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1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远的说,从西班牙、葡萄牙到后来的英吉利、法兰西,后世的欧罗巴殖民者就没一个好人,统统都是地痞无赖,流氓恶棍,个个都是无恶不作的强盗,但就是靠着这些个混蛋,在外面烧杀抢劫,生生的把欧罗巴,那个原本“一穷二白”地方,抢成了世界的中心。

    往近的说……大汉皇朝的开国太祖,其实也是游手好闲的无赖之徒!

    还有魏武帝曹阿瞒一直就是刘病已的偶像啊!“汝妻子吾养之!”道出了大丈夫的真正做派!

    他怎么也来参加这个考举呢,难道是蝴蝶效应?这个家伙虽然人品差的很,但是,他的这句名言,却是“流传千古”,深得刘病已之心,更何况,刘病已用了他的名言,心里也有些愧疚……因此,刘病已不动声色的将这个名字记下来,嗯,就给他一个名额吧,当做是弥补罢!

    “唯才是举,我学自魏武帝的政策……”刘病已给自己找了个光鲜亮丽的外衣。

    拿着竹简看到最后一行,又一个名字映入眼帘,刘病已看到的时候,愣了一下,他抬头看了一眼张彭祖,然后,就呵呵的笑了起来。

    “萧望之啊……”刘病已再看了看籍贯:东海南陵人。

    这就对了!于是,刘病已果断的决定再次内定一个人。不为别的,此人确实是有才干和能力的!刘病已知道,这个萧望之的祖上十分显赫。他是萧何的六世孙。

    要说夏侯胜、疏广等人很擅于做学问,但论到“第一学霸”,还得数人家萧望之。他干的大事可多了。

    首先,治《诗》。这活儿是谁都能干的么?孔老夫子逝世后,历经上百年,六经之首的《诗》分出了“齐、鲁、韩、毛”四派。前三派都已经失传了,如今人们看到的都是当年资历辈分最低的毛家诗,那当年齐家诗的掌门传到汉代是谁?萧望之。这就好比你一个老师再怎么牛,你牛得过人家写教材的?夏侯胜和疏广就是教书的,萧望之就是写教材的。

    接着,重编《鲁春秋》。孔子的《春秋》是根据《鲁春秋》编来的,连名字都挪过来用的。大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那你想主持重编《鲁春秋》的,在全国做学问的人中是啥地位?这牛活儿是他干的(另一个对汉代经典整理贡献最大的是汉武帝的弟弟刘德,谥号“文献王”,“文献”二字的解释都出自论语,但成词在汉代)。

    还有一件事说起来就更加邪门了——酿酒。李白有首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里面的“兰陵美酒”出自山东兰陵萧家,谁干的?萧望之。

    由此可知这老爷子在当时是啥地位:萧何的后代,有名分;当朝第一学霸,有威望;造酒专家,有手艺。振臂一呼,多少士子相应?

    刘病已必须保证,他录取的人里,得有一个儒家的人!而且,就跟后世人类希望的灯塔国,在黑白人种间搞的政冶正确一样。否则,儒家那帮家伙就要闹了……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既然来了,就收下吧……”刘病已心里寻思了一下,做出了决定,像他这种水平的大文人,还是养着的好,就算什么事情都不干,也比放他出来乱写文章的好!

    刘病已一点都不希望,将来搞出一个在野党,更糟的是,里面还有个文豪,天天写文章骂他……

    而现在儒家里成器的人就那么几个,萧望之占个名额,那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但刘病已还得继续看下去……作为古往今来的第一个考举,自然的,为了它能成功,黑箱操作,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避免最后选出来的都是草包,刘病已只能仗着自己是大汉皇朝的至尊,来提前从这二千多号人里选出那些日后成名的,被事实证明了有才干的人。

    翻着翻着,又一个名字跳了出来:疏受!

    刘病已感慨了一声,疏受是疏广的弟弟,这个人讲礼节做事恭谨,敏捷而又善辞令,人品跟他的文学水平素养一样出名。看在疏广的面子上,他也得留下!

