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地图尺笔、桌椅油灯之类早已布置停当,原本就是城防司令兼边防第11团团长梁刃中校的指挥部,然而许魂却并不满意。

“在这里看不到敌人,如何指挥?”

梁刃劝道:“长官,敌军炮火太过猛烈,不如暂避一时,待到城上稍微安全一些时再上城楼观望不迟。”

许魂摇头道:“不好不好,若敌军大炮一直不停,难道就一直等下去吗?不行,我还是要回城楼上去,还怕了那俄国人的几颗炮弹不成?”

“长官,城楼上有观察哨,随时可向这里报告敌人动向……”

“还是亲眼看到的实在些,梁团长可在此守侯,我带几个参谋和传令兵上去就行了——我还要亲自布置一下团属炮连,上面总要有人随时可以发布命令才好。”

不待梁刃回话,许魂早带上了旅部的几名军官,又猫着腰跑回了城楼上,梁刃见状也欲跟上去,却被民防25团团长何斌中校扯住了胳膊。

“许旅长叫你守在这里,你要跑去哪里?”

“旅长若出了事,我等怎么担待得起……”

“许旅长若出了事,还有你我嘛,若我们都在那里殉了难,谁来指挥城防?”

梁刃觉得此话有理,也就老老实实安坐下来,与何斌一道守在地下室里,聆听前哨消息,不时派人到城楼上去向许魂禀报情况或请示命令,倒也没甚危险。

却说俄军方面,早在华军展开第一轮炮击之际,俄第一军军长格勒恩格斯罗中将早已通过电报将情况上报第一集团军军长什塔克利别尔格中将,从集团军司令部得到的指示是:攻击穆拉维约夫卡(即江东六十四屯地区),以防华军利用此地作为渡江桥头堡。

格勒恩格斯罗中将随即命令驻守布拉戈维申斯克(即海兰泡)要塞的西伯利亚第一师派出一个旅,另由部署在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南的后贝加尔哥萨克第11旅派出一个团,共配备40门大炮,向江东六十四屯的乡府——威远城发动攻击,力图在华军通过那里发起大规模登陆之前攻克威远城。

11时左右,俄军对威远城发起炮击,20分钟后,格拉斯科少将亲自率领两个团从威远城北面发动进攻,俄军以树林、灌木、高梁地作为掩护,步步逼近华军阵地,然而,他们的行踪却被城楼上的华军禁卫第一旅旅长许魂上校看出了个大概。

他立即向刚刚在城楼上布置好的禁卫第一团团属炮连直接下令:“炮连注意,三点钟方向,距离1000米,高粱地左侧,十发急速射!”

炮连连长把命令重复了一遍,6门架在城楼垛口之间的75毫米山炮立即转向城东北的高粱地上,炮管平伸,炮手咔咔两下填进炮弹,关旋炮闩,拉下炮绳,刹时间一簇红光闪过,稍顷,那高梁地中开了几簇红花黑云,隐约又可见残肢之类的飞起坠下。几乎同时,3门用沙袋垫着底座的100毫米迫击炮却也瞄准完毕,炮口高耸朝天,炮手接连不断地向里面填入炮弹,只听闷响声声,不到半分钟,三十发炮弹早已飞得干干净净,都在那高粱地里外爆得花团锦簇。

“一点钟方向,距离800米,小树林前,十发急速射!”

“十点钟方向,距离800米,灌木丛后,十发急速射!”

