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南国-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各部门下属的渔猎队,勘探队,巡逻队等现在全部撤销,人员作为各级军官编入新军;征发所有民兵18岁到40岁的青壮年到新兵营,由军务部征兵司挑选;同时通告各附属部落准备派人参战或作为作战辅助人员, 
新编军队整编成三个卫,天驱一二三卫,完全将汉黎两族军人混编,补充了在前阶段作战的伤亡,恢复了满员。军队编组刚一完成,毕炜就召集了所有作战军官参观了新式武器——抬枪。
早在石碌炼铁所建成的时候,毕炜就试制出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成的黑色火药,并成功进行了秘密爆破试验,但一直严格保守秘密,别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毕炜出于两个原因不想把普通黑色火药投入实际使用,第一在战争中有可能把黑色火药的秘密泄露给敌人;第二普通黑色火药爆炸威力较小,毕炜看不上眼。但是现在战况紧急,前线急如星火,他不得已将这些黑火药拿出来了。
在黑火药的不断扩大生产中,新工艺和新设备不断投入使用,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生产规模和生产安全性不断提高,大批的火药生产并被秘密储存起来。毕炜现在最盼望的就是早日制作出原始的火炮,在黑火药研究成功后,炼铁所就用青铜铸造了两门前膛装火炮,在多次的秘密试炮中,毕炜非常失望,由于钢铁材料问题,铜炮经过不多的几次发射,炮膛内出现了严重的烧蚀和结垢现象,而且发射出的炮弹,要么是实心弹,要么是铁砂,铅砂之类的散弹,射程近威力小,每次发射必须等待炮膛冷却,才能重新装填火药炮弹;钢铁铸造的火炮炮身十分沉重,只能固定使用,根本无法在野外土路上运输,将来的海军可以使用,但在日益面临的战争威胁面前,继续把精力投在不切实际的火炮研制上显然是不明智的,暂时停止了新火炮的制造,毕炜调集几乎所有的研究和试验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了比较容易制造,而且成本较低的抬枪,到军队战败,退回琼海后,已经用泥模铸炮法生产出了七十二支抬枪,摆放在琼海的塔楼上。
这已经足够了,看着抬枪在巨响中喷出一大片铁砂,打倒一片用来做靶子的草人,新式武器的强大威力,令人们咂舌不已,军队的士气又高涨起来。
毕炜心道历史上曾有七十二支枪保卫维也纳,击退十万土耳其大军的光辉事迹,难道七十二支抬枪还不足吓退六万土人? 
161年3月底,派到西边的密探和在琼海西方巡逻的侦察队陆续发回消息,黎人大军解决了粮草问题,出动了。
他们士气正高,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对手,已经领先世界一千年,装备了火器。
第三十三章 音尘绝
    那一战,草木含悲,风云变色。
  不到十日,两万余人埋骨于斯。
