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禁心潮澎湃,道:“我燕国子民都是英雄儿女,任何要奴役燕人的国家,到头来都要自食其果。”
永明王听了低头笑道:“于是便把你这颗烫手山芋扔给了我卫国。”
他心中忽然悟到了什么:“难道是……他与你不是父子吗?”
“父子?”永明王抬手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你几时见我有过父亲?”
萨瓦兰低下头,心中暗暗思量了一会儿,道:“我有一事不明,我燕人这几年扰得大唐不得安宁,难道贵国就太平了吗?”
永明王看了他一眼:“卫国的确是安宁得很。”
仿佛是破晓的曙光一般,萨瓦兰突然明白了:“难道是殿下你……?”既然三年前卫允许南唐大军过境,便也可阻止唐对燕的进犯和允许保护燕国遗民入唐。
永明王不回答他,只是问:“你以后如何打算呢?”
萨瓦兰苦笑一下,在桌旁坐下,也举杯道:“我已是贵国人质,还谈什么打算?”
永明王正色道:“你不是卫国的人质!”
“?”萨瓦兰手抖了一下,酒洒出了大半,他不可置信地看着永明王。
永明王苦笑道:“卫国尚未复国,又何谈属国?你不是我们的人质,随时可以离开。”
萨瓦兰缓缓站起来,一时激动,竟不知该如何是好,半响方喃喃道:“此话当真?此话当真?”声音竟掩不住地颤抖。
永明王颔首微笑:“君无戏言!”
他突然转身跑到花厅门口,跪到在地,指天发誓:“只要我萨瓦兰在燕一天,决不会做不起明郡王的事,燕国子民世代不会忘记卫国的情谊!”
永明王走到他身后:“我劝你不要太过轻信别人,我这么做只是为了卫国,如果有一天……”
萨瓦兰站起来看着他:“我明白,当时若换做是燕,我也会做同样的事。”
*
第二日,心急如焚的萨瓦兰独自踏上归程。郊外离亭,只有永明王带了一个高瘦的青年侍卫在等他。永明王只吩咐卫无影一句:“若他不能安全回燕,你也不用回来见我了。”
永明王立在亭中,一直目送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天地相接的尽头。对于萨瓦兰而言,那天的尽头就是他自由和希望的故土。
(第五章完)
第一节 国耻
永明王将燕世子释放回国的消息,立即便传到南唐,直把唐定帝气了个半死。当初因他看不得唐被燕闹了个鸡犬不宁,而卫却繁荣安定。遂将萨瓦兰送到卫为质,原指望嫁祸江东使燕卫为敌,不料到头来却使燕国君臣对卫感恩戴德。定帝一气之下,将当初献计的官员撤职查办,又恨不得立即发兵把北卫踏平方才甘心。只是当初是将人质交于永明王的,此时倒不好在这上面做文章,只盼北卫有什么不轨,好使他落个发兵口实。
如此一来,虽然唐卫表面和睦如初,但明眼人早知局势已是风雨飘摇,战事一触即发。
卫无影从北燕回来,先去见了文帝并永明王,将事回明了。回到后面,流霞早备好了热水叫他冼脸,自已却走去外面。原来是师弟柯羽来了,三人年纪相仿,那流霞正是二八年纪,正如初春朝霞,晨露蓓蕾,美丽而不妖媚,端庄而不刻板。无影因为她是师父侍女,平日里不敢过分亲近,只在心中想念。柯羽生于官宦之家,生性执著,并不拘于这些俗礼,又深得郦嫣指点,时时送些女孩子所用之物与她,一时倒与流霞混得厮熟。这些无影看在眼里,心中只是酸涩,面上却不好显出来,外人不知,他心中原有一病。
他这样想着,手放在脸盆中,待水冷了仍不知觉,忽听外面柯羽高声道:“他们竟说师父身上有奴隶的烙印,用心当真险恶!”无影心下一惊,险些将水盆打翻。
早上无影去见永明王时,正是刚下朝时候。永明王这时往往换了衣服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当值的吴公公见是他,也没阻挡,只是道陛下也在,叫小心侍候着。
此时正值盛夏,御书房的门大开着,无影见文帝拉着永明王正在说什么,不好打断,又不好退出,只好立在门外花丛处。忽听文帝道:“那些童谣是真的吗?”