只听许魂迭连下令,众炮手忙得不亦乐乎,只觉打得不够过瘾,狠不能一连填他百八十发炮弹,把阵地前面炸出一片火海来。

俄军未曾接近到华军阵地300码内便已吃了大亏,两个连长被炮火炸没了影,一个营长丢了半截腿,格拉斯科少将只道这是正常伤亡,一个劲催促部下前进,两团人马出了灌木丛和高粱地,在华军阵地前200到300码的空地前展开成散兵线发起冲锋,迎头却遭了一阵机关枪和迫击炮的痛击,子弹横扫乱飞,炮弹如雨落下,俄兵当即如镰刀割麦般一丛丛倒下,余者震惊不已,哄地逃了回去。

格拉斯哥少将哪肯就此服输,又催令部下再冲,还未出高粱地时,再遇着了一阵劈头盖脸的炮火,华军的机枪也毫不吝惜弹药,直往高粱灌木间乱扫一片,俄国军兵还没冲上开阔地,早已士气大衰,军官纷纷抢先撤退,格拉斯哥将军只好让部下先退到隐蔽地带整顿一番,以利再战。

稍后,俄军后贝加尔哥萨克第11旅的哥萨克步兵22团赶到,与格拉斯哥旅合成一股,在炮火支援下再次发动冲击,三个团以倒三角形之状展开,呈合臂拢击之势,从东北、正北、西北三面向威远城发起冲击,各步兵营辅以机枪火力支援,山炮也借着地形地物的掩护推进到1000码左右的距离上向华军阵地猛烈射击,各团团长还奔跑在前,以鼓舞士气。

这次攻击,来势着实凶猛,且俄军将炮火集中在威远城西北角上,生生在那里打开了个缺口,哥萨克第22团1营即奋勇向前,通过白刃战攻夺了城墙前的的一线战壕,驻守那里的华军边防11团第2营第8连遭重创,1小时前才刚刚驻进城西外围阵地的禁卫第1团2营7连在连长铁群上尉的率领下,向俄军发起反冲击,两军在原边防11团8连的阵地上杀成了一团。

禁卫1团7连3排一班的一等兵吴俊,与同组的战友王一阳肩并着肩,平端着上了刺刀的九七式步枪,踏着被炮火打得松软焦黑的泥土,迎着对面俄国人丛林般的刺刀奋力扑杀过去,当下挑开一名俄兵的刺刀,反手捅入了俄兵心窝。这娴熟的劈刺手艺自然引起了其余俄兵的注意,三个俄兵呐喊着一起冲过来,企图凭着数量优势一举摆平吴俊,这时候战友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一等兵王一阳劈死一名当面的俄兵后立即靠拢到吴俊右侧,这下子是二对三,数量比例不至于悬殊得过分。

“呀喝!”

吴俊与王一阳同时怒喝,却先放开了冲在中央的俄兵,步履轻移,左右开弓,只取两边的俄兵而去,各自只一个回合,便解决了那两个显然训练不足的小兵,然后两人默契十足地一起转身,一起夹击中间那扑了空的俄兵,两把刺刀,上刺喉,下刺心,自然干净利落地解决完毕。

“好兄弟。”

吴俊叫道,看也没看王一阳,王一阳没有回答,只继续专心与他配合着拼杀,两人左挡右刺,互为屏护,不意间便放倒了十数敌兵,直冲入战壕中,迎头碰见一个大胡子俄国军官,那军官下意识地抬起手中左轮枪放了一发,射穿了王一阳的左手手掌,吴俊却也早把刺刀捅进他喉管正中,回头便问:“兄弟,怎么样!”

“痛……妈妈的,怎么这么痛。”

王一阳捂住伤口,额上刹时间冷汗直冒。

“你等等,我去给叫医官!”

吴俊说道,提着枪跃出战壕,目力所见,俄兵已纷纷倒扛着枪往来时的方向奔逃回去了,自己连上的机枪手们迅速跳进战壕,架起机枪,朝着俄兵远去的背影兴高采烈地狂射一番。

“敌人退了,王一阳,敌人退了!”

吴俊跳回去跟王一阳这么叫着时,王一阳劈头就骂:“你***是不是人,还不快给我叫医官来,老子痛死了!”

