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1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敌军飞艇!全艇警戒!”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所措,谁也没想到开战以来与俄军飞艇的第一次遭遇会发生在这艘搭载方面军司令官的专用指挥飞艇上,为了搭载大功率无线电和其他指挥设备,由“强云”重型攻击飞艇改装而来的“西方司直指一号”早已拆除了包括艇载重机枪在内的所有武器设备。

“抛下全部压舱,引擎最大功率,转向东南,顺风航行!”

艇长还算清醒,及时下达回避的命令,他可不敢拿方面军司令官的性命来冒险。

回过神来的钟夏火立即下令:“把救生武器都拿出来!全员武装!备战!”

所谓救生武器,主要是出于飞艇坠落到敌占区时为乘员提供自卫能力的考虑,在指挥舱一侧的救生武器柜中放置了一挺备有五个弹鼓的轻机枪、六枝各备弹五十发的步枪和十二枚木柄手榴弹。

众人手忙脚乱地取出武器,钟夏火亲自取了那挺机枪,装好弹鼓,命参谋长邓简上将打开飞艇吊舱左舷前方的舱门,两膝顶住门扉,双手把枪,冲着距离不到五百公尺的俄国飞艇就是一梭子。

五十发子弹在空气中不值一提地消失得干干净净,钟夏火正要回身换弹鼓,对方吊舱右舷外侧的一挺重机枪喷出了火舌,子弹扑扑扑地打穿了“强云”的木制吊舱,大大小小的木屑在舱内飞舞得如同雪崩,其中一根尖利的木刺扎入了钟夏火贴身副官姜子昌中校的右眼,造成了有史以来人类之间第一次空战的惟一人员损失。

“压舱——抛下作业完毕!”

随着总重两吨半的五十枚压舱水袋一次性抛空,“强云”飞艇迅速爬升到三千五百公尺,六台北洋重工HK…9C型180马力航空引擎发出的强大动力加上飞艇转入顺风航行,“强云”以110公里的时速疾弛而去,俄军飞艇被远远地抛在了后下方。

一小时后,“西方司直指一号”降落在彼德罗夫斯克,走下飞艇的钟夏火第一句话就是:“妈的,欺负我们只有轻机枪,来人,给我弄十挺重机枪和十门五七山炮过来,我要把这艘飞艇改造成空中战列舰!”

两个月后,这艘飞艇改名为“浮空战舰五号”,每舷装设4挺重机枪和2门30倍径37毫米海军炮,枪炮均设有装甲防盾,另外在引擎舱和驾驶舱也加装了轻装甲,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浮空装甲炮舰!这是后话不提。

当天,钟夏火大将的心情并没有被这次意外事件所惊扰,吃过午餐后,他先前往方面军总医院看望受伤的副官姜子昌,接着前往彼德罗夫斯克机场,不顾参谋长邓简的劝说,独自搭乘一架FJZL…5“大风”联络机前往位于新伊利因斯克的第5军司令部,在那里,他没有见到第5军司令官赵民河中将。

“赵司令官呢?”

“他去二十师了,从昨天晚上到现在他一直在那里。”

一番辗转之后,钟夏火找到了赵民河。

“你在这里干什么?”大将阁下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想看看有什么办法能把敌人赶回去。”赵民河平静地应道。

“你指挥的是一个军,而不仅是第二十师。”

“这个师受到的压力最大,三天之内,二十师被打退了三次,它已经濒临崩溃,昨天晚上我亲自带一个旅前来支援,可是今天我们遭到了敌人更凶猛的进攻,请阁下亲自来看吧。”赵民河呈上了望远镜。

虽然在空中已经看过了这里的情况,然而在地面上与敌人正面相对毕竟是另外一回事,钟夏火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望远镜。

两位将军所处的位置是一个高大的土岭,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纵宽十余公里的战场,在他们身边,步兵和骑兵一拨拨从后方开来,增援到火线上去,前方又源源不断地将伤员后送。火线上,炮弹炸起的尘土和硝烟不断吞噬着尽可能多的空间,密集的俄军步骑兵在炮火支援下发起了一次又一次声势浩大的冲击,每次都几乎冲过了标志着华军防御线的一道小溪,最终却都在华军预备队的反击下溃退回去,溪草之间,遍是人马尸体。

“这里的师长是谁?”钟夏火问。

“少将薛福贵,他到第六十旅督战去了,那里是战况最险恶的地方。”

“把他召回师部,你跟我回军部,他的任务是守住这条防线,你的任务是指挥第五军反攻。”

“反攻?真的可以开始反攻了吗?”赵民河兴奋起来。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我要你用第二十师牵制住尽可能多的敌人,而将另外两个师的主力保存起来,一待禁卫军迂回到敌第6集团军的侧后,你的第5军立即从正面发起有力反击,力求合围敌第6集团军主力,进而直接威胁乌兰乌德。”

“您的意思是,要把禁卫军主力投入对敌第4集团军的攻击?其他各军受到的压力也不小,难道要放弃他们?”

