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将飞机上下每一寸都亲手摸过。
盼了又盼,那座帐篷的帘子终于从里面掀开了:“方面舰队司令部来电!11:30在坐标1636加11990发现敌舰队!”
唐鹏甩掉烟头,掏出兜里的海图画了个圈:“找到敌人了,目标在卡巴鲁延岛西北,弟兄们,我们照一号计划,分三队巡逻,我和小宋去甲区,2小队去乙区,3小队去丙区,都准备好了吗!”
早已守在飞机座舱里的部下们纷纷探出了头:“一号机待命!二号机待命!三号机……”
“全队出动!跟我来!”
几分钟内,九零一中队的六架“海鹰”在海面拖出长长的水迹,逐一滑出这个无法给人留下任何深刻印象的普通小海湾,在更广阔的海面上开足马力,很快便如鸟儿般轻盈地跃上天空。
整个中队爬升到一千五百公尺后,编成三个双机小队,分别向海湾西侧、西北和北面的巡逻区直冲而去。
20分钟后,唐鹏在卡巴鲁延岛东南发现了第一个目标:一架没有浮舟的小型飞机,位于本机右上方,航向东南,速度很慢——再好不过的猎物!这时,一旁的僚机摇动起翅膀,唐鹏会意地向僚机打出手势:我先上,你掩护!
加大油门,拉起操纵杆,蹬下舵板和副翼板,唐鹏的零号“海鹰”轻快地在空中划出一个三维的双重曲线,三下两下绕到了敌机后面。
对方显然发现了两架不怀好意的飞机正在接近,吃力地转起弯来,企图向北面逃窜,唐鹏当然不是喜好放生的善男信女,面带猎人开火前的沉稳表情,以熟练的操作咬紧敌机,拉开机枪枪栓,按下发射钮,机头螺旋桨后的两挺一二式空冷重机枪顿时喷射出炽烈的枪火,曳光弹的轨迹在天空中跳起舞来。
距离不断接近,从一百码到三十码,敌机没有反击,任由“海鹰”的机枪在机身上开出越来越密集的弹孔——唐鹏这才看清楚,这是架拆掉起落架的索普威思单座机。
断续的射击只进行了不到一分钟,敌机引擎便冒出了滚滚浓烟,飞机失去控制,向海面急速俯冲下去,唐鹏远远地跟在后面,直到亲眼目睹对方连人带机撞进大海……
一刻钟后,唐鹏又在卡巴鲁延岛西面找到了第二个猎物,这是架肖特水上飞机,后座设有一挺装在环形架上的哈乞开斯机枪,唐鹏没有给对方反击的机会,“海鹰”要比对方灵活得多,凭借高度和速度上的绝对优势,唐鹏驾着座机背对阳光进入,从敌机后上方连续攻击,仅三次长点射便将对方打得吐火,翻滚着掉了下去。
大约在同一时刻,九零一中队的第2中队在林加延湾中部发现并击落了另外两架敌小型机,此外,第3小队在海湾东部发现一架肖特水上飞机,成功将其迫降俘获。
四国联合舰队的航空侦察力量就此全军覆没,伯尼中将失去了他最关键的侦察手段,而就在他对此还一无所知的时候,他的前卫部队已经绕过了卡巴鲁延岛,取东南偏南航向,小心翼翼地向林加延湾深处前进。
十二时三十五分,处于舰队最前方侦察线上的“雅茅斯”号快速巡洋舰突然发生大爆炸,几分钟后,前卫队旗舰“澳大利亚”号左舷也忽地腾起两股数十公尺高的水柱。
单薄的“雅茅斯”号只挣扎了不到一刻钟便没入海面下,而“澳大利亚”号经此一击,顿时失去了动力,如一条死鱼般瘫在了海上。
伴随在前卫队左后方的法荷联合驱逐舰队顿时忙碌起来,其中5艘一路冲到“澳大利亚”号左舷,围绕估算中的潜艇位置连续投下一枚又一枚深水炸弹。前卫纵队后续舰只则迅速绕开被打瘫的“澳大利亚”号,继续前进——可是没过几分钟,“德雷克”号大型装甲巡洋舰右舷又腾起了冲天的水柱……
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战!南海之决断!(12)
林加延湾东北,第2舰队旗舰“瑞祥”号。
马升宇端详桌上的海图,面色凝重,频频开合手中那只白金表盖的怀表——那是南海大海战后,时任前朝总理大臣的先皇刘云在接见海军功臣时亲手赠给他的。
围绕海图的参谋们根据一旁电报室中传出的情报,不停地在图上标出敌我位置的变化,忙得不亦乐乎。
“敌前卫队进入甲水雷阵!”
