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的红颜知已赵四小姐-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对前额头已经谢顶、身穿蓝色布衣的张学良大为惊讶,周联华一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张、赵,赵一荻也发现他那眼睛里透出了信教人少有的机敏与睿智。周联华盯了张学良好一阵,才喃喃地说:“真不敢相信,您就是当年风云一时的东北军张作霖、张大帅的公子张学良吗?”    
         
    “我就是!”张学良向周拱拱手。    
    “真没想到!”周联华脸上现出颇为激动的神色。他没有想到面前这位龙钟老态,两鬓华发的老人,居然是当年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兵谏的旷世英才!张学良见周联华脸上那且惊且喜的神情,反倒变得拘谨起来。张学良缄默不语,因为他不知该在这位深得蒋家宠信的牧师面前说什么得体。    
    “这位就是在台湾享有美誉的赵四小姐吗?”周联华意识到在如此众多的高官面前,他不宜和心仪多年的张学良多言。那样会引起宋美龄等人的不快。周联华急忙转向身边的赵一荻,发现这位民间传说中的南国丽人,在历经数十年风雨沧桑之后,已然变得苍老憔悴了。可是,周联华仍从她的面庞上找到了当年美丽的风韵。    
    “不敢当,周牧师,从今天起,我和汉卿都要成为您的学生了。我们对基督一旦产生信仰,就会十分真诚的。”赵一荻对宋美龄身边的红人周联华从心里充满戒意,但她仍不失礼节地向周联华微微躬身。    
    周联华显然被赵一荻得体的回答感动了,他羡慕地说道:“四小姐当年风华绝代,这些年来又随张先生幽居海岛,一位女子能做到这些,也实属不易。从此以后,夫人如能皈依基督,那就会得到上帝的垂青了!”    
    宋美龄在那间透风的房舍里,和张学良、赵一荻闲谈了一阵《圣经》,然后又像前次在西子湾探望时那样,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起身告辞了。当宋美龄在蒋经国、张群、周联华等一群要人的簇拥下,走到台湾航空招待所的空荡荡的院落里时,她忽然收住了脚。她发现这座1948年就已废弃的航空招待所,到处都是被台风刮倒的断壁残垣。宋美龄蹙蹙眉毛,对身边的蒋经国不悦地说:“经国,你就让他们住在这破破烂烂的房子里啊?”    
    蒋经国尴尬万状,他红着脸说:“夫人,这只是暂时的居所。过些天,我还要亲自陪张先生另找地址的,一定要给他们找一处好房子才是啊。”宋美龄瞟了蒋经国一眼,说:“这就对了。”    
    她们曾想在阳明山公墓里建宅    
    “绮霞,我们就在这里建所房子,好吗?”    
    时光已是1959年春天,台北阳明山上万木葱茏。赵一荻良久伫立在草山公墓的前面,眼望着那些大大小小的坟墓,心海里一派凄楚。    
    她不知张学良为什么会产生在阳明山公墓附近买地建宅的意念。但是她也不能反驳他,赵一荻知道丈夫在历经多年的监禁生活,重新回到台北以后,他的思想深处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为了能在台北真正建个家,赵一荻自今年2月,就又一次随张学良从高雄返回了台北。几个月时间,她陪着他已经走遍了台北郊区的山山岭岭,可是,直到现在,她们也没找到一处理想的建房之地。想了许久,赵一荻终于说:“汉卿,咱们将来住在坟墓里,你不害怕吗?”    
    “怕什么?绮霞,你是说我会害怕死人?其实死人有什么可怕,死人没有灵魂,他们不会搞整人之术了,其实和死人住在一起,要比和活着的人住更为安全的。”张学良面对阳明山公墓那数以百计的坟墓,脸上毫无惧色。他毕竟是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死尸横陈的战场上,他甚至连眼睛也不眨一眨。而今他已到了古稀之年,对生生死死则看得更轻,他宽慰地对赵一荻说:“早年我在河南作战的时候,曾经在死尸堆里睡了一夜,第二天早晨醒来一看,我原来是躺在血泊里啊。绮霞,凡是真正见识过死尸的人,是不会害怕死人的。”    
    赵一荻伫立在一棵柏树下,春天的微风吹刮得老树枝桠发出飒飒的响声。她十分理解张学良,尽管她对将未来的房址选在阳明山公墓有些胆怯。赵一荻对自己的今后一片迷惘。自从去年她们夫妇在宋美龄和蒋经国的安排下,从高雄西子湾搬到台北以后,初时一直住在那断壁残垣的台航招待所里。所谓招待所,大多都是些破败的旧房子,因为许久已经无人居住,所以蒋经国决定刘乙光的特务队住在这座空荡荡的院落里。    
    院内有一幢从前招待美国海军将官的洋房,就让给张学良和赵一荻居住。可是,那幢房子狭窄而憋闷,一到夏天几乎就成了一只蒸笼。所以,她们住在里面反而不如特务们下榻的青砖瓦房。即便这样的居住条件也没有维持太久,去年夏天,忽然台风登陆。一连三天大风,接下来就是山洪暴发,台北市区顿时成了一片汪洋。从阳明山冲下来的洪水,将整个北投地区淹得房倒屋蹋,大街上平地也积有没膝深的积水。在这种情况下,保密局下令给刘乙光,让他火速将张学良、赵一荻再送回高雄去。    
    她们到高雄后再也没有去西子湾18号。那里在炮战后已经改成了国民党驻军的营房。刘乙光将她们夫妇押进距大海较远的一座院落,据说那里原是一个商人的私宅。在那里她们又住了一个冬天,当春风吹皱一泓碧绿的池水时,刘乙光再次到内室向张学良传达蒋经国的命令:“经国先生命令,仍然把张先生和四小姐送到台北去。因为老夫人又过问起了,你们夫妇的《圣经》读得怎么样了。所以,还得搬……”    
    


