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身的日子,挺好!
你呢?我想一定挺好,对吗?
其实,这信我从不发出, Only to myself,权当理清思路用。Tom当然是假名 了。
亦凡书库扫校
上一章下一章
第3章 我宁愿躲进自己的象牙塔
我用全部青春全部心思全部爱情构筑的大厦霎时坍塌了;外面的世界还很精彩,可我迈不出去
晓蒙:你好!
带一你的来信来到北戴河,已经半个月。而我却一直不敢再次翻检你的来信,有些话该起来锥心的病。我不是一个单身主义者,可我却是一个30岁的单身女人,错过的错过了。失去的失去了,到现在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飘荡的感觉,疲倦而怅然。算命的给我看过手相,说我每一次选择就是一次伤害。我不知道自己的伤口要过多么才能愈合,是不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亦或是旧的不去新的不再来了呢?其实我只是一个固执己见的小女人,太情绪化、太富于幻想,太想作个女人的女人。
晓蒙:
你好!
带着你的来信来到北戴河,已经半个月。而我却一直不敢再次翻检你的来信, 有些话读起来锥心的痛。我不是一个单身主义者,可我却是一个30岁的单身女人, 错过的错过了,失去的失去了,到现在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飘荡的感觉,疲倦而怅 然。算命的给我看过手相,说我每一次选择就是一次伤害。我不知道自己的伤口要 过多久才能愈合,是不是新的不来旧的不去,亦或是旧的不去新的不再来了呢?其 实我只是一个固执己见的小女人,太情绪化、太富于幻想,太想作个女人的女人。 你说的不错,我的确是个理想主义者,浪漫主义者,唯美主义者。对我而言,爱情 就是我人生的全部。也许,我对爱情奢望太多,而爱情本身也许就只是一个留在风 中的传说。你还记得上大学时我们一起读过的那篇童话吗?
那是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蔷薇》,当我28岁时再从图书馆满是灰尘的书 架中抽出这本童话来看的时候,我依旧像少年时代那样泪流满面。那个时候,我不 知道爱情到底是什么,而我却深深地被爱情感动着。从那时起,我就预备着把自己 的胸膛刺进蔷薇花刺,准备用我低档的歌喉彻夜歌唱,准备看着自己的鲜血一滴一 滴流尽,看那蔷薇一点一点由雪白浸为殷红。也许从那一刻起,我已经从中感到了 自己未来的命运。
8年了,8年对于人的一生绝不可以用弹指一挥这样轻描淡写一带而过。8年对 于一个18岁的女孩来说则是青春的全部,爱情的全部,而我在这8年间全部透支了 我的感情,到今天我根本打不起精神再去开始什么新的生活。他仍然是我生命的一 部分,是我青春的唯一标志,我想如果我放弃他也就连自己都放弃了。他的音容笑 貌历历,都这样久了,我还是不能忘却!
第一次他推车送我回家,那四月的泡桐花开得密密匝匝,在静温的蓝色的夜空 下,悠悠的落花也别有一份浪漫情凋。我嗅着微紫的花香,他说干嘛那么卖力,我 说为了多占点便宜,他笑着说你真是傻得可爱。
第一次我们去十渡郊游,坐了很久的火车到山里,骑着大眼睛的枣红马在山间 的柏油路上并辔而行。他出奇不意地让他的马“咬”我的手,我吓得大叫,他就拉 起我的手轻轻握着。而后我们一起躺在大青石上看天空中的流云,看飞鸟,看青山 碧水,看沙滩上他闭目养神的安祥,看黄昏的那场急雨,山雨中一起打着伞一起吟 诵王维的名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他抑扬顿挫地又吟唱起辛弃疾的壮辞, 我和着雨听得神醉心迷,看淋淋漓漓的青山如水墨画一样生动,看树叶上绿色的水 晶滴溜溜的圆润……还有雨中一吻情深。
第一次我们共舞,他用他古井一样深沉而清澈的眼神把微笑把关怀把真情一并 传递给我。那是一支英文歌曲《Theone you Love》。我们一起飘浮在缠绵低回的 音符之上,晕眩而幸福的感觉如湖水一样把我们淹没在幽兰幽兰的世界里。
你的眼神是桥笔直地通向我我的眼波是水在你桥下脉脉温存钢琴流淌透明的桨声轻轻漾过耳际爱人,让我们轻轻起舞一株小荷偎向一叶舒展的心随风摇曳一抬头见你从桥上走来爱人求你此时此刻别让流水的低语从唇边滑落把我们琥珀色的梦惊醒
第一次给他过生日,我把亲手折的24只纸鹤放在他手心,他竟不敢抬头看我。 他说我有一句话在心里说了九百九一九遍,我要把这第一千遍的诺言讲给你听,那 就是我爱你,我要娶你!
