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整理天田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天田是烽燧周围铺好的沙地,每天都要用耙子搂平。根据天田中留下的足迹,来判断是否有敌人入侵以及追踪敌踪等。一旦发现己方有人叛逃出境,也要马上追捕。

    由于夜里人的视野受限,每座烽隧养了至少两条军犬,警戒敌军和盗贼。我很喜欢它们,经常逗弄它们,它们让我想起了,在家乡陪我们,一起打猎的大黄。

第三百七十一章 烽火品约() 
除了警戒之外,燧卒还要制作箭靶,收集并堆积马草,堆积烽燧燃料等繁重任务。每日需要完成日作簿,总结一日的工作。

    由于竹筒不同于书信,一卷只有这么多内容,刘病已看了看,家人的回信,主要是鼓励他在边疆后努力干,大汉皇朝注重军功之类的,他一翻而过,继续看边疆将士写的信书,又看到一些有趣的信息:

    大部分戍卒都是国内的普通人,并不是所有的汉军战士,都能赶上远征异域的史诗战役,多数边关军人要面对的,是匈奴人“零敲碎打”的小规模边境袭扰。

    虽然烽火台传令有速度上的保证,但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对于戍卒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首先,烽火信号的应变能力很弱。用一套应变能力很弱的系统,防范机动灵活的匈奴人,其实很“力不从心“。胡骑多人、多批次、多地点地攻击,很容易使烽火信号出现混乱,让短时间内,收到多条信号的指挥者,难以判断敌人的进攻方向。

    其次,公开的传播信号,是可以被敌人破译的。而且,狡猾的匈奴人,经常破解汉朝的长城警戒线,匈奴人会有意识地,选择风雨天气进攻,因为旗鼓和烽烟,都难以在恶劣气候里施展,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汉军烽燧间,只能用骑卒传信,效率低而且容易被敌军截获。

    这名姓何的河西燧卒,为了让家人高兴,在信里也写到,士兵为了排遣乡愁与压力,也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

    比如有训练性质的秋射,这既是一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竞技、娱乐的意义。而且成绩好的还会得到奖励。

    参加秋射比赛的将士们每人发矢十二,以中六矢为标准。过六矢,则每矢赐劳十五日。这里的劳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计算服役功勋的单位。大约四年的劳可以积累成一功,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论功升进了。

    大汉军队中的将士,谁都想要立功免罚,但这并不容易。汉军将士还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算术技能,来记牢军令和烽火使用守则。除了要练字,边军还要用烽火传令。为了熟练操作这套编码系统,战士们还要练习背诵九九诀和天干地支,锻炼基本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反应力。

    刘病已仔细看了看,原来汉军战士们学习的版本,与后世记背的口诀表并无二致。

    比九九诀更重要的是《烽火品约》:品是整个汉朝边军通用的烽火条例,约则是各地自己的规定。信中就有很多,关于士卒记背烽火品约的记载,长官还要定期检查。那些未读或不够熟练者,会受到责罚乃至罢免。

    比如某个队长误读了烽火,就会导致候长连坐被贬。如此严重的处罚,促使将士们主动去读书识字,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中低级官吏想要升迁,就必须学习律令和经书,提高文化修养。因为能书会计、颇知律令是公务人员的必备技能。

    为了让家人放心,这名姓何的河西燧卒,还主动说到了汉军的饮食,包括了:

    1。谷物……大麦,小麦,谷,粟等,

    2。肉类……鸡,羊,鱼,狗,马,以及动物内脏,

    3。蔬菜……姜、韭、葱、芜菁、芥、葵、苜蓿、蕨等等,水果的记载很少见。

    他在内地时经常喝酒,在边郡当戍卒,有时也会忙里偷闲喝小酒。

    刘病已知道,孝武皇帝之前,真正的禁酒并不多见,一般都是因为天灾人祸,年荒谷贵才采取比较严厉的禁酒措施。从孝武皇帝时开始,为了解决北伐匈奴的军事开支,才宣布酒类专卖。

    戍卒有时会私自犯禁,但酿酒的前提是有富余的粮食。居延是个地广人稀的屯戍区,只有在丰年粮食有富余,国家对屯戍吏卒及其家人的薪饷能兑现的时候,才有私自酿酒的可能。但很多时候,粮食都兑现不了,又谈何私自酿酒呢?

