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献诚道:又要向大武艺低头,可真是扫兴。现在我手中无兵无将,也只好再让他一回。等我回到伯力城,就再也不用怕他了。
齐殿逢和李献诚告别大门艺,带着一行人马转道而去。
大门艺把二王子大钦茂送到平州,交给平卢节度使薛泰。薛泰再派人送到长安。这也是大唐的规矩。外藩郡的人马不能随意进入中原。凡来往的藩郡国使节学生等官方人员,都是这样逐段接送,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
倪属利吉讨封成功的消息早已传到敖东城。倪属利吉转眼之间变成了李献诚,黑水部变成了大唐直接统治的黑水府,还出现了一个黑水军的编制,这些都使渤海郡上下反应强烈。武王大武艺最为恼火。当大门艺返回敖东城复命的时候,立即遭到武王的严厉训斥。
武王怒斥道:你身为大将军,应该知道什么是郡国大事。大唐皇帝敕封倪属利吉,是对我渤海郡的藐视。他既然不仁,我就可以不义。你发现此事,应该立即把大钦茂带回来,为什么还要继续送他入唐?
大门艺争辩道:送二王子入侍,是基下的教意,我怎能中途改变?李献诚得到敕封,是大唐皇帝的诏命,我怎敢不遵?没有基下的教意,我怎敢自作主张随意行动?
武王斥责道:你只知道遵从王教皇诏,却没有半点担当大事的勇气。倪属利吉与先王订有盟约,外事行动必须要得到盟主批准。过去他聘请突厥吐屯官,就事先征得先王的同意。这次去长安讨封,不事先向孤王报告,却在暗中进行,分明是要与渤海郡对抗。你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大门艺道:就算李献诚有意背盟,可是大唐皇帝已经降诏敕封,生米煮成熟饭了,我们除了遵诏,还能做什么呢?
武王喝道:你就知道遵诏奉命。大唐皇帝明明知道黑水部是渤海郡的附庸,还要给他加封,就是有意羞辱孤王。皇帝如此不讲信义,孤王为什么还要遵从他的诏命?
大门艺道:渤海郡归附大唐是先王的决策,基下可千万不能违背。基下对李献诚的讨封有异议,可以向皇帝上表申诉,不可以自作主张,一意孤行。
武王态度严厉地说道:你这样低三下四,哪里还象先王的后人?不要叫他什么李献诚,孤王听了就恶心。他是倪属利吉,是渤海郡的附庸,这一点永远不能改变。大唐皇帝封了他,孤王却偏不承认。他胆敢和孤王抗衡,孤王就要灭了他。你是猛贲大将军,有守土保国之责,孤王就命你率领五万人马去征讨黑水部,务必要将倪属利吉生擒活捉。孤王要把他押往长安交给皇帝发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皇帝也尝一尝被人羞辱的滋味。
大门艺见武王要发兵攻打黑水部,本应暗自高兴,极力促成才是,可是这位二王爷天生是个成不了大事的庸才,这时他既想让武王担起反唐的罪名,又不想看到反唐的事情真正发生,反倒认真起来,诚恳地向武王劝道:此举万万不可为。黑水部已经是大唐皇帝直接敕封的藩属,基下发兵去讨,就是反唐行为。反唐是万万使不得的,请基下收回成命。
武王盯住二弟语气沉重地说道:你已经错了一次,就不要再错。让你率兵去征讨黑水部,是给你将功补过的机会。休要再言,速去点兵,三日后出发,不得有误。否则,孤王就要治你抗教之罪,抄斩你的全家老小。
大门艺无奈,只好应道:请基下息怒,臣愿领教就是了。
三日后,大门艺率领五万人马,向北开去。到了铁利城下,安营扎寨,准备休整三日之后向黑水部发起进攻。
正在铁利城中闲居的三王叔大野勃,得知二王侄大门艺率兵北征,就到军营中来探望。两叔侄这次见面的重要谈话,掀起了一场漫天的风暴,给渤海郡带来了一场血腥屠杀。
大野勃来到营中,向大门艺说道:黑水部已经获得皇帝敕封,渤海郡理应与他平等相处,共同效命于大唐皇帝。武王发兵征讨,是反唐行为,这是先王所不允许的。你为什么不加劝阻,反而带兵出征呢?
