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裕评传-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这一仗,则天下大局已定!晋朝的根本一旦在我们的掌握之中,则上游的刘道规完全不足为虑。”

 卢循接到徐道覆的回信后,再次听从了这位姐夫的意见,即日从巴陵出发,前往寻阳与他会合。卢、徐会师之后,军容十分强盛,以在下估计,兵力可能已经扩充到五万人,并且装备也非常精良,特别拥有巨大的八艚舰(有八个水密舱的大型楼船)九艘,据说每艘的甲板上筑有四层楼,高达十二丈(按当时的尺寸是29。4米,四层楼不该有这么高,很可能是指到桅杆顶部的高度)!

 此时卢、徐的兵力数量至少是刘毅军的两倍多,装备质量也占上风。以两军统帅而言:卢循稳重,虽无过人之能,但徐道覆足为一时的名将,两人对此战非常重视,密切合作;刘毅虽不算无能之辈,但狂妄轻敌,而且他的一门心思,已被如何设法超越刘裕的想法所占据,就像被爹妈盯死,过份紧张高考学生,竞技状态非常不良好。从以上各项指标的分析来看,刘毅的胜面都很小,只是他自己尚不自知罢了。

 五月七日,东进的卢、徐军队与西上的刘毅军在桑落洲(寻阳以东长江江面上的小岛。六年前,刘毅、何无忌曾在此地大败何澹之、胡籓等桓楚将领,为与前一战相区别,故在下称此役为“第二次桑落洲会战”)相遇,展开大战。关于此战的详细经过,史书上找不到明确记录,不过结果很清楚:刘毅惨败,数百艘战船,以及堆积如山的辎重,大部份成为了卢循军的战利品。两万大军或死或降,刘毅只是在参军羊邃的竭力掩护下,才得以率数百人避开大道,翻山越岭,穿过少数民族聚居区,侥幸逃回建康。刘毅同志不折腾还好,这次一折腾,所有人都知道了:他果然不如刘裕!
风雨飘摇 上

 晋军在桑落洲又遭惨败,刘毅全军覆没!这个震撼人心的消息很快在各地引发了一连串的联锁反应,使晋朝局势一度岌岌可危:

 首先产生反应的地方,是刘毅原先的驻地:豫州首府历阳(今安徽和县)。豫州主簿袁兴国得知刘毅战败,立即起兵反叛,据历阳响应卢循(所以刘毅战败没逃回豫州驻地而是去建康)。他原以为卢循大军很快就会到达,谁料到一连数天没有动静,结果刘裕派琅邪内史魏顺之与部将谢宝袭击历阳,将袁兴国斩首。可随后二将遭到袁兴国的部下反击,魏顺之误以为卢循的军队已到,不顾谢宝独自逃生,历阳终于还是被叛军占据。

 卢循的军队之所以几天没有动静,是因为他从俘虏的刘毅军士兵口中得知刘裕已经到达建康。得知此确切消息,卢循与左右大惊失色!想起当年与刘裕交战的可怕经历,卢天师不由得心生惧意,当即就打起了退堂鼓,打算退守寻阳,同时分兵进攻江陵,据荆、江二州与朝廷对抗。徐道覆见小舅子又要当软蛋,急忙极力劝阻他:此刻只能乘胜追击,有进无退!趁着刘裕实力最虚弱的时候摆平他,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机,让刘裕重新缓过气来,我们还是他的对手么?一旦面临重大决策,卢循很像多谋少决的袁本初,虽然他最终还是接受徐道覆的意见:留部将荀林守寻阳,主力大军继续沿着长江向建康推进。但已经在迟疑踌躇中浪费了宝贵的好几天。

