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纷纭,现在还未形成统一的结论。
悲剧发生在1963年11月22日,当时肯尼迪正在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城进行政务视察。12点30分,正当总统车队缓缓地通过达拉斯的得克萨斯州教科书仓库大楼时,突然几声枪响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枪响过后,总统在人们的惊叫声中倒卧在血泊之中,凶手奥斯瓦尔德被当场抓获。
由于事情发生得太突然,国会决定由副总统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上任后,立即成立了一个7人调查委员会,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沃伦领导。经多方取证和认真调查之后,该调查委员会于1964年9月发布了该案件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刺杀行动是奥斯瓦尔德一人所为,和其他部门与集团一概无关。一时间,舆论哗然,这一结论难以让人信服,案情仍是迷雾重重。案件最大的疑问在于枪响的次数。当时官方公布的消息是三声枪响,包括穿透肯尼迪总统的身体,同时又射中康纳利州长的那一枪。但是后来一位美国法医D·B·托马斯经过审慎研究,在《英国法庭科学周刊》杂志发表了一份震惊世界的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仔细分析了当日的现场录音带,并指出当时射向总统车队的子弹是四发。证明研究所采用的录音带是当时总统车队中达拉斯警方的汽车上的麦克风所录的现场录音,因而资料来源绝对真实可靠。而官方当时认为是三声的原因是这四声枪响中只有其中三声枪响听起来比较清楚,剩余的那声枪响则被国家研究委员会说成了“听起来像枪声的噪音”。最为关键的是,得到官方认可的三声枪响都与肯尼迪中弹的时间有明显的间隔,反而是那声“像枪声的噪音”与总统中弹的时间吻合。而这个声音的来源地也不同于其他三声,经回声分析,专家认为射击地点应当位于公园山丘。对现场照片进行研究后不难发现,这发子弹是从前面射来的。众议院特别暗杀委员会主席罗伯特·布莱基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也承认自己认可和接受托马斯的这一分析结果。
1990年召开的一个记者招待会披露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事件。记者招待会是一个名为珍尼佛·怀特的妇女召开的,她声称自己的丈夫罗克斯曾是一名杀手,与奥斯瓦尔德和鲁比同时受命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珍尼佛曾经亲耳听到他们商量刺杀现任总统的计划。肯尼迪遇刺后第4年,罗克斯被中央情报局出卖,接着就死于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爆炸事件。到了1982年,珍尼佛的儿子李奇·怀特无意间在家中发现了父亲珍藏的私人日记,日记中对1963年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美国联邦调查局得知此消息后迅速派人取走了该本日记,至今尚未归还。
刺杀事件发生后的20年内,涉及该案的重要证人都接二连三地丢掉了性命,死亡人数已近200人。而该案的真相却始终未浮出水面。很多人注意到了这样一件事实,那就是得克萨斯州法律规定死于当地的人,尸体必须在当地解剖,但是肯尼迪的尸体却被直接送到了位于贝塞斯德的美国海军医疗中心,并且总统的遗体是在其家属尚未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秘密解剖的。于是有人断言当时运到贝塞斯德的青铜棺内并无尸体,这一切只是为了掩人耳目。
整个事件充满了神秘气息,然而这只是肯尼迪家族半个世纪以来悲剧的开始,约翰·肯尼迪的弟弟罗伯特·肯尼迪在总统竞选时也遭人枪杀。对此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有人担心一旦罗伯特·肯尼迪进入白宫,便会下令调查哥哥被害事件的整个内幕。肯尼迪家族的其他成员也由于各种各样奇怪的原因死于非命,或是终身瘫痪,或是失去了一切政治资本。这个家族悲剧还延续到了下一代人,肯尼迪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尽管遵循母亲杰奎琳的教诲低调生活,远离政治,却也未能摆脱不明不白的死亡结局。刺杀肯尼迪总统的凶手究竟是谁?
