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路合订本-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今天说了大话却没有让这枪饮到一滴鲜血,还是还给三弟吧。”
程玉一听,连忙推辞:“二哥和小弟客气什么,我的东西就是你的东西,今天阵上的事也不要往心里去,要不是曹操知机撤的早,那夏侯渊今天这一枪是吃定了。你是大将,怎可没有趁手的兵器,我虽然有它,却又不会用,还不如送给二哥作个礼物。”
“这怎么可以呢,三弟如果不曾学过枪法,愚兄可以教你祖传的绝技,作为武将有一条长兵器可以占很大的便宜。至于枪,你还是留下自己用吧。”
“那当我用枪来换你的枪法还不可以吗?”
“不可以。”太史慈正色道:“如果三弟要学,那没的说,如果要换,那就免谈!”
程玉一看二哥有点生气了,只好各退一步,说好将枪借给太史慈,等他学会枪法再拿回来用。
次日天亮不久,就有徐州的兵丁来请程玉,程玉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急忙来到陶谦的府上,到了议事厅,却看见陶谦在那里踱来踱去,脸上喜形于色,一见程玉就迎了上来,满脸堆笑的说:“无瑕贤侄真是神算,刚刚探马来报,曹军已经连夜撤走了。”
程玉对这个消息一点也不奇怪,应该是昨天晚上满宠的告急文书来了,曹操听说吕布袭了濮阳,自然要连夜撤退了。
陶谦见这个少年脸上一点变化也没有,不禁惊叹于这人的深藏不露,象自己这个年纪的人知道敌人撤兵还高兴成这样,他的计谋得售,却一点沾沾自喜的情绪也没有。
这时候,刘备兄弟也走了进来,一见陶谦的面,还没等陶谦说话,就向陶谦恭喜道:“恭喜陶大人,徐州之围以解。”
陶谦一看,今天是怎么了,自己没有说,他们竟然都知道了。
刘备看陶谦疑惑的表情笑着解释说:“在下刚才看大人神采飞扬,就冒昧揣测一下。”
陶谦一看,自己是真的老了,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有本事,也是该考虑休息一下的时候了。但昨天的事情还记忆犹新,最好还是以后再提。
他面向刘备说:“使君果然也是睿智之人,难怪曹操被使君一番话就说退了。今日请你们来,正是要给你们贺功。
这一日大家就狂欢而过,而众人的焦点自然就是程玉和刘备这两个功臣了,刘备一下子由观众变成了明星,对程玉的感激也是自然的,两个人的关系又比在北海的时候更进一步。而众人也对程玉的智机卓绝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盘桓了一日,第二天,程玉先要告辞离去了,陶谦刘备两方面的人都为他送行,而田楷来到这里却劳而无功,自觉无趣,已经先悄悄的撤兵了。陶谦邀请程玉有空多来徐州看看,他不知道,很快程玉就要回来,但是以另外一种方式。
等到大家都没有注意的时候,程玉将刘备拉到一边问:“使君别后不知有何打算?”
刘备已经将程玉当成了知己,对他无奈的说:“唉,这次退曹兵,我一时不慎忘记了田太守,恐怕这次把他得罪了,以后不知该去那里。”
程玉一听,自己已经知道会是这样,其实就算他不得罪田楷,过几天也会在陶谦的挽留之下留下来,不过这可不是自己想要追求的结果,自己和孔融待的青州三面环海,要想出来,最好的途径就是借道徐州,要是和刘备反目,不过是徒然让人坐收渔利,在他心目中,已经帮刘备安排好了。
只听他对刘备说:“刘大哥,陶太守再好也是寄人篱下,何况陶老太守春秋以高,徐州又重门阀,我倒有一个方向可以让大哥考虑。”
“原闻其详。”
“汝南乃黄巾泛滥之地,久缴而不灭,闻刘使君是讨黄巾功臣,贼兵闻之必丧心胆。可向陶大人申明为国之心,由他向朝廷保奏,我也让大哥从旁协助,大事可谐,即可有个安身立命之所,又可为国除患,岂不是乐事。”
