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公开的消息,不公开的消息是中国已经决定研制战略轰炸机,中国人自己的战略轰炸机将在数年之后出现在天空中。
战争将北朝鲜变为一片废墟,战后的重建任务是相当坚艰巨的,也是北朝鲜自身所无法承受的,因此必须获取国外的援助,唯一可以提供这些援助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政府内部在援朝问题上并没有多大反对力量,问题是援助多少?北朝鲜的需求无疑是天文数字,许多人担心朝鲜会成为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反对大量援朝,并援引了原苏联的例子。原苏联曾向许多国家提供援助,可是许多受援国根本无力还债,结果苏联名义上是一个债权国,实际上借出的钱根本收不回来。在这种情况下,经过中朝两国政府在援建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谈判,最终北朝鲜如愿获取了巨额援助,不过援助的附加条件很多,也很苛刻。主要内容为,北朝鲜需推行类似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行经济、政府等方面的改革。对此一名中国经济学者评价是:“附加一些条件不过是为了保证我们的援助不被浪费!”而一名英国经济学家的评价为:“通过这些附加条件,中国将北朝鲜变为其经济殖民地!”
北朝鲜的战后重建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加之北朝鲜政府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引吸了无数企业与投资者,然而许多人失望而归,北朝鲜的政策是优先考虑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几乎爪分了整个北朝鲜战后重建这块“大蛋糕!”除此之外,只有俄罗斯人分到一点,至于其它国家连口汤都喝不到。
中朝两国间一系列协定的签定,加深了两国间的联系,如:中朝两国互免签证。朝鲜几乎成了中国的一个经济特区。
当中国内部忙于各种事物之时,外面的世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争虽已结束,然而由于战争引起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对这个地区的国家的打击是沉重的,本来台海与朝鲜的停战有利于这场危机的结束,然而中国对越南的军事打击又让问题严重了,该地区的经济危机不仅没有一点缓和的迹象,相反还加重了。中国人可以将大门关起来,以保卫本国企业,然而东南亚国家不能这样,因为这一地区自身的经济基础上不好,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严重依赖于对外贸易,尤其是从西方进口某些高技术产品。
本来南美地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非洲国家经济形势严峻,现在东南亚地区又出现日愈严重的经济危机,整个世界经济受到巨大的影响。日本经济最先受到影响,接着欧洲国家与美国也受到了影响,虽然欧洲人与美国人凭借雄厚的实力顶住了压力,然而爆发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绝非凭空想象。此时美国总统最最关心的问题是美国股市与汇市,其它问题都是次要的。
中国答应提供给台湾的援助中有500亿是被用于金门与马祖的战后重建,这似乎有点太浪费了,可是真干起来之后,发现这点钱并不多。因为战后重建不是简单的将被摧毁的东西按原样建起来,而是整个金门与马祖地区重新规划、重新建设。以金门为例,按照新的规划,金门将被建设成为拥有30万人口的海港城市,由于金门的本地的人口只有3万多,因此需要接归25万人的新居民,这些人将主要来自大陆地区。这样的计划不仅改变这里的人口构成,使金门真正变为大陆的一部分。同时也让中国政府收回了部分重建成本。重建之后的金门将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宏伟的景象。再加上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人口移民金门。只有金门的原有居民可以享受免费的政策,新居民在此定居就必须出付出一定的费用,无数开发商也涌入金门。开发商将一个又一个重建项目承包下去,不仅不要政府的一分钱,还是各政府交归一定的费用,以获取承包权。结果最终重建计划完成了,政府的500亿重建经费还没有用完。
宏伟的重建计划让夏健等台湾人感觉是心痛,因为这表明台湾不仅在军事上,也在行政上永远失去了金门与马祖,金门与马祖将成为两个特殊行政区重新归入福建省的管辖之下。
然而台湾当局对此毫无办法,因为金门与马祖处于大陆的实际控制之下,再说台湾当局正面临着严重的内政问题,没有精力顾及金门与马祖了。
在经济危机中台湾的情况最严重,台湾经济非常依赖于进出口贸易,由于是主战场,虽然台湾在战争中损失的主要是军事装备,但电力系统的瘫痪使台湾经济陷入停滞,加之进出口贸易基本中止,台湾经济在战时几乎陷入绝境。只有军事工业还在生产,但是台湾的军事工业基础太差了,对台湾经济没有多大帮助。战后,台湾的电力供应很快恢复正常,进出口贸易也重新恢复,然而战争带来的影响并没有马上消除,而且东南亚经常危机也开始影响到台湾。台湾又发生了金融危机,引发台币的连续贬值,而台币贬值对台湾经济的打击超过了战争。
解决面临的经济问题成了台湾当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因此吕秀莲下令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研究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然而研究小组的报告她只看了几眼就受不了,随手到报告扔掉之后,她将研究小组负责人徐铮请来,她要亲自问一下。其实她并不想见他,因为他是统一派人物,可惜她又不能见他,因为他是台湾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没有比他再优秀的人。
她问:“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希望吗?”
