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七日到的,是《每日论坛报》记者勃特兰掩护我从凤陵渡偷偷回来的,方才拜会了四小姐,问问少帅走时的情况。”
望着这个精明,爽直的汗子,谢葆贞问:“下一步你打算干什么?”
“继续跟蒋介石斗法呗!我当高崇明一块在日本留过学,卢广绩已经请求过杨主任了,让我也参加设计委员会。”
设计委员会在绥署内办公,谢葆贞与苗剑秋握手告别。“好啊!以后我们会常见面的。”
“笃笃笃!”她敲响通向张学良、赵四小姐的卧室的门。自从张学良走后,赵四小姐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院里没有了她风姿绰约的纤纤身姿,楼梯上没有了她宜喜宜嗔的春风面影,偶尔闪现一下,也很少与人说话,显得忧心忡忡,焦愁不安,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怎么办好。杨虎成多次叮咛谢葆贞,要多多往金家巷去:“眼下的四小姐,恐怕比南京的少帅更痛苦。”
门轻轻开了,形容憔悴的赵四小姐一看是她盼望的女友,那对湿润润的眸子里有了亮气。
“成天一个人孤坐,会闷出病来的。知道你病了,张副司令心里会更难受。谢堡贞说,“看你的神色,咋晚又是一霄没睡!”一面说,一面往梳妆台上望了一眼,台正中仍然放着张学良刚到南京那天发来的电报:“午后二时抵京,寓宋子文兄处,一切安善,请转告诸同志释念。学良。”这才几天呀,情况急转直下,广播连连传来不幸的消息。
赵四小姐说:“我老是想从前的事。当年在北平时,我请一位星相家为他测过八字,星相家说他是三环套目的格局,中年以后有牢狱之灾。我不懂什么叫“三环套目”,你看看,这不是说中了么?”
谢堡贞搂过赵四小姐瘦削的肩胛:“别往这儿想,这是迷信。”
赵四小姐说:“就算是迷信,不说它了,可我总感到,他是个带兵的将才,却不是那号搞政治的角色。”
“这话怎么说?”
“他那心太实,政治和诚实是两码事,左右政治的是权势和手腕,权势和手腕的圈子里有多少诚实可言呢!”赵四小姐望着谢堡贞,“宋子文,蒋夫人他们之所以敢来西安,就是看准了汉卿的诚实,实际是抓住了他的孟浪幼稚,巧妙地利用了他。”
“小妹又想邪了。”谢葆贞摇头否定她,“张副司令此行,示大义于天地。我想了好多天,觉着他比别人想得深远。”
前几次来,谢葆贞对赵四小姐深感同情,两个人一块垂过泪,一起叹息过,可从来没说过这等话呀,赵四小姐疑惑不解地盯住她。赵四小姐没心思梳妆,郁悒的神色里含一股幽怨,也许是在抱怨谢堡贞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儿呢?
谢葆贞说道:“这次事变是紧接两广事件的又一起反蒋事件,加上张副司令在九&;#8226;一八时奉了密令对日退让,很多人就胡乱猜疑,猜疑他发动这个事变是不诚心抗日。这种疑虑在西安不明显,在外地就很普遍,他们许多人就误认为这是张、杨二将军利用实力舍得偕位夺权搞兵变!”
“也许会这样看。”赵四小姐附和地说。
“这从各地来的电报里就能看出,尤其地方实力派,都怀疑我们抗日的诚意。”谢葆贞看得出,赵四小姐听得很仔细,“张将军是大聪明人,所以他就亲自送老蒋去南京,在政府心脏里为西安事变进行辩护,用个人的身家性命粉碎四面八方的流言蜚语,惊天地,泣鬼神,这是一项了不得的壮举”
谢葆贞的话象冬日里难得的暖流,使赵四小姐陷入了少有的沉思……沉思良久,她抬头望着谢葆贞,望了好一阵才了话:“你上过学,有学问,想事情跟别人想得不一样,难怪外边传说你哩。”
谢葆贞一笑:“传说我什么?”
