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史集要-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械装备,号称“五大主力”之首,歼灭该师将震撼敌军,沮丧其士气;该师处于较
为突出的地位,与左右邻之间空隙较大,便于分割围歼;师长张灵甫自恃作战有功,
骄横跋扈,与其他部队矛盾较深。12  日晨,华东野战军令正在东移的各部队立即
西返,并作出了在敌重兵集团密集靠拢的态势下,从其战线中央割歼整编第74  师
的部署;以第1 、第4 、第6 、第8 、弟9 纵队和特种兵纵队担任主攻。
    5 月11  日至13  日,整编第74  师自垛庄北进,先后占领杨家寨、佛山角、
马牧池等地,准备14  日攻占坦埠。13  日晚,担任迂回穿插任务的华野第1 、第
8 纵队以一部兵力在整编74  师正面实施阻击,主力从其两翼寻隙向纵深楔进,并
切断整编第74  师与第25  师、第83  师的联系。同时,第4 、第9 纵队从正面发
起攻击。第6 纵队于14  日晨抵达垛庄西南地区。此时,张灵甫预感到有被围歼的
危险,即仓促向孟良崮、垛庄方向撤退,并组织一部兵力进行反击。华东野战军立
即乘胜猛攻。15  日拂晓,完成对74  师的四面包围。整编第74  师被包围后,蒋
介石、顾祝同认为该师战斗力强,所处地形有利,已控制制高点,必能坚守;如左
右邻加速增援,可造成与华东野战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因此,除令整编第74  师固
守牵制华东野战军主力外,严令其他部队向第74  师靠拢,企图用10  个整编师与
华东主力决战。华东野战军鉴于敌重兵来援,且多数已距孟良崮仅一至两天路程,
情况十分紧急,遂于15  日令阻援部队坚决阻击各路援敌,令主攻部队不惜代价加
速猛攻,一定要在援敌赶到之前迅速歼灭第74  师。15  日13  时,华东野战军主
攻部队发起总攻。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多路突击。第74  师竭力顽抗。每一阵地均反
复争夺,有的阵地得而复失,几次易手。激战至16  日上午,终将整编第74  师及
整编第83  师1 个团全部歼灭,击毙师长张灵甫。
    孟良崮战役,华东野战军在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密集前进的态势下,从战线中央
割歼其精锐整编第74  师及整编第83  师1 个团共3。2 万余人。缴获各种火炮277 
门、轻重机枪987 挺、长短枪9828  支、各种炮弹7202  发、各种枪弹208 万发、
战马1397  匹、电台28  部。
    通过此次战役,华东野战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统帅部“鲁中会战”计划,沉重
打击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极大地震动了其内部,第一兵团司令汤
恩伯被撤职,整编第25  师师长黄百韬、整编第83  师师长李天霞等也受到处分。
当时,新华社在《祝蒙阴大捷》的评论中指出:它有力地策应了陕北和其他战场解
放军的作战行动,它在“华东解放军的历史上更有特殊意义。因为:第一,这是打
击了蒋介石今天最强大的和几乎唯一的进攻方向;第二,这是打击了蒋介石的最精
锐部队(四、五个最精锐师之一);第三,这个打击出现于全解放区全面反攻的前
夜。和这个胜利的同时,东北、豫北、晋南、正太等地,强大的反攻正在展开”。
    1947  年6 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指示,为配合晋冀
鲁豫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作战,30  日,华东野战军以第1 、第4 纵队和第3 、第
8、第10 纵队分别向鲁南和鲁西出击。7 月上旬,相继收复费县、峄县、枣庄、泰
安、大汶口等地,威胁国民党战略要地徐州。国民党军从7 月12  日起陆续从山东
抽调7 个整编师回援,鲁中山区只留4 个整编师固守要点。这样,国民党军对山东
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基本被挫败。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转入战略进攻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  年6 月,形势已发生了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显著变化。
国民党军由430 万人下降为370 余万;在东北和华北战场已转为守势;在南部战线,
除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继续实行重点进攻外,鲁西南、豫皖苏边界直至大别山地
区兵力薄弱,形成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形”态势;士气日益低落,官兵厌战情
绪增长,战斗力下降;国民党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也陷入困境。人民解放军则由
120 余万人上升到195 万人,正规军已达100 万人。虽然兵力上仍居劣势,但握有
战略机动力量;在战略全局上除陕北、山东战场尚处防御地位,其他各战场已逐步
转入战略反攻;部队士气高涨,战斗力不断提高;广大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已基本完
成,后方日趋巩固。
    但大部分解放区遭受战争破坏,人力物力损耗巨大。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消耗解放区人力物力,使人
民解放军不能持久作战的战略企图,中共中央制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
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并决定将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指
向大别山地区。为此,中央军委决定:以刘邓大军率第1 、第2 、第3 、第6 纵队
12  万余人,实行中央突破,南渡黄河,先在鲁西南地区求歼敌军,尔后以跃进方
式挺进大别山,建立根据地;以陈谢集团第4 、第9 纵队和第38  军等直出豫陕鄂
边界地区,在豫西、陕南建立根据地;以陈粟野战军第1 、第3 、第4 、第6 、第
8、第10 纵队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  纵队,从鲁西南挺进豫皖苏区,扩大原有根
据地。这样,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互为犄角,紧密配合,在长江、黄河、淮河、汉
水间开辟新的中原解放区。另以西北野战军攻打榆林,调动进攻陕北的敌军北上;
以华东内线兵团在胶东作战,继续把进攻山东的敌军东引,以策应3 路大军挺进中
原的行动。
    这就形成了三路突进、两翼钳制的部署。中共中央为加强对中原的领导,以邓
小平、刘伯承、李先念等8 人组成中共中央中原局,邓小平为书记。为在新区开展
地方工作,抽调和集训了千余名地方干部随军南下。
    6 月30  日夜,刘邓主力从张秋镇至临濮集间150 余公里的正面上,一举突破
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接着,采取攻其一点(郓城)、吸其来援(金乡)、啃其
一边(定陶)、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发起鲁西南战役。从7 月8 日至28  日,歼
