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诡闻录之战国烽烟-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我长这么大,听是听得多了,但是亲眼在日本本土看见妖怪还是第一次。”
“大人,”加藤段藏插话进来,“在日本有很多著名的鬼怪,应该不只是传言。本愿寺净土宗就有很多专门驱鬼的和尚,民间也有除妖师的职业,哪里有妖怪作祟,当地人往往都是花钱请他们出面降伏。忍者中也世代传有退妖密法,以前我一直认为没什么实战作用,今日才知道自己目光短浅,刚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帮不上大人的忙。”说完面带愧疚低下头。
李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道:“不用往心里去,妖怪这种东西也不是经常可以见到,像你这种忍者,经历过一次后就有经验了。”
我走过去捡起地上的正宗,交给李彰,说道:“大家准备上路吧,留意沿途的环境,以免再被突然情况弄得措手不及。”
夜间行山路比白日更加困难,但我们也不敢停下来歇息。大家都拿出兵刃小心提防,一路上再也没有妖怪出来骚扰,天亮后,加贺国的大圣寺城已经出现在眼前,我们松了一口气,收起兵刃继续前行,张宏小声嘟囊了几句,大概意思是妖怪没出现让他损失惨重,我们也懒的去理他,只有李彰好心的劝慰他一句,说以后抓几个妖怪送给他,张宏随即眉开眼笑的跟在李彰身边说个不停。
第三十章 温井家的当主
    自从进入加贺国境,路上不时会出现石雕的佛像,有些佛像面前还建有神龛供人朝拜,日本人虔信佛教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佛教的教义深得日本朝野推崇,历代有德高僧也经常历遍各地传教说法。
我们来到大圣寺城附近的村庄,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信佛,不时有一些云游僧在村民住处讨要斋饭,村民都是慷慨相赠。
经过彻夜赶路,大家都疲惫不堪,以行商的身份找了几家民宅,给了主人一些铜钱,在村中逗留一天,养足精神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发前去金泽町。
看着人们安乐和平的景象,让我对资料里的日本历史有点疑惑,不是说由本愿寺挑拨的一向宗经常和各地大名发起战争吗?怎么加贺国内却是一片太平?
经加藤段藏解释后才清楚,原来一向宗的前身是净土宗本愿寺派,总部位于近畿的石山本愿寺,寺中大量信徒早已分散在日本各地。普通信徒把为宗教、法主战死当成洗脱自身罪孽,通向永生的唯一方式。经过信徒的扩散传播,各地平民也都开始信奉一向宗,而这些看起来和蔼善良的平民,只要法主一声号令,马上就可以变为悍不畏死的殉教人。
战国时代本愿寺中一些高层僧人为了满足领土扩张的野心,以宗教的名义挑拨起一向宗信徒发起对抗各地大名的小规模战争。起初各地大名们对这股突起的势力各执已见,有的加以利用,也有的直接对抗。经过镰仓、室町时代几百年的发展,本愿寺的势力在民间早已根深蒂固,甚至低级武士也加入其中,各地大名对一向宗势力的扩张大都有心无力,只要他们不与自己发生正面冲突,也就不闻不管。
加贺自上一任守护大名富樫政亲被一向宗势力所杀,本愿寺占据加贺国差不多已有一百年,一直由强力国人众和代表中小势力的寺院住持掌权,进一步把加贺国控制在本愿寺势力范围内,现在担任加贺国本愿寺代理法主的是石山本愿寺法主显如手下大将七里赖周,在他掌权其间,本地一向宗的信教狂热达到顶峰,任何人都无法动摇。
一路无事,下午四点多到达目的地,金泽町比敦贺町规模小很多,冷冷清清的陈旧街道,路上也没几个行人,平民身上的衣服也少有光鲜,粗布衣服上都打满补丁。商座内零星的摆放着过时商品,显示出本愿寺的僧人们并不注重商业的发展。
我们向町民打听出温井氏的住处,一行人大摇大摆前去登门拜访。
大门的守卫看到我们,伸手拦住。“这是温井大人宅第,杂闲人等不准妄入。”
张宏拿出道川三郎的书信,交给他们,“我们是正当商人,经川舟屋老板道川大人推荐,前来求见温井大人,还请行个方便。
一个守卫看看我们,“你们请在这里稍等,我进去通报。”说完拿着书信入内。
过了十来分钟,守卫出来向我们稍微欠身,道:“温井大人有请各位。”
进到宅中,入眼便是两棵樱树,遮住了小半个庭院,院内种着一些不知名的花草,清香扑鼻,庭院虽小收拾的干净利落,一个武士吩咐仆人领着其他人先去休息,带我们三人穿过走廊来到会客室。
房间内一片珠光宝气,摆满来自世界各地的装饰品,大至西洋的座钟小至中原的瓷器,无一不是精品,地上铺着大红色的波斯手织羊毛地毯。
一人在中间盘膝而坐,大概有三十岁左右,身着天蓝色三重和服,面孔白净,没有像一般武士那样剃去前边的头发,只是随意用丝带束起,手指修长洁白,指甲打磨得光滑异常,在我们见过的武士中倒是和今川义元有几分相似。见我们进来,笑着道:“我就是温井景隆,欢迎光临寒舍。请随便坐。”
等我们三人坐好,他问道:“各位远到而来,鄙人欢迎之至。不知道川兵卫大人现在身体是否安好?”
