜纵容的表情。汽车沿着积雪的山谷边,慢慢往上、再往上爬。到了滑雪的


村庄,汽车在一个个村庄停下来,放掉了一些乘客又接了一些,车厢永远都
是满的。汽车向上,再上爬,而两个小女孩,手握手,继续唱,彼此热切地
望着对方的脸,保持节拍。而她们唱的,没有一首歌是重复再唱的。

两个英国人心想,在他们国家不太可能找到这么两个小女孩,能在整
整两小时的汽车旅程中不停地唱,而不重复任何一首歌,即使他们那紧闭的
英国嘴巴肯在公共场所张开金口。这两个唱歌的小女孩十分奇特的舒畅了玛
琍和汉密史的心。这才是真正的德国——有点守旧,有点伤感,温暖,单纯,
和气。史洛德医生和他所代表的是一种不幸的现象,并不十分重要。他们昨
天所感受的都是由于太累的缘故。他们带着期盼,仔细观察每一个所穿过的
村庄,希望他们前去的那一个也同样到处都是朴素的木头农舍和看来廉宜的
餐厅。

情况确实是这样。在山谷的最顶端,高山屏障高高耸立,固若金汤。
山的那一面是奥国的因斯布鲁克城。这里有个小村庄,一如其他的村庄,可
爱宜人。这儿某个地方,是兰格太太的屋子。他们向一家旅馆问路,获得了
指示。沿着一条向上的小路大约一英里外,在松树林中那间屋子就是。屋子
偏僻的位置很自然就获得了两个英国人由衷的喜爱。他们跋涉着走过软垫般
亮光闪闪的雪地,心中十分感激斯特赫太太。小路很窄,他们老要站到一边
让穿着鲜艳彩衣的滑雪客呼啸而过,嘻嘻哈哈向他们挥手致意。那些技术高
明、皮肤晒得古铜颜色的雪上神童仙女,看得叫玛琍和汉密史感到泄气。他
们之所以喜爱那间偏远的屋子,一半原因是他们可以在雪地上斯斯文文地奔
驰,不必太受别人的注目。

那间屋子方方正正,小小的木头房子,建在一块低洼雪地上,四周一
片松林。兰格太太在前门等候他们,一脸笑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们把
她想象成斯特赫太太的模样,但她整整年轻了20 岁。她身体壮健,头发稻
草色,面颊鲜红,上身一件紧身大红毛线衣,下身一条鲜蓝色紧身裙。她身
后站着一个女孩子,显然是她女儿;棕色皮肤,淡黄头发,一个健康的女孩
儿。两人全神贯注坦然地审视踏雪而来的新房客。他们住的房间在屋子前部,
面对的不是上面的村庄,而是一个边谷。房间的式样和斯特赫太太那间他们
过了一夜的相似,都很低,很大,上了蜡的木头亮光光的,巨大的贴砖火炉
暖洋洋的。兰格太太要了他们的护照去填写表格,填完回来的时候,态度有
了转变。玛琍和汉密史知道女主人接受了他们,大家同病相怜。她说话的时
候,一对乡下人坦诚的蓝眼睛仍仔细地审视他们,审视他们的行李。她说斯
特赫太太是她阿姨,其实也不是亲阿姨,是远房的,叫她阿姨只是尊敬她的
年龄,和敬重她牧师遗孀的身分,她阿姨推荐了他们。

她说由她阿姨那儿推荐过来的她都很放心。她也从史洛德医生那儿听
到了他们。他是个老朋友,多年的老友,呀,多么勇敢的人。他们注意到他
的脸没有?有,真的?他们知不知道他在医院躺了两年,为了等待医院给他
造个新脸,再移植他大腿上的皮扶覆盖其上?可怜的人。没错,史洛德医生
的脸完全是苏联人的野蛮行为所造成的。说完,她夸张地叹了一口气,耸耸
肩,走了。

他们提醒自己,在这个宝贵的假期,已有三个晚上几乎未曾合眼,因
而现在也没有兴趣去滑雪。他们上床睡觉,睡了一整天。那天晚上他们在客
厅吃了一顿丰富的晚餐,兰格太太亲自款待他们。她站着和他们聊天,直到
他们开口,她才坐下。坐下之后,她开始盘问他们有关英国皇室的问题。她


从十几份画报中得知每一个皇室成员的每一个动作。她知道他们吃些什么,
喜欢菜怎么烧,怎么上。她知道女王喜欢穿什么样的紧身褡,也知道护理她
的医生的姓名,皇家子女的教养方式,还有两位伊莉莎白公主,和玛嘉莉公
主最喜爱的颜色。

这一对英国人在本质上是赞成共和国制的,要不是共和国这个词儿那
时有点过了时,他们也会自认是如此。他们对他们的皇室成员有相当的认识,
但仍嫌不足,因为她问的问题,他们一题也答不上。

为了逃避兰格太太的追问,他们回房去,同时发现这间屋子并不是像
白天所见的那么孤立。那时松林遮去视线,看不到山谷边上的建筑物。这时
林中灯光闪闪,在半英里内似乎至少有两家大旅馆。音乐穿过黑暗的雪地向
他们流泄而来。

