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选用的27个观测事例,就有25个是他在这个箭楼上观测记录的。
《天体运行论》共有6卷。在书中,哥白尼大胆地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
“人们每天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是因为地球每昼夜自转一周的缘故,而不是太阳在移动。”
“天上的星体的不断移动,是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而不是星体围绕着静止的地球转动。”
“火星、木星等行星在天空中有时顺行,有时逆行,是因为它们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而不是因为他们行踪诡秘。”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一个月绕地球转一周。”
哥白尼还在这本书中批判了托勒密地球是静止的理论。指出地球在运动时,人们只所以觉得是整个宇宙在转动,犹如人在行船上,不觉船动而觉得陆地和城市后退一样。地球不动是假像,地球绕太阳转动才是真实。
哥白尼知道,他的“太阳中心说”必将给封建教会以沉重的打击,必将暴露上帝创造世界说法的荒谬。所以他踌躇了很久,直到他已是69岁的老人时,才同意将他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43年5月的一天,当拿到这本书时,他已经瘫痪在床一年多了,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欣慰地闭上了眼睛。
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宇宙观,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言,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自然科学便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培 根
    1561年培根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也是贵族出身。培根小时候身体很弱,经常生病,但他却很爱学习,喜欢阅读比他的年龄应读的书更为高深的书籍,13岁时便进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读书。培根只在剑桥住了3年。当时的剑桥受“经院哲学”的统治,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注重研究神学,用繁琐的方法来证明宗教教条的正确。培根对此非常反感,于是便离开了那里。
1620年,培根总结了他的哲学思想,出版了《新工具》一书。在书中他响亮地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观点。他指出,要想控制自然,利用自然,就必须掌握科学知识。他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研究自然,研究科学。为此,他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只有经过实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新工具》一书的出版,得到了全欧洲学者的极大赞赏,因为这种思想既是对反动的经院哲学的有力批判,也是对人们探索自然的鼓励。
培根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作家。在他的一生中,虽然有繁杂的事务分心,可他在写作上从来没有懈怠过,他一生写下了不少光辉的著作,其中最著名的传世之作是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
《论说文集》最能体现培根的写作风格:文笔优美、语言凝练、寓意深刻。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思想中的疑心就好象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的。疑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和忧郁。”
“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培根一生在学问上成就很大,然而作为政客他饱尝了仕途之艰辛。做女王掌玺大臣的父亲去世后,他一直未得到女王的重用。直到詹姆斯一世当政,他才逐渐得到升迁,先后担任过法院院长、检察长、掌玺大臣等,还被封男爵、子爵等贵族尊号。然而,后来他又被免除了一切官职。成为平民之后,培根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问研究中,他最终成为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创始者。1626年4月培根离开了人世。