众所周知,保护美国大财团、大企业家的利益一向是总统制定政策的行为准则。肯尼迪总统是个有进取心的年轻总统,“旧的时代已经结束,旧的行为和旧的思维方式已不再适用”是他竞选总统的著名言论。肯尼迪当选后,便以改变保守的政治机器为己任,这使他与美国主要经济部门大亨们的矛盾日益激化,到了凶案发生的前一年,这些大亨们已无法容忍,可肯尼迪当时的威信很高,大亨们担心他连任下一届总统会继续影响他们的权益。另一方面,肯尼迪与中央情报局在古巴问题上也有很大的分歧,中情局的人极有可能也想拔去这个眼中钉。
也有人认为此事件最为关键的是以胡佛为首的联邦调查局。胡佛历经几代总统,权高位重,手中掌握了很多政客的把柄,在美国政界几乎可以一手遮天,可是肯尼迪不肯向他妥协,积极限制胡佛的权力,两人势如水火。据说在肯尼迪遇刺之前,撤换胡佛一事已提上了工作日程。于是,大财团、中情局、胡佛三者联手策划此次谋杀事件也是在意料之中的。
1993年,古巴首都哈瓦那放映了一部纪录片,名为《ZR——来复枪》。该片的拍摄资料严格遵循史实,参照了古巴和美国电影档案馆资料及古巴保安官员和美国中央情报局探员的访问材料,最终披露出该刺杀事件只是一项政治阴谋的一部分。目前,还未调查清楚策划该事件的人,但古巴方面认为,刺杀总统的凶手是芝加哥的一名黑帮分子和两名古巴流亡分子。
耐人寻味的是,约翰逊在委托特别委员会调查此事后又将调查结果封存起来,对外宣称要在2038年,与此事有关的人员全部谢世之后,才能公布。这是为了保护什么人还是在遮掩内幕,人们不得而知。如今,民间有关肯尼迪遇刺案的各种调查仍在继续,但扑朔迷离的结果一直让人们争论不休,也许真要等到2038年,所有的一切谜团才能揭开。
第二部分 政治第18节 巴顿之死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吗?
巴顿将军之死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吗?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在二战时叱咤风云,身经百战。作为一个军人,他没有献身在战场上,却死于战后的一次车祸,真是叫人慨叹造化弄人,然而他的死留给后人的也是一个谜团。
1945年12月9日,巴顿将军和盖伊少将去养雉场打猎,霍雷斯·伍德送他们前去。他们在38号公路上发生了车祸。
中午12点45分,大约是车祸发生后的1个小时,巴顿和衣躺在医院里,他那时还非常清醒,微微颤抖着,好像也知道自己前景不妙,他的四肢不能动,脖子以下没有知觉。
这真是一场特别可怕的事故,但是最令人吃惊的是,除巴顿将军外,另外两人一点也没有受伤,而且巴顿将军的脊柱严重错位,头骨也受了重伤。
令人高兴的是,巴顿将军经过医生精心救治后,情况有了很大好转。很快,他的一条胳膊变得有力,一条腿也有了一些较微弱的知觉。
在巴顿将军受伤住院一周后,医生们认为他已经脱离危险,至少是性命无忧了,但是能恢复到何种程度他们仍然无法预知。他们变得乐观起来。
但是,12月20日下午,血栓突然没有预兆地发生了。巴顿将军的情况急转直下,这令医生们束手无策。12月21日5点55分;巴顿将军停止了呼吸,死因毫无疑问是血栓和心肌梗塞。
巴顿将军去世了,但是,人们没有忘记他。人们感到导致他遇难的车祸非常可疑。首先,当时轿车里共有3人,其他两人皆毫发无损,为何偏偏只有巴顿将军遇难呢?其次,肇事司机居然能够在案发后溜掉,这点尤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宪兵们对现场进行的例行调查特别草率,甚至都没有留下任何官方纪录。有人指出,宪兵队长巴巴拉思中尉曾经写下一份调查报告,但是后来却不见了,据此,有人认为巴顿将军之死带有一定的政治背景,跟他与艾森豪威尔将军的矛盾有关。二次大战以后,巴顿将军成为“亲德派”。他曾经公开指责盟军的“非纳粹化政策”,并曾把纳粹分子和非纳粹分子的斗争极为不恰当地比喻为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两党之争。他甚至还考虑过要扶植德国9个未受损失的党卫军部队。他的这种亲德倾向,使艾森豪威尔感到威胁,想除之而后快。
此外,另有一种看法认为,巴顿将军之死与“奥吉的黄金”谜案有关。“奥吉的黄金”是纳粹在二战中埋藏的一批黄金,后来,它被美军某些将领发现后窃为己有。巴顿将军受命调查这件案件,就在真相即将大白之际,巴顿将军遇上了车祸。或许是某些人担心劣迹败露而先下手为强。
巴顿将军到底是因何而死?他的死是否与艾森豪威尔总统有关?时至今日,这些问题依然是个谜。
第二部分 政治第19节 巴士底狱里的“铁面人”究竟是谁?
