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朱常洛长子朱由校尚且年幼,就算登基也做不了主,还不是自己说得算。
第六十四章 培值班底(三)
朱常洛死于红丸,却总要有人顶罪,李可灼不过是个小小的鸿胪寺丞,仅他一人怕是堵不住天下人的嘴,郑贵妃又与西李康妃合议,朱常洛死于红丸,却总要有人顶罪,李可灼不过是个小小的鸿胪寺丞,仅他一人怕是堵不住天下人的嘴,郑贵妃又与西李康妃合议,竟将卢凌拉出顶罪,让李可灼一口咬定是卢凌指使,并答应为其脱罪。因为在万历临终的几年对这个卢凌却是宠爱异常,冷落了包括郑贵妃在内的其他妃子,郑贵妃对此事一直怀恨在心,此时有机会,当然不会放过卢凌。
李可灼此时是自身难保,听到郑贵妃的传话,便当作救命稻草一般,尽数照办。可怜卢凌在宫中虽曾得到万历帝的宠爱,可如今万历帝已经仙去,卢家虽然富有,可朝中无人,整个朝廷之上虽无人相信卢凌会去害朱常洛,可有郑贵妃和西李康妃两人发话,他人谁敢为卢凌求情?只能任由这些奸人陷害。
好在卢凌也是相当有骨气,面对后党的折磨,直到最后也没有承认这项罪名,郑贵妃和西李康妃见卢凌不肯就犯,竟命几名太监用白绫将卢凌缢死在其宫中,最后却说卢凌是因罪自缢,因没得到任何口供,也无法株连九族,只是命人到徽州将卢家家产尽数没收,一家大小人等也尽数关进大牢,三日后又将这些人发配辽东。
西李康妃为达到目的又与太监魏忠贤(当时还是个小人物)密谋,挟持了年仅十六岁的太子朱由校入居乾清宫,要“垂帘听政”,操纵朝廷。可却被东林党一致上书认为乾清宫乃是天子朝堂,让西李康妃“移居他宫”。迫于群臣众议,西李康妃最后只能灰溜溜地离开。
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这位十六岁的熹宗继任后,却也像他那个早该死的爷爷一般不理朝政,只是两人一个喜欢美女钱财,一个却喜欢做木匠活,收藏历代书法真迹。
朱由校却位不久即将大权全部交会宠爱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与乳母客氏,两人串通一气,得势专权。而朝中的非东林党人一派又与之臭味相投,结成一党,极力打压东林党人。
卢凌被抓半月后吴家才得到消息,对卢家上下尽数被发配辽东,真是忿恨不已,不过也是暗中庆幸,好在在万历帝病危时,卢老爷子便让卢义、卢礼便将家财大部分转到吴家,就连一些商号也改名换姓,划到吴徽名下,总算为卢家日后东山再起打下了基础。
卢家下人在大厅中向卢老爷子及吴襄等人说这件事时,恰好三桂听到父亲回家了,来看望吴襄。站在厅外就听到吴襄忿忿的大声嚷着要为卢凌报仇。
三桂也没急着进门,爬在窗外听了一会儿,便明白了事情始末。听到小姨卢凌自缢死在宫中时,双眼通红,仿佛要冒出血来。三桂当然不相信小姨会拿什么红丸去害当今的万岁,就算小姨真的不想活了,也不会干这种株连九族的事。至于卢凌所谓的自缢,恐怕也是有人逼她,要么就是有人害她。想到小时小姨对自己的爱怜,那一声声亲亲的“宝宝”,三桂再也忍不住,跑回房中失声痛哭。
哭了一夜的三桂,第二天一早便红着眼找到父亲,此时吴襄正与吴老爷子、祖纤等人商量着如何才能将卢家一家老小接到这中后所中,免得他们再受苦难。见到三桂红着眼跑了过来,以为三桂又发生了什么事,忙问道:“桂儿,怎么了?有人欺负你了?”
三桂摇摇头,看了看在座的并没有外人,才咬着牙道:“我要给小姨报仇!”