“‘杨夫人是个共产党,要留神!’还说,你是‘共产党有意派到杨主任身边的可疑分子’哩”。
谢葆贞沉默了一下,端庄凝重,显得很和蔼:“小妹,我也年轻轻,何尝不懂得生活?不懂得青春?说心里话, 虎成要是不象这样有权有势就好了,我们可以在关中找一块土地,两个人在一起过简朴宁静的日子。可现在,象张副司令说过的,已经是骑上老虎了,又有什么法子呢?你老实告诉我,你看我象不象外边传的那样――是个共产党?”
“有时象,有时又不象,我说不上来。”赵四小姐轻轻摇头,“打死我,我也不敢乱说。”
“我说呀,你是个小滑头!“谢葆贞佯装嗔怒,抱住赵四小姐拧了一把,赵四小姐“哎哟”一声,二人同时滚在了床上。就势在躺在床上,谢葆贞喘了喘,搂住赵四小姐说话:“当女人太难了,跟个窝囊废,受一辈子气,跟上个有志气的,更是准备吃大苦,受大难。咱是一个命,是苦命,下一辈子呀!你我再不要生个女人了!”
赵四小姐摇头:“这能由你由我么?”
正说着,“笃笃笃”有人敲门,她二人一头坐起,忙理理揉乱了的衣服和头发,赵四小姐又利落地扯扯床单,谢葆贞这才走过去拉开门。
“啊!杨主任!”进来的是杨虎成,副官从门外轻轻地带上了门。杨虎成随身带来一个文件袋儿。赵四小姐平时和谢葆贞常常接触,亲姐妹一样,但和杨虎成正二八经照面,这还是第一次,便恭敬地侍立着。杨虎成要她坐下说话,赵四小姐坐下了,屋里静静的。杨虎成说:
“西安很乱,我这心也很乱,张副司令走了,我也没有把你照顾好。”她说得很缓慢,心情显得很沉重。赵四小姐懦弱,听到这里,禁不住眼圈儿红了。
“吴翰涛、王化一从南京来了,也带来了张副司令的口信:让你到南京和他见见面。”赵四小姐转过身去,用手绢擦着泪水,哽咽起来,谢葆贞连忙扶住她,轻抚她的后背,杨虎成不说了,打开文件袋儿,取出一封封信件。“吴、王二位明天走,你收拾一下,准备和他二人一块坐飞机走,这样到南京也有人招呼你。”
赵四小姐哽咽着问:“见一面之后怎么办?”
杨虎成说:“具体怎么办,听副司令的叮咛。我的意思,在副司令回西安以前,你最好先到香港避一避,那里你熟悉,房子什么都现成。西安眼下不安宁,很不安宁,张副司令倘若不赶快回来,下一步恐怕会更难收拾。”杨虎成拿起那一叠儿信函,“这是东北军将领委托你带给张副司令的密件,大伙急切地盼望你能传到他手里。”
谢葆贞替赵四小姐拿主意:“这些信件检查出来,反而不好。你记性好,我说,干脆在西安把内容都背下来,把信毁掉。”赵四小姐默默点头,赞同这个主意。
杨虎成又说:“副司令爱吃西餐,爱吃个水果,西餐没法带,冬天的水果也不多,我准备了一些苹果、梨、桔子,明天随飞机一块走。”说到这里,杨虎成有些动情,声音有些发涩,“你告诉张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回西安的事由我们设法,让他千万把身体保养好!”
