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草根皇帝-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禹就算再笨,他也明白霍光这话什么意思,结果自然是大吃一惊,“跌跌撞撞”地跑回家,和霍山、霍云等人聚集在一起,

    霍山见众人都在场,将满腹牢骚尽数发了出来。“现在魏相当权,皇帝信他,居然将大将军在时的法令全部更改了。把公田赋予贫民,到处宣扬大将军的过失,现在京城有许多儒生,都是穷人子弟,远道而来客居长安,整日衣食不饱,却喜欢口出狂言,不避忌讳,大将军活着的时侯,曾对这些人忌恨如仇。“

第三百七十四章 杀头买卖() 
霍山怒道:”可现在陛下却喜欢和他们结交,还鼓励他们上书答对政事,结果这帮儒生尽扯我们家的事。曾有人上书说大将军在时,主弱臣强,专制擅权,如今其子孙当权,兄弟更加骄横恣事,恐危及宗庙。还说什么现在天灾不断,都是因为这个缘故。。。。。。”

    霍山的话惹来霍禹更加不满的情绪,他冷哼一声,眼中满是“桀骜不驯”的傲气。

    霍山又说:“我当时把这类的奏书全压了下来,可现在不行了,人人都学会了用密书揍事,我们根本没法预先看到里面的内容,陛下会派中书令直接将这些密封的奏书取走,朝政之事根本不用再通过尚书来决策,现在索性下诏书,直接取消了——总之一句话,陛下越来越不相信霍家了!”

    霍显虽然不懂政治谋略,但她心机重,心眼多,转而问道:“魏相总是说我们家不好,难道他就没犯过错吗?”

    霍山摇头,“魏相这人廉洁刚正,哪里有错可循?反倒是我们家兄弟、女婿、宾客众多,言行稍有不慎就会被抓住诸多把柄。”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事,皱着眉头非常不满,“最可恨的是民间谣言四起,说什么许皇后是被霍氏下毒害死的,嘁,这怎么可能呢?”

    “咣啷!”霍显手中的耳杯失手掉在地上,酒水洒了一地,也溅了自己一身。她慌张地用手擦拭,可越擦越觉得水汽直往里钻,浸透了整件衣裳,背上寒意森森,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叔祖母?”连霍云都看出了霍显的神色不对,更何况其他人。

    霍山心中疑惑更盛,一想到某些事的可能性,他惊得只觉得全身的血液都要冻成冰了。

    最后就连霍禹也觉察出了异常,犹豫不定地喊了声:“母亲?”

    霍显愁眉苦脸地点了点头,“其实传言非虚。。。。。。”

    众人大叫一声,霍山惊得离席跳了起来。霍禹将手中的耳杯往地上一摔,怒气冲冲地道:“这么大的事你岂能瞒着我们?”

    霍显支支吾吾地把当年阴谋毒杀许平君之事全盘托出,霍禹、霍山、霍云三人越听脸色越白。

    霍山呆道:“原来竟是这样。。。。。。竟是这样。。。。。。”面色蜡黄。连话也说不利索了,“难怪皇帝会看我们家这么不顺眼,难怪我们家的几位女婿会被贬斥放逐到外地,皇帝是有预谋的。。。。。。这是早就有心置我们于死地啊!”

    霍云叫道:“这可怎么办?眼下这阵势,看得出来陛下要为许后报仇,算计着非要了我们全家性命不可,难道我们就这样‘束手待毙’不成?”

    众人将目光投向紧绷着脸的霍禹。霍禹直挺挺地站着,足足僵持了一刻时,他猛地坐了下来,用木勺在酒尊里舀酒,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倒去。

    霍禹心里面先想道的谋反,但他也知道谋反没有好下场。突然,他灵机一动,想到了丙吉的话,于是他赶紧跟霍显,原话转达了丙吉的意思。在这个决定全族命运的关头,霍显情商低下的弱点,在沉重的压力下,被无限制的放大,她完全错判了形势,跟霍禹他们说:“丙吉平素跟张安世、魏相等人走的很勤,所以他说的话,不能全信。反正也这样了,既然昏君把我们当仇人看,索性我们就反了吧!”

    老实说霍禹这群官二代治国无术、扰民有方,他们完全就是靠着,投胎成霍光的儿子和亲戚才有的今天,造反这么大的买卖,他们不是不敢,而是完全没有概念——如果真那么容易,霍光就干了,你早就是太子和王爷了。但凡是亲爹,就不会把杀头的买卖,留给自己儿子做去!

