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毕炜所至的地方,是他后世去过的海南琼海市,当年他在此处考古,见旁边的山下有一个小造船厂,他便记住了。此时旧地重游,虽说是两千年前,但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他还是一眼认出了这里。
毕炜是个懒人,这一点从他选择的地点就可以看出来,此地正是后世琼海市所在地,毕炜心道与其另立城址,倒不如继承前人的智慧,毕竟后世在此立城,是经过理性的选择和实践的检验的了。
此地正好有一个小鱼村,有一个女村长,一百余人,他们用十几匹布,和村中的土人交换了一大块地,便开始丈量面积,建筑房舍,开垦农田,准备大干一场了。
“万泉河水清又清,……”唱起这首嘹亮的歌,毕炜想到那支永远英姿飒爽的队伍——红色娘子军,又想到红色娘子军的故乡就在琼海市。
此时刘武正好在他旁边,听到他唱起这首歌,不由大声喝彩。
毕炜也不脸红,对刘武道:“你知道此地归何处管理。”
刘武想了想,道:“此地属珠崖郡之玳瑁县,初元三年前属朱卢县,建武十九年改属珠崖县。”
琼海有悠久的历史。汉朝,属珠崖郡之玳瑁县,初元三年前属朱卢县,建武十九年改属珠崖县。三国时属珠崖郡的朱卢县。晋朝属合浦的玳瑁县。南北朝宋、齐、梁陈先后分属越州、崖州、珠崖郡的朱卢、珠崖县。隋朝属珠崖郡的颜卢县。唐太宗贞观五年(633年)属容琼县,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容琼县改为乐会县,县治在南管村,又称黎黑村;五代时属琼州。宋徽宗大观三年改属万安军,后复归琼州管辖。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19年)6月划乐会县西北部地区成立会同县,县治在永安都乌石(今大路镇境内),明、清两代乐会、会同属琼州府。
毕炜点点头,道:“此地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就叫它琼海了。”
第十二章 博鳌
已经来到琼海两个月了,毕炜已经写完了第五本密香纸笔记本,在此期间,他手下的四百一十七名工匠,吕家送他的五百奴隶,自愿投奔他的五十三个汉人青年,以及一百七十二名家属,还有那二百头耕牛,无不发现自己陷入了水生火热之中。
他们当中,有每天天亮起床,吃过早饭就开始干活直到下午太阳落山的波斯奴隶,有去远处伐木的木匠,有泥瓦匠,有城市设计师,还有商人充当的与当地土著亲善的外交家。而毕炜呢,每天来工地上视察两次,其它时间,就有那土著女村长的小女儿领路,带着十多个助手,到处看风景,晚上回来时,还带着许许多多采集的石块和绘制的地图。
也有人很不满意,密谋商议逃走,但那十艘船已经开走,这荒岛之上,他们没有地图,没有向导也无处可逃,就算两者都有,他们也惧怕密林里土人见血封喉的毒箭。然而琼海,正一天天建设发展起来。
因为带的食物充足,一边开始建立住房,作坊,开垦农田。一边由毕炜和刘武亲自带队,开始对原住民和那些漂流到这里的汉人的亲善活动。
两个月来的忙碌终于换来了成就,第一道木制防卫墙已经耸立起来,两百栋房子也盖好了,全是那种南方少数民族惯用的高脚楼,毕炜选了河边的一座房子作为指挥部,其他的自有刘武下去分配好,港口也有了雏形。方圆一百里之内的图人都被几匹布所贿赂,他们的土特产如白兔白雉椰壳和玳瑁珊瑚源源不断地运到琼海,被存放在仓库中,等待吕嘉承诺的载有后被物资和人员的商船的到来。
在此期间,毕炜也发现了几个人才,有了这些人,他才不至于实施躬亲跑断腿,就是因为事情都做的差不多了,他有点高兴,才有兴趣出来游玩,没有想到比一个小姑娘耍了,变成落汤鸡。
回到琼海的路上,暴烈的太阳,已经把毕炜身上的水晒干了。回到营地附近,就听见水田那里,传来大声的说话声。毕炜虽然不怎么好奇,还是决定去看看。
一个少年正在指挥五十多个波斯奴隶清理一条灌溉渠道,本来是很平常的情景,今天那里有什么好看的吗?毕炜走到近前的时候,看见一个波斯人,手中拿着大块的盐块在那里对着少年说话,周围围满了人。
那个少年眼尖:“公子。”他首先看见了走过来的毕炜。
“郑问,有什么情况?”