巴黎巴士底狱里的“铁面人”究竟是谁?
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巴黎市民摧毁了巴士底狱。人们在监狱入口处发现了一行字,写着:囚犯号码64389000,铁面人。那么铁面人到底是谁呢?这件事成了一个永远的谜。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伏尔泰最早在作品中提到“铁面人”。他在其著作《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写道:“这个囚犯毫无疑问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他被送往圣玛格丽特岛时,欧洲并无重要人物失踪。”对“铁面人”的描述,使后人有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到底那个神秘的“铁面人”是何人呢?据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在18世纪都曾下令对“铁面人”进行调查,但结果却无人能知。路易十六曾明确表示要严守“铁面人”的秘密。
迄今为止,人们对“铁面人”的身份仍有很多种猜测。一种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的亲生父亲多热。此种观点以法国社科院院士潘约里为代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铁面人”是当时的警察头子兼法官拉雷尼。这一观点是维尔那多在其1934年出版的《皇后的医生》一书中提出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铁面人”是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大臣富凯。也有人说“铁面人”是意大利的马基奥里伯爵,但也都缺乏有力证据。
上述任何一种观点,似乎都有一些道理,但同时也有很多的疑点。迄今为止,“铁面人”的身份仍旧是个谜。历史给后人遗留下的难题实在是太多了,有些难题也许将永远无法解开。
第二部分 政治第20节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议定书吗?
二战时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吗?
英国《曼彻斯特卫报》于1946年5月30日登了这样一则令人震惊的新闻: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附有一项秘密议定书,并且对其内容予以了披露。
不少西方学者推测1939年《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例如英国著名学者阿诺德·托因比等人编的《大战前夕,1939年》一书载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主要条款。法国当代著名史学家让·巴蒂斯特·迪罗塞尔在其《外交史》中断言:《苏德条约》存在着无可争议的秘密议定书。原纳粹德国上将蒂佩尔斯基希在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一书中叙述了关于希特勒将部分波兰领土划给苏联、对与苏联接壤的东欧小国不感兴趣的问题,他实际上谈到了西方国家公布的《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一些内容。英国学者艾伯特·西顿在其《苏德战争,1941~1945年》一书中也有《苏德条约》附有一份草率拟就、措辞模棱两可的秘密议定书的叙述。美国学者威廉·夏伊勒在其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中还对《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的主要内容予以列举。奥地利的布劳恩塔尔也对《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的说法持肯定态度。
中国一些学者近年来也认为《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有些学者还在书中介绍了西方国家公布的《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内容。
但是,有关《苏德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在苏联的出版物中至今尚未见到。1948年2月,苏联情报局在题为《揭破历史捏造者(历史事实考证)》的文件中对英、美单方面公布德国外交文件予以反对。收入《苏联对外政策文件汇编》第四卷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没有涉及秘密附属议定书的条款。阿赫塔姆江等人所编的《苏联军事百科全书》在谈到《苏德条约》时对秘密议定书没有提及。鲍爵姆金领导编写的《外交史》第三卷和维戈兹基等人编著的《外交史》第三卷也只字未提秘密附属议定书。萨姆索诺夫主编的《苏联简史》也持同样说法。曾参与1940年苏德谈判的别列日柯夫在其回忆录中不仅没有提《苏德条约》附有秘密议定书,而且声称:“对1939年苏德条约问题,虚假报道堆积如山。”德波林主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引用了1939年8月24日苏联《消息报》所发表的《苏德条约》的条款,不但对秘密附属议定书一点儿也没提到,而且批评说:“资产阶级世界有人陷于伪造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继续就条约和苏联的目的撒谎。”
中国学术界在有关苏联对《苏德条约》的秘密议定书的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认为苏联并未否认其存在;另一种是认为苏联否认其存在。
这样,1939年《苏德条约》是否附有秘密议定书的问题就成为人们争议的一个热点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战前国际关系、深入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部分 政治第21节 希特勒生死成谜
希特勒生死成谜
1945年4月下旬,纳粹元凶希特勒在度过了凄惨的生日和婚礼后便毫无音讯。
极少的人认定希特勒已逃生。希特勒已飞往巴伐利亚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说法,当柏林陷入一片火海之时就有了,希特勒结婚的消息也被否认。据说还有一些人掌握着希特勒在柏林失陷3天之前便和女飞行员莱契驾机出走的证据,至于他的死不过是为了迷惑众人,制造假象而已。也有希特勒从地下通道逃出柏林的说法,还有人说希特勒躲到“攻不破”的南蒂罗尔堡垒中去了。
被缴获的文件中还有这样的说法,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希特勒的一些机构和部分文献,他的一个秘书,还有私人医生莫勒尔已被转移到伯希斯特加登。从当时希特勒的病情推断,他丝毫不能离开私人医生配制的强烈刺激剂。还有一个可疑点就是希特勒任命邓尼茨为北线军事总指挥,但却没有任命南线指挥。难道是希特勒企图在南方东山再起,自己做南线军事总指挥,而后来的杳无音讯是否是因为大势已去呢?如果这可以作为希特勒在盟军攻克柏林之前逃遁南方的一种证据,那就从侧面证明了希特勒并没有在柏林自杀。
在鲍曼的文件中有一封电报十分值得注意:
45·4·22·上萨尔斯堡休麦尔
同意迁往大洋以南全国总区长鲍曼
这是鲍曼在遥远的德国境外已安排了避难所的证据,而且大批纳粹战犯都选择南美作为隐身地,这点在后来的事实中可以证明。“元首”是否也选择南美作为潜伏地呢?
