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时空之大中华-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泽地的大功告成。

    意大利政府在渴望建立起谷类、油料作物、肉类、木材、纤维素、棉花、橡胶、铜、石油、废钢和其他进口商品的供应时,完全改变了先前依靠限制进口来节约使用日益减少的外汇储备的政策。例如,意大利在战争的头六个月中就从美国进口了价值五千二百七十万美元的货物,几乎相当于1938年全年进口总值的六分之五。一面又作出努力去夺取英、法、德已撤出的巴尔干和拉丁美洲市场。意大利政府缔结了一系列协定,以增加意大利同法国、巴西、保加利亚、芬兰、荷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土耳其和南斯拉夫的贸易。它同匈牙利和南斯拉夫订立了三边结算协定,并开始以美国棉花供应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按照意大利人的看法,纺织品出口最方便,但是,对方十分需要的却是工程材料、机器、船只和战争物资。同希腊所订的一项六亿里拉的飞机合同,只是因为意大利外贸与通货部坚持全部要以可流通的货币支付,而不同意部分以实物支付,才在最后一分钟告吹了。荷兰及大多数斯堪的纳维亚和巴尔干国家都在购买,或试图要购买意大利的船只和飞机,直到意军总司令部乃至一般的百姓都开始抱怨,说拨作出口的东西太多了。还有人建议,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支付意大利进口的货款,意大利的承包商应到出口这些货物的国家去承包公共工程。后来在1940年8月,果然同罗马尼亚签订了一项这种性质的协定。

    运输也提供了盈利的机会。意大利在横渡大西洋的航运中享有特权的地位,许多流落在西半球束手无策的旅行者,都是出了应急票价,坐意大利的班船被遣返回国的。货运的收入也赚到了可以自由流通的货币,尽管因为需要保留舱位供给意大利自己进口货物的缘故,这笔收入是有限的。1939年9月,意大利大陆航空公司(LATI)新开辟了到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航线,两个月后,又开辟了横渡南大西洋至里约热内卢的航线。意大利的铁路和港口,也由于中立国的船运从北方的各港口转移到地中海而得到了好处。

    但是,尽管为意大利的商品索取了高价,尽管定出了许多办法来鼓励出口商人,乃至最后答应他们除津贴外另发百分之二十奖金,尽管从汇款中和从隐藏在国外的资金财产中竭尽所能地榨取了外汇,意大利银行的储备仍然从1939年1月1日的三十六亿三千四百万里拉减少到1940年3月31日的二十六亿零一百万里拉。当年的国际收支差额预计显然将有四十亿里拉的赤字,但是甚至在那时,仍然向国外定购了大宗货物。

    在国内,意大利人起先吃到的苦头,主要是由于生活费用的上涨,而不是由于9月间实行的对消费品的不十分严格的限制,不是由于从2月份起实行的对咖啡和糖的定量供应,也不是由于真正的商品匮乏,除了新年期间缺煤以外。政府似乎在煞费苦心地平息不满的情绪。它不仅试图控制物价和镇压投机活动,而且扩大了对工人家属的社会福利津贴的范围,最后并下令增加工资,从3月起,从事农业、商业、工业的工人工资增加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从4月1日起,政府雇员的工资增加百分之十。政府的开支达到了空前的数目,预算从1930…1931年度起就从未平衡过。1939…1940年度,出现了将近六十亿里拉的赤字,1940…1941年度估计也有同样的赤字,常规预算以外的开支还不计在内,在1939…1940年度,这笔开支总数达二百亿里拉。为了弥补亏空,政府征收了资本税和非常不得人心的营业税,发行了面值一百六十亿里拉的五厘息的财政公债,并向意大利银行求援。总的经济景象是活动不稳定和紧张程度增加,意味深长的是,证券交易所的繁荣在1939年11月底达到了顶点,此后证券的价格就趋向于下跌。

    从一开始,英、法两国政府就极其重视使意大利不参战,并且如果可能的话,诱使它走向真正的中立。张伯伦仍然希望(象他在9月13日写给不久以前担任驻伦敦大使的格朗迪伯爵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意大利人民、意大利国王和意大利教会发挥其影响。据说,有些年纪较轻的法**事领袖曾要法国向意大利发出最后通碟,要求意大利宣布是站在盟国一边,还是使其舰队保持中立。可是,法国的内阁和总司令部的做法却不同。在1939年8月23日的作战会议上,甘末林和达尔朗极力主张,必须使意大利保持绝对的中立,甘末林指出,在当年的那个时候,要对意大利发动决定性的进攻是不可能的。来自意大利的威胁,在盟国的战略上留下了痕迹,这种痕迹表现在下面几点上:决定不攻打西壁防线;欧战一开始时英国的航运暂时改道不走地中海;法国在阿尔卑斯山区驻扎了十个法国师的兵力,在北非驻扎了十四个师,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却只分别驻扎了九个师和四个师。意大利的不交战,使得法国方面能把这些军队调走一些,但是意大利在1940年4月和5月间走向交战前的状态,以及盟国随之而需要保留一些军舰,尤其是用于地中海的驱逐舰,据说曾经起了作用,使英国决定不攻打特隆赫姆峡湾,也使盟国决定撤离纳尔维克。