“什么?”
“魏灞虽然是性情中人,可也不会轻易做出这么冲动的事,那些童谣是真的,对吗,王爷?”
无影在回来的途中,依稀听到一些孩子在唱从南唐传来的歌谣,又依稀听说魏将军因为这些歌谣做出了什么不理智的事来。只因匆匆赶路,他并没有仔细注意这些。此时听到文帝又提起,依稀感到是什么不好的事。
只听永明王风淡云清地道:“陛下很意这些吗?”
“朕当然很在意!你卫国的摄政王,又是朕的……朕决不允许任何人伤害你!”文帝此时已是十五六的少年,声音不似永明王的清冷,却又带着一丝悦耳的颤音。但此时的语调已是明显地颤抖。
无影看到永明王低下头,道:“如果臣说是,陛下会怎么做?”
文帝一时无话,半响方道:“让朕看看。”
接下来,无影听到文帝一声惊呼,声音里是掩不住的恼怒:“那些畜生!他们竟真的对你施过烙刑!”当下又是一片沉寂,无影遥望过去,只见文帝抓着永明王的胳膊,双肩止不住地颤抖,“朕发誓,在有生之年一定踏平江南!”
永明王身上那个烙印无影是见过的。皓白的肌肤上赫然一个暗红黑色梨花状印记,没有梨花洁白到令人遐想的美丽,那是大江南北通用的令人耻辱的奴隶印记,虽然明令禁止,但一些富人或刑官往往将这个印记烙在家奴或囚犯的身上。不同于奴隶们的烙在脸上或胳臂上,永明王的烙印是在肩头的。他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那个烙印是在永明王发现他总不能摆脱自己曾经为奴的阴影时,那时的感受至今还浮现在心头,不同于自己被烙上那耻辱的印记时的悲痛与绝望,那是一种震惊与愤怒,一种深深不能克制的想要杀人的冲动,那是他第一次有了那么深刻的感情。他还记得永明王对他说过:“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那个印只是烙在你的身上,而不是你的灵魂里。”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他抚着手臂上那个不敢示人的烙印,记起这句话,便似有一道暖流从心底流出,缓缓流遍全身。但如今文帝的失态又仿佛带回到那个日子,他望着永明王的肩头,心突然剧烈地疼痛起来。
“啪”一枝玫瑰在他手中折断,长刺扎进手里,立时鲜血直流。
御书房中两人听到声响转过头来,文帝正在气头上无处可发,见无影尴尬地立在门外,不禁怒道:“你在那里做什么?!”
无影只得出来把来意说明了,也不敢抬头看永明王。
永明王倒是淡然,只是把衣衫扣子扣好,点头示意他说下去。他一口气把事禀报完,脸已涨得通红,几乎是逃出来的。不过一盏茶工夫,永明王也出来了,看到他还等在外面,便站下来等他。
无影在永明王身后默默跟了半响,忽然道:“殿下!”
“?”
“……究竟是谁干的?”
永明王听见问,身形滞了一下,转身看着他,皱起眉头道:“怎么?你还不能走出来吗?”
无影忽然觉得无地自容,仿佛做了一件极错的事。只是低下头,却说不出话来。
永明王把手臂扶上他的肩:“无影,以你现在,千军万马困不死你,能困死你的,是你的心!”
