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权论-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活动理应成为美国军事考虑中的一个因素,但不应为我们的外交思维所接受。因为我们
国家的自豪之处是它不从其他国家的不幸中榨取不能为严格的正义标准所支持的好处或
让步。不过,尽管这是事实,美国在过去的历史中还是没少经历与其他国家的争执。在
这些争执中,尽管美国相信自己是有道理的,甚至到了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对方宣战的程
度,但另一方看起来并不同意我们的看法。这些争执主要围绕着领土的归属,是西半球
在走到今天的政治局面之前所经历的殖民阶段遗留下来的问题。美国对于它们的立场即
使后来得到了认同,在一开始并未被争端中的另一方所接受。所幸的是,这些问题主要
是和英国。在我们自己和这个伟大的、给世界带来诸多益处的殖民国家之间有着一种其
程度比任何一方所承认的还要深厚的亲情,它基于共同的关于法律和正义的基本观念之
上,一直存在至今。委内瑞拉问题的圆满解决是这种情谊最新的但不是唯一的证明。有
时英国被说成是最不受人喜爱的欧洲国家。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在委内瑞拉问题上
对于英国的态度难道就没有反映出一点点有意义的东西?不是这种态度支配着我们对英
国的情感,相反,是后者决定着前者。
    大体上和我们曾经历的那些争端相类似的问题在将来还可能出现,这不难看清。如
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我们能指望从那些并不为我们传统的政治思维方式所熏陶、
因而也不太可能接受我们的观点的国家那儿得到对于我们观点的根本合理性的承认?英
国已给予了这种承认,而且发现自己足以认同我们的立场。这种认同不仅基于我们两国
之间长期、紧密的接触以及利益上的交错,也基于我们在国家特性和体制上的根本相似。
除此之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英国政府广泛地体会到了远方地区对于它自己的利益、
它的人民及商业的利益及它的政治威望的至关重要性,这使它能够理解和体谅为什么美
国决不允许一种将在未来引发麻烦的事态出现和延续。一个处于英国在印度和埃及所具
有的地位的国家几乎不可能不体会到我国对于中美洲地峡以及太平洋的关注;同样,一
个关心着地中海地区并不安地注视着他国对于地中海南岸的逐渐占领的国家用不着费多
大劲就会理解我们对于加勒比地区的心情。我们不愿看到另一个半球的国家打起这一地
区我们那些局势相对平静的邻国的主意,或使冲突蔓延于其身上,从而干扰现存的力量
分布和领土归属状况。也许尚不能确定什么是我们未来的利益要求,但是,很难认为英
国政治家们会怀疑我们把消除任何可能的麻烦视为自己明确的利益所在。
    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英国也曾经历过,这使它能更容易地和我们达成谅解。另外一个
有助于此的因素是英国作为一个商业国家,对于和平有着热诚的期望,它不愿意承受战
争强加于其的负担。无论在英国还是美国,“军国主义”都不是一种主导观念;这两个
国家的商业倾向和孤立状态合在一起,使其免受这种思想的支配。好勇斗狠的战争观念
之所以为它们所排斥,是因为它妨碍它们倾力去从事它们最重视的活动,而且和它们的
思想传统相逆。不过,说这两个国家缺乏对于荣誉方面损益的敏感可就冤枉它们了,
    今天,美国已用几乎不可能被误解的语言表明,如果需要,它决心诉诸武力来防止
欧洲国家在其已占有的美洲大陆上的地盘之外再进行领土或政治扩张。对于美洲的边界
争端问题,美国表示它坚持把它们提交国际仲裁。如果英国将这种立场视为美国一项合
理的政策的体现,它就能够如实接受它,而不会节外生枝地宣称必要时为抵制美国的政
策不惜一战,进而影响到公众舆论,造成麻烦。如果需要的话,英国自然会为自己的合
理利益而战,那么,为什么另一个国家就不应说同样的话呢?维系着一个国家之荣誉的
不是它是否愿意进行战争,而是它的要求是否正当。这种认识根本不是“军国主义”的,
甚至和它毫无关系。在为军国主义精神所浸润的国家,普遍的认识是一项政策应以武力
为倚靠,而在由此而来的荣誉观念中,政策的合理性没有其位置。任何士兵或以武力为
政策后盾的国家都不想让人感到他或它无力或不愿以硬碰硬。陆军的生命力就在于战斗
精神;一旦这种精神让人看来在一种威胁面前萎缩了,它就会元气大伤,而国家的政治
行动能力也会受损。不过,这种情形不会出现在英国或美国,因为它们主要的军事力量
是海军,而海军从来不是一支象陆军那样的进攻性力量。
    如今,美国已宣布它将用武力来支持自己的政策,如果后者可能使美国与那些由于
其利益而反对美国的立场、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太愿意妥协的有着军事传统的国家发生碰
撞的话。那么,假如这么一个国家为反对我们的要求而决心不惜一战,为捍卫自己的立
场而同样毫不退缩的我们又有必要进行怎样的准备呢?
