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惑-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大家甘拜下风,但是心里却为此高兴。毕竟,在出版同仁中有着一些不辱使命的人,这值得欣慰,只是自己的计划只得作罢了。 
临近假期,我有些不知所措,想不好后面的几天该怎么安排。要说聚会,显然不合适,可工作,能做的多是些要写的东西,填不满整整七天的时间。剩下就是领导值班了,可值班也没什么大不了,出版单位不同于政府机关,不需要盯在办公室,按上级规定,只要全天候开着手机随时待命就是了。所以,唯一可消遣的,就只有读书了。 
闲,是一种很难耐的感觉,有力使不上,这又是使人着急的。我不知道自己这几天来怎么就这么心浮气躁,真似一生的无所事事都要集中体现在这种日子中了。为了填满放假前最后一刻的没着没落,我又坐到了电脑前,想着,跟什么人聊聊天吧。 
下意识地打开邮箱,有些吃惊,一个陌生的邮址贸然地出现在未读邮件中。要照通常习惯,我可能随手就把它删除了,可此时正觉空落,瞧着又不像是垃圾邮件,于是点开来看。没想到竟然是远野。 
这个从不使用电子邮件方式跟我通信的人,今天也采用了特别的形式,他说,自己正“自绝于群众,外出回来后在服自动隔离的刑。因为懒得出门,索性老老实实像个‘服刑’的样,坐在家里写电邮,免得写了信也不方便寄”。 
看到他这样一种说法,我禁不住先自笑了。   
惑 55(3)   
远野用邮件的方式给我传来了更多抗击“非典”的深入报道,他在信中还说,“非典”有许多地方是该引起人们反思的,但是当“非典”过去,一切归于平静之后,可能生活中原有的一切又会回复到旧有的样子。他让我把心静下来,趁这段时日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面对的现实,他说这将是一个比“非典”并不弱势的对手,不要老心存幻想。人太会想问题不是坏事,但太会想又偏偏只沉浸在自己的情结中,那就有问题。他的话把我带到了几天前电话中谈到的内容上。 
那天,他打来电话,一上来就说看到了我发去的《预防》邮件,叮嘱我不要光会提醒别人,要知道自己才是最需要注意的。我告诉他这都不是问题,恰恰这种事对我来说比现实面对的事要简单多了。 
于是远野问起了我的近况,我说:“俩字,累心。” 
我给他讲了近日来接连经遇的事,也告诉他,最近才听说,一年多前社长任命这只煮熟的鸭子忽然又飞了,原来是与一笔旧账有关,味道很不好。 
事情的原委是,几年前在社里负责财务的吴友道,私下将社里上千万的自有资金存到了一家银行,借此要求人家安排自己的老婆。可事情办得不如预想顺利,便威胁人家要把钱提走。那几年,银行的业务也早不像前些年那样好揽了,于是银行的一次内部工作会上,那家支行的行长就把此事端到了桌面上。当时,弟弟是上属分行的一员,也在听会的人当中,他觉得这么多人的会上让人直白地提出此事,影响恐怕不好。所以,借一个偶然的机会,悄悄对谢社长提醒了一句,说适当的时候最好嘱咐一下,别惹出什么闲话来。 
老社长是性情中人,面对小字辈,他没多想,直接就把这事端给了当事人。吴友道认为,这是我要坏他的事,于是记恨在心。令人生疑的是,其后,弟弟也没得好果子吃。相当一段时间中,他被一股莫明的力量整得不得安生,处长任命被压,此后还几次被迫调动工作岗位。这件事不禁让人猜想,其中恐怕不止表面看来那么简单,难保不隐含着更多不为外人知的交易。 
吴友道安排老婆的目的最终是顺利达成了,可这并没有完,他调出版局后不久,局财务处长的任命随之下达,此后便听说钱唯强的妻侄也在吴友道的撮合下正式调进了那家支行,而且一跃成精,不久便成了一方诸侯。这之后,吴友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与领导勾勾连连的事底下常有议论,然而他也越来越有了左右旁人、搞乾坤大挪移的资本。可以说,在我身上他所完成的那报一箭之仇的快意之举,仅仅是使风华社逐渐沦为既得利益者们的私家领地的一个环节,交易中谋得更大“运作”空间的目的才是棋局所求。此后的这段日子,时常发生局属各单位被刁难的事,财务这根枢纽,很好地控制了“干部升迁任免”的神经,而其间进贡或换血的事越发频繁。吴友道已是没人敢惹的主,他如鱼得水,以致扬言如今黑道白道已没人动得了他。 
可想,事情一步步地不顺利都与此相牵连,我对远野说:“这个死扣已经结下了,无论我如何从做事的角度考虑问题,恐怕都已无济于事。” 
远野便劝说道:“这已是一个既成的事实,既然同流合污与不愿苟且别无选择,那就随它去吧,别再想了。” 
想到前些天听了简志峰的建议,做出走的打算,看清了自己,也有种释怀之感,但看着身边这么一些污七八糟的事,心里还是不胜其烦。我在想,要说“非典”来势汹汹,有种吓人的威慑力,但它面对的毕竟是广大的人群,于是也就有广大的力量来与之抗衡。最难的反倒是人群自身的事,说不清道不明,真可谓有“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味道。 
近日来,社里也似乎平静多了,没有了往日那么多明争暗斗的争锋。看来,人们在大的危险来临之时,明白共同的安全这是个体安全的保障。但是,也正像远野担心的一样,若又回归到平日的状态,那么无事生非又该怎样无休止地风云再起呢……   
惑 55(4)   
我不愿再想了,关上电脑。这时,脑子里却蓦地蹦出了一句不知是谁说过的话:人是种怪物!   
