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宗孝文皇帝时期,更是采纳了晁错建议,准许民间商家和豪强输粟捐爵,给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致命一击。

    有钱人纷纷“慷慨解囊”,然后捧了个什么五大夫一类的,在秦代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得到的爵位,“欢天喜地”的回家等着,然后才发现朝廷摆了他们一道。

    于是,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基础被粉碎,庞大的军事利益集团“分崩瓦解”,枪杆子终于被汉家天子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

    正是彻底击垮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孝景皇帝才敢动手削藩,否则,军队里军头林立,想要削藩,还不得先把军头们给拉拢?哪能跟现在这样,天子想做的事情,没人能拦阻!

    所以,当历史发展到现在,秦代的军功勋贵集团已经消亡,不再是国家基础与统治阶级的根本。取而代之的是,自太宗孝文皇帝一直以来倾力扶持的小地主自耕农阶级。

    太宗孝文皇帝曾想造一个园子,发现需要十户中人之家的家资,后果断就不造了。

    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意味,不止是节俭那么简单,而是汉家天子开始扶持小地主,自耕农阶级的政治表态。

    无疑,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

    任何一个政权的稳定,基础都是中产阶级的数量。中产阶级数量占多数,社会就稳定,天下就安定。

    反之,则是王朝末日,天下即将大乱的征兆。

    后世的唐宋明无一例外。就是在大汉皇朝过去两千多年后,所谓的“人类希望”,“自由灯塔帝国”的支柱也是中产阶级。

    而长漂的大多数成员,都是来自于中产阶级。佃农跟奴仆能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哪里来的机会读书识字?

    至于富豪之家,就不需要长漂了。汉室专门为这些人,设置了一个赀官体制。所谓的赀官,就是捐官,他们可以选择捐钱,来获得一个侍中一类的侍从官身份,进而进入政坛。

    所以,长漂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必然是小农自耕民与小地主。

    而且,每一个长漂最起码都能读书识字的,在他们中间“出类拔萃“,说是“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也算不夸张。而这自然意味着,他们是小地主自耕农阶级里的精英。

    这些人只要回到家乡,凭借着能读书识字,再加上见过世面,懂得天下大势等等这些长处,每一个都可能成为地方的名人。按道理来说,他们应该是社稷的基石。但现在却因为长期漂泊在长安,没有晋身的机会,而可能对朝廷产生怨恨……

    刘病已曾经在很早之前,就想过科举的种种问题,因此,刘病已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种种细节与方面早已经过无数次推敲。

    首先会设置一个初试,先考应考者的识字水平,能默写出任意一篇先贤文章,并能写下一篇自己见解的,就算通过!

    这题是语文考试,基本上能默写出一篇先贤文章,并且还能有所阐发的,肯定属于知识分子了。

    接下来是复试,会出三道题来考应考者的算术水平,答对者进入下一轮……连个算术都不会的人,刘病已肯定不会要,数学是一切的根基,连数学都不会,要你何用?三道题中第一题,基本会是送分题,可以在《九章算术》中找到类似的内容,第二题是前世小学六年级的一般内容,对这时代的人来说,可就有些难度;至于第三题,刘病已打算采用前世小学奥赛的难度,来黑这些侯选者一把。

    最后朕会亲自接见,所有通过前两轮的应考者,通过交谈,提问的方式从中选出二十人……

    刘病已是第一个吃河豚的,因此只能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就算证实河豚有毒,也能果断吐出来不是?

    实际上,刘病已也清楚,他搞出来的这个考举,一开始肯定是轮不到,那些真正流连长安的寒门子弟染指的!想一步到位,将后世的科举复制到这西元前的时代,开什么玩笑?

    隋唐的科举,开始也是权贵的盛宴。没有门路的士子,再怎么有才华,也休想考中。像李白、杜甫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彻侯勋贵们,虽然就剩下半口气了,但“瘦死骆驼比马大”,地位尊崇,门下子女又多,能有一个亲近皇室的机会,肯定不会放过。所以,这种事情想都不用想,只要传出风声,刘病已就得做好各种说情的人,踏破门槛的准备。

    而刘病已呢,也准备借着这个机会,筛选出一批支持者。所以最后面试能通过的,绝大多数肯定是勋贵的子侄,只有那些真正“鹤立鸡群”,才能出众的寒门子弟,才能有机会被刘病已选中。至于勋贵子侄们是草包这种事情,刘病已并不担心,能通过前二道程序的,可不是简单的角色。