    在这一方面,每一个认识到战争仍然可能发生并希望看到他的国家做好了准备的人
应该首先具备这种观念:无论一场战争就其起因或性质而言在多大程度上是防御性的,
认定战争只可能是防御性的将导致灾难。一经宣战,就必须积极、主动地进行作战。敌
人不应只被挡在门外,而应被击败。你尽可以不从敌人那里获取什么,但必须打得他心
服口服。
    准备工作包括“种类”和“程度”两个方面。当确定准备应达到什么程度时,需要
估计最强大的潜在敌国在战时会动用多大力量对付你,同时也要考虑到它在世界上的其
他地区面临的难题和承受的负担会给它的总体力量打多大的折扣。这种估价既是军事意
义上的,也是政治意义上的,而后一种意义上的考虑是支配性的。
    就“种类”而言,准备可分为防御性的和进攻性的。前者主要是为后者而存在。有
了防御性的安排,作为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的进攻性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威力。在海上
战争中,海岸防御是防御性因素,而海军是进攻性的。如果海岸防御充分可靠,海军统
帅就可以放心地认为他的行动基地——港口和燃煤储藏地是安全的。他和他的政府还可
以因为主要商业中心已得到较好的防卫而不必去顾虑它们,从而得以减轻负担并极其充
分地发挥进攻性力量的作用。
    海岸防御的存在意味着海岸可能遭到袭击。海岸易遭到怎样的袭击呢?主要有两种:
封锁和炮击。后者比前者严厉,而且通常包括前者。对一支能执行炮击任务的舰队来说,
封锁是更容易办到的事。对于炮击的必要防范措施是设置海岸炮火。由于这种炮火的威
力和射程,一支舰队常常不能进抵至可对海岸进行炮击之处。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
将炮火带从有关的城市大大向前方推移,从而使敌人舰队如果想对海岸进行炮击,除了
进入上述炮火的射程之内别无他法。不过,也有情况表明,一支舰队由于其运行的快速,
可以不受多大损失地通过炮火区域。这样,通过封锁航道来阻滞舰队的前进就十分必要
了。对此,今天的一般作法是运用水雷,这种武器单在精神上就能对一支快速通过的舰
队起到震慑作用。不过,一旦这支舰队成功地穿越了过去,它就会抵至防御带的末梢并
和有关的城市近在咫尺,而后者这时也只能为其所摆布了。
    所以,海岸防御就意味着设置炮火带和水雷带。不过,只有在商业上或军事上有着
决定性意义的地区才有必要受到如此的保护。现代舰队不可能浪费弹药来轰击那些无足
轻重的城镇,至少是在它远离本方基地——比如说靠近我国海岸——的时候。那样做与
其说会浪费钱财,不如说会消耗战斗力,而这种损失不是一支舰队愿意承受的。
    虽然海岸防御本质上是被动的,但海岸防御力量的构成中应该有进攻性力量。它和
进攻性的海军不同,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但另一方面又是前者的一部分。这种力量要
对敌方的海上浮动力量采取攻势,其自身必须也是浮动性的,也就是说活动于海洋之上。
海岸防御中的进攻性成分体现在鱼雷艇上。必须在观念上将其与远洋舰船相区别,尽管
这两者可以协调行动。对于狭义意义上的海峡防御,一支区域性的、由小型鱼雷艇组成
的舰队是必需的。它的活动将使一支外来的敌对力量感到生存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一
位已经故去的英国著名海军将领曾说,他相信在当今的战时紧张状态下,一支封锁舰队
中一半的舰长会精神崩溃。当然,这句话只是为了说明将承受的精神压力的强度。由于
鱼雷艇舰队中的每一艘艇都很小,整支舰队的组织和活动也不复杂,所以海军志愿者最
适合在这样的舰队中服务,他们能相对容易地学会从事所分配的工作。不过,需切记的
是,这样的舰队在本质上是防御性的,偶而才能被用来执行纯粹的进攻任务。
    炮火带、水雷带和鱼雷艇是海岸防御的主要构成。没有前两者,海岸城市就会处于
轰击之下;后者不存在,这些城市就将被敌人随意地封锁,除非得到远洋舰队的救助。
炮击和封锁这两种作战方式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但前提是在采取这样的行动之前,
应适当地发出通知。这种限制与其说是出于对规则的看重,不如讲是出了对人性和公平