    再继续翻看,刘病已又圈定了几个贵族子弟,这些都是后来做过千石以上官吏的人,甚至其中还有三人做过郡守,而且这些人的出身都不错,都是彻侯的家的弟子。

    就这么圈圈画画,二十个名额,就被用掉了十几个,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刘病已打算留着有人走后门的时候,或者发现了真正的天才的时候再用。

    尽管刘病已是‘浮光掠影’一般的,快速阅览着竹简上的人名,但也花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基本瞄了一遍。

    放下最后一个竹简,刘病已伸了个懒腰,对张彭祖吩咐道:“将这些名册都送去宫中,交给太史令保管!”

    毫无疑问,这些竹简都是极为重要的资料。刘病已甚至忍不住想,若是两千年后,这些竹简还能保存完好,等它们被人发现之时,恐怕将会掀起一场考古革命。

    刘病已就记得后世张家界汉简的出土,就彻底改变了历史学界对于汉朝的印象,居延汉简的发现,更颠覆了长期以来,许多人脑子里固有的对汉室的基本印象。

    而当刘病已穿越到这个时代后,更发现,这个时代,对比现代社会,虽然落后而愚昧。但是,它依然闪烁着文明的光辉。

    譬如说,汉家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已开始淘汰青铜器,全面进入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

    汉朝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刘德却很清楚,铁器的大规模应用与普及,就像工业革命于后世一般,将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一汉当五胡“的神话,就是建立在汉人的武器装备碾压匈奴的基础之上。

第三百四十一章 奇技淫巧() 
刘病已更清楚,这种武器装备的优势维持不了太久,最多五十年,匈奴人也会开始研发和制造铁器,之后取代匈奴称霸的那些游牧已族等等都会制造铁器。

    “所以,我才需要把考举经营好……”刘德在心里想着:“通过考举,建行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通过考举,实行富国强兵;通过考举,扶持起以墨家为主,擅长发明创造的大师们,让他们去少府,利用少府庞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强大的组织能力,始终保持汉人在技术上领先敌人一个时代……”

    想把墨家扶持起来,这件事情交给别人都不行,只有刘病已这个皇帝陛下亲自下场!

    原因很简单。墨家的人,并不怎么受人待见。儒家就不说了,儒墨矛盾与仇恨超越其他一切。当年墨翟就是孔子一生黑,《墨子》里甚至有整整一个篇章,专门捡孔子的黑材料进行抨击。

    黄老派也不怎么看的上墨家,虽然不会刻意去打压,那些专门钻研着技术的匠人们,但在他们的眼里,也就不过是群技术好点的匠人罢了,根本就看不起!没说墨家的人玩的都是奇技淫巧,已经很给面子了!(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泰誓下》:“'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整个社会对墨家也从来没重视过,甚至朝廷上的大臣们,对于墨家也是持轻视甚至敌视态度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墨家能传到现在还有传人,简直是个奇迹!

    可惜的是,这次来参加考举的人里,并未有墨家的人……

    想了想,刘病已也觉得这才对,因为墨家的那帮家伙,一个个都是圣母。

    前世刘病已就听说过,墨家的传人从来不穿鞋子,向来都是光着脚的,这还不止,他们只要有钱,都会跑到大街上,分发给路人、乞丐,还会时不时的跑出去指导农民耕种、传授农具的制造和维护技术,有时候甚至就几个月都蹲在乡间,跟农民们同吃同住……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啊!

    当时的刘病已脑子就只有一个念头:我看到了天朝太祖的战士了!

    所以,墨家被朝廷轻视甚至敌视也就可以想象了……在西元前玩的社会,想搞兼爱非攻?没把他们当叛贼和隐患全部抓起来砍头,已经很宽厚了!

    因此,事实上,墨家的人也很聪明的从来不搀和到官场里,基本都是在民间自娱自乐自嗨。每一个墨家的传人,基本上都是出身豪富之家,甚至基本都是大商人、大贵族的后代。自古穷文富武,玩技术比练武就更费钱了,没有足够的家底,怎么玩的起技术?做的起试验?

    刘病已知道,墨家的人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没人会给他们官做,诸子百家一致排斥着他们,视他们为异端。

    但凡有机会能捞到一官半职,他们通常都会立即闻风而动。

    要知道,诸子百家,每一学派都有着自己的政治主张,也都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嗯,对于墨家的政治主张和理想什么的,刘病已就只能呵呵了……

    科学家老老实实的玩自己的科学技术就好了,非要跑出来玩政治,那就是墨家的人的不对了!

    或许再过两千年,他们的理论和抱负能有施展的机会,但现在嘛……现在这个世界就是人吃人,弱肉强食的世界啊!