吴俊呆呆地点一下头,慌忙奔跑着呼唤医官去了。

当时吴俊还不知道,他刚刚捅死的那军官,是攻进阵地的俄军营长。

两周后,王一阳获二等忠勇勋章和银质伤残奖章,吴俊只拿到了二等忠勇勋章——因为他毫发无伤(废话!)。

且说俄军三面合击威远城,格罗斯哥少将亲率本旅2团全部和3团的两个营从正面强攻,俄军借着大炮机枪在后密切支援,冲近了华军前沿阵地,步枪乱射一阵后即突入阵地发起白刃战,防守城北一线阵地的华军边防11团1营的两个连支持不住,死伤大半,余部被赶出了阵地。俄军随即沿着交通壕向城下二线阵地渗透,防御二线阵地的华军禁卫1团1营以机枪火力封锁交通壕,并以迫击炮猛烈轰击一线阵地中的俄军,俄军伤亡惨重,无法继续突破二线阵地,华军兵力上居于劣势,一时无法发起攻击,战斗陷入僵局。

这形势,许魂在城楼上看得清楚,又见战场上空一艘己方的小型飞艇和两架蚊子般嗡嗡响的小飞机绕来绕去,投下一些彩色信号弹,想必对岸的大炮即将发言,便下令早在城中待命的3营各部上好刺刀,准备手榴弹,待己方炮击之后,即刻对盘踞在城北一线阵地中的俄军发动反击。

12时15分左右,接到空中侦察报告后的华军炮兵开始对攻击威远城的俄军部队发起猛烈打击,执行这一任务的是禁卫第一师师属炮兵团的18门150毫米榴弹炮和36门105毫米加农炮。

炽烈的炮火瞬间吞没了俄军占据的阵地,俄军陷入恐慌之中,士气一落千丈,但也偶有数炮弹落到相邻仅200码的华军二线阵地上,后来查明,禁1团1营有3名士兵在己方的炮火急袭中受伤。

20分钟后,炮火停歇,禁1旅旅长许魂上校亲自命令1团3营营长刘宁少校:“带你的营出击!把一线阵地夺回来!”

“请放心,3营一定完成任务!”

刘宁少校即刻率队出击,亲手操一挺轻机枪冲杀在前,受到援军高昂的士气感染,1营也跃出战壕,发起冲锋,两营人马合成一股,冒着俄军步机枪狙射,眨眼间跑过200码壕沟交错的开阔地,冲在前面的战士先往战壕里扔下一排点着了引线的手榴弹,众人随即卧倒,一排爆炸声后,官兵们争先跃起,无数闪光枪刺直冲战壕中的俄军捅去。

一阵急促的、令人窒息的白刃格斗后,俄军的士气终于衰落到极点,如决堤般地溃散了,格罗斯哥少将眼见大势已去,也不愿独逞英豪,随着败兵一路狂奔,逃进了布拉戈维申斯克要塞中尚才得以整顿部下。华军穷追一阵,顺路占领了已被炸得一塌糊涂、所以被俄军放弃的米柳恰克支撑点后放才停顿下来,就在米柳恰克支撑点周围挖掘战壕,修筑新阵地。

就在两营禁卫步兵对败退的格罗斯哥旅展开追击的同时,禁卫第1旅的第2团与师工兵团的部分人员装备在白鱼屯渡口完成了卸下作业,禁卫第2团立即纳入许魂上校的指挥下,其1营被派往米柳恰克支撑点支援已经在那里撅壕据守的禁1团第1和第3营,2营和3营则留在威远城环城防线上展开防御。

根据战后俄军战史资料,9月9日格罗斯哥旅和哥萨克22团联合对穆拉维约夫卡城(即威远城)发动的攻击作战中,共有812名俄军官兵阵亡,1512名受伤,198名失踪。

格罗斯哥少将领导的对威远城的攻击失败后,俄第一军军长格勒恩格斯罗中将鉴于当日早晨阿穆尔河舰队被华军江防舰队全歼的状况,认为俄军已经无法阻止华军登陆,再派兵攻击防御坚固的威远城只能浪费有生力量,而无法达到任何实际效果,故停止了对威远城的攻击,只是命令远程炮兵不时轰击白鱼屯渡口,以期阻碍华军登陆,但华军炮兵在飞艇和飞机的支援下及时组织了炮火压制作战,俄军为保存实力,也不敢再轻易使用远程炮兵。由此,在9月10日清晨以前,华军工兵得以顺利在瑷珲与白鱼屯之间的黑龙江江面架起了一座可并排通行四辆马车的大浮桥。

9月10日晨中午12时,禁卫野战军司令官梁天河上将与参谋长张一叶中将携军部人员进入威远城。其时,禁卫第1师全部人员装备已全部渡过黑龙江,全师3万六千官兵集结在威远城周边10千米范围内,蓄势待发,目标——中国的海兰泡!   