大门艺道:我已费尽口舌,怎奈武王执意要发兵。我要是再不听教,就要治我抗教之罪。
大野勃道:先王一再教导,反唐就是自取灭亡。你是武王的同胞兄弟,不能眼睁睁看着他走向绝路。不能为了保全自已,就违心地屈从他的错误决策。
大门艺道:他是君,我是臣。他不听劝告,执意妄行,我除了遵教执行,还能有什么办法?
大野勃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可以屯兵于铁利城外,向武王再次上表说明利害,劝他收回成命。一次上表不成,就接二连三地上,直到他回心转意为止。五万大军在你手中,武王也不能不有所顾忌。
大门艺道:这样可就有兵变之嫌,按律可是要杀头的。
大野勃道:渤海郡已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你还管那么许多。依我看,武王要是再不听劝告,你领兵回京去发动一次兵谏也不为过。
大门艺道:既然三叔这样说,我就冒死为渤海郡争一争。
这两叔侄虽然意见相合,可是动机却完全不同。大野勃是维护先王遗训,是不希望渤海郡和大唐反目成仇。大门艺却是另有所图,想乘机取而代之。
大门艺在铁利城下按兵不动,向武王上了一道表章,写的是:
武王基下容禀:苍天在上,后土在下,为人臣者,不能不忠。大唐是宗主,渤海是藩邦,主从有序,不能违背。从前高句丽国拥兵三十万,不听天朝,不尊皇帝,结果天朝大军一到,立刻土崩瓦解。现在渤海郡兵不足十万,远不如当年的高句丽,如果不知自重,妄自尊大,背反天朝,轻启战端,必招灭亡之祸。臣也是先王后裔,不能眼见基下迷失方向而不加提醒。先王一生多历苦难,却对大唐忠心不二,遗嘱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子孙永远忠诚臣服大唐。基下置先王遗训于不顾,置渤海郡八十万生灵于不顾,一意孤行,是为臣所不敢盲从也。恳请基下尊先王遗训,敬大唐皇帝,亲黑水同胞,罢兵弃战,回归正途。臣暂驻铁利城下,静候教示。臣大门艺冒死敬启。
这份表章,辞语十分强硬,大有逼迫武王就范之意。
武王接到表章,大怒道:大门艺按兵不进,贻误战机,十分可恶。大内相乌知古听教。
乌知古出班应道:基下有何教示,臣洗耳恭听。
武王道:你持孤王手谕,速去铁利城督战。
乌知古接了武王教意,来到铁利城,督促大门艺发兵。
大门艺向乌知古说道:大内相明知道武王此举危害极大,却不加劝阻,却反倒来督促我进兵,难道不怕对不起先王在天之灵吗?
乌知古道:虽然武王此举有些急迫,可是黑水部的问题迟早是要解决。过去倪属利吉遵守盟约,先王不去动他。现在黑水部已经摆明了是要与渤海郡相对抗,就不能再容他。武王之意是要先把黑水部平定了,再向大唐皇帝解释,这也不能就说成是反唐。
大门艺道:大内相这样说就是言不由衷了。武王明明对我说要羞辱大唐皇帝,怎么还不是反唐?
乌知古替武王掩饰道:武王那也是一句气话。平定了黑水部之后,我和百官自会劝说武王向皇帝认错,给皇帝一个交待,不会让渤海郡走上反唐的道路。
大门艺道:不管大内相怎么说,我绝不会向黑水部进攻。请你转告武王,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不收回成命,我就按兵不动。
乌知古不能说服大门艺,只好回敖东城向武王如实禀报。请武王再谋良策。
武王听了乌知古的禀报,气得七窍生烟,大骂道:大门艺拥兵自重,是要图谋不轨。孤王要收回他的兵权,抄斩他的全家。内侍听好了,速召猛贲将军大乙夏来听教!