    长安城最近流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这次天子打破常规,准备启用一个名为科举的制度,来选拔太子舍人,换句话说,这次的太子舍人名单,不再由少府来考核,向皇帝推荐,而是直接从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员里面录取。

    而更惊人的是,科举考试在原则上面向所有人开放(工商从业者除外),任何人只要自认为有应举的能力,就可以“怀牒自投”,报考不需要经过地方官察举。

    这个考举,简直是韦贤从来没有听过的事情。

    “陛下此举大善,或许以后的地方官,再也用不着举荐什么的了,这考举若是能实行开来,命天下读书人,都来考这考举,那么,自然可以做到‘野无遗贤’!”丞相韦贤心里想着,若这考举真的推行开来,那些真正有才华,或者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都会来参加。

    他颇有“自知之明”,皇帝陛下乃是开拓创新之主,自己已经老迈,是时侯考虑把丞相之位让给年轻人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 求贤若渴() 
韦贤不知道的是,刘病已只是先用这二十人来做试验品,当然也是为自己培训执政的班底,未来的科举,会将全国各县,郡全面铺开,再也没有什么报名条件,任何人都可参加,但是难度也会是变态的,而通过科举(殿试)选拔出来人才,在朝堂中的地位”前途无量“!

    长安城西北,一座检阅军队的校场,刘病已站在阁楼上,看着“成群结队”来自各地的士子进入校场,准备开始考试。

    刘病已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转过身子,举起右手捏成的拳头,“慷慨激昂”的,对旁边的张彭祖道:“再过个几十年回头看今天,将会是‘名垂青史’的一天!”

    目前的考举,看起来很不起眼,也可能现在没有人能想到,这个只会录取二十个人,而且其中一大半的名额,都肯定会给贵族的考举,很可能从此改变整个大汉皇朝的政治格局。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病已却是很清楚的。在本质上来说,他搞的这个考举,相比于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更像后世的日不落帝国,在其巅峰时期推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唐代虽然入仕之门面向全社会开放,但是其考试过程却非常严格。考生必须先通过县考、州郡考,然后才报送朝廷,参加大考。考试及第者并不是马上就能当官,而是仅仅取得入仕的资格而已。

    朝廷考试有四个条件:“身、言、书、判”。“身”是指容貌仪表,讲究的是“体貌丰伟”;“言”是指口才谈吐,讲究的是“宏词辩证”;“书”是指书法,讲究的是“楷法遒美”;“判”是一种公文判例,讲究的是“文理优长”,往往取一些州县和廷尉过去的疑难案件,“课其断决,而观其能否”,要求考生必须通晓事理、谙熟法律,如此才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换句话说,要做官,除了要通过县府、州郡、朝廷的层层考试之外,还必须通过近乎苛刻的遴选:既要长得五官端正、“一表人才”,又要口齿伶俐、雄辩滔滔,还要写得一手好字,最后还得精通人情世故和法律,能够对疑难案件进行准确的研判,而且“判文”还必须写得文辞优美、“对仗工整”、言约旨远!

    什么叫人才?这就叫人才!能通过这种考试的人完全可以称之为“出类拔萃”、“凤毛麟角”!

    宋朝科举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大扩军,三年一度的一次古典科举,但是一科三等进士,加起来也不过几百人。就算把皇帝临时开的恩科,什么的全都算上,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如此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三年的时间,最多才录用一二千个人,大家可以想像下,这是什么概念。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只会录取金字塔上最拔尖的那一批精英。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但凡唐宋明的科举之中所出的进士,那真是“一步登天”,就拿明朝为例,先不论状元、榜眼、探花这样的顶级学霸,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明代的翰林院为政府储材之地。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刘病已心想,以后的大汉朝也要为这个方面靠拢。)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例如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即是庶吉士出身。而那些资质差一点的进士,放到外地起码就是知县级别。

    考上进士就能彻底改变命运,而天才毕竟是少数,俗话说:“勤能补拙!”在这一千人中,起码有一大半人,指把时间全部花在了读书上面,对外部的世界接触很少,不论玩政治手腕还是实践的操作都有所不足,而他们担任的职务,却是地方上的一把手,他们很容易被当地的地头蛇跟胥吏给操纵。长此以往,这直接导致了地方宗族势力逐渐坐大,土豪劣绅无视国家法律“横行无忌”,上述种种,使得社会秩序混乱,中央政府不能有效掌控地方。

    科举录取人数有限,不利于将所有可用的人才全都纳入政府的掌握之中,像什么黄巢啊洪秀全啊,游离在体制之外……时间长了,就会“揭竿而起!“,造皇帝的反,这才是最让刘病已担心、感到最危险的事情!