    要不有句话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呢。一个人要是没做亏心事,他就敢找外人出主意,就愿意去信任别人;要是做了,那么他看谁都是做贼的同行,很多时候就自掘坟墓了,这是心态问题,更是路线问题。

    霍家永远不会想到丙吉救了皇帝的命,他还是魏相的师傅,也是天下官员士子心目中的领袖之一,要是他拼了命保着谁,那肯定能换一条小命——就算跟当年的陛下一命换一命成不?

    刘病已的目的是为了当一个圣君,所以他不敢冒着背负“白眼狼”名声,得罪满朝文武与天下读书人的风险硬下杀手。当初霍光之所以托付丙吉,眼光的确够毒,可惜的是,霍光要是知道这话,估计要气得在棺材里打挺。

    霍禹、霍山这几个人,都是平常习惯“吃喝玩乐”的纨绔公子,面对如此复杂而又险恶的形势,根本没有一个正经主意,既然做母亲的这么说了,他们也就乖乖听命,于是霍家在造反这条不归路上彻底跑偏。

    …………………………………………

    刘病已在民间生活时,曾经被关过监狱。他深知人们议论法律,都认为冤屈太多而感到悲伤。

    原来孝武皇帝执政时,频繁征调民力,穷苦百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触犯法律,弄得民不聊生,烽烟四起。

    孝武皇帝在恼怒之下,命赵禹之类酷吏制定法令,定出有关“明知有人犯法而不举报”和“长官有罪,其僚属连坐”等惩罚条例。对犯有给人定罪过严或者栽赃陷害之罪的官吏,往往从宽处理;而对那些宽释犯人的官吏则加重惩处。

    这正是所谓的“上行下效”,很多奸猾的官吏玩弄法律,转相引用比照苛刻的判例,使刑法日益严密,律令更加繁苛,法律文件堆得满桌满屋,主管官员根本看不过来。因此各郡、国在引用法令时出现混乱,有的罪行相同而处罚各异,奸猾官吏借机进行交易,索取贿赂。想使罪犯活命,就附会能让他活命的法令;想致其于死地,就引用使其非死不可的条文。

    所以,他召集魏相前来议事,准备对司法进行一些改革。魏相听闻皇帝的意思后,不禁一笑,拿出一封竹简。

    刘病已一看,原来是廷尉史钜鹿人路温舒的上书(即《尚德缓刑疏》,这封上书挺有名的,后世被收录进古文观止。)

第三百七十五章 至圣明君() 
刘病已好奇地问道:“路温舒是何些人也?”

    魏相笑道“说起他,陛下可知道,还有一个典故的。”

    刘病已来了兴趣:“哦,爱卿快说来给朕听听!”

    魏相”声情并茂“的讲道:“少年时期的路温舒,家里其实很穷,父亲只不过是当地的一个守门小吏,没什么钱,但是他非常喜欢学习,没有钱送他去读书,也买不起书让他读,为了填补家用,小小年纪的路温舒,不得不替人放羊来赚点钱。“

    魏相顿了一下,续道:”路温舒虽然不得不放羊,来赚点钱补贴家用,但是他还是很想读书,而且因为自己没钱买书,只能问人借,但是他能看到的书,很多都是竹简上的,非常不方便,而且厚厚的一竹简,其实也没有多少字,要在放羊的时候,读书就很麻烦,有的时候他就在想,要是我能够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就好了。再加上他找别人借的书,看完之后就得还了,经常忘记不能复习,学习的效率很差,所以路温舒很是苦恼。“

    刘病已想起,当日和张彭祖,回杜县老宅时,看到的放牛娃,那种虽然生活条件贫苦,但是那种努力学习的精神,倒和路温舒有几分“异曲同工”。

    “直到有一天,他在放羊的时候路过一个池塘,看到了满池的蒲草,不禁想:‘这蒲草看着还不错的样子,宽宽长长的,要是用它来抄书就很方便啊。’魏相继续讲述着:”于是他采了很多的蒲草,把它们编成了,和写书的竹简相当的大小,然后连在一起,开始抄写书籍,自从有了这样,蒲草编成的书籍之后,路温舒每次读书,就方便了很多,可以一边放羊一边读书,而且常常能够拿出来温习,因此路温舒很快就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刘病已不禁感慨了一番他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两人又聊了一会后,刘病已打开竹筒,细细观看:“我听说,春秋时齐国,出现公孙无忌杀死齐襄公之祸,却使齐桓公因此兴起;晋国发生因骊姬的谗言而造成的灾难,却使晋文公后来称霸于诸侯;近世我朝赵王不得善终,吕氏一家作乱,却使孝文皇帝被尊为太宗。从这些往事看来,祸乱的发生,往往能造就出贤圣之人。大乱之后,必然会出现,与以往大不相同的变革措施,贤圣之人以此昭示上天的意旨。”

