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我们的确是彼此间最牵挂、最关心、最能相互勉励的两个人。七年前我刚
考入高中,现在想来我那时真的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女孩。生活将归然作为当
时的主角安排进我的舞台,我纤弱敏感,多愁多思的生命中第一次遇到了一
个符合理想的楷模,更重要的是他给予了我最细致的关心,学业上的指导,
思想上的交流以及所有我钟爱的情趣的共鸣。他从不要求我做任何一件事,
可是他为我做一一切他能做的。他将一些遥不可及的童话故事带到我的身
边,只是为了让我高兴。
爱,恐怕在有些时候是含混不清的。可是爱上一个人总是有原因的,
一见钟情可以爱上一个人,因为寂寞可以爱上一个人,日久生情也可以使两
人相爱。。可是我们之间永远没有产生过那种火花,在这种不浓不淡之间我
也不知道该选用怎样合适的词来界定我们的感情。
那时候我曾经梦想过将来我的爱情该是怎么样的:有一天有一个人送
了我鲜花--一定要是黄玫瑰的那一种,然后他吻了我,对我说爱我,这就
是爱情了。当然,即便这种稚气的爱情观在当初也没有实现过。
后来,归然要出国了。我那时绝对没有伤感,高高兴兴地送一个朋友
走,他走的时候在我的脸颊上吻了一下,并且说,他自己也搞不清是否爱上
了我,因为我太小了,让他所有的感觉都缥缈起来。我说:你别逗我了,我
还有好多书要念呢!
真的感到忧伤是在他走了以后,我突然觉得生活中失去了一个很重要
的朋友,没有人再可以和我那么默契地共处生活中的诸多欢喜与不快了。这
种伤感浸润了我一、两年的生活。
现在我面前的归然已经结婚生子,坐稳一家公司的总经理。他好像一
点儿都没变,变的是我。当初那个懵懵懂懂的女中学生现在已是将要毕业的
大学生了,在认识他的时候我了无心痕,现在的我已为一份失败的爱情而心
力交瘁。
归然只是平静地默不作语地坐在桌的那一面看着我,直到看得我不再
自在。他只是说:我一直以为像你这样的女孩是很容易被爱情包围的,我不
懂,一次失败的恋爱可以那么轻易地改变你这么多,甚至剥夺了你开朗快乐
的个性。。归然总是具有最犀利的洞察力,可是现在的我们离得太远了,尽
管他聪明过人他也无法再像当初那样为我指点江山了。归然陪着我去医院查
看胃病的愈合情况,买齐了所有的养胃补品,并将适合养胃的食品列成单子
送到我手边。他在最短的时间里为我安排好一切去异地求学的准备。他说,
我真的搞不懂在创作和工作的时候你聪颖绝顶,可在照顾自己这方面为何会
如此低能。
归然只字未向我提及他的妻儿,只是在临别的时候,他说:“你一定要
尽快找到一个人来爱你,以免让我再为你的沉郁而焦灼不安。”我们的情谊
就是这样浓密细长地织在一起,多年丝毫未通音讯却好像从未陌生过,能像
老朋友一样聊天喝茶,不要担心接触多了会互相爱慕,也不必忧虑不相见会
互相疏远。
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能找到这样一个异性的朋友:他并不想占有你的
感情,也不想介入你的生活充当任何一个角色。他只是尊重你珍惜你,只想
为你做点什么,因为他认为你的快乐就如同自己的快乐一样重要。他懂得人
类的情感之一,那就是欣赏。他知道欣赏可以是隽永的,而攫取的快乐是短
暂的。因为他欣赏你,所以希望你愈来愈美好,美好到无以复加,他也愿意
为你的美好甘心情愿作一切努力。
迟暮美人
一件东西倘要让人在认识上愈加觉得它的珍贵,比较适用的方法有两
种:一种是永久地失去,那就印证了那一句“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古训;
另一种是看着它从你身边一点一滴地逝去却无法挽回的哀痛。
那些承担着历史和旧梦的老房子在这个日愈发达,快节奏高效率的都
市里,正在被更为高耸和摩登的建筑物所替代或掩盖。它们不属于前卫也不
属于喧闹和时髦,它们是安静甚至是落寞的,在这个城市里颇有些迟暮美人
的味道。我供职的单位正好是这些迟暮美人中的一个,那是一幢很肃穆的欧
式住宅,它的原主人曾经是沪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很多年过去了这幢楼依然
给人颓败的辉煌之感。这里昔日的宽敞被间隔成各种各样的办公室,比起那
些现代化的智能化大楼恐怕要拥挤得多了。而那种灰色的基调木质的内饰给
人一种静穆中的华贵,只是岁月荏苒,旧景不复,墙已处处斑驳,窗户和楼
梯都已黯淡。楼下的花园已杂草丛生,园中胡乱地扯着些绳子挂着各样的杂
物。胡乱地想象着几十年前的这里,这幢楼的主人或忙碌或休闲地将每一天
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到极致,那时他们恐怕是不会想到今天这里人去楼空的。
一切的繁华皆如水中月镜中花。
据有关方面统计,此类欧式建筑大约只剩不到一百幢,随着城市的规
划,它们会愈益减少,有什么方式能够弥补呢?
