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以及部分的侧面,防范地面轻型防空武器的伤害是主要的目标,而在超低空空战中要想击中其腹部的厚装甲部位是不可能的—;—;我们统计的结果表明,在直升机之间的空战,被击中的概率从高到低为后部、背部、侧面和前面,因此典型的武装直升机防范地面火力的装甲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空战中大口径机枪就能够对直升机发起致命的打击。按照现有的空战武器的摧毁能力,如果武装直升机的防护能力在各个部位都要强大到合理的程度,那么这样的设计多半会因为装甲太重而飞不起来。”
“因此,我认为,对于空战型武装直升机应该首先追求机动性,其次是低发现率,最后才是防护能力。在我们的设计方案中,由于机体变得很瘦小,被发现的概率降低,被发现后击中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当然就提高了生存性;另外由于体积小、只有一个驾驶员,实际需要防护的面积大大缩小了,增加适当的装甲防护也并不困难,乘员舱和发动机舱防护7。62毫米机枪的近距离射击以及一定距离外小口径高炮炮弹破片打击的能力还是有的。”
“难到我们就不能追求质量来达到控制低空制空权?要知道一架现代的高性能制空战斗机能够打败十几架简陋的战斗机甚至更多。”
“你说的是制空战斗机,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直升机。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给大家放一个记录在我们的服务器里的模拟空战的片段。”模拟空战网络和服务器能够把所有的作战过程记录下来并生成数字影象,可以自由变换拍摄角度,是飞行员们经常用来分析战术的重要资料。
乌俊杰点击了一个影象文件,屏幕上开始放映一段数字录象。在现代的各种对抗性的计算机游戏中,能够把整个对抗过程以“录象”的方式记录下来是早就采用的成熟技术,而且由于是在虚拟空间中拍摄,还可以任意变换拍摄角度,给演习结束后的分析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两群各有十几架的直升机正在空中混战,一方显然是国产型号组成的红方,另一方由美国的型号组成的兰方,只见双方的直升机都在拼命机动,每个人都试图咬住对手,不断有双方的直升机被击中…
“兰闪电,注意,你的三点钟方向有一架直10,对你侧面冲过来了。我去拦截他。”
“老猫,交给你了。”双机编队前面的一架阿帕齐以80公里的速度来了个高速横移,使正要开火的直十扑了个空。横移速度快是阿帕齐的绝活,正好用来引诱侧面的敌人。
后方的一架阿帕齐抓住了这个机会,一枚针刺导弹飞了出去,直10也早已发现这个扑过来的对手,猛地与阿帕齐机头相对,在后面的航线上留下了两个红外诱饵。阿帕齐发射的针刺是改自肩射轻型防空导弹,它简单的引导头无法适应这个复杂的局面,打空了。
两架阿帕齐和一架直10正面相对,拼起了火力。直10的23毫米机炮发射速度快,而在阿帕齐的30毫米机炮发射的穿甲弹头前任何武装直升机的装甲与纸糊的没有什么两样…
直10只中了两弹就象石头一样坠落了,而现在冲在前面老猫也受了伤,只剩一台发动机在超负荷低运转,拖着伤残笨拙的躯体试图撤离战场,完全没有了平常猫一样的灵活。
那架已经坠落的直10的僚机这时刚刚赶到,眼看老猫就要被咬住,兰闪电勇敢地从受伤的同伴后面跃起,一头冲了过来,试图截断对自己受伤同伴的追击,可是他自己却由于高度和航线都被一架一直躲在武直10一旁的“飙风战士”准确地判定,因此被占据侧面攻击位置的侦察直升机轻易地用两枚前卫4型轻型对空导弹干掉了,受伤的老猫也没有跑出多远也成了尾追的武直10的猎物。
虽然一时之间双方战得难分难解,但是随着兰方的一个增援分队的到来,红方很快就处在下风。而且由于红方远道而来,燃料显然不足,只能开始撤退。红方剩下的两架航程比较短的“飙风战士”先走,其他主要由武直10组成的机群交互掩护撤退,体现了很高的训练水准。但是由于下面都是兰方的地面部队,红方只能尽量压低高度并做曲折的飞行,躲避几个火力比较强的防空阵地,这样以来兰方虽然有个别直升机被自己的地面火力误伤,但是可以抄近道拦截,兰方排着整齐的斜线阵型向凌乱的红方压过来,红方很快就陷入困境。
