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斗开始。威廉先命弓弩手向英阵放箭。只见万箭齐发,冰雹般射向敌阵,虽说弓硬箭利,百步穿杨,不料碰在英军的大盾墙上,却丝毫不起作用,纷纷折断落地,英军却毫发无伤。威廉又命重装步兵发起冲击。谁知甫到方阵跟前,便被方阵里层英兵从盾墙缝隙处刺出的长矛长剑抵住,那重装步兵因铠甲笨重,腾挪转身不便,难以躲闪,自家手中兵器砍在盾墙上,除了震得自家虎口生疼外,仍是于敌人毫发无伤,倒被对方的枪尖矛刺扎透铠甲,负伤的不在少数。威廉眼见步兵进攻亦不见效,急命骑兵上阵。这骑兵乃是诺曼军的看家法宝,整个欧陆首屈一指。英军慢说没有骑兵,连哈罗德都没匹骏马,上阵全是步战。步骑相遇,骑兵一来速度快,驰骋奔跑,疾如闪电,让人猝不及防,长途行军更是便利无比;二来人在马上,尽占高度优势,特别当两军混战之时,步兵的刀枪根本够不到骑兵,砍马也无济于事,因那战马也身披锁子软甲。而骑兵收拾步兵却如砍瓜切菜,俯下身去一刀一个,懒得用刀剑时,单是纵马冲撞踢踏,亦能给敌人造成极大伤亡。所以这威廉命骑兵上阵时心里是抱了老大希望,想这法宝定能克敌制胜。那厢哈罗德遥见骑兵奔来,急令各方阵靠拢,密集队形,盾牌手们臂膀相挽,盾牌如瓦片般相叠,并且高低间错,上护头下护腿,密不透风。那骑兵再厉害,撞在这密集的盾墙上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砍杀不动,踢踏不倒,不要说骑手焦躁,连战马都急得“咴咴”直叫。那盾墙后面的英国兵又趁机掷出石斧、标枪,那骑兵仗着马大人高,原是未穿盔甲的,这下子吃亏不小,好些人被掷中头部、胸膛,倒撞下马来,反被自家马队踏死。威廉急令第二、第三梯队骑兵递次冲锋,情况依然如故,诺曼人伤亡不少,英军虽说亦有伤亡,但因队形紧密,死者倒不下,伤者退不出,队形纹丝不乱,盾墙岿然不动。
眼看太阳偏西,威廉久攻不下,心中火烧火燎。好在从小风险经得多了,暂时的失利还不至于使他乱了方寸。只见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唤过左、右翼将领,如此这般,吩咐一番。只见诺曼军队重新步署,弓弩手后撤,左右中三路的骑兵集中中路,重装步兵则调往两翼。号旗一展,全体骑兵一齐冲上山坡。那厢哈罗德见状,不禁笑逐颜开,谓周围兄弟道:“看啊!那私生子孤注一掷了!把全部老本都拿出来了!顶住这次冲锋,胜利就属于我们了!”说话间,诺曼骑兵早如疾风般卷至阵前,仍旧是被盾墙阻挡,前进不得。方阵中掷出斧棍标枪、石头瓦块,砸得诺曼骑兵头破血流。只听威廉身边亲兵一齐发喊,骑兵闻声齐齐调转马头,拍马便撤,哈罗德大喜:“看!果然不出我所料!诺曼人撤退了!”周围兄弟将领闻言一齐欢呼,原本密结成方阵的士兵们听得国王和将领们欢呼,知是己方得胜,喜不自胜,也一齐雀跃欢跳,更有那些临时招募的民军,并无丝毫军事常识和素养,见敌退我胜,情不自禁,撒开腿便追将下山,意在抢夺些敌人的马匹、给养,日后带回家中使用。于是英军方阵土崩瓦解。谁料这样正中威廉“拖刀”之计,他正是想以骑兵的佯败瓦解敌人的方阵。见敌人果然中计追下山坡,方阵散乱,威廉号旗一招,几千骑兵齐崭崭回马挺剑,稳住阵脚,两翼重装步兵一齐掩杀过来。可怜那些民军顺坡而下收脚不住,前面的撞在骑兵枪剑之上,当时毙命,两边的被重装步兵砍杀,死伤无数,当中的乱做一团,互相推搡挤踩,又不知倒下多少。诺曼军三面包抄,一层层杀将进来,几千英格兰民军顿时变做俎上鱼肉,尸积如山,血流成河。哈罗德被这巨变惊得目瞪口呆,急急传令各部将领约束部队,重新结阵。清点下来,原来万余兵马,如今只余三四千人。此时夕阳西下,暮色四合。哈罗德命各方阵一齐向山坡上方移动集结,以王旗为核心围成一圈,据盾墙坚守,严令任何人不得国王命令不准离开方阵。