“走吧,幽国使者怕已在宁熙殿等候了。”
*
王妃听说幽国来了人,亲自下厨,指挥宫人收拾了一桌椅盛馔,看看天色到了午饭时间,便带了侍女来请,还未到偏殿议事处,便听到了永明王的声音传了出来:
“我已说过多次,不会与唐为敌的,我劝你们也不要犯险。”语调甚是不悦。
那幽国使者是谏官之子,又年轻气盛。当下按捺不住,道:“南唐险恶,想必殿下这些天来也领教了不少,纵然卫国竟不以为耻,我大幽又能怎能忍气吞声,任人凌辱。”原来是南唐见永明王不为所动,便派人去卫国的盟帮幽国激怒了幽君。
“为了一已莫须有的事,而将国家推到战火的边缘,我卫国不敢苟同。”
那使者听了冷笑道:“士可杀,不可辱!殿下若想做缩头乌龟留后人耻笑,我大幽便独自行动。只是幽卫关系,怕卫也不能独善其身吧?”他只怕落得燕国的下场,是一定要拉卫下水的。
永明王也冷冷的道:“若贵国一意孤行,以卵击石,也休怪我无情!你现在就可以将大宁公主带回!我卫国是断断容不得敌国的公主做王妃!”说罢,摔帘而出,却正对上门外的王妃。
即便是在苦寒的北卫,盛夏正午的阳光也是炙热难耐。大宁在太阳下站得久了,竟觉得一阵阵眩晕,只好拿手扶了一旁的廊柱,永明王那句话却在耳边嗡嗡作响。
永明王一出门见到了王妃,看她脸色苍白,双目无神,知道刚才的话重了,偏又被她听了去。心下不忍,待要劝她几句,又不知该如何说。忽然见她双目微红,慢慢转过脸去,话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只好叹息一声,转身离去。
那幽使在永明王身后,也见到了王妃,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只呐呐叫道:“公主!”
大宁转身不看他:“他说的没有错,我是大卫的王妃,再不是幽国的公主!”声音竟是凄苦无比。
第二节 晨沐
卫国连年丰收,中秋佳节普天同乐。文帝也宴请群臣,闹了一个通宵。虽然为了节俭,酒宴尽量简约,摄政王也没有到,第二日仍是罢了早朝。
倪云歧早上从文帝的广信宫例行奏过事后出来,远远就望见宁熙殿外两棵高大的桐树,晨光中几片黄叶打着旋悠悠飘下,不禁想起“一叶知秋”的诗句来。那里原是有几枝梅花的,如今却不知从哪里新移来了几株桂花,正散出沁人的香气。
宁熙殿朱门处站着一个人,倪云歧看着面熟,想了半天方才记起,是在外驻军的一个将领,官阶不高却是家中世代为将的。他手中拿着一个信笺,正在与一个内侍周旋。
“还请公公通报一声,的确是十万火急!”
那内侍操着一副尖厉的嗓子,不愠不火地道:“殿下正在沐浴,任何人不能打扰!”
倪云歧看他手中信笺上朱漆,分明是军中专用,料想是紧急军情,按照程序上报怕耽搁了,他才越级上奏,当下便走过去对那内侍道:“公公就进去通传一声吧!”
那内侍见是宰相,不敢造次,只是仍脸露难色。
倪云歧道:“摄政王以国事为重,你但传无妨。王爷若是发怒有我担着。”
内侍见他如此说,只好惴惴地进去通传了。
这将军姓裴名成,本是因新政一事与倪云歧等人疏远的,此时见他帮自己说话,也不好先违了礼教,忙抱拳道谢。
不一会儿那内侍跑了回来,额头渗出汗来,对二人道:“王爷有请将军。”
*
裴将军进到客厅,正碰上永明王握着头发从寝宫那边过来,穿着一件淡紫色薄罩纱的外套,头发还在滴着水,衣服却是粘了水紧贴着身体。卫国天气甚寒,此时已过了中秋,已是寒气逼人,普通人这样怕是早受不住了。裴将军心中感动,只怪自己唐突,永明王却是笑着迎上来,让他进客厅坐下,口中只是说怠慢。
裴成忙将漆有军中朱漆印章的信笺递上,永明王手中潮湿,早有一旁的内侍过来接着念起来,却是一件十万火急的事。原来那幽国国君终于被南唐一再冒犯所激怒,不顾北卫的警告而起兵了。
那内侍念着,知道是关系国家存亡的的事,不觉声音也开始颤抖了。裴成看着永明王,后者只是静静听完,不发一言,只是任由一旁的宫人拿过丝巾为他揩去头上的水珠。
裴成按捺不住,站起来上前道:“殿下前年曾下令不得言战事,违令者处以重罪。但臣今日有一言不吐不快。如蒙殿下恩典,臣虽死无憾!”说完看着永明王,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继续说下去:“多年来,我卫国受唐凌辱,前日污殿下为奴,今日又呼陛下为黄毛小儿。士可杀,不可辱!对陛下殿下不敬就是对卫国的侮辱,纵然您大度不计,可天下有志之臣又怎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丈夫以死报国是天职,只有些许小人只顾妻子不惜卖国求荣。殿下纵然认为战火一起,生灵涂炭,可即是臣走在乡间小道,也能闻田间求战声不断!”他顿了一顿,见永明王仍是若有所思一言不发,情急之中跪到地上,道:“殿下,备战吧!卫国男儿愿以血汗捍卫尊严,备战吧!”