大乙夏是武王的堂弟,任猛贲将军,位在猛贲大将军大门艺之下。接到武王招唤,急忙进宫接教。
武王道:孤王命你接替大门艺执掌猛贲大将军印。你火速赶往铁利城,将反臣大门艺捉拿归案。
大乙夏领教出宫,向铁利府奔去。一路上,他在痛苦地思考着眼前的局面。他想到父亲大祚新,因为反对震国归唐,和高王大祚荣对抗,闹到反叛地步,不得不出家当了和尚。现在大门艺因为反对背离大唐,又要和武王对抗,又要被处以叛逆之罪。武王正在气头上,此时要将大门艺捉拿归案,一定会被处死。我不能眼看王室再出现悲剧,就是冒着天大风险,也要给大门艺留一条生路。
第六十一章 大门艺逃亡 李献诚兵败
大乙夏是大祚新的长子,属于营州出生的一代,在大氏家族的同辈当中排行第三,是王室第二代亲王中很有影响的王爷,可是自从父亲大祚新犯下叛逆之罪出家当了和尚,大乙夏兄弟三人就如同跌入万丈深渊且双双无助的婴儿一般,再也显露不出头角。现在武王盛怒之下突然起用这位堂弟来代替王室嫡系正宗二王爷大门艺,让百官一时还转不过弯来,尤其让大夏乙本人受宠若惊,兴奋不已。这是他作梦都不敢想象的天赐旺运,是他洗刷耻羞重振家威的天赐良机,他要抓住这个机会把父亲失掉的利益找回来。大乙夏马不停蹄来到铁利城下大营中,向大门艺宣布武王的教意,让大门艺立即交出兵权,束手就擒。
大乙夏宣告道:奉武王基下教示,
大门艺道:武王走火入魔,你应该和我一起来劝阻他。
大乙夏道:二哥不要再作梦了。我是奉了武王的教意来捉拿你归案的。我不想看到王室流血,就冒死放你一条生路。你赶快逃命去吧!
大门艺道:我这一逃,岂不要连累全家老小。
大乙夏道:实话告诉你吧,你一家老小已被拘押,只等把你捉回去就要开刀问斩。你回去就是全家一起死,你逃了还能留下一口。你还不明白吗?
大门艺道:我有五万大军在手,不能这样坐以待毙。我要杀回敖东城去解救全家老小。
大乙夏道:我不想让你死,可也绝不能容许你给渤海国造成更大的灾难。五万大军不是你的私家卫队。只要我在营中宣布基下的教意,亮出猛贲大将军印,招手一呼,你就成了孤家寡人,只有束手就擒了。
大门艺道:如此说来,我只能逃亡了。渤海国已经没有我的存身之处,要逃也只能逃往中原,投奔大唐。
大乙夏道:不管去哪里,离开渤海国就行。既然想去大唐,那就赶快走吧!若再迟疑,万一武王反悔了,再派来个人夺去我的兵权,你就无法逃脱了。
大门艺别无选择,匆匆向堂弟道声谢,乘了一匹快马,急急忙忙奔出大营,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向西南方向逃去。
大乙夏是奉命来捉拿大门艺归案的。现在放走了大门艺,自知有罪,不敢返回敖东城复命,就在铁利城下向武王上了一道快马急报,说大门艺已经畏罪弃营逃走,现在中军无主将,臣暂以猛贲大将军身份留营中约束部队,请武王基下速派主将来接管大营。
武王接到大乙夏的报告,知道大门艺已经逃脱,恨得咬牙切齿,立即传下教意,将大门艺一家二十余口,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斩首示众,解了心头之恨。再传下教意,说大乙夏不能将大门艺拘捕归案,按律当负失职之罪。命大乙夏就地接掌征北大元帅印,立即向黑水部发起攻击,将功折罪。
大乙夏接到武王教意,不敢再重蹈大门艺的覆辙,赶紧振作精神,点起人马,向黑水部发起攻击。一场恶战一触即发。