这时诺曼军已将那几千英格兰民军砍杀殆尽,骑兵、步兵、弓弩手一起围上前来,将英军围在山顶。威廉见英军密集成一个圆形,顿时又想出一条计策。他让弓弩手后撤100 步,然后斜斜地向天射箭,使箭矢越过盾墙落在英军阵内。这条计着实毒辣,围在盾墙圈内的英军本以为风雨不透的,不想无数利矢尖簇急雨般从天而降,躲无处躲,藏无处藏,加之圈内人员密度大,几乎箭无虚发,枝枝伤人。哈罗德见状,忙令部下疏散开来,这道命令与他前道命令相互抵触,正当部下尚摸不着头脑之际,突然一支飞矢自天而降,恰好刺入哈罗德右眼窝,直插入脑,哈罗德来不及“哼”出一声便扑倒在地,气绝身亡。身边掌旗官见国王中箭,忙丢开王旗扑过来救护。英军将士见王旗倒了,知是国王身亡,群龙无首,顿时慌乱起来,几名将领也无心再战,率领各自部下意欲夺路而逃。诺曼军乘机掩杀过来。好一个威廉,骑在马上,身先士卒,仗一柄长剑左砍右杀,勇不可当。两军厮杀在一起,诺曼人志在必胜,英军则求生心切,双方杀得难解难分。那威廉三次被人砍中坐下骏马,三次换马再战,越战越勇。
入夜以后,战场上的厮杀渐渐停歇。英军除少数勤王军被各自的贵族统帅带领逃离战场外,全部民军、重甲步兵和哈罗德的亲兵卫队尽皆战死,哈罗德兄弟5 人也都命丧沙场。森拉克山麓,尸横遍野,满目狼藉。
威廉大获全胜,整顿军队乘胜直奔首都伦敦。伦敦城中的官员、贵族有心抵抗,可是国王已死,军队尽失,徒有其心而力量不足,也难成事。无奈只好紧锁城门,闭关自守。威廉听前哨报知此情,一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下令将伦敦城外方圆百十里烧杀抢掠、夷为平地!那伦敦城中之人只听城外一夜人喊马嘶,火光冲天。天亮一看,已是满目焦土,死亡枕藉。吓得城中人等再不敢存抗拒之心,推举僧俗长老出城去见威廉,低声下气表示投降,恳请威廉入主伦敦。当年圣诞之日,威廉在伦敦城西威斯敏斯特举行盛大登基典礼,正式加冕为英吉利国王,称“威廉一世”,兼领诺曼底公爵。因为他是以武力征服方式成为英国国王的,所以后人又称之为“征服者威廉”。他建立的王朝被称为“诺曼王朝”,这个王朝自1066 年一直延续到1154 年。威廉本人则从1066 年统治到1087 年,在位期间镇压了英国所有不顺服的贵族,又大肆没收英格兰人的土地田亩,重新分封给诺曼的贵族和功臣,并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在英国实行了封建制,把英国和诺曼底所有大小贵族统统变成他的附庸封臣,而把全国的老百姓都变成了他们的农奴。
正是:王侯第宅皆新主,奴役生涯甚旧时。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回 争权位 诺曼换新朝 恃雄强 狮王殒战场争位由来岂顾亲,王族反目各挥军,兵连祸结廿年后,迎得安茹继归君。
张虎吻,事鲸吞,君王绰号称狮心,漫夸沙场全无敌,小战查城竟殒身。