    后世的日不落帝国,搞出来的公务员考试就没有这样的弊端了,只要是能通过考试的人,他都照单全收,然后再进行分类,这就使得,参加考试的精英,基本能保证被录取“人尽其材”。

    刘病已实在是太过激动,这种状态之下,很难保持平静,向张彭祖吐露了他的真实想法。“如果几十年之后,所有百石以上的官吏,皆由科举而出,卿知道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张彭祖听了,吓了一跳。他从未想过,刘病已竟然有这样一个宏大的想法。就也许就是穿越者和土著的区别,不是张彭祖不聪明,而是他从来往那方面去想;而刘病已的身上,毕竟还附着穿越者的灵魂,他既熟悉中外历史的种种过往、又有着相比古代人而言的巨大信息量,这样全方面的差距怎么弥补?

    汉家制度并非是真正“自上而下”全面铺开的制度。当今之世,不仅仅各地的诸侯王有着任免官吏的权力,就是郡守、县令也能自由的任命他的幕僚与属官。一般郡中主薄、司马都是郡守的亲信,由郡守自己去招徕,朝廷要做的不过是承认。

    不单如此,郡守还会招募和任命乡一级的百石官吏,像一些重要地区譬如产粮区、盐场,都有着各大郡守任命的心腹坐镇,他们的秩比通常只有百石,只担任着蔷夫一类的小职,虽然职位低,他们却是真正在管控地方的人。所以,郡守在这个时代,类似古代分封疆土的诸侯。

第三百三十九章 螳臂当车() 
倘若有朝一日,所有百石以上官吏都由朝廷通过考举选拔、任命,这将导致整个大汉皇朝的政治格局来个彻底洗牌,汉家天子的触角,将深入整个皇朝的每一个角落,所有地方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最终都会呈报到长安来。

    毫无疑问,倘若刘病已真的能做到,那么,这将是不亚于战国时代,商鞅在秦国变法的创举。只是刘病已搞的这考举……真的能做到吗?

    张彭祖低下头,低声道:“陛下的想法很好,构思新颖,有利于大汉皇朝的长冶久安,只是,如果这样操作,诸侯与各地郡守恐怕会不高兴!”

    这个情况早在刘病已的预料之中,考举假如真的能做到刘病已所说的那个地步,那么,中央的权威将凌驾于一切之上,真正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时代就将来临,所有的诸侯、郡守,统统都得”规规矩矩“做人,从此以后别说什么门阀了,就是地方豪强都将很难产生。

    刘病已呵呵一笑,伸出手,道:“所以,我才要用一百年来实现它啊!”

    在刘病已设想中,考举制度,他来奠基,建立制度,树立权威,逐步扩大规模。他的继任者进行巩固和发扬。到他的孙辈时,考举就会以“谁与争锋”的强势,横扫一切守旧的势力。如此长的时间里,刘病已当然清楚,守旧的势力肯定会进行反扑甚至是用暴力反对。

    刘病已决定给张彭祖来个形象的解释,他转过身子,看着张彭祖道:“为政之道,就好比吃鱼……”

    他用手指着自己:“朕吃鱼身上最肥嫩,没有鱼刺的部分!”

    然后笑嘻嘻的看着张彭祖:“卿可分得鱼头或鱼尾巴!百姓们也可分得,一部分鱼肉,和着豆腐煮汤喝!”

    这个理论就是刘病已特色的分蛋糕理论了。

    “考举也是如此……”刘病已看着那些士子,笑道:“只要收益的人群,远超利益受损者,那么那些人的反对,也不过是螳臂当车,大势一旦形成,浩浩荡荡,谁都拦阻不了……”

    他的这个考举理念一旦真的推行起来,只要坚持三年,受益者本身就会形成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任何阻挡这个集团壮大和发展的人,都会被它碾碎。

    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唐代兴盛之后,就碾碎了一切反对者。甚至就连唐朝皇帝一直无法彻底解决的藩镇割据问题,也被科举碾的粉碎,从那以后,任何与科举为敌者,都将”死无葬身之地“!