 在建康,刘裕将从历阳前线逃回的魏顺之斩首,以肃军纪。因魏顺之是京口起义首领之一,兔唇男儿魏咏之的弟弟(魏咏之已经于数年前病逝),他被斩首使得功臣们深感震慑。刘裕出此狠手,也实在是因为建康城的防备力量实在有限,如不杀几个逃将做为榜样,说不定守军就可能临阵脱逃了。此时伐燕的大军虽然已经有相当部份回到建康,但回来的大部份是伤病员,暂时不能用于作战,能参战的士兵不过数千,实力微弱。刘毅败后,随着败兵的逃至,京城里边流言四起,都说得绘声绘色:“卢循大军有十余万人,战船千余艘,车马楼船,络绎不绝,从最头到最尾,绵延有一百多里长!就京城这点儿守兵,根本不够人家塞牙缝!”于是,自刘裕到达后带来的平静局面消失了,建康城中再次出现了广泛的恐慌情绪,不少军民都在犯嘀咕:这战还能打得赢吗?

 不过,让城中人心惶惶的主要原因还不是悬殊的兵力对比和前线糟糕的战况,而是因为尚书左仆**孟昶的预言。自从卢循、徐道覆起兵北伐以来,“孟半仙”就用他职业乌鸦嘴的专业素质,连连发表惊人之论:当初何无忌从寻阳出征徐道覆时,孟昶就预测何无忌必败,没过几天果然传来了何无忌战死的消息;不久前豫州军团西征,他也放言刘毅会输,果然,豫州军团又全军覆没了!因为连连说中,使得孟昶在算命先生界的声誉鹊起,快赶上如今的章鱼哥保罗了!现在,“孟半仙”又推出他的最新系列产品“孟氏预言3。0版”:刘裕这次肯定要败给卢循!鉴于该预言1。0版与2。0版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有谁会怀疑此次预测的正确性呢?

 如果哪位朋友一不留神穿越到了义熙六年五月的建康城,说不定可以看见正在卖博彩的兄弟:赌刘裕赢的一赔十!可别忘了多买几注啊。

 因为对自己的专业技能很有信心,孟昶便串联上南青州刺史诸葛长民,一同向刘裕提出建议:放弃建康,保护着晋安帝逃往江北,以避战祸。这件事经过小道消息一加工,连京口起义时的老战友,现任中军参军王仲德都以为刘裕打算逃离京城。不信邪的王仲德心中焦急,忙进见刘裕劝阻说:“明公上应天命,成为国家的宰辅,新近又刚刚建下奇功,威震天下,岂可妄自菲薄?这群妖贼只不过听说你不在,才敢乘虚来犯,只要见到你已经凯旋归来,自然会不战而逃!如果我们先行退让,弃京城出逃,那就等于把多年积累的声望全部抛弃,纵然到得了江北,也只是一介匹夫而已,还会有谁肯听从你的号令?如果刘公真的打算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那就请恕我王仲德不能再追随刘公,要先行告辞了!”
风雨飘摇 下

 当然,王仲德其实是多虑了,刘裕根本就没有要走的意思,自刘寄奴出道以来,只有人让我,哪有我让人的时候?而且越是危机时刻,越不能自乱阵脚,这个道理刘裕比王仲德更懂。不过在这个时候能得到别人雪中送炭的支持,刘裕还是非常高兴的。

 于是,在随后召开的朝会上,刘裕正式否决了孟昶与诸葛长民的提案。他分析说:“如今屏蔽国家的两大军团先后覆没,强大的贼寇正步步进逼,士民情绪恐慌,意志都到崩溃的边沿!这个时候,倘若皇帝的车驾一动,必然全局瓦解,再无法收拾残局,江北虽然很近,又怎能到达?而且纵然逃到了江北,也不过多活两天而已,败局将无法挽回!现在建康的军队数量虽然不多,但仍可与敌一战。假如取胜,则君臣都可以重获平安;万一不胜,我当一死以卫社稷,横尸太庙之前,完成我多年来以身许国的志向,绝不会狼狈逃蹿,躲藏到荒草堆间苟且偷生!”随后,刘裕又加重语气宣布:“这就是我的最后决定!你们不管有什么反对意见,都不许再提!”