第六十三章 东线之东北

东北的黑土地上,奔流着三条宽阔美丽的大江,它们分别是发源于蒙古高原的黑龙江、发源于大兴安岭的松花江和发源于锡霍特山脉的乌苏里江,其中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最终均向东北汇入黑龙江,两处交汇点的距离不到150千米,中间是一片被称为“三江平原”的广阔沼泽地,由于开发困难,人烟稀少,也几乎没有修筑道路。

在大片沼泽地的边缘,几座初显繁荣的城市正显示着勃勃生机,它们分别是:位于三江平原以西、松花江右岸的富锦,位于三江平原以北、黑龙江右岸的抚远,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黑龙江左岸的伯力(哈巴罗夫斯克),位于三江平原东南、乌苏里江左岸的饶河,位于三江平原以南,挠力河左岸的宝清,除了伯力外,上述几个城市现在正位于中华帝国事实国界内。之所以用“事实国界”这样的词,是因为中华帝国方面十余年来一直声称,包括库页岛(萨哈林岛)在内的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额尔古纳河以东、自1858年来被俄国吞并的一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华帝国领土范畴内,但俄国方面以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为凭据,拒绝承认这一点,中国于是以俄国在海兰泡屠杀华人并入侵江东六十四屯地区为缘由,声称要保护所有被占领土上的华人,发兵攻击俄国远东地区,中俄战争就此爆发。

1903年9月9日清晨,中华帝国陆军第二军军长肖烈日中将与参谋长胡惊怖少将一起来到乌苏里江左岸的饶河。饶河是个拥有四万多居民的小县城,好几条崭新的街道正在兴建,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之前小城欣欣向荣的势头。

这天城中却与往日不同,新街道也停止了建设,不少人家正赶着装满什物的大车往城外去,因为市民都知道,城外聚集了好几万兵,显然要打起来了,对面的俄国人也有大炮,几个炮子过来,搞不好就全家死光光,躲一时算一时罢。

肖烈日,字宏成,当年三十七岁,曾任禁卫第十“金狮”团团长,甲午战争时率该团在中和与日将乃木希典的一整个旅团血战大半日,全团伤亡近八成,不得不回国休整,肖烈日本人亦中弹受伤。中和之战,以其惨烈令中外为之叹息,肖烈日亦由此驰名国内,成为各家报纸争相报道的“铁血忠魂”样板。肖烈日伤愈后,又率其部队再征日本,攻战神户,亲斩首级无算,更在关原大战中,独领本团军兵攻上南宫山北麓阵地,为主攻部队迂回敌后打开了道路。战后,肖烈日即荣升禁卫第一旅旅长,1896年5月,他奉总参谋长刘云元帅的直接命令,率本旅突击禁卫第一师师部,逮捕了丁介云叛党中的重头人物——禁卫第一师师长卢子祥少将,立下大功,旋升任师长。后进入帝国陆军大学接受中期培训,毕业后先后出任禁卫师长、步兵军长、军区司令等职务,战前奉调入京,被授予指挥第二野战军的重任。该军下辖第七步兵师、第十步兵师、第三骑兵旅、独立第二炮兵旅和预备第三十步兵师,合计兵力十一万二千人。

