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史集要-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是克敌制胜的法宝。
    中朝两国军队和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的战斗友谊和团结,是取得战争胜利的
重要政治基础。朝鲜劳动党、朝鲜政府和金日成首相给予志愿军无微不至的关怀。
英雄的朝鲜人民,忍受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种种苦难,以坚持生产、筹措粮食、
修桥筑路、运送物资、救护伤员、操作向导、防奸反特等积极行动,有力地支援了
志愿军的作战。志愿军遵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自己
行动的最高准则,不但以鲜血和生命援助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而且遵守朝鲜
政府的政策法令,尊重朝鲜民族的风俗习惯,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并在
作战之余尽量给朝鲜人民以各种帮助。有许多战士为了从敌人炮火下、从敌机轰炸
中、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中抢救朝鲜人民的生命财产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1952 
年1 月2 日,志愿军第49  军第141 师侦察队文书罗盛教在成川郡栎沼河边练习投
弹时,看到朝鲜少年崔莹不慎掉进冰窟,他毫不犹豫地跳入冰水,救起了崔莹,自
己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事后他被追记为特等功,荣获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并获朝
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称号。志愿军正是用这种崇高
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赢得了朝鲜人民的爱戴和支持。此外,志愿军和人民军
在并肩作战中,做到了密切协同和相互配合,形成了无比坚强的整体的战斗力量。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朝两国人民和两国军队共同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和
朝鲜劳动党正确领导的结果。
                  军民联防粉碎国民党军对东南沿海的进犯
    国民党当局从撤逃台湾的时候起,就在美国政府的怂恿和支持下,不断派遣军
队,从海上和空中对大陆,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各种袭扰破坏活动,企图伺
机反攻大陆。1950  年7 月至1953  年7 月,国民党台湾当局利用大陆军民致力于
清剿匪特、进行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等项中心工作,海防力量相对薄弱的时机,不
断指使国民党军对大陆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中、小规模的登陆窜犯活动。初
期,他们主要以海匪武装登陆窜犯大陆沿海地区,进攻浙东沿海岛屿,继而驱使海
匪入窜内地,企图支援陆上土匪,尔后又以海匪和正规军在局部地区形成的相对优
势兵力,实施登陆窜犯,妄想“以大吃小”,歼灭解放军的一些守备部队,扩大政
治影响。然而,所有这些窜犯活动,在大陆军民的沉重打击下,都以失败而告终。
    一、打击袭扰沿海地区的窜犯活动
    1950  年上半年,国民党军为了牵制人民解放军向岛屿进军,曾对浙江、上海、
福建进行了多次袭击。1 月25  日,驻金门的国民党军派出“两龙(龙谈、龙岩)
游击队”窜扰大陆,在平和、南靖地区被解放军全部歼灭,俘少将司令贺少良以下
100 余人。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登陆窜犯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于1950年5 月
24  日发出指示,要求“加强沿海各区警备,严防匪特登陆”。据此,沿海各军区
按照重点守备与全线控制相结合、反击与进剿相结合的原则,统一区分地段,实行
军民联防,分段担负守备任务。
    1950  年6 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
台湾,并于7 月6 日开始执行“侦察巡逻”任务。为了伺机反攻大陆,国民党当局
从6 月份起,全面整编台湾、澎湖、金门的国民党军,将原有的20  个军的番号缩
编为12  个军又6 个独立师。经过整顿之后,国民党军在福建、浙江沿海未解放的
20  多个岛屿上部署了10  万余人的兵力,其中金门、马祖两岛即有正规军6 万余
人,其余为台湾当局操纵的海匪武装。国民党军队以这些岛屿为基地,对大陆及沿
海已解放的岛屿频繁进行各种骚扰破坏活动。
    根据国民党军以沿海岛屿为窜犯重点、企图扩展海上阵地的情况,解放军以攻
