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南国-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部的那帮人现在也很高兴,他们几年来不断的将部队投入日南战场,在那里积累了足够多的丛林战经验,也趁机在北部湾沿岸建立了足够多的有城堡防护的贸易据点,那些贸易据点到战时就是前进跳板,海军基地。现在,向象林派出的探险队又带回来了好消息,而且居然赶上了这样一个重要的日子里。总参谋长方明大人迫不及待地做出了决定,立即接见探险队长,他整了整身上的军装,对一旁的侍从官做了个手势。“让他进来。” 
步入总参谋长大人办公室时的张羡仍然穿着探险队的装束:墨绿色的斗篷覆在皮甲外,上面绣着海军的蛟龙标志,腰间的配刀在进入军部大门前已经交给了卫兵保管,但是那双沾满泥泞的草鞋踩上木制地板时着实让方明皱了皱眉头。当然,方明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军官可不是什么粗鄙的山野村夫,尽管年仅二十二岁却在军队上下拥有极好的声誉和威望,无疑是朱崖新一代军官中的佼佼者。 
“你有重要的发现要亲自报告我?”方明问道,脸上故意摆出一副不甚关心的神情,两眼仔细打量着对方:那是一张线条分明的面孔,由于热带烈日的曝晒而略显黝黑,清澈的目光中闪烁着青年的活力与激情,笔挺如剑的鼻梁以下,尖尖的下巴稍向前突,暗示了主人随和却又不失自信的坚毅性格。 
“是的,总参谋长大人。下官率领探险队全员共五十人,被海军舰艇投放到澜沧水入海口地区(越南胡志民市),然后向北进入象林,在雨林中一直向北走了两个月,最终到了象林的中心。我们在那里停留了一个多月,做了深入详尽的考察,象林国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盛产各类珍奇珠宝,绝对不是交州汉军所说的一县叛贼,所以象林与汉军打了这么些年,汉军总是没有进展。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他们的土地向西一直延伸到我们所说的暹罗地,不过总长大人放心,他们的军队一直虽然多达数万,但却没有马匹车辆,只有梭镖藤甲,装备和战术都极其落后,但是,敌人的象兵很厉害,历次战事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另外,在回程路上,下官已探明一条从海上直达澜沧水入海口的海路。”说到这里,张羡拿出草绘的地图双手奉上。 
“不错。”方明粗粗看过,把地图放到一边,从桌上拿起纸笔。“行军路线和沿途的战略要地都标注得很详细。不过——”他拖长声音,直到看到这位年轻军官的脸上露出因惶恐而不自然的表情。“现在我们已经计划从北线进攻。”
“下官认为现在不是北线开战的时候!”张羡道,“象林人的象阵很厉害,我们要学会消灭大象!我们要组建象兵来对付,现在的火器在雨林中发挥得不好,而没了火器支援,步兵对大象都很恐惧。我们必须训练他们立足于用长矛和短刀消灭大象,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且敌军主力在北线。只有从南线,才能避实就虚,直捣敌酋,在短期内一战定乾坤……”
“估计象林拥有一万战象,大人。要是他们冲锋,无论步兵方阵还是火药武器都难以抵挡,何况敌人似乎找到对付抬枪杀伤的法子了,这就是将木板和大象涂上厚厚的河泥。”
“你只说对一半。”总长大人微笑着说:“我们的步兵有些害怕大象,但你因该知道现在系统训练过丛林战术的别动队士兵,只要有一个十二人的什,他们就可以干掉一头大象。甚至,这没有意义,我们不会让大象接近的,在进入虎蹲炮射程以内,弓弩射程以外,就不应存在大象。至于象林那些战斗力低下的普通步兵,连汉军都不在乎他们的存在。”
决定战争的,绝不是某个兵种的相克就可以解决,因为那已经沦为战术层面的思考了。方明心道,起身走到了沙盘旁。参谋部制度,是毕炜新军成立的变革。从最初的几个参谋军官,经历十年的磨合发展,已经发展到下设六个科,人员两百多的参谋本部。这种军情谋划方式让部队主官的指挥工作轻松了许多,也周密了许多。毕炜自知没有三国绝世名将那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筹能力。也知道自己手下的作战经验也比照那些身经百战的将军们相差甚多。但一系列全新的情报收集、参谋运作和战况作战推演体系。这种制度上的革新,足够用来弥补人力上的不足。
作为参谋总长,他听命于毕炜,而毕炜更多地着眼于大局。毕炜考虑的是,怎么把交州实实在在捏在手心!应该是借拿下象林之际,彻底控制住那些豪门部曲组成的汉军,控制古时南越的疆土,然后掌握交州七郡,真正将七郡统合,做为北伐的根基,就算日后中原逐鹿失败,也可以确保交趾不会分离出去。
至于象兵,的确是利害,但这也不是参谋总长大人考虑的范围,统制大人出于某时空的记忆,很害怕敌人潜入丛林打游击,袭击我军后勤补给线,所以迟迟不肯真正进攻象林。但是方明觉得,如果有必要,就沿着海岸线或者江河来打,把自己放在重火器攻击范围内,这样基本可以无视对方游击战的威力。从南线进攻倒是可以利用澜沧水河运。
不过对象兵的恐惧心理,还是引起方明的重视,一定要在进攻开始前,和象阵先打上一仗,必须战而胜之!否则士兵中对象阵存在的巨大恐惧未被消除,这决不是好事。
但方明没有开始召集参谋策划,因为他现在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这样吧,你说说从南线征服象林估计需要多少兵马?” 
