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地龙虎 -陈宇-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地的9月,一个多云多雨多冰雹的季节,毛泽东与张国焘最终没有能再握手言和。
红一、红四方面军两路军一个向南一个向北,分道扬镳。就在这时,向北的道路还行进 着一列红军的队伍,这就是红25军的单独长征。
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建制。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川陕甘边区 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新组建红25军,吴焕先任军长,辖第74、第7 5两个师,约70##人。从1932年到1934年夏季,红25军独立坚持了鄂豫皖苏 区第4次反“围剿”后的反“清剿”斗争,开展了反国民党军的第5次“围剿”。由于敌人 强大,红25军虽然打了一些胜仗,但自身也损失很大,根据地锐减。中共中央曾先后发出 训令,指示红25军“在情况严重不能继续在指定地区活动时”,可进行战略转移,去建立 新的苏区。1934年9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来到鄂豫皖苏区, 传达中央的指示。
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河南省光山县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讨论红25军实 行战略转移问题。会议决定红25军在行动中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 义,向西转移;红25军由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留省委委 员高敬亭领导一部分武装组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11月16日, 红25军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鄂豫边区的桐柏山区挺进。
红25军的长征就此开始。
这支焕发着蓬勃朝气的队伍,在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政委吴焕先等人的率领下,于 此后的征途上打了许多恶仗、硬仗、胜仗。
红25军部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年龄结构上年纪普遍较轻。从军的领导到每个 战士,平均年龄要比别的红军部队年轻几岁。这年,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 岁,年龄稍大的副军长徐海东,也才34岁。团、营干部多是20岁多点,有的还不到20 岁。连队干部战士的年龄更小一些,年逾18岁以上的战士就是“老兵”。军首长直接领导 下的军部交通队,都是不到18岁的小伙子,个个雄姿英发,朝气蓬勃,每人1把大刀,1 支冲锋枪,1支盒子枪,佩着红缨穗带,神气得很。以青少年居多的红25军,还有为数不 少的12、13岁的少年儿童。甚至个别还只是8岁的小孩子。他们跟着自己的父兄,在红 军长征的“摇篮”里长大成人。长征路上,红25军唱得最为响亮的一支进行曲,就是《红 军青年战士之歌》:“红色的青年战士志气昂,好比那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如猛虎。
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挡!
… “
红25军的年轻将士们就是唱着这激动人心的青年战士之歌,走上了漫漫征途。
大别山的峰峦,在红军将士身后渐渐成为地平线上的一抹淡档的墨绿。猎猎战旗下,红 军向着豫西奋勇挺进,他们的面前是铺满了艰难险阻的荆棘之路。
大别山区红军突围西进的消息,使蒋介石感到震惊,他判断红25军有经象河关及独树 镇、保安寨之间西出的可能,急忙调动40多个团的兵力,设下层层包围,前堵后追,企图 围歼红25军于西进途中。国民党军的部署是:第40军第115旅进至方城县独树镇、七 里岗、砚山铺一带,作迎头堵击的准备;驻叶县的第40军骑兵团,南下保安寨配合行动; 第116旅由新野北上南召,以阻止红25军进入伏牛山:“豫鄂皖3省追剿队”5个支队 和第40军骑兵第5师,均随后紧紧尾追。11月25日,红25军长征刚好整10天。这 天晚上,吴焕先率部在河南省象河关西北地区王店、小张庄一带,击败尾随的国民党军“追 剿队”后,继续朝方城县东北方向前进,计划越过许(昌)南(阳)公路,西入伏牛山区。 此时,红25军距许南公路已不远,过了公路即是伏牛山东麓,一入山那就如鱼得水了。
为了防备国民党军的追堵合围,保持部队有回旋余地,争取时间迅速穿过公路。军领导 决定以第224团、第225团和军直属队为前梯队先行出发;第223团为后梯队,占领 王店、赵庄,阻击尾追之国民党军,掩护全军行进。
气候好像有意要考验红军的意志,豫西大地一夜间突然寒流滚滚而来,呼叫的北风裹着 雪粒搅得天地间一片乌烟瘴气,气温骤降。部队在风雪中连续急行军,于26日下午1时左 右,进到靠近许南公路的独树镇附近。
雪越下越大,四野一片灰蒙蒙,几步以外就什么也看不清。凛冽的寒风如利刃一般,刮 过指战员们裸露的手和脸,那真像刀割一样钻心疼。冰冷透湿的单军装紧紧贴在身上,冻得 浑身哆嗦,牙齿打战。因烂泥粘掉草鞋的指战员,冻成紫红色的赤脚上,又被冰渣、石块和 荆棘划开一道道血口,雪地上留下殷殷红迹。此时,饥饿、疲劳、寒冷一齐袭来,指战员们 仍咬紧牙关硬撑着,拖着沉重的双腿,艰难地向前移动。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持下去!