惑 56(1)   
星期日,老公陈滔不让彤非沾手别的事,只在吃饭的时候叫她,彤非一口气读了六七万字的日记。至此,彤非觉得,自己是大略地了解了林黎的日常情形与状况了。她读得很累,一时捋不清自己心中是什么感慨和想法。 
陈滔给老婆沏了杯西洋参茶,放在手边,随后也坐到旁边的圈椅里,说:“歇会儿吧,这一天也够你累的了。” 
彤非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顺势倒进没有任何提防的陈滔身上,说:“有个避风的港湾,真是太好了!” 
陈滔笑着:“你到现在才知道啊?” 
彤非这一周多来从林黎身上体会的东西,真的比前面多少年经历的都深切得多。反差与对比,真可谓是一种强悍的教育人的力量。她环顾着自己和陈滔待着的这间书房,那一面墙的书柜顶天立地,满满的书却也装着满满的家的味道。光线优雅地照射进来,每一处投影都恰倒好处地衬托着书房的格局和细节布置。那简朴而不失厚重、素淡间书香流溢的韵味,体现出一种心性,也透露着陈滔的一种品位。彤非往日里总在其间晃来晃去,不是写稿就是查资料,从没注意过这里竟是有种让人气定神闲的真正的舒适。 
她腻在老公的身上,说:“我真是错过了很多美好的享受。”这话一出口,让她把自己也给说愣了,意识到,曾几何时这是自己“教训”过林黎的话。到底出了什么毛病?她觉得,生活真是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人在不自知中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不完善,可却从不知自己也是懵懂人。彤非以往总说林黎陷在自己固执的求索中,活得实在叫累。反过来想想自己,整天忙忙叨叨,其实又曾几时弄懂过生活的全部含义呢? 
彤非在想,人存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有谁敢说自己不是为着一种什么活着呢?不管是为活而活,为享受而活,为权势地位而活,还是为一种现实的改善而活,为更好的一种憧憬而活,大家都在为着一种“目的”在忙碌。没有人可以说自己能享尽世间所有的优越与美妙,那么对于有着还算高尚追求的人来说,是否该存有一份敬畏之心,而对其不同的追求,也该抱一种宽容的心态与尊重呢? 
几日来,彤非在林黎日记中读出的压抑,有多少次,都让她不可质疑地认为,一切都缘于她太死心眼的缘故。因为,她把自己全部的才智都耗费在一种仅仅叫做“工作”的事情上,而自己的日子却过得一塌糊涂,难道世间还有这么傻的人吗?! 她庆幸自己要比林黎超脱多了,没有像她那样去钻牛角尖。但此刻,在陈滔温暖的臂弯里,彤非忽然有了种不同的感触。 
她觉得享受着生活真好,可是,人若只图享受却不做任何贡献,又谈何配享受呢?看着陈滔为这个家所做过的一切,一点一滴中累积着的情感分量,彤非觉得,就家而言,惟陈滔才配得上享受,而自己却该脸红。那么,延及到林黎,她执着追求的又何止仅仅是“工作”这么简单?她几乎把那当成了一种寄放精神的依托,把情感、爱与全部的期望也都放在了里面。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种付出,难道还有人有资格批评她的固守和坚持吗? 
这一刻,彤非觉得,比起那些所谓“会生活”和“会享受生活”的人,林黎要高贵多了。 
彤非把自己最新的这点悟得讲给陈滔听,陈滔笑了起来。他感慨林黎这几天对老婆的间接教育真奏效,竟然比自己默默付出了这么些年还管用。说:“真不简单,我们彤非居然也能变得这么善于体察和悟道,我此生足矣。” 
彤非脸红了起来,不好意思地问:“老公,你说我这么笨、这么迟钝,当初你怎么还会喜欢我呢?” 