迟暮美人虽是到了晚景可终究还是美人,它们零星地如游丝般地存在
于这个都市的血脉里,不仅是上海文化的积淀和缩影,更多时候是种依恋,
这是曾经亲历过旧上海繁华或是从小说中读到过旧梦的人们对扑朔迷离的往
昔不可遏制的追恋。在那些星罗棋布的大街小巷中埋着成堆成堆的故事,一
不小心就会抖落出一段摄人心魄却不容质疑的片断。
当夕阳西下,一天的忙碌如尘埃落定,散落在这个城市的那些迟暮美
人们就会渐渐显露出其处世不惊、端庄、华贵的本质。让人无端地生出爱慕
来,是带着敬畏与惋惜的爱慕,幽幽的却也久挥不散。
午茶和散步
我总是对朋友说,一年四季中我最心怡的是秋天。这个季节比较温和,
比较宽容,它可以比较多地给你选择上的自由;它会心甘情愿地为你想求得
的美好作铺垫;它是一个能纵容你想入非非神思漫游的季节。
时下的风尚恐怕要算到bar 或者pub 去聚会了,跟朋友相邀去了几回,
喜欢还是喜欢的,可终究是觉得有些喧闹,有些不可自持的热情。渐渐地才
明白在夜间找到一个安静可心的地方实在很艰难。我是怕极了出门的人,平
时是极懒于外出的,只是到了秋天,那种爽朗的天气轻风拂面的日子会让人
从心底生出些想要出去的愿望。于是,找到了一个让自己觉得可以舒展的地
方--喝午茶。常常是挑一个可以置身于工作之外的下午,找到西区那些僻
静街道的酒吧,下午的时光大多是空无一人的,捧着书享受一个下午的安宁
或闲暇,店主为你放上一张钢琴小品,心情便不自觉地浮浮沉沉起来。手中
的书一页页翻动,稍有疲惫就可停下,吮饮着杯中的苏打水或托尼克水,想
想尘封的往事,所有想得到的都已在杯中了。
到了黄昏,可抱着一颗满盈的心出来散步。我不晓得现在是否还有人
渴望散步。当暮色一阵浓过一阵,走的路被树影映着,在夜里更有一种与人
隔绝的幽暗,步子和心思都被滞缓住,那种与都市的喧闹嘈杂打了太多交道
的神经这才彻底的放松和舒缓。喜欢这样的一种简单而又自我的方式,可以
不受人的干扰,任着性子想一些自己想的事,约上一个你最心爱的人来与你
共享这份浪漫,无需言语和过多的表白,只要彼此的沉默和那些慢和细碎的
步子,走来走去而矣。
这是一个不该被疏视被错过的季节,倘若你还有心情,倘若你还想给
自己一个情感上的契机或缺口,倘若你还有一些想要与自然和安宁握手的愿
望,挑一个午后将一切都融进一杯一盏,然后带着它的余香在夜幕的林荫小
道上淡淡挥洒吧。
宠爱自己
我想,现在的年轻人都要较我们的父母辈更会宠爱自己。已步入中年
的人,肩上的担子实在太重,家庭的、事业的、心灵深处的负荷总让他们在
付出的轮回中找不到休憩的角落。
年轻人总是在一身轻松的氛围下很早地意识到,人是不是可以首先宠
爱自己。
我个人认为,如果抛开自私和惟我独尊等极端而偏狭的观点,那么宠
爱自己算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现代人的生活观念了。我的一个朋友曾在和我聊
天时谈起西方人和中国人在对待“自我”上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好像存有
本质上的差异。西方人对“自我”是比较崇尚的,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万
物之灵,他们珍惜自己,爱护自己,从不轻易地伤害自己。但中国人常常忽
略了自我,祖父为父亲而活,父亲为儿子而生存,而儿女呢?待他们长大为
人父母之后这个循环又将周而复始了。
有一阵子,我常在办公室和家中面对一堆空白的稿纸发呆,整个人根
本不在写作的状态,连起码的看书的惯性都出现了烦躁不安的停滞。每次穿
街而过,看到无数的憔悴的面容,好像每个人都忙,也不知道他们的心中是
否也和我一样有想逃的感觉。到了末了就想:也许就该好好宠爱自己一下吧!