“敌前卫队进入一号潜舰拦阻线!”
“敌前卫队进入左巡洋舰拦阻线……”
电报室中不断传出从各个渠道汇聚来的情报,马升宇仔细听着,认真看着,不时发布简短的命令,作为南海方面舰队司令官,他要对这次战役负全部责任——也很有可能会在最后的决战中光荣殉国。
马升宇很清楚,这场战役的胜负,根本上取决于我军在林加延湾设置的重重陷阱究竟能对敌舰队造成多大程度的消耗。
第一重陷阱是水雷阵,早在三天前,登陆船队尚未全部撤出的时候,守卫林加延湾的第3舰队护卫部队已经开始在敌舰队最有可能进入的方向——卡巴鲁延岛附近布设完成了一道长6海里、纵深1…2海里的水雷障碍。第2舰队主力和苏比克湾护卫部队集结到林加延湾后,又在海湾北面和西北布设了两道各长5海里、纵深1海里的水雷阵(乙阵、丙阵),并及时向预定留在海湾内作战的己方舰只分发了雷阵图。预计无论敌舰队从哪个方向进入或脱离,起码有5成概率会冲入其中一道水雷阵。果然,根据卡巴鲁延岛上观察哨的报告,敌前卫队在30分钟前径直冲进了西北方向的甲水雷阵中央,有3到4艘舰只发生爆炸——
第二重陷阱是埋伏在水雷线之后的潜舰拦阻线,共四条,其中一号线布设在甲水雷阵之后,二号线布设在甲乙水雷阵之间,三号线布设在乙水雷阵之后,四号线布设在乙丙水雷阵之间。每条线上等距离潜伏4艘小型潜舰,总共16艘潜舰,伺机对突破水雷阵的敌舰队发起攻击。根据派往卡巴鲁延岛方面水机部队的报告,15分钟前敌舰队已冲入一、二号潜舰拦阻线之间。
第三重陷阱——或者说,防线,由左、中、右三条巡洋舰拦阻线构成,其中左线的7艘旧式巡洋舰(隶属日军轻巡5战队和朝军轻巡3战队)在一、二号潜舰拦阻线之后巡逻,中线和右线的各4艘旧式巡洋舰分别在三四号潜舰拦阻线之后。设置巡洋舰拦阻线的目的在于摧毁敌打头的轻巡洋舰部队,并吸引敌前卫队的注意力,为第四重陷阱发挥效力提供掩护。布设在拦阻线上的这些旧式巡洋舰已经在今天凌晨的战斗中充分证明了其价值,左拦阻线的日朝军两个轻巡战队在那次短促而激烈的夜战中彻底摧毁了偷偷突入海湾内的两艘英军巡洋舰。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参战的8艘巡洋舰全部是在1900年前后由德国船厂建造的,在德意志帝国那支强大的公海舰队龟缩在基地不敢轻易挑战皇家海军的背景对照下,德国(制造的)军舰在太平洋痛击英舰的事迹似乎是不错的新闻噱头。不过在那次战斗中,朝军轻巡3战队的“仁川”号有几个锅炉被打坏,只能半速航行,无法随同本队行动,只得先撤往高雄港整修。
根据左拦阻线领舰“高砂”号(日军轻巡5战队旗舰)的报告,10分钟前发现3艘敌轻巡,其后方有不明数量之大型舰以纵队行进——此时还不知道左拦阻线是否已经与敌舰交火。
至于第四重陷阱……
马升宇焦急地弹开表盖,又望了一眼电报室——怎么搞的,时间差不多了,那帮家伙飞到爪哇国去了吗?