刘备大喜:“听贤弟之言矛塞顿开,多谢贤弟指点。”兴高采烈起来。
然后程玉向众人告别,大队人马逶迤向北海行来。边行太史慈边教导程玉的枪法,所以一路上行的不是很快,但程玉天生爱好武术,竟然只是几天的工夫也能把枪使的有模有样了。
这一天,终于回到北海,到了城内,先来到孔融的府上。孔融听说他们回来,来到大厅与他们相见,一见到他们,脸上也带着笑容,看来最近心情不错,对他们的气应该也是消了。
只听孔融说:“二位贤弟辛苦了,在徐州能为北海立威,大张我北海的威风。还有二位贤弟可能不知道吧,我将北海大捷,一举消灭黄巾余党的消息上奏给朝廷,朝廷大为欣慰,升我为安东将军,代领青州牧;又加封平乱党的首功之臣三弟为东莱太守,二弟为东莱尉,食俸都是两千石。恭喜两位兄弟了。”
两人一听,也大感意外,但都忙着恭喜大哥高升。但你说为什么孔融没有保荐两个人做北海的都尉,却还是觉得两个兄弟和自己之间有隔阂,不能完全听自己的命令,只能远远的将他们两个发配到海边去了,这样眼不见心不烦,有需要的时候又能来帮助自己。
三个人虽然越来越不投机,但毕竟已经结义为兄弟了,这个晚上还是尽欢而散。
第二天,两个人辞别了孔融,太史慈从城内接了老母,带着军马向东行去,原来的军马孔融没有提,这次程玉也就没有谦让,全部拉到了自己的任上,反正名义上孔融不但是自己的大哥,而且是自己的上司,自然没有办法和自己说什么。
一路之上,太史慈一直闷闷不乐,教程玉使枪的进度也一再提高,程玉却一点也摸不着头脑,终于临到东莱城附近,太史慈和程玉摊牌了。
“三弟,我有一句话想和你说。”
“二哥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吗?尽管告诉小弟,我还能帮你分一点忧愁。”
“我和你……要就此分别了。”
“什么?”这一下程玉可傻眼了,自己也没有怎么得罪这个二哥啊,怎么说走就要走啊?连忙追问:“二哥,你怎么了,小弟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你就尽管斥责我啊,怎么能想到要离开我呢?我在这里什么亲人也没有,您就是我的亲人啊,您告诉我什么地方做错了,我改不就行了吗?”
太史慈连忙解释:“三弟,你什么也没有做错,只是……唉,我就和你说了吧,我帮大哥只是因为他一直资助我的母亲,我以为他是可以扶助的人才,但他虽然是个人才,却决不是一个适合做大事的。我对他已经失望了,我想到南方去看一看。扬州刺使刘繇几次写信给我,想让我到他那里去看一看,我也想通了,与其呆在这里却兄弟不慕,不如远走他方。”
听了太史慈一番话,程玉竟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历史就是历史,谁也不能改变吗?自己究竟怎么样才能让太史慈回心转意呢?
最后,程玉终于在痛苦中做出了抉择:“二哥,我知道你对大哥有想法,那么和我在一起呢?和我一起追逐各自的理想好吗?我知道,我现在还一文不名,但我真的想和兄弟一起为了匡服天下的理想而奋斗,你愿意和这个没有实力只有一腔热血的兄弟一起建功立业吗?”
程玉的话越说越快,越说越激动,这番话绝对是他的真心,虽然有一点对不起孔融,但这已经是唯一留下太史慈的方法了,如果这个方法都失败的话,那么自己就只好放弃争霸天下的想法了,毕竟如果连自己的兄弟都没有信心自己会成功的话,那更不会有其他什么人对自己抱有信心了。
太史慈似乎没有想到过程玉本身也会是一个有野心的人,竟然对这番话不知所措,自己心目中对这个弟弟还是有很大好感的,但只是一个对朋友对弟弟的好感,如果要把他当成主公,自己还没有什么心理准备,虽然自己现在名义上是他的下属,但毕竟现在还没有上任,何况自己早就作好了离开的准备。现在……
太史慈面临着比程玉刚才更大的抉择,他喃喃的问:“三弟,你说的话是真的吗?你真的想去扫除天下吗?”