赵四小姐的泪珠又淌了下来。
奉化溪口,在蒋母坟庄的庐舍里,虽是严冬,高下参差的松柏依然以青翠的姿色笼罩在四周,蒋介石半躺在床上,一面养伤,一面算计着南京,算计着西安。张学良囚禁在南京,不是个办法,这个人生性好动,交际广泛,搞下这场事变,更为全国上下所嘱目。
审判是审判过了,可张学良在审判厅竟公开了那封最见不得人的“铣电”,这样以来,人们心里是不是服气这场审判,就很难说。所以蒋介石很快又给南京的戴笠下了密令,迅速将张学良解到溪口,这里是四明水区,山青水秀,四季盎然,让他来这里读书养性,反省往事。
副官进屋报告:“张钫从南京赶到溪口镇了,求见委员长。”
“来了吗?让他下午来见我。”
西安事变发生,于右任、张钫作为南京派出的宣慰使赶到潼关,却被阻留在那里,作为陕西元老,想不到杨虎成来了个黑脸拒之,他二人实在是愤愤不平,好在二十五日那天,蒋介石获释了,事情才算过去。
张钫赶回开封住了几天,忽然接到电报,委员长要他去一趟奉化。拿着电报,张钫赶到南京,到于右伍那里坐了坐,于右伍同在京的陕西人是同一个看法:‘委座让你去,一定是为解决陕事有所商谈。关中是好地方,百姓是好百姓,你只要抱定宗旨一条:只要和平,不要战争。“
下午,张钫自溪口镇赶到了六里外的坟庄庐舍。青砖平房,精巧严整,因为林木丛杂,层层叠叠,外面不容易看到这一长排灰色的房屋。从屋里穿过林隙往外眺,居高望远,却是一目了然,到处是连绵青山,山脚下是远近延伸的式的水田。
蒋介石穿着钢架背心,转动不方便,对张钫点点头,示意他坐在床前准备好的沙发上。寒暄几句,便转入正题。蒋介石说:“目前陕局尚在混乱之中,你熟悉陕西情形,以你之见,以为应该如何处置”
张钫试探性地询问:“听说委员长和杨张二位将军在西安商谈,允许了什么条件?”
蒋介石梗梗脖子昂起头:“那是子文他们谈的事。我除了训斥他们,商谈过什么?!现在我们只研究对陕西如何善后罢,我告诉你,何应钦他们可是主张声罪致讨,以整纪纲的,他的话是‘不将叛逆根本铲除,养痈必贻后患’。”
张钫说:“何部长这是借个原故泄他肚子里的火气。委座明察秋毫,比我更清楚。中央部队眼下拥挤在潼关到渭南这条路上,计有八师之众。渭南到秦岭山下,几十里宽。现在听说已在商州活动,如果他们出洛南到泰峪,中央军的后路就受到威胁,有被掐断的可能。张、杨部队在临潼、鸿门、斜口一带凭依山形,易守难攻。就这样打起来,中央军未必有利。我认为用政治解决较为便利,也切合目前的实际。”
蒋介石不吭声,默思一会,忽又谈起张学良来:“一个东北人,还有一个陕西人,身有草泽意味,鲁莽野蛮,灭裂武断。东北军调到陕西才几天嘛,张汉卿就轻举妄动,以致演成这种局面。”
“汉卿对日本人有杀父之仇,失地之恨,东北兄弟鼓动他抗日回东北,才出此行径.这是张汉卿与别的军阀迥异之点,委座清楚。”
“安内才能攘外,他们不明白我的意思,而出此下策。我的日记里有抗日的计划,风声泄露出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就要升级了。你看目下这个烂摊子,怎么对外?他二人掀起这样的风波,真是坏了我的大事!“蒋介石又盯住张钫,“杨虎城这次举动,你和于右任事前真的连一点感觉都没有吗?”
张舫心里一惊,蒋介石怀疑的大网怎张得这样野?他连忙回答:“这几年我和陕西相隔太远,于右任住在南京,沾边也不多。再说,那么多中央人员都撒在西安,也都蒙在鼓里,没有看出什么。我思量,张、杨合伙,或着是出于汉卿的主张。
蒋介石的目标却瞄住虎成:“我待虎成不薄,他又是党员,何以会同汉卿这样来做?在西安我单独见他,给他个转弯的机会,可他还钢硬的了不得!你总可以想想,他对我的误会是因为什么?”
张舫说:“有一次虎成到杭州见你,韩复榘也在。你对韩隆重热情,和虎成只随便搭了几句,催他回去。是不是有这么一次?”