“管他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全力摧毁第6集团军后,乌兰乌德必然门户大开,敌军就不得不放弃其他各路的进击而回援中路,我们便可以为赤塔要塞的攻略争取时间,待赤塔攻克以后,第1军和朝鲜集团军一回到战线上来,俄军就更无取胜的可能了。”

“明白,属下必皆尽所能以实现司令官之战略!”从基层历经百战而爬到这个位子上的赵民河十分清楚这个时候自己该怎么做,而这也正是刘云提拔他的理由。

话音未落,一阵密集的炮声隆隆滚来,俄军新一轮的攻势开始了。

死神还有许多时间收割许多无知无觉的廉价生命。

预备第二十步兵师还将在血泊里浸泡三天——虽然之前的三天里他们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员。

三百六十公里外的赤塔,华军第一野战军和朝鲜集团军已经在血泊中浸泡了超过一星期。

自五月十九日发起总攻以来,赵飞雪中将指挥的赤塔攻略部队伤亡数目居高不下,一星期内,华军第一军及朝鲜集团军共阵亡近8000人,伤23000人,要塞却巍然不动。

新的三波次进攻方法仅在攻取敌堡垒前沿阵地时有效,随着进攻的深入,面对几乎无法逾越的深沟高垒和密密麻麻的复合障碍群,“亚洲人的肢体和衣料碎片鲜艳地挂满了钢筋混凝土堡垒前的铁丝网”。

距离大本营规定的时限只剩下三天了。

攻略部队参谋长秦飞叶已经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赵飞雪却还在司令部的大堂上悠哉悠哉地品茶。

“你怎么还有闲工夫喝茶!到了时限还没拿下要塞的话,武威公发起威来,我们的脑袋就危险了!”

“我们还有生力军,敌人却已经到极限了。”

面对随意拿生死吆喝的秦飞叶,赵飞雪仍旧是一副欠揍的懒散模样

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成东就(二)

三天后,即1904年5月30日,俄赤塔要塞防区司令官普列坚斯克中将向赤塔攻略部队司令官赵飞雪中将投降,五万五千名俄国官兵沦为俘虏,其中半数以上为伤员。

持续七十天的赤塔围攻战落下了帷幕,其间,三万八千名俄军官兵战死、伤死、病死,另有一万九千人先于最后投降者进入了战俘营。

中朝联军为了攻克这个坚强的要塞,总共付出了七万一千人伤亡的代价,其中四万一千人损失在5月19日到30日之间的短短12天里。此外,自5月19日以来,赤塔攻略部队共消耗了100万发各种炮弹,几乎是西部方面军直辖战备仓库中两个月的积存量。

仿佛游离于以上数字之外的赵飞雪中将于当天下午来到以“血海堡”著称的B堡垒前,该堡垒胸墙多次在联军重炮的昼间轰击中夷为平地,却奇迹般地一再被俄军趁着夜色修复,双方在这里进行了一联串血腥的争夺战,方圆数十米的阵地常常一天内数十次易手……负责直接攻击该堡垒防御地域的华军步兵第2旅在战斗的前三天即损失了半数兵员,接替第2旅的第3旅则在之后一周的战斗中损失了包括旅长、旅主任参谋在内的八成以上军官,血海堡最后两天的战斗是由一直担任预备队的第7步兵旅进行的,48小时内,该旅直接投入作战的30个步兵连队中,4个全灭,15个丧失了半数以上兵员,但第7旅最终享有了攻克血海堡的荣誉。

站在血海堡满是浮土的制高点上,赵将军低眉望去,不动的尸体似乎远多于蠕动的收尸者,不禁长叹一声,随口吟来:

天残地裂连环炮,枪林弹雨烟飘渺。

坚城如铁肉似泥,尸山血海为一堡。

转头即吩咐随从军官:“传我的令,军乐队和第七旅全体官兵到这里集合。”

不一时,配备全套西洋乐器的第一野战军直属军乐队在血海堡制高点的龙旗前集合完毕,乐队指挥向赵飞雪询问应奏曲目,得到的回答是:“《国殇》。”

国殇》本是屈原《九歌》之一,原是祭祀保卫国土战死的将士的祭歌,古曲早已丧失,1894年甲午战争时由新派音乐家对原词编曲,使用西洋乐器演奏,得军方采纳,遂成为各级军乐队的必修曲目,专为追悼阵亡官兵及军人公墓纪念会时应景之用。

六千余名活着的第七旅官兵也在国旗前完成了集结,脚踩战友的血。

赵飞雪召来旅长:“你们旅官兵都会唱《国殇》吗?”

