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梦中的台海之战-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大量朝鲜地图下发给部队之后,各部队中的朝鲜族官兵可有事干了,翻译地图上地名工作可是他们的,还要担任朝鲜话翻译,部队马上就要入朝了,没有朝鲜话翻译可不行。

    “开玩笑吧!当翻译?”

    “你不是朝鲜族吗?应该没问题吧?”

    “我是朝鲜族不错,可我的朝鲜话说不好。”

    “什么?你小时候上的是朝鲜族小学和中学吗?难道朝鲜族学校没有开设朝文课?”

    “我学过朝鲜语,可是我生长于普通话环境之中,朝鲜话长时间不说,几乎忘记,朝鲜字还认识几个,当翻译绝对不行!”

    “你不当,谁当?至少你还能说几句,我一句也不会。”

    这是一朝鲜族解放军战士与一位军官的对话,的确,中国的少数民族都学习和使用本民族的文字权利,为此还开办有专门的学校,然而在汉语普通话的环境中长大的人,要熟练的掌握本民族的语言并非易事。

    敏锐的嗅觉是新闻记者所必需的,这让人不得不佩服,第二次朝鲜战争刚刚开始,许多西方记者就依依不舍的和家人告别,跑到中国东北,中国是朝鲜的邻邦,又与北朝鲜有特殊的关系,不能不让记者们“关心”。自从台海战争,尤其是朝鲜开战之后,中朝边境地区就设置了大量检查站,检查过往的车辆与人员,限制外国人,尤其新闻记者的进入,当地的新闻媒体也受到严格的限制,港澳地区的记者也被禁止进入,因为港澳新闻媒介对于内地的军事机密非常的“热心”,尤其是最近的调查表明,台湾正利用港澳新闻媒体从事间谍活动。西方记者们并没有因禁令的存在而止步,相反更加狂热了起来。尤其是当中国国内要求出兵朝鲜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纷纷利用各种机会进入禁区,其中不少人本身就是间谍。越靠近边界的地区,检查越严格,可惜这一地区太大,再严格的保密措施也会存在漏洞,虽然每天都有不少记者被发现,被遣送回去,但许多机密还是泄漏了,17日晚,美国纽约某小报的一位记者将有关解放军先遣人员入朝的真消息发回,该报报社立即将此消息通知美国情报部门,可惜没能引起美情报部门的注意。

    原来除了敏锐的嗅觉之外,夸大的言辞、见风说雨的预言能力是西方新闻媒体最不缺少的东西,因此西方的各媒体报道中充斥着大量无中生有的假消息或者夸大的真消息,当然其中不少消息属于中国情报部门编撰的,一时间什么样的消息都有了,乱七八糟的,让人分不出真假。如:《华盛顿邮报》15日就报道,中国出兵朝鲜的消息,直到发现这是一个假消息时,美国情报部门才松了一口气。美国情报部门被这些新闻记者们提供的各类消息弄得不辩真假,按美国情报部门某工作人员的话说:“如果没有意外,记者们提供的情报全部是假的!”结果真消息被当成假消息处理,直到显示大量坦克、装甲车、运送士兵与物资的汽车源源不断进入朝鲜的卫星照片出来时,美国情报部门才第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当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瑟夫急忙就此向总统库比勒会报,已经是第一名解放军战士越过边境很久之后的事了。

    “你说什么?中国出兵朝鲜,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属于预料之中的事!”

    “总统先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准备与我们在朝鲜再打一仗”

    “中国人真的想我们打一仗吗?他们有这样的实力吗?”

    “是的,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中国人正在调动,第16、23、38、39、40、54、64集团军,以及第15空降军,同时,第1集团军等几支部队也有北调的迹象——几乎是中国陆军的全部精锐,我是说全部精锐。在过去的48小时内,在中国东北的中国军队连续3次更换通信密码,目前我们还无法破译,18小时前,他们进入无线电静默。这都表明,中国人正在准备进攻!”

    “我们该怎么办?立即从韩国撤兵吗?”

    “是的,中国人将自己的全部赌注都压上了。”

    “从韩国撤兵?如果还没有与中国军队见面,我们就撤退了,那美国政府的信誉就没有了,其结果你知道吗?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美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后退!”

    这场谈话结束了,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人勇敢的选择了战斗!