有人以“相貌相同的两个人”说明希特勒似有“金蝉脱壳”之嫌,从而否认希特勒在柏林自杀。20世纪60年代,甚至有一名摄影师发表了希特勒尚还存活的照片,更骇人听闻的是电影中竟然出现配有夸张字幕的希特勒画面:“希特勒——安静地进入蒙太奇”,这使世界各家报刊为之震惊。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希特勒已于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陷落前夕自杀身亡,并且随后被浇上汽油焚尸,但对希特勒到底如何自杀依旧众说纷纭。
关于希特勒尸体的解剖报告还有另外一说:“已被烧变形,也无明显致命伤或疾病发生”;“薄玻璃瓶的瓶身和瓶底的玻璃碎片还残留在嘴里”。在详细研究报告之后得出的结论是:“氰化钾中毒致死。”还有两点可作为辅助证明:一是在4月30日下午3时到4时氰化钾的苦巴旦杏仁味充满希特勒自杀时的地下室。二是4月29日到30日的夜间,希特勒给总理府医院院长哈泽教授看了3个装在子弹壳里的小玻璃瓶,希特勒说:“这些小瓶里装着从医生那儿得到的快速致死的毒药。”希特勒当场让哈泽用自己的爱犬验证药的毒性。
希特勒贴身侍卫林格的供词认为:“希特勒用7。66口径的手枪在右太阳穴处开枪。它和另一支作为备用的6。35口径的手枪滑落于地上。希特勒的脑袋向墙壁倾斜,沙发边的地毯上也沾上了鲜血。”林格亲手用毯子裹住尸体,再浇上汽油焚烧。
希特勒自杀时有无枪声出现也众说不一。认为希特勒用手枪自杀的人当然相信有枪声;而相信希特勒以氰化钾自杀的人则对是否有枪声说法不同。有些人认为当时并无枪声出现,或者只是门外人的假想。有人认为当时在场的希特勒卫兵、传令兵和女秘书等可以作为有枪声的证明人,但他们认为开枪的人不是希特勒,林格才是真正开枪的人。希特勒私人卫队长腊登休伯的供词为这些人的说法提供了证据:“希特勒怀疑毒药是否有效,因为他长期注射,所以他命令林格在他服毒之后向他开枪……林格这样做了。”
关于希特勒尸体的下落也说法不一。苏联人声称希特勒被焚烧的尸体已被发现。1945年5月5日的备忘录记载,7名苏军官兵“在柏林城内的希特勒总理府地区,在其私人避弹室附近,离戈培尔及其妻尸体处很近,发现并取出一男一女两具烧过的尸体”;“经过仔细研究后认定,两具尸体属于希特勒和爱娃·布劳思”。另一旁证是,还有两条狗与两具尸体同葬一个弹坑中,而且被确认为是“希特勒私人的狗”。对希特勒牙齿的鉴定最具说服力,因为世界上所有人的牙齿都不会相同。苏联人找来希特勒的牙医布拉什克教授的助手霍伊捷尔曼。她找到了希特勒牙齿的X光照片以及制作好而从未使用过的金牙套,认为“希特勒的上一排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