于是抛开一切,沉沉地睡了一天,还花了一天与最好的朋友约了喝茶再一起
去听了一场昆曲,莫名其妙地哭了一场。心情也就慢慢好了起来。这才发现,
自己的要求也实在是很低,只不过是一二天的时间完完全全地想着自我而
已!
当我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我才发觉这实在是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在
学校的时候,人就像一泓水,没有任何形状,而一旦成为工作中的人你就有
了定位,于是人开始觉得有束缚有疲惫。现代的人的劳作很大一部分是为了
换取别人心目中的称羡,能干为的是得到叹服,勤勉为的是得到名誉或者酬
劳,有了高官厚禄就可以换得锦衣玉食和豪华的居室,有了这一切人就有了
一个安乐的栖身之地。这一切本来都没有错,错的是人往往是自顾不暇,在
争取获得这一切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往往就疏略了自
我。到末了,即便你幸运地拥有了一切,你有可能只剩下一颗疲倦得再也不
能复原的心或是伤痕累累的一点一滴,更何况,你未必会那么幸运。当一个
人带着一颗凋零的心和满是伤痕的往昔去面对一种繁华时,也许除了虚幻以
外还会有恐惧的感觉。
对于那些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人我总是会从心底里升腾出喜爱之情。
没有太多的抱怨,也无需过多的责难,某一个下午或黄昏,在阳光细碎或是
阴郁的时候,你是否能突然惦念起这世上有一个人是需要你付出最大的爱心
的--那就是你自己。换上一件你最心仪的衣服,梳洗妆扮,暂时先抛下一
切的烦恼,或逛街或散步,或咖啡或花茶,或电影院或剧场,或朋友或恋人,
一切都是可以的,只要遂你的心意就好。对自己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
要能健康地活着有一颗还灵动的心。也许已经很久没有人送你鲜花了;那么
就自己到街边的花店里去买一枝吧!宠爱自己的花一样是最娇艳的!
游戏一种
做惯了安静而略有懒散的人,她总是那样淡淡的表情浅浅的笑。
上班的时候,她比较严肃,手边的事总是在各种各样喧闹的环境下被
安置得有序而漂亮,她选择的这个职业无须天天上班,所以她有时间安顿疲
惫和烦躁,休闲的时候喜欢挑一些僻静的街随便走走,路过各种时兴的购物
中心的玻璃橱窗时,她看到很多亮丽的色彩,时髦的女装,偶尔也会有一些
靓丽或俗艳的女子,描的眉上的妆都如同时装上的Model 一样,从各种各样
的人的身上随风而散的都是同一种气息,她总是不解--女人怎么可以成百
上千地用同一种型号的CD?她喜欢挑一些安静的地方喝下午茶,没有人陪
也同样很好,想想心事看看书,一个人独享时间和空间的时候,自由、安宁、
闲情逸趣都会从手指间、发丝里一点点堆积起来,那是一种完全的舒展。
夜晚一直比较合适她,她可以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在那些有着温暖和
暧昧的灯光下读她心仪的书,耳畔多有的是一些最中国化的音乐,让心如暖
酒一样在抑扬顿挫间起起伏伏,有兴致的时候喜欢和朋友煲电话粥,不相逢
却已是倾尽情愫,留给彼此的空间依然是那样地完整。沉郁已久的心事在一
声问候一声轻叹中都已澄明,相知如此,夫复何求?