第二天早上他们得知附近有两家美国旅馆,也就是专为美军游乐的旅
馆。兰格太太使用“美国”这个词儿时,言语中既羡又恨。而她认为他们两
个人和美国人(当然还有苏联人)毕竟在管治这个战败国这件事上算是伙伴,
相信必定明白她的感受。他们当然明白她的感觉,只是原因是他们和她,兰
格太太,同是没钱的人。

“啊,”她说,肩膀假装诚恳地耸一耸,声音假装谦恭地说,“他们到这
儿的样子和表现,真糟糕,就像这个国家是他们的。”她站在窗前,两个英
国人吃着早餐。她望着那些美国军人,或和他们的太太,或和他们的女友,
猝然冲下雪坡。她脸上妒恨交加,又羡又厌,似乎在想:好吧!那等着瞧吧!

那天稍后他们看到她女儿穿着剪裁合身的滑雪衣、裤站在门阶上,像
海报上的女郎,注视着那些美军。每一次有单身的滑过去,她就高叫,“老
美。”那些士兵会向上望,朝她挥手。她也跟着挥手,高声喊叫“老友,我
爱你。”最后终于有一个走过来,于是两人一起滑开,滑下村庄去。

兰格太太看到他们在观望,于是说,“唉,这些年轻的女孩子,我也是
过来人。”她等待他们的反应。看到她等待的样于,想到自己护照上的身份,
他们无权保持双重标准,于是会心地、宽容地笑一笑,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兰格太太这才接着说,“对,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傻。还记得当时见到谁就
爱谁,真的,真是这样。那时住在慕尼黑。

真的,年轻人不会选择。我还爱上了我们的领袖。真的,真是这样。
在那之前,我爱上了我们街道上的共产党领导。我和我们家莉莉说,她爱上
美军是她的运气,因为她爱的是民主。”兰格太太格格地笑,然后叹了口气。

那些丰盛的晚餐,她给他们吃的是香肠、泡白菜、马铃薯,不然就是
泡白菜、马铃薯、炖牛肉。她总是站在一边,讲个不停。要不然就是谦恭地
坐在擦得雪亮的餐桌那一端,一只丰腴的前臂搁在桌上,另一只手抚弄她那
头淡黄光泽的头发,说啊,说的。他们边吃边听她的家史。她母亲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中饿死了,她父亲是木匠,她哥哥玩政治,是民主社会党,因此,
她也跟着成为民主社会党人。之后,他变成了共产党员,她也投票投给共产
党,上天恕罪,之后,领袖起来了,她哥哥说他是个好人,于是她成了纳粹
党员。当然,那时她是非常年轻,而且愚昧无知。她格格笑,边笑边告诉他
们,她如何站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聆听领袖训话,热情澎湃地高声尖叫。“我
哥哥穿上了纳粹制服,真的,样子帅极了,你想都想不到。”

两个英国人记得在收音机上听到这些狂热的群众,又叫又吼拥护那个
说话专注,声音癫狂,像打鼓一般的人。他们凝视兰格太太,想象她年轻的


时候,一脸通红,满面汗水,和她女友手挽手,随着千万人怒吼。那女友,
当然是爱上了她穿制服的哥哥。之后,她们可能在一家餐厅喝杯啤酒清清叫
哑了的喉咙,想起自己刚才之沉醉表现,两人可能格格傻笑,又或许没傻笑。
总之,她嫁了人,到这山里来,且生了三个小孩。

而她男人死了,战死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前线上。一个儿子死在北非,
另一个死于法国阿夫蓝土战役。

当她家莉莉倚窗对着越过的美军傻笑、挥手时,她也格格地笑,说道,
“幸亏我们不是住在苏联占领区,否则莉莉就会爱上大鼻子了。”而莉莉,
身体更向窗子外探,格格傻笑,挥手,高叫,“老友,我爱你。”

兰格太太偶尔会注意到,那两位英国客人持续的客气态度并不一定就
表示他们赞同她的话,她于是挺直了肩膀,一副正义凛然的姿态,有意地垂
下了眼睑,正视前方,声音激动真诚,低声说道,“是的,莉莉,随你怎么
说,但来了这两位英国客人,是我们的运气。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个可
怕的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回去会告诉亲朋,我们由于国家分裂,受了多大的
苦。显然他们本来并不知道,不知道我们所忍受的屈辱。他们来看到了,吃
了一惊。”

玛琍·培瑞史和汉密史·安德森听了,什么也没说,只是礼貌地相互
传递盐巴、面点的。过了一下,告退回房去。他们睡得很多,毕竟,他们是
老睡不足的人。而他们虽不是吃得很好,却吃得很痛快。滑了点雪,常躺下
晒太阳;皮肤晒了一层黑,但一回伦敦,过不了一个星期就会褪回原色。他
们自觉处于休息状态中,处于生理满足的昏睡状态中。他们听兰格太太讲话,
接受她的指责,因为他们对欧洲各个皇室成员们的举止、习惯一概不知。他
们留意她女儿和这个那个美军出去。而有一天下午当史洛德医生前来和兰格
太太喝杯咖啡时,他们也乐于加入。兰格太太向他们解释,史洛德医生平生
最大的梦想就是去美国,可是不幸他一切努力都不成功。从伦敦替史洛德医
生弄个签证,或许容易些吧?不容易?在那儿办也很困难?唉,她要还年轻
的话,她也会要去美国。那个国家是未来的希望,可不是?史洛德医生那么
想去,她不怪他。她要有能力帮助他,她一定帮,请他们别怀疑。朋友是该
相互帮忙的。