守结合的办法,一边进剿逃往岛屿的残余国民党军,一边打击国民党军对已经解放
岛屿的窜犯活动。在6 月2 日至环岛坎门镇反偷袭战斗、7 月12  日对披山岛海匪
吕谓祥部的攻击中,以及在11  月20  日的玉环岛保卫战斗中,共歼灭海匪780 多
人,有力地粉碎了敌人的中小规模登陆窜犯活动。
    二、围歼内窜武装
    1951  年1 月,为配合美军在朝鲜战场向中朝人民军队准备发动的全线进攻,
美国政府与台湾国民党当局密谋对厦门、汕头等地进行大规模进犯。1 月13  日,
毛泽东电示华东、中南军区陈毅、邓子恢等领导人,要迅速研究对策。华东和中南
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按照“确保要点,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作战原则,
立即调整了野战军的部署。两个军区的海防部队在重点岛屿和地段,修建了必要的
防御工事。台湾当局见解放军加强战备,防范严密,只好放弃窜犯大陆的企图。
    台湾国民党军大规模迸犯大陆的计划破产以后,故伎重演,继续加紧登陆窜扰
活动,把主要目标从沿海地区转向内陆山区。解放军对于内窜的国民党军,采取迅
速追击、就地歼灭的方针,使用精干部队堵击、围剿、追歼成股武装,组织民兵联
合清剿,搜捕流窜分子,力求将其全歼。福建晋江地区围歼两支内窜“纵队”,就
是成功地贯彻这一方针的结果。1951  年9 月4 日,国民党“福建人民反共救国军”
360 多人,分两路从福建惠安县登陆。人民解放军驻福建部队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
迅即进行围追堵截,两路入窜之敌除极少数从海上逃走外,其余全部被歼。化装成
和尚企图逃走的“泉州纵队”司令陈令德被活捉。
    三、挫败“以大吃小”的突然袭击
    国民党军的武装登陆内窜活动屡遭失败后,台湾当局从1952  年起,变换手法,
采取所谓“以大吃小,速进速退”的战术,以几倍、十几倍的优势兵力,在海军、
空军的配合下,突然袭击大陆防御力量薄弱的海岸突出部或沿海岛屿,企图歼灭解
放军的守备小分队,得手后或发现解放军的大部队增援时,即迅速撤离。这种“以
大吃小”的突然袭击,直至1953  年7 月进犯东山岛惨败后才被迫收场。东山岛是
福建的第二大岛,面积为165 平方公里,人口约8。3 万,是闽南的海上屏障。驻守
东山岛的是解放军公安80  团2 个营(欠1 个连)。7 月15  日21  时,国民党军
金门防卫司令部上将司令长官胡琏,率领45  师(欠133 团2 个营),18  师53  
团和海匪第1 、2 突击大队等部1 万余人,分乘舰艇13  艘,由金门启航驶向外海。
福建军区于16  日1 时电令闽中、闽南各海防部队,立即做好战斗准备。负有作战
指挥任务的31  军,即令步兵91  师272 团,立即奔赴漳浦旧镇集结待命。驻东山
岛的公安80  团1 、2 营(欠4 连)和迫击炮连,于拂晓前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
备,位于东山岛北侧八尺门渡口的水兵1 团1 连,担负输送作战部队进出岛和转移
东山县地方人员出岛的任务。16  日拂晓,金门国民党军1 万多人,在海军、空军
配合下,进犯东山岛。守岛解放军在增援部队有力配合下,激战36  小时,歼灭国
民党军3379  人,击落飞机2 架,炸毁坦克2 辆,击沉登陆艇3 艘。作战中,人民
解放军伤亡和失踪1250  人。东山岛战斗的胜利,是对国民党军“以大吃小”袭扰
活动的沉重打击。
    从1949  年秋至1953  年7 月,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军对大陆进行的上百人
至上万人的中、小规模登陆窜犯活动有71  次,出动的总兵力为4。77  万人,被大
陆军民歼灭7900  余人。
    东山岛战斗后,国民党军被迫改变策略,主要以小股武装对大陆进行袭扰。
               中国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南人民军打败法国侵略者
    50  年代初期,人民解放军在完成国内作战任务的同时,还遵照中共中央的指
示,派出援越军事顾问团,大力支援越南人民的抗法独立战争。从1950年3 月至1954 
年7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向越南军队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和后勤军需物资援助,
帮助训练越军主力部队的同时,派出军事顾问团,全面帮助越南军队建设,协助组
织指挥作战,为越南人民取得抗法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一、应邀派遣军事顾问团
    1950  年4 月17  日,中央军委应越南人民政府和胡志明主席的请求,决定从
第二、第三、第四野战军各抽调1 个师(包括师、团、营)的全套顾问,另从第四
野战军抽调1 个军官学校的全套顾问及教员,从第三野战军选调人员组成援越军事
顾问团团部。7 月下旬,军事顾问团正式组成,韦国清任团长,梅嘉生、邓逸凡任
副团长。军事顾问团下设军事、政治、后勤3 个顾问组。8 月9 日,军事顾问团启
程入越,12  日到达越军总部所在地广渊地区。
    韦国清任越南总军委和越军总司令顾问,梅嘉生任军事顾问组组长,邓逸凡任
政治顾问组组长,马西夫任后勤顾问组组长,梅、邓、马3 人分别担任越军总参谋