“不知怎么搞得,水中就有这些东西,而且这东西还这么好。”
“我说,郑问,这话你已经说了几遍了。看见这样的好东西,你高兴我们是知道的,可是你也不用说几遍吧。”刘武也赶了过来。
“这样的话我当然想多说几次。公子是聪明人,他一定知道这样的事情,这是一条刚挖的渠道,进水口在公子命名为万泉河的河流上游,但渠道还没放过水,就出了这东西。看看这盐块,比起晒干的盐田里面弄出来的,不知道好了多少。都可以直接用来腌制鱼和肉了。”
“我说,这话你已经说了几遍了。看见这样的好东西,你高兴我们是知道的,可是你也不用说几遍吧。”又一个人喊道。
“ 盐块?”
“这话你也说了几遍了。发现这样的东西是让我们高兴,可你也不用这样高兴的过分吧。”
“我当然高兴,知道有这样的东西,只要我们努力多挖几条这样的渠道,这样的东西,不是可以多多的收获吗?”
“是啊,是啊……”这人刚刚说道这里。边上有人喊道:“公子来了,让公子看看好东西。”
毕炜听见这一声喊,看见大家都盯着自己,只好道:“大家都在这里,你们为这盐块感到高兴。”
郑问道:“启禀公子,这东西是在渠道里找到的。从常理讲,这是不可能的。”
听见郑问这样说,毕炜只有仔细的看了看手中的盐块,虽然他从未见过盐块。
“这东西确实和盐田出来的不一样,比看起来要干净许多。”刘武道。
毕炜对郑问道:“挖渠之前,这里是什么。”
郑问回答:“只有几个坑。”
毕炜想了想:“那你们知道这几个坑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郑问摇了摇头:“小的不知。”
毕炜笑道:“我已经问过当地土人了,在他们把这块地卖给我们之前,这里是他们用来制盐的盐坑,每天都有人把海水灌进来,上面的海水被阳光蒸发,盐块在下面积累起来,长期以往,有些沉积物也许必然的。”
突然他笑容僵住了,顿了顿,道:“既然有这样东西,你们可以速去检验一下这东西究竟如何,看看是否能用,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多挖一些深一点,宽广一点的池子,看看是不是还能产出这种东西。”
走了好远,毕炜对刘武道:“现在盐铁不是官营吧?管它的,我们在朱崖洲晒盐,晒盐,要大大的晒盐。”
往昔万年,南海龙王敖钦的女儿小龙女艰难中诞下一子,名鳌。此子诞生时,龙翔凤舞、百鸟齐鸣、海天一色金光。而鳌长相奇异:龙头、龟背、麒麟尾。
龙王见女儿竟生此怪物,勃然大怒,一气抽出腰间玉带抛向水间形成玉带滩。
小龙女苦苦哀求,望龙王认鳌,却三秋未果,心力交瘁终面向南海化作龙潭岭。鳌见母此景,凶性大发,兴风作浪,祸及百姓 。
观音闻讯,足踏莲花赶至南海,与鳌斗法七十二回终将鳌收服。降惊涛骇浪为龙滚河,聚百川千水为万泉河,合纵溢横流为九曲江,指三江汇拢鳌头,直泻南海;赐金牛一头,形成金牛岭;并在三江之地施五百宝器,天降财宝,地涌甘泉,于是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说即由此而来;观音点化鳌成鳌龙,留下原身化作了东屿岛; 卸下莲花宝座,即为现在的莲花礅,乘鳌而去,留下身后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宝地世人称为博鳌。
唐代怀仁和尚:“伏鳌者圣,得鳌者贤”。
椰林海湾,白云蓝天,碧海银滩,椰林清风,红树林水树争绿,翠叶弄影,数十种水禽海鸟嬉戏栖息,百态媚生,海湾水面平静,海水清澈见底,海沙细软且洁白如银…… 后世用来召开世界峰会的博鳌海滨,现在还是未开发的处女地。
毕炜特意带人到这里挖了十几个盐池,开始小规模的晒盐试点。
为了晒盐,特别挖掘了储存涨潮后流过的,又被过滤过的海水的池子。进入这里的海水,都是在涨潮后,经过过滤掉那些海水中的动物后,才进入这个池子的。进入这池子的海水,很快就会被用水车抽到专门晒盐的池里,等待水分蒸发后,好收取盐块。虽然已经关闭了进水的闸门,不过现在储水池子中,还有一些留存的海水。
跑到引进海水的水道上,毕炜一路走,一路看水道中的情景。这条水道在那些特别修建好的盐田装满海水后,这里就暂时封闭了,不让潮水进来。
看着水道里白花花的盐结晶,毕炜心中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一个从未晒过盐的现代人,仅凭藉自己去过鹦歌海盐场的两次经历,就设计出了这套复杂的晒盐系统。这里经过海水后,关闭掉海水的进口,这些残存的海水,在没有水流过后,很快的就结成了盐结晶。看着这些的那些盐结晶虽然不多,但是这样的方法也可以得到看起来还是不算少的盐结晶。不过深水池中的盐结晶,比起这些曝露在空气中的,应该要好一些。看见这样的情形,毕炜心中开始设想一些可以快速取的海水原始盐结晶的方法。想到这里,他刚要往回走,这是就看见阿零,匆忙的向他跑来。
“阿零,慢点跑。”
“好大一只海龟啊。”
“海龟?阿零别怕,让我去看看。”
只见海滩上一只大海龟,长两米多,已经被几个水手给翻过身了,龟壳朝下,海龟徒劳的摇动四只爪子。
“好大一只龟,带回去可以好好煲汤喝了。”