    7月19日,许多人会集于电视机前,收看中国国家主席李思华发表的特别演说,演说宣布:“由于朝鲜停战协定被破坏,中国的国家利益受到威胁,中国人民将再次派遣志愿军入朝支援朝鲜人民。”人们不禁为此拍手、高声呐喊。“这才是中国人应干的事!”一位当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是这样说的,人们再次回想起当年的“抗美援朝”。几天的战时生活,让没有体验过被轰炸的感觉的人们体验到东西是巨额军需订单刺激了内需,许多本已停产半停产的企业纷纷开工,加班加点的企业越来越多,下岗工人有工作。战争也让爱国主义成为时尚,在“用国货就是爱国”的口号下,国产的东西销路大开,更刺激了内需。股票市场上,所有与战争有关的股票上涨,甚至于一个未受证实的小道消息也能让一支股票上涨。人们开始懂得什么叫“发战争财”。

    中国出兵朝鲜的消息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反应,西方国家的股市都受到不小的冲击,东南亚国家的股票市场再也经受不了压力了,全面崩溃,东南亚金融危机再次上演。等等,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台海战争爆发时的情景。

    李思华发表演说的同时,中国政府关于出兵朝鲜的正式外交照会不久就送到美国驻华大使手中,军事行动已经开始,没有必要再保密。

    中国出兵的消息,让许多普通美国人张大了嘴巴,刚开始还以为播报员们说错了,随着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里却都在以同样晦涩的字眼报道着这一事实——中国军队越过中朝边境。美国的民众们沸腾了,他们认为,中国人疯了,美国是不可战胜的,乐观的情绪和高昂的爱国热情蔓延了整个美国。

    相比之下,美国的政府官员要清醒多了。中国拥有极为广阔的领土和十三亿的人口,中国人平时虽不关心政治或者说对政治麻木不仁,但这不表示中国人软弱,相反,战争将激发出中国人的“战争激情”,一旦中国人全身心的投入到战争中去,那绝非美国能够承受的。中国不同以往的对手,历史上与中国人有关的“韩战”和“越战”都是美国人的“心中永远的痛”。美国人能够忍受巨大牺牲的,但美国人绝不会打一场遥遥无期甚至是毫无胜利希望的战争,美国不想成为第二个英国,英国虽取得了一战、二战的胜利,但胜利并没能保住英国超级大国的地位。今天的中国就是能够动摇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国家之一。

    美国人无心打一场全面战争,同样中国人也不想,一场全面战争的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果子可吃。所以一个打着是联合国军的旗号,另一个则以志愿军为外衣,将朝鲜战争限制为一场局部战争成为双方的共同心愿,为此经过双方秘密协商,一份不成立的“君子协定”产生,双方保证不攻击对方的本土(好像中国当时无法攻击美国本土),作战区域仅限于北朝鲜与韩国的陆地领土,以及自海岸线各向东向西60公里的海域,及其上空。

    “中国军队已进入朝鲜,我们下一步应如何行动?”得知中国出兵的消息之后,云昊找到赵东云,他急切的问道。

    “只有我们行动快一点,中国人必将无功而还。”赵东云回答道,并进一步解释,“最新情报表明,中国军队的确在向中朝边境地区运动,但主力还没有到边,许多部队还停留在远距边境的地方。96年我到中国东北地区实地考查就发现当地的交通并不发达。中国军队的运输工具不足,要让数十万大军于一短时间内赶到前线,根本不可能。我们完全可以在中国军队主力入朝之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中国军队不可小看!”云昊提醒道,“不要轻敌。”

    “没什么可怕的!中国最精锐部队之一的第39集团军,其实是一支重装部队,并不适合于朝鲜的地形,第40集团军刚刚扩编不久,装备不足,机动能力有限。第16、23集团军是乙类部队,战斗力不强。其它多为由预备役部队升级,战斗力不强。第64集团军是十几天前才成立的新部队。第38、54集团军等部队还远在中国内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赶来,等他们赶来,战斗也该结束了。”