 但孟昶不顾刘裕的封口令,仍然声称:刘裕如果不走,必然失败!并提出:如果你刘裕一定要坚守建康,那就先把我杀了吧!我不忍心亲眼看到最后的灭亡!刘裕也勃然大怒:“你这么想死吗?那等我打完这一仗,再死不迟!”终将孟昶斥退。

 孟昶回到自己的宅第,越想越悲观,自觉罪大,便留下了一道遗表:“当初刘裕要北伐,朝中多数大臣都反对,只有我极力赞成,没想到却给了盗贼以可乘之机,给国家带来今日社稷倾危的大难!这都是臣的不赦大罪,臣只能服罪,以死谢天下!”表章写好后,孟昶服毒自尽!孟昶也许是个忠臣,但他的自杀是做了一件彻头彻尾的蠢事,即使不算他自身丧命的损失,此举也使已经惶惶不安的人心再增加一份惶惶不安,给眼看将被压趴下的骆驼背再添一根稻草!不过幸运的是,这还不是压倒骆驼的那最后一根,而刘裕已经不会给别人再添稻草的机会了。

 在江陵,荆州刺史刘道规见卢循引军东走,江陵总算是暂时安全了,但他不及松口气,又想到:卢、徐合兵之后,建康会不会有失?考虑到此,刘道规不顾荆州军团刚刚在长沙战败,实力空虚,仍派出司马王镇之、扬武将军檀道济和广武将军到彦之三员大将率军跟在卢循大军的**后边,沿江东下,希望能拖一拖卢、徐二人的后腿,减轻建康方面的压力。没想到三将一路追赶到达寻阳,因兵少被守卫寻阳的荀林击败,只好又退回江陵。卢循得报战况,特任命荀林为南蛮校尉,分出偏师,命他西上进攻江陵。此时获悉局势大变的谯纵以为有机可乘,连忙以大将谯道福为主帅,同时任命从后秦请回来的桓谦为荆州刺史,率两万兵出三峡,也想来分一杯羹。在荀林与谯道福、桓谦的两面夹攻下,刘道规镇守的江陵,形势也变得危如累卵!

 在刚刚被征服的南燕旧地,刘毅战败的消息则引发了一起冤案。随着晋军在桑落洲惨败、建康有可能失守的可怕消息传到北青州,那些还没有对晋朝养成国家认同感的当地民众,人心大为浮动。全权负责善后的刘穆之看在眼里,对此局面深感忧虑,他又考虑到归降不久韩范、封融二人均为北方大族,数代出仕慕容家(韩范的祖父就担任过燕国的司空,封氏家族更是早在前燕建国前就已追随慕容家,先后出过多位慕容氏重臣,如封弈、封劝、封孚等),在当地民望甚重,南方如有闪失,这两个人可能会生变!即使他们自己不想造反,也很容易成为别人造反的旗帜(典型的例子如谯纵)。为防患于未然,此二人决不能再留!

 于是,突然有人秘密告发:都督八郡诸军事兼燕郡太守韩范、渤海太守封融,二人秘密串通,意图谋反!刘穆之随即出其不意,迅速将二人抓捕,尔后稍加审讯,便将他们一起处死。差不多一年前,当时尚为南燕尚书令的韩范身在洛阳,因为认为后秦将来必定亡于刘裕之手,为了不二次受辱,拒绝了后秦方面的邀请,决定降晋。归晋之后,他曾劝刘裕少杀人,救下了广固城中不少百姓,不失为一个仁厚长者。可惜这个实诚人虽然算对了后秦的结局,却还是算错了自己的命:他根本就等不到后秦亡国那一天!刘裕和刘穆之的**襟,还是不够博大啊。时至断头之日,不知韩范会不会后悔?