“没有!”徐铮做出了回答,这并非他情愿说的话,并解释道:“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阻止台币的继续贬值,可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战时的巨额军费开支早已耗光了今年的财政预算,我们的财政开支早已经是赤字,实际上我们在财政上已经破产了。”
“不能求助于美国人或者日本人吗?”
“毫无效果!”徐铮又解释道:“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筹集的资金很少,可说是杯水车薪,没有实效。”
“中国人不是要提供2000亿人民币的援助吗?”吕秀莲想起了这件事,
“实际上我们只得到1500亿,(其余的500亿被用于金门与马祖的战后重建)而且全部是物资,我们需要的是金融援助,而不是大米和白面等不急需的物资。”接着又补充道:“实际上中国人的援助无助于台湾经济的恢复,不稳定台币币值,台湾经济就没有希望。”
“有什么好的解决之法吗?”
“有!”徐铮犹豫了一下才说道:“但效果不一定好,那就是紧缩开支,中止目前战时状态,裁减军队,大量压缩军费开支,目前的军费开支实在是太大了。而且我们的军队再多,没有美国人的帮助也是无济于事。相反,只要在独立问题上退回以前的立场,不激怒大陆,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然而吕秀莲没有接受徐铮的意见,因为她还需要考虑一下,接着她立即请来了参谋总长夏健。
当她将徐铮的意见说给他听之后,夏健说道:“结束战争状态、裁减军队、压缩军费开支等确实是必要的,然而现在绝对不能执行。”
吕秀莲说:“你是担心中国人再进攻吗?”
“不,中国有再发动进攻的可能性,但可能性不大,经过这次战争后,中国人应能明白台湾的实力,以及美国的态度。问题是一旦战争状态结束,国民党、亲民党那样家伙能老实吗?他们一定会借这个机会把我们赶下台,甚至要你我的脑袋,因此绝对不能结束战争状态。”
“不结束战争状态又如何是好?那些人不说什么吗?”
“战争状态之下是不存在民主的,我们掌握着军队,就掌握了一切,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夏健接着又说道:“你我不过是当一回蒋介石吧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已经上绝路,回头已经晚了,只能继续走下去,我不担心中国方面的问题,担心的是美国人的态度,没有美国人的支持不好办。”
“怕什么?可以做美国人的工作,再说台湾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美国人也拿我们没有办法。当务之急是控制军队,裁减军队、压缩军费开支绝不可能,没有军队什么办不了。”
“军备当然要加强,不过这个时候,我们也不能过分的刺激中国人。”
“是的!”夏健表示同意的说道:“我认为中国领导人软弱,缺乏自信与勇气,表面看似强硬,实际上骨子里是畏惧战争,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过高,只要不过分的刺激中国民众的情绪,中国领导人没有开战的勇气。因此以后应小心的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尤其不要再谈‘独’的问题。”
“关于武器检查的事怎么办?还有停火协议中那些附加条件怎么办?”