    以刘病已后世人的营养观来看,汉军的饮食结构缺乏生鲜食物的摄入。食物里,五谷物与肉类次数较多,蔬菜较少,水果几乎不见。

    刘病已静下来想了想,也明白为何会这样了,粮食有时都不一定有保证,更何况是需要水源浇灌的宝贵蔬菜呢?所以在汉军的帐簿中,菜钱很贵,肉钱和菜钱还要分开计算。仅有的少量菜地得到官府严厉的保护,不得占用。

    西北内陆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夜晚执勤,很多士兵容易染上伤寒。刘病已看到,书信中对于此类症状的描述。可能就是初期的感冒。但由于当时药物药力有限,有一个士兵服药20日,都没有康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对于伤寒的记载,多是个案性的病例记载,而不是流行性感冒。

    汉军获得生鲜瓜果的机会少之又少。长期不吃瓜果蔬菜,会导致维生素c的匮乏。而五谷和做熟的肉类里,所含有的维生素c成份少之又少,加上汉人熟食的习惯,他们能摄入的维生素c几乎没有。长此以往的,在严苛环境中白日劳动,夜间守望,他们很容易患上各种各样的职业病。

    此外,汉军的军衣配给制,在执行中明显没有落实到,每个战士的身上。所以在家书中,有不少期望家人,自己出钱买了冬衣,给戍边士卒寄送过去的请求。特别是位于补给链底端的那些士兵,缺乏保暖衣物,不足以抵御边地之寒苦,被冻死者大有人在。平时戍边尚且如此,在一些隆冬时节的征战中,因为伤寒造成的死伤可能更重。

    除了传统的伤寒,病心腹,头痛之外,还有一种很特殊的疾病。患者腹部,脾脏,肋骨两侧,关节,腿脚的不正常肿胀。

    根据刘病已对书信中记载的疾病情况,进行的分析,士兵身上不正常的肿胀病症,与现代医学中的败血病十分类似。疑似败血病的记载,比感冒更有普遍性,而且更加可怕。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缺乏休息,可能与上文中提到的汉军饮食结构中有较多的谷物和肉类、缺乏蔬菜水果等生鲜食物有关。

第三百七十二章 时空错位() 
刘病已知道,一直到近代,新鲜的蔬菜水果,都是抵御败血病的唯一手段。

    这些边疆士兵的个人生活史,往往比正史里寥寥数语,一笔带过的描述更能打动人。细读其中的信息就会发现,正史中的那些宏大叙事,初看时往往很让人“心潮澎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很容易被人淡忘。反而一些生动的细节,更加容易打动人们,也会时不时浮动在脑海中,久久让人回味。

    二千多年前,屯守在居延的汉军将士,和后世的现代人一样,有着各种“喜怒哀乐”,拿着不靠谱的饭碗,生着职业病,随时要面对领导的检查和敌人的突袭。

    刘病已清楚地知道,煌煌正史里,没有这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立锥之地”。这一封封竹筒的背后,是一个个曾经和我们一样鲜活的生命。

    这些戍卒书信,不乏问候远方的家人,表达战友间的袍泽之情,甚至基于自身情怀的“豪言壮语”。但更多的则是“以甚苦事”、“甚苦侯望”、“甚苦官事”等习惯用语,反应了边关生活的艰苦。

    书信中频繁出现的“强餐饭”、“足衣強食”、“久不相见”等问候语,对于来自后世的刘病已感到十分亲切,这种时空的错位感,仿佛这些人距今未远,就活在身边一样。

    刘病已看到这里,眼睛湿润了,含泪道:“若不是彭祖将这些竹简,拿给朕看,朕今日方知,这些守边的将士生活得如此艰苦!”

    魏相忙道:“微臣身为大汉丞相,未能为这些替国家守边的将士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微臣深感惭愧!”

    刘病已顿了一会,续道:“朕没有怪罪卿的意思,过去的事情算了,但此次裁撤工作的后续安排,卿一定要有全盘计划,将困难估计充分一些,对具体操作上,要有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可苦了这些大汉将士!”

    魏相悚然道:“诺,臣马上起草细则,给陛下过目!”

    为此,皇帝连下了数道圣旨:第一是诏令解散屯戍的周围各郡县筹粮免租,并从中央调拨土地、种子、农具。第二是带头积极回家的各级军官,给予民爵。第三是各郡刺史,如果受百姓拥戴、考核优秀,可以由朝廷的名义宣布他无限期连任。第四是退役将官、伤残有功士卒,则视功勋大小,分别被任命为亭长、蔷夫、游徼。

    这最后一条是,刘病已在魏相的细则后面加上的,他深深明白有秩阶级,一直是大汉帝国的基层中坚力量和地方行政事务的能吏。他们构成了帝国统治秩序的骨架和轮廓。

    但凡皇帝想要对基层进行有效统治和管理,就不能不依赖数量庞大的有秩群体。

    如果把这些人用好了,他们能发出的能量,不容任何人小看;如果不加以约束,他们还可能是地方上横行的恶霸,“鱼肉乡邻”的流氓,“为非作歹”的土豪。

    自秦始皇使用郡县制度以来,在二千多年的岁月里,无数王朝的兴盛衰亡,证明了一个铁一般的事实:基层烂,则郡县烂、全国烂,反过来,推论的道理也是一样!

