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葬礼结束回到宾馆时,迎接刘平的是宾馆女侍热情得可怕的目光——喂,这位女士,口水都流出来了!

“殿下辛苦了,请回房稍事休息,马上就到午餐时间了。”陪同的元老张志高关切地说道。

“不,我还不累,不如张元老陪我聊聊吧。”

张志高欣然答应了。

两人在套间的小客厅里坐下,白围裙的女侍端上了英式红茶。

“殿下想聊什么?”张志高习惯性地往茶里扔下两颗方糖。

年轻的眼睛,闪烁着热情而不乏知性的目光:“今天看到英德君主走在一起,看起来仿佛亲兄弟一般,后来德皇还抢着跑去给英太后开车门,觉得很有趣。”

“怎么个有趣法?”

刘平一摊手:“前年因为印度军火案互相在公众场合彼此攻击,去年因为在阿比西尼亚分赃不均又骂了一场,最近为了德国想要介入波斯革命的事更是吵得不可开交,现在却可以当没事一般地互相献殷勤,这就是政治吗?”

张志高喝口茶,笑着点点头:“殿下,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互相攻击是因为国家利益,彼此献殷勤同样是国家利益的需要,骂你不一定因为恨你,对你好也不一定就是爱你,个人的观感无关紧要,一切以利益至上。”   

第一百五十六章 葬礼(二)

张志高能够理解刘平的心情,更能看清波涛涌动的海面下那一股股暗流。

五年来帝国为打破孤立困境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在他脑海里幻灯片般地闪过。

1905年(开宏元年),原英国保护国、同时又是中国名义藩属国的廓尔喀王国发生弑君政变,新王宣布停止向中国进贡,中国借兵给逃亡到西藏的故君王子入廓讨伐,迅速击败新王,一统廓境,导致英华关系迅速恶化。经过一系列艰苦谈判,中英最终签订了《加尔各答协定》,规定双方确保尼泊尔为独立主权国家,双方皆不得在廓驻军,廓尔喀不得与任何国家缔结军事同盟,限制廓尔喀军队规模等。帝国由此在印藏边境获得一个缓冲地带,大大改善了印藏方面的安全状况,并得以放手实施西藏的训政化——将西藏的封建领主体制转变为现代立宪体制。

1909年(开宏五年),中英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一次谈判失败后,得到中国支援的阿富汗在喀布尔之战中击败英军,同时又宣布将在外交上实行永久中立政策,不与任何一国结成军事同盟。次年初,中英签订了内容与《加尔各答协定》相似的《卡拉奇协定》,阿富汗成为中英之间双向的缓冲地带。

至此,除双方默认暂时维持现状的香港问题外,中英之间的现实矛盾已基本解决,应该说,这中间是各有所得——英方实际上是在贯彻自布尔战争后的全球战略收缩大策,中方则由此大大改善了西部边疆的战略态势,摆脱了长期以来的被动形势。

更重要的是,鱼儿连连上钩,在反黄祸大旗下集结的“欧洲新十字军联盟”眼看即将土崩瓦解。

1908年(开宏四年)6月,印度孟买大罢工演变为席卷印度西部、北部的大起义,帝国秘密实施“孔雀明王”行动,向起义军输入德制武器,并用计令一名驻印德国外交官陷入此事,结果该外交官于当年年底被驱逐出境,并造成了英德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外交官驱逐战与口水大战。

1908年6月,波斯国王穆罕默德*阿里利用人民对税收不满,依靠俄国军官训练的哥萨克旅发动反革命政变,废除宪法,解散国会,颁布军管法令,遭到革命派的反击,被废黜。中国随即辗转向革命政府提供了军事物资和顾问,德国遂以反黄祸为名,向英国提议组成英德俄“三皇联军”,共同讨伐波斯革命政府,遭到英国方面断然拒绝,并以此指责德国“具有无穷野心”、“企图用欺骗手段蚕食和瓦解不列颠的世界帝国”,还一度禁止德国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和进出波斯湾。德皇为此多次在公共场合破口大骂英国“被肮脏的私欲蒙住了双眼”、“没有文明世界的基本责任感”,“无法担负欧洲与白种人的使命”。

1908年8月,德意联军悍然入侵得到中国大力援助的埃塞俄比亚(阿比西尼亚),意军一开始遭到埃军主力重点打击,损失惨重,英法在关键时刻加入战局,于德兰达瓦战役中击溃了埃军最后的主力。而未遇埃军主力的德军却在其他参战国之前顺利攻入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并抢占了埃塞六成以上国土,引起同伙的严重不满,各方几乎兵戎相见,欧战一触即发。谈判进行了整整半年,其间英国一度威胁要派海军封锁德属索马里海岸,德国最终做出了让步,同意亚的斯亚贝巴由四国共管,并将其在埃塞全部占领地的三成(也就是埃塞全部国土的18%)交由英法意重新瓜分。德国国内的激进分子以此为题,叫嚣要建立足以抗衡英国海军的强大舰队,以使“这种屈辱永远不再重现”。