此时的肖烈日依然如当年般虎背熊腰,只是甲午战时满脸的络腮胡已换成了时髦的八字胡,胯下一匹纯黑大马,身着国防军的藏青色将军制服,左胸最上挂着耀眼的银质龙眼镶蓝宝石附六只龙爪的四等青龙勋章,其下别着白金质、白虎加双羽、虎眼镶钻石的一等白虎勋章——这是他身为勇者中之勇者的证明,他还有更多的勋章,但只需挂出这两枚,就足以让见者或艳羡或嫉妒或惭愧。肖烈日腰间还挂着一把金银兽纹鞘的军刀,但这对他来说只是纯粹的装饰物,他真正喜爱的武器由一名骑马的卫兵扶在马上,那是一把包在布套里的青龙偃月刀,一把真正砍烂过上百人身体的战刀,它被肖烈日时刻带在身边,兴致一来便取下操弄一番,直让卫兵们看得发呆——那玩意可真有六十八斤重。

肖烈日的参谋长胡惊怖乃陆大第一届炮兵专科出身,第一次中和战役时任禁一师炮兵团团长,奉命指挥三个炮兵营支援肖烈日的禁十团守卫中和,两人配合默契,方才重创日军,捱到了援军赶到。由于胡惊怖在甲午战时表现出色,历次组织炮兵作战均令上级司令机关感到非常满意,曾被武威公刘云当众表称为“炮王”,此号四下传开,军内众人皆知,名气不在肖烈日之下。

此时,胡惊怖与肖烈日立马乌苏里江畔望远镜,各自以望远镜观察对岸。

饶河之北数里外,有一河名比金河,发源于锡霍特山脉北部,向西注入乌苏里江,由江河交汇之处溯比金河而上不到十里地,比金河左岸有一村镇名比金(即以河流为名),西伯利亚铁路东段过河穿镇而过,向南直往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通去,向北则直与伯力(哈巴罗夫斯克)相连。

比金之西北为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之南是比金河、大乌苏尔卡河与乌苏里江三条大江河冲积成的沼泽平原,是中国军队从南面包抄伯力、从北面封锁海参崴的必取之地,俄军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派出了东西伯利亚第34团驻防比金周围,修筑了一系列半永久工事,企图尽可能久地阻遏华军,以待阿穆尔军区和滨海军区的部队前来增援。

“老肖,时间快到了。”

胡惊怖抚摩着怀表的玻璃盖说道,肖烈日微微点头,左手指向右岸的一片密林中。

“他们还在那里,从三天前开始,我们的人一直注意那里,至少应该有三个步兵连,六到十门大炮,就横在我们预定架设浮桥的位置前,对我军威胁很大,要想办法清除掉。”

“放心吧,我亲自组织的炮兵部署作业,只要对岸的火力一露头,包准他几分钟之内吃不了兜着走。”

肖烈日叉着腰笑道:“有你这炮王在,我放一万个心。”

“不敢当,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军分两路取伯力,两路人马之间相隔二三百里,却给了对方各个击破的机会,虽然总参的计划里说我军当面的俄军兵力薄弱,主动寻战的几率很小,但若对方的将领指挥得当,总能让我们吃不少亏吧。”

胡惊怖所言的“分两路取伯力”,乃是根据总参计划,第二军的第七步兵师将从饶河渡过乌苏里江,攻取比金,然后自南向北朝伯力攻击前进;第十步兵师则从富锦到鹤岗一线渡过黑龙江,攻取比罗比詹,然后自西向东朝伯力推进,与第七师一起夹击伯力敌军。其中第七师负责主攻伯力,故配备了军属炮兵和骑兵的三分之二兵力,预备第三十步兵师的两个旅也将跟随第七师行动,随时补充可能出现的减员。

根据大本营9月8日发给各野战军司令部的战前最后一次敌情通报,部署在第二军当面的俄军部队为俄远东第1军,下辖远东第1、第2步兵师和西伯利亚第7骑兵师,另外还有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守备部队,大约5个独立营,全部兵力大约是五万三千人,主要依托哈巴罗夫斯克要塞群展开防御。哈巴罗夫斯克要塞群建有11个炮台和6处堡垒,由若干支撑点和战壕铁丝网体系连接成环形防线,配备140多门大小要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