张宏道:“托大人的福气,大老板现在精力旺盛气色极好,川舟屋现在可说是财源不断啊。”
侍女奉上三碗温茶,张宏接过嗅了一下,一口饮尽,闭目称赞道:“好茶。此茶气息奇特,既有层层的兰花香味,又有淡淡的桂花气息,入口浓郁醇厚,略微带着人参的味道,饮落齿颊留香,喉底回甘。请问大人是否产自明国福建的上品铁观音?”
我和李彰瞟了张宏一眼,心道这小子什么时候学会品茶了,日本人的习性被你揣摸的八九不离十,居然说得头头是道。
果不其然,温井景隆闻言满脸喜色,向着张宏说道:“各位果然是明国来的商人,这个正是从明国福建运来的茶叶,我也十分钟爱,只是由于海运禁止,不能从明国大批买入,只能从海贼手中零星购买,但是那些粗人根本不懂保存方法,带回来的多经海水浸泡,十之七八已失其韵味,据我所知,这种茶叶制成的茶末在日本销量极好,各地大名公卿争相购买,不知道各位能否从明国多购买一点过来贩卖?”
张宏动作幽雅的放下茶碗,缓缓说道:“我们过来找温井大人,正是要商量生意上的事。我们本来都是正当的商人,只因为生不逢时,遇上明朝实施海禁,无奈之下只能挺而走险,干起私贩的勾当,上个月我们第一次来日本,碰上道川大老板,帮我们卖出货物后,资金才得以顺利周转。只是根据我这段时间的观察,日本各地的武士阶层大都厌恶商人,只怕这些买卖难以长久做下去。”
温井景隆哈哈大笑,道:“那些不过是只会卖几分蛮力的粗人,他们懂什么。我们温井家虽然也是武士一族,但却是靠商业发家,深谙经商的重要。如果没有商业的带动,领地光靠种出来那些米又怎么能繁荣起来呢。”
我说道:“只是据我所知,温井氏全族已经被田山义纲从能登根据地放逐,恐怕大人想收购我们的商品也是有心无力。”
温井景隆闻言笑笑,道:“各位有所不知,自五年前被义纲那小家伙逐出能登,世人都以为我温井氏就此没落,却不知道我们的基业不仅仅靠土地支持,更大部分源自商业利润,虽然温井氏的旧有领地都被八代俊盛那小子吞并,但是他也仅得到微薄的石高,凭我温井家宏厚的人脉关系,他是费尽心机也无法插手我们的生意。”
“那么大人的意思是想我们把货物运到能登销售?”张宏问道。
“正是。田山义纲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是田山一族是幕府将军的同宗,深受公家文化陶冶,消耗的奢侈品数量很大。位于口能登的轮岛港经过我们温井家的历代经营,成为南北物资流通的中转站,那里有效忠于我们的庞大地下力量,你们在那里卸货贩卖不会受到当地势力太大的影响。”
“只是我们和川舟屋已订有协议,所贩的商品都由他们销售,如果我们把货物运到能登,只怕道川大老板不会太开心吧。”
“不妨,川舟屋也不过是一介商人,虽然有朝仓氏的支持,势力终究比不上我们这些真正的武士家族,我们和他打过多年交道,对川舟屋的实力也有一定了解,凭他们的能力承担不起大批量货物的销路,而且他在书信中已经讲明,他收购的只是生丝和丝织品,所以各位大可放心。”
温井景隆又接着道:“如果各位在别处贩卖,利润所得不会太高,一来各位刚到日本,没有建设起庞大的人际关系网,商品难以被国人接受,二来日本茶叶的销售已经被京都地区的茶屋垄断,他们也不会坐视自己的利益受损,势必使尽各种手段打击各位的生意。”
“如果依照温井大人的意思行事,我们的利润会有多高?”
“呵呵,像我刚才用来招待各位的这种茶叶,在海贼手中买回来时已经和同重量的白银相等,再转手出去的话估计利润会翻上一翻。”
“这种贵重的消耗品,日本国内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如果运过来没人买的话我们岂不是要赔个血本无归?”