那些快乐的日子最易浮云流水,轻轻流散,而那些忧伤却被日月淘洗,沉淀下 来。我的生命却仍被这些回忆牢牢占据。
后来,他辞去机关的小干事员,要下海经商。我想我的男人也许注定要去飘泊 ,要去闯荡。作为一个男人,他总是想用他自己的方式证明自己。外面的世界精彩 与否,无奈与否,他都要亲眼看看,亲耳听听,亲手试试。我理解他,更支持他。 帮他打点好行李去绥芬河搞边贸。临行前一天,是一个阴历七月十五,那天晚上月 色浅黄像一首佚名的古宋词,读起来略带些苍凉的感觉。他说不许担心不许哭不许 跟别的男孩子约会不许再减肥一定乖乖地等他回来。我俯在他耳边说不顺心的时候 就想想我们开心的日子吧,还有别忘了回家的路。
他走后3个月,那些无休止的日子就整整齐齐地排在夜的尽头,短短的3个月我 觉得自己骤然老了许多。孤寂的日子就像沼泽一样,心情一片荒芜。我向单位请了 假独自北上。从北京到绥芬河来回大约8000里路吧,我没有告诉他我要去看他,是 想给他一个意外的惊喜。当我一路风尘站在他面前时,才被告知我用全部青春全部 心思全部爱情构筑的大厦刹时坍塌了。我们的故事已成往事。
3个月与8年在天平上是怎样比较的?而爱情又是怎样的砝码?在刹那间我像个 乞丐一样一无所有。我心里不舍不忍不甘让我环顾废墟时万念俱灰,如断手足的痛 啊,直冒冷汗。
我走的那天下午,阳光灿烂极了。他拉上几个同事一起为我送行,别人都说岩 好幸福,有这样一个女人为你八千里路云和月。我竭力眯起眼睛望着夕阳,心底一 阵悲凉。走的那天我来了例假,疼得我死去活来,又赶上旅游旺季,我到沈阳才补 了一张卧铺。回到北京是凌晨3点多,我在候车室里找了个座位。在那个熙熙攘攘 的地方,有一个老妇人蟋缩着靠在角落里,满头灰发,满脸污垢,枯树枝一样的黑 手正往嘴里送一撮白乎乎的东西。我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我也是弃妇!可我不想 计较,不争名份,可以不结婚只当他的情妇。为了他我自甘轻贱,只要他说他还爱 我,我还可以原谅他接纳他包容他。可他说不,一个字就粉碎了我最后的希望,我 一个字也说不出来!那些山盟海誓仅仅是为了今天的背弃而虚构的一个真实呢,还 是男人最常见的为取悦女人的冲动的手段呢?我不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有没有什么叫 做永恒,有没有一种爱可以在刹那间烟消云散无影无踪。可我不恨他,一点也不, 我试图站在他的角度体会他的心情和处境,可我还是不明白。我痛只痛必须接受这 个突然的事实,我必须正视另一个女人的存在,她使我无地自容!
我想生病,我想死,我想人为地制造一个意外。一个下雨的夜里,独自抽了一 盒烟,然后头晕目眩地吐个一塌糊涂,我想我是醉了。昏睡到后半夜,我被雷声惊 醒,觉得冷了就去关窗户,大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死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只要稍 稍往外一挪一切就可以结束了,别人都会说这只是一个意外。可我还是没有勇气, 我下不了决心,找还年青呀!我应该拥有完整的人生呀!我冲着天空大喊他的名字 ,惊雷闪电伴着瓢泼大雨淹没了一切。
事情过去了4年了,现在给你写下这些事的时候,很多感觉如昨日黄昏。刚到 海边的第一夜,没有月,坐在黑暗的沙滩上。海风薄荷般清亮,海水起起伏伏,进 进退退,一如此刻我反复的心情,他仍是我的海岸!这一次,我没有哭。我想很多 事不会被海水一层一层抹去,如同从未发生过一样,容我慢慢用我的方式学会忘记 。所以晓蒙,我想相亲的事就算了吧,心里装着别人又去谈恋爱,对谁都不公平, 请你代我道个歉吧!
初秋的海岸晴空丽日,阳光下找不到忧伤。每天夜里都有月,红了,黄了,白 了,圆了,亮了,远了。总觉得月光之下,应该有条人鱼,美丽苍白的脸,长及脚 踝的黑发和很美的裸体,随着贝壳一起被海水轻轻送上岸来,也许我应该在海岸上 多等一些时候吧!
祝
好!