首先参战的是诸婴率领的游击队,携带弓箭炸药包,分成八队,用夜袭游击的战术骚扰正在开来的黎人军。自从接近琼海城所属范围,黎人军就不断受到打击,有时夜里黎人军正在睡觉时,汉军忽然杀到,用弓箭射杀营地外的巡逻队和哨兵,又向营地投掷少量炸药包和纵火弹,等到从梦中惊醒的黎人军整队准备反击,汉军又呼啸而去;黎人军有时在晚上设立空营,在营地附近设下埋伏,可狡猾的汉军始终在营地外啸叫来去,投雷射箭,就是不冲进营地,等埋伏的黎人军一出来,汉军又跑了;后来黎人军只好一半休息,一半警戒,战斗力等于少了一半,这时汉军的骚扰更加肆无忌惮,白天百十人的小部队就在营地远处高声叫骂挑战,准备迎战的黎人军刚出动,又一溜烟的消失了;唐泽等将领气得七窍生烟,派出大队士兵四处搜索,不知道为什么,常常是刚发现可恶的汉军踪影,那些家伙好像未卜先知似的远远逃掉了。虽然每次攻击损失不多,但弄的黎人军一夕四惊,士气大跌,从早到晚没有安宁的时候,原本十五天步行的路程走了二十多天,当离琼海城还有两三天路程的时候,那些可恶的敌人终于消失了。黎人全军又累又困,从上到下充满怒火,很多将领要求马上出战,将原定的六路合击计划抛诸脑后,大军直接杀奔而来,恨不得一下子就打破城池抢掠一番才能出气。 
唐泽作为领袖,又有一定作战经验,知道如果贸然攻击可能会吃亏。决定扎下营后先派少数部队沿城外侦查一遍,看看哪里容易进攻,很快探马回报,城南是万泉河,水面宽阔,如果没有大批船筏无法进攻;城北和城西城东都是城墙,城墙不高,顶多两丈多一点,城外挖有护城河,只有两三丈宽,估计不会太深;看来如果攻城,直接攻打城墙是个不错的第一选择。为了弥补行军失去的时间,黎军决定以两万军队造攻城用的器械,两万军队到江边制造船筏,一万守营,另一万到附近四处抄掠。因为琼海城附近十余里的树木和竹林已经被砍伐一空,黎人军被迫到更远的地方采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和船筏的工作进行的非常缓慢,面对琼海城头守军的叫嚣谩骂和一无所获的抄掠队,唐泽和将领们再也按耐不住心头的怒火,决定立刻以两万大军用刚赶制出的简单云梯投入第一次攻城。 
守卫在琼海城头第一线的是征召来的民团一万多人,经过了较长时期的守城军事训练,在城防总指挥方明的率领下,他们在城头安置摆放了大量的弩炮、蝎子炮、小型投石机、钩叉、火油锅、滚木擂石等等防御器械。还把六门经过改进的大型投石机,威力和射程惊人。集中安放在敌人力量集中的东城墙下。早就准备了大量火油,滚木,石块,另外还有一万的城防预备队和运输队随时可以调用。严阵以待的天驱营正规军作为总预备队在城后待命,等待关键时刻给予敌军沉重的打击。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战斗,黎人军的第一次攻城被击退了,云梯和人墙在火油和滚木石块的打击下损失惨重,数千黎人士兵倒在城墙下和护城河边,但在隆舜和将领们眼里这种小小的损失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他们发现,由于城墙不是太高,在第一次的攻击中有少数士兵已经冲上了墙头,只是后续部队太少,没有扩大战果,攻上去的士兵很快被消灭了,而且琼海的城墙并非是汉人习惯的夯土城墙,构建它的主要材料是大圆木,守军主要集中在相隔一丈远的塔楼内。 
第二天的攻城战规模迅速扩大,整个城墙沿线都成了战线,黎人军连夜赶制出更多的云梯,接连投入五万的攻城部队;琼海城内的守城者也没闲着,不但向城上补充了大量的守城器械,更增加了守军人数。战斗中,运输队在城上城下更是来来回回忙个不停,把火油,滚木,石块运上去,把伤员和阵亡者抬下来。城头攻守战斗十分激烈,城上城下羽箭标枪互射,在大批弓箭手箭雨的掩护下,十几次黎人军攻上城头。
看着天色慢慢的大亮了起来,琼海的人也全部上了城墙。就听见对面营帐鼓声咚咚。敌人拉开营帐前通路的鹿砦,咯吱咯吱的推出了不少橹车。这些橹车都是以大木并排立在正面,上面绑了湿草。下面安了两个大木轮,由士兵推着慢慢的向前。推出来后又散成了一排,每台橹车后面都跟着几十个弓手步卒,缓缓的压了过来。这次的声势不比昨天,虽然缓慢却坚实无比。 