捷克胡司战争
    捷克在中古时期又称为波西米亚,10世纪时已形成国家。这里的土地开发得较早,生活比较富裕。但是统治阶级内部不和,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1056—;1106年)时,由于他本人远征意大利的需要,得到了捷克王公的支持。德国皇帝以一统欧洲之主的名义,授予捷克之主弗拉提斯拉夫二世(1061—;1092年)捷克国王的称号,但王位不得世袭。于是捷克得到了正式的册封,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此后在1156年又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1152—;1190年)准予世袭。到13世纪,捷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候之一。但是捷克实际上仍然保持很大的独立性。
德国人在12世纪以后开始大批向捷克移民。首先移入捷克的是德国的僧侣和高级教士,这些人成为捷克的主教和修道院长;随后而来的是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很快占据了捷克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和矿山。此外,德国人根据捷克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在捷克享有很多特权。他们在捷克可以按自己的法律行事,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形成特殊的集团。他们控制着城市,收取大量地租和什一税。捷克钱财大量流入了德国人的钱袋。
14世纪初,捷克王统中断,封建贵族争夺王位,结果,王位于1310年落入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七世之子卢森堡王子约翰之手,从此开始了卢森堡王朝在捷克的统治。在卢森堡王朝统治时期,捷克的经济发展很快,捷克国王成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国王之一。1347年,捷克国王卢森堡王朝的查理一世(1346—;1378年)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为皇帝查理四世。他在捷克推行奖励商业,努力发展经济的政策。但是经济的发展却带来了人们对德国人的更大不满。人们的反抗斗争首先是对着教会的。在捷克,教会是被德国人把持的,而且拥有大量地产。在反对教会压榨的斗争中,涌现出了以胡司为代表的一批领袖。约翰·;胡司(1369—;1415年)出生在捷克南部胡西尼茨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毕业于布拉格大学,1396年获硕士学位,1398年开始在布拉格大学任教。此后他进入神学院学习。1402年当选为布拉格大学的校长,并担任伯利恒教堂的神甫。1403年成为捷克王后索菲亚的解罪神甫。
他目睹了天主教会在捷克的腐败行为,决心在宗教方面进行改革。他的思想受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的影响。他主张把天主教会在捷克的教产收归国有,认为教会占有土地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只有没收教会的地产才能清除教界的愚昧、贪婪和放荡。才能恢复真正的基督教。胡司不承认教皇的最高权威,斥责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认为教会应当服从世俗政权。他反对教会的特权,当时神职人员可以在圣餐礼仪中使用圣杯,而一般的教徒只能领取象征基督肉体的面包,胡司主张一般教徒也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这个主张是胡司教派的一条基本纲领。他基本上否认了教会的中介作用,指出一个教徒不向神甫忏悔照样可以赎罪。圣经是最高的权威。
胡司努力宣传自己的宗教改革思想。他的活动最初得到了捷克国王温西司拉斯四世的支持,因为国王想利用胡司派的活动来提高捷克人民的爱国热情。温西司拉斯四世甚至在1409年颁布了法令,取消外国人在布拉格大学的特殊地位,规定捷克教师在大学会议和其它的机构中占有三个席位,而德国教师只准占有一席。这对于德国人是个沉重的打击,使他们不得不离开布拉格,大学的管理权回到了捷克人的手中。恰在这时,罗马教皇约翰二十三世派人到捷克贩卖赎罪券,声称购买它之后,罪人的灵魂死后也可以升入天堂。胡司大胆揭露这种欺骗行为。他在大学的辩论会上论证买卖赎罪券是不能容忍的欺骗。胡司的宗教改革主张激起了天主教会的仇恨。1411年胡司被开除教籍,1412年10月,胡司被迫离开布拉格前往捷克南部的农村。但他继续传播自己的宗教主张,并写了大量的论文来反驳敌人的攻击,大胆地揭露教会和教皇的欺诈行为。