    盟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讨好意大利。英、法两国政府表示了欣赏墨索里尼为和平而作的努力,希望进一步合作;它们答应避免发生可能妨碍相互关系的事件;它们甚至宣称毫无意图要强迫他决定赞成这一方或那一方。它们提出,意大利可以扮演一个它乐意担任的角色,成为一个“伟大而友好的国家”,成为欧洲理事会的一个理事国,成为一支在巴尔干与德、俄两国抗衡的力量,在那里,不经意大利的同意,盟国将决不动用魏刚的近东军团。盟国一面又在经济上予以诱导;它们在北非实行的一些反对意大利的措施(诸如征用汽车和限制使用银行存款),在齐亚诺于9月5日发出怨言以后,立刻就取消了。可是,在突尼斯、苏伊士、吉布提等问题上,却没有作出让步;是否要就这些问题举行谈判,完全由意大利来决定;这就难怪,对于盟国的这些友好的表示,意大利有这样的反应,即齐亚诺在同弗朗索瓦…蓬塞的谈话中,曾将其简洁地概括为:战胜就是最好的宣传。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三章 危险同盟

    第二百九十三章 危险同盟

    另一方面,几个月来,德国人除了要得到意大利的一些好感外,很少在它身上浪费时间或精力。固然,希特勒9月3日致墨索里尼的情一开头就以庄重的语调宣称,命运终于将把他们两个国家结合在一起;接着又感谢墨索里尼在过去给予的支持,并恳求他在将来继续给予支持。但是,象希特勒9月1日在德国国会演说和18日在但泽演说时给予这位意大利“领袖”的那种公开的恭维,只不过是表面应酬,而且在但泽演说时他提到德国作出重大牺牲放弃了对南方的领土要求,却又把这些恭维话的味道冲淡了。希特勒也从没有采纳墨索里尼的建议,公布9月1日的电报,否认有什么要求意大利支援的需要。

    意大利在1939年8月使自己不受与德国结盟的约束这一行动,更加不受纳粹党人的欢迎,因为他们认为(应当指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意大利人已预先告诉英国人,德国人将要干什么,从而鼓励英国人最后承担义务与波兰结成同盟;而在纳粹党人的眼中,意大利的主要价值却是在外交上起一种平衡的作用,以产生与上述情况恰恰相反的效果。希特勒对他和墨索里尼的私交所存在的浪漫幻想仍未减少,对于轴心国的“遭受破坏”,他归罪于齐亚诺和意大利驻柏林的大使阿托利科,归罪于意大利的将领,归罪于萨伏依王室,他怀疑后者一直是意大利与英国通讯联络的渠道。至于意大利人民对轴心国的态度,他从来没有抱过幻想。希特勒对意大利的参战究竟重视到什么程度,有关的证据是零碎分散而又有点相互矛盾的。据雷德尔海军上将说(他本人极力赞成意大利参战),希特勒是希望意大利介入战争的,因为,既然德国在自己的造船计划尚未完成以前便进行了战争,而意大利的海军却拥有许多潜水艇,这就会特别有用。然而,在其他时候,希特勒却会怀疑,甚至他的亲密伙伴墨索里尼也可能只打算同法国作战,而到了需要集中所有这些非常宝贵的潜水艇来对付英国的时候,他却可能单独缔结和约。希特勒也认识到,意大利不能应付一场长期的战争,如果它保持不交战的话,德国的资源反而可以消耗得少些;同时,要想意大利在德国发动西线攻势得胜以前就参战,未免期望过高,虽然,在西线战役的后期,意大利的帮助可能是有用的。不过,由于希特勒希望在1939年10月中或11月发动这次攻势,因此相隔的时间大概不会长久。同时,意大利已同意在毗连法国的边界上集结军队,派工人到德国,并在宣传工作上给予帮助。希特勒还指望利用意大利作为一支遏制南斯拉夫的力量,并将利用它对巴尔干的野心,一面煽动它反对盟国,一面阻挠盟国自己接近巴尔干诸国,而他自己却仍然能完全不受约束,何时想挫败意大利的这些野心,何时就可以这样做。