望着风雪中默默行进的队伍,几位指挥员不由得小声说道:“这个时候可千万别碰上该 死的敌人,快过公路。”
真是担心什么,偏偏就来什么!当前梯队进至方城县独树镇附近,正准备由七里岗过公 路时,雪野中突然枪声四起。抢先到达此地的国民党军第40军第115旅和骑兵团已埋伏 好,对着正行进中的红军队伍猛烈射击。因雨雪交加,能见度差,红25军先头部队发现国 民党军时已经很迟。
“打!”红军指挥员发出的命令,已迟于敌人的枪响。“打!打!”红军指战员吼叫着 就地卧倒把枪口指向敌群。
然而,红军一方的枪却大多数没有响。原来是寒冷的天气,把枪栓都冻住了,战士的手 指也冻僵了,一时怎么也拉不开枪栓。
“这该死的枪,临急还不如一根烧火棍。”战士们大声咒骂天气,抡起枪托向包围上来 的敌人砸去。
独树镇四周的地形对红军十分不利。隆冬的旷野,树叶都没有一片,茫茫雪雾中连那棵 “独树”的影子也看不到,没有任何依托的地方。国民党军乘机发起冲击,并从两翼包围上 来,形势十分险恶。
红军被迫后撤。
前卫部队陡然爆发出的激烈枪声传到后面正行进中的部队。队伍猛的站住了,一张张疲 惫的脸上露出愤怒的神情。
“敌人?是碰上敌人了!”
“该死的,到底又堵上来了。”
“来找死吧,白狗子。老子正等着你呢!”
“来的正好!老子冷得慌,打一仗热乎热乎。”
指挥员急忙跑上路旁的高地,命令部队就地分散隐蔽。子弹乱飞着,从头顶上呼叫而 过。红军前卫部队渐渐不支,退了下来。呼号的寒风中夹杂着国民党军疯狂的喊叫声:“你 们被包围了,缴枪吧。”“抓活的!”
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从后面跑步赶到队伍前沿的军政委吴焕先,一面指挥第2#5团 3连冲到队伍前面去反击,一面大声疾呼:“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决不能后 退!”战士们立即卧倒在泥泞地上,各自利用地形地物,顽强抗击敌人。
吴焕先随即从交通队员身上“嗖”的抽出一把大刀片,高声呼喊:“同志们,现在是生 死存亡的关头,决不能后退!共产党员跟我来!”他带领部队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跟随吴 政委的交通队两个班,人人一手持枪,一手挥刀,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搏斗。
红军指战员们热血沸腾,勇气倍增,端起明晃晃的刺刀,挥舞着大刀片,冒着密集的火 力,与国民党军厮杀在一起。有的刺刀折断了,用枪托砸;有的武器坏了,就抱住敌人用手 用脚扭打,冻土也成了杀敌的武器。
激烈的战斗中,徐海东副军长率领后梯队红2#3团跑步赶来,立即投入战斗。国民党 军的进攻被打退了,紧张的局势稍微得到缓和。
战斗间隙,吴焕先政委立即和程子华军长、徐海东副军长商量对策,设法找来1盒干火 柴,点燃小草垛,让大家轮换着烘手烤枪。不一会,在敌人发起新的进攻时,红25军几十 挺机枪、数百支步枪突然齐吼,子弹像雨点般地射出。国民党军乱成一片,有人惊叫:“坏 了!他们的机枪修好啦,快撤!”纷纷扔下武器,抱头鼠窜。
国民党军的突袭合围被击败,但眼前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民党军数万步骑兵像铁桶 似的把红25军这支不满30##人的队伍团团围住。这一带地势平坦开阔,既无险可守, 又不便于部队运动,怎样才能冲出敌重围呢?大家紧揪着的心,并没有因刚才把冲到眼前的 敌人打下去而放松。这可是决定红25军命运的关键一仗啊!
面对险情,吴焕先镇定自若。他和程军长、徐副军长等人仔细观察敌情,迅速制定突围 方案。在组织红2#3团冲开一个缺口的战斗行动未成功后,决定先指挥全军坚守住几个小 村庄,待天黑后突围。
部队刚进入阵地,国民党军又发起了进攻,一阵炮击后,成群的国民党军密密麻麻地涌 了上来。
弹雨中,亲临火线指挥的吴焕先政委始终和战士们在一起,哪里战斗最激烈,他就出现 在哪里。他看到国民党军败退下去的狼狈相,放声大笑:“打得好,打得好!”