张羡立刻说出一个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数字:“四千!但要有舰队配合,我做过兵棋推演,两千弓弩手和两千轻步兵,外加一百虎蹲火炮战车,不要抬枪,抬枪对大象没有效果。” 
“很好,少校,”总长大人信手在纸上添了最后几笔,“你现在去计划科,把这张条子给科长任晓上校,让他和你配合,做一个系统的计划,如果计划可行,我将向军令部推荐委任你为南方远征军统帅,在北线打响后登陆象林,全权征服之。” 
“遵命。”张羡将纸条揣入怀中,行了个军礼,转身疾步走出。 
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后,方明嘴角不由微微一动,他把目光投向墙上那张汉帝国全图,一双燃烧着理性之光的眼睛,开始陷入深深的思考。
第四十八章 象鍪航海厌蛮深
    三亚榆林军港,海军舰队基地。一声炮响,崭新的“海权”舰收起主帆,只展开两面侧帆兜住南风,徐徐入港。作为朱崖海军的骄傲,这是十年内第三艘沿用海权这一光辉名字的战舰,舰艏装有两门威力强大的一百毫米前装滑膛青铜炮,两层甲板总共装备四十门长程扭力弩炮,无不显示出这艘巨舰骇人的威力。刚在北部湾完成了海试后,“海权”号正准备加入现役,成为新的舰队主力舰。跟在“海权”号后面进港的是他的姐妹舰“舞鹤”。毕炜曾经是个船模迷,参加过几次模型比赛,但他只会制作三艘帆船的模型:英国盖伦型私掠船金鹿号,纳尔逊旗舰胜利号,美国切皮萨克号。现在看来,这三艘船就足够了。在有了条件后,他将这三艘船的模型制作出来,给造船工程师参考,经过长期的努力,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船厂终于造出了这种盖伦型船。在大航海时代之前,西方海战的主战场在地中海,其形式是接舷,跳帮,用步兵进行肉搏决出胜负。火炮虽然已经装上了军舰,但尚未发挥主要作用。直至新航路发现之后,远洋的贸易为各个海洋大国带来了巨额利润,同时也加剧了在大洋上的争斗。对海洋的控制也就是对财富的控制。在远洋进行海战,地中海的三桅划桨帆船因为适航性太差,无法在大洋上发挥作用;大西洋上,老式的“卡拉克”(Carrak)型帆舰及当时其他船舶的艏楼与艉楼过高,极易招风,使船在逆风时不易操纵。
伊丽莎白时代的约翰&;#8226;霍金斯爵士看到了这一点。他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西班牙帝国无敌舰队的威风凛凛的“卡拉克”(Carrak)型帆舰也因为操纵性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战中败给了英国以吨位较小的“盖伦”(Galleon)型风帆战舰为主力的舰队。这次海战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与英帝国的崛起。
“盖伦”(Galleon)型船的巨大成功使得它在帆船时代结束之前一直是军舰,包括战列舰的设计标准。其中,对适航行与火力的要求是压倒一切的条件,以便在战斗时抢占有利阵位,发挥优势火力。17世纪,英荷战争中的主力帆舰均为清一色的低舷、横帆、两舷装备加农火炮,多艘这样的舰只排成一个长列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这也是“战列舰”(line of the battleship)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很幸运毕炜在170年造出了这种船,他早就找到了用来制作缆绳和西洋帆布的黄麻,但现在终于排上用场,没有沥青就用桐油刷船防蛀,未来的某一天,还要仿效英国海军在船底钉上铜板。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帆船战舰也日趋完善,朱崖已经开始渐渐的淘汰原有的福船。