 注:韩范、封融二人在降晋后不久即遭冤杀,这是可以确定的,但史书并没有记载其事发生的确切时间,死于刘毅战败后乃是在下的推断。另外,就在下所查到的史料,尚无法判断此事究竟出于刘裕的授意?还是刘穆之自作主张?
布防石头 上

 面对自己从军以来遭遇到的最大危机(就刘裕本人而言,虽然没有当年在吴郡“以一敌千”时那么危险,但当时他就算输了,也不过死一个下级军官,现在他若输掉此战,晋朝马上就得灭亡!),刘裕非常沉着,既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更没花片刻时间来踌躇迟疑,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现在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兵力不足。对此,刘裕相信重赏之下有勇夫,宣布凡在此仗中从军建功者,都依照京口起义的标准进行封赏(晋朝政府对京口起义有功人员的赏赐之丰厚,在当时是有名的)!借机扩大募兵的范围。

 现有的兵力如何使用?有人提出建议:分兵把守从历阳到建康的各处关口,节节抵抗,让卢循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打仗,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拖延时间,等待后续的北伐军返回。但刘裕不愧为一代军事大家,马上敏锐地指出如此布局将带来的危害:“现在贼军人数众多,而我军能战的兵力很少,如果再分散到各个据点,则每处的兵力就更少,难以有效阻挠敌军的行动。而且因为刚刚经历豫章、桑落洲两次大败,城中军民的士气都很低落,所以只要有一个据点的守军被打败,把守其他据点的军队都会变成惊弓之鸟,势将不战自溃!”然后,刘裕提出自己的方略:“现在不如干脆放弃那些关口,将全部主力集中到石头城,再根据敌人的行动相机使用,既使敌人难以判断我军虚实,也不易遭受挫败。慢慢等到后续的援军辗转集结,再根据情况,调整部署。”

 刘裕之所将兵力集中于石头城,因为这里的确是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据说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联合抗曹的计划。途经当时还不起眼的秣陵县时,他对此地的山川形势大为赞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眼力的确非常好,在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将东吴的大本营迁到了这里扩建城池,并以“建功立业”之意,将秣陵改名建业(之后这个地方改名改得不亦乐乎,先后用过建邺、建康、昇州、上元、集庆路等多个名字,直至改称南京。在历代南北对峙之时,南方王朝的首都多在此地)。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势,孙权又在建业城西清凉山(又称石头山)上修建了屏蔽建业的军事要塞,即石头城。石头城以清凉山山体作为城基,陡峭的天然崖壁作为城墙,环山筑造而成,周长约三公里,西、北两面可以监控长江,南面可以扼住秦淮河口,地势极为险要。它对建业城(也就是此时的建康城)的重要性,类似于蒜山、金山之于京口。不过,到后来因为泥沙沉积,长江主航道不断收缩,江岸逐渐向西移动,石头城离长江越来越远,原有的地利优势渐渐丧失,到唐朝以后,石头城基本上被废弃。

 定下迎战方略之后,刘裕调集大批民夫,抢修了石头城的防御设施。同时,为了防止卢循舰队突入秦淮河,刘裕采纳了龙骧将军虞丘进的建议,砍伐大木量的树木,沿秦淮河流入长江的出口下面打下大量的木桩。同时为了给卢循军登陆制造困难,还从石头城开始,沿着长江江岸和秦淮河南岸,修筑了一条长长的木栅栏。城中的兵器作坊也没有闲着,正在加急赶制一种威力强劲的新武器:万钧神弩。总之,卢循到达前的这几天内,在刘裕的高效组织下,建康全城的军民都被调动起来,人人紧张备战,严阵以待。

 尽管卢循军的行动有点儿拖沓,可在徐道覆的不住催促之下,还是没有让刘裕等待太长的时间。五月十四日,即第二次桑落洲会战后的第七天,卢循大军抵达建康城郊的淮口。站在建康城头,或是石头城,都可以看到卢循军队那遮蔽江面的庞大舰队了,于是建康全城,宣布戒严!
布防石头 下