    这时候,张彭祖上来问道:“陛下,时辰已到,是否宣布开始考试?”

    刘病已闻言,从回忆中醒来,道:“去宣布吧!”

    他吩咐道:“将所有的白纸都开始分发吧……每人先发两张……”

    “诺!请问考题是什么?”张彭祖问道。

    为了保证绝对的保密,在开考前,题目只有刘病已一个人知道。

    “自由命题!”刘病已笑着道:“所有士子,各自默写一篇先贤文章,再以此为基础阐发,言之有物者晋级!”

    这个题目之简单,要求之低出乎了张彭祖的想象。

    在他们看来,怎么着,也得是个高难度的题目吧?

    但他们却怎么猜得到刘病已的心思呢?

    一个百石级别的官员,需要国士级别的谋臣吗?根本不需要!能识字,懂道理,思维逻辑清晰就够了!

    只不过因为这是第一次考举,录用名额有限,所以才造成了这种题目肯定会很难的假象。

    但是下一道筛选就会有难度了!

    为了保证能淘汰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刘病已在下一道的数学测试中丧心病狂的用上了后世小学六年级的数学题目……

    在被改为考场的一个校场之中,萧望之拿着一块木牌,在负责引导工作的一个差役的帮助下,找到了他的位子,跪坐下来。

    然后,他扭头就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

    “陈汤啊,他也来参加考举了吗?”萧望之低着头想着。

    陈汤么,萧望之当然认识,齐鲁大地上就那么几个学纵横术的异类。

    萧望之再看自己的周围,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映入眼帘。

    “竞争确实是激烈啊……”萧望之看着这考场想着。但再怎么激烈,他也必须要拿下这个考举,因为……这关系着儒门的未来!

    其实,萧望之根本就不需要来参加这个所谓的考举,他的家族是当地望族,祖上更是兴汉的名臣萧何,有着这样背景,获得地方推举做官,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然而,当萧望之在游学的路上听说了考举的事情后,立即就彻夜不休的赶来长安。

    自叔孙通以来,儒家就想尽了办法,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一位倾向儒学的储君是关键!

    “若能考中,我便可学晁错,通过对殿下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光大我儒学……”作为萧何的后人,从小以来,他接受的教育都是:光大门楣,辅佐君王使其圣德,达到尧、舜、禹三位帝王的水准,让社会风俗重新变得淳朴敦厚。

    此刻,萧望之感觉有一种使命感在催促和鞭策着他。

    这时,考场内忽然寂静了下来,只见在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在簇拥下,一个男子走上校场中央的高台,朗声宣布道:“奉天子诏令,某宣布,考举第一场开始!”

第三百四十二章 诸子百家() 
接下来,他以响彻整个考场的声音,大声道:“各位学子听好了,这次陛下出的考题是:诸子百家,虽源于易,然亦各有所长,请试以先贤之说,论之于当世……”

    听完这个题目,包括萧望之在内的许多人都有些惊讶。

    “皇帝陛下出的这个题目……”萧望之想着:“范围似乎太宽泛了些……”

    “诸子百家?”另一侧,陈汤也嘀咕着纳闷起来:“如此一来,岂非是连小说家、阴阳家也能登堂入室了?”

    他所学的纵横术,虽然在当时用武之处不多,但至少在战国时也出过苏秦、张仪这样的名人,而小说家、阴阳家,那算什么?小说家是专门研究市井底层的,平民百姓喜欢的八卦流言,阴阳家据说从天文到地理,“包罗万向”,可是除了战国时出了个邹衍,提出一个“五德终始论(五行学说)”,再没有出过名人……

    萧望之、陈汤也没法对这个题目作出反驳跟异议。在本质上来说,所有的诸子百家的理论与思想,它们的源头都是相同的——《易》。墨、法、黄老、兵、医、纵横、阴阳、小说等等所有的学派,共同承认和尊崇的圣人也只有一个——周公。

    这点小小的不快和纳闷,很快就被陈汤抛之脑后了,能有一个光明正大的,向皇帝阐述和宣扬纵横术的机会,可是非常珍贵的!这样想着,陈汤就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力量。