    与此同时,墨索里尼仿佛急于要充分利用剩余下来的玩弄花招的机会似的,在整个9月间一直企图召开一次由意大利主持的全体会议。法西斯党对国内和国外的宣传,反复建议用这种方法来结束这一场被称为无意义的斗争,并抢在西线战事发生之前采取行动。意大利并向英、法两国政府进行了更直接的接触,但是没有得到反应。墨索里尼并不灰心,他在21日以在《意大利**》发表社论的方式,答复了张伯伦在9月13日给格朗迪的信,建议在“合法的”国境线之内“重建”波兰(上一年他也曾为捷克斯洛伐克的事建议过大体相同的解决办法),并警告民主国家的领袖,对于正面攻击西壁防线,他们本国的同胞可能另有自己的看法。他在9月23日向波伦亚的法西斯党高级干部演说时论证说,盟国既然默许俄国侵略波兰,在道义上就没有理由继续同德国作战,而且,尽管英、法报纸上半官方地拒绝了他的建议,尽管德、苏瓜分了波兰,意大利在9月底仍然鼓吹妥协和解。

    下一个提议来自德国方面。里宾特洛甫对于自己在第二次去莫斯科一事,一直对意大利人瞒得紧紧的,以致他们只是从报上才开始知道德…苏协定的条款;可是,他一回到柏林,就突然提议立即举行希特勒…墨索里尼会谈或里宾特洛甫…齐亚诺会谈。墨索里尼认为派齐亚诺去比较不失面子。齐亚诺到柏林时,受到了对方,尤其是里宾特洛甫有些冷淡的、屈尊俯就的接待,里宾特洛甫这时正十分沉湎在对苏联的热情中。在他们于10月1日会谈时,希特勒详细地评论了军事形势。他大谈特谈德国势不可当,一定战胜,他暗示,马其诺防线并非坚不可摧。他对意大利不参战表示遗憾,希望它能介入,但是并不着急(据齐亚诺说)。他详细地讲了他同苏联和解的永久性和彼此因和解而获得的利益,详细地说明了他即将提出的“和平建议”,但是他既没有邀请意大利参与此事,也没有邀请它参与德、苏弃嫌修好的事。

    可是,柏林方面在齐亚诺到达的当天向外国报界发表的公报,却象8月间已在萨尔斯堡所做过的那样,力图从轴心国的团结中获取政治资本。举行一次七国会议的谣言,在柏林也在罗马流传了一两天,劳合?乔治10月3日在英国下院提到此事时,也不无赞同之意,但接着英、法两国却预先通知意大利政府,希特勒的建议除非能符合盟国的作战宗旨,否则决无被接受的可能。总之,同意大利当初宣称自己决不首先采取军事行动时的劲头相比,在这个阶段中进行的所有这些和平试探,都是含糊的和半心半意的。

    墨索里尼在这个时期的另一个计划,是由意大利组织和领导一个由中立国组成的经济和政治集团,其中包括巴尔干国家,也许还包括西班牙在内。早在9月初,就已发出暗示;到该月晚些时候,据悉德国方面对这个计划不会反对。希特勒于10月1日在柏林会见齐亚诺时,认为这个计划是对盟国宣传的一种反击而予以欢迎,接着又表示要意大利担任盟主,来领导濒临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的所有巴尔干国家——这个定义如果是暗指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不包括在意大利的势力范围之内的话,就标志着德国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要求。

    西班牙

    德国方面在10月1日齐亚诺访问柏林之际发表的公报中,赞许地提到了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合作,的确,这种合作将使德国有宝贵的机会来避开封锁。与此同时,意大利的发言人重提旧事,企图不但组成一个“竖”的轴心,而且创立一个“横”的轴心,他们直截了当地强烈要求西班牙联合行动起来反对马克思主义,恢复和平,使地中海成为一个拉丁人的海,一面又煽动西班牙觊觎直布罗陀和非洲的野心。

    但是,佛朗哥将军仍一如既往,没有被yin*参加同盟。甚至经济上的合作也进展得很缓慢。1940年3月28日,签订了一项空运协定,但是主要的谈判却在英国人完成了他们与西班牙的谈判以后又拖拉了将近三个月,使意大利人大为恼怒。这些协定终于在5月8日签订,内容包括贸易和支付,意大利参与西班牙在经济上的改建(这项工作从未获得多少成果),由于内战而冻结的商业债款以及国民党政府本身欠意大利的内战债务等项。最后这一项非常可能是拖延谈判的主要原因。意大利这时同意对方只还五十亿里拉(合五千五百五十五万英镑),从1942年起分二十五期偿还,尽管据说实际的债务是七十亿,尽管墨索里尼先前曾特别下过决心,要把意大利花掉的钱全部收回。据说,意大利原先的计划,是要求债款的三分之一以外汇偿还,三分之一以原料偿还,另有三分之一转为长期借款,以四厘半的利率计息。