 在石头城的城楼上,刘裕的心情仿佛打水的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万分紧张地密切注视着卢、徐军队的行动。在此之前,刘裕曾对身旁左右将领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卢循到达之后,他如果在新亭(在今南京城南,与石头城类似,也是依山临江修筑的军事重地,但因距建康较远,且有秦淮河相隔,故重要性不及石头城)登陆,紧逼我军,势不两立,那就是来玩命的,其锋芒将不可阻挡!我军不能强行对抗,只能暂时退让,最终的胜负还难以预料;如果他把船队停泊到西岸蔡洲(地处石头城以西,长江中的小岛),则我们打不着他,他也打不着我们,意味着他没有决死的勇气,那我们就安全了!”那么,卢循、徐道覆究竟会怎么用兵呢?

 动起来了,江面上的战船动起来了!卢循军的进前方向是:新亭?!石头城上,刘裕的左右脸色大变,连一向沉着的刘裕都沁出了一头冷汗:算了,该来的终究要来,只能拼命了!正在此间,却突然又发生了刘裕意想不到的事,只见卢循的大军靠近新亭后并未上岸,而是一转船头,又驶向了蔡洲,并在那里下船登岸,筑起营垒。刘裕见此情况,大喜过望,只是有点意外:卢循刚才在搞什么花样?

 原来就在刚才,五斗米道军的两大首领间发了重大的意见分岐。徐道覆下令:全军应在新亭和白石垒(地处建康城北,今南京下关狮子山)两处登岸,然后焚毁舰船,让大家知道此刻有进无退!战胜可活,战败必死!然后数道并进,让兵少的刘裕顾此失彼,一举拿下建康!但稳重的卢循不敢冒险,他终究还是害怕刘裕,连忙阻止说:“据刚得到的情报,我们还未到达前,仆**孟昶就吓得望风自杀。现在我大军兵临城下,按情理推断,对方在这几天,内部很可能发生兵变,我军就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如果现在就将全部实力孤注一掷,你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打赢刘寄奴?输了后悔就来不及了,还要损失多少将士的生命?所以现在不如立营于蔡洲,以静制动。”

 徐道覆大急,反复劝说,但卢循都不听:已经听了你两次了,也该轮到我这个老大说话算数一回了吧?便不顾他的反对,强令舰船停驻蔡洲。在刘裕一生的军事生涯中,最有可能被打破不败金身的机会,就这样被卢循错过了。徐道覆无奈,只得跺脚叹息说:“我终究要被卢公所误!如果我能遇英雄之主,听凭驱驰,则平定天下并不是难事!”

 卢循不敢决战,屯驻蔡洲之后,徐道覆又有几次请战,但都被他否决,只是坐守江心小岛,一心等着建康城中,有哪只不长眼的兔子一头撞上树桩。

 可惜保卫建康城并不是兔子,而是刘裕,他自然更乐意不战: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军队从北方撤回,生病的士兵也每天都在有人康复,又由于卢循军虽然到达了城外,却一直无所作为,城中军民的惊慌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卢循军在数量上和士气两方面的优势正在对峙中一天天丧失。总之,时间拖得越久对刘裕越有利,最困难的阶段,已经在卢循慷慨赠予的平安无事中从容渡过了!天助我也!

 这一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将军朱龄石的弟弟朱超石原本担任何无忌的参军,豫章之战中何无忌战败阵亡,朱超石也当了俘虏。徐道覆一看,这年轻人既英锐果敢,又颇通文墨,是个人材啊!立即把他收编到麾下,当自己的参军。对这样的要求,朱超石同学没有学习电影上那些常见的革命烈士,来个宁死不屈,而是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就顺顺当当地成为了一名虔诚度很让人怀疑的道门弟子。等卢循大军到达建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