静怡
1992年8月30日凌晨
放下她的来信,我记起那篇童话中夜莺对那年青的学生说:“我只求你作一件 事,就是你要做一个忠诚的情人。因为爱情比博学还要聪明,爱情比权力更为强大 。”我不了解静怡与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是隐约听人说起岩在当地结识 了一个有钱的富孀,同时也很美丽。这对静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使她对爱情 对人生近乎绝望。时至今日,她仍然不能从那些伤痛之中走出来,不肯面对也不肯 开始新的生活。这不能说只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更恰当的说这是一出人生悲剧。 我真为静怡感到悲哀了。
我始终认为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而她就像一个赌徒对她自己的爱情孤注一掷 ,以致倾家荡产。一时间我竟有些疑惑,她是爱上自己制造的爱情还是太爱岩呢? 也许命中注定,这就是静恰的人生吧,这个女诗人,徘徊在爱情的尸影旁边,迟迟 不肯离开。她甘愿沉醉在早已破碎的旧梦里,甘愿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升华成一首首 哀伤而美丽的语句,是她把自己的爱情艺术化了还是爱情真具有这样塑造人生的魔 力呢?除了爱情,她的世界接纳不了别的东西了,在象牙塔中精心雕刻她的作品, 这爱太执着痴迷,甚至从开始就掺杂着绝望的因素。
其实她身边不乏优秀的男人,但都怯于她的冷漠和猜忌相继离去,到现在她仍 孤身一人,她本能地拒绝别人走进她的世界,她也囿有自己而介入不了外面精彩的 世界。以前读大学时我一直欣赏她的才情,浪漫洒脱,纯真挚诚,何以这样美丽的 因结出是这样苦涩的果呢?而感情的是非对错得失因果谁又能判定,又怎样去判定 呢?静怡的爱情,男人的事业,富孀的财富和权力,怎样才能摆平?
静怡这样一个知识女性是不乏智慧的,可我不敢断定一个陷于爱情深渊的女人 是否能对她未来的人生作出理智的选择。毕竟一个30岁的女人在这个传统社会里一 定会被偏见所歧视,人格,隐私,工作,生活以及住房都是好心的人们所关注的焦 点,也是他们最乐于打探和最乐于传播的。她以前来信曾哀叹过自己成为长舌之下 最爱被咀嚼的祭品,她越不理会,越被流言包围。“算了,不如不说,以沉默抗拒 吧。”我记得她这样说过。
我不由得又想起莎土比亚的那句名言:“女人啊,你的名字就是弱者!”
亦凡书库扫校
上一章下一章
第4章 清风不愿托举爱情的风筝
我奉独身主义。独身宁静、自由、轻松,说不尽的乐趣
“也许吧,但这种时髦绝不同于穿时髦服装。你读过《新女性》(美国)杂志吗?它对3万多名女性所做的调查显示,40%左右的单身女郎不急于找伴侣,80%的妇女向自己质疑:是否该把爱情放在生活的第一位。真正的爱情每个人都乐于品尝,问题是真正的爱情还没普及到每人一份。我几乎难于发现真正的爱情,许多人把生理愿望当做爱情了,找一个能相处的性伙伴就觉得自己有了爱情,仅仅为了性的器要就结婚,没有必要,那要牺牲事业、时间、爱好,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太不值得了。”
蒂娜滔滔不绝。我则似有所悟。
躺在床上,我还在想着刚才一群朋友在这间屋子里小聚的情景,几个人喝着茶 和咖啡,嗑着瓜子,谈天说地,台式音响里飘出的乐曲始终不断……
差不多一两个星期我这里都会有朋友来小坐。我喜爱以这种方式过业余生活, 当然不仅仅是呆在屋里谈天、听音乐,内容远比这丰富,几乎我想丰富到什么程度 就能使之丰富到什么程度,这全由自己说了算。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这种闲云野 鹤般的生活,或者说不是每个人都情愿消受这样的生活,但我庆幸自己能发现这种 生活方式的乐趣并享受它。就像取得某种成功一样,得到这样的生活也需要付出代 价。独身这种生活方式甚至是用沉重的心灵创伤为代价换得的,至少中国的许多独 身者是如此,他们属于被动的独身者,我虽然不是天生就想过独身生活,但我幸好 还算不上是被动的独身者。因此,我更会享受独身的乐趣。
我生在一个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某语言学院的教授,由于受家 庭内外环境的影响,我接受西方的东西比较多。这所院校的外国学生比中国学生还 多,家里经常来一些父母的洋学生,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是在这所院校,我有时也 带些外国同学到家里玩,大约从那时起直到出国留学,我说外语的时间几乎比说中 国话的时间长,久而久之,思维方式日趋西化。
有一次,我领一个叫蒂娜的美国学生到我家玩儿。蒂娜比我大10岁,她以前是 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大公司工作,后来辞职到中国学汉语。我们已是很熟的朋友。 因此无话不谈,年龄、家庭等西方人避忌人知的隐私在我们之间已经被中国式的关 心所涉及。当我问她打算何时结婚时,她倒有些诧异地反问我:“为什么非要结婚?” 我一时竟无言以对。接下去的谈话可以说是对我日后选择独身生活的启蒙教育。“ 蒂娜,我冒昧地问一下,你是否受过什么伤害吗?哦,我指的是感情上。”
“我不明白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蒂娜耸肩道。
“请别介意,我是想说,你为何选择独身呢?”