“三航舰的攻击队来电了!”
听到电报室那边副官兴奋的叫声,马升宇腰杆一振:“快念!”
“我队在你部上空,请协助指示方位。”
马升宇一楞,跺脚发狠道:“我说呢,还真***迷路了,”随即转向舰队航空参谋:“谢参谋,你来想办法,尽快给他们指示出攻击方位。”
“是!”
此时已是午后一点十五分,对作战至关重要的陆基航空攻击队在预定攻击时间过去45分钟后仍未找到敌舰队。
“马来亚”号上的伯尼中将已经隐约感觉到了事态的异常。
派出去的5架侦察机至今一架未回,也没有发回任何有意义的报告,而作为全舰队触角的巡洋舰侦察线据报已经与数艘敌巡洋舰混战在了一起,本来前卫纵队的战巡和装巡此时应该迅速支援上去,保证我方侦察线能及时获取海湾内的情报,然而令伯尼吐血的是,位于主力纵队右前方的前卫纵队各舰已经乱成了一团,瘫痪的瘫痪,倾斜的倾斜,跳舞的跳舞……
不到一小时里,连同侦察线在内,前卫部队总共有5艘巡洋舰被击沉或重创,天知道对方究竟在这里布下了多少潜艇!
不对,仅仅是潜艇的话……前卫队配属的驱逐舰并不算少,而且在如此风和日丽的海面上,很容易发现潜望镜的踪迹,以及鱼雷的航迹。
既然潜艇不可能嚣张到这种程度,那么惟一的可能就是——水雷!
伯尼顿时脊背一凉:糟了!真是那样的话,舰队可就要吃大苦头了!
等等,等等,不能慌,冷静,冷静。
对了,敌人来这里没几天,不可能这么快就布设出足以重创整个舰队的雷场,勘测海情和水深、划定区域、绘制雷阵图并分发到各单位以及实际布雷作业、设置暗浮标,这些工作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想在这几天里就完成全部程序,那就只能大大压缩水雷阵的规模,也就是说,即便这里真的有水雷阵,幅度和纵深也会十分有限,不足以给如此大的舰队造成致命损害。
但是,无论如何,现在的损失就已经足够严重了!必须立即做出相应的对策,不能让舰队主力在与敌主力接触之前遭到进一步消耗!
仔细想来,既然对方在海湾里布设了水雷阵,其主力部队应该不会冒险在其中徘徊,而更有可能在远离水雷区的海湾以外待机——这样看来,海湾内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保护的目标!
在海湾内云集大批大型船只(尤其是征用来的民船)的情况下,还断然下令往海湾里布设水雷的家伙,如果不是敌方的卧底,那就百分之九十九地是脑子坏掉了。
陷阱!
这是个为消耗联合舰队兵力而设置的大陷阱!
继续前进下去只能遭致更大的损失!必须立即掉头,回撤!尽快脱离这个该死的陷阱,到海湾外面去寻找敌人的主力,是的,他们一定就在海湾外面等着,等待我们在陷阱里挣扎得伤痕累累之后,再往我们好不容易探出陷阱的脑袋上砸锤子——
狡猾的黄猴子,在我伯尼面前玩这一套是没用的,老老实实地排出你们的战列线,用大舰巨炮来决一胜负吧!
想到这里,伯尼冷笑着下令:“传令!主力纵队连同后卫纵队,各舰就地回转180度,低速撤出海湾,各舰密切注意水雷及潜艇!前卫队应立即放弃无法航行的舰只,迅速转移舰上官兵后,尽快跟随主力纵队撤退!”
话音未落,一名了望员在传音管中大叫:“左舷后方发现大批飞机,数量……四十以上!”
[8]'0'(0)(小)(说)(网) 。800xiaoshuo。
“什么!”