部、总政治局和总供给局顾问。同时,也向越军主力部队第304 师、第308 师、第
312 师派驻了顾问组。
    二、协助组织指挥作战
    协助越军组织指挥作战,消灭法军有生力量,夺取抗法战争的胜利,是军事顾
问团的一项主要任务。军事顾问团入越后,先后协助越军组织了边界战役、红河中
游战役、18  号公路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上寮战役、1953年至1954  年冬
春作战和奠边府战役。其中,边界战役、西北战役和奠边府战役,是抗法战争决定
性胜利的三个重要战役。1950  年7 月初,中共中央代表陈赓动身赴越,沿途进行
了有关军事、政治情况的调查,8 月14  日到达广渊越军前线指挥所,与早两日到
达的由韦国清率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会合,于9 月16  日协助指挥越南人民军发起
边界战役。边界战役解放了高平、东溪、七溪等战略要地,打破法军经营多年的边
界防线。边界战役结束后,陈赓奉调回国。从1950  年底到1952  年12  月,军事
顾问团又协助越军组织了红河中游、东北(18  号公路)、宁平、西北上寮等战役。
这些战役的胜利,使越南北方的根据地得以巩固和扩大,并打通了中越边界的交通
线,从而为争取抗法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奠边府在莱州以南约75  公里紧靠越、老边界的地方。该地是越西北高原上较
大的盆地,南北长约18  公里,东西宽6 —8 公里,四面环山,人烟稀少,交通闭
塞,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侵越远东法军总部认为,奠边府不仅是联结越西北和上
寮的“战略十字口”和上寮的屏障,而且是建成控制整个印度支那的陆、空军重要
基地的理想处所。因此,法军把整个西北的防御力量集中到奠边府,并决心“不惜
任何代价守住这个陆、空基地”。军事顾问团团长韦国清提出了歼灭奠边府法军的
设想,并向中共中央军委作了报告。越军前指接受了军事顾问团的建议,拟制了奠
边府战役作战方案。在战役准备阶段,莱州之敌于12  月7 日撤退,越南人民军从
南北两个方向构成了对奠边府的包围。同时,法军迅速增兵至16  个营,建成49  
个大小据点和2 个野战机场。法军声称,奠边府是东南亚不能攻克的“凡尔登”。
军事顾问团与越军前指共同分析了这种情况,确定改“速战速决”为“稳扎稳打”,
严密包围,逐点攻占,波浪式推进,最后总攻的作战方针。1954  年3 月13  日,
越军对包围了三个月的奠边府发起攻击,至4 月下旬,扫除了奠边府周围的据点,
法军被压缩在不足2 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内。5 月1 日,总攻开始,中国装备越军
的6 管火箭炮发挥了巨大威力。7 日下午,法军指挥官德卡斯特莱将军投降,奠边
府战役胜利结束。此役歼敌1。62  万人。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是越南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沉重地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者,
加速了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通过外交斗争的胜利,迫使法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
字,取得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完整。同年7 月,越南全境停火,法军撤出越南和整
个印度支那,北纬17  度线以北的越南北方全部解放。
    三、帮助越南加强军队建设
    中国军事顾问团在协助越军组织指挥作战的同时,还从各个方面帮助越军进行
建设。在军事工作方面,军事顾问团根据作战任务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有计划地帮
助越军在作战和建军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三次转变,使其逐步走上了正规化、现代化
建军的轨道。在政治思想建设方面,军事顾问团不仅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行之有效
的政治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传授给越南人民军,而且帮助越军建立起一整套的政
治工作制度和业务机构,这对保证越军作战的胜利和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都发挥了积
极的作用。在后勤建设方面,军事顾问团帮助越军整顿并健全了后勤组织,完善了
规章制度,组织了后方建设,提高了保障能力,并使后勤工作逐步走上正规。
    抗法战争期间,中国是唯一给予越南无偿援助的国家。1950  年到1956年,中
国向越南提供各种枪15。5  万支,各种炮近3700  门,各种枪弹5785万发,各种炮
弹108 万发,以及大量的通信、工兵、后勤器材和其他军用物资。这些装备,有些
是从缴获的美式装备中抽调的,有些是从苏联进口后无偿转让给越南的。这些援助