“是啊,这么大的海龟少见。”
“你懂什么,这么大已经不是海龟,而是鳌,知道什么叫鳌吗,鳌可是海神。”
众水手议论纷纷,以至于当毕炜发扬民主作风,让他们给这地方起名字时,众人意见一致,取名“博鳌”。
毕炜笑了一笑,心道博鳌的名字原来是这么来的,挥笔在地图上写下了“博鳌”。
第十三章 经济基础
毕炜的老家在山区,当地农民耕种的都是三十五度以上的坡地,现代化农业机械用不上山民也没钱去买,所以他们用的还是曲辕犁。这种农具最早诞生在唐朝,但放在现在,还算是很先进的了,至少要比汉代的直辕犁要先进,它更能节省牛力,于是毕炜就把他很熟悉的曲辕犁样子给画出来,交给那些南海来的造船工程师,意思就是说现在离造船还远着呢,你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先兼职农业机械制造商,为农民兄弟制造些先进的农具。这些南海来的造船工程师开始很是不愿意,觉得让自己这些造船工程师制造农具,简直是对造船业的一种间接侮辱。到后来毕炜不得已,保证下不为例,并许诺房子造好后他们有优先选择权后。几经周折,这批曲辕犁才制造出来。
曲辕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上木楔来调节犁辕前端的高低,以控制犁铧入土的深浅。由于犁身结构简单轻便,所以用一牛就可牵引。另外,使用了牛轭服牛和牵引犁辕,从而将耕牛和犁具分开,淘汰了犁衡,操作起来轻便灵活。这比牛犁相连的“抬杠式”耕作有了明显进步。直到明清时期,犁具的结构还保持着南宋时的模样,足见耕犁至此,已经完全成熟了。唐朝以前的旧式犁是直辕,唐朝改为曲辕。曲辕犁能够随意调节耕地的深浅,操作灵活省 力,提高了耕作效率。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曲辕犁,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耕,也节省了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到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基本定型。
曲辕犁制造出来,交付那些波斯奴隶使用后,它的威力立即就显示出来了,开垦荒地的速度加快了许多,登陆两个月后,琼海已经有五万亩水田了。
毕炜的稻种也是有讲究的,就是后世著名的占城稻,宋代,华南农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稻种,并引进外来的优良品种。引进的外来优良稻种中,著名的有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和从高丽引进的黄粒稻,尤以占城稻的影响最大。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2年),江淮两浙大旱,水田不登,宋真宗遣使到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给以上地区播种,获得成功。不久,今河南、河北一带也种上了占城稻。南宋时期,占城稻遍布各地,成为早籼稻的主要品种。占城稻成为广大农民常年食用的主要粮食。他在日南郡时就已经留意当地农民种的稻子,只要是满足穗长、无芒、抗旱、早熟的特点的,他都搜罗来做稻种,又特地托人去象林买了十斗稻种。保障了他将占城稻推广到海南的伟大计划的实现。
占城稻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在海南这种热带气候下,他们一边耕田一边收割,谷仓已经填满了。
周围的土人以渔猎采集为生,看着他们耕田稀奇,纷纷围在地头,指着水牛和铁犁惊讶不已,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土人们都知道汉人有奇特的耕田机器,原有的部落甚至派人上门,要求购买耕田机,从而实现部落从采集食物时代到农耕时代的伟大过渡。毕炜任命的公关组组长刘武乘机加大亲善活动力度,煽得天花乱坠,终于打动了几个小村庄,以提供五百张直辕犁为条件,雇佣了一千土人干活,并说好由汉人管理伙食。
毕炜不赞成将精密工作如木工烧砖盖房挖渠淘井之类交给他们,而是将这一千土著派去伐木和修路,有了这一千人做免费劳动力,伐木业的发展很快,一百个汉人带着一千土著,和刘武的公关组一道,顺着万泉河向上游前进,沿途雇佣更多的土人,一边伐木一边公关,砍伐的木头扎成木排,顺着河水放下来,飘到琼海,收买的部落为他们领路,沿着河流继续前进,而用来收买部落的,只是用几把铁质小斧头和几匹劣质布。
已经有房子住了,有水田种了,造船也没有忘记,刘武已经去伐木了,亲善和公关活动亦很见成效,琼海的原住民——那个小村庄的人已经被他们雇佣了,女村长甚至有意将自己十岁的女儿嫁给毕炜,想到这里,毕炜就哭笑不得。一切都在毕炜的计划中,还有什么是他所遗忘的呢?