为德国准备的最后一个钓饵在土耳其。1908年7月,马其顿地区雷士纳的土耳其军官,青年土耳其党人尼亚齐首揭义旗,7月23日占领萨洛尼卡,苏丹哈米德二世被迫发出诏书,立即恢复宪法,短期内举行全国大选。大选后,青年土耳其党组织了新政府,得到中国的大力扶助,除军事物资和顾问的援助外,还得以凭优惠价向中国订购了两艘战列舰。面对土耳其新政府的亲华倾向,德皇已经不止一次在他的“十字军演说”中发出了威胁,这一次,他会不会放聪明些呢?

在张志高看来,计划正完美地进行着,德英都一再遭到对方的强烈刺激,两国舆论的走向正在发生变化,黄祸论渐渐失去市场,英国人的报纸现在正流行“德国骗子”这个词,而德国舆论则在抨击“霸道的海盗、文明世界的败类”,英德对抗成为了更令人瞩目的焦点。

那么,接下来,是否就要如亲德派所愿,走上中德联合的道路了呢?

若无法媾和,就非打到底不可了,或同盟国胜利,或协约国胜利,而军方不少大老显然更倾向于前者。

无论如何,走同盟国道路的话,还是太冒险了……

“张元老?没事吧。”

在亲王殿下面前发呆未免太失礼了,张志高抱歉地低低头。

“我没事,殿下请继续。”

刘平毫不在意:“恩,当今的英帝国,表面看是四方款附、万国来朝的样子,实际上却各怀鬼胎、蠢蠢欲动,什么时候我中华以王道平服了天下,必定要天下人真心来附、诚意来朝。”

张志高欣然道:“殿下有这个抱负就好,皇上听了这番话,必定大感欣慰吧。”

“我随便想想而已,有皇姐在就好了,我还是玩玩飞机,开开战车什么的,足够了。”

“殿下万不可这么想,即便你皇姐登基,太子也非你莫属。”

“怎么会……”

“你皇姐已决心终身不嫁,储君当然只能从你们弟妹中择选。”

刘平连连摇头:“我对皇位没兴趣的,太不自由了,可以选凡儿啊,也可以选玉春啊——反正已经开了女皇储的先例。”

“殿下,身为皇子,自然要为皇室与帝国承担起责任,本没有太多自由之说。殿下知道吗?除你皇姐之外,皇上及众元老最器重的便是你,请不要让皇上失望。”

刘平沉默了,张志高分明是在批评他“任性”、“不识大体”,而日渐懂事的他的确也无可反驳。

每个孩子都要长大,到了该正视现实的时候了,那小时候模糊而浪漫的自由飞翔之梦,虽然不舍,却也不得不向更具体而更伟大的理想让步吧。

此时,距宾馆不远的中国大使馆里,一位面容仿佛金属零件拼凑而成的壮硕男子正以令人捉摸不清的眼神注视着使馆的三等武官唐凌竹少尉。

“没想到是这么嫩的……”

虎豹营海外特派员武海松收起他的暧昧目光,点起了根金哈德门烟。

“长官,可以谈正事了吗?”唐凌竹正色道。

武海松鼻子里喷着烟:“好啊,其实很简单,我这次以殿下的护卫身份跑到这里,是奉上峰之命,向你要三样东西。”

“什么东西?”唐凌竹早有预感般地绷直了身体。

“三颗人头。”

唐凌竹毫无表情地微微点头:“明白了,什么时候要?”

“殿下一周后离开英国,届时我要你把东西放在这里面……”说着,武海松打开桌上的大皮箱,掀开盖布,赫然三个放射着刺人寒意的圆柱形玻璃皿,里面盛着迷一般透亮的液体。

“里面是福尔马林溶液,放的时候要小心,务必要完全淹没,不留缝隙。”武海松似笑非笑地提醒道,“殿下离开的前一天,我会亲自来取皮箱。记住,除了死人,没有人会对这件事负责,务必要干得不留痕迹!”

“明白。”年轻的唐凌竹少尉显然已经觉悟到了失败的下场。

武海松关好那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行李箱,双手推到唐凌竹面前。

“有办法了吗?要不要支援?我可是有带预备队来的。”

“不,不需要。我有主意了。”

这是考验,也是机会,唐少尉看起来不想被人分割胜利成果。

“三个月前,我们掌握了一条关键线索,每个周末,目标都会派人到伦敦代为召妓。”

武海松朝天花板吐了口烟:“听起来成竹在胸的样子?”