“独身是很正常的事啊!这只不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不是吗?我喜 爱这种非常自由的生活方式,仅仅是喜欢就足够了,我就因此选择了它。”
“那么在西方,年轻人是否为赶时髦而独身呢?”
“也许吧,但这种时髦绝不同于穿时髦服装。你读过《新女性》(美国)杂志 吗?它对3万多名女性所做的调查显示,40%左右的单身女郎不急于找伴侣,80%的 妇女向自己质疑:是否该把爱情放在生活的第一位。真正的爱情每个人都乐于品尝, 问题是真正的爱情还役普及到每人一份。我几乎难于发现真正的爱情,许多人把生 理愿望当做爱情了,找一个能相处的性伙伴就觉得自己有了爱情,仅仅为了性的需 要就结婚,没有必要,那要牺牲事业、时间、爱好,甚至改变自己的性格,太不值 得了。”蒂娜滔滔不绝。我则似有所悟。
有了与蒂娜的那次闲谈之后,我开始留意独身现象,从中外的一些报章杂志中, 我了解到:美国的独身者逐年递增;法国的单亲家庭占1/4;日本出现一个“小贵 族”阶层(事业有成,财富颇丰的女性)……
最初我关注独身现象时,并非欣然接受它,尽管我以为这种生活方式很容易被 理解。但我想我的这种关注在冥冥之中为后来选择独身生活埋下了伏笔。
在浪漫四溢的外语院校里,我和许多妙龄女子一样不乏追求者,我与许多同龄 人一样品尝爱情的滋味。
我的男友不是那种伟岸英俊的男子汉,他浑身弥漫着书卷气,渊博的学识和一 口如母语般熟练的伦敦音英语使所有接触过他的外国人都误以为此君曾在英国生活 过。我和这位“绅士”脚步和协地共同徘徊于外语和西方文化之间。我们同在英语 系学习,只不过他已在读研究生。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家庭背景使我们的感情逐渐亲 密,我们的恋爱也不再仅仅是柏拉图式的了……
1988年,出国潮已吞没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这年我大学毕业,而我的男友也正 好读完了研究生课程。也就是在这一年,我们在首都机场缠绵地分手了,他登上了 飞往英伦的航班。我则于当年晚些时候留学于哥本哈根。
在丹麦这个被称为性解放先驱的北欧国度里,男女关系是较随便的。我所在的 大学里,我分不清同学们中谁是谁的男朋友或谁是谁的女朋友。我所谓的男女朋友 当然是咱们中国人所说的恋人关系。
我继续与在英国的男友通信,在信中我们时常重温昔日校园的浪漫情梦。随着 时光的流逝,他的来信日渐减少,他在信中表示学业甚紧,压力很大,又要打工, 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写信了。丹麦的大学是免费的,学习也轻松,学生考试不及格, 毕不了业可以接着重读,没时间限制,只要你有耐心,可以一直学到年老再毕业。 闲则生愁,我于较为闲适的读书境况中更有暇体会到身在异乡的孤寂与相思之苦, 还有浓重的思乡之情。同时,我觉得周围的同学比我活得滞洒,他们似乎无牵无挂。
留学的第二年,我不幸身患重病,不得不辍学回国。
罗登巴煦在诗集《禁锢的生活中》中说疾病是“灵魂的洗涤。”我害这场大病 的感觉则像18世纪德国诗人白洛柯斯第一次害病的感觉一样,是一个“惊异的大发 现”。我躺在故乡久别的家中开始了诸多思考:我和男友毕业后没有打算马上结婚, 出国最终替代了为能厮守而留于国内的想法。这是为什么呢?感情不深吗?不是。 我们都在追寻那一份属于个人的自由,而自己战胜了爱情,所以尽管我难舍难分, 但最终还是暂时各奔他乡。那么当我身在异国被相思之苦和思乡之苦所累的时候, 我感到我的心失去了自由,我的心被它们牵挂与束缚住了。裴多菲的那首诗:“生 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好像有更多的深意。恋爱、 结婚、生儿育女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复的唯一生活模式吗?这种生活模式能给我 带来真正的幸福吗?自由在我看来是最幸福的标志,那么自由与爱情,婚姻之间有 某种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独身似乎是唯一的好办法。……诸如此类的问题我 养病期间曾多次反复思考着。
我终于又收到了他的来信,信中他告诉我,他攻读完博士后不打算马上回国, 他要以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