盐田,自郑问挖掘渠道时奇迹般的掘到一块盐,他已经想到了,他在二十一世纪去过莺歌海盐场,那是在海南的西海岸,那么在海南东海岸能不能晒盐呢?土人晒出的盐块已经摆在他面前,据郑问检测的报告来看,那盐比交州盐场出的官盐质量还要好,盐是一种在古代十分值钱的东西,齐桓公称霸,经济基础就是齐国出产的海盐和鱼干。
所以,他不但下决心要晒盐,还要大规模的晒盐,不管自己有没有朝廷的营业许可证和经营执照,这盐他晒定了。
于是一条由琼海通向海边某处的道路诞生了,制盐工人们可以沿着这天路每周上下班。
砖瓦?是的,琼海的围墙是原木建筑的,房子是椰子树搭的高脚屋,房顶是木板,完全纯天然纯绿色,但是他要发展,砖瓦是不可或缺的,海南省有煤,海南长昌煤矿他去过,但是该矿远在海口,他不敢奢望将煤运到这里来,难道会有人修一条铁路或挖一条运河,对他说:“毕炜同志,为了建设海南,我们修铁路把。”
梦都不要梦,于是他只有用木柴烧砖瓦,他见过乡民烧制木炭,但是匆匆之间谁能记得住工艺流程?要知道国家严禁烧制木炭,人们更多使用制木炭机器人工制炭。毕炜还想到高中的某一节化学课上,老师介绍了金刚石、石墨和几种无定形碳(焦炭、炭黑、木炭、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及碳的化学性质。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介绍了同素异形现象、吸附作用、干馏、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化学概念。
并且还详细地介绍了两种结晶形碳——金刚石和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用途,并导出同素异形现象的概念。强调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的晶体结构不同而造成的。在学生既没有晶体的概念,又没有晶体结构知识的时候,只能强调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碳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都相同,只是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排列的不同而造成性质的不同。
当年老师哀叹原子、元素、单质是学生最易弄混的三个概念。只好在教学里通过同素异形现象的概念,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上述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同素异形现象的演示内容包括炭黑、木炭、活性炭、焦炭的制法、物理性质和用途。在研究木炭的性质时,特别强调介绍一种有重大实用意义的现象——吸附作用。在讨论木炭的制法时,通过演示认识木材的干馏以及干馏的产物。这其中有些碳的化学性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例如,木炭能燃烧,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学生感到陌生的性质,如木炭跟氧化铜的反应,则通过实验来加以认识,通过讨论,得出木炭和焦炭具有还原性的结论。
老师特别强调他在这一节里第一次提到反应跟热能的关系。应该向学生说明,所谓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里热能的放出或吸收。不要把引发反应的热和反应过程里发生的热混淆起来。
那已经是多么遥远的未来了,毕炜对木炭实在是想不起半点有用的东西来,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刘武来了,道:“烧炭么,我手下几个人到是会的。”
于是万泉河边又多了几座小炭窑,肆意的冒着黑烟,尽情的污染着湛蓝的天空,毕炜如大炼钢铁时代的人们一样感叹道:“啊,黑牡丹啊黑牡丹,真漂亮啊真漂亮。”
还有什么遗忘的呢?是钢铁啊,回到古代的兄弟们首先搞出来的就是钢铁,就和打魔兽打帝国攀科技树一样,平炉转炉的炼钢,然后重骑兵的出来了,铁甲舰的出来了,他怎么能忘?然而毕炜早把中学时期学到的化学在高三文理分科后就还给他那位可敬的可亲的化学老师了。转炉平炉对毕炜来说,早已是另一个世界的名词了。
他就没办法了吗?当然有办法了,他是学历史的,中国历史上涌现出来的灌钢法炒钢法的具体工艺流程他还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