第三卷 秋第二章 隐居岁月(1)

    从高雄第二次返回台北以后,蒋经国仍然将张、赵两人安排在那座破败无人的台航招待所里暂住。因为那时在台北一时找不到可让张、赵居住的房子,张学良和赵一荻知道,如果只是他们夫妇单独居住,任何地方都可买到一幢房子。可是他和四小姐的“随行人员”太多,刘乙光率领的特务队中既有特务、警察,也有电报员、书记员、厨师、司机和理发师,所以数十人的队伍不好安排。这样,有一天,蒋经国前来看望张学良时,张就主动请求说:“经国先生,我知道长期住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既然没有合适的房子,不如就给我们找块地      
    皮,让我们自己出钱盖房子好了。”    
    那些年间,赵一荻知道她们的生活,几乎都依靠当年带在身边的一些积蓄。国民党当局只供给刘乙光和特务队的给养,却从来不管他们的生活用度。好在她们不断可以得到一些东北军旧部的资助,生活费用倒也不愁。如今当张学良发现继续住在台航招待所会生出病来,他不得不向蒋经国提出自己盖房的要求。    
    “也好,从前你和四小姐一直居无定所,从现在起你们年纪大了,应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宅子了,我同意你们在台北建房。”蒋经国正为张、赵两人的安居之地发愁,因他不可能为一个刚刚恢复了部分自由的人拨款建新房子,即便他可以解决这笔经费,可是乃父蒋介石也不会允许的。那时张学良和赵四得以恢复部分自由,完全是宋美龄和董显光等人多次游说的结果。允许张学良到台北已属宽大,又岂能为张这样的人拨公款建房子呢?    
    蒋经国说:“地皮我可以解决,只要你和四小姐看中哪一处,让刘乙光报告上来,我就批下去。但是建房子的钱款,就只好由你们自己掏腰包了。因为现在党国积重难返,困难成堆,台湾又接连发生风灾水灾,唉,简直是应接不暇呀!”    
    有了蒋经国的话,刘乙光开始陪她们夫妇到处找寻建房地址。    
    “好吧,汉卿,既然你同意把房子建在公墓里,我就随你住到这里来。”赵一荻想也不想,就点头赞许。她说:“你刚到台北的时候对我说过:‘宁与鬼住,不与人居’。现在我同意,还是和鬼住在一起更安全一些。”    
    “是啊。绮霞,你同意我的意见,我心里就高兴了。”张学良万没想到和他相随走过人生无数坎坷的赵一荻,会赞成他在阳明山公墓附近选一房址。    
    赵一荻说:“我理解你的心情,虽然蒋介石同意我们回台北来住,可是他又反对我们住在迈城。他是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啊!”    
    张学良站在山风里,心里似有许多怅惘。他说:“他们不想让你我住进城里,是担心我们不可靠。其实我张汉卿早就没有了兵权,有什么可怕呢?既然如此,我才决定选个远离尘嚣的地方安居。在阳明山公墓里住下来,相信他们就会放心了?”    
    就在俩人在阳明山公墓选下定居的房址时,忽然听身后传来一阵人声。赵一荻回头一看,见是七八个便衣特务从公墓附近的公路上向这里走来。特务们簇拥一位手拄藤杖的矮胖子,她定睛一看,只见刘乙光小心搀扶的中年人,竟然就是蒋经国。不知什么时候蒋经国也上了阳明山。刘乙光远远向张学良招手:“张先生,经国先生到了。”    
    赵一荻和张学良都感意外。多日来他们一直在台北郊区到处转,可是,没想到已经内定为老蒋接班人的蒋经国,竟然亲自上了阳明山。他急忙和赵一荻迎上去,还没有打招呼,就见蒋经国不悦地说:“张先生,四小姐,听说你们要在这个鬼地方建房子?可是当真吗?”    
    “是真的,经国先生。”张说。    
    “笑话,这里是公墓啊,怎么能建房子?”蒋经国望着张学良,发现张学良好像已经决定下来了,又转向赵一荻说:“四小姐,你说,这里能建房吗?”    
    赵一荻望望蒋经国,不搭话。    
    蒋经国又转身去问张学良:“在公墓里建房,古来少见呀!我真不明白,张先生找来找去,为什么会看中这个鬼地方!”    
    张学良息事宁人地笑笑:“经国先生,其实这个地方很好,如果我住在这里有多清静啊。”    
    蒋经国压住心里的火:“张先生,难道仅仅为了清静吗?”    
    张学良发现事情闹大了,他沉住气解释说:“经国先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在寻找这样清静的地方。你看,这里既朝阳,又居高临下,而且地皮也不会有人和我相争,我选这里建房子,经国先生一定不会为难的!”    
    “张先生,怎么也想不到您会选在公墓旁造房。”蒋经国虽然不悦,但他不敢在张学良面前动怒。    
    张学良心平气和地说:“经国先生,当初你不是说我可以在城外的任何地点选址吗?所以我就看中了这个地方。”    
    蒋经国压住心里的不悦情绪,说:“四小姐,虽说这么多年对张先生的待遇有些不公,可是现在不是正在给你们恢复自由吗?”    
    张学良不语。    
    蒋经国劝解地说:“您和四小姐住在城里确也不合适,可是台北的郊区毕竟有许多清静的地方嘛。无论哪里的地皮我都可以批,就是不能在阳明山公墓批地皮。为什么?张先生和四小姐如果真住在这里,那么外国人知道以后,一定又会大肆宣传的。他们会说国民党将你张先生挤到坟墓里去住的,那还得了?”    
    