“这个更不用各位费心,日本很多附庸风雅的大名都在学习茶道,连带他们的家臣平时也大量消费茶叶,一般寻常百姓只要不是十分贫困也会饮用茶叶,商座出售的普通茶叶每斤可卖到半贯钱,据闻成本只有百文上下,销路不成问题。虽然丝绸之类的商品短期会得到巨额暴利,但这些商品不是日常消耗品,人们也不可能频繁购买,最终价格还是会降下来,不像茶叶的销路可以源源不断。”
“多谢大人指点。只是如果我们将商品运往轮岛港,最大的得益者是我们,大人的家族好像没有什么利益吧。”
温井景隆拿起茶碗啜了一口,眯起眼睛道:“这个就不用各位费心,我们自然有办法。”
张宏作出个为难的表情,道:“我们第一次来日本,还没到过能登国。不是说我们信不过大人,我们做为商人也应该到实地考察情况后才能做出决定。”
温井景隆点点头,“这也合情合理,如果没有获得第一手资料就盲目作出决定,反而不是真正的经商之道。我写封介绍信,你们在能登遇到什么麻烦,去找信中所说之人,则可以得到由我们家族支持下的能登国内国人众势力的帮助。”
说完命人取过笔墨,写好一封信,交给张宏,“为免给你们带来麻烦,这封信我没有署名,只是在暗处做了记号。你们在能登要注意长氏和游佐氏。长氏的家督长续连,此人施政本事平庸,盘剥商家榨取财富的手法倒是一流。游佐氏的家督游佐续光,性格反复无常,为人极其阴险。他们两人和八代俊盛一起,成为现在田山家的重臣,听闻近来又和义纲闹起不快,如果不是家臣三善一守居中调停,能登可能又再次爆发内乱。”
温井景隆叹口气,“离开能登也已经五年,真是挂念家乡做的面条,要是能回到故乡去的话该有多好啊。”
张宏接过信,会意道:“承蒙大人提携。在下等人当为温井家早日重返能登尽绵薄之力。”
温井景隆望着张宏道:“阁下真是善解人意,将来一定前途无量。”
我们开始谈论一些有关能登的风土人情,不知不觉间已到傍晚时分,在温井景隆热情招待下用过晚饭,当晚在宅中留住一宿,次日起程前往能登。
第三十一章 出仕田山一
    出了金泽町,我问道:“张宏,你觉得那个温井景隆的提议怎么样?”
“你是说贩茶叶的那个提议?听上去还不错,只是在明朝贩茶要有茶引,通关的手续比丝要复杂点。不过他说的也很有道理,我们不能一直卖丝,日本这个市场太小,我们运过来的丝很容易就会造成市场饱和。必须要建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倾销市场,才能保证财富的积累。可惜我们现在还刚起步,只能小打小闹将货物过过手,赚点外快,如果能有自己的原材料市场就好了。”
“目前先要把能登弄到手,我们才有资本往其他方面发展。戚继光那条线不太可靠,他是吃朱明奉禄的官员,除了生意上的联系,不能指望他可以帮得上什么忙。”
“明朝有着这么大的物资产地,偏偏又封锁海外贸易,北方和游牧民族的关系又很僵,没人敢去那边经营,西北也只有一条古老的丝绸之路,最远只能和中亚接触,还要穿越茫茫的戈壁沙漠才能将货物运出去,西南是少数民族居住的穷乡僻壤,根本就没有市场。难不成每年生产出来的物资他们自己就能完全消耗掉?”
“按照他们守成的习惯,这样把货物囤积起来才可以称得上家底丰厚嘛。”
李彰道:“标准的守财奴。他们把大部分物资拢到自己名下,只苦了那些辛苦耕种的农民,大多数人都是食无米,寒无衣,辛苦劳作一年,到头来还得靠挖野菜充饥。直到现在,我还是不习惯有性人的社会。”
两小时后开始进入能登国境,空气中充满来自大海的咸腥味道。
能登国土地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贫瘠,靠海边的山上种着大片低矮粗壮的树木,形成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风,用来抵御海上强风的侵袭,山后稀稀拉拉的种着一些稻谷。平民大都靠出海捕鱼为生,只是在屋旁简单的种点薯类芋头萝卜等杂粮供自家食用。
黛瑞丝呼吸着充满水份的空气,说道:“这里是来到日本后最让我感到舒适的地方,那些山路走几步脚都会痛。”
李彰笑道:“你有得舒服啦,我们打算在这里呆上一段时间。”
看着黛瑞丝笑逐颜开的样子,张宏打趣道:“我们这次可是要去杀人的啊。”
黛瑞丝低下头去不再说话了,大概又想起亲手杀死的那个日本人。
张宏见状紧跟着又补充一句“不过不需要你动手,有我们在就可以了。”
黛瑞丝的面色才稍有缓和。
我们边走边说,时间过的飞快,前面就是能登轮岛町。