毕炜大声发令:“敌人进入射程后,弓手就开始仰射!杀伤后面的敌人!但是注意节约箭支!其他人准备好兵器,敌人可能也准备了云梯,随时准备肉搏!城门处准备火油擂石,杀伤用冲车攻门的敌人!弟兄们,今日大战各自出力,生死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眼见得敌人慢慢进入了己方的射程,军官一声令下,弓手开始朝橹车后面仰射,只是勒肯着不敢多射。敌人橹车又建得颇为高大,这些箭支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大。等橹车推近到壕边,敌人弓手也闪出来向城墙猛射,他们的箭雨可比城上的密集得多了,就算躲在塔楼里,也是伤亡纷纷出现。看见城上的箭雨被压制下去了,几千个配长刀的步卒扛着大木制作的云梯架在了壕沟上,呼啸一声。纷纷从云梯上涌了过来,这下弓弩手可有了好靶子。都按平个弓向下直射,正在越壕的敌人发出一连声的惨叫,不停有人中箭落入壕沟。但是城上弓弩手也在敌人的猛射下伤亡惨重。 
终于越来越多的敌人涌过了壕沟,七八部云梯架在了城墙上,城上人拼命的想把这些云梯推下去。更有一波敌人从另一侧登上城头,看见登城成功。敌人阵中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又是几千个步卒推着二十部冲车缓缓上前。
在这个危险时刻,迅速投入的抬枪把黎人军的后续部队坚决打了下去,只见城上平放了一些带木柄的黑筒子,。一个黑铁塔般的壮汉一挥手,一声巨响,黑筒子里冒出火来,子弹接连向黎人打去,原来这些人手里端的,竟是黎人从来没见过的新式火器。那前冲的黎军当即如溪流撞上了礁石一般,一下撞了个粉身碎骨。打头的武士一个个如被割的谷穗般从云梯上落下。地上人血形成了小溪。敌军的进攻被一次次粉碎。城外观战的黎人将领们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士兵攻上城头,突然接连响起几十声雷鸣般的巨响,只见惊慌失措的黎人军纷纷跳城逃命,数百来不及逃跑的被迫投降,很多推着冲车扛着大盾城的黎人兵被城上扔下来的会爆炸的包袱炸的血肉横飞,看城墙上响起一声声的巨响,自己一片片的士兵被从未见过的武器打死。太可怕了,守军手中拿着法宝,很多黎族武士都被这个想法吓倒。此战过了好长时间,才有人知道法宝是什么,它叫做“抬枪”。战士们在抬枪面前逃走,因为那东西的确非人力能抗衡,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无数玛雅和印加的士兵已经证明了这道理。
城上众军大喊:“神灵相助!战无不胜。”城下也大喊:“敌人有神仙相助,快跑啊!”
毕炜在城上见了,暗爽不已,他心到原来开作弊器打仗是如此简单。战斗持续到傍晚,烟火和血腥弥漫在整个战场,守城者有三千多人伤亡,不过大多是被弓箭所伤,没有生命危险;而攻城的黎人军战死或重伤失去战斗力的将近万人,第三天又是一天血战,黎人再度遭受惨重损失,毕炜将大木块掏空,塞满火药,点燃引线用投石机掷出,这种原始的炸弹将黎人阵齐的攻城纵队炸得粉碎,共计有三千人坐了炮下亡魂,而城中军民大喜,呼之为木霹雳。夜间毕炜率军将投石机运出城,架在高地上炮轰黎人大营,毙伤无算,这种损失对于黎人军来讲显然是难以承受的;接下来的两天黎人军只是派少数人收拢城外战场上的伤员和尸体,然后在城外耀武扬威向守军挑战,而守军只要看敌军不攻城,自个儿根本不动,所以双方没有爆发大的战斗。