敌4 个师部、9 个半旅约6 万人,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当时,中央军委
指示刘邓休整10  天左右再跃进大别山。刘邓根据敌情变化和黄河水上涨情况,当
即立断,于8 月6 日决定不待休整,立即南进。
    8 月7 日,刘邓野战军南下,11  日越过陇海铁路向南疾驰。8 月17  日,经
过顽强奋进,越过了黄泛区。接着渡过了沙河。刘邓为战胜敌军的追堵,提出“到
达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口号,并埋藏和炸毁了一些不便携行的重装备,以便加速南
进。23  日,当第1 、2 、3 纵队已抵近淮河,中原局与野战军指挥部及第6 纵队
刚到达汝河北岸时,整编第85  师等部已控制汝河南岸汝南埠渡口及大雷岗、小雷
岗。其尾追的3 个整编师距汝河已不到30  公里。紧急时刻,刘伯承要求部队以
“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坚决打过河去。23  日下午,第6 纵队第18  旅冒着
敌机轰炸扫射,在汝河上架起了浮桥。24  日拂晓前,突破敌军河防阵地,控制了
大小雷岗,掩护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渡过汝河。27  日,全军渡过淮河,进入大
别山地区,胜利地完成了千里挺进任务。
    为策应刘邓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陈谢集团8 万人于8 月22 
日晚在平陆、孟县间强渡黄河,截断陇海铁路。至31  日,攻克新安、渑池、宜阳、
洛宁等县城,歼敌4800  余人,吸引尾追刘邓的国民党军1 个整编师又3 个旅西援。
8 月中上旬,进入鲁西南地区的华东野战军4 个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  纵队,
积极与敌周旋,掩护了刘邓野战军南下。
    刘邓野战军进入大别山后,遵照中央军委迅速实施战略展开的指示,不顾各种
困难,立即采取北面牵制、东西展开的方针,迅速抢占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
开创根据地,实施了战略展开。至9 月底,攻克县城23  座,歼敌7000  余人,并
在17  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
    此时,陈谢集团往返于潼关与洛阳间连续作战,歼敌3 万余人,使敌抽调在大
别山的1 个整编师和在陕北、晋南的两个旅回援。
    9 月上旬,陈毅、粟裕率领黄河北岸的华东野战军第6 、第10  纵队和特种兵
纵队主力南渡,会同原在鲁西南地区的5 个纵队组成18  万人的西线兵团,并在菏
泽以东发起沙土集战役,全歼整编第57  师,迫敌从山东和大别山抽调4 个整编师
增援。接着,于9 月下旬进入豫皖苏边区。
    至此,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布成逐鹿中原的“品”字形阵势,并迫使国
民党军大批兵力南调,给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和进攻以有力策应。
    10  月初,刘邓率野战军在大别山南部又打破了敌7 个整编师的合围,歼敌2 
个旅。10  月12  日,刘邓率野战军主力分向长江北岸的蕲春、广济、黄梅、宿松、
潜山、桐城、庐山、望江等地区挺进展开。蒋介石误认为是即将渡江,遂令沿江部
队堵击,整编第40  师和第82  旅由烯水沿公路向广济进击。
    刘邓决心集中10  个旅,在高山铺狭谷地带,伏击歼灭该敌。10  月27  日,
将敌第40  师和第82  旅1。2 万人歼灭。
    陈谢集团于10  月下旬—11  月间,向陕南、豫西展开,歼敌1。2 万余人,攻
克县城19  座。
    陈粟野战军亦在豫皖苏边区展开,到10  月下旬,攻克县城24  座,歼敌1 万
余人;11  月又集中主力对陇海铁路商丘至郝砦段进行破击作战,歼敌1。1 万余人,
威逼徐州,迫敌匆忙调15  个旅回援。其中有用于大别山的8 个旅。
    至此,刘邓野战军在大别山地区完成战略展开,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
    陈粟野战军和陈谢集团在豫皖苏和豫西也相继完成战略展开。从而把战线从黄
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实现了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
后来,中原三支大军协同作战,从11  月27  日至12  月31  日,粉碎了国民党军
33  个旅对大别山的“围剿”,歼敌6 万余,解放县城85  座,把大别山与豫陕鄂
和豫皖苏三个根据地连成了一片。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三支大军挺进中原,密切配合,机动作战,共歼灭国民
党军19  万余人,解放县城100 余座,在4500  万人口的江淮河汉广大地区建立了
中原解放区,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军南线全部兵力160 个旅中约90  个旅于自己的
周围,迫使蒋介石处于被动地位,对从根本上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历史转折关头,为了阐明中国
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动员全国人民、各界同胞以友国民党军政人员起来推翻国民党
反动统治,号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
1947  年9 月23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转战过程中,毛泽东在陕北佳县神泉堡起草
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10  月10  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名义发表。同
一天,新华社还播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布的两个《中国人民解放军训令》,
一是“颁布解放军口号”,一是“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言》第
一次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名义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和一
系列方针、政策。《宣言》是中共中央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后,依据形
势发展,提出的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军事、经济纲领。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政治纲领,虽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
共七大提出的“建设一个光明的新中国”,一个“中国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国”这
一前途的具体化。然而这一政治纲领的公开发布,则经历了由内而外,由上而下的