自从五年前温井总贞谋叛,能登国本土战乱不断,轮岛町拥有能登最大的港口——轮岛港,作为温井氏财富的源泉,战乱爆发时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田山军的攻击对象。后来的温井叛军更是三次攻侵能登,令风雨飘摇的田山政权雪上加霜,直到今年四月,田山义纲才勉强将局面稳定下来,面对疮痍满目的能登,他开始实施领土再建计划。
我们看到的轮岛町规模比起敦贺町更为不如,断垣残壁随处可见,只有破败的旧轮廓才显示出昔日的繁华。泊船的港口已经长满青苔,只剩下中间一小段石阶还保持清洁。
妇女们头顶菜篮,背着装满蔬菜的箩筐在街道上四处叫卖。渔民也没有收获归来的欢笑,木然的把捕获的海产从船舱中抬出来,一些衣着光鲜的人看到渔船靠岸,马上上去收取费用。
“大爷,饶过我吧,今天的鱼还没卖出去,没有钱纳税啊。”又一艘渔船停在港口,一个渔民打扮的中年男人刚走下船,就被那伙人团团围住。
“这是田山殿下的命令,难道你敢违抗?”一个和服打扮的人飞起一脚,把渔民踹倒在地。
渔民翻身爬起,跪在地上吓得全身发抖。
“混蛋!你想造反!”他拔出腰畔短刀,在渔民头顶来回挥舞着。
旁边一个人伸手拉出他,“太郎次,不要做得太过份,出了人命八代大人追究起责任我们也不好受。”
那个叫太郎次的大汉收起短刀,重重一个耳光打在渔民面上,“这次就饶过你,下次别再耍什么滑头,我们八代家的人也不是好惹的。”说完和那伙人转身走到一边。
旁边的平民看到那伙人走远了,才敢上前把那个渔民扶起来。
张宏小声说道:“看不出来八代俊盛欺压起平民还挺有威势,也没见有人出声阻止。”
吉田春一郎回答道:“大人,在日本阶级层次分明,低位者见到高位者都是这样,除非有大靠山支持。别说一般武士,就连没有主家的野武士被平民嘲笑也可以拔刀杀之,这在战国算不上死罪。”
  李彰叹口气,“怪不得平民那么温顺,又有那么多人拼命想当武士。”说完把目光投向加藤段藏。
加藤段藏老脸一红,小声道:“战国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贱如蝼蚁,谁不想往上爬。”
李彰正色道:“如果没有百姓,那么靠谁来养活这些游手好闲的武士?要知道盘中一粒米,皆是血汗出啊。武士的职责是守卫领地的和平,而不是欺负平常百姓,失去这些蝼蚁领民的支撑,你想那些大名们还能继续当下去么?”
加藤段藏“哈”一声,“谨受大人教诲。”
一个卖菜的妇女在我们身边走过,自言自语道:“搞什么贯高制,原来好好的,现在都乱了套啦。”
张宏转过头问加藤和吉田:“什么是贯高制?”
加藤摇摇头,吉田回答道:“贯高制是用钱来抵石米的税制,我在九州流浪的时候也听人说过,好像是从关东那边传过来的。一般农民缴税都是全部用石米,自从实行贯高制后,一部分税改成用银钱交纳,其余的用石米交纳。普通农民种出来的稻米一般都用来交税,自己是吃不上的,平时只能以薯类、小米等粗粮以及少量的海产当主食。实在没办法之下只能卖出田地换钱纳税,贯高制的实行引起很多农民的反感,当时九州实施贯高制的大名领地常年都有领民暴动。”
我道:“那么实行贯高制的大名应该很缺钱用吧。不然不会为了那么点钱搞得民不聊生。”
张宏道:“是啊,那些大名既需要钱来充当军费武装自己的部队,又要维持奢华的生活,如果经济发达的地区用钱币来代替实物税收也没什么影响,但是在贫困地区实行,则会导致民心的不满。”
“那我们也不用费尽心机在轮岛打转了,既然田山家那么缺钱,我们直接把一部分钱献给他不是更容易达到仕官目的吗?”李彰突然冒出一句话。
这小子终于开窍了,我冲李彰点点头。
张宏目光乱转,半饷之后,伸出右手朝李彰的额头摸去,“你怎么突然间变聪明起来?平时又不见脑袋这么灵光,不会吃错什么吧。”
李彰拍开张宏的手,说道:“我喜欢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办事。”
我说道:“李彰的提议不错,这样一来可以直接进行我们的贸易。只是我们直接去投靠田山义纲,需要面对的重臣派别也会很多。”
“党派之争我们虽然不擅长,但是不要忘记后面那些人,明朝的党派之争更为复杂,他们不是一样混过来了吗?”张宏往后边指指锦衣卫,小声道。
我拍拍额头,怎么把他们给忘了,真是糊涂。
张宏招手把张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