正在这个危急关头,两架“飙风战士”突然从一个山丘后面跃出,出现在兰方阵型的侧后方,如果他们不先撤退,燃料将耗尽,显然他们打算以自己的牺牲换取战友的安全,他们要是决一死战,剩余的原本可以飞过海峡的燃料还足以支撑相当长时间。直升机对后方的探测能力很弱,而这个“飙风战士”机组运气也不错,正好咬住最靠后的一架超级眼镜蛇,当超级眼镜蛇的乘员直到看见“飙风战士”在地面的投影才发觉—;—;这也没有奇怪的,因为直升机是目前人类制造过的乘员舱里噪音最大的飞行器,飞行员只听得到自己座机的巨大的轰鸣声。
飞在前面的“飙风战士”用挂载的23毫米机炮在不到200米距离上从后上方击落了超级眼镜蛇,这时兰方的机队才发现了后面的两个漏网的杀手。立刻又有两架被咬上的阿帕齐为了摆脱被猎杀的命运进行了剧烈的转弯机动,两架“飙风战士”紧追不放,其中一架优美地一跳,在三百米的最高点放出一堆红外诱饵干扰可能的地面袭击,然后一个俯冲—;—;由于他的动能转化为势能,因此能够切一个更小的转弯角,做到后发而先致,追到猎物的后上方,占据最有利的猎杀角度,用机炮把对手干掉。
这是典型的高速回旋机动,由当年朝鲜战争时志愿军空军发明的格斗战术,美军称之为HighSpeed…Yoo…Yoo。高速回旋可使攻击方不必承受过大的过载就能接近敌机,特别适合很容易实现垂直机动的直升机采用,其飞行线路就象空中太极拳。
两架“飙风战士”很快陷入重围,长相凶恶的阿帕齐追逐外表园润的侦察直升机就象凶暴的鹗鱼在追逐水獭。很快空中就只剩下一架比鱼还滑溜的“飙风战士”。
“飙风战士”的最大速度虽然慢一些,但是驾驶员熟练地做着突然的横向和垂直机动,使阿帕齐的炮弹落空,而他极低的高度和不停地释放的诱饵又使导弹很难发生作用—;—;针刺导弹的引导头很难从复杂的地面背景中分辨诱饵和真目标。突然“飙风战士”一个猛拉,冲着阳光飞去,这时在会议室有几个飞行员看到这个熟悉的动作不由叫到“这是弯刀!”
在最后一次大规模模拟演习中,“弯刀”在“牺牲”前虽然只出击了两次,却击落了4架兰方直升机,由于双方都没有击落5架的王牌,4架就是最高记录了。大家都使用代号参加空战,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弯刀”是谁,但是很多人都与他交过手,都了解这是一个极难缠的对手。
“弯刀”果然在空中做出了他的招牌动作—;—;这个空战动作是以直升机特有的机动性完成的,后来这个动作被称为“回马枪”—;—; 只见他对着阳光猛地窜上去,然后机尾突然甩向前方,就象花样滑冰的优雅的倒滑,机头冲着后面紧紧尾随的敌人,背对着眩目的阳光,来了一个长点射…如果是他的副驾驶,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他需要做出下面的动作:左手猛拉升降杆,同时把油门调到最大,然后用力猛地蹬舵,右手配合着从前压驾驶杆变为向后拉,这一切动作要迅速、协调、精确,同时他的脸上还有放松的微笑,因为这时候他和后面尾追的敌人之间的相对速度却很小,他又是背对阳光,敌人就象被施了定身术一样把头顶上的弱点暴露在瞄准光环上。'作者注:此“回马枪”直升机空战动作为作者虚构,虽然根据直升机性能推测有可能完成,但毕竟未经证实。如果读者中有直升机驾驶员,请勿轻易模仿,否则后果自负。'
这需要对座机的性能极度的了解和所有的动作一起呵成、恰倒好处。会议室里响起了一片赞叹声。
当然落单的“弯刀”自己不久也落入围攻之中,在一片导弹和机炮交织的火网中“血撒低空”。
“关于空战中直升机是否能够依靠质量以少胜多,这个问题我请一个直升机空战的高手来回答大家。请‘弯刀’来给大家解释直升机空战的特点。”乌俊杰微笑道,他同时让开了小讲台,对着前面就坐的高圆圆做了一个“有请”的姿势。
高圆圆慢慢站了起来,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好在她毕竟见惯大场面,很配合地走到演讲台前。这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至此美丽的“弯刀”给自己徒增了很多烦恼: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空降军航空兵的单身飞行员们因为追求“弯刀”差点引发了军种大战,个别的别有用心的部队领导为了达到争夺人才的卑劣目的,在这期间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研究直升机空战本来不是我们的项目。