“报告司令官,我们正准备唱《国殇》。”

“辛苦了,归队吧。”

演说,脱帽,默哀。六千颗保存在生命范畴内的头颅向那面因为无风而颓然垂落的龙旗低了下去。

音乐起。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歌声由弱而强,由悲而壮,到“诚既勇兮”的时候,却已成了激昂憾人之势,如洪而泻,无可抵挡。

听到这冲破了哀伤与濒死意识的歌声,赵飞雪陡然震惊,至少在第七步兵旅,士气还没有被恐惧毁灭,而他们之中每一人都是第一次参加如此惨烈的要塞攻略战。

毕竟他们是最后的胜利者……

“70天的血战,吞噬了超过10000名中国军人和11000名朝鲜军人的生命,但这还不是最大的损失,此战之后直到战争结束,我们的藩属国军队似乎发生了信仰危机,官兵们普遍不愿战斗而盼望回家,他们的理由是:这已经不是朝鲜的战争,朝鲜已经为中国流够了血,现在该是结束的时候了……他们的战斗意志不断衰弱,他们的军纪逐渐涣散,为了避免他们在关键时刻成为战线上的软肋,在之后的战事中,大本营不得不把实力已经衰减到不足十四万人的整个朝鲜集团军部署在西部方面军的后方,执行占领地镇压、保卫交通线、筑路造桥等辅助任务,事实证明,他们对付游击队和平民的能力要比他们与俄国军队正面作战的能力高出许多……”

赤塔的陷落》,赵飞雪著,1925年,中华书局。

次日,即5月31日,赤塔东南一千七百多公里外的海参崴上空,“群蜂”开始扇动翅膀,从它们各自的潘多拉魔盒中播散死亡与毁灭。

一大早,海参崴航空方面军司令官郭志飞少将便携参谋长王升平准将乘101号“强云”飞艇首先飞临海参崴上空,这艘飞艇进行过特别改装,配备大功率无线电和完善的旗语、灯语信号系统,并携带了比其他同型艇多十倍的信号弹,不携带机枪和炸弹,专为指挥“群蜂”作战而用。

“今天是难得的好天气啊。”

三十七岁的郭志飞少将今天心情不错,作为航浮部队资格最老和飞行小时数最高的元老级人物,他对自己能够担任此次作战的总指挥一点都不惊奇。作为一个死硬的飞艇派领袖,他首先在军中提出了“未来战争就是空中舰队战”的理论,其支持者遍布军内外,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是啊,希望今天的天气一直这么好。”

接话者即是参谋长王升平准将,与外型粗犷且痴迷巨型飞艇的郭志飞完全相反,这是一位外表秀气然而却有“天舞者”称号的超强飞机飞行员,三十四岁的他乃是军中“航空发展论”的领军人物,认为“未来空军的惟一合用武器只能是重于空气的动力飞行器”。

不知是故意还是纯粹无意,两位意见相左的将军被安排在了一起,还好,这次“群蜂”作战是飞艇飞机混着用,只不过司令官最为看好那数十艘主力攻击飞艇的表现,而参谋长却把希望寄托在为数上百的“晴风改”轰炸机上。

“三点钟方向发现第1浮空攻击大队,强云10,散开蛇形队。”

猫在左舷高倍望远镜前的观察员突然报告道。

郭志飞笑吟吟地挥挥手:“向领航艇发信号,攻击开始!”

三枚红色信号弹自左舷飞射而出,在空中拉出三道弧形的明亮光迹,不一会儿,迤俪而来的第1浮空大队领头的“强云”艇也打出了三发信号弹,各艇开始下降高度,向海参崴港内残存的若干艘俄国军舰扑了过去。

根据战后俄方的资料,当时港内的俄太平洋舰队共有16艘可以开动的军舰,包括:装甲战列舰“曙光”号、“胜利”号、“列特维占”号和“柴沙列维奇”号,装甲巡洋舰“狄安娜”号,布雷舰“阿穆尔河”号,运输舰“安加拉河”号、“勒拿河”号以及8艘驱逐舰。

为保护残存的舰队和海参崴市区,俄军在港口和城市周围部署了将近30门由海军炮和陆军速射炮改制的高射炮以及30余挺改制高射机枪,部分高射炮还配备了数量极少的定时空炸榴霰弹,这些看似简陋的防空武器自投入使用以来给华军航浮部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华军航浮部队的行动。

“如果轰炸那么有用的话,一开始就集中力量把敌人的舰队炸掉不就好了?为什么非要等敌人造出防空兵器的时候才想到这么干。”

“群蜂行动”制订时,大本营曾有人发出这样的牢骚。

这种论调立即遭到计划提出者郭志飞少将坚决的反驳:“一开始尚无法确认敌舰队会被封锁在港内,而当时部队对水面目标轰炸的训练尚未广泛展开,并且由于海参崴周围尚未确保占领,飞行部队的导航十分困难……以上问题,如今基本得到解决,时机既已成熟,不管会遭到什么样的抵抗,非得下定必死的决心对敌舰队残部展开毁灭性打击不可!”