人活了四十几岁,突然问起这样一个既蠢且真的问题,这让陈滔还真不知从何说起了。 
彤非还在继续着自己的疑问:“我想,你一定后悔过不知多少回了吧?” 
陈滔在一种目光的恳求下,面对忽然感性起来的妻子,便老老实实地说:“其实,我的性格太内向了,而你的活力是我非常欣赏的。我不知道这么些年来,若没有你整天没完没了地制造兴奋点,我的日子是不是还会像今天这样有嚼头。”   
惑 56(2)   
彤非非常感动老公的推心置腹,于是又假设起另一种可能:“有时我想,你当初要是娶了林黎的话,一定会更好吧?” 
陈滔温和地制止了彤非:“别瞎说了。”然后坦诚地讲:“当初要说身边这帮人不动林黎的念头,那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法跟江川的魅力比,只要他出现,林黎就注定会要嫁给他。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了。我想,林黎比谁都清楚这一点,因此她才会那么无所抱怨地接受后来必然发生的一切。倒是现在,她遭遇的问题,可能比那次婚姻的冲击还重,她像是被更不可解脱的东西绊住了。老婆,你看了她那么多篇日记,弄清了究竟是什么吗?” 
彤非有些无奈,在陈滔自然地转换了话题后,她也跟着拾起了短暂搁置一边的烦恼。说:“她日记里搅缠了所有的一切,真不好说。你也知道,她这人就那样,让一切在心里慢慢熬着,像微火炖的汤,只是作料不知是谁洒进去的。” 
说到微火炖汤,陈滔忽然想到了厨房炉火上还正煮着东西呢,不过,彤非比往常动作要快出十倍地从陈滔膝上跳下来,十分主动地说:“我去!” 
陈滔知道,这一刻,彤非是真希望自己更像个好妻子,于是一笑,情愿地把习惯动作像接力棒一样地转交出去了。 
陈滔坐在夕阳浸染的书房里,这时,他感受着几天来彤非身上正发生着的微妙变化,不禁也就想到很多年前他们一帮人认识与交往的那段经历。 
说来有点怪诞,或者说也叫运气使然。那是70年代末,陈滔放暑假回家———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那年月这身份可不同于今日,有着百倍的身价。于是,大院里的几个发小便凑到一起,决定聚聚。几人中惟陈滔不穿军装,别人都在部队,但他也叫羊群里出骆驼,行伍堆中冒出个秀才。为着这点,几人打算换了便装去外面撮一顿。 
也算是有过一些经历的人了,在命运淡去希望却又伸出了橄榄枝后,大家自然都好像成熟了不少。饭桌上,几个人谈起早年在干俱(干部俱乐部的简称,曾经是部队和地方干部子弟最常光顾的地方)风流潇洒的壮举,说着非同一阵营的子弟为着各自的“根据地”或女孩火拼的莽撞,语气中带出对当初少不更事的单纯与豪情万丈的留恋。与此同时,人也变得开始有理想。现在,除陈滔外,在座三人都已是四个兜的部队基层干部了。援朝已是舰艇的指挥员,陈子凯在军政治部当干事,孙飞是侦察连的副连长。陈滔在几人中最小,当初因眼睛近视,没能参军,为了和表哥江川彼此有个照应,俩人一起去了内蒙兵团。这次聚会,说起分别后这些年各人的际遇,故事自是不少,但面对当今国家欲意改革并进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大势时,每个人也都雄心勃勃,大有我辈当先的劲头。 
从饭馆出来时,孙飞提议带陈滔去过过枪瘾,弥补一下没当成兵的缺憾。一行人正打算奔靶场去,恰巧遇上了到街对面那家全市最好冷食店去吃冰淇淋的彤非和林黎。林黎也是从军医学校放假回家的,她那时吃冷饮的本事一流,每逢夏天几乎拿冰棍当饭吃。所以彤非见着好友,第一件事自然是请她去吃冰淇淋。两个一身军装的女兵很是招眼,彤非一如当今,个性张扬,林黎则是气质夺人。陈子凯一眼认出了彤非,他曾在她工作的体系医院住过院,便过来打招呼。 
彤非见来人一身便装,于是打了一通哈哈:“陈大干事,怎么这么一副扮相?我还以为又是哪个太保随意搭讪呢。”早几年,彤非和林黎外出,总有这类要主动“交个朋友”的人,林黎不喜欢这种随便的认识方式,也看不上那种所谓“子弟”优越感的浪荡气。 
陈子凯忙做解释,那一脸坏相却又表现出煞有介事的郑重,让彤非大笑起来。其后,陈子凯一一介绍了身后的伙伴,彤非也把林黎介绍给大家。这一帮人,便算认识了。于是,大家一起进到冷饮店,彤非请客,再后是一起去了靶场。   