“是!”程玉坚定的回答。
“你不是只为了挽留我。”
“不是,我从心里想挽留您,但我心中最大的声音其实是想让我们一起为了梦想而并肩战斗。”
然后是一大段时间的沉默,周围几个程玉的心腹也一样对程玉的这个想法没有心理准备,除了一个人——管亥,他终于忍受不了压抑的气氛,对太史慈喊道:“二爷,我可以向您保证,主公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和希望啊。你既然有远大抱负,为何不和主公一起,兄弟一心并肩作战。”
“兄弟?……”太史慈口中一遍遍的念叨,自己和程玉并肩作战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和兄弟一起战斗的日子还真快乐啊。
最后,他终于下定了决心:“好,三弟,就听你的,我们一起并肩作战。以后我太史慈的命就买给你了。”
“二哥。”
“以后就不要叫我二哥了,我不过是你的臣子,主公,我们该上路了。”
“不,不管怎么样你都是我的二哥。”
“不行。”太史慈坚决的说:“君臣之礼不可废。”
“那是在人前,现在都是自己人,就不要那么客气了,还是叫我三弟吧,对了二哥,今天你还没有教我枪法呢……”
几天的长途跋涉,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第一块土地了,终于东莱城已经可以在望了……
“东莱郡,高帝置。雒阳三千一百二十八里。十三城,户十万四千二百九十七,口四十八万四千三百九十三。”这是汉书上对东莱的记载,这个郡地处海边,在山东半岛的边缘上,正好是一个月牙型,基本上山东半岛的海岸线就是东莱的土地,但在汉朝来说,航海还不是很发达,既没有海防的概念,也没有人去开发什么海洋资源,所以这时的东莱不过是一个偏远小郡而已,甚至在重要性上还没法和刘备当年呆的平原相比。
不过这里对于程玉来说却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因为在汉朝来说,海边就已经是国家的边缘了,三面环水,基本上不与其他势力接触,唯一的西面还大部分与孔融的势力接壤,只有西南一小块接触徐州,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虽然程玉还是感到很满意,太史慈也对家乡充满了自豪感,但其他人可就不这么认为了,当管亥看到东莱城的时候,不由的发起牢骚来:“什么吗,少主,孔太守自己升官了也不给我们安排一个好点的地方,这里的太守我看还不如在北海当一个小吏呢。我看少主省点事直接把北海拿下就完了。要是实在顾念兄弟之情就现在马上带上兵马去其他地方,看我们的实力,到哪里我们也不怕。”
“管将军~~~~”
管亥一看程玉表情不善,也就闭嘴不说了。
其实当程玉看到东莱的时候也是有一点失望的,这称占地不是很大,城墙既不高也不厚,而且已经年旧失修。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地盘啊,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是很在意名分的,做朝廷的官怎么折腾都可以,但如果是没有名分的人,到哪里都不会有人承认的。
虽然程玉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这个理由绝对不是适合和手下的兄弟们说的,只好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搪塞众人:“管将军这话就不对了,虽然这个东莱城现在还小,但我们可以把他建设成……”正想说象上海一样的国际化都市,突然想到,此时的上海恐怕连东莱的一半还赶不上呢,只好转口说:“如洛阳长安一样的都市了。”
管亥一听,交口称赞:“果然好志气,哈,不过现在的洛阳还不如东莱的繁华呢,董卓的一把火可真狠,听说已经将洛阳移为平地了。”
众人正在聊天,突然见到“洛阳”的城门大开,一队人众出的城来,正是东莱的官吏和富人。
这里的富人和其他地方的衣着打扮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一点也不因为城小就显得比其他地方穷一点。程玉看到感慨,原来不管国家怎么穷,那些富人都可以继续他们的聚敛财富,难怪什么地方也没有见到富人反对政权。
但仔细一想,现在还是三国时期,正是封建制度稳固发展的时期,正如资本主义的黄金阶段必然会有垄断资本主义一样,豪强地主的的出现也是封建制度黄金阶段的标志。虽然自己以为他们腐朽,不过在当代,他们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等来到城门前,城门前的众人早作好了准备,当中一个代表问道:“这位是否就是新来的程太守?”
程玉连忙回答:“正是区区在下。”
众人得到肯定答案以后,马上呼啦啦倒了一片,却听刚才问话的人说:“听说朝廷为我们指派了一位年轻有为的太守,城里的父老已经望眼欲穿,今天公推我们来城外迎接,只盼能亲见大人一面。一见大人,果然是人中龙凤,让我们不敢仰视。”
程玉自然不会把他的话当成真的,不过对对方奉承人的本领还是要景仰万分的,难怪大家都喜欢作官也难怪大家选他们作为人民的喉舌。
不过自己心知这些也就好了,没有必要搞的太清高,连孔子都说:“‘人至察则无徒’吗。”自然不要太清醒了。
于是,程玉以微笑的表情面对大家:“诸位辛苦了,小可有何德何能可劳诸位大驾?”
大家一听,这个太守还是不是很迂腐的,应该可以交,作为长官和自己这样亲近,自然要客气一下了:“不辛苦,不辛苦,能在这里等待大人,是我们的荣幸。”
众人相视一笑,就作为已经认识了。气氛既然已经非常融洽了,后面的脚夫自然也不用等什么了,赶快把准备好久的礼物抬了上来。谈判员又说:“这是我们准备的白银五千两,一点意思,不成敬意,请笑纳。”
程玉一听,这些富绅还真是有钱啊,孔融给自己的军费不过是五千两,他们竟然送礼就能送到这个数,不过自己对搜刮地皮没有兴趣,还是推辞道:“各位的心情我领了,不过在下无家无业,要银财也没有什么用,大家的心意我已经领了,至于钱……你们还是那走吧!”