此时,作为第一攻击波的10艘“强云”飞艇分散开来,各自选定一个目标,开始进行斜行下滑机动。

港内的俄舰早已吃惯了华军航浮部队的苦头,各舰时刻在锅炉内存有余火,并在港口周围各制高点上设置防空观察哨,一有情况就向军舰发信号,军舰一见信号便即刻升火启航,开到港外己方的雷区内进行蛇行机动以躲避炸弹。

这次俄舰也不例外,不等10艘“强云”飞到头上,早已各自开出了军港,在海上跳起桑巴舞来。

隐蔽部署在港湾周围阵地上的俄军高射炮也纷纷开火,长211公尺,直径25点4公尺的“强云”固然是个绝好的目标,然而缺乏精密瞄准具的俄军简易高炮却还是没能在这队“强云”以100公里时速脱离高炮打击范围之前稍有斩获。

不一时,一阵接一阵的黑色雹雨向俄舰倾泻而下……   

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成东就(三)

巨大的水柱在俄舰周围如林般地升起,俄舰显然已对躲避飞艇的袭击驾轻就熟,而比军舰还长的笨重的“强云”飞艇对剧烈机动中的俄舰显然无能为力,数十吨炸弹几乎全都落了空。

目睹“强云”艇队的失利,101号指挥艇上的郭志飞少将脸色一下子变得很不好看。

“据我看来,飞艇还是用来攻击城市比较合适。”

一旁的王升平准将并不打算考虑他人的感受。

灰头丧气的“强云”艇队往西北方向退去,一大队被戏称为“中型猪骨架”的“晴风改”轰炸机嗡嗡地从硕大无朋的“强云”身边以渺小得可怜的姿态飞过,每三架“晴风改”选准一个目标,降低高度以小角度俯冲下去。

俄舰上的水兵以手上所有能用的武器——调高射角后的舰载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步枪、手枪——向华军飞机开火,甚至有愤怒的厨子向天空投掷土豆,土豆当然打不中飞机,漫天的子弹炮弹却对装满炸弹后时速不足一百公里的“晴风改”造成了巨大威胁,第二轰炸大队的27架“晴风改”在首次攻击中即有4架坠海,另有3架带伤返航时坠毁。

虽然如此,受过七周对海攻击专项训练的第二轰炸大队飞行员们操纵着比“强云”要灵活得多的“晴风改”,还是取得了“群蜂”行动的第一个战果。

九时许,第十轰炸中队中队长蔡锷上尉率本队甲小队自俄舰“曙光”号右舷后方进入,各机下降到不足30公尺高度,几乎贴着“曙光”号的桅杆顶飞过,3架“晴风改”各投下2枚250公斤炸弹,1弹直接命中“曙光”的主锅炉舱上方,由于俄舰水平甲板缺乏防护,一阵剧烈爆炸之后,军舰失去了动力;另有1弹命中舰桥,当场炸死登桥指挥的舰长瓦西里耶夫上校;1弹在右舷装甲带以下爆炸,造成右舷军官舱浸水。甲小队的2103号机投弹后引擎开始冒烟,很快坠入大海,机组无一生还,2101号中队长机中弹累累,油箱泄漏,降落时险些坠毁,机组1死二伤,中队长蔡锷上尉右臂骨折。

几分钟后,第十二轰炸中队的丙小队以同样的方式自“曙光”号右舷发起攻击,投弹5枚,直接命中1枚,炸塌后主桅,近失2枚,造成轮机舱浸水。

失去动力如死鱼般瘫浮在海面上的“曙光”号成了随后赶来的第二浮空攻击大队“紫云”中型攻击飞艇的美味甜点,全长181公尺的207号“紫云”飞艇挪动着庞大的身躯,冒着被炮火击中的危险下降到不足400公尺高度,向“曙光”号投下了12枚250公斤炸弹,至少1弹直接命中,另有1或2弹近失,落在战舰附近的炸弹爆炸时激起的巨大水柱和浪头造成许多弃舰逃生的水兵溺死。

“曙光”号还在苟延残喘,直到十点半的时候,它只不过向右舷倾斜了15度,正当此时,华军第三浮空攻击大队的302号“紫云”艇姗姗而至,艇长韩安臣上尉显然对俄国人所谓的防空火力鄙视到了极点,指挥本艇在一百公尺高度上向“曙光”号逼近,坚守战位的俄国水兵操起机枪机炮一阵猛射,302号艇在接近曙光号之前吊舱就已经被打得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