    赵东云所说并非毫无道理,可惜他忘记了中国人的军事思想更注重谋略或者说“狡诈”,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俞登故意的,他要让对手相信解放军主力不会很快投入战斗,诱使对方加快推进速度。为此他命令参战部离开军营后,留守人员要故意在军营内大量活动,并将装备放到从军营内最容易被注意的地方,制造大部分部队还在军营内的假象。同时利用各种方法,掩盖其入朝的真正兵力数量。他的这一目的的确达到了,美韩联军或者说联合国军已确信志愿军主力入朝尚需时间,于是加快推进速度,准备在志愿军主力入朝之前,完成对北朝鲜的占领或者重创立足未稳的志愿军。这个计划的确不错,只是这正合俞登的心意,实际上,18日日落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大部队已开始越过中朝边境,而且入朝部队的数量与推进速度远远超出对手的估计。美韩联军低估了中国东北地区的交通网情况,随着沈阳至丹东、沈阳至北京、盘锦到大石桥等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以及多项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完工,东北地区已拥有非常发达的公路网,加上铁路运输网,东北地区的交通状态远远超过了对手的想象。第39、40集团军则将人员减少到5万人,不仅可适应朝鲜半岛的情况,而且机动能力提高不少。为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除部队原配备的运输工具外,还临时加增了大量运输工具。
第六章 第三节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显得“无事可为”,虽然自力更18日开始,他们已进入临战状态,开始沿中朝边境地区战斗巡航,19日中午,中国正式宣布出兵后,他们扩大了战斗巡航的范围。然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不得主动出击!”因此志愿军空军多次放弃与韩美战机空战的机会。韩美空军也同样避免与志愿军空军交战,双方都尽可能回避对方。

    “超级大国的空军不是吹出来的,不过中国空军也不是白给的!”这是志愿军空军司令员李克坚对双方实力的评价,他没有急于将部队投入战斗,他的想法是:“我必须将有限的力量用在最需要的时刻,而现在还不是时候。”论数量,志愿军空军不比对手少,但质量差许多,不是说志愿军装备的战机性能差,实际上,苏…27与歼…10等战机不比对方的战机差,问题是新式战机的数量太少。歼…10的批生产刚开始没多久,进口与仿制的苏…27数量有限,歼轰…7生产量也不多。虽然中国各大飞机制造企业加班加点生产新飞机,俄罗斯的飞机制造工厂也在加班加点为中国生产战机,但新式战机数量上的不足问题短时间根本无法解决。

    李克坚不想过早的消耗手中有限的兵力,美国人也不想过早的与志愿军空军交手,原来美国人也不想过多的消耗空中力量。

    美国空军清楚的认识到,他们将遇到一个真正的对手。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军多次出兵海外,可遇到的对手一个比一个弱,尤其是在空中力量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然而这次遇到的志愿军空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它所遇到的任何一个对手。为应付这个强大的敌人,美国人小心的运用着手中的空中力量。韩国空军因在早期的战斗中损失较大,空中基本依靠美国人支撑。虽说美国空军装备好,数量多,但问题也不少。由于新研制的F…22、F…35尚处于试飞试用阶段,一线作战部队依旧是F…15、F…16、F…18等飞机。这些飞机的性能不错,数量多,只是老化问题严重,其中不少飞机已到退役的年限。经过几天紧张的战斗之后,这些“老飞机”出勤率已明显下降,备品备件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决定此次朝鲜战争胜负的关键是地面上的战斗,胜负要由双方的陆军来决定,空军的任务是全力支援陆军。此时中国军队刚刚入朝,双方的地面部队还没有相遇,决战还没有开始。这个时候空军的出勤率下降,将导致空军实际参战兵力的减少,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双方的空中力量都在尽可能避免消耗,积蓄力量以备决战之需!

    朝鲜半岛之上,中美两军分别打将“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旗号,双方已处于交战状态,不过这并不影响中美海军航空兵在东海上空进行“真刀真枪”的比试,双方的战斗机依然继续着不使用实弹的空战。因为中美两国都不想进行一场全面战争,仅希望在朝鲜半岛进行一场局部战争,因此东海地区属于非战区,中美双方都不想在这一地区发生擦枪走火的事情,每次对抗都是点到为止,然而不应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19日下午,海航4师10团大队长谢凝,这个自称海航4师10团最优秀的飞行员,再次坐入自己的座机,准备再次与美国人玩一玩。与以前使用的歼七战斗机相比,歼…10才是他最需要的战斗机。以这样的飞机去执行一个简单的任务,对于他这个老飞行员来说是“大材小用”。好在,对手也是优秀的飞行员,绝不会让他失望,双方的战斗机一见面,一定要好好较量一下,这种模拟的空战除了不使用武器之外,与真正的空战没有区别。这样的战斗,会让每一个参与者体会到许多新东西,尤其是谢凝这样的人,更能从中体验出歼…10的实力。