如果换算成另一时空标准,三桅的海权级大帆船吨位已达到八百吨,长五十米。按照一年建造六艘的速度,这种船将很快取代原有大船,建造一艘船所需的坡垒木材超过了琼海附近森林所能供应的数量,木材必须从一百里以外的琼中运来。整艘舰是当时造船工业和未来科技的结晶,为世人所惊叹。最后入港的是6艘“朝云”级快速帆船,舷号分别是:出云,祥云,凌云,飞云,紫云,海云。她们是模仿美国海军风帆战舰切皮萨克号的典型产品,标准排水量接近四百吨,定员二百三十人,装备二十座重型床子弩,这一级舰是通用舰艇,用处广泛,生产量已达三百艘,一大部分成为商船和运输舰,实在是军民两用之典范产品。 
在“海权”号甲板上沿舰舷排列的军官白色礼服当中,插有一小队陆军的黑色。两位刚完成军校进修的陆军军官,邓澜中尉和岳铭中尉都是第一次随舰出海,他们的心情也格外激动。的确,当身后就是刚刚问世的青铜舰炮黑黝黝的炮口时,每一位站列的军人都心潮澎湃。又是一声礼炮长鸣,港内舰艇纷纷鸣炮回应,整个港口都被震耳欲聋的炮声所笼罩,吓得一群在港内觅食的海鸥振翅而起,四散惊逃。 
入港仪式一结束,“海权”号上的舰长就派人来叫邓澜和岳铭。这位倨傲的中校舰长见到两人后,就叫他们立即收拾行装,军部来人命令两人立即赶赴金兰湾。两位震惊的的中尉不明究竟。不耐烦的指挥官未作任何解释,挥手叫二人马上执行命令,至于他们如何迅速抵达日南郡金兰湾,那就不是他的事了。 
上岸后,两人向港口司令部陆军联络官报到,可后者却根本不知道有这回事,就让两人先去营房等着,他向上级汇报明白后再拿主意。满肚子怨气的邓澜一出门就骂起官僚主义,岳铭怕给人听到,忙把同伴拉开了。当两人拖着行李找到了陆军营房时,一位鼻孔朝天的营房管理员却不肯为他们安排,理由是他们属于随舰出海任务,应该回舰上去住舱,结果三人争了个面红耳赤。就在相持不下之时,那位陆军联络官又出现了,他已经向上级问明了情况,告诉他们,总部命令二人前往日南报道,参加一次联合军事行动。一个时辰后有一艘海军联络通信舰要去金兰湾,他可以安排搭乘。邓澜直摇头:“刚刚从澜沧水的老林子里回来,让我们去南洋随舰考察放松放松,可是一眨眼又要去日南。”
“你们要知道,在我们的开发下,卢荣县治所都搬到金兰湾了,那里是海军的第二大基地,港口优良。你们放心,到那里和在朱崖没什么区别。”联络官开导他们道。 
一小时后,这位敬业的联络官把两位中尉军官送上了一艘用于通讯联络与护航的“海阳”式单桅纵帆船,这种船装备十门轻型弩炮,定员约六十人,二百吨大小。由于客舱早早就没了空位,两人只好挤在了塞满邮袋的货舱中。 
朱崖,石禄。 
这里已经是一座堡垒,一圈黑色的高墙将超过十里见方的区域与矿山其他部分分隔开来,大队黑衣卫兵昼夜不断地在周围巡逻,日间时常可闻枪炮之声大作经久不息。这里,就是琼海武器制造工业的核心,由毕炜谦亲自督造,集火器研发生产与试验为一体的军工基地——南洋重工。 
又是一轮扭力弩炮齐射,在齿轮组吱吱嘎嘎的转动中,两米长的三棱巨箭,陶土外壳内填火药弹丸的爆破弹纷纷被两个动物肌腱组成的扭力装置提供的强大动力抛射出去,准确击中三百尺外的靶标,远处有几面小旗挥动。靶场观测高台上,一名参谋疾步走到军政部长郑问身边,“部长大人,这批弩炮合格。只剩下十天时间了,如果生产出来的每门弩炮都要实弹检验,恐怕时间不够。是不是——” 
“绝对不行!”郑问斩钉截铁地打断了他的话,“送到船厂的四百门舰载弩炮中,绝对不能有一门次品!每一门炮都必须通过实弹检验,要是出了差错,你们谁也脱不了干系!船厂那边的情况怎么样了?” 
“五艘新式军舰本月已经全部下水,但是,大人,舱内和甲板上的设施还没有完工。” 
“来不及了,这些可以在航行途中来完成。吩咐重工总监给舰队送去更多的火药弹,起航前所有炮手都必须上船操练演习,另外把那些换下来的青铜炮全部回炉销毁。这样,我下午亲自去船厂一趟,你留在这里继续监督生产。对了,那些雇佣来修船厂的工人呢?先不忙打发他们回去,安排他们到各个需要人手的地方帮忙。” 
“是!”
