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立旅一来,特别是春季反扫荡过后,不管是国军也好,日军也罢,都对根据地实行了严密的封锁,小部队出的就食的话,根本就无法立足,要是部队太大,那么马上引发新的战役也未尝可知,现在各方势力都处于微妙的平衡的时刻,陈前进一时也想不出哪里才是以战养战的最佳地点。

    看到陈前进不说话了,于是老潘接着说道:“部队人员缩编不是说就是减小了力量,而是实行精兵简政,咱们手上控制一支精干的主力部队,然后把原来作为补充性力量的地方部队和民兵作为主力部队的后备兵员训练营,这样的话,一旦主力需要小规模的人员补充,那么随时可以从地方部队调集人员。再者,就算是遇到大的战役,地方部队兵员素质提高后,以班排为建制补充进各级主力部队,交给具有班排长指挥能力的主力部队战士指挥,也能迅速的扩大主力部队。这样一方面减轻了我们的后勤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主力部队更加的机动灵活。”

    “再说吧!只要咱们的军官和士官培养机制能够完善起来,参谋部能够熟练的运作起来,那么一旦后勤上面许可了,扩编起来那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放心吧,今天我们大踏步的后退,就是为了今后大踏步的前进,同志。”

    回忆着老潘的话,陈前进开始用开始老潘反驳自己的话,开始反驳那些个刺头,一边说一边还有点好笑,不过看着那些被自己说得嗔目结舌的那些家伙,不由得又有一丝得意。再转过头去看看潘杨,发现这个家伙正在看着自己偷偷的挤眼睛,这才发现原己又上了这个家伙的当了。本来因为意见相左的那一丝愉快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老潘就正式提出了部队整编的计划。

    部队编制过于臃肿,部队的大团大营编制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独立旅的编制的老潘自己想当然的按照自己最为熟悉的日本旅团的编制来编成的,当时的考虑就是要能够在防御作战中抵御一个日军旅团的进攻,在进攻作战中能够吃掉一个日军联队……

    这样的编制其实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西方各国的陆军师下面的旅级编制十分的接近(因为日军的编制实际上也是仿造德国在一次世界大战时的编制)。这种编制的好处在于各个部队可以以密集的队形,在宽广的正面进行进攻,但是在遭遇密集火力防御的地方,这种编制往往会因为部队拥挤在一起而遭受到惨重的损失。

    其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的陆军师的编制都十分的庞大,指挥层也过多,这种陆军师实际上只适合阵地变化不大的壕沟战,这样的编制实在是过于臃肿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各国都采用了三三制的编制,取消了四四编制。

    老潘在实际指挥过程也发现这样的编制形势及其的不便于指挥,在野战的时候没有办法掌握适当的预备队,在部队没有把电台普及到连一级的时候,这种体系的弊端马上就显现了出来,那就是一般一个团正面两个营保持接战,剩余的部队中一个营作为预备队,而另一个营实际上处于无事可做的地步。形成了巨大的兵力浪费。而如果强行将这个团的兵力投入进去的话,现代的战争中兵力机动或者是发扬活力都需要比以往更大的空间,这样的话,除了增加己方的伤亡外没有任何其他的好处。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是老潘来到这个年代之后一直研究的课题,于是老潘马上就想到了抗战中期,为了适应敌后斗争的需要,当时编成的那种小编制的团……

    “部队编成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部队,主力部队三个步兵团的编制,但是团一下为三营编制,营以下为三连,所有部队均为三三制。但是要在旅部建立起炮兵团,还有骑兵团,精简步兵的同时扩大各个特种部队的编制。团级要建立迫击炮营还有骑兵营。”老潘看着下面鸦雀无声,接着就宣布:“主力团团长的人选咱们就看这次培训的成绩来论定,咱们也来个能上能下,来个大考核,第一是笔试,第二是辩论,第三就是演习。三项成绩都在前列的营职以上干部经过战士们公开投票,可以担任团职干部,至于营长连长,咱们照此办理,战士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能够带领他们打击敌人,保存自己,他们一眼就能明白。”

    喝了一口水之后,老潘接着说道:“主力部队精简下来的,那么就编成地方部队,我们计划将整个豫西北军区分成六个分区,每个分区建立一个小团,这个团就没有各种特种兵编制,没有炮兵、没有骑兵、更没有工兵,这些都要你们自己去发展,在后勤粮弹方面由分区自行解决。并且还要负责为主力部队成建制的提供兵员。”

    看着下面又是一阵哗然,老潘也顾不得再和这些人耍嘴皮,于是直接说道:“地方部队的任务决定了他的地位,那就是主力部队的补充和后备。地方部队的任务就是保护好地方,主力部队的任务才是机动作战。不过地方部队干得好,也能升级成主力,主力要是打得差,那么也就能降为地方部队,大家明白了没有?”