——调寄《鹧鸪天》话说那诺曼底公爵威廉,黑斯廷斯一举打败哈罗德,夺取英格兰,做了诺曼王朝的开国之君。英吉利海峡两边悉成他家天下,势力之大,西欧一带无人能望其项背,真可谓一代天骄。谁料这英雄气概却是不遗传的。威廉一世生子4 人,老二理查德夭折,其余三子哪个也没继承乃父雄风。老大罗伯特,相貌倒是齐整,魁梧英俊,又武艺高强,可惜头脑简单,不识礼义,粗蛮无耻,一味贪取财富领地,为此不惜反叛其父。逼得威廉一世不得不与他拔刀相向,这逆竖竟起手一刀将其父砍翻在地!若非左右相救,威廉一世险些丢了性命。威廉从此伤心至极,打定主意不让罗伯待得逞,拼死拼活换得的江山岂能让这寡廉鲜耻的家伙便宜得去!?然而天下之事,不尽人意者常八九。威廉纵是咬碎钢牙,发下狠心,也拗不过“长子继承制”。该制度盛行于中世纪的西欧,规定亡父遗产须由长子继承。时人视此为神命天条,无人敢于违悖。罗伯特也正是仗着这一条才肆无忌惮。威廉费尽心思,充乎其量也只能是在1087 年易箦之时,口头遗嘱,以“并非祖产,而是战利品”为理由,将英格兰王位传予也叫威廉的第三子,而祖传的领地诺曼底,只能无可奈何地由罗伯特继承了去。第四子亨利,威廉生前最为疼爱,却没能给他一寸土地,只给他5000 磅白银。想不到这两个小儿子,平时貌似忠诚孝顺,骨子里原来与长兄罗伯特一般无二,闻听父王遗嘱之后,竟等不得父王咽气,便急匆匆一起离开病榻,一个跑去布置登基典礼,另一个赶往国库监督银两过秤。可怜那征服者威廉,英雄一世,死时却是凄凄凉凉,并无一个亲人在身旁。这真是“王侯无孝子,见利不见情。”
此后六七十年,诺曼朝王祚不稳,英格兰扰攘纷纷。先者,英格兰王位继承人威廉二世与其兄、诺曼底公爵罗伯特互不相容。那威廉二世脸膛赤红,因此绰号“卢弗斯”(赭色之意),他身材肥胖,说话结巴,又有断袖之癖,远不如其父具备威望和魅力。是以国内众多贵族转而效忠罗伯特,密谋迎其入主英国,罗伯特当然求之不得。幸亏威廉还算敏锐,及时发现阴谋,当即严加镇压,又以大笔财货收买人心,总算没让那野心勃勃的罗伯特取而代之。此时国际上发生大事:为同回教徒争夺圣地耶路撒冷,罗马教皇号召欧洲基督徒组织“十字军”,远征地中海东岸。那罗伯特性好冒险,听得在东方有仗可打,有财富可掠,有女人貌若天仙,岂有不踊跃前往之理?但苦于缺乏经费。这时在他眼中,诺曼底领地与遥远神秘的东方相比,已经乏味得分文不值,索性以一万马克卖与其弟威廉二世。威廉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诺曼底,惊喜得难以相信,忙不迭开启国库,如数付款。那罗伯特得了这多钱,也是欢欢喜喜,赶忙打点马匹行装,急慌慌奔东方而去。兄弟二人的争执至此告一段落。
谁料一波方平一波兴。老四亨利却原来比其两个哥哥野心更大,手段更毒。罗伯特与威廉争执之时,他坐山观虎斗,静待收取渔翁之利。此时见威廉二世已重新收回诺曼底,罗伯特又远走高飞,他认为时机已到,随即采取了行动。1100 年夏季,威廉二世前往新森林避暑狩猎,亨利随行。8 月2 日,当威廉追捕一只受伤的牡鹿单骑深入林中时,一枝神秘的羽箭射入他的咽喉,威廉当即气绝身亡。官员和侍从议论纷纷,说是当人们向王弟亨利报告噩耗时,“那人并不震惊和悲痛,相反,仿佛早有准备一般,立即派人查封了国库”。然而人们都是明哲保身的,横竖威廉已死,况且一未结婚二无子嗣,连个私生子也没有——由于他有那种癖好,这一点并不奇怪。而亨利几乎立即就登基加冕成了英格兰新的国王“亨利一世”。如此情势之下,有谁愿冒身家性命之险,去调查威廉被暗杀的内幕呢?于是此事便成为英国史上千年不解之迷。