南海上,现在还不是台风季节,巨大的风浪仍然拍打着这艘小帆船,尽管两位陆军军官早已作好了准备,仍被单桅纵帆船剧烈的震动颠得前仰后俯,七荤八素。一夜的航程后,他们到了金兰湾,一条小艇把乘客们摆渡往海军码头。同行的一位海军军官对两位陆军军官非常热情,知道他们是第一次来金兰湾,便主动当起了导游,经他的指点,邓澜得知前面的两艘大舰是最新的海权级战舰“天纵”号和“翔凤”号;远处的是产业联盟运送汉军步兵部队的几艘老式运输用福船;斜对的是运送汉军骑兵战马的特制马船;靠近海军码头的是海军修船厂,很多受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风浪和暗礁打击的帆船正在大修,其中有一艘是刚刚从极南边的槟榔屿回来的探险加海盗船,据船上的水手说那边简直是美极了。
这位无话不谈的海军军官甚至悄悄告诉两位吃惊的陆军军官,“海权”级改进型的建造方案最近又作了重大改动,原来决定装备四十门舰炮,但是因为青铜火炮存在生产质量,炸膛危险,威力过小,保养不佳等诸多问题。因此海军决定推迟舰炮列装,取而代之的是装备六十门新型扭力弩炮,因此导致设计排水量为此要增大若干若干。还神秘兮兮的谈到统制大人亲自带队研发的秘密武器——海火,传说这种开发了六年也未成功的海战终极武器,燃烧起来无法扑灭,见水自燃,片刻之间可以烧掉一艘巨舰。看来海军近来加强保密的工作真是卓见成效。 
上码头后,两位军官礼貌地告别了那位意尤未尽的海军军官,便赶往陆军司令部。等他们横过大大小小的军营,穿过人喊马嘶的市场,终于到达了位于陆军司令部,值星官验明证件,出于好意,派人带领他们去人事部。 
两位从榆林赶回的军官终于被带进了陆战队情报部长的办公室,和他们一起的是十几位中尉和少尉,一位在邓澜看来长得象个逆旅老板的陆军少将正在翻档案。那正是这些军官的档案。现在在这间房子里的中尉和少尉军官都是交趾越人,都主动移民朱崖并主动参军,他们在军中表现勇敢,上司给的考语都是精明强干,都被选送到指挥学院进修,都因为成绩优秀被提升为军官。这位长得象逆旅老板的少将看过档案,很是满意,他告诉这些军官,他们来此是因为他们的上司推荐他们到此,军方将委任他们指挥一只汉军移交的越人部队,将军道:“明天你们就过去,具体命令都装在这个黑色袋子里,你们拿去吧。”
两名中尉和他们未来的同事一起,拿着黑色文件袋,走出了这间房子,拆开来看了任命,两人一愣,随即心道原来如此如此,不禁向他们的前任主官,那位一起去澜沧水探查的张羡少校问好。 
交趾汉军分为三部分,纯粹的常备军,这一部分是最为精锐的,都是骑兵和弩兵;其次是各大家族提供的部曲,第三是征发的越人部队,他们是从各个归顺越族部落中征调的。在这些偏远地方,古老的雒将制度依然保存,当地人骁勇善战,时常被汉朝廷征调。
根据三世纪初年交趾太守薛综的供述,在汉朝统治时期,交州许多地区“长吏之设,虽有若无”,“县官羁縻,示今威服”,此外,就“大部分松弛”。东汉允许刺史、太守征集士人为官员,他们还有权任用自己的亲戚为官。按照这种方式吸收到统治阶层里来的人非常复杂。东汉末期,交州刺史朱符就是委任大部分同乡(浙江省会稽)为长吏,二世纪末,交州刺史贾琮问为何老百姓常常“叛乱”,老百姓答道:“赋敛过重,百姓莫不空单”。为了缓和矛盾,贾琮不得不暂时“蠲复徭役”。 
东汉文书承认:“交趾……前后刺史,率多无清行,上承权贵,下积私赂,财计盈给,辄复求见迁代。” 
交州刺史周乘上奏汉朝皇帝:“交州绝域,习俗贪浊,疆宗聚奸,长吏肆虐,侵渔万民。”所以这些土著部队极不稳定,在军中声誉不佳,令人闹火。这一直是历任刺史太守头疼的问题,现任的日南太守,也就是士燮老爸士赐,干脆将麾下这部分越族军队交给毕炜指挥,于是就苦了这十几名交趾本地越人出身的中尉。
再说当年吕嘉买到太守一职,就立志剪除象林越人祸患。没想到打了八年仗,在一次普通的追击中中了埋伏,连自己命都没了了,而象林还一直向北扩张,如果不是毕炜的海军将交趾的部队源源不断的运来增援,那么在原来的时空中,北方的部队不能穿越热带雨林南下,又因为上级虐待而时常叛变,造成州郡应接不暇,一个好好的日南郡早就沦陷了。
所以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而改变历史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