的照顾。由于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各种利益交织成了一个紧密、复杂的网络,所以,对
于某个全国性中心的炮击和封锁所打击的不仅是事发地点,也包括有关国家的各个角落。
    前面说到,在海上战争中,进攻是远洋海军的主要功能。这样的海军包括战列舰、
大小和用途不尽相同的巡洋舰,还有能够对一支舰队起辅助作用的远洋鱼雷舰艇。其中
的任何舰只必须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具备良好的适海性且能以适当的速度前进。不过,
海军的中坚或根本力量所在还应是那些攻守能力平衡、既能经受得起严重打击也能予敌
以重创的舰只。所有其他的舰艇只是它们的陪衬,只为它们而存在。要问这种舰只的强
劲有力应表现在何处,答案是它必须强大得足以驾驭海洋,足以和它可能碰到的最强大
的敌对力量作战并有相当的获胜机会。
    我们一直申明——我们过去的历史也证明了我们的说法,美国厌恶侵略,不愿凭借
战争来扩张领土或利益。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衡量自己的武装力量是否充分可用的标准
不是我们自己的什么扩军计划,而是其他国家反对我们自认为合理的政策的意向。如果
其他国家和我们作对,它们会使用什么力量来对付我们呢?肯定是海军。因为我国土地
上不存在某个敌国可从陆上对其采取决定性行动的暴露之点。所以,我们应担心的是与
我们敌对的海军力量。那么,它的规模会是多大?想一想,我们需要多大的一支海军就
知道了。我们需要如此之多的大型舰只、如此之多的火炮和如此之多的弹药——一句话,
如此之多的海军装备。
    我们当前最需要进行的战争准备就是为海上防御力量和进攻力量的建设提供物质支
持。我们需要火炮、水雷和鱼雷艇以保卫海岸,还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以使我们面
对潜在的敌手,能将海洋掌握在自己手中。迄今为止美国还缺乏这些,因而主动权还为
在海军力量上强过我们的国家所把持。如果美国海军不能将敌人拒于海岸之外,至少对
我们的封锁是可能得逞的。倘若我们甚至连鱼雷艇也缺乏,封锁更是轻而易举之事了。
此外,如果我们无力设置炮火带和水雷带,对海岸的炮击就可能发生,甚至完全可行。
一旦战火燃起,我们是来不及进行准备的。
    物质上的准备通常还不是一个国家的战备工作的最薄弱之处,因为这种准备只是一
个主要涉及金钱和生产的问题。如果资金充裕可得,再加上认识对头,所需要的物资不
久就会到手,而且此种情形会一直存在下去。对于装备老损造成的损失、各项开支或新
的扩充需要,可以预先作出合理的估计,并设置相应的安排。物质准备相对容易进行,
因为装备一旦准备就绪,不会因不立即被投入实战而丧失对国家的用处。可以花费相对
较少的成本来储存和维护它们;如果保养得当,它们到时能够象刚被生产出来时那样很
好地满足使用需要,有稍许的老损也无碍大局。
    装备能否很好地发挥其作用还取决于是否有着大批善于使用它们的人员。在当今时
代。这些人员必须是经过特殊培训的。尽管通过一次培训所学到的东西在一定时间内不
会全被忘记,但时间越长,被遗漏的就会越多。因此,不断的实践必不可少。另外,就
刚刚服役的人员而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以使他们不仅熟悉某种武器的使用,而且熟
悉他们所属于的军事组织的特点和日常运转。他们仅仅学会如何去干分配到各人头上的
工作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其他方面的工作和自己的工作之间、各项工作与整体之间的相
互关系。具备这种知识对于一个人全面、出色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至关重要,更不用提在
战斗中一个人应随时作好准备以接手他人一时无法胜任的其他任务了。如果这些办不到,
一艘舰只就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一个人如要学会熟练地使用海军装备,懂得在舰船的行动中如何恰当地发挥其作用,
需要大量时间。不仅需要时间来掌握技能,还需要时间来保持技能。如果你已经拥有了
高素质的人员,你不能象储存火炮和弹药那样来储存他们,否则他们的素质就会以一般