黎人六万多大军攻城八天,死伤两万余人一无所获,对方又有神仙相助,各头领眼看携带的军粮支持不到几天,城外坚壁清野又非常彻底,不能依靠掠夺进行补充,军队士气一降再降,城头上的守军人数众多,士气高昂,继续打下去肯定没有好处,不得已只好兵分两路撤兵南退。两万拔营,两万断后,前军走了一天,城中也无兵来追,全军上下都放了心,只想早早回家,但还是有人多了一个心眼,在大军后面设了一个埋伏。 
果然,跟踪追击的一千士兵陷入包围,战死五百多人,余者突围成功。
那场战斗,永远让毕炜铭刻在心。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对手,他们拥有和你一样的智慧和勇气。 
此役过后,黎人家家含悲,户户吊丧,失去的精壮男丁不仅包括很多自由民,更多的是大奴隶主用来维护本身利益的私人武装,遭到沉重打击的奴隶主们几乎失去了镇压手下大批奴隶的能力,从此长期陷入奴隶反抗的焦头烂额中。 
琼海此战伤亡三千多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不断向黎人边境发动小规模试探进攻,大张旗鼓的征集附属部落军队作出一幅大反攻的姿态,黎人各部落在战争威胁面前多次遣使求和,经过几次讨价还价,双方最后达成停战协议。最重要的几条是:黎人向琼海城一次性赔偿两千奴隶,自停战之日起一月内交付;黎人向琼海交还历年从汉地掳掠的人民三千八百人;黎人各部每年向琼海城缴纳一千棵合抱大木作为贡品。 
对于黎人来说暂时摆脱了外部战争威胁,可以专心致志收拾内部一塌糊涂的烂摊子;对于琼海来讲,现有实力尚不足完全消灭黎人,争取一段时间的发展,积累起更强的实力后再发动进攻更适合一些,同时借助这次胜利取得尽可能多的实际利益。
第三十四章 清秋节
    天灰蒙蒙的,冷风夹带着寒意,毫无顾忌的肆虐在山坡上,并将那早已枯黄的草叶吹向不远处的海岸。 
并不算高的山头上站立着几个汉子,还有几名骑着刚刚从大陆买来的战马的骑兵,从他们身上的军服来看,应该就是天驱军的军官,而且级别不低,而就在他们的四周,那坡度平缓的山坡上则站满了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用警惕的目光扫视着附近的一草一木。 
作为毕炜最为亲信的将领和心腹,诸婴意气风发的站在山顶的一块大石头旁,面朝大海,尽情呼吸着那亲切的海风。 
他低头看了看身上穿着的铠甲,这种黑色的板式胸甲可是现在天驱军独一无二的装备,而里面的军服完全仿照汉军军服制造的,红色的战衣几乎毫无差别,但肩膀上边的肩章和袖口的三道条纹则是原创。 
“陆军将军。”诸婴心中颇为得意的闪过一丝念头,“来之不易啊!死了多少人,翻了多少坎儿,经历了多少危险才得到今天的一切。”他伸出手去摸了摸肩膀上那硬邦邦的肩章,心里重重的叹了口气。 
随即静下心神,回头望去,却见方明仍然在与他的几名副官商议军务,而那个一直骑在马上的郑问则依然一脸阴沉的看着远处海面上耸立出来的一个小礁石,也不知道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忽然,围在方明身边的五名副官转身离去,而方明则带着几名卫兵,走上前来,一直走到诸婴身边才停了下来。 
“仗终于打完了!” 方明长长的舒了口气,用意味深长的语气说道。 
“是啊!整整一年了,伤亡愈万,终于打平了珠崖洲。” 诸婴深有感触的叹道。 
方明看了看那块耸立在海岸外数里处的礁石,沉默片刻,忽然又道:“我原以为珠崖洲不过蕞尔小岛,容易对付,却想不到这么难打,当真是我自日南从军以来遇到的最硬的骨头。” 