    “以前孝昭皇帝去世时,没有后嗣,昌邑王淫邪悖乱,这正是上天,为造就至圣明君开辟道路。我听说,《春秋》将继承正统称作即位,因尊重正统,对开端必须慎重。陛下登上至尊之位不久,与天意正相符合,应当改正前代的失误,以显示是继承正统,删去繁杂琐碎的法令条文,解除百姓的疾苦,以顺应天意。“

    “至圣明君指的是朕吧,不愧是个文化人,此顶高帽子戴得舒服!”刘病已读着竹筒,仿佛看到路温舒站在宣室殿里,对自己“娓娓道来”:

    ”我听说秦朝有十项重大失误,如今有一项尚存,即司法官吏的严苛。刑狱是天下重要的大事。处死的人不可能复生,截断肢体的人,也不能再接上复原,所以《尚书》中说:‘与其杀死无辜的人,宁可偶尔失之宽纵。’如今的司法官吏们,则并非如此,他们上下相争,都以苛刻为贤明,判刑严厉的,获得‘公正’的美誉,而执法平和的人,却往往多有后患。“

    看到这里,刘病已联想到,许广汉两次犯罪的悲惨经历(前文提过),感觉自己也深有同感。

    ”所以,负责司法事务的官吏,都想将案犯定为死罪,并非憎恨犯人,而是保全自己的方法,在于致犯人于死地。因此,死人的鲜血在街市上流淌,受刑的囚犯一个挨着一个,处以死刑的人,每年数以万计。仁慈圣明的人对此感到悲哀,太平盛世不能到来,都是由于这个原因。按照人之常情,在平安的时侯,都愿意活着,痛苦的时侯则希望马上死去,严刑拷打之下,什么口供得不到!所以当囚犯无法忍受痛苦时,审案官就修饰词语进行暗示;审案官为使囚犯的供词对自己有利,就干脆明白告诉他,应该如何招供;为了怕向朝廷奏报时遭到批驳,就‘想方设法’使定案的理由充分完备周密。“

    路温舒继续写道:”上奏之后,既使是皋陶听了(古代以善于审案定罪著称),也会认为该犯是‘死有余辜’。为什么呢?因为屈打成招,审案官员们,罗织捏造的罪行既多而且明显。因此,俗话说:‘既使只是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作为监狱的象征,也不能走进去;既使只是将木头人做成审讯官,也不要去面对。’这些都是人们对严刑酷法痛心疾首的悲愤之词。希望陛下减省法令,放宽刑罚,太平之风才能呈现于当今。”

    刘病已认为他写得很有道理。十二月,皇帝陛下颁布诏书道:“近来,官吏们舞文弄法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都是朕的错误。案狱处理不当,使有罪者愈发作恶,无辜者遭受严刑处罚,父子兄弟悲伤愤恨,朕对此甚为难过!如今派廷尉史参与各郡的司法事务,但职权小俸禄少,应再设置廷尉平(官名。属廷尉,复判官)四名,俸禄为六百石。务必使审判公平,以符合朕的心意!”

    于是每年秋天,当对一年中的案狱做最后决定时,皇帝陛下经常到宣室殿,住那里实行斋戒,亲自裁决。皇帝陛下诏令各郡、国,将本地因受刑或病饿而死的囚犯,详细信息呈报给朝廷。由丞相、御史对地方官员在刑狱方面的作为,进行考评,排出等级后奏报给皇帝陛下。

    这样一来,地方官员的前途和其刑狱断案水平直接挂钩,而且上头又有各种监督和考评。皇帝陛下这些措施可谓抓到了地方官员的要害,效果自然是“立竿见影”,原来司法事务上的那些弊端大为减少。

第三百七十六章 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涉及到“千家万户”,这样的善政自然得到上至彻侯,下至普通百姓的强烈拥护,中国老百姓是最善良的,他们对你的一点恩惠都记在心里,这样以来,刘病已在民间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

    然而就在这一片赞扬之声中,也有些不同的声音传出来。

    涿郡太守郑昌上奏章说:“如今,皇帝陛下亲自对刑罚诉讼作最后的判决,即使不设廷尉平一职,司法也自会公正;但若想为后世确立规范,则不如从删改、修定法律条文着手。各项律令一经确定,百姓们知道怎样才能不触犯国家法律,奸猾官吏也就无计可施了。如今不从根本上加以纠正,只是靠设置廷尉平在末梢上补救,一旦朝政疏懈,陛下对判决案狱有所倦怠,则廷尉平将揽权弄法,成为祸乱天下的罪首。”

    刘病已阅过他的奏章后,想了想,宣魏相前来进见。

    “丞相来了……”刘病已微微一笑,对魏相摆摆手,道:“丞相上任月余,丞相府诸事可都理顺了?”