有力地保证了越军作战和建设的需要。中国军事顾问团从1950  年8 月入越,到1956 
年3 月全部撤回国内,在5 年多的时间里与越南军队同甘苦,共患难,胜利完成了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使命。
                       三军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1955  年1 月18  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陆、海、空军三军指战员,对盘踞
一江山岛的国民党军发起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经过10  个小时的紧张战斗,全歼守
军,占领全岛。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是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三军联合作战。这一
胜利,显示了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的强大威力,取得了三军联合渡
海登陆作战的宝贵经验。
    一江山岛位于浙江省台州湾外东海中,由南江、北江两个小岛组成,面积为1。7 
平方公里。由于在台州列岛,上、下大陈岛居中心地位,而一江山岛是上、下大陈
岛的前哨阵地,其地理位置相当显要。台湾当局的“国防部长”俞大维认为“一江
山岛是大陈岛的门户,一江不保,大陈难保;大陈不保,台湾垂危”。他还同美国
军事顾问一起,专门对一江山岛防御做了部署。
    1953  年8 月,原国民党67  军中将军长刘廉一到大陈岛接任总指挥时,浙江
东南沿海岛屿已有美械装备的一个主力师、6 个突击大队,并有海军舰艇10余艘,
总兵力达2 万余人,形成了以上、下大陈岛为核心,以一江山岛等为外围的坚固海
上防御体系。以此为基地,不断袭扰我东南沿海地区。
    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袭扰破坏活动,1954  年1 月,华东军区提出陆、海、空
三军联合攻打大陈岛的战役计划,经毛泽东、朱德、彭德怀批准后,立即着手进行
作战准备,并组织参战部队加紧渡海登陆作战训练。后逐步确定首先攻占一江山岛,
以此作为大陈岛战役的第一个步骤。至7 月下旬,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和总参谋
部的指示,对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作了精心的部署,并且确定了参加这次作战的
部队:步兵26  军60  师1 个团又1 个营,地面炮兵1 个多团,高射炮兵1 个多团,
火箭炮兵2 个营及喷火兵、工兵各一部;海军航空兵7 个大队;海军第6 舰队(指
当时华东军区海军所属的小型舰队)、鱼雷艇、登陆运输舰艇各一部和部分海岸炮
兵;空军航空兵15  个大队又1 个夜航中队。
    进攻一江山岛的作战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夺取战区制空、制海权阶段。
1954  年11  月1 日,解放军鱼雷艇31  大队的6 艘鱼雷艇由定海启航进至高岛,
寻找战机,攻击国民党军“太平”号舰。11  月4 日零时5 分,4 艘鱼雷艇实施攻
击,击沉国民党海军主力舰“太平”号。与此同时,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舰空兵也频
频出动,寻机轰炸停泊在大陈港内的国民党海军舰艇。
    1955  年1 月10  日,解放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共出动飞机130 架次,投弹
709 枚,先后击沉国民党坦克登陆舰“中权”号,击伤护航驱逐舰“太和”号,重
创后勤修理舰“衡山”号。另有102 艇击沉国民党海军炮舰“洞庭”号。人民解放
军海、空军参战部队经过两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完全掌握了预定的战区制空、制海
权,为顺利进行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提供了重要保证。
    第二阶段为渡海登陆作战,攻占一江山岛。根据一江山岛海区的气象情况,1955 
年1 月12  日,中共浙东前指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在13  日至19  日完成最
后的作战准备工作。14  日正式下达作战命令:步兵178 团(又三营)和180 团2 
营为登陆突击第一梯队,178 团3 营为第二梯队,在海、空军和炮兵的协同下,攻
占一江山岛;由4 个登陆运输大队组成的登陆输送队,先在石浦港隐蔽集结,再开
进到头门山、高岛、雀儿岙的出发海域,尔后输送攻岛部队登陆;海军战舰大队4 
艘护卫舰,24  艘炮艇,第六舰队2 艘炮舰和鱼雷艇第1 、31  大队,白岩山、头
门山的海岸炮兵连,分别以火力掩护和支援攻岛部队的航渡、突击上陆和陆上战斗
;36  架轰炸机实施2 次航空火力准备,24  架强击机除参加航空火力准备外,还
以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