    “至于民兵,大家都明白是什么?那就是半民半兵,藏兵于民。平时生产,战时保护家园,要将每一个村庄都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要将根据地建设成为一个水泼不进的红色堡垒!”

    “……同志们,豫西北军区正式成立了,我们从晋西南的光华暴动开始,转战千余里,终于有了自己的稳定的根据地,在座的同志包括我都十分幸运的看到了这一天,在党中央,总部的领导下,我们将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总有一天,我们会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建设一个新中国……可是在前进的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好同志倒在了冲锋的道路上,他们没有能够看到今天,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志还会有牺牲,也许会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不能听到新中国成立的炮声,不能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实现的那一天。可是只要日本鬼子还在咱们中国的土地上,只要咱们的老百姓还在受苦受难,我们能够放下手中的武器?能够停止战斗吗?”说到这里,老潘停了一下,看着台下的几个泾渭分明的方阵鸦雀无声,于是又加重了口气问道:“同志们,我们能够停止战斗吗?”

    这个时候,台下响起了震天的怒吼:“不能!不能!”
历史洪流卷 第四十五章 整军建制(下)
    老潘看到战士们的情绪已经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于是接着说道:“旅党委知道,同志们打鬼子都是好样的,一个个都不含糊,都想到主力部队去和鬼子打大仗,打恶仗。可是现在根据地遇到了更大的困难,那就是生产和后勤的问题,现代的战争,完全靠缴获来当后勤是不可能的。有人就要说了,我们原来就是这样,靠缴获敌人来补充自己,打到哪里就吃到哪里,小鬼子的粮仓就是咱们的补给点,敌人的尸体就是我们的弹药库。可是我的同志哥,原来咱们是一个连、一个营的粮食弹药好解决,多也不过一个团。可是现在咱们有一个旅的主力部队,还有上万的地方部队和老百姓指望着这点缴获物资下锅哪,大家知道咱们的后勤还能支持多久吗?……不到一个月。这样的话,不用敌人来打,咱们就要被困死、饿死在这根据地里。你们能够允许吗?”

    “不能,不能。”

    “那要怎么办呢?”老潘顿了一下,看着下面的那一张张热血沸腾的年轻的脸庞,第一次感到了被调动起激情的人群具有多么大的威力,潘杨这个时候充分的相信,只要自己一声令下,这些战士们就会为了这个命令去抛头颅、撒热血……

    “那么我宣布,高级指挥员,初级指挥员和战士分别进行大培训,大练兵和大比武,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就按照这样的标准来选拔,主力部队的武器弹药补给由军区负责全部,地方部队军区负责四成,其余自己解决。至于民兵,那就是越多越好,武器弹药军区可以解决一部分,各个分区也要负责一部分,自行缴获和筹措一部分,甚至可以用缴获的用不上的战利品来交换,咱们这叫黑猫白猫抓的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是什么部队只要能打鬼子就是好部队。”

    “……还有就是生产运动也要开展起来,帮助乡亲们重建家园,开荒种地努力自给也是各个部队的主要任务之一,不过出了民兵是不脱产之外,地方部队每个连要保证在自给的同时向军区上交一万斤公粮,主力部队要保证自给自足……”

    ※※※※

    就在老潘闷着脑袋安排豫西北的各项事务的时候,在延安,在山西,在各个根据地,决策者们都在讨论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根据地的生存……

    自1941年以来,日军的疯狂进攻和残酷“扫荡”之后的经济封锁,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中共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都遭到了极为严重的困难。历史上的四零年还遭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几乎所有的根据地都在度日为艰。没有被敌人打垮,却被敌人困死这一严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个决策者的面前……

    “冀中的粮食有没有送来?”