1414年,教会在康斯坦茨召开宗教大会,要求胡司前去参加。德皇西吉斯孟德(1410—;1437年)出面保证胡斯的人身安全,并发给他人身保护文书。胡司不顾危险前往参加。1414年11月3日,胡司在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到达了康斯坦茨。但是宗教会议根本不许他发言,就把他逮捕下狱。胡司在法庭上坚持自己的主张,对教会强加的种种罪名予以驳斥,但法庭根本不听他的申辩。1415年7月6日,法庭宣布胡司是异端,决定将他处以火刑。临刑前,胡司作了他最后的一次讲演,重申自己是无罪的。教会为了灭迹,把胡司的骨灰抛入莱茵河。
胡司死后,捷克人多次在布拉格举行集会,抗议教皇的暴行和皇帝的失信。甚至捷克的贵族会议也向康斯坦茨宗教大会提出了抗议。人们自发地掀起了反抗教会的斗争,拒绝交纳什一税,驱逐德国的教士。终于在1419年7月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起义的矛头指向德国人控制的教会,所以具有争取民族解放和反对外来压迫的性质。
起义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地区,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派别。其中以南方的塔波尔城为中心的一派被称为塔波尔派,他们比较激进,参加者和领导者是下层劳动者。这支起义军成为胡司战争的主力。1419年7月22日,大约有4万多捷克各地的农民来到了塔波尔城,他们把带来的多余财物放在街道上的大木桶中,大家可以随意取用。但是塔波尔派起义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纲领。他们只是反对一切不合理的事物,要求废除等级制度,废除国王,取消繁重的封建义务。他们要求没收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一个美好的共和国。在他们内部,分为两个公社,一个是内部生产公社,负责战时的生产供应,另一个是作战公社,负责保卫他们建立的社会。塔波尔派的主要首领是瓦茨拉夫·;科兰达。
另一个派别是以布拉格为中心的圣杯派,他们是胡司起义的温和派,其成员大多是中产阶级和中小贵族。这一派在教士约翰·;哲里夫的领导下,于1419年7月30日在布拉格市发动起义,夺取了城市的管理权。他们有具体的管理纲领,于1420年拟定了布拉格四条款。他们要求没收教会财产,捷克宗教独立,禁止外国人担任捷克官吏。他们在宗教问题上要求每个人都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所以被称为圣杯派。他们的要求还包括传教自由,可以用任何语言传教,废除僧侣对世俗财富的占有,僧侣犯罪也应象平民一样论处等。
胡司起义爆发以后,捷克国王受惊吓而死。德国皇帝西吉斯孟德兼任捷克国王。由德国皇帝兼任捷克国王的作法遭到人们更强烈的反对。西吉斯孟德从1420年4月到1431年8月共组织了5次十字军来镇压起义。两派起义军团结在杰出的指挥官约翰·;杰式卡(1378—;1424年)周围,英勇抗战,其中主要的抵抗力量是塔波尔起义军。
杰式卡出身于一个破落的骑士家庭,曾在军队中服役,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起义爆发后他立即参加了起义军,并被推举为起义军的首领。杰式卡采用了“战车堡垒”战术。他把战车用铁链子联结起来,围在步兵的外面,抵御敌人骑兵的冲击。同时躲在里面的步兵可以通过空隙用挠钩把敌人拉下马来。这种方法在战斗中起了很大作用,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致使敌人一听到塔波尔战车的隆隆声和塔波尔战士的军歌声就胆战心惊,闻声而逃。1421年7月,杰式卡在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仅有的一只好眼睛被箭射中,从此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继续指挥战斗。1424年10月11日因病去世。他死后起义军在大普罗可比和小普罗可比的指挥下继续战斗。起义军在得到初步胜利之后,曾发起反击,一直打到德国境内。但是在一片胜利声中,起义军内部发生了分裂。这是因为圣杯派已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他们中的富有者已获得了一些城市的管理权,取代了德国贵族在捷克的地位。他们害怕起义军继续发展壮大,希望结束战争。1433年,德国封建主和圣杯派在布拉格签署协定,根据这个协定,宗教会议承认一般教徒可以用圣杯领取圣餐,同时圣杯派已经得到的财产不必归还。于是圣杯派背叛了起义,和德国人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塔波尔派军队。
1434年5月30日,塔波尔派军队和圣杯派军队发生激战,塔波尔派中被对方收买的一些人在战斗中突然叛变,投向圣杯派,塔波尔派大败,大普罗可比阵亡,1万多名塔波尔派战俘被杀害,许多家属也在战后被杀。但塔波尔派余部一直坚持到1452年。
胡司战争作为一场农民反抗封建主的斗争是失败了,但作为一次民族独立运动还是取得了很大成功,对捷克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掷出窗外事件