第三卷 秋第二章 隐居岁月(2)

    “其实在这儿建房没什么不好。经国先生,莫非就不知道有句打油诗吗?叫做:‘妻何聪明夫何贵,人何寥落鬼何多?’”张学良见赵一荻担心地向他示意,知道蒋经国为建房子的事情生了气。就哈哈笑道:“为什么我和四小姐看中了这里?并没有其它意思。我是说这座公墓里,住着许多从前的朋友们,有些人还是当年我的东北军旧部,如今他们都安息在阳明山上,我和四小姐如果住在他们身旁,平时探望起来也方便一些。”    
         
    蒋经国说:“张先生真会开玩笑。”    
    张学良郑重地说:“也不是开玩笑,我说的全是真话。我是说把房子建在这里,一定空气清新。此外,公墓的下方又有一条公路,我和四小姐又可以随便去散散步。第三个好处,如果将来有朋友上山探望我的时候,他们也方便,因为阳明山公墓的目标很大,便于寻找我的家啊。”    
    “不好不好,四小姐,你该替我们劝劝张先生,”蒋经国心里想的当然是政治,他担心如果让张学良住在坟墓附近,有人会从此事上引起许多联想,对蒋氏父子不利。他发现张学良仍对阳明山公墓作新房址津津乐道,只好转身向赵一荻求援,说:“虽然这里有些好处,可是,让你们住在这里,一定会引起许多麻烦的。与其那样,不如另找一处距市区较近的地方建房,因为那样对大家都方便!”    
    刘乙光等特务始终围观不语,看得出他们对张学良坚持在阳明山公墓建宅也持反对态度。这时听蒋经国发了话,特务们都一叠声附和说:    
    “张先生,在这里建房没有道理,连我们这些人都成了看坟墓的人了,如何得了?”    
    “就是嘛,张先生,四小姐,哪有人和鬼混居在一起的道理?”    
    “到了夜间,坟墓里会有鬼火的,到那时候,我们这些人哪里还敢守在张先生和四小姐的身边呀?”    
    特务们看刘乙光眼神行事,你一言他一语。七嘴八舌,吵成一团。    
    赵一荻见大家求助的眼光都向自己投来,情知张学良如继续坚持,也许建宅的事情会因蒋的反对化为泡影。想到这里,她急忙说:“汉卿,既然经国先生认为应另选房址,我看就放弃阳明山吧?”    
    张学良沉吟不语。山风在他耳边刮过,万木摇动,飒飒有声。他感到赵一荻的目光里有某种劝戒,他知道继续坚持在阳明山公墓建宅的后果,还会继续去住台航招待所那喘不上气来的狭窄小屋,张学良不敢坚持,终于违心地同意了,叹息一声,不再说话。    
    