“中国人畏惧核武与远程飞弹,美国人也不同意我们继续拥有,因此只能放弃,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发展,反正武器检查会结束的。中国人在停火协议中加入的那些附加条件不过是为方便他们所谓的‘统战工作’,我们要小心应对,不能对中国人太多的口实。”
夏健对于中国领导人的分析也许是正确的,中国大陆政府似乎只对台湾的武器检查一事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关心的问题。武器核查小组在组长风之扬的带领下如入无人之境,将台湾用于生产、研究核武器、生化武器及远程导弹的各种设置及材料、技术资料等全部摧毁,同时利用武器核查之便,对台湾的军事工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了解,随手还收集了不少军事情报。
对此台湾当局只能听任之,因为禁止或限制武器核查小组的活动只能引起麻烦。台湾当局高兴的是,大陆方面正如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对于台湾内部的事物,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是台湾人爱怎样就怎样,只要不闹独立就可以。关心的问题唯有台湾当局是否按停火协议办事,而现在台湾内部的事情在协议中根本没有提及。最多是不得已的时候表个态,说些让人早已听烦了的话。
台湾当局放心的继续他们的计划,拒绝解除战争状态,继续压制异已,打击统一派人士,重用分裂派分子,实行独裁政治。在这样的政策下,台湾经济形势开始恶性循环,为了应付巨大的开支,不得不多发行纸币,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的结果又是不得不增加开支,加印纸币。因此整个台湾企业中除了军工厂之外,只有印币工厂开足马力的生产。
这样的情况对于台湾经济只能是伤口上再来一刀,外资争先撤走,台湾本地资本也大量外流,台湾的各类人才也外流了,移民海外成一个潮流。
对于这样的现状台湾民众可不答应,反对台湾当局的示威游行出现了,国民党、亲民党等政治组织也活动,结成了反吕同盟。结果换来了当局的镇压,最初是警察的催泪弹,高压水龙,接着是军队的真枪实弹,于是台湾的民主不复存在,独裁统治再次出现,执政党实行独裁统治其实也是不得不而为之,否则不光民进党下台,吕秀莲被送上法院也是可以想象的。在镇压民主运动的同时,台湾社会的种种问题体现出来了,贪污受贿,黑金政治等等,不过这回台湾人民有了反抗暴政之勇气,争取民主与自由的运动在台湾兴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对于这些民主运动一点也不关心,本国国内的事情还没有管过来那,那有心情管台湾人民的事,这些让台湾当局越来越大胆的,毫无顾及的镇压民众。
大陆提供的巨额援助,虽然受台湾当局的抵制,许多物资在港口的仓库内等候变成垃圾,或者被某些台湾官员明目张胆的侵占,拿到黑市上出售。然而这些援助确实使大陆在台湾人的心目出现了变化。随着大陆的各种书籍、报纸等出版物等开始在台湾出现,总之,大陆经过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让台湾人了解大陆,大部分台湾人心中的分裂思想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台湾当局的宣传开始变得无力了,暴力镇压反成为唯一的方法。
台湾当局与台湾人民的心越来越远了,相反中国大陆人民与台湾人民的心越来越近了,统一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所接受。
第一部 第55章
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美军依协议开始撤军,将驻亚洲地区的兵力减少到战前的水平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也开始撤军回国,只有第39集团军将被留下,该集团军将长期驻扎于北朝鲜,理由是北朝鲜政府有这样的要求,停火协议中也没有有关的限制,这时美国人才发现停火协议中有漏洞,已经没有办法补救了。中美两国从朝鲜半岛撤军行动并不快,一则是要撤出的兵力太多,需要大量时间,二则双方各有所想,美军将人员撤走,而将装备留下,中国则将部队从朝鲜撤出后部署于靠近中朝边境的地方。中印、中越发生军事冲突以后,撤军行动基本上中止了。以至于中美双方不得不对有关撤军的问题进行谈判,最后双方按协议将应撤出的部队撤走了,当然那已经是10月中旬了,前后用了2个多月时间。
停战之后,朴霖的部队被派到朝鲜南浦市驻扎,刚刚安顿下来,他就把自己部队中所有还是“光棍”的人都派出去,表面上是按志愿军总部的要求派人去支援朝鲜人民的战后重建工作,实际上他的指示是:“你们在战场上是英雄,情场上也应该是英雄,争取能带一个朝鲜新娘回家,把这当成命令去执行吧!”这可是朴霖的一片好心,中国国内的男女比例失调,要找个对象不容易,相比之下,在朝鲜找一个对象要相对容易多了。
有人带头,自然有人跟着行动起来,然而这必竟属于涉外性的问题,此事很快被放到胡思考的办公桌上,随着胡思考大笔一挥批示如下:“这是好事情,有利于加强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接着各方面一路绿灯,许多志愿军官兵在朝期间为自已找到了一个异国的新娘,结下了一批又一批的异国姻缘,许多朝鲜新娘远嫁中国。
这一天,朴霖如同以前一样,把东西手中的工作推给了部下然后出去了,直到很晚才回来。
“你去那了?一天没见你的影。”朴霖回来之后,被吴涛撞见了,“你再不回来,我可是出去找你了。”
“我去扫墓去了。”
“扫墓?”
