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士的历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社会史:方士的历史  作者:王玉德                       
 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 
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                 
历史上的方士   
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他们有的不亚于三公九卿,被皇帝作为座上宾。有的类似于乞丐,被百姓列于下九流。是具有特别技能的人。宋代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应市两岸术士,有三百余人设肆。年夜抱灯,及有多般,或为屏风,或做画,或作故事人物,或作傀儡鬼神,驱邪鼎沸。”这些人各有本领,在江湖上颇具神秘色彩。 
因此,对方士的评价不可偏执,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 
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一 先秦方士(从姬旦到邹衍)   
周朝的政治家姬旦(周公)是一位了不起的术士,他精通卜筮和相地术,为周朝的兴盛立下了大功。 
战国时的鬼谷子是谋略术的宗师,他的捭阖之道神秘莫测。 
扁鹊是杰出的大夫,他到各地行医,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邹衍是五行说大师,他精通天文、历法、地理,推而远之,以至窈冥不可考之事。 
当时的官臣之家往往收养门客,门客里有不少术士,如战国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门下都有许多身怀绝技的高手,但这些术士隐姓埋名,不为世人所知。   
二 秦代方士(从徐福到卢生)   
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徐福,琅琊(今山东胶南诸城附近)人,他上书秦始皇,称海中有三神山。秦始皇信以为真,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 
术士卢生,燕(属今河北)人,他四处求访神仙,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不知道“胡”是胡亥,派三十万人北去击胡,使京城咸阳空虚,外重内轻。卢生又劝秦始皇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则真人至,使得秦始皇脱离群臣,性格孤僻。卢生自知秦始皇刚愎自用,仙药难求,于是逃离京城,不知下落。秦朝终因术士的误导而亡国。   
三 两汉方士(从新垣平到张角)(1)   
(一)西汉方士 
汉武帝迷恋仙道,重用术士,先后宠信李少翁、李少君、奕大、董仲舒等人,《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新垣平,赵人,文帝时以望气见闻。《史记·封禅书》: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阳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出其乎’。” 
后来,有人揭发新垣平的望气术都是伪诈,新垣平被诛。 
李少君,西汉汉武帝时方士,齐(在今山东)人。他极力劝导汉武帝求仙,受到汉武帝宠信。《史记·封禅书》: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其生之属,而事化丹少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 
传闻李少君有不死之方,尸解为仙。《抱朴子·论仙》: 
“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云: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贫无以市其药物,故出于汉,以假途求其财,道成而去。又按《汉禁中起居注》云:少君之将去也,武帝梦与之共登嵩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云太乙请少君。帝觉,以语左右曰,如我之梦,少君将舍我去矣。数日,而少君称病死。久之,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 
少翁,不知其姓,齐人。能玩弄幻术,使汉武帝从樵中看见死去的王夫人。又劝汉武帝在宫室画天、地、太一诸神,置祭具以致天神。《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少翁伪造帛书放进牛腹,又诈言牛腹有奇,此事被人揭发,少翁被诛。 
奕大,自称与少翁同师,常往来海中,见到过仙人安期和羡门。汉武帝拜他为五利将军,佩六印,贵振天下。后被诛。 
(二)新朝王莽时方士 
西汉末年,王莽改汉朝为新朝。王莽借用术数为改朝换代服务大造符命,举行神秘的祭祀,声称要学黄帝成仙。方士苏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在宫中修建八风台,酿仙液,敬鬼神,当王莽被农民起义军围困时,有数千朝臣到南郊哭天,乞求上苍显灵。 
方士刘守,精通星历、谶记,为王莽出谋划策,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企图在新朝捞一把。其后,又见风使舵,投奔刘秀。 
(三)东汉方士 