“是,已经盯上了那个为目标服务的委托人,我们的特工化装为皮条客,以高额回扣吸住了他,另外还派出女特工扮做妓女对目标进行了确认。只要委托人周末再来,我们就可以动手。”

“挟持委托人?风险太大了。”

“不,只要委托人接受了我们提供的妓女,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主力部队跟踪过去就可以了,届时来个里应外合,闪电突击。为防万一,我们的人在伦敦红灯区开个铺子,将要派去的女特工都在里面上班兼训练,各方面也打点伪装好了,一旦出了意外,可以把事情全部推给身份为偷渡妓女的特工本人,警方基本上挖不出什么线索。”

武海松的钢铁之脸几乎要发出嘎吱嘎吱响声般地微笑起来,向唐凌竹伸出了坚硬有力的大手:“很好,等你的好消息。”

“请放心,你要的猪头,一个也不会少,我爹是杀猪佬,他整的猪头在老家是出了名的——我也学过整猪头。”

武海松起了半身鸡皮疙瘩——好冷的俏皮话

第一百五十六章 葬礼(三)

1910年6月22日,比利时万国博览会终于迎来了所属中国会场的正式开放。

当比利时国王阿尔伯特与中国武和亲王刘平同时出现在开幕式上时,上万名观众热情地摇晃起黑黄红的比利时国旗与赤地金龙的中国国旗。

神秘的东方吸引着充满好奇心的欧洲人,欧洲人丰厚的钱包则吸引着东方的儒雅客商。

年轻的亲王邀请国王夫妇一起到会场内参观,玉一般美丽的中国王子与山一般魁伟的比利时国王在观众们惊叹、热爱、赞美、羡慕的目光中并肩前行,来自中国的商品在他们前方琳琅满目地铺开。

在靠近会场入口的地方,搭起了许多中国风的摊位,以瓷器、刺绣、豆制品、书画、风筝、竹器等传统商品为主,其中也不乏西湖龙井茶、都锦生丝绸、雪舫蒋火腿之类曾在前几次万国博览会上大受好评的名牌产品。

阿尔伯特国王似乎对中国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久久把玩着一个蜈蚣风筝,简直爱不释手,王后则停留在一件竹制的自动水车前挪不开脚。

刘平见状吩咐随从:“跟管摊的说,凡是国王王后看中的,过后全都包好送去王宫,帐算在我头上。”

随从遵命而去,刘平则笑吟吟地走到国王夫妇身边:“尊敬的国王、王后陛下,前面还有更有意义的展品。”

的确,如果只看入口处的那几个展台,必然会给人留下“中国原来是这么一个淳朴、自然、有趣的农业国”之类的印象吧。

然而只需稍稍多走几步,转过一个拐角,呈现在陌生观众们面前的,却是足以令人心头一颤、仿佛走入科幻小说中未来世界一般的宏大场景。

天花板上挂着一架油漆一新的单发飞机,看起来有两个座位,地面上还停着一架三发大飞机,有两个露天驾驶座和每边有三个玻璃舷窗的闭式客舱。

刘平满怀自豪之情地亲自向国王介绍起来:“陛下,这是我国北洋重工集团自行制造的‘火风’多用途飞机和‘绿云’客机,前者能载两名乘员飞行四百公里,后者能载两名乘员和十一名乘客飞行一千公里,速度为每小时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公里,也就是说,能在三小时内从阿姆斯特丹飞到伦敦。”

阿尔伯特国王差点张口做吞西瓜状,要知道,他的国家如今总共只有两架从美国进口的单座飞机,纯粹是木头钢丝帆布加引擎组合成的、看起来比脚踏车复杂不了多少的玩具,每次最多只能飞一小时,在空中的状态就像一只受了伤随时会坠落的海鸥。

“现在我总算能理解为什么如此多人会为那个小儿麻痹症患者的黄祸论着迷了……”

阿尔伯特国王在当天的日记中如是写道。

更令国王惊叹的东西还在后头。

“陛下,看这辆汽车,您觉得它应该卖多贵?”刘平指着展台上一辆黑色小汽车问国王。

“虽然看起来很朴素,但汽车毕竟是比较复杂的机械,怎么说也要两、三百英镑吧。”国王笼统地回应道。

“陛下,这是我国张氏捷达汽车公司生产的‘吉电’型轿车,它在我国市场上只售七十英镑,比当今德国造、美国造小汽车的国内售价便宜两到三倍。”

没等国王反应过来,刘平又指向一辆外形优雅流畅、内外装饰高贵典雅的白色大轿车:“当然,我们也有高档次的北洋重工‘王虎二型’轿车,请看这里,如今我国皇室、高官都以此为专车。陛下,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皇帝,将这辆汽车送给国王夫妇,作为中比友好的见证。”

当翻译将这句话传达给国王时,国王高兴地握住刘平的手:“我代表我全家感谢热情慷慨的中国皇室,祝愿您的父皇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殿下,这是什么?”王后对角落里一个带尾巴的、不时嗡嗡低响的白柜子产生了兴趣。

刘平殷勤地微笑着,打开柜门,示意王后把手伸进去。

王后触电般地缩回手:“天哪,又冰又凉,里面装了冰块吗?”