由于最近一段时间我们这里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空战,积累了很多数据,乌上尉提议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总结,我就把大家的一些经验和自己的一些感受总结了一下,打算交给部队做一些参考。既然今天谈到了这个问题,我就说说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到现在为止我们的服务器总共记录了正式的2468次模拟空战,其中包括各种遭遇战、有组织的多人对战和伏击战,规模从1对1的单挑到在一个小区域内集中30架的机群对战—;—;我们目前经过很大努力也只有30套模拟系统,因此规模更大的模拟空战的数据还没有。但即使数量还不是很大,我们还是发现直升机之间的空战的几个主要决胜因素,也就是数量、战术配合、格斗技能、飞机性能等因素中中飞机性能影响最小,飞机数量影响最大。”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正如乌上尉刚才说过的那样,直升机之间的机动性的差距不大是其中的关键。就是最新型号与20年前的型号相比差距都不是很突出,更何况现在参战的都是性能普遍得到提高的主力型号。”
“请大家注意一下,直升机之间空战发生的时候,由于双方武器都能够轻易击穿对方的装甲,因此装甲在这时没有什么用。在剧烈的超低空格斗中,被击伤不仅意味着丧失战斗力,如果没有战友有力的掩护,可以肯定是死定了,因为直升机本来就跑不快,受伤后更是既没有速度也没有高度,缺乏脱离战场的有利条件。当然担任掩护的战友由于机动受到限制自身也非常危险。我有两个战果是靠这种打落水狗的战术这样取得的。”突然高圆圆觉得自己有所失言,有些尴尬地停了话头。
周正这时插话道:“我纠正一下,刚才我们看到你击落的是掩护老猫的兰闪电,应该算打落水猫战术。”大家都笑了起来。他接着道:“请接着说吧,没有关系。”
“直升机本身探测能力有限,而所处的战场环境为最容易导致探测失效的超低空复杂的作战环境,因此一架所谓‘高性能’的直升机不太可能控制一个很大的范围,事实上,剧烈的空战中,除了飞行员眼睛能够看到的范围外,一架直升机不可能象高性能的战斗机那样控制上百公里外的空域,同时跟踪和瞄准几个甚至是十几个目标。在这种作战环境下,高性能的导弹根本施展不开,机炮甚至是大口径机枪是最值得信赖的武器。由于直升机本身探测能力的限制,无论对于哪种档次的直升机,偷袭是取得战果的好办法。依靠偷袭我本人取得了一个战果,我的僚机也取得了一个战果。”
“在最后这次演习中,我只有一个战果是在缠斗时依靠机动取得的,在取得这个战果后我本人也无法摆脱其他人的攻击而被击落。我取得‘飙风战士’的驾驶资格以后,在模拟器上有超过1000小时的飞行经验,实际操作也有超过300小时的飞行经验,再加上负责这个型号的设计工作,因此对这个型号非常了解和熟悉。即使这样,我也不可能只靠自己在正面空战中同时战胜两个对手,即使是一对一的格斗,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就我个人来说,最近的十几次一对一模拟空战中,胜率也不过是60%而已。如果我能算直升机空战的‘王牌’,那么直升机空战中的王牌在空战中的作用显然远没有固定翼战斗机的王牌的作用大。分析这里面的原因,主要还是超低空环境中各种影响命中和机动的意外情况和偶然因素太多。以我的平均胜率来计算,如果要靠空中格斗成为王牌,统计结果表明我‘幸存’的概率不超过8%。”'作者注:计算空战的战果的时候,习惯上把击落达到五架的飞行员称为王牌。'
“总之,直升机之间如果发生有组织的、有规模的空战,如果在组织、战术、训练上条件差不多的话,我认为数量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我想解决数量问题就是秦文强和乌俊杰设计的方案的关键所在。”
最后大家认识到在正规战中争夺超低空制空权更需要集中足够的数量。最大限度地集中数量就是低空突击部队的决定性优势。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前苏联和美军把低空突击用的武装直升机分散使用,作为对付游击队的“游骑兵”,在游击队的单兵防空导弹和火箭弹的敲打下,最终以事实证明这种昂贵的骑兵根本不适合做维持治安的工作。作为珍贵的高机动突击力量,空中骑兵部队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
会后高兴的周正宣布自己掏腰包请大家喝酒。
秦文强有些奇怪,问陈兰羽:“你们师长请客都不能报销吗?”