逐渐深化过程。在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1946  年11月21  日,毛泽东、刘少
奇、周恩来在延安枣园谈话时,毛泽东说,“现在是否提打倒蒋介石?”他回答说
:“做此工作而不提此口号”。接着召开的中共中央会议决定:“现在尚不公开提
打倒蒋介石的口号。”1947  年2 月1 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
“今天对待蒋介石同抗战时期不同。”现在不提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实际上是要
打倒他们。”周恩来分析当时形势之后说:“现在看,蒋介石是可以打倒的,但在
宣传上要有保留,要使人民知道只有从自卫战争中才能得到生存和独立。”在解放
战争的战略反攻开始后,9 月11  日,毛泽东在修改新华社社论《人民解放军大举
反攻》时,加上了“打倒蒋介石才有和平,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打倒蒋介石才有
民主,打倒蒋介石才有独立,已经是中国人民的常识了。”这样,以新华社的名义
向国内外公开宣布了打倒蒋介石。9 月28  日,周恩来在神泉堡对中共中央直属单
位干部、战士作了《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报告,报告中对于“打倒蒋介石”
这一口号提出的策略考虑作了说明:自卫战争是从去年大打起来的,为什么那时不
提出大反攻,不提出打倒蒋介石,现在才提?原因是在去年七月就提出打倒蒋介石
还不行。“当时提的口号是武装自卫,还不能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当时主
客观条件还不具备。”现在情况不同了。一方面,我们已用事实证明给老百姓看,
我们有力量打倒蒋介石;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要蒋介石,就连上层分子(除了少
数反动集团外),中产阶级也不想给蒋介石抬轿子了,也要推翻他了。”周恩来还
指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提出来后,就要去实现它。怎么去实现?光在解放区
内作战消灭不了蒋介石,“因为在全国他还占有四分之三的土地,三分之二的人口。
只有战略进攻才能彻底消灭他。口号一提出,战争行动就要配合,就是全国性反攻,
就是打出去,突破解放区的界线,我们的行动完全是为实现这个口号的。”《宣言
》在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政治纲领后,又指出了实现这一政治纲
领的八项基本的方针、政策:“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
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
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二、逮捕、审判和惩办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
犯。三、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言论、出版、
集会、结社等项自由。四、废除蒋介石统治的腐败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
政治。五、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和其他首要战犯
的财产,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职工生活,救济灾民贫民。六、废
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七、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
治的权利。八、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
战期间蒋介石所借的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
对任何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同外国订立平等互惠通商友
好条约。联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为了顺利实现上述政治纲
领和战略目标,《宣言》向解放区人民发出了号召,指出:“为了早日打倒蒋介石,
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我们号召解放区人民贯彻土地改革,巩固民主基础,发展生产,
厉行节约,加强人民武装,肃清敌人残留据点,支援前线作战。”《宣言》还号召
中国人民解放军干部、战士“必须提高军事艺术,在必胜的战争中勇猛前进,坚决
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敌人。必须提高觉悟性,人人学会歼灭敌人、唤起民众两
套本领,亲密团结群众,把新区迅速建设成为巩固区。必须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
命令,执行政策,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全军
一致,不允许任何破坏纪律的现象存在。我全军将士必须时刻牢记,我们是伟大的
人民解放军,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只要我们时刻遵守党的指示,我们
就一定胜利。”为了统一全党思想,落实《宣言》提出的政治、经济、军事纲领,
1947年12  月25  日至28  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
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报告总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
战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重申了《宣言》提出的基本政治纲领,并提
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申明了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
家族财产归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周恩来
在会上作了军事形势的报告,分析了敌我消长态势,分析了敌人的动向。会议决定
指出:毛泽东的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
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并要求全党全军应将这个
文件联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
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进行深入学习教育,并在实践中严格地遵照实
施。这样,十二月会议就为《宣言》提出的“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政治
纲领的落实,制定了行动纲领,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