警卫员廖辉担心吴焕先的安全,多次拉他下去。他发火说:“现在是什么时候?我怎么 能离开阵地!”
整整1个下午,红25军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阵地前堆满了敌人的尸体。
黄昏时分,枪声渐渐平息下来。红25军按照原定突围计划,悄悄从各个阵地集结到杨 楼村。军领导决定由地下党的交通员带路,穿过国民党军封锁间隙,绕道急行,趁夜色冒雨 突围。
指战员们到了这时,已是极度地饥饿和疲劳。
吴焕先一回到军部,没顾上喝口水就去看望伤员,他挨个探问伤势,亲切安慰说:“同 志们打得很勇敢,为革命流血挂彩吃苦了。再坚持一下,夜里突出去就好了。”然后他对有 关同志详细安排了护送伤员突围的事项,特别交待要注意安全,千万不能丢掉1个伤员。
吃完饭休息片刻,稍微恢复了体力,部队在村中一块空地上集合起来。吴焕先表彰了作 战勇敢的指战员,痛斥了参谋处主任临阵逃脱的可耻罪行,代表军领导宣判立即枪决。接 着,吴焕先作突围动员。他幽默地说:“国民党军用优势兵力伏击我们,想把我们一口吞 掉,可惜他没那么大的福份哟,倒被我们敲落了门牙,落个猪八戒照镜子——自找难看。” 说到这,他轻蔑地笑起来,队列中也发出一阵轻轻的会意的笑声。停顿片刻,吴焕先用坚定 有力的语气大声说:“同志们,党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拿出我们红25军的威风来,一定 要冲出去。任何敌人都挡不住我们英勇无畏的工农红军!”
吴焕先的话,激起了每一个战士的勇气,群情振奋。许多负伤的指战员忍着极大的伤 痛,坚持随军突围。
夜幕降临,天空中飘洒着蒙蒙雨雪,锅底般的黑夜伸手不见五指,从敌阵地上不时打来 几声冷枪。红军指战员们裹紧了绑腿,系牢了鞋带,清理了不必要的东面,将子弹顶上枪 膛,手榴弹揭开了盖,有条不紊地做好了突围的一切准备,静静地站着,紧张而又焦急地等 待行动命令。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战略转移中的关键性一仗,战局一度极为险恶,关系到全军的 生死存亡。但红军指战员在地形不利、气候恶劣和部队极度疲劳等重重困难下,以不足30 00人的兵力迎战国民党军数万步骑兵的突然袭击合围,英勇拚杀,不畏强敌,靠顽强的战 斗作风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围攻。后终于在夜间于叶县保安寨 以北的沈庄附近,跨过许南公路,胜利突围。27日拂晓,进至伏牛山东麓。接着,在拐河 打退国民党军骑兵团和第1#5旅的追击,然后潜行伏牛山中。
之后,红25军英勇转战,冲破国民党军的多次围追堵截,由伏牛山挺进陕西省东南的 商洛山。12月8日,在三要司歼灭陕军第42师1个营,次日进至庾家河。
12月10日上午,中共鄂豫皖省委在庾家河召开会议,研究在鄂豫陕边地区创建新的 革命根据地问题。会议正在进行中,激烈的枪声突然传来。哨兵报告,国民党军第60师正 由鸡头关方向奔袭而来。会议被迫立即中断。
原来,蒋介石为防堵红25军入陕,在红25军进入桐柏山之时,就令驻开封的陈沛第 60师乘火车开至灵宝,继经100余公里行军,到达卢氏县城以南的朱阳关一带,构筑工 事,控制入陕大道,企图以逸待劳,堵截红25军。红25军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改变入 陕路线,另择小路进入陕南,将国民党军第60师筹谋多日的堵击防线置于背后。恼羞成怒 的国民党军,见多日准备付之东流,叫着骂着又不顾一切地从鸡头关追了上来。
庾家河东山坳口,红25军的排哨发现国民党军先头部队已从七里荫迂回上来,当即开 火。战斗一开始,国民党军第360团就夺占了东山坳口有利地形,向红25军发起猛攻。 东山坳口是商家河街后山上通往七里荫、鸡头关方向的必经之路,占领坳口,可以居高临下 钳制庾家河街。因此,若东山坳口一失,红25军就有被击溃甚至覆灭的危险。正在开会的 省委委员听到枪声后,立即中断会议,除省委书记徐宝珊因重病不能上阵地外,其余都跑步 到了第一线。
徐海东率领第223团,勇猛冲入敌群,用刺刀、手榴弹,硬是从敌人手里夺回了东山 坳口。接着,第224团和第225团迅速抢占坳口南北两侧高地,配合第223团将敌人 的进攻打退。激战中,徐海东负重伤。国民党军第355团、第357团相继增援上来,又 组织疯狂的反扑。激烈的争夺战全线展开。
反复冲杀中,军长程子华也负重伤。
在军长、副军长都负重伤的严重情况下,军政委吴焕先挺身而出,指挥部队英勇反击, 殊死奋战。第224团团长叶光宏,在拚杀中,1条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作战。军部司号 长程玉林,下颌负伤,不能吹号,就利用一个小土地庙作掩护,接连投出几十颗手榴弹,打 退敌人多次冲击。敌人集中火力向他射击,他始终坚守阵地,最后壮烈牺牲。机枪班在与敌 人对射中,多名射手倒下去,新的射手接过机枪又打起来,终于把敌人的火力压制住。经过 如此20多个回合的反复冲杀,一直打到黄昏,终于把敌人打垮。