陈兰羽答道:“看来你应该多下部队去看看。现在部队已经彻底没有任何经营设施和项目,连自己的保留的一些传统的副食基地都没有了。部队没有了经营项目就没有了小金库,而办公费、训练维持费是需要统一核销的,里面虽然也能报销请客的饭钱,但是都是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的,超过预算就是个人自己掏腰包了。其实以前的部队也是不能用真正的军费来吃喝的,只能用自己小金库。现在在制度上已经彻底没有了,平常训练又满,能够做副业的人员都裁掉了,所以即使是首长也没有可能经常用公款吃饭了。不过你放心,师长的待遇高得很,一个月好几万,跟你们这些高级技术人才不相上下,我们吃不穷他。”
“是啊,以前大家都说在印度的一个低级军官都能养活一大家人,而我们中国军人的待遇,特别是年轻军官要在一个中等消费能力的城市维持一个小家庭是不可能的。不过我们中国军人的待遇这几年连续跳了几大步,也真正达到职业军人的标准了。”一个军官感慨道。
“可是现在待遇提高了,压力也很大啊。这么多年没有打仗,如果军队一上来要是吃了败仗,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们这些被国家用高薪供养的人。”周正接过来的话更是让人回味啊。
[作者注:直升机大规模对战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过,就象在二战开始前,坦克的大规模对战也只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关于战术以及配合某种战术的有特点的武器系统,如果没有出现过,各种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在此我并不是想论证我选择的战术是绝对合理的,我只是选择了一种我认为可能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有一些战术上的考虑,而且还在武器系统是否容易大量制造上也有一定的考虑。这就象二战初期,德国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并不是性能最出众的坦克,但是它们适合德国工业当时的情况,也基本满足德国军队创新的闪电战的战术需求。同样的情况出现在二战后期苏联的T34上,论单车性能她也不是最出众的,但是足够好的能力和巨大的数量使其成为战争的绝佳决胜兵器而不是个别高手单打独斗的精良装备。 又及:关于军官待遇的问题作者并不想深入讨论了,这是主要描述技术人员活动的假象小说,设想是N年以后(N小于10大于1)的情况。不过中国军队目前未能在这一点上完全职业化也是事实,军队仍然要有大量人员自己种菜养猪而不是专心谋划怎么打仗,仍然带有中国千年以来传统农业社会冷兵器时代的屯兵制的特点—;—;就算种菜养猪能解决一些后勤问题,可是现代机械化和网络化的军队最大宗的后勤资源早就不是人吃的食品,而是各种装备需要的燃料、弹药、维护基地、通讯设施等等。大家可以参考一下,二战开始的时候,同级别德国军官的薪水是法国军官的六倍,相信前者更热衷于军事而不是转业谋生。]
第九章 轻骑兵的战马
天空灰蒙蒙的,下着小雨。
雨水把对面的重装步兵方阵和骑士军团的银亮的盔甲洗得略带晶莹之色,一片盔甲组成的整齐的方阵闪烁着幽幽的寒光。仿佛他们是从天国降临到人间的凝固成固态的闪电。
这只钢铁军团就是赫赫威名的条顿骑士团。浑身上下包裹在钢甲里的骑士们骄傲地看着一只轻骑兵在远方汇集起来。这支轻骑兵以褐色为主,夹杂着各种其他颜色,盔甲更是五花八门,而且大部分人只有简单的缀着铁片的皮甲护住要害,马匹也只有一点简单的皮甲,甚至一点防护没有。
骄傲的欧洲铁骑就是要打一个堂堂正正的会战,让这些骑着东方小马,穿着各种简陋盔甲的蒙古人见识什么是真正的骑士。
突然之间大地震动。千万铁骑,不,相对于欧洲的铁骑应该是轻骑,卷了过来。欧洲的骑士们放下了铁面罩,重步兵的长矛和战斧举了起来。但是,轻骑兵们并不直接冲击强大的军团正面,而是远远放出箭头涂有毒药的箭,然后一个回旋转回本阵。反复两次后骑士团的重骑兵按奈不住,发起了冲击,如同一把巨大的钢铁铲子一样推了出去,而轻骑兵们却不慌不忙地退却着,而且在退却的同时不停地利用精湛灵活的马术和弓术向后面的追兵发箭,而同时在战场的侧面后后面,数量庞大的轻骑兵群经过长距离迂回后突然出现,朝着对手的弱点发动致命的打击……就这样,轻骑兵利用出色的机动性和骑兵数量上的优势,象旋风一样对敌人昂贵而少量的重骑兵以及数量巨大但移动缓慢的步兵阵发起阵阵打击,在自身损失很小的情况下,慢慢剥掉对手坚硬的外壳,消融对手的力量。
……。
在提出在现有的“飙风战士”的基础上改装小型专用武装直升机的构想以后,事情还没有到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