    巴尔干诸国

    在地中海的另一端,东南欧的报纸上登出了大批提到中立国集团的文章。同时,意大利政府的政策有了明确的改变,也是显而易见的。意大利政府这时热烈地鼓励罗马尼亚顶住苏联的压力(与德国当时的态度显然不同),并在与希腊和土耳其有关的问题上,暂时大大地收敛了咄咄逼人的气焰。据说,意大利已减少了在多德卡尼斯群岛的驻军,而它对1939年10月19日的英…法…土条约的反应,也不象人们可能预料的那样直言无讳地表示反对。法国保证,这个新条约并非针对意大利,同1928年5月30日的意…土条约也不矛盾,这一点可能对意大利的态度产生了影响,同时,这个条约作为防御苏联的一道屏障对意大利所起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得到了它的欣赏。它在这时作出了一些友好的姿态,其中包括允许土耳其船只在罗得岛停靠。11月初,土耳其的报纸暗示,将与意大利就互不侵犯的事举行谈判,但是同时也要求意大利明确地证明其善意,作为言归于好的必要条件。

    存在于意大利和希腊之间的紧张关系也缓和了下来,这是由于得到希腊首相兼外交大臣梅塔克萨斯将军不遗余力的帮助,据说他在意大利宣布不交战状态后,几乎立刻便同意大利接触。墨索里尼把他的驻雅典公使格拉齐召回国去述职,9月11日,他向格拉齐口授了一份照会,申明他允诺,意大利即使参加战争,也决不会攻击希腊;宣布将下令要意大利军队从希腊…阿尔巴尼亚边界后撤二十公里的距离;他并不排除有可能谈判一项协定,以取代1929年5月23日的友好条约,这个条约将于9月30日满期。9月15日,商谈在雅典开始。20日,两国政府发表了内容完全相同的声明,宣布撤回它们的军队,详述了两国的友谊和相互的信任,这将继续促进两国的关系。梅塔克萨斯想要保持中立的愿望,加上希腊对土耳其承担的义务,妨碍了缔结一项新的、长期的希…意条约,但是不久就达成协议,发表一个临时声明,宣称双方将维持1928年条约中所规定的友好合作原则。由此而发出的照会,其日期是9月30日,但是直到10月28日方才互换,11月3日公布。9月30日,梅塔克萨斯告诉意大利驻雅典公使,他正在把新近动员的希腊军队复员,并指示希腊报纸对意大利采用友好的语气。墨索里尼仿佛要进一步证实意大利方面友好谅解的意向,把那个众所周知的反对希腊的古佐尼将军从阿尔巴尼亚军区召回;又指示继任他的杰洛索将军,制订单纯对付南斯拉夫的计划。

    墨索里尼和齐亚诺确实毫不放弃把克罗地亚变为另一个阿尔巴尼亚的希望。他们认为,德国人无论怎样不愿意,对此事也只好装聋作哑,而盟国由于看到又一道防御德国的屏障树立起来,则可能予以默认。9月初,墨索里尼给齐亚诺十万瑞士法郎,对这项计划进行宣传,当年晚些时候,意大利受到指责,说它在达尔马提亚煽动工潮并向达尔马提亚和斯洛文尼亚私运武器。最后,在1940年1月23日,齐亚诺同主张克罗地亚独立的领袖安特?帕韦利奇会晤,以策划主要的阴谋。

    意大利要建立一个巴尔干集团的计划,除了要调解组成巴尔干协约国各成员国与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之间的纠纷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外,还有其本身的特殊困难。意大利对于希腊、罗马尼亚、土耳其同西方国家的关系是怀疑的,而意大利自己的意图同样也受到巴尔干各国政府的怀疑。此外,还有如何在主要交战国之一的主持下,把各个中立国家组合起来的难题。到11月初,意大利政府显然正在对这个集团失去兴趣;当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它带头组织这个集团时,它竟拒绝这样做。

    贝当先前一直让魏刚去积极行动,这时自己也介入。应当指出,人们曾经指责这两人串通了搞“阴谋”,其实那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魏刚担任过福煦的参谋长,与贝当由于长期的、激烈的角逐而对立;甚至在停战以后,两人也没有真正地精诚合作过。魏刚自己后来声明过,在整个法兰西战役中,除了有雷诺在场时,他从未单独见过贝当。当然,贝当是难得主动采取行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