他们断定兰格太太有意把莉莉嫁给那医生,但莉莉似乎没有什么意思。
她明知他那天会来,但她整晚没出现。而兰格太太一点也不觉得遗憾。用“调
情”这个字眼来描述他们的关系绝对不妥,但两人非常友好。兰格太太老是
长嘘短叹的,一双傻乎乎的蓝眼凝望着她朋友那张闪亮可怕的面具,说,
“唉,老天,老天,老天!”史洛德医生一手礼貌地摆摆手,像电影名星听
厌了恭维似的回应她的感叹,另一手拿着东西吃。他在那儿过夜,显而易见
是睡在厨房里的一张旧沙发上的。

第二天早上7 点钟他把玛琍和汉密史叫醒,说他要赶去医院上班,得
走了。又说他很高兴帮上了他们的忙,同时希望他们回去时,安排路过他医
院的所在地,而且要他们务必答应。

史洛德医生走了之后他们猛然想起,他们的假期只剩一个星期,同时
也感到了厌倦,或是说就要开始感到厌倦了。最好是打起精神来,离开滑雪
山区,到下面城市去,租个便宜的房间,设法接触一些普通人。所谓普通人
指的不是那些常到山谷来度假的有钱产业家,也不是斯特赫太太那一类的人
(她显然是老一辈的人,是较安宁的时代的遗留人物),也不是兰格太太和


她儿女,或史洛德医生一类的人。但要和兰格太太道别,那可不是毫无痛苦。
她一听他们要走,马上就说她那儿是几乎没有一天没有人来敲门找住处的;
村子里人人都知道她这儿经济实惠。这话倒不假,兰格太太是天生的好房东;
在咖啡的杯数方面,还有那一小时又一小时亲如手足般的闲聊,真是物超所
值。最后她终于接受了他们的恳求,因为他们想在最后一个星期,以医生的
身份去看看各地医院,见见当地的医生。“这样的话,”她马上说,“那你们
认识了史洛德医生可真是运气,没有人比他更在行的了,你们要看什么他都
能带你们去。”他们说他们一到就会去找史洛德医生。就这样,他们和她道
了别。

他们乘坐公共汽车,经过漫长的旅程,下了迂回的山谷,回到主村—
—O村,然后上了瞒珊的小火车,肩靠肩坐在硬木板凳上,摇摇晃晃又在火
车上度过了一个不舒服的晚上,最后终于抵达了Z村。他们在一家便宜的旅
馆找到一个小房间。他们发誓要接触普通人,扩展对当今的德国的视野。他
们穿越市区大街小巷,到处走了一下。周遭都是普通人。他们注视那些人的
面孔,像一般游客一样,自行捏造了一些他们的故事,又和他们谈了几句。
然后大而化之地做了概论。并且和每一个认真热忱的游客一样,幻想自己在
路上拦下一个脸色欢愉的路人,对他说:我们是普通人,可以百分之百代表
我们的国家。你看来显然也是个普通人,也可以代表你的国家。请向我们开
放自己,透露实情。

我们也会这么做。

于是这位脸色欢愉的路人高兴地高叫了一声,手握拳头捶了捶自己的
额头,说道:朋友啊!好极了。他于是带他们回到他的房子、公寓,或是房
间,开始一段至死不渝之交,友情坚固得足以抵挡任何的国际误解、意外、
事故、战争或双方的普通老百姓都不想见到的现象而不泯灭。

他们没有联络史洛德医生,因为他们特意小心挑选,避开他工作的那
个城镇。但他们仍会偶尔想到,要是史洛德医生不是这么一个极端可恶的人,
那该多好。要是他也像他们那样,是个工作努力,敬业,有理想的医师,那
还有谁更有资格向他们介绍德国的医学界状况,至少某一个城市的,而不必
介人任何的政治因素。

他们顺着这条思路一路沉思,结果导致他们采取了一项和他们内向的
性格完全不同的行动。原来在一年前左右,安德逊医生接到了一位叫克洛勒
医生的信。他隶属Z城附近一家医院。他在信上恭贺安德逊医生最近发表的
一篇论文,并且附上了一篇他自己的,研究方向十分相似。汉密史记得克洛
勒那篇文章,并将它归类为年长位高的医师的典型作品。他们那种医师在医
学的领域上已无法再奠立创见,但又不愿丧失研究的兴趣,因此偶尔写点无
伤大雅的小文章,温和地批评别人的研究成果。总之,安德逊医生对这篇寄
自德国同行的文章不敢恭维,只简短地回了封道谢的信。他现在想起了这件
事,并且告诉了玛琍·培瑞史。两人都犹豫不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