    随着塔台的一发信号弹,谢凝与他的僚机升空。一架巨大的空中预警机正不断将刚刚获得的资料传送过给的战机,因此他的机载计算机中的资料正快速更新,让飞行员无需开启自己的雷达就能看得见远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之外的东西。

    与此同时,“小鹰”号航空母舰上的值勤战斗机也起飞。今天埃维机组再次担任警戒任务,由于中国战斗机时常光顾,美军不得不提高警惕,每天除派出部分战机到朝鲜半岛上空执行任务外,还保留部分战斗机担任警戒任务。与去朝鲜上空执行战斗任务相比,拦截中国战斗机的工作更具挑战性。

    埃维机组升空不久,就接到预警机的通报,两架歼…10正在接近。普希立即意识到,这次他很可能又要和歼…10较量一番。

    两架歼…10晃了几圈以后,终于忍耐不住开始发起冲击。埃维的机组立即受命前来“接待”。

    谢凝看了一眼显示屏就知道,对手还是两架F…18。

    “野猫112,两只小老鼠,方向030,高度4800,速度600,距离170,进入一级状态。”地面指挥站传来了敌情通所,通知谢凝,对手是两架F…18及其有关情况,实际上有关情况早已出现在显示器上了。

    “野猫112明白。”谢凝响亮地回答到。所谓的一级状态,就是可以开始“玩”了,再次检查武器保险,确定其处于关闭状态,因为这只是模拟空战,不需要使用武器。

    不久,雷达发现F…18,当然他也知道对手也已发现他,双方飞机上的雷达在搜索距离上相差不大,可惜必须执行不得主动攻击的命令,所以两方飞行员再一次地检查了操纵杆上的武器系统保险开关,确信它处于关闭状态。他们都希望今天无论如何最好不要有打开这个开关的必要。

    普希在想,如果允许攻击的话,一分钟以后,那两架歼…10就应该化成两团炽热的火球了。可惜,这只是他的愿望而已,不得主动攻击的命令依然没有取消。歼…10还是在迅速地向自己逼近,他们也知道不必担心发生超视距空战。唯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歼…10也不会主动攻击。

    歼…10仍然在迅速接近,一点点躲避的意思都没有,普希不禁一边恨恨地骂着,一边想着如何在接下来的“游戏”中击败对手。他不必担心失败,因为在他后方不远处,还有几架F…18等着“接待”来客。所以他不必担心对手突破他的拦截,到航空母舰编队上空看一看。

    根据双方飞机的相对速度和航线计算,一分钟内双方就要在空中相遇。双方都没有进行规避的意思,双方都明白,这场“战斗”将在他们间进行,双方很快就展开疏散的队形,准备“战斗”,僚机都躲在长机后面数公里处,主角是属于双方长机的。

    双方继续保持同样的高度和速度冲刺,直到雷达显示距离还有十公里,预计接近时间二十秒时,双方才开始机动,这时根据雷达提供的信息,双方应能用肉眼捕捉到对手的影子,但实际上要用肉眼发现对方并不容易。虽然无法发肉眼看到对方,但双方都能感觉到对方的位置。

    当那架歼…10象鬼魅一样突然出现,并且在他的F…18侧前方来了一个漂亮的垂直跃升时为止,普希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刚才的确是太惊险了,就象是反复排练过的特技飞行表演,实在是能把任何人吓一大跳。他感到愤怒与自己的血液在沸腾,愤怒化为复仇的动力,双方再次纠缠在一起。

    突然间,意外发生了,普希不知是什么原因,突然按下了他的操纵杆上的发射按钮。随着机身传来了一阵强烈的震动,亲眼看见一枚响尾蛇导弹拖着长长的火焰飞出去,他难以置信地发现自己的手指还停留在操纵杆的发射按钮上面,而武器系统的保险还关闭着,可偏偏导弹已发射出去。这是一个多么愚蠢而不可原谅的错误,更重要的是那枚误射的导弹正飞向前方的目标,显然导弹锁定了目标。

    “导弹!快规避!”这是僚机飞行员的报警,谢凝也发现了情况,他正受到一个枚导弹的追击。释放红外诱饵弹,开动加力逃避,使出一切可以逃避的方法。

    对于配备了先进制导系统的响尾蛇导弹来说,使用红外诱饵并非有效的手段,这次显然也是没有发挥作用。对付一枚尾追的导弹来说,加速脱离是相当有效的。响尾蛇导弹的速度约为2倍音速,歼…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