东汉光武帝刘秀迷恋方术,身边有不少专门研究谶记和王气的术士,并且四处笼络术士。如公孙述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认为孔子作《春秋》,为赤制而断十二公,汉代至平帝有十二代,历数已尽。刘秀写信给公孙述,劝他归顺汉室,不可造次。术士为刘秀登基及稳定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汉淮南王刘安的门下有一批术士,其中有八人被称为八公,他们分别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录异记》说他们八人“各能吹嘘风雨,震动雷电,倾天骇地,回日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出入水火,移易山川,变化之事,无所不能”。 
《后汉书·方术列传》称“张衡为阴阳之宗,郎凯咎征最密,余亦班班名家焉”。张衡精通阴阳学,擅长占星术。 
张角等人本是术士,为人请祷咒符水以疗病,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教。道、术不分。后来,道徒起义,波及全国,形成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给东汉统治以沉重打击。 
东汉的荆州刺史谢夷吾从小就受到术数文献的熏陶,《后汉书·谢夷吾传》记载他“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术士樊英在壶山传授术数,《后汉书·樊英传》记载他“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郎宗,字仲绥,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曾推测某日某时京师有大火,后果如其言。其子郎少传父业,昼研精义,夜占象度,闻名州郡。 
张楷,汉桓帝时人,《后汉书·张霸传》记其“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 
甘始,精通长生之术,老而有少容,自言曾在南海作金,投数万斤金于海。 
封君达,陇西人。传闻他服黄连五十余年,入鸟举山修炼,服水银百余年。常乘青牛,号青牛道士。为人治病,以腰间竹管中药给人服用,或下针,应手皆愈。 
孟节,上党(今山西长县西)人。能辟谷不食,含枣核,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   
三 两汉方士(从新垣平到张角)(2)   
于吉,又称干吉,干室。琅琊(今山东临沂北)人。传闻他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道教以他为创始人之一,把《太平经》托名于他。   
四 三国方士(从管辂到诸葛亮)   
三国时期,方士受到各国重视。《三国志·吴范传》记载吴国“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 
曹魏方士如云。曹操搜罗了许多擅长养生术的方士,如甘始、左慈、郄俭名噪一时。华佗不愿意依附曹操,竟被杀害。 
左慈,字元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人。在天柱山修道,得金丹仙经。《后汉书·左慈传》记载左慈有幻术,“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顺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左慈还变出了生姜等物,宾客哗然。 
曹魏名声最大的方士有管辂,他是山东人,据《三国志》本传,他多次为人算命,一次,广平刘奉林妇病困,已习棺器。时正月也,使辂占,曰:“命在八月辛卯日日中时,林谓必不然,而妇渐差,至秋发动,一如辂言”。这是预测女命的死期。又有一次,吏部尚书保晏请管辂算命,管辂面对权贵,没有阿谀,而是指出:“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数,盛衰之期,……未有损已而不光大,行非而不伤败。”后来,这两位大臣都受诛连。 
管辂在世时,受到很多士大夫的崇敬,安平人赵孔曜荐管辂做官,说:“辂雅性宽大,与世无忌,仰观于文则同妙甘公、石申,俯览《周易》则齐思季主。今明君方垂神幽薮,留精九皋,辂宜蒙阴和之应,得及羽仪之时。”然而,管辂并没有受重用,只当了个治中别驾。他谈自己的命说:“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天有常数,不可行讳,但人不知耳。”后来他果然在48岁死了。 
据《梁书·刘峻传》,梁高祖萧衍曾经为管辂可惜,认为他“有其才而位不达”。刘峻则认为命不可知:“臣观管辂天才英伟,璋特秀,实海内之髦杰,岂日者卜祝之流。而官止少府臣,年终四十八,天之极施,何其寡欤?然而高才而无贵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叹,焉独公明(管辂字)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阏纷论,莫知其辨。”管辂确实有才,但他是什么才?以预测为业的人,这种才到底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何况,他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么?有谁能证明这些道听途说? 
传说诸葛亮相信命理。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蜀吴联合抗魏,诸葛亮屡次出兵都不利,久劳成疾,他夜观天象,大呼:“吾命在旦夕矣!”并对姜维说:“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以变其色,足知吾命矣!”诸葛亮祈禳以避凶,命令姜维率领49个士兵环绕帐外,自于帐中设得花祭物,中布7盏大灯,顺布49盏小灯,内安1盏本命灯。每天祝告天帝,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不料,魏延鲁莽地进入帐内,碰灭了主灯。诸葛亮长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主灯已灭,吾岂能存乎?不可得而禳也!”不久,诸葛亮长辞于世。 
这段描述,反映了明代的星命习俗。在诸葛亮所在的那个时代,虽有命理观念,但还没有完备的星命法式,文学作品有夸张和神化的成分。   