惑 56(3)   
援朝、陈滔和林黎,还有几个常年在苇城的人,在整个假期中又聚了几次气氛融洽。那段日子,陈滔与林黎聊得最多,他俩趣味最相投,但之后就各回各的学校了。 
春节,陈滔的妈妈到临居家拜年,正好遇上了也去那串门的林黎。林黎是去看望老首长的,当初地震林黎幸免于那夜毁灭性的一劫,正是送这位首长回来看病的。那一眼偶见,林黎给陈滔妈妈的感觉相当不错,一经打听是林家的女儿,老首长说:“这丫头可是才貌兼具。”她就动心了,一心想给儿子撮合。 
毕竟都是军队系统的,不深交也没多大妨碍,何况自己的儿子那么出色,不知多少人惦着呢。老太太便托人给林叔叔捎了话。事情偏有不可预测之处,林叔叔把这样一个事说给林黎听时,林黎竟说:“太可笑了吧,我需要这样认识人谈恋爱吗?”她连对方是谁都没问。 
林叔叔自是从不拗着女儿,更何况凭心论,他还舍不得让女儿那么快地去交什么倒霉的男朋友呢。听林黎如是说,他心里自是美美的。其实曾经也有过一次类似的事,当时林黎甚至有点恼,说:“谁要想让我这样去谈恋爱,没关系,但千万别指望我会对谁负责。别让我遇上我喜欢的人,否则到时我可管不了谁心里不舒服。”如此一来,这样一次美意的撮合也就告吹了。 
后来,林黎从军医学校毕业,回到苇城的部队医院当医生。那时,陈滔已读大四。 
又值放假,一拨人决定在陈滔家聚会一回。那天,正玩着,从外面回来的老太太诧异地见到人堆里有林黎,便偷偷地拽过儿子,问:“你们认识啊?” 
陈滔说:“是啊。”他不明白老妈所问何意,后来妈妈给他讲了前面的那段事。这可让陈滔郁闷坏了,倒不是林黎没答应,他知道林黎也不清楚其中底细,否则她不会那么坦然了。他只是嫌妈妈太管闲事了,这不有好也弄出没好了吗? 
后来彼此都成了家后,彤非把这段讲给林黎听,可把林黎笑惨了。她见着陈滔不住地说对不起,还说:“大学问家,我真是该死,当初实在不知道那人就是你,否则无论如何我也不敢那么失礼呀!”大家自是一通玩笑,过去了也就没事了。 
不过,当初陈滔是真喜欢林黎的,林黎对他也显然比其他人更好。记得面临大学毕业时,陈滔还征求过林黎的意见。他说想找一个实务的职业,因为刚刚开始的经济改革,正是投身的大好时机,应该能有一番作为。但林黎建议他,还是做学问好,因为他的性格以及自身特质,搞教学和研究会有更大发展,也更适合。陈滔听了林黎的建议,这么多年下来,他还真是做出了一番事业。江川出现后,打破了以往他们之间的一种平衡,陈滔为此可是苦闷了些日子。但是陈滔人就是好,他知道那是林黎的选择,把自己的心事也就埋在了心中最隐秘的一隅。好在彤非是林黎最要好的朋友,他不仅能经常看到林黎,也同时能体味彤非所给他带来的完全不同的另类感受,他觉得上苍对他不薄。 
但是,当陈滔想到林黎今天的境遇,心里还是有万般感慨。他觉得,他的那个表哥实在是太过分了。像林黎这么个捧在手心都唯恐给磕着碰着的人,他竟然忍心伤她。然而,陈滔当时也没法说什么,他此刻想的,是这回一定要和彤非一起尽全力帮林黎渡过精神上的危难。 
陈滔心里清楚,像林黎这样的人,内心是特别的,她所要不多,但那一点点却又不是一般人可以给予的。她的那个一点点,其实比通常人索要的巨大还难满足,因为那不是一个物质量的概念,也不是用那样一种方法可以衡量的。他在想,究竟怎么办呢?心中有些愁。 
此时,彤非还在厨房忙活着,陈滔难得闲着不用插手,他看到彤非放在写字台上的那本日记,于是拿了起来。 
他把前面的内容大略地翻阅了一下,接着彤非读到的地方,开始认真读下去……   
惑 57(1)   
2003…7…15 全速前进 
2号,北京宣布双解除,“非典”终于过去了! 
经过了十来天心理与工作状态的调适,一切渐渐走入秩序的正常。被“非典”闷了两个多月的人们,早耐不住寂寞,冲劲十足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去了。这两天迎来送往的事情也特别多,数日不见如隔三秋,彼此的问候及交谈都有种挡不住的热烈和激情,好像终于找到了释放口。 
前天,刚从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