有一天,她和朋友们出游,那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小镇,这不是他们的
目的地,只是必须经过的一个驿站。这里住了些乡村的人家,那种黄褐色土
制的泥罐仿佛家家都有,她的心被撩拨了起来,好客的乡村人家送了她一个,
如获至宝地一路颠簸捧回了家,用蓝印花布衬底放在墙角里,插上友人送的
芦苇相倚而坐,朋友说,这样很美!随意地拍些照。照片出来以后,朋友们
都说好,问她要了留纪念,她也就不经意地送上,半年以后,有人说最近的
杂志上有她的倩影,她不信,去买了本来翻,才发现这是本装桢很为雅致、
印刷质量颇好的时尚杂志,半年多以前她随意拍的照片就在里面。许是哪个
朋友出于善意将它推荐了出去,照片底下的小字为这幅照片注解的意思就是
时尚风采。朋友们都怂恿她去请律师来维护自己的肖像权。她倒是非常轻松、
淡淡的笑,轻轻地说:本来我就以为时尚是某些高明的炒作者的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愈演愈烈,胜利的永远不是参与游戏的人而是操作游戏的人。
她就象没事一样把买来的那份杂志随意地送了人。依旧是安静的生活,
雅致简单的服饰。朋友告诉她,这一年,这个城市的蓝印花布成为最热销的
商品之一;这一年,这个城市的很多百货商店都在卖那种泥制瓦罐;这一年,
很多女孩都在穿那件她照片上穿的蓝底白花的袭地长裙。。
她依然是浅笑,然而眼神中的淡然却愈加浓重了。
1 巴黎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
2 三毛:《当三毛还是在二毛的时候》
Page:8
'Z1'这种对血缘关系的强调,带有一丝惊异:“我和她闹了那么多矛
盾,居然还是得相处!这全因为我们的血管里流的血液是相同的?”与其如
把它解释为某种神秘的“无穷尽的力量”,不如说是传统家庭的习惯使然。
诞生于一对夫妇的孩子们必须也在一起生活,而不论他们之间有多少不同,
多少矛盾。G 在这里对血缘的惊叹和维护,其实应理解为与妹妹“疏忽、隔
膜、冷漠甚至怨恨”的关系的反面表述--女性习惯用曲折的、隐晦的甚至
相反的方式表露内心的感受。显然,直述姐妹之间的恶劣关系,是不符合一
般的伦理观念的,也会破坏了G 重视亲情、温情脉脉的风格和形象。于是,
在下文道出与妹妹关系的实情之前,先要作一个补偿,以使读者既心领神会,
又在总体上显得中性、公允。
G 与妹妹之间的差异,当然应该有先天的因素。但是,后天的因素是不
是也有关系呢?是不是父母对待两姐妹的不同方式造就了两姐妹的不同呢?
似乎可以作这样的解释:因为G 从小远离父母,回到父母身边之后,自然有
些不习惯和陌生,心知父母给予自己的爱是不够的,因而有点怨恨他们。“那
个时候我沉静的个性中多的是倔强,对关心、对爱的渴求是极为强烈的。总
觉得父母欠了我很多的爱,于是就强装不在乎,强装个性坚强,或是将自己
已经逐渐成熟的个性包裹起来,让父母觉得我还只是个孩子,还处于可以被
疏忽情感的年龄。”内向的性格开始不过是一种情绪,如果父母及时察觉,
加强交流,G 今天完全可能是另一副样子。但是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来关心孩子,更何况漂亮可爱的妹妹又抢去了本已所剩无多的关爱。久而久
之,内向、沉默的习惯就形成了。到后来,这种与妹妹截然相反的性格反而
成了G 与妹妹区别的标志,她也依此来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对抗妹妹的活泼、
开朗。这意味着G 不是开朗不起来,而是存在着心理障碍。虽然成长了以后,
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姐妹的家庭地位有逆转之势,G 也有理由开朗,有
理由活泼,但她却不可能象同龄人那样,童年的阴影一直留存着,暗暗发挥
着作用,制约着G 的一举一动,使她不能得到完全的舒展。在童年,G 就被
迫活得比旁的儿童大一些,老一些,这种心理习惯保存了下来,使得她在小
学时有中学生的神情,在中学时代有成年人的思考,在二十四、五岁时有中
年人的心境。简简单单用“早熟”来形容是不够的,她总是活在比她实际年
龄更长一些的时间域里。于是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她的作品里会有那么多的
对时光流逝、芳华不再的感怀。
这也是G 小说的结构常常是“将来过去时”的缘故,将来与现在对她
是同时的。
“早熟”用另一个词来说就是“发育不良”。由于她总是领先于她该在的
时间,以至于她在每一个年龄都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没有游戏的童年,
没有早恋的青春期,没有绽放的成年的生命之花。。虽然在某些方面,她看
起来比同龄人要成熟,但心智里是天真的、幼稚的,在关键时刻就会表现出
来。而且这种天真永远不会在继续成熟的过程中消磨,最后这一点是很可贵
的。
大概没有哪个女孩没有虚荣心,但她们产生虚荣心的原因却可以是各
不相同的。G 的虚荣可以理解为这种一般倾向的表现,可以理解为上海这个
超级城市的影响,但这都不是本质的。G 的虚荣是在与妹妹的竞争中,从童
年起慢慢滋生的。只有这样,才可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G
在情感生活中的进攻性、霸道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但是,向上的仰视和向
下的俯视却仍是布尔乔亚的脾性,与此无关。
Page:8
'Z2'存有,即“存在”。在常用的词语中置换掉一个字,这是G 文字的
一个特点。例如情谊(情意),褪去(退去),方方整整(方方正正),四方
走走(四处走走),躲蔽(躲避,已删改)。。在大多数情况下,置换并非
内容上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