五 晋代方士(从葛洪到魏华存)   
晋代一百多年,方术盛行,出现了不少方士。按方士数量比较,东晋多于西晋,南方多于北方。这时的方士出现一个新动向,即方士形成一个个群体。以葛洪的传承为例。 
葛洪从祖父师葛玄师承三国初年的左慈,葛玄常服气饵术,能用符,每醉则潜入水底,经日方出,被道教尊奉为“太极左仙公”、“冲应真人”。葛玄传业给郑隐。 
郑隐从小研习儒学,明辨五经,对九宫、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谶记均有涉猎。他从葛玄学习方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年80而体力充沛,后隐居霍山,不知所终。 
郑隐把方术传给葛洪。葛洪得到《金银液经》等书。郑隐有弟子50余人,壮大了左慈一派。 
葛洪还向岳父鲍靓学习。鲍靓担任南海太守时,结识了在罗浮山修炼的葛洪,以女妻洪。鲍靓的方术源于汉末阴长生,阴长生传给魏伯阳,魏伯阳传给淳于叔通和徐从事。鲍靓将阴长生的授道诀和尸解法传给葛洪,并授给他与世不同的《三皇文》,使葛洪大长见识。 
葛洪以方术传给侄子葛望、葛世,弟子滕升、黄野人等。 
由于晋代以派别承传方术,使得有名望的方士增多,史书上也作了大量记载。以下简要介绍一些方士的事迹。 
陈训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尤善风角,以望气推测朝代兴替,以相术判断人之祸福。 
步熊精通卜筮,为成都王颖射覆,无所不中。他有众多门徒。 
韩友也善于易占,能图宅相冢,行厌胜之术。 
萦明习阴阳天文,尤善术数占候,能以占梦预测吉凶。 
幸灵少言寡语,有痴态,自称能以水治人病,并能驱鬼怪。 
魏华存学辟谷,服胡麻散和茯苓丸,被后世上清派奉为宗师。传闻她是司徒魏舒之女。 
单道开能吞食细石,治疗眼疾,起居无常,晚年隐于罗浮山。 
以上,单道开和萦都是敦煌人,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加强了交流,魏华存既是道人,也是方士,方士和道士没有明显的区别。   
六 南北朝方士(从阮孝绪到陶弘景)   
自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至589年隋灭陈,南方历经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史称南朝。自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至581年隋代北周,北方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个政权,史称北朝。 
荆州人邓郁隐居衡山之岭,断谷30多年,唯以涧水服云母屑。 
陆法和隐居江陵百里洲,为人置宅图墓以避祸求福,梁以法和为郢州刺史。法和后入北齐,被文宣帝重用。他预知死期,坐绳床而终。其事迹见于《北史》。 
《北史·艺术传》对方士多人记载,如: 
“王早,勃海南皮人也。明阴阳,九宫及兵法,善风角。明元时,丧乱之后,有人诣早,求问胜术,早为设法,令各无咎,由是州里称之。”王早还能以符化凶,占风测事,观天报雨。 
“耿玄,巨鹿宋子人也。善卜占,有客叩门,玄在室已知其姓字,并所赍持及来问之意,其所卜筮,十中八九,别有《林占》,时或传之。” 
颜恶头,妙于卜筮,预测生育及死亡事。后不为彭城王卜筮,被杀。 
许遵,明易善筮,兼晓天文、风角、占相、逆刺,齐武帝引为馆客。 
《魏书·释老志》也记载有方士事迹: 
京兆人韦文秀本是关右豪族,隐居不仕。太武帝问其炼丹事,答曰:“神道幽昧,变化难测,可以暗遇,难以预期。”太武帝派尚书崔赜与他一起到王屋山炼丹。 
河东人祁纤善于相术。 
颍阳人绛略、闻喜人吴邵善于导引养气,活到一百多岁而神气不衰。河东人罗崇之常饵松脂,不食五谷,自称受道于五条山。 
南北朝方士的特长大抵有两类,一是据《周易》作卜筮,预测人事。一是追求长生术。方士的形象很神秘,受到统治者宠信。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属南京)人。据《南史·陶弘景传》介绍: 
陶弘景在10岁时得到一本葛洪的《神仙传》,昼夜研习,有志养生之道。永明十年(492年),陶弘景正式开始修道:“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陶弘景兴趣广泛,“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 
陶弘景与梁武帝关系密切。当梁武帝代齐之时,“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梁武帝对他“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梁武帝为他建朱阳馆、太清玄坛,以示支持。 
陶弘景热衷炼丹成仙。“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 
陶弘景的著述很多,现存《真诰》二十卷,《登真隐诀》三卷,《真灵位业图》一卷,《养生延命录》二卷,《华阳陶隐居集》第二卷。他还撰有《占候》、《玉匮记》、《学苑》等书,已佚。他在天文、历算、地理、医药、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受到世人的充分肯定。 
由于陶弘景一直隐居在茅山,在整理道教上清派的文献方面很有成就,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陶弘景因之成为茅山道教的开山,人称茅山派祖师。 
邓郁隐居衡山,在山顶上搭了两间小木屋,断谷30多年,惟饮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又为梁武帝炼丹,丹成而供于楼。 
梁元帝在位时,请术士画武陵王萧纪的像在木板上,亲自钉萧纪的肢体,作为厌胜之术。 
据《魏书·术艺列传》,有位术士叫殷绍,他“少聪敏,好阴阳术数,游学诸方,达《九章》、《七曜》。世祖时为算学博士”。他跟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