    自现在开始,刘病已就潜心经营和矢志于巩固自己,在基层的影响力和掌握力。

    考举士子,被派遣去关中的亭里锻炼和磨砺,这是在文化的方面提升基层的管理;退役将官、士卒会给基层带来“尚武之风、铁血精神”,这是在基层,给大汉帝国“补钙”,都是具体的改革措施。

    这几条都是为了确保地方稳定的。刘病已深深知道,有了这样一支如此庞大的基层骨干力量,大汉帝国的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才能越来越强。

    刘病已、魏相两人商议了很久,目前的形势,最应该稳定的其实是张安世。关键时刻,刘病已派魏相出面了。

    魏相找张安世喝酒,对他说:“将军您要惨了。”

    张安世撇了撇嘴说:“不是‘要’,我现在已经很惨了,我有病啊。”

    魏相也是个直率的人:“您得的恐怕是心病吧。我也直说了吧,皇帝陛下为啥裁军?”

    张安世答道:“咱们国力养不了那么多兵,况且匈奴也没那么猖狂了。”

    魏相嘴角露出一丝讥笑,续道:“这忽悠人的话您也信了?我今儿来是跟您‘推心置腹’的。您说就算裁军,为啥就找您和右将军下手?因为皇帝陛下对你们又恨又怕啊!”

    这一番话把张安世说的酒劲儿全散了。他心里明镜似的,不过从魏相嘴里说出来给自己听,这就有问题了。

    魏相跟自己并没仇,但是也没交情,他这话要是个人看法还则罢了,要是皇帝陛下派他来打招呼的呢?官场上最怕的就是“打招呼”,那证明领导要对你下手了,但念着过去的功劳和情分他还在犹豫,所以希望目标自己找个台阶下,一旦不识抬举,那就是逼人家了。

    何况就算不是打招呼,以魏相现在的身份和受宠程度,万一十句里有一句是真的那就赚了,就算都是蒙人的,也不赔本不是?

    于是张安世决定也对他,“开诚布公”地交流。两人客套了几句后就来真格的了。张安世问魏相:“皇帝怕我,我明白,我也理解他;但要说恨我,不至于吧,我自信做人还没到那份上。”

    魏相回答说:“将军,您知道最近的传闻吧,这就是皇帝恨您的原因。”

    张安世笑道:“丞相说的是——恭哀皇后是被毒死的?那不是谣言么?”

    魏相深沉的一笑:“将军——那、万、一、是、真、的、呢?”

    张安世脸色立刻变了:“不可能!”

    魏相双目注视着张安世道:“我知道此话属于“交浅言深‘,平时我们打交道的时侯不多,您对我不太信任,那您去问我的恩师,丙大夫吧!”

    魏相说完就留下张安世告辞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未眠。老实说魏相事先就知道了真相么?未见得。如果真知道了,当时霍光还活着,不会放过他,丙吉也是向着皇帝和霍光的,如果魏相真的不能保守秘密,也不能饶了他。

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害丞相() 
很多时候真理就像太阳,人就是绑着个蜡做的翅膀,飞的越近,就死的越快。所以政治家里面知道真相、尤其是高层真相的,往往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

    但是魏相聪明,他通过断了线的线索,隐约地已经猜的十有八九了。他就是为了忽悠张安世,一来动员他主动站到皇帝这边,二来也试探他是否也是帮凶。而张安世果然中计,或者说他根本赌不起。当即找来丙吉,俩人一吃饭,张安世就”开门见山“的问道,恭哀皇后到底怎么死的?丙吉根本没有心理准备,当时就神色有异、支支吾吾。于是张安世什么都明白了。

    皇帝对恭哀皇后啥感情谁都知道。如果是霍家下的手,皇帝一定玩命,这就解释的通,他为啥这么着急削兵权了。霍光生前就跟自己和丙吉推过心置过腹,丙吉是魏相的恩师又是当初的主审,他没嫌疑了,那可不就剩自己和霍家了么,皇帝不下手才怪呢!

    张安世总算明白过味了。老实说张家的教育,真的挺不错,就算张安世做噩梦,也没梦见过自己要弑君谋逆。于是当即下了狠心,这事儿要真是霍家干的,他也没辙了,这不算对不起霍光!