众乡绅一听,面面相觑,想不到新来的太守竟然这么不好对付,商量了半晌,才嚅嚅的说:“大人太客气了,小人们也知道这样的礼物不能出手,这只是我们几个人的心思,还有其他人过后会来拜访大人,大家决定共同出资将大人的行辕好好修缮一下,请大人不要怪罪他们。”
程玉一听知道,原来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敲竹杠,不过这种事情是不太好解释的,越描只会越黑,只能说:“好吧,多谢各位的美意,这些事情等我们进城以后在慢慢商量吧。”
众人这才发现,原来一直把这里的最高长官挡在了门外,这可是十分不礼貌的事情,于是慌忙往城中让这些长官门,终于将这里的尴尬局面别过。
进了城才发现,其实城里没有象外表那么差,街面虽然并不宽敞但十分整齐,虽然破旧却也不十分干净,因而一点不舒服的感觉也没有。
从程玉等人进来的城门,向前走三百步左右就是郡守府。这就是程玉未来的家,这座腹地在具体结构上和孔融陶谦的府邸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规模上略微小了一点,但比起一般地主的家宅,已经不是一个档次,如果和穷人住的地方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等到了府中,程玉吓了一跳,地上黑压压跪满了一片差役和奴仆,程玉虽然对古代的这种跪礼已经适应了,但还没有有过这种跪一片人的经历,他在部队里自然行的应该是军礼,不过虽然愣了一下,他还是很快的恢复了状态,和蔼的让大家起来。
不过还是有点奇怪,就问这些人怎么回事。众人连忙解释,他们听说新来的太守是单身一个人,大家一起为新长官准备了这些仆人。然后向这些人介绍他们的新上司或者是新主人,这些下人行过礼后都各司其职去了。
程玉也不想和这些阿谀奉承的人客气什么,也就安然的把礼物收下了,等来到议事厅,程玉让各个属下官员介绍了本地的风土人情,和程玉没有来以前的情况,这才对东莱郡有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东莱的占地面积并不小,属下的辖县也很多,但人口不是很多,也就是一个重臣大一点的封地的户数,而当时北海的人口是八十多万,平原则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并且所处的海边在当时来说还是贫瘠地广人稀,不过因为这里有鱼盐之利,所以商业比较发达,而且因为偏僻,多年的战乱并没有波及到这里,虽然并不富庶却十分安定。
程玉对这个情况还是很满意的,虽然比较穷,但这是可以弥补的缺陷,何况又有那么多的优势在。
不过再往下面说,可就不是程玉喜欢听的东西了,因为这里太偏僻,又不是什么重镇,这里按照朝廷的定例是只能拥有官兵五千人以内,加上各县的名额也不过是七八千而已,可是自己手下的兵马已经早就超过这个数目了,更不要说以后还想发展了。
再说城里的粮草也不是很多,仅能维持自己的兵马,按这里的状况,恐怕士兵数超过一万自己就已经养不起了,但如果只靠自己这点人马也就是一个流寇的档次而已,又谈什么攻打州郡呢?
扩张难,不扩张又会被人吞并,这个时代的生存也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容易啊,所有的难题都需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等第二天,程玉在郡衙前宣读了圣旨,由临时代理的官员将虎符印信交给了他,这就标志着程玉已经正式接收了东莱郡的大权。
又对太史慈管亥石虎等做了任命,安排了住处,那个晚上程玉又陷入了不眠,自己的出路是什么?兵马粮草都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转来转去,按着自己现在的兵力,只能先老老实实的再次扩充实力,积蓄粮草待机而动。
目前能想到的路线有两条,上策是夺徐州,占汝南,与曹操决战或者联合,在中原地区先站稳脚跟,这样做的好处是有青徐之兵的支援,在这个人丁本来就不太多的情况下,控制了青徐,天下兵源的五分之一就控制在自己手中了;下策是在几年之内兵出江南,象孙家的策略一样,先平定江东,然后夺取荆州,以荆扬的人才为根本北伐,即使不成,也可以割据一方。
但无论哪条方案的重点都是要先有充足的粮草和兵马,而兵马的最终制约因素还是粮草,最后剩下的一个难题只有粮草问题,如果这里是曹操孔明在的话,他们会怎么解决呢?
突然间,一个灵感在脑中亮起,对了,他们也都遇到了这个问题,解决方法也是一样的,可惜没有毛介满宠这样的人才来为自己策划啊……还是老老实实的在自己的脑袋里回忆吧。还有经济问题,也需要自己去思考解决,原来真正当个君主的时候还是真累啊。
第三章: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