    “暂时还没有,日寇对我晋察冀根据地实行了更为严密的封锁,现在在平汉铁路沿线基本上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装甲巡逻车更是昼夜不停的巡逻,运输队根本就没有办法通过。”

    “根据地的人口不断的增加,但是粮食缺口每年都有几百万斤,这可怎么办?”

    “能不能请求友邻的根据地支援一下?”

    “友邻?晋西北还是晋冀鲁豫,先不说他们那里比我们这里更加的困难,就是有,也没有办法通过日军的重重封锁运过来,还有国民党方面明着不说,暗地里净给咱们使绊子,通过他们的防区也是及其危险的!”

    “那么司令员,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将情况向总部和中央报告,请上级注意日军这一新的动态,同时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晋察冀军区的聂司令员看着转身出去的副司令员的背影,自己给自己鼓着劲:也许这是黎明前的那最后一丝黑暗呢?坚持吧!

    ※※※※

    晋西北、八路军总部

    “现在各个根据地都十分的困难啊!日军不断的进行着扫荡蚕食。虽然我们打了大量的胜仗,根据地规模和人口也有所增加,军队更是成倍的在增长,但是怎么好像形势益发的严峻了呢?真有一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啊!”

    “彭zong,各地都报告了日军最新的动向,那就是放弃了对各个根据地的全面性扫荡,转而开始经济封锁和蚕食扫荡,并且有集中兵力对付某一重点目标的可能。国民党方面现在已经也在对我们的根据地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我们原来还可以从国统区获得的医药、医疗器械,粮食等补给,现在也已经变得十分困难了,各个根据地都有这样的情况反映。”

    “部队不断的扩编,现在的根据地已经不能负担这么多的主力部队了,中央多次要求我们精兵简政,可是一直以来都因为战斗频繁,工作吃紧,所以一直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看来这件事情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对啊!可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各个根据地都没有经验,是不是先拿一个根据地作为试点?”

    “我的参谋长!现在人人都盯着手里那些个部队,都想要壮大自己的力量,精兵简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难了哟!”

    “我看还是将情报汇总之后上报给中央,由中央拿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下来,我们遵照执行好了!”

    “这样也好,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中央给我们指示之后再照办,也不失为一个稳妥的办法!”

    ※※※※

    就在这个时候,豫西北根据地却明确了开展大生产运动,完成了部队的分级定编,各级部队以及民众在豫西北军区的号召之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军区提出了在各项生产事业中,实行以农业为主,农业、畜牧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和商业全面发展的方针。

    在农业上,三山地区多为小麦,小米等作物,老潘提出了,山区自然条件较差,耕地稀少,那么咱们就多种红薯,土豆,玉米,花生这样的高产作物,最后还总结出了一条:“什么能长就种什么,什么长得快就种什么,什么长得多就种什么的大原则,同时组织精干的人员到敌占区和国统区去购买粮种。

    还有畜牧业则是利用了山区的自然优势,大范围的饲养生长迅速的兔子,鸡,鸭等家禽家畜,同样提出了每人养好一只鸡,每人养好一对兔子的口号,因为按照老潘在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几种小东西第一是不太挑食,什么都能吃,第二是繁殖得快、长得快,第三是敌人就算是来扫荡,那也容易带走,一窝兔子一笼鸡鸭,一个人就可以带走,比较不容易受到损失。只是这兔子种和鸡鸭苗可就费了潘杨老鼻子的功夫了,兔子还好解决,上山抓野生的回来驯养就可以,一对兔子只要养好了,三个月就可以繁殖一次,不肖半年,就能变成一大堆,可是这山区原来的鸡鸭苗全靠母鸡自己抱蛋,先不说这母鸡要几个月才抱一次蛋,而且一窝蛋的成活率还不高,迫于无奈的老潘只好回忆起当年在现代的时候一时无聊看过的教育频道的养殖栏目中的人工孵卵的技术……

    这个技术说起来不难,可是这一没有电,二没有温度计,老潘把整个村子的鸡蛋给糟蹋得差不多,买鸡蛋的钱都花掉了老潘半年津贴的时候,终于在十多天之后的一个晚上老潘看着自己的那个人工孵育箱里面有了动静。打开来一看:“我的个乖乖,老陈老陈,快来看,我的蛋孵出来了,我的蛋孵出来了……”