“是的,我是去祭祀先祖之墓。我的家族是几百年前从朝鲜移居中国的,所以我是朝鲜人的后裔,不过在朝鲜已经没有活着的亲人了,只有先祖之墓还在。”朴霖回答着,“我出去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事吗?”
“今天‘老头子’来电话了,电话上说已经决定你和高洁晋升上校,我则晋升少校,我们几个同时升官了,还有高洁很快要调走了。”
“高洁要调走?”
“是的,明天就走,她是空军的技术军官,空军方面要人了。”
“让她回去继续当技术军官?”
“不,听说是让她到空降兵部队当团长。”
“这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结果,还有什么?”
“‘老头子’要你给他打电话,说是有事找你商谈。”
“好的,马上给我接‘老头子’。”
于是朴霖马上给“老头子”——蒋振学打电话,蒋振学说道:“有个任务想交给你,想干吗?”
“什么任务?”
“现在不能告诉你,等我们见面再说,马上把手中的工作安排一下,你的调令我马上办,快点到我这来吧!”
果然调令马上下来了,朴霖把手头的工作交待后就立即上路。等朴霖赶到蒋振学的家时,已经是午夜,此时蒋振学正坐在沙发上等着他。
“依据得到的情报,我估计了一下你到达的时间,事实证明我的计算正确。”这是见面后蒋振学说的第一句话,“想知道我为什么找你来吗?”
“当然是不平常的任务。”
“是的,我认为这个任务只有你最合适。”蒋振学短暂的停了一下然后说道:“前些日子‘东突分子’在新疆闹事,好在情况没有恶化,不过这提醒我们要彻底解决‘东突’问题。”
“派我到新疆去?”
“不,是去阿富汗。”蒋振学回答道,“‘东突分子’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来自国外的援助,因此要必须切断其与国外势力联系的通道。目前经阿富汗的通道是最麻烦的,阿全国正处于内乱之中,各派军阀混战,西方国家又借机插手。切断‘东突分子’经阿富汗通道的任务让我接下来了,不过我只能在后方指挥,还需要一个先锋官,你能帮我吗?”
“放心,我不会你失望。”
“好,明天你就出发去北京找有关的阿富汗问题专家了解一下情况,然后去阿富汗实地了解一下,希望你回来时,能拿出一套方案来。”
“我的权限是?”
“有关阿富汗的事情由我全权负责,我给予你行动的自由,唯一的限制是我们每年的活动经费不得超过3亿人民币。”
“每年的活动经费不得超过3亿人民币?”
“是的,中央不想把阿富汗变成一个‘无底洞’,别以为3个亿不是小数目,实际上我们的一切开支都在其中,包括你我的工资在内。”
“我想每年3亿应该差不多,经费的问题不大。对了,能不能把吴涛也调来?”
“不行,吴涛被俞登要去了。”
“为什么?”
“俞登正准备组建一支真正的空中突击部队,正需要人手。吴涛写的有关直升机使用的文章被他看上了,所以他死活也要把吴涛调到第50集团军。”
“第50集团军?”
“正在组建中的空中突击部队,看来吴涛有机会施展才华了!
“是的!”
当每个回国的志愿军官兵都受到人们热烈欢迎时,心情是多么的激动,然而吴涛及其部下在这个时候,感觉到的是一种“伤感”,俞登不仅看中了吴涛,也看中了这支部队,这支部队回国之后番号将被撤消,人员则依自愿进行分流。不愿留下的人将转入预备役,回家过以前的平民生活。愿意留下继续服现役的人将随吴涛一起编入正在组建的第50集团军。番号被撤消,人员分离,对于这些共同生活与战斗了数月的人们来说是无比痛苦的,然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