永明王摆摆手让他起来。
“殿下,现下形势严峻。纵然是我卫国仍苟且偷生,一旦幽亡,北卫怕也太平不了几日。南唐豺狼之心,灭掉幽燕无非是冲我大卫。如今幽卫唇齿关系,幽亡则卫寒。纵然幽君糊涂,可木已成舟,怕这是我们最后的时机。殿下,臣一介武夫,只知为国尽忠,若殿下能下令备战,臣万死不辞!”
“……”
“殿下,备战吧!”
永明王仍是不发一言,过了一会儿,端起已经半凉的香茗送至口边,啜了一口。
裴成见他端茶送客,心中失望至极,只好长叹一声告退出去。
门外秋风起处,千万朵黄叶随风飘落。永明王起身走出去,仰首望向苍茫秋意,寒眸深处慢慢聚起一股锐气。
*
裴成出了宁熙殿,一时悲愤,不知该往何处,想了半晌,只得仍回将军府向上汇报。没想到将军府内空无一人,正纳闷间,一名书记过来递上一道上谕,却是宁熙殿发出的。他大吃一惊,自己不过刚从宁熙殿出来,永明王的手谕已先他一步到了将军府。那上面也无多话,知识命傍晚戌时至灵丘点将台。
*
傍晚灵丘,裴成赶到时已集了不少将领。他看时,不久有魏侯长亭、中郎将张鲁、新任提督冯御迪等名将,还有诸多各地戍边守将,各人均是甲喟鲜明,面有尘色,分明是从各地赶来。永明王得知幽国起兵只是今晨之事,一天之内齐集各地将领,何其神速,不禁心中暗暗吃惊。众将见今日这般架势,也隐隐猜到了点什么。
戌时一过,便见永明王携了文帝骑马而来。原来众人心中还有一望,但见永明王仍是平常装束,只好在心中打消这个念头。
永明王登上点将台,清朗的声音响起:“……自前朝我卫国降唐,岁岁纳贡朝朝称臣,不敢有半分怠慢,实望天下安泰百姓生息。然南唐却对我欺辱有加。二十年来,扰我边境三百余次,烧杀抢掠,视卫子民为草芥!近日又公然辱我君王!唐帝好大喜功,致使生灵涂炭,天下欲苟且而不能。况,士可杀不可辱,有志男儿当以死报家国!……如今天怒人怨,幽国起兵,正是上天遗(wei)我大好事机!”又传令即日对唐宣战。长风扬起他披风猎猎作响,众将望着他,仿佛又回到了当年追随他南征百战之时,不禁眼眶微热。
卫国受欺辱久矣,几乎达到人人愿啖唐人之肉的地步,只因慑于永明王政令才不敢动,盼这一天却是盼了好久。
当下文帝起身前往先帝宗庙,永明王陪他到了入口,却不入内。文帝独自请了令箭出来,交于他,他却不急着前去点将,只道仍有一事,却是带了众人到韩典史墓前,便有众内侍捧了香炉牲菜等祭祀物品上来。永明王亲自斟上酒祝道:“非是我执意不听先生之劝。只因彼时唐强我弱,勉强以卵击石必会落得燕国下场。忍辱含垢至今,推新政,强家国,不过为今日一战,雪尽前耻。如今卫国丰收,国力大增,南唐与燕楚连年征战耗损甚巨。天赐良机!望先生在天之灵佑我卫国!”说罢从怀中取出一把精钢匕首在腕上一划,立时鲜血直流。众人大惊,便要抢上前来,永明王挥手止住他们,将血滴进酒杯:“若此次卫不能复国,凌晔愿以死谢罪!”此话一出,不仅众将,文帝也变了脸色。