    就在陈前进急急火火的冲到了老潘的卧室里面来的时候,老潘的卧室里已经是唧唧喳喳的响成了一片,五十三个鸡蛋被老潘给鼓捣出了五十只小鸡,看到这种情况,陈前进也给高兴得不行。不过这段时间吃阴阳蛋(就是没有孵出小鸡的受精卵)吃甜了嘴的陈前进在高兴之余还是偷偷的说了一句:“这下可好,鸡蛋是没得吃了,不过过不上一个月,咱们就有鸡肉吃了,看不出来你这大司令还有母鸡得本事,真的能孵出小鸡啊!”在老潘正要反唇相讥得当口,陈前进又加上了一句:“对了,刚刚你不是说了,这是你潘大司令的蛋吗?看来你这母鸡司令的名头算是跑不掉了……”

    于是潘杨“发明”的人工孵育技术加上野兔驯养技术就在豫西北山区正式开张了,军区成立了一个孵育场,还有一个种兔饲养场。专门帮助老乡们孵育鸡苗,或者是为生产部队免费提供鸡苗,小兔子。看着生产一天天的红火起来,最开始的那一批鸡、鸭、兔子都已经开始繁殖下一代。还有第一茬种下的红薯,土豆已经可以收成的时候,老潘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个难关算是渡过去了……

    可是那天晚上的“我的蛋孵出来了”的典故经过陈前进这么一添油加醋,老潘这母鸡司令的名头算是传出去了,不过喊这个名号的有三种心态的人,第一种就是陈前进这帮军区的高层干部,那是带着半分的戏谑和老潘开玩笑,第二是战士们和老乡们是满怀感激的称颂着这个无所不能的司令员,第三则是派出了大量的奸细到根据地内部进行刺探的日军和国军系统的高层,那是带着嘲笑的口吻说着这个不务正业的将军。

    ※※※※

    其实一边在解决肚子的问题,老潘一边还在大刀阔斧抓军工生产和根据地的其他工业。

    子弹厂,炸药厂,迫击炮弹厂,飞雷、地雷、手榴弹制造厂都在紧急的建设之中,虽然按照郑可的话来说,就是一年之内难以见到效果,但是深知在没有任何工业基础的大山深处发展军工有多么困难的老潘,只是声明了子弹复装,地雷、手榴弹等的生产一定要加紧进行,其余的只说要加快进度而已……

    ※※※

    这一天,正当老潘在借住的房东家的院子里面想着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的时候,警卫员兴冲冲的跑了进来:

    “司令员,高级指挥员第二次大比武就要开始了,陈政委和王副司令员正在等您前去参加大比武考核!”

    被打断了思路的老潘抬起头来看着警卫员那张年轻的国字脸,心里虽有一丝被打扰之后的不快,但是高级指挥员大比武确实是自己再三交代的一定要通知自己参加重要活动,于是潘杨马上打起精神:“小李,备马,我们马上出发!”

    骑在马上的潘杨一边跟着警卫员小李的身后打马飞驰,一边继续思考着自己开始正在考虑的问题……

    那就是日军为什么现在还按兵不动?

    在整军建制之前,老潘就征得陈前进的同意,往根据地走遍地区的敌占区派驻了大量的经过简单训练之后的情报人员,用于搜集各式各样的敌方情报,并建立交通站,编制情报网络。但是一直到现在,除了传回来日军往华北地区增调了一个师团的兵力之外,再就是华北方面军参谋长换成了那个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屠夫谷寿夫的消息。本来以为接下来日军应该按照历史上的轨迹对中条山动手,自己就可以趁机将根据地扩展到地形地势,自然条件人口资源都比豫西北要好的中条山去,但是现在看来,蝴蝶效应已经让这个时代太多的事情完全不按原先的轨迹发展了……不过日军最近要进行一次大的军事行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为日军频繁的军事调动,以及地方守备部队的集结轮换,还有其他的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平静不过是山雨欲来之前的暂时平静。只是这刀把子捏在敌人的手里,他要什么时候来,也只能被动的等待。老潘这厢感叹:“要是我手上有着三个现在的独立旅,还有完善的后勤保障,最好还有制空权,那么就可以对日军发动一次反击作战,彻底打乱敌人的阵脚,可是现在……”

    想得入神的老潘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自怨自艾,突然“啪!”的一声枪响,久经战阵的老潘嗖的一下就回过了神,接着就听到劈劈啪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