伯尼大步冲到舰桥左侧的舷窗前,举起望远镜一看:一片黑压压的乌云正透散着机械性的冷酷,在舷窗后面的视野中缓慢而无情地扩张……
哪里来的飞机?美国人的飞机?不可能!整个菲律宾群岛最多有三十部能飞上天的东西——包括热气球在内。
那么,敌人在这里还留有飞机母舰?或者说,直接从最近的陆上机场飞来的?要是后者的话,对方的航空技术还真是……
来不及想那么多了!
伯尼板紧了脸,大手一挥:“发信号,全舰队准备防空作战!”
这边刚下了令,那边又有了望员报告:“左舷前方发现大批高速小型舰艇!数量……五十以上!”
果然是陷阱!
伯尼咬咬牙,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这种时候,慌张等于自杀,何况英国绅士在越危急的时刻越应该表现出那无比高尚的从容和优雅——
“传令,全舰队准备反雷击作战!各驱逐舰队立即前出阻击敌雷击部队!”
没什么好紧张的,舰队有29艘驱逐舰和5艘鱼雷艇,加上各巡洋舰、主力舰上那些密密麻麻插得跟刺猬似的副炮,对方能有几艘雷击舰艇能冲到2000码危险距离发射鱼雷?至于2000码以外发射的鱼雷——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打鱼。
伯尼整了整他的白手套,扬起他自信的头,准备欣赏一场他意料之中的大屠杀
第一百六十二章 死战!南海之决断(十三)
从林园航空站起飞的101联队54架“海炎雷”只有46架顺利抵达林加延湾上空,另外8架因种种故障提前返航或掉队,屏东起飞的102联队运气更糟,由于途中遭遇大面积雨云,有15架飞机与机群失散。也就是说,先后进入林加延湾对敌联合舰队发起攻击的“海炎雷”总共是85架,除去4架未搭载鱼雷的指挥机和备用指挥机,参战的攻击队共携有81条450毫米鱼雷。
101联队分成6个中队,首先对敌主力纵队发起攻击,“马来亚”号那突兀而出的巨大舰影使其成为攻击部队的头号目标,3个中队共23架飞机分别从3个方向发起突击,另外3个中队各选定“马来亚”之后的一艘战列舰,从敌左舷同时突进。
当日四国联合舰队主力纵队中除“马来亚”号之外,“巨人”号和“大力神”号各装有六门三英寸高射炮和若干挺高射机枪,“丹东”号装有4门75毫米高射炮,“爪哇”号装有1门65毫米高射炮,“纳尔逊”、“阿非利加”和“不列颠尼亚”各装有两门三英寸高射炮,总共33门高炮(其中一舷可用的高炮数量为23门)——此时这些高炮要面对的是44架同时进攻的华军飞机。
从航行中的战舰向飞行中的飞机开火,这可比用平射炮轰击水面上的鱼雷艇要困难得多——在测算距离、相对速度之外,还要即时解算出敌机高度,作战对象由二维化为三维,本身就是个飞跃性的挑战。
从某时代的眼光来看,这些战舰上的高射炮实在可称得上是简陋,事实上它们几乎是直接从原有的反雷击平射炮或早已有之的陆军反气球炮改造而来,观瞄装置相当原始,基本上是由原有的装备稍加改造拼凑而成,使用人工定时的空爆弹——弹药手根据解算出的敌机高度临时装定空爆高度。此外,这些高炮完全裸露在各层甲板上,没有任何专门的防护。
只是这些简陋玩意的对手显然也乏善可陈:笨重的躯体转向困难,必须采取固定的航线发起攻击,而一百多公里的空速比那些最迅捷的雷击舰也快不了多少——大家彼此彼此。
一时间,只见“马来亚”号、“巨人”号、“大力神”号和“丹东”号四艘最大的战列舰周围群鹰乱舞,一朵朵黑色烟团此消彼见,密密麻麻地污染着原本澄澈干净的林加延的蓝天……
“打中了!”
“黄猴子喂鱼去了!”