当下永明王便在墓前点兵。任命魏灞为先锋,裴成为副,连夜带兵十五万,兵分两路,进驻雁谷关,冯御迪领兵两万,专管粮草运送。又,待后续大军齐集,由张鲁率军驰援,王其路调入中军,负责文书往来。
今夜灵丘难得的好天气,月朗星稀,军中燃起的火把将整个灵丘照得如同白昼。文帝坐在一旁,看永明王部署兵力,举手投足间说不出得从容自信,一直以来悬着得心沉下来,注入了无穷的力量。永明王忽然转过身看到他,四目相对两心了然。
只是众人似仍有疑虑。
永明王看向一边,便有兵部郑侍郎上前禀道:“辰时接到上谕,至戌时已有张鲁将军部四万,魏侯部五万,冯将军部三万,京都驻军三万,另其他各部驻军约四万余,共计二十万人马齐集灵丘南郊等候检阅。”
二十万大军朝令夕至,如此神速,众将一时难以置信,又听永明王道:“另三十万仍在集合中,齐集后即前往南线驰援。”
第三节 举案/寒眸
过了冬至,定祥的天空便一直阴沉着,人们的心情也低沉到了极点。前线幽国军队突然反戈已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只是碍于永明王无人敢当面提。尽管永明王与诸宫人待她没有什么变化,大宁王妃却知人人恨她,心情苦闷又不好当人面流泪,只整日在宁熙殿中默默等待。
这日,永明王突然回来很早。大宁走至永明王书房前,忽见朱门轻掩,依稀有响动传出。她突然非常渴望见到夫君,哪怕只是见一面也好。这些日子因为前线吃紧,他已很少在她寝宫过夜。想到这里她推门只叫了一声:“殿下!”便见永明王站在一幅仕女图前警觉地转身,右手仿佛把什么东西塞了进去。
“王妃,你怎么来了?”她见到室内书架、桌案上书简凌乱,当中一个火盆,一些锦书纸帛之类的东西正在其中翻飞。
永明王向她走来,脸上毫无欣喜之色,她知道闯了禁区,一时尴尬:“我……王爷今日回来得早……”
永明王并未着恼,只是揽着她肩膀带她出门,随手在身后掩上了门:“我在处理一些凌乱的东西,才提前回来。王妃先去,不要让烟火熏坏了。”
“我……”
永明王忽然笑了:“已经很久没有尝到王妃的手艺。今晚你我夫妻好好聚聚如何?”
*
面对一桌盛馔,大宁却毫无胃口,他日自负的手艺,今日却连看也不想看,只敷衍地陪着永明王喝酒。永明王让众内侍宫人都退了下去,只留流霞和大宁的陪嫁侍女点点侍侯。
永明王看出她心绪不佳,亲自为她斟满酒:“王妃有心事?”
大宁抬眼看到永明王炯炯的目光正看向自己,忽然抑制不住心中的委屈,只说得一句:“我哥哥……”便再说不下去,别过头掩口抽泣起来。
永明王握住她的手轻轻安慰:“你不必有什么顾虑。他是他你是你,只要你不像他那样背叛我,我还会像以前那样待你。我说过你已是卫国的王妃而不再是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