蒋介石想了一下,点头承认。
张舫又说:“有一次在石家庄,虎成赶去谒见,你对他说:‘你以绥靖主任兼陕西省主席,好好干,中央决不换人。’虎成兴高采烈地回到陕西,正要大展鸿猷,你却不打一声招呼,突然任命邵力子为陕西省主席,使他不免怨望。”
蒋又点了点头,默认了。
“我还听说,虎成和人来往的信件被西安站人员查获,全都报告了委座。
蒋介石摇头了:“这我不晓得,恐怕是有人从中离间。”他连连饮下几口热茶,说道:“虎成为人很聪明,西北那么多大员里,我还没发现有过于他者。他的缺点是学识根底浅薄,容易被人家动摇。我和他谈过多次话,向来把他看作是忠实的同志,这次事件却让我很痛心!他的地位不算低,还想干什么?!他误入歧途,实在是可惜。我对于老同志是决不辜负的,如果虎成迷途知返,在西北我还是要重用他的。你和右任及陕西的朋友们多想想法子。”蒋介石时恼时忧,忽刚忽柔,一会儿又象是要张舫下一步当个传声筒,把他的话传给杨虎城。弄得张舫一时间难于措词。
“虎成既然赞成委座出陕,可见他拥护委座之诚。委座海量,向来是爱护部下,还希望对虎成也不要失望,不要灰心。”
蒋介石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是的。我若是对他失望,今天这话就不必谈了。我今天的意思,你转达给右任兄,也可以转达给虎成和陕西各位同志。”
从南京到奉化,飞机只能在宁波西南的机场起落。张舫赶到机场准备返回南京,想不到在候机室门口,与南京飞来的张学良打了个照面。一大群军警、特别卫队人员在吴集光暗示下远远地转悠着、监视着。戴笠、米春霖、贺耀祖陪同着穿一件灰棉大衣的张学良,张学良大步走过来,寒风里微缩着头,风撩动衣襟,多少有些寒伧。他一下子认出了张舫,停住脚步大声的问:
“张先生,好呀!你几时来的?”不等张舫回话,又问:“委员长让你去陕西吧?”
戴笠招呼:“先进侯机室,外边风冷。”
五人坐定,仍是张学良先发问:“你来奉化,委员长对你怎样谈的?”戴笠在边上,张舫实在开不得口,吱吱唔唔,半天说不成一句话,张学良见此情景,双手一拍,笑了:
“张先生不用说了,我全明白,你这一次去西安,我张学良就回不去了。”
张舫神色有些仓惶:“你这是什么意思?”
张学良收住笑:“我曾经对虎成说:‘三五天就回去。’可现在二十天了,我却往奉化赶。你若是奉了委员长的指示前往西安,我给虎成许的愿不是全泡了汤水了么?!”
见张学良一无所忌,张舫也不拘谨了:“你把委员长送到洛阳,为什么不在那时折回西安?”
戴笠插言:“那天晚上他累得要死,睡还睡不醒呢!”也是打趣的口吻。
张舫摇头:“现在睡醒了吧?!”
张学良想笑笑,泛起在脸上的却是一个哀哀的苦笑。边上的米春霖、贺耀祖直望着机场上正待返航的飞机。张学良说:“飞机快飞了,不说了,你快赶路要紧。”说着站起身,握了握张舫的手,“我回不了西安,那边彼此打起来可不妙呦!”