一句话惊得在座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吴襄一楞才怒道:“小孩子,胡闹什么,快回你房去,不要在这添乱。”吴襄虽不知三桂从何得知了卢凌去逝的消息,可他却知道这话却不是可以随便说的,要知卢凌是死在大明朝的皇宫之中,就算真的是被人害死,那凶手也必然在这皇宫之中,并且必是权高位重之人。虽然吴家现在在这中后所算是土皇帝,而且因为与祖纤结婚,再加在祖家的实力,就是在这整个关外也是说得上话的。
可就算你实力再强却连皇宫中一个低等的小太监的话都抵不上,更别说宫中的那些贵妃娘娘了。要是被人知道了吴家与卢家的关系,就算是将吴家和祖家一起连根拔起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吴襄可不敢拿全家老小的性命开玩笑。
还是吴老爷子老来得孙,对三桂这个长孙是爱得不得了,一见吴襄怒责三桂,在一旁劝道:“好了,宝儿还小,你对他凶什么。”又对三桂道:“宝宝,到爷爷这来。”
三桂虽然情绪激忿,可身在这个最重孝道的时代,却不敢违背爷爷的话,来到吴老爷子身前,低声叫了声:“爷爷。”
吴老爷子摸了摸三桂满是泪水的小脸道:“宝宝乖,这个话可千万不能到外面去说,最好是以后也不要再提起,知道吗?”
三桂委屈的点点头后,却拉着爷爷的手道:“爷爷,小姨是不是真的死了?”
吴老爷子看了看吴襄,才微微点点头,道:“是谁告诉你的?”
三桂道:“我昨天在窗外听到的。到底是谁害死了小姨?”
这话却是没人回答,众人只知是有人陷害卢凌,说她指使他人用红丸害死了朱常洛,却没人知道详情,又不敢乱说,只好沉默以对。
三桂见众人无人回答,恨恨的道:“反正必是宫中之人,我早晚要为小姨报此大仇。”
吴襄听得三桂竟还有此心思,怕日后三桂不知好歹真做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到那时一切就都晚了。刚想训斥三桂,却被一旁的祖纤拉住。在坐的众人当中只有祖纤最了解三桂,知道三桂的与众不同,她从没将三桂当作小孩子看待,而且也从未见三桂下过如此决心,怕是三桂日后真的会为卢凌报仇,她不忍吴襄再责难三桂,便道:“好了桂儿,不要再说了,来,纤姨有话跟你说。”说完拉着三桂出了大厅来到三桂的小屋。
第六十五章 培值班底(四)
三桂见父亲面色不善,也不敢再多说下去,只好任由祖纤将他拉到了屋里。
进了屋祖纤便对三桂道:“桂儿,不要怪你父亲,我知道你想为小姨报仇,可你要知道卢凌是死在宫中,那害你小姨的人恐怕也不是简单人物,可能人家一句话就会让我们家破人亡,我们和卢家的关系千万不能让别人知道,你明白吗?”