然而亨利甫登大宝,御座尚未坐热,便有消息传来:长兄罗伯特正在回家路上,而且此番是凯旋归来,衣锦还乡,长长的骡队为他驮着从东方掠夺的金银珠宝,华美的马车中坐着他从拜占廷娶回的曼妙无双的绝色妻子,在耶路撒冷的战绩为他换回了“英勇骑士”的美名,而且他早已夸下海口:“囊中钱财足够赎回诺曼底,而满身武艺定能夺取英格兰!”亨利闻此焉能不胆战心惊?!无可奈何,只能硬起头皮迎战。那亨利一世乃是工于心计之人,知道“一根桥柱三根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是以他首先低声下气,求得了教皇对他王位的承认,继而与伊迪丝结婚,这伊迪丝乃是前朝爱德华国王的侄女,与之结婚便赢得了英格兰贵族对他的好感和支持(有国王开此先河,以后外来的诺曼贵族纷纷与英格兰当地人通婚,两个民族从此融合为一),最后又派使者与法兰西和佛兰德尔联盟,那两国当年在罗伯特统治诺曼底时与之有隙,因此情愿与亨利一世互为犄角,共同阻止罗伯特卷土重来。如此精心准备布置之后,1101 年夏,长兄幼弟间阋墙之战爆发,双方你来我往,南征北伐,五年之后,终于邓奇勃莱一役决出胜负,罗伯特战败被俘,解送英格兰永陷囹圄。亨利王位巩固,此后统治英国30 余年。
1135 年严冬,亨利一世贪食冻鳗鱼,梗胀而死。王位之争再现于骨肉之间。此次逐鹿的对手,一为亨利一世独女莫德,一为亨利一世外甥斯蒂凡,二人原为嫡亲的姑表兄妹。那斯蒂凡之父参加十字军战死圣地,亨利一世可怜斯蒂凡兄弟几个幼年失怙,将其接进宫中与莫德一齐教养,兄妹们朝夕相处,一起长大,骨肉之情自是亲密。亨利一世待外甥可谓不薄,连年为斯蒂凡加封领地,赏赐财物,使其成为“全英格兰最富有的人”,又授予其弟高级教职,使其成为英格兰教会中的权威人士。那莫德8 岁即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订立婚约,22 岁时皇帝驾崩,莫德改嫁安茹伯爵杰弗里。安茹领地远在欧陆,与英国山水阻隔,从此兄妹间十数年未曾谋面。亨利一世风烛之年,因嗣子早逝,欲立莫德为储,为此专门召开贵族会议,又金匮遗诏,思忖有斯蒂凡兄弟以财富和教会之力护驾,莫德继位当万无一失。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亨利一世一朝驾鹤西行,那壁莫德尚未得着消息,这厢斯蒂凡近水楼台先得月,竟在兄弟扶助下抢先宣布登基加冕了。待莫德得知消息,本已成舟,这正合了“养虎遗患”的中国成语、“农夫与蛇”的希腊寓言。也难怪莫德与表兄从此反目成仇,誓不两立。
莫德虽是女子,却绝无娇柔软弱女儿气。她高傲勇敢,性情暴躁,无法容忍忘恩负义的篡位者享受本该属于她的王位。1139 年,她亲自统帅大军登陆英格兰,讨伐表兄。她的舅父,苏格兰国王大卫和亨利一世的私生子、她的同父异母兄弟格洛斯特的罗伯特为策应她,也从北方和西部同时发起了进攻。双方鏖战9 年,互有胜负:林肯之役斯蒂凡兵败被俘,莫德本有机会夺取王位,一则由于她甫入伦敦便滥杀无度,失了民心,二则她的主要支持者格洛斯特的罗伯特此时亦被敌方俘虏,而失去这位杰出统帅的军事支援,因此根本难在英格兰立足。两下相权之后,莫德终于放弃登位机会,退出伦敦,据守牛津,同时以斯蒂凡与罗伯特交换,结束第一回合。斯蒂凡重整旗鼓之后,乘罗伯特离开牛津去欧陆安茹领地搬兵之际,迅速包围牛津,将莫德围在一座孤堡之中。然而莫德命不该绝,是夜天气突变,大雪漫天,气温降至零下10℃,城堡四周的护壕结了厚厚的坚冰。乘此良机,莫德命部下将她从城堡高墙上用绳索坠下,身裹白色被单,爬冰卧雪,逃出敌人包围圈,与罗伯特会合之后,卷土重来。如此较量打斗,不知寒暑凡几。