的物质磨损达不到的速度衰退。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众多的人都呆在军队中以维持他
们的军事技能,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就会受损。这也是那些认为国家的生产力比其他任何
东西都更为重要的人反对保持庞大的常备军和强制服役的主要理囚。
    对于欧洲国家中那些负责提高军事效能工作的人士来说,人员方面的问题最令他们
伤脑筋,从而也成为了他们迫切关注的问题。准备军事物资要花费大量钱财,可是这项
工作毕竟简单,而且其耗费还能为军事生产带来的就业机会的增加所补偿。拥有大量所
需要的军事人员——训练他们并使他们足以马上被投入使用——则是另外一码事了。
    所找到的解决办法是让一些人从生产部门转向军事部门,同时尽力在这两个部门的
各自需要间达成妥协。这种妥协不可避免地有其缺陷,有时稍稍倾向这边,有时则有利
于另一方面。经济学家抱怨并反对生产者的减少,而军事当局则坚持认为国家的武装力
量不足敷用。要最大限度地解决此难题并满足对立双方的要求,只好实行预备役制度,
许多人服现役的时间长短依他们接受有关某种技能的教育的所需时间而定。在接受完了
有关教育后,他们就转入预备役,脱离士兵或水兵的生涯而过起一个普通公民的生活,
但每年都需花费一段相对较短的时间来温习他们以前学到的知识技能。
    几乎不用说,这种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种行业来讲都永不会令人感到满意。
一个只学习有关的基本知识却从不实践的人不会被认为适合某项工作,因为通过系统的
教育得来的知识在价值上无法和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的实际知识相比。这个道理,军事行
业和民用行业是一样的,或许前者尤甚,因为它是一个更加专业化和特殊化的人类活动
领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战争才是一个有时不可避免的非自然状态,而对那些身为普
通人的战斗人员的要求也特别苛刻。
    所以,对于海上战备工作来说,相比于建造舰只和装备火炮,拥有足够的、能够立
即开赴海上并熟练使用有关装备的训练有素的人员更为重要。这里的“能够”一词包含
了一般被叫做“动员”的组织过程的全部细节。动员计划一旦制定,虽然尚可继续改进,
但不会因为被搁置在文件架上而失去效用,正如火炮和弹药不会因为被贮藏在停放地或
弹药库中而沦为废品一样。如果有着合格的人员,那么动员方案不过就是一张告诉每个
人他该去哪儿的纸片罢了。
    在和平时期使一支海军,尤其是一支大型海军保持全额满员并不可取,没有实际意
义。如果它比一个可能的敌手强大许多,这样做自然毫无必要;即使近乎势均力敌,目
标也只能是使己方可用的合格人员在数量上超过对方。对于预备役制度在战备安排中的
地位应予以承认,因为这种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预备役力量相对于现
役力量的规模和特点,这实际上涉及到了长期服役制和短期服役制的问题。在长期服役
制度下,预备役人数会相对较少,而且预备役人员在退役后的开始几年间更能够保持自
己的素质,因为他们习得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习惯素养。在短期服役制度下,人们一开
始只是被送到培训学校中去,然后就被很快地转入预备役。结果,因为他们并没有全面
透彻地掌握所学的东西,他们的素质不仅较差,还会较快地退化。由他们组成的预备役
在人数上也会多于长期服役制度下的由训练有素的人员组成的预备役。对两者都表示忧
虑的人则认为前者人员素质堪忧,后者人员数量不足。
    长期服役在逻辑上必定是自愿兵役制的结果。如果入伍与否完全是由个人进行选择,
那么,更可能出现把从军作为终身职业的情形,适当的激励机制还能促进这种倾向。倘
若服役是强制性的,这件事实本身就会使服役为人所厌烦,而在服役期满后再自愿地延
长服役期也只能是少有的事。长期服役制和小规模的预备役所导致的一个自然的结果是
常备力量较为庞大,这种情况也许与战争的需要、与“预备”一词的含义更为吻合。在
战时,预备役力量指的是暂不直接参战,其使用视战局的难以预知的变化而定的那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