    第二天,本来还在休病假的车骑将军张安世,立刻到丞相府去找魏相,他以车骑将军的名义,昭告天下敦促裁撤屯戍,并且还给魏相开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军队里面,各种有可能不服管的刺头儿,张安世提供的名单帮了大忙。更关键的是现在的形势变成了三对一,连车骑将军的嫡系部队,也加入了盯着霍家裁军的阵营中来。

    霍家底下人还闹饷,张安世当场就拍桌子了:要你妈的饷,你是要饷还是要命!

    人性有一半是兽性,就好像猴山选猴王,新任的一定要把老的弄死、老的卫冕成功,也一定要挑战者小命一样,人的政治斗争,往往也在杀红眼中失控。本来就是争个名,争个利,但争着争着,就不知不觉地,把命都赌进去了。霍家就犯了这个错误。他们不淡定到要去杀当朝丞相魏相。

    方法还是邀请魏相来喝酒,然后在席间下毒。魏相当然不会蠢到在许平君、刘姡е蠡谷ヌ苏饣胨奔淳突鼐恕J潞笳依囱巯咭徊椋璧模挥卸荆谑俏合嘣诟锌艏抑巧倘绱酥偷耐保渤沟壮隼肓朔吲

    十月初,魏相公开上奏折,是这么说的:启禀皇帝陛下,前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宣成侯的许多政策,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国情了,而且在执行中有很多弊端。具体说有三条:第一,不重视读书人,宣成侯对读书人非常冷漠,而且不愿意召集他们议事,导致天下儒生多生怨气;第二,建立了奏折预审制度,尚书衙门预先要看大臣奏折,连丞相和御史大夫奏事,也要小心谨慎,不敢揭露问题,何况别人,这是赤裸裸的越级和侵权;第三,放任军队屯垦,导致贪污腐败横行,战斗力越发低下,地方的领兵将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更换,这更容易导致祸乱,臣魏相恳请皇上纠正这些弊端,“澄清吏治”,强我大汉!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奏折太狠了,当然,要不是霍家打算灌魏相毒酒,他也不能这么“落井下石”。首先,奏折里直接点了霍光的名字,将大批判彻底公开化了;其次,魏相参的这几条,都是指责霍光擅权、欺人,甚至有谋反可能,随便哪条查出来了,都是一个死,这就是要玩命了;最后这第三条,更是提醒皇帝陛下早做防备,小心奸臣造反。

    针对这奏折,朝廷里当即就爆发了激烈的争论。皇帝陛下听他们吵了半天,也没有听出结论,于是就问张安世:“爱卿,你有什么看法?”

    张安世大叫一声:“陛下,我闹肚子,不行了!哎呀不行了,我得去方便!”

    旁边的韩增也乐了:“陛下,我接着给张将军送手纸去……”

    刘病已摇了摇头说:“大臣们怎么都这德行啊,看来还得朕多费心。”其实他心里爽着呢。于是皇帝陛下当庭颁布诏书道:

    列位大臣、天下百姓你们都听着:朕要教导你们,天命自古有因果,连日来的天灾都在警示朕,很多不合理的老法儿应该换一换了。丞相是个“心怀苍生”、替朕分忧的好干部,他提的东西都对,朕决定今后凡是读书人和大臣,都可以直接给朕写秘密奏折,大臣想要入宫见朕,也可以通过平恩侯许广汉预约;彻底废除尚书部门审阅大臣奏折的权力,从今天开始,除朕以外的人未经允许擅自偷看任何奏章的,按照谋逆论处;

    官二代的霍禹、霍山和霍云才瞧出苗头,他们慌了。当晚,集体跑去求见张安世,但是吃了一个无比坚决的闭门羹,张安世甚至放了狠话——张家后人,再跟着霍家的人,成天混在一起的,一律逐出门庭,关山洞扫地去!

    ”病急乱投医“,霍禹想起了自己老爸临终托孤,于是赶快去见丙吉。而这个时候,丙吉也知道了张安世的态度,他赶快去见他,没想到张安世摇头叹息说“爱莫能助”,丙吉知道事情不妙了。他只能找来霍禹,开诚布公问:“右将军,你知道恭哀皇后怎么死的?”

    霍禹脑袋摇得像波浪鼓,他到现在还不知道。

    作死啊!丙吉心里不是滋味,但此刻他能尽的力已经有限了,至少霍禹还糊涂着呢。于是他指点说,你回去问问你妈,说带过几次毒药进皇宫,赶紧招了吧,我丙吉对天发誓,你跟我说句实话,我豁出命来保你,断不负霍光托孤情意……

    霍禹就算再笨,他也明白霍光这话什么意思,结果自然是大吃一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和霍山、霍云等人聚集在一起,

    霍山见众人都在场,将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