第三卷 秋第二章 隐居岁月(3)

    赵四小姐在高雄时就染上肺病    
    “四小姐,自从你们搬到台北以后,我始终想和你们聚一聚。可是,一年来我的身体一直不好。在大溪梅园和草山住了一段时间,这次圣诞节前我才赶回台北来。恰好他们父子俩又去了慈湖。现在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反倒感到有些寂寞。所以我才想起,请你和汉卿到官邸里来作客。今天总算如愿了。”这是在台北士林官邸的中正楼上,说这番话的是宋美      
    龄。    
    她比一年前赵一荻在台航招待所见到的宋美龄显得更加精神了,看不出这位蒋介石的夫人,虽然年逾古稀,依然还像从前那样雍荣华贵,仪态万方。当1960年冬天到来的时候,宋美龄坐在她那温暖如春的大客厅里,与坐在面前的赵一荻品茗闲谈。    
    赵一荻不说话,她在宋美龄面前一贯都谨小慎微,从来也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尽管她发现随着与宋美龄接触次数的增多,在高雄西子湾初见时对她冷漠相待的宋美龄,已从心里改变了对赵一荻的印象,但是,赵一荻仍然余悸犹在。她接过宋美龄亲自为她剥的一只桔子,托在手上,却迟迟不敢吃。    
    “吃嘛,四小姐,你为什么不吃?”宋美龄见赵一荻那么加着小心,心里反倒升起了几分同情。她喜欢赵一荻就因为她的自尊自重,虽然她早已经有了相当范围的自由,但是在宋美龄眼里她永远那么有分寸。宋美龄说:“到我这里来,不必那么拘谨,最好就像到自己的家里来一样。当年在南京的时候,于凤至到我们宋家来,就不像你这样,她是个敢说敢为的人。所以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她,就连我姆妈在世的时候,也说凤至好。四小姐,听说你们最后终于在北投盖下了房子?是吗?”    
    “是的,夫人。”赵一荻将澄黄色的桔瓣送进口里,她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和张学良的房子建得不易。她们从高雄到台北后,一直没有住到舒适的居所,她们是在这种情况下才决定自己出钱建屋的,但是当局又明确表示他们不能住进台北市区里。张学良如果住在那里会被外界发现。可是,台北郊区也不易选一合适的房址,不是她们夫妇看中了而蒋经国说这里是“军防要地”,就是蒋经国看中的地方她们夫妇感到不满意。自从在阳明山坟墓区发生了那场不愉快以后,赵一荻劝张学良不要在房子选址上与蒋经国发生冲突,因为那样会影响她们自由的恢复。后来,她们就让蒋经国代为寻找。    
    有一天,刘乙光说接到了蒋经国的电话,让他陪张氏夫妇马上去北投。蒋经国说在那里看中了一块地皮,而且这块地皮又可以不用花张学良的一分钱。于是,赵一荻就随张学良驱车前往,原来蒋经国这次看中的地皮,是台湾一位名叫许丙的大富豪私地,它背倚阳明山东麓,朝阳而地势高耸。附近都是一片绿葱葱的竹林。    
    张学良和赵一荻到这里一看,立刻双眼一亮。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静寂太幽深了。虽然幽雅宁谧,但又距北投的复兴岗街区不远,说它远离尘嚣,却又闹中取静。特别让张学良为之欣赏的是,就在半山坡的前方不远,有一条在阳光下汩汩流动的小河,蜿蜿蜒蜒地沿着山麓流向远方。最后,那条小河可以与流经台北市区的新店溪交汇在一条巨大的公路桥下面。    
    “经国先生,这个地方我看中了,如果你能批下地皮,那么,我决定就在此地盖房。”张学良和赵一荻都很欣喜。赵一荻特别喜欢半山坡上那丛幽深碧绿的竹篁,而张学良却喜爱山下不远的那条汩汩的小河,他对赵一荻就:“你还记得咱们当年在北平的时候,我常常带你们去西山八大处吗?那时我们站在西山的顶上,不是可以望得见那条流往城区的永定河吗?现在我就感到这里极像北平的西山!有山有水,真是难得的宝地啊!”    
    蒋经国八字眉上绽开了笑意,他上前说:“既然张先生和四小姐都喜欢这个地方,我看就这么定了吧。建房子的事情你们也不用管了,我马上就吩咐下去,让他们找个质量最好的施工队来建房。张先生,到时候你和四小姐就只管住进来好了!”    
    蒋经国果然说到做到,只用了半年的时间,一幢倚山而筑的二层小楼就在阳明山东麓建成了。现在宋美龄提起此事,赵一荻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