诸婴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此次不比上次琼海大战之时,那时我军防御,黎军进攻,天时、地利、人和均在我一边,而黎人则人生地不熟,偷袭不成,自然很快失败。现今这一仗,形势完全颠倒过来,我军进攻,黎人防御,黎人在本乡本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全在其一边,我军却人生地不熟,因此打起来就格外的艰难些。依我之见,若非黎人多患疾病,而且我军火器厉害的话,恐怕此仗至少还要打上两年时间,到了那个时候,真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 
方明从身边的一名卫兵手中接过刚才脱下的头盔,用手拍了拍,随后说道:“虽然我军也有些吃力,但黎人早就撑不下去了,要不然的话,也不会珠崖儋耳山岳三部一起投降。” 
诸婴看着方明手上的帽子,笑道:“其实这也在公子意料之内,要知道,合浦黄氏用心险恶,有意借战争削弱诸部的实力,同时又在其内部逐步排挤本土派,企图控制珠崖,这样一来,保守的那些首领就感到不满了,而当其走投无路之时,更是树倒猢狲散之时,现在,除了昨日最后投降的唐泽,再除去那些被黄家自己解决掉的头领,珠崖洲那些声名赫赫的头领已经差不多全消失了,剩下来的,只有乖乖听我们的话。” 
方明将头盔戴在头上,接口道:“依我看,黎人快速的灭亡还有一个原因,公子发动的特种战,那些被天花病人穿过用过的衣物,自然会遗留有公子说的那种病毒。黎人的首领穿戴起来,自然很快的感染天花,很快全部落一个也别想活下去。”他顿了一顿,又说道:“这一招不可谓不毒,不知道后世的史书上会怎么写我们?” 
诸婴嘿嘿一笑,说道:“史书是人写出来的,你想让它是个什么样,那么它就是个什么样,我们也许会成为千秋功臣,但也可成为千古罪人,就看我等今后怎么做人了!” 
方明微微一愣,随即明白了诸婴话中的意思,顿时恍然,略微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就看今后你我二人怎么做人了!” 
两人相视一笑,随即齐将目光投向远方,望着那南边激烈的海上战斗。 
确切的说,这不是一场海战,而是一场单方面的海上屠杀和掠夺,那些最后一批抢在守港黎人投降之前行驶出港口的众多黄家运输船遭到了琼海海军的穷追猛打,那些负责护航的战船在琼海舰队猛烈的攻击下纷纷化做海上烟花,沉入了深不见底的大海,而那些毫无战斗力的运输船则被无情的拦截和俘获,由于此时是东风,因此,敌方舰队并非是向北而去,而是转向西方,慌不择路的奔向那茫茫大海,各自追寻着自己那未知的命运。 
望着那密密麻麻的海上舰船,方明折服的说道:“海军战舰极善于海战,以一当十。” 
方明笑道:“那也比不上我们天驱军,三天连战五阵,俘获生口十万,海军不可与陆军相提并论。” 
方明不再纠缠这个话题,他话锋一转,问道:“这些船深入西方,却不知道何时才能抵达彼岸?” 
诸婴冷笑道:“恐怕其中大多数是到不了彼岸了!我军舰队会一直追下去,直到追得他们筋疲力尽,就算是能够逃脱我军的追赶,那么他们也逃不过大海的狂浪,南海的风浪可是有名的。这些船只是徒劳的奔命而已。” 
诸婴提起手中刚刚配发的千里镜,向着远方眺望一阵,随后放下千里镜,对方明说道:“这一年里你我二人可以说是齐心协力,不知明年会如何?” 
方明笑道:“或日南,或南海,珠崖大局已定,自然挥刀向外,我二人共同对抗强敌,岂不美哉?不过我等皆为大汉子孙,军刀砍向的,必定是外族。”
  一名方明的副官跑回方明身边,递给他一个本子,待方明在那本子上签了字,他又转身奔去。 
方明将朱笔交给身边的卫兵,转身询问诸婴:“将军这么快就要回三亚了吗?” 
诸婴答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