    这个时候,几十个差役抬着一些用布包裹着的东西,走进考场,然后,他们将那些布包打开,露出了里面包裹的一张张前所未见的物事。

    这些差役按着顺序,将那些白色的薄薄的东西一一分发到每一个参考士子的案前。

    “这是白纸,陛下有令,这次考举,以此取代竹简,作为答题的试卷!”一个差役将两张白纸摆到萧望之面前介绍着。

    萧望之接过分发给他的两张白纸,眼神都有些恍惚了。

    摸着“白纸“,萧望之就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想要找出这种“白纸“跟丝帛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可惜,他前前后后的摸了一遍,也看了一遍,也没发现,这“白纸“有任何丝质的特征。

    “恐怕这白纸从此就要取代帛书了……”萧望之心里想着,因为不知道这白纸的造价如何,他此时也只敢这么想。

    而商人出身的士子,在接到这白纸的瞬间,立即就知道,这是一条新的财路了!别的不说,贵族与诸侯肯定会喜欢这种白色的新东西。

    “若是能得到这白纸的制造流程,立刻就能发家致富啊!”无数人的眼睛都变得血红了起来,对于这些人来说,现在考举的结果反倒不那么重要了,只要能得到这白纸的制造技术,那么,自己家就是下一个巨富啊!有了钱,还怕没官做?

    在这些人林林总总的心思中,考举正式开始了。

    提着墨笔在白纸上写字,陈汤只觉得,这白纸还真是好!不单单写下的每一个字墨迹都非常清晰,不会像竹简那样因为墨迹不清晰,不得不用力写。最重要的是,在纸上写字,比在竹简上写字,能写更多的内容。

    一卷竹简,能写上几百字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现在,一张白纸上,假如控制一下,那么起码都能写下一千多个字。这意味着什么?陈汤再清楚不过了!

    先前,一部《道德经》一共五千字,但写在竹简上,却是要用几卷竹简来书写,光是重量就是好几斤了,而有了白纸之后,四五张白纸,就能将一部《道德经》的内容,全部抄录上去,其重量恐怕还没两枚铜钱重!

    这样一比较之后,陈汤知道了,这白纸,迟早会将竹简彻底淘汰,诸子百家恐怕就要进入一个洗牌期了。

    “考举之后,我要马上写信给老师,请老师务必来一趟长安,见识一下白纸!”陈汤在心里想着。

    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有着这白纸的出现,诸子百家的思想与学问的传播速度跟方式,从此就将改变。

    毫不夸张的说,谁先在这场变动中占得先机,谁就可能成为将来的主流!

    另一侧,萧望之也有着同样的想法。“这白纸,我儒学一定要掌握住先机!”

    正值盛日的中午,刘病已站在阁楼上,不禁热得“汗流浃背”,旁边的宦官们,见状连忙扇风给他降温,

    刘病已道:“让你们预先准备的酸梅汤,在考场里可放置好了?”

    原来,长安正值盛夏季节,考试时天气酷热,再加上考场人群密集,为了辟疫(酸梅汤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本草纲目》上有记载:“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

    刘病已提前准备了乌梅、山楂、干桂花、甘草等物,再加上冰镇,每个考场放一大桶,以供考生们消暑。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汉朝时就有了,而且也知道吃乌梅可以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攻打宛城(今河南南阳)时,部队行军长途跋涉,路上又找不到取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终于到达了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成语“望梅止渴”的由来)

    石显忙道:“陛下吩咐的事情,臣等已经办好了。这冰镇酸梅汤量大管够!”

    刚才宣布考题的男人,又进来了,宣布道:“今天天热,陛下考虑到各位学子,考试辛苦,天恩浩荡,特地从古籍之中查阅得了一道解暑汤饮,等会,我会让人给诸位每人发一个碗,考试之时,每隔一刻钟,就会有人来给诸位添一次汤饮。“

    陈汤家里比较穷,还是第一次喝冰镇酸梅汤,这一碗下去,感觉浑身清凉,消暑效果很明显,他不禁又喝了两碗,心道:“皇帝陛下真是仁慈,不仅给我们这些平民一次做官的机会,还对我们‘体谅入微’,如此圣明天子,我一定要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第三百四十三章 紫微帝星() 
萧望之出身大户人家,自然喝过冰镇饮品,但是冰镇酸梅汤也是第一次喝,陛下真是英明神武之人,连制汤都能“别出新裁”,怪不得,如今在长安,“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当今天子仍是紫微帝星下凡!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