1148 年,格洛斯特的罗伯特鞍马劳顿,染上重病,终至不起。莫德失去支援,光复大业难图,沮丧退回安茹。然而世事殊难预料。正当斯蒂凡欢庆胜利,莫德灰心丧气之际,双方的命运都出现了根本性转折。
且说莫德多年在外,戎马倥偬,顾不得相夫教子。此次无功而返,班师安茹,却突然发现,当年少不更事的儿子如今已长成翩翩英俊青年!这孩子名叫亨利,莫德为他起这个名字意在纪念其父亲亨利一世。想是外祖之灵在天保佑,小亨利长大后一表人材不说,运气亦好得出奇。当其母莫德尚在英国征战之时,其父安茹伯爵杰弗里趁斯蒂凡无暇顾及海外领地之机,出兵夺取了诺曼底,并将其封赠自己的长子小亨利。1151 年杰弗里死后,安茹伯爵领地及其属地曼恩、屠棱亦由亨利继承。亨利十几岁即成“多国之主”,领地广袤无垠,爵位四五个。由于其领地均在法兰西王国境内,按照惯例,他在继承之后理应朝觐法王,当面向国王表示效忠。于是1152 年,小亨利赴巴黎拜谒法王路易七世。谁料这一去,又引出一段风流韵事。
原来路易七世已然年老力衰,又虔信宗教,早上祷告,晚上忏悔,几乎没时间视理朝政,遑论讨女人欢心。而他的王后埃莉诺却是个年轻、活泼、多情的女子,丈夫的慢待早已使她不满。因此,当同样年轻又英俊魁梧、风流倜傥的小亨利一出现在宫廷里,她就打定了主意。几天后,她向教廷提出申请,要求解除与法王的婚姻,理由是血缘关系太近,造成婚后多年未曾生育。理由充足,教廷焉有不批准之理?直到数周后,她又向教廷提出了与诺曼底公爵、安茹伯爵亨利结婚的申请,教廷以及路易七世方才如梦初醒,然而此时已晚,再无办法阻止她另攀高枝。这埃莉诺原是阿奎丹公主,名下领有多处领地,她把这些作为嫁妆一股脑带给了亨利,一下子使亨利的领地面积占了法兰西领土的一半以上!这小亨利自小锦衣玉食,及长便学习艺术、文学,既没在宫廷斗争中动过一点心思,也没在沙场厮杀中伤过一根毫毛,却成了欧洲最大的封建主,说来他这运气岂不是好得天上掉馅饼?
依旁人看来,有了这许多领地财富,早已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该当知足了。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如同越有钱越爱聚敛一样,这攫取领地原也是上瘾的。小亨利得了这些法兰西领地犹自嫌少,眼睛又盯住了海峡对岸的英格兰。对英格兰,他可不是仅仅想占几块领地,弄几个爵位,这些他早有很多了,现在他想的是夺取王位,领略九五之尊,完成他母亲未竟的光复大业!1153 年初,亨利率军在英格兰登陆,好运气又一次眷顾他,在决定性的马尔梅斯伯雷战役中,初春季节却忽然天降冰雹,亨利的士兵仗着重甲尖盔护身安然无恙,英王斯蒂凡的军队却被鸡蛋大的雹子砸伤不少,其余的抱头鼠窜,不战自败。最后一战发生在沃林福德,两军对垒,尚未开始冲锋厮杀,众目睽睽之下,斯蒂凡却忽然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全军大惊失色。左右忙将国王扶上马鞍,谁知一松手,斯蒂凡又是一个倒栽葱。这次左右不敢再大意,又一次将其扶上马之后,两旁两位侍卫紧紧托住国王双腿。谁知坐马刚一举步,马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