三桂当然知道轻重,刚才厅里根本没有外人,他才会说的,可事到如今他却不敢再提这件事,只好委屈的点点头。嘴上虽然不能说,可这个仇却深深的藏在了三桂心中,他此时再也没有了那种帮助大明抵抗后金,过几天太平日子的想法。
后金不是好东西,按照后世对社会进程的分法,他们现在连封建社会都还没有达到,在他们的地境里还可以见到太多奴隶社会的影子,这也就难怪他们在坐稳江山后即忙着闭关锁国,他们是怕外来的信息使他们坐不稳这大好河山。就因为他们的一己私之念,竟害得中华堂堂大国不久即遭受了近百年的屈辱,这种人决不能让他成为这中华大地的霸主。
而大明却也不值得自己为他买命,只看如今大明皇宫中的那些以皇帝为首的无能之辈,再加上自己小姨在宫中死得不明不白,这大好江山交到他们手中恐怕也不会比后金好到那去。至于那些所谓的义军更不是什么好鸟,他们虽是迫于无奈才高举义旗造反,可他们本是一无钱财,二无根本,所需所用全凭抢夺而来,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所有不从者具遭杀害,要是真让这些人坐了江山,那老天才是真的没眼了。
想通了这些,三桂知道自己只剩下一条路好走,就是运用自己脑中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参与到这场争霸之中,不论结果如何,自己总算努力过,也不妄自己重生一次,决不能给自己留下遗憾。
一月后,卢家一家人被押送到了关外,吴家暗中使了大量金钱,总算将卢家老小安置在了祖大寿所在的广宁卫,并托祖家帮忙照顾。对吴家的托付祖大寿当然是义不容辞,这也总算是不幸中的大幸。
一切安置妥当后,这日三桂找到吴襄,提出要找些人陪自己习文练武。
对此吴襄却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反而极力支持。在吴襄看来,既然自己已经将两仪真气教给了三桂,而且看三桂每日勤练武艺,想来自己是后继有人了,三桂长大后也必将走上从军的道路。既然如此,就有必要让三桂有些亲随,如果真有忠心耿耿、武艺出众的随从,将来对三桂也是一大助力,毕竟还是这些从小就跟在身边的随从才更加贴心。
三桂本来只是想找几个人从小教育,让他们将来成为将才,也好在战场上助自己一臂之力,可没想到吴襄竟将此事搞大,为了给儿子找到真正的人才,也为了从小培养三桂的统驭能力,吴襄竟请了祖大寿帮忙,合两家之力为三桂选 人。
经过这几年的经营,吴家仅家奴就有千人之多,再加上接收了卢家的部分家奴,共有近两千人,这还不算各商号雇的下人、伙计,要是全算上怕是要近五千人。祖家在广宁这么多年,也早已成为广宁数得上的大户人家,家中下人、家奴也有近千人,而且祖家在军的影响更不容小视。
当这些人听说要为三桂选随从时,都知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三桂是吴家长孙,日后吴家就算是有万贯家财也都要交给三桂,只要人家从手指逢里漏下一点,怕是就够自己全家吃上一辈子的了。再看吴襄帐下的吴人、吴之等人,原本也不过是吴家家奴,可如今却是水涨船高,都已是百户,最差的也是总旗之类,这可是真正的朝庭命官啊,如果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能像这些人一样,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这也就难怪这些人就算打破头也要争上一争。
经过近一月的挑选,最后终于为三桂选了五十名身强力壮、聪明伶俐的随从。这些随从最大的不过十四,最小的竟比三桂还要小上一两岁,好在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只有6、7岁,可以已经比较懂事,再有父母的千般叮咛,这些孩子对能到吴家当三桂的随从也是高兴不已。
当吴襄将这些人领到三桂面前,听到这些人恭恭敬敬的叫自己少爷时,三桂真的傻掉了。
此时的三桂不过是个8岁孩童,虽然脑中有前世二十余年的记忆,可上一世三桂从小困苦,从上学到参加工作,再到被一个霹雳打到现在,他扮演的都是些小角色,也就是听人家招唤的主,甚至在学校连个小组长都没有当过,就算与女朋友在一起也一直是人家随叫随到,连个屁都不敢放一个,什么时侯管过人了。此时这五十余人黑鸦鸦的站在院子里看着自己,也难怪三桂发呆。
吴襄在一边看到三桂的表情,就知道自己这次是对了。平时看三桂虽然聪明,可有些内向,总是心思重重的样子,就样下去长大后如何能成为统领一方的将军?就算是他真的有材,顶多就是个好的军师而已,如何能指挥千军万马战场杀敌。如今为他选了这五十个随从,以后这些人就要交给三桂来管,还怕三桂练不出胆量、气势来吗?如果真的不行,恐怕三桂就不是这块料,趁早让他跟着叔叔去从商好了。
可眼下却不能冷场,吴襄一拍三桂道:“桂儿,以后这些人就交给你了,我们其他人只能从旁协助,这些人将来如何就看你的本事了。”
三桂被吴襄一拍才猛然惊醒,看了看父亲及一边的吴老爷子、祖大寿、祖纤等人,发现这些人眼中满是企盼的望着自己,再看看身前这五十名孩童火热的眼神,三桂知道以后就全看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