大乙夏是高王大祚荣的亲侄,是武王大武艺的堂弟。自从父亲大祚新出家当了和尚,大乙夏就好象从天上跌到地下,失去了王族子弟的威风,不得不忍辱负重,自动退缩,遇到军国大事很少发表意见。现在他军权在握,成为独当一面的征北大元帅,自然如旱苗得雨,欢喜若狂,要抓住时机大展身手,重新光耀门庭。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大胡雅,一个叫大琳堂,都是雄猛骠悍的勇士,也是一直没有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成了村夫野人。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乙夏做了征北大元帅,要把黑水部一举荡平,就把两个弟弟调来助战。这三兄弟结成一体,就象三只猛虎出山,顿时把军威振奋起来。大乙夏为中军大帅,大胡雅和大琳堂为左右先锋,放炮拔营,一路战鼓震天,马蹄动地,以气吞万里之势,向黑水部的老巢伯力城杀去。
黑水府都督李献诚和监军长史齐殿逢,听取了大门艺的建议,绕过渤海国腹地,由西转北再转东,到了黑水部首府伯力城。伯力城地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是建在大江东南岸峡口上的一座水陆两栖石城,地势十分险要。李献诚和齐殿逢到达后,立即着手建立黑水都督府和黑水军长史府,把十六部头领分别委任为州剌史。再把各部兵马集中到伯力城,共有三万之众,改编成黑水军,扎营操练,也颇有声势。李献诚把监军长史奉为太上皇,每事都来请示,把齐殿逢忙得团团转。齐殿逢原本是怀着一肚子委屈来上任的,这时见到黑水府也颇具规模,每天有各位都督剌史们前呼后拥,俨然一方小皇帝,一言九鼎,至高无上,渐渐地也就把委屈忘到脑后去了。李献诚不仅让齐殿逢享尽权力欲,还把黑水各部的珍稀物品一车接一车地送进监军府,让他饱赏金钱欲。李献诚还知道汉官都喜欢女人,就把那些有点姿色的年轻姑娘召来一大群,每天陪着齐长史花天酒地。黑水部的女人虽然黑不溜秋,如熊似猿,可是她们姓格豪爽,情感放纵,有幸来侍候长安来的大官,一个个争相展示女妖疯狂,变着花样施展手段,把酒捧腮,侍枕催眠,把齐长史哄得晕头转向,乐不思蜀。
李献诚是野心勃勃的部落酋首,正要抓住天赐良机与渤海郡一争高下,可不象齐长史那么容易沉浸在酒色之中。他知道渤海郡的武王大武艺不会容忍他的背盟,一定会发兵来讨。李献诚虽然野心很大,可惜武功平平,在湄沱湖会猎时被高王大祚荣的威武之气吓得屁滚尿流,可是他的两个儿子却都是黑水部出了名的大力士,号称黑水双熊。因为大唐皇帝赐了姓,李献诚就请齐长史给两个儿子取了李姓名字,一个叫李开方,一个叫李开平。他把两个儿子安排到黑水军中做左右将军,让左将军李开方率一万人马在城外十里安营扎寨,让右将军李开平率二万人马在城中坚守,城里城外形成相互声援的阵式,做好了同渤海郡决一死战的准备。
黑水各部的兵员都集中到伯力城黑水军大营中,各州都空虚无防。大乙夏大军来到时,无如无人之境,一路势如破竹,径直开到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交汇处。隔着乌苏里江望去,只见伯力城上的黑水军早已严阵以待。
大乙夏对两兄弟说道:如果我军在西岸安营,从水上进攻,需要筹备许多战船,势必延误战机。不如从上游选个渡口渡过江去,和他打一场陆战。你们以为如何?