“马来亚”号左舷中部的高射炮位上爆发出一片欢呼,在他们正前方几百码外,一架巨大的四发飞机拖着长长的黑烟、飞甩着大大小小的碎片扑入海中,溅起一大片华丽的水花。
“鱼雷!鱼雷过来了!”
一名水兵惊呼起来,却被旁边的军官往脑袋上拍了一把。
“继续你的职责,把炮弹搬过来!”
话音刚落,一串子弹乒乒乓乓地扫过炮位,正巧把那军官的脑袋打成了一团红液飞溅的碎西瓜……
原来“海炎雷”的庞大机头中固定安装有三挺13毫米重机枪,可由驾驶员通过前方一个可弹起的专用瞄准具,在几百到上千码外以曳光弹扫射敌舰,这也是该型机为对舰作战专门加装的装备——这意味着投射完鱼雷的“海炎雷”还可以继续用机枪扫射来杀伤军舰上的防空炮手以掩护后继飞机投雷。当然,这种近距离的扫射也要冒很大的风险——战舰上密布的高射机枪也不是吃素的。800小说网 。800xiaoshuo。
战舰与飞机上交互往来的曳光弹编织出一张梦幻中若若现的神秘光网:在光网的那一头,那些双层翅膀的巨鸟不时有一两只喷吐出烟火,或在空中化为一团碎片四散的火球,或拖着一条送葬的长长黑带冲向海面;在光网的这一头,战舰的钢板上闪烁着金属碰撞的漂亮火星,那些毫无防护的炮位上则不时绽放出骨肉迸裂的鲜艳血花……
在这华丽的光网之下,交织着一条条灰白的鱼雷航迹——看!其中一条航迹的尽头,那团直冲云天的巨大水柱后面是……“马来亚”号!没错!命中了!第三航舰的第一次命中!海军陆基航空兵的破瓜之作!
盘旋在战场上空的101联队联队长梁恬上校兴奋地在记录本上写道:“13:45,一发命中敌旗舰左舷。敌纵队低速行驶,对我军之攻击极为有利。”
两分钟后,法舰“丹东”号中雷,紧接着,“马来亚”号再次中雷。
101联队各中队尚未把鱼雷投完,102联队已经赶到了战场,只见指挥机上信号弹一起,5个中队分别瞄住敌主力纵队前部的5艘无畏型战列舰杀了过去。
就在三航舰八十多架重轰炸机与敌战列舰疯狂撕杀的同时,由朝军3个雷艇战队共30艘鱼雷艇和朝日军5个驱逐战队共23艘驱逐舰组成的第一雷击波也与敌驱逐舰部队刺刀见红地混战开来,双方你来我往,鱼雷乱射,火炮横击,机枪狂扫,不一时就有数艘舰艇变成了熊熊燃烧的火球或翻倒过来暴露私处的死鱼……
激战中,日军“朝潮”号驱逐舰被打得浑身冒火,舵机失去控制,混乱中竟全速撞上了英舰“莫里斯”号,“莫里斯”号当场断成两截,“朝潮”号则瞬间失去了包括舰桥在内的前半部,短短两三分钟里,两舰几乎同时从海面上消失。
随着敌前卫队的法荷驱逐舰队和后卫队的美军驱逐舰、鱼雷艇迅速赶来支援,主要由老式雷击舰艇组成的我军第一雷击波渐渐不支,突近敌主力纵队实施雷击的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
“右舷班诗兰半岛方面发现大批小型舰艇!高速接近中!”
20分钟内吃了三条鱼雷,此时已经左倾5度的“马来亚”号上,伯尼听到传音管中了望员惊慌地喊叫声时,心中一颤,松掉了手中的望远镜,连着望远镜的皮带在伯尼胸前晃来晃去,预示着更加不祥的未来——
果然,伯尼刚回过神来,一架近在咫尺、到处喷火的四发大飞机忽地从舷窗外面掠过,眨眼间,舰桥剧烈地摇晃起来,被参谋们及时扶住的伯尼看到舷窗外大片耀眼的火焰蔌地升起,瞬间里覆盖了整片左边的舷窗……
大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