    公元962年。
罗马。
德意志的国王由教皇加冕称帝,神圣罗马帝国诞生了。那时帝国的势力如日东升,其疆域包括了德意志、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瑞士等一系列领土。时光斗转星移,到了13世纪末,帝国的势力已日薄西山。国内诸侯混战,乱世为王,整个帝国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皇帝成了一个被架空了权力的傀儡,早已失掉了控制整个帝国的权力。此时国内的形势正如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写的那样:
法国人和俄国人占有了陆地,
海洋是属于英国人的,
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
德国人的权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想一想从前帝国的气势,国王的尊严,看一看今天的尴尬处境;竟然只有在梦中才能行使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多么可悲呀!大权的日益衰落早已引起了皇帝的恐慌,他想拚命抓住皇权不放,就好象溺水者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皇帝要权力,诸侯当然也要权力,重重矛盾相互摩擦,终于撞出了火花。
“摩擦生火”的外力是发生在捷克的“掷出窗外事件”。德意志帝国在公元1526年吞并了捷克。当时的大帝国已是名存实亡。奥地利成为诸侯中最有势力的国中国。奥地利的皇帝来自哈布斯堡家族,所以,捷克并入德意志的版图,实际上成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1617年,哈布斯堡家族的斐迪南受德意志皇帝之封为捷克国王。捷克在归入哈布斯堡家族领地之时,奥地利皇帝曾有过承诺:不论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哪一个成员作国王,都必须承认并遵守捷克王国的法律,保留原有的议会、宗教以及政治上的自主权等等。然而,自从斐迪南,这个捷克人眼里的魔王一上台,一切都变了,他根本不承认哈布斯堡家族曾经有过的承诺,完全把捷克当作奥地利的附庸国。什么捷克的法律,什么自己的议会,什么自主权通通被取消了,从城市到乡村凡是能插手的地方,他都派了自己的官员。捷克人彻底沦为奴隶。捷克人的心中蕴蓄着怒火。这时另一件事的发生,对于捷克人来说,无异于火上浇油。
自从16世纪以来,欧洲发生了宗教改革,“新教”风行。但是那些反对新教的顽固分子,挖空心思反对新教。一大批臭味相投的保守贵族们组织了所谓的“耶稣会”,用以维护旧的宗教秩序,妄想同新教抗衡,阻止新教的传播。那个捷克人眼里的“魔王”斐迪南,就是一个狂热的耶稣会分子。他丧心病狂地反对新教,一上台便借用手中的权力残酷迫害捷克新教徒。这一切对于久已心怀怨愤的捷克人民来说真是雪上加霜,1618年的一天,愤怒的捷克人民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反抗行动。
那一天是5月23日,一群武装群众和新教徒手拿铁棒长矛冲进了王宫,国王吓得仓惶逃窜,愤怒的群众在搜寻中逮住了两个斐迪南国王最忠实的走狗。两条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走狗,已没有了昔时作威作福的神气。只有瑟瑟发抖,摇尾乞怜的份了。看见两条走狗的“熊”样,人们更加愤恨,突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把他们仍到窗外去!”“对,扔出去摔死他!”立时有无数愤怒的声音在响应。在一阵怒吼声中,两条走狗被人们按照捷克人的方式,从20多米高的窗台狠狠摔了下去。两条走狗活该命大,竟没有摔死,只是昏晕了而已。“掷出窗外事件”使得欧洲统治者们大为震惊。斐迪南决定说服哈布斯堡家族发动一场战争。一举扫平捷克,让捷克人老老实实地听从自己的摆布。怒火尚未平息的捷克人更加愤恨,他们纷纷组织起来,武装自己。高喊着:
“打到奥地利去!”
“彻底推翻哈布斯堡家族”
“让斐迪南滚蛋!”
这些捷克人组成了自己的临时政府,选出了30名保护人(其中大部分是新教贵族)领导起义。群众占领了政府各部门,废除了一切法规,取消了一切赋税,把耶稣教会分子,打得屁滚尿流,夹着尾巴逃掉了。
起义军开始时所向披靡,杀进了奥地利境内,直逼维也纳,奥地利的新教徒们一向也不满皇帝的一些政策,借此机会纷纷响应。此时奥地利的老皇帝已经死掉了,正巧是捷克人眼里的那个“混蛋”皇帝斐迪南接任皇位。听到捷克义军已兵临维也纳城下,斐迪南吓得面无人色,那些王公大臣们也是缩成一团,瑟瑟发抖。没有人知道除了发抖外还应该做些什么,一个年长的老贵族吓得一边抽着流出来的鼻涕,一边含混不清结结巴巴地说:“陛……陛……陛下,你……你快派人去……去谈判呀……”正在这时,有人报告说起义军派代表来谈判了。斐迪南擦了擦额头的冷汗,把十个手指绞在一起,一双鼠眼转了几转,计上心来,“对,就这样干!这帮刁民,等着瞧吧!”斐迪南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