“不,这是我国求新机器公司制造的‘电冰箱’,它用电而不是冰块来保持低温,您可以用它来冰镇威士忌或制作冰淇淋,当然,它也可以用来保存生肉之类的生鲜食品。它是个小型的冷藏库,安置很方便,我自己的寝宫里就有一个。”刘平向众人露出灿烂的笑容与白牙——多完美的广告大使。

在另一时空历史上,真正的电冰箱发明于20年代,1920年,纽约布鲁克林一家平板印刷厂的一位名叫威利斯*卡里尔的工程师,设计出一种能控制温度和湿度的新系统。在此基础上一些公司根据客户的需要改良制造出一些体积较小的家用冰箱,一开始,这是一种噪音大,易泄漏的新发明,实际上它只是在旧式机械“冰盒”壳内安装上电机和转动皮带,这使它的外貌看起来就像一种试验品。

1923年,当弗雷基代尔还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分厂的时候,它引进了一种新的机械冰箱组件,并组装成电冰箱。弗雷基代尔电冰箱的设计是把储存易腐烂食品的“冰盒”和制冷机械部分装进一个特制的柜子。这种装置安静、方便,且结构紧凑。至此,一种新的冰箱式样随着到处可见的商标名诞生了。

而在这个时空,求新公司与“NEWTIME”牌电器注定要开创一段令欧美工业界耿耿于怀的辉煌历史。

一行人走近下一个展台时,迎面吹来习习凉风,顺风望去,十几个大小高矮不一、或暴露在外或装在铁丝笼里的“小风车”正鼓了劲地飞速转动,正是这些小风车在这初夏六月送来了怡人凉风。

“很漂亮的电风扇,比美国货好。”国王点头称赞道。

1882年,美国纽约的克罗卡日卡齐斯发动机厂的主任技师休伊*斯卡茨*霍伊拉,最早发明了商品化的电风扇。第二年,该厂开始批量生产,当时的电扇,是只有两片扇叶的台式电风扇。

1908年,美国的埃克发动机及电气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齿轮驱动左右摇头的电风扇。这种电风扇防止了不必要的三百六十度转头送风,而成为以后销售的主流。

中国送来参加万国博览会的这批风扇全部由黄氏大达机器公司生产,不但全部装置有齿轮驱动左右摇头装置,还装设了风力按钮和定时装置,外形上也较轻巧简洁,此外还展出了用于大型公共设施的各型吊扇。

“我很喜欢脚踏车,脚踏车源自欧洲,没想到中国却制造出了这么好的脚踏车。”国王看到张氏容新公司的送展的一批脚踏车后感叹道。

王后却盯住一辆看起来比前面那些脚踏车笨重得多的两轮车,疑惑道:“这辆脚踏车怎么没有踏板?”

“亲爱的,我知道,这叫‘摩托车’。”国王温柔地扶住王后的肩膀。

1885年德国载姆勒发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摩托车,当时这辆原始摩托车的车架和车轮都是木质的,车轮包铁皮,车架下的方形木框中放置引擎,木框两侧各有两个小支撑轮,其作用是静止时防止倾倒。因此,这辆车实际上是四轮着地。单缸风扇冷却的发动机,输出动力通过皮带和齿轮两级减速传动,驱动后轮前进。其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为264mL,最大功率0。37kW,时速仅每小时12公里,比步行快不了多少,而且因为没有减震装置,在19世纪的石条街道上行驶时,是名副其实的“震骨车”。

此后,1903年美国哈利公司生产了采用自行车车架的“第1号市场销售车型”,该车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409mL,功率2。94kW,但由于依然没能解决减震问题,最终还是进了博物馆。

此后,随着一系列新发明新技术出现,摩托车开始有了实用价值,在工厂批量生产,成为商品,这就是第二代摩托车,即称为商品代的摩托车。

此次中国展出的张氏容新公司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闪电”型摩托车,不但采用了充气橡胶轮胎、滚珠轴承、离合器和变速器、前悬挂避震系统、弹簧车座等世所承认的商品代摩托车技术,且具有较高性能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在国内已经得到了军政方面的大量定单,也成为中上阶层时兴的交通和竞速工具。

“了不起,了不起啊。”国王只剩下了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