二弟大胡雅道:我军过江,就与后方隔绝,只怕会成为孤军冒进之师。请元帅三思。
三弟大琳堂道:我军没有备下足够的战船,只宜陆战不宜水战,只有渡过江去,才能和他打陆战。和后方隔绝,正好比破釜沉舟,激励全军奋勇向前,一鼓作气破他城池。
大乙夏道:三弟说得好。不要再迟疑,命令全军,火速向上游强渡过江。
渤海国五万人马来到伯力城下。大乙夏在伯力城下观察敌阵,发现李献诚布置下一个掎角阵式,城外有一座大营,与城中人马遥相互应。大乙夏知道这样的布阵比他全军固守城池更难对付,便传下号令,五万人马集中安营,以铁锤砸他掎角。
次日晨,大乙夏三兄弟带着五万人马拥到伯力城下,排开阵式,就要攻城。李献诚和齐殿逢早已在城上作好接战的准备。
大乙夏向上喝道:倪属利吉你听着,你背叛盟约,天地不容。本帅奉武王之命,携五万大军来征讨黑水,你死到临头,赶快出城来降!
李献诚应道:我奉大唐皇帝诏命,组建黑水军,治理黑水府,与你渤海郡有何相干?你无端来犯,是背反大唐,必遭天惩。我劝你赶快退兵,还可以逃过此劫。如果硬要逞强,我叫你全军丧于城下。
大乙夏道: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死到临头还嘴硬。你这城墙高不过一丈,城门厚不过五寸,怎禁得住我渤海铁骑践踏。不出半日就叫你变成瓮中之鳖。
李献诚道:大乙夏休要猖狂,我立马就让你知道黑水军神箭手的厉害。
李献诚说罢,就命令军兵放箭。大乙夏带着亲兵后退,左右两个先锋指挥着部队攻城。一时间,城上箭下如雨,城下掷石如蝗。双方对峙半日,城上箭矢渐渐乏力。大胡雅带着云梯队冲上来。上百架大木梯一齐向城头上搭去,登城勇士们手持牛皮盾牌,发了疯似的援梯而上。眼看渤海郡人马就要登城成功,李献诚却不慌不忙,让军兵升起一面红色令旗。转眼之间,黑水府城外大营中的李开方就带领一万人马冲杀过来。这支生力军突然参战,就把渤海军的阵脚冲乱。大乙夏不得不指挥人马后退。
首战无功,大乙夏并不着急。他传令下去,各营安心休息,养足精神,明日先去破他城外大营。
次日,大乙夏三兄弟又一起来攻城外营寨。大乙夏依仗人马众多,下令把黑水军营寨团团围困起来,四面八方一齐进攻,不到半日,就攻到营寨脚下。黑水军的城外大营是粗大原木围成,靠战士们去冲击根本不可能推倒。大乙夏正要和两兄弟商议对策,却见李开方在营中升起一面红色信号旗帜。大乙夏说,不好,城内的人马就要杀出来,我们分兵抵挡。渤海人马正在分兵整队,李开平已经率领二万生力军冲杀过来。大乙夏急忙传令收兵。
两战下来,渤海军毫无建树,军兵有些急燥。大乙夏仍是不慌不忙,传令各营安心休整,等待号令。
大胡雅和大琳堂来问道:两天下来,我军毫无进展。元帅却沉着冷静,是不是已有破敌之计?
大乙夏道:他那掎角阵法虽然有效,却也露出破绽。明天我带二万人马去攻城,不是要夺城池,而是要把他城内人马死死堵在城内。你二人带三万人马去破城外大营,务必将他营寨捣毁。破了他的掎角之式,伯力城就垂手可得了。
次日,大乙夏带二万人马来到城下,向上喝道:倪属利吉听着,今天本帅定要破你城池,你若知趣,就赶快投降。
李献诚在城上应道:大乙夏休要猖狂,你两战俱败,还敢来大夸海口,真是不知羞耻。
大乙夏命令军兵在城外架起掷石架,每个人顶着个牛皮盾牌,不紧不慢地向城内掷石。城中放出的箭落了一地,渤海军兵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