汽车飞一样穿过溪口镇,时而北、时而西,直往巍巍的大山上拐去。江南究竟与西北不同,春节刚过,北方还是雪虐风号,寒气凛然,这里却近山沁绿,远峰淡蓝,溪水已经喧动着春的音响。
张学良哪有心思观景呢?他看到了山口早就布置好了的宪兵哨位;凭眼力他推断出至少有一个连的兵力。一直上山的汽车突然平缓下来,前方出现了一座梦一样的古寺,几株极粗的银杏列在门首。戴笠说道:“这是雪窦寺,全名叫‘雪窦资圣禅寺’,是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汽车斜过寺门,冲出一箭之地,停在了西首两排木屋面前。张学良看到屋门前一个木牌,白底黑字;写着”中国旅行社溪口分社”。
溪口镇是委员长出生的地方,蒋母的坟庄大约就在镇子和雪窦寺之间的某个山包上。“委员长在他母亲躺着的墓前半躺养伤,我这个伤了委员长的张某人也关到这儿闭门思过来了。”
张学良在心里这样忖度,想笑,也想哭。戴笠、米春霖陪他下车,特别卫队队长毛人凤已经把三十多名便衣卫队撒了开来,特别卫队人员都佩带着左轮手枪,尽管四外冷清无人,唯闻山溪淙淙,他们仍然是背向旅行社,高度地警戒着远处,面对雪窦寺方向,撒开的卫队人员最多。
戴笠名义上是让这些人:“保护副司令的安全”,而张学良最清楚“保护”二字在这里的含义。毛人凤比张学思略大几岁,个儿不高,却精明的了得。
日暮时分,米春霖、贺耀祖算是完成了陪送任务,告辞走了。刚走一会,一辆汽车又飞驰上来,是戴笠从蒋母坟庄里把邵力子给领来了:“副司令,邵先生这可是一心一意伴你读书来的,你看看,连铺盖行李一起拉上来啦。”戴笠满脸是笑。
邵力子小矮个儿,棉袍可体,他摘下礼帽,一手抱在胸前,稳稳鞠下一躬:“副司令,山不转路转,我们又见面了!”
张学良赶忙拉住他的手:“邵主席,夫人手上的伤怎么样?”
邵力子说:“咳!已经都一个月了,伤口愈合了,好啦。”邵力子想起双十二之夜夫人翻墙而中弹的狼狈相,自己的圆脸上也有些发窘,装着擦眼睛,他回避开张学良与戴笠的目光。心里却抱怨:“汉卿哟,你是大聪明人,干吗还提这号事?”
夜里,山气寒重,张学良、邵力子睡在一间小屋里,各自用厚厚的棉被筒住全身,只露出个脑瓜,油灯早早熄了,特务在门外不远处踱来踱去,两人都不甚磕睡,便有一句没一句扯闲话。
“你不在西安闹这个事,我俩还睡不到这一个屋子里来。”邵子力说。
张学良说:“这就叫‘千里有缘来相会’。算了,别提那个事了。你是绍兴有学问的人,对奉化这块地方自然很熟,给我讲讲雪窦山这个寺院嘛。”寺院里击磬敲木鱼的念经之声,在空山里隐隐约约,似乎怪好听的。
邵力子说道起来:“这寺院的来历可是深了。晋朝时有尼姑在此结庐,最初叫瀑布院,咸通年间毁于兵火,称垂建的寺院为瀑布观音观;咸平二年,宋真宗御赐资圣寺匾额,才开始叫雪窦资圣禅寺。”
“山上是有几股盘来绕去的山溪水,没见瀑布呀!怎么总叫什么‘瀑布’院?”
“你刚刚到,没顾上细看,这儿是个万峰绝顶的小平原,纵横自余顷大,四近九峰环抱,玄珠峰,天马峰、象鼻峰、五雷峰、石笋峰,一峰比一峰好看俏丽。西北那最高的峰叫乳峰,下面有一石洞,泉水长年四季从洞中喷涌而出,其色如乳如雪,所以整个山都叫雪窦山……这个小平原收集来诸峰流水,南边不远就有个了不得的干丈岩瀑布;雨后声动九霄;壮观到了极点……”
张学良黑地里不耐烦地敲着床沿:“南方到处是这等玩意,你别叨叨它了,等天气好时咱们慢慢转悠。这山寺有什么掌故呀?说一个让我听听。”
邵力子脾性真好,咽下一口唾沫,便说道:“唐代罢,雪窦寺内有个小和尚,每天清晨听见院内蚯蚓叫便须起床做课,这儿不养鸡,蚯蚓比鸡还叫得早。日子一多,贪睡的小和尚便反感这条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