    况且在此时推行考举,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刘病已本身是大汉皇朝的至尊,而且在皇帝身上,还有种神圣的色彩,

    首先:当今天子连续两次以微弱的代价挫败匈奴,就说这第二次吧,本来匈奴人刚刚打败乌孙,报了”一箭之仇“,气焰正盛,结果大队人马迎头就撞上了罕见的暴风雪,损失惨重。当时长安就有传言,说是乌孙王本来是大汉天子的曾孙辈份,匈奴人打他们,就得罪了大汉天子,天子一怒之下,在千万里之外的长安,施展出”呼风唤雨“的法术,给了他们一个教训,更邪乎的说法是:现在好多匈奴贵人的营帐里,已经供奉上了大汉天子的牌位,每日跪拜;

    其次:就是已故的博陆侯,当初在床上一直断不了气,皇帝陛下沟通鬼神后,颁了一道圣旨,他才摆脱了痛苦,“含笑而逝”。

    刘病已笑道,知道你们信这个,朕只不过是“推波助澜”了一把!套句天朝太祖的话:适当的个人崇拜还是要有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郡守、诸侯想要反对考举,首先就过不了道义这一关,他们自己都会没信心反对。

    更何况,刘病已从来没有想过一下子就让考举取代举荐制度。

    至少在他登基后的十年内,考举都将与举荐并行。

    因此,他一点也不担心守旧势力的反扑。他现在更担心的反倒是科学技术,特别是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

    因为,倘若造纸跟印刷技术发展不起来,他的这个考举搞到最后,说不定就成了贵族豪强商人垄断的买卖了,底层的人想要进来,无疑非常困难。一旦考举被贵族豪强商人的子弟垄断,用不了三十年,那么,门阀那个可怕的怪兽,就要提前出现了。

    造纸术与印刷术,是刘病已下一步重点要做的事情,他们的重要性,不亚于考举,甚至超过了对匈奴的战争准备

    “陛下,这是您要的本次参加考举的士子名单……”说话间,张彭祖带着两个手下,抬着一堆重重的竹简,走上阁楼禀报着。

    刘病已立即放下其他的事情,走上前去。看着那些竹简,刘病已就像看到金山一般,作为穿越者,刘病已太清楚人才的重要性了。就拿以前的历史事例来说明吧!

    商鞅入秦,带来的“富国强兵”改革,直接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格局;

    “兵仙”韩信投靠刘邦,将汉军从在项羽手下”屡战屡败“的恶梦中解救出来,慢慢扭转逆势,树立必胜的信念,最后更是来了个”十面埋伏“,干掉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楚霸王。

    “陛下,本次考举,共有二千八百五十六名士子报考,他们的姓名、籍贯、学派都登记在这些竹简之上!”张彭祖禀报着。

    “做的不错!”刘病已赞赏着点头。这些竹简,才是刘病已在长安大搞考举的最终原因!

    此时整个天下的总人口数,在孝武皇帝末年的“人丁减半”基础上,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慢慢恢复过来,去年各地方郡县上计中央,综合登记在册的户数才九百余万户,人口四千八百万。于汉家天子而言,用区区二十个官员的名额,就换来了给关中和关东关西的士子们,搞了次普查和登记,这买卖太划算了!

    而刘病已也需要这些竹简来向朝臣证明,他不是在“意义用事”。

    刘病已拿起其中的份竹简,看了一下,边看边问道:“白纸可都准备好了?”

    “回陛下,十万张合格的白纸,臣业已命人全部封存好了,只等陛下下令,臣就会发放出去……”张彭祖信心十足的答道。

第三百四十章一汉当五胡() 
“这就好……”刘病已翻阅着竹简,忽然间一个人名映入眼中:“陈汤,山阳人?”

    刘病已笑了一声,这不就是那位后世“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原创者么?

    刘病已是大汉皇朝的统治者,不是道德委员会的主席,只要能办事,有能力就成。

    往远的说,从西班牙、葡萄牙到后来的英吉利、法兰西,后世的欧罗巴殖民者就没一个好人,统统都是地痞无赖,流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