    魏相微微恭身,答道:“幸赖陛下洪福,臣基本已经理顺了……”

    丞相府是汉室最庞大的官僚机构之一!自高祖皇帝开始,丞相府之下,就设有无数属官。包括了司直、长史、徽事这些专门辅佐丞相,梳理各方的高级佐吏,更有着一个庞大的文职幕僚官员队伍。

    高祖皇帝的配置是丞相史二十人、丞相少史八十人,东西曹掾各数人。以及一堆的各种曹议郎。

    到了太宗孝文皇帝时代,丞相府大大扩编。加入了数十名精于算术的计吏官员,以及上百名两百石到四百石左右的各种从吏、令吏。

    孝武皇帝时代,因为皇帝总揽大权,丞相只是个摆设,所起的作用不大。

    孝昭皇帝时代,刘病已即位之初,因为霍光专权,这种情况也延续了下来。

    等韦贤回家退休,魏相成为丞相,韦贤留下的架子,却没有被解散,归入韦贤的丞相府。这使得丞相府的编制爆棚。

    刘病已为了让自己的日子,过的更安逸一些,也为了让这个机构,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职能化。

    皇帝陛下准许魏相,将丞相府的计吏、曹郎和徽事官员数量翻倍。魏相接手的这个丞相府,将变成了一个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官僚机构!自然,这使得任何接手的人,都会有一段艰难的适应期。

    魏相自也不能免俗。甚至,他面对的问题,可能要复杂的多。

    因为他的前任韦贤,是一个对儒家比较亲近的政治家。所以,丞相府之中的儒家士子,自也不少。

    譬如,丞相府极为重要的徽事官们,就有着十几人是儒家出生。

    一个非儒家的丞相,面对一堆儒家官吏,结果是什么?可想而知!

    但魏相偏偏不能对这些儒家官吏下手,最多只能在关键位置上放上他的人。不然的话,儒家肯定要跳脚骂娘了!

    想到此处,魏相就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册子,呈递给刘病已,恭身道:“陛下,此乃臣所调整之丞相府诸曹官吏以及主曹官……”

    这也是他今次入宫的主要事务——重要的人事变动,他必须跟未央宫通气,必须得到刘病已的背书。

    刘病已接过那个小册子,交给身旁的张彭祖,笑道:“丞相府大小事务,丞相自己做主就可以了……”

    “丞相是百僚之首,群臣避让的相国!,大小司曹,丞相可自做主……”。他笑眯眯的道:“朕垂拱而治,丞相依制而行即可……”

    这也是韦贤时代的惯例了,对于具体的丞相府内部事务和人事任免,刘病已从不干涉。

    丞相自己拿主意,自己做决定就好了。

    他这个皇帝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心,丞相府下面的某个曹掾令吏究竟是谁?

    丞相将本职工作做好,再将刘病已的命令执行下去,就是好丞相。如果魏相不称职,那就回家种田吧!

    不过……刘病已看着魏相,道:“朕只需要爱卿给朕介绍一下,卿所选择的司直、长史履历与背景……”

    这也是汉家制度了,皇帝一般不会干涉,三公九卿内部的事务和人事任免。

    但是,主要副手和重要官僚,皇帝是一定会控制住的。丞相司直与丞相长史,就是在汉朝丞相之下,最重要的两个佐吏。

    其中司直掌核举,长史管丞相府上下大小事务。在制度之中,这两者都有一个相同定位:“无孔不入”。

    只不过,一者对外,管的是郡国官吏升迁和审查,一者对内,主要负责丞相府内部的升迁、审查和大小事务。

    拿天朝的制度来比喻,司直相当于常务副丞相,而长史则是丞相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

    两者地位相当,都是比两千石,在未来调整过后的汉室官员等级之中,仅此于三公九卿,为州郡级的顶点。

    在实际上来说,他们也是丞相府真正的负责人!

    毕竟,丞相何等地位?也没有什么太多时间去盯着下面的琐事。具体事务,都是这些佐吏幕僚来处置,顶多知道一下结果。

    刘病已和魏相聊了一会儿,将郑昌上的奏章发还给魏相,命他研究修改法律条文的事情。

    …………………………………………

    再说霍家这边,他们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霍显开始给所有亲戚和亲家写信,号召大家共同进退,因为看这架势,皇帝要动手就是诛灭三族,你们也都跑不了!

    与此同时,霍禹等人也在制定计划。偏巧霍云的老娘舅李竟有一个狗头军师叫张赦,他给霍家出了一个主意:效仿霍光当年废昌邑王的故事,找太皇太后下诏罢免魏相和许广汉,剪除皇上羽翼,将来再争取张安世倒戈、最后找机会废掉当今皇帝另立傀儡。

    霍禹听到后大喜,当即就想进宫,要不怎么说这群官二代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