庾家河反击战,共毙伤国民党军100余人,红25军亦伤亡20余人。此战是红25 军长征中的又一次殊死战斗,但最终打垮了敌人的进攻,在鄂豫陕边区站稳了脚跟,并在此 地展开新苏区的创建工作。当地群众踊跃参加红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日历翻到1935年,红25军的对敌斗争愈加频繁。从2月到7月半年时间内,接连 粉碎了国民党军两次大的“围剿”,先后进行了文公岭、石塔寺、雒南县城、荆紫关、袁家 沟口等战斗。其中,袁家沟口一仗,全歼国民党军警1旅,毙伤国民党军300余人,俘国 民党军旅长唐嗣桐以下1400余人,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这一出色的歼灭战是红2 5军长征中打的一个大胜仗,宣告国民党军3个月内消灭红25军的“围剿”计划彻底破产。
在这期间,中共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因艰苦转战,竭尽心血,痼疾重发,5月9日病 逝于商县龙驹寨,时年仅32岁。省委书记一职由吴焕先代理。
7月15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在长安县丰峪口召开紧急会议,通观全局分析了当时的形 势,独立自主地作出战略决策,决定率红25军西征北上,以“配合主力红军在西北的行 动,迅速创造西北新的伟大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又是16日,红25军踏上了继续长征的道路。
红25军一路上攻克两当,围困天水,北渡渭河,进占秦川,直接威胁国民党军的西北 后方。蒋介石接连从成都发出几道电令,最初要求加强西安、宝鸡、汉中之线的碉堡封锁, 防堵红25军入陕甘,后又督令陕军各部“不分省界,跟踪追击”。红25军的行动在一定 时期内减轻了国民党军对中央红军的压力。
17日,红25军一举攻克隆德县城,接着翻越六盘山,在马莲铺以东,冒着大雨,将 尾追之敌马鸿宾第35师一部击败。21日拂晓,继续冒雨东进。沿着渭河南岸的泥泞公 路,急行军20余公里,到达秦川县城以西的王村。
吴焕先等军领导人在得知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并继续北上的消息后,果断决定到陕甘 苏区会合红26军,以巩固陕甘苏区,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为此,立即命令部队到静宁 县城以北25公里的兴隆镇休息5天,做好继续行动的准备。
兴隆镇一带是回民区。红25军对进驻这一少数民族地区十分重视,做了周密的安排和 大量的准备。吴焕先多次找当地老百姓了解情况,调查当地的敌情、社情和民情,适时作出 新的规定,教育部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和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做到秋毫无犯。根据回族的宗 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具体规定了对回民的政策,如宿营不住清真寺,保护回族经典,不在回 民家中吃大荤,宰杀牛羊要请阿訇,不打回族土豪,等等。
在兴隆镇,吴焕先亲自带队,携带礼品到清真寺拜访。阿訇也带领回族群众头顶礼品, 到红25军军部作了回拜。
红25军以严明的纪律,和颜悦色、彬彬有礼的态度,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 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红军与兴隆镇的回族群众相处的像一家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 回族青年积极报名参加红军。第3天傍晚,红25军离开兴隆镇。全镇男女老幼闻讯后涌上 街头,在街道两旁摆上放满水果点心的案桌,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恋恋不舍地欢送红军。 热情的回族群众一直把红25军送出好几里路。镇上还专门派出代表为红25军带路。
清真寺的阿訇面对红军远去的背影,合掌由衷感叹:“红军真是仁义之师,正义之师。 红军好啊!”这赞扬声像一阵春风吹遍整个回族地区。陇东黄土高原有首民谣传唱至今:三年没吃过麦面馍,娃他外婆给了一个。
全家老小掰小半边,大半边留给红军哥,由此,红军所经过的村庄,群众纷纷结队相迎,端出茶水点心招待。这场面像体育场上 的接力赛一样,一村挨一村的传下去。
1个多月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路经兴隆镇,见到群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