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赓雅、傅斯年联合,向国民参政会提案揭发
国库局的知情年轻人除了向国民政府秘密检举外,有些人又将所掌的舞弊情况提供给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陈赓雅。陈原任云南劝储分会委员,兼主任干事,负责云南全省的美金公债推销工作,熟悉情况。同年7月7日,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大会在重庆开会,陈赓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写成提案,题为《请政府彻查三十一年度同盟胜利美金公债发行余额大舞弊嫌疑案》,该案揭发:国库局局长吕咸〃利用职权,公然将该项未售出之债票,一方逢迎上司,一方自图私利,以致不可究诘,构成侵蚀公款至美金一千一百五十万余元巨额之舞弊行为嫌疑。该项债票市价因之狂涨,由二十元递涨至数百元,刺激物价,扰乱金融,莫此为甚。〃③ 该案共提出三笔可疑账款。其中最重要的一笔就是:吕咸〃借推销公债之名,签呈中央银行当局,怂恿购买美债余额三百五十万零四千二百六十美元〃。这里所说的〃中央银行当局〃,指的就是孔祥熙。陈赓雅等提出,〃如果舞弊属实,国库损失之巨,与官吏胆大妄为,可云罕见〃,要求国民参政会送请政府〃迅予彻查明确,依法惩处〃。
7月10日,司法行政部部长谢冠生到参政会报告。此前,参政员傅斯年也多次听到该局美金公债的舞弊情况,即在谢冠生报告后提出口头质询。他说:〃中央银行国库局同人分购成都没卖完的两百多万美金公债,因为分赃不均,便向主管当局告发,已经在查了。这比黄金透漏消息还要严重,因为国库局事先呈请该行核准了〃可〃字。〃他要求法院、检察官〃自动检察〃。傅斯年的发言引起大会震动,被称为当天七个口头询问中最响的〃一炮〃。① 会后,陈赓雅向傅出示所拟提案,原原本本,既有数字,又有证据。傅为之大惊,立即签名联署。这一提案也得到其他几位参政员的支持,签名者共九人。
王世杰时任参政会主席团主席,他得知陈赓雅等人的提案情况后,便出面做工作。王称:〃此案提出,恐被人借为口实,攻击政府,影响抗战前途,使仇者快意,亲者痛心。同时,案情性质尚属嫌疑,若政府调查事实有所出入,恐怕对于提案人、联署人以及大会的信誉都会有损的。为此,拟请自动撤销,另行设法处理。〃陈答以证据确凿,请不必代为顾虑。接着,陈布雷又以新闻前辈的身份访问陈赓雅,对陈说:〃这提案资料的搜集,可谓煞费苦心,准备在大会上提出,当然也很有价值。不过,有个投鼠忌器问题,就怕一经大会讨论,公诸社会,恐使英、美、苏等友邦更认为我们真是一个贪污舞弊的国家,对抗战不继续予以支持,那么,影响之大,将不堪设想。〃陈布雷建议陈赓雅将议案改为书面检举,由参政会主席团负责人亲交蒋介石,认真查办。当年5月,美国财政部长毛根韬曾严厉指责中国在抗战期间的各种经济失策与舞弊,国民政府的国际信誉大受影响。陈赓雅觉得王世杰、陈布雷的说法有道理,便同意了。该项提案因此未提交大会讨论。
第76节: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3)
傅斯年性情刚烈,嫉恶如仇。除了在陈赓雅的提案上联署外,7月15日,他在陈案的基础上又草拟了一份提案,题为《彻查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历年积弊,严加整顿,惩罚罪人,以重国家之要务而肃官常案》。这份提案已经超出美金公债这一个案,而是要求对孔祥熙所掌握的财政金融系统进行一次总清算。联署者达21人。① 该案称:
中央银行实为一切银行之银行,关系国家之命脉。然其组织直隶国府,不属于财政部或行政院。历年以来,以主持者特具权势,道路虽啧啧烦言,政府并无人查问……其中层层黑幕,正不知几许。
这里所指〃特具权势〃的主持者,当然就是孔祥熙。傅斯年等提议:1。由政府派定大员,会同专家、监察院委员、参政会公推的代表,彻查其积年账目与事项,有涉及犯罪嫌疑者,一律移送法院。2。改组。使中央银行改隶财政部或行政院,取消中央信托局。两者历年主持之人,在其主持下产生众多触犯刑章之事,应负责一齐罢免。其有牵涉刑事者,应一并送交法院。② 对此案,17日的重庆《大公报》立即作了报道,还特别强调:〃其中国库局职员私购美金储券一案,情节重大。〃③ 该案经参政会大会讨论,决议修正通过,送请政府迅速切实办理。
17日以后,傅斯年几次会见揭发弊案人员中的两位青年人,得知他们的揭发动机至为纯洁,也得知更多舞弊情况,并拿到全部证据。这两位青年人揭发说:吕咸其人,〃平日在局中,一切用度取给于公,其所行为,俨然孔公馆之缩影,彼更使人随便写不合手续之账,亦不以为讳。因习为故常,更恃靠山也。〃他们也将此案发现经过向傅作了倾诉:〃局中青年爱国之士久感不安,并因记账等事与吕氏心腹冲突者。〃〃故有七八人常在商议,并有债券科科长熊国清之亲笔信稿为其中一青年所拾得(此人今已出洋)。彼辈见之,大为骇异,遂星夜另托一人抄出最重要之账两纸,共推一人向政府密告。〃他们还告诉傅斯年,其中有人已多次受到警告、恫吓。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危险状况,已立下遗嘱。傅斯年听了这几位年轻人的叙述,深为感动,安慰他们说:〃诸君爱国热情,不避险难,至可佩。我虽前已同意不在大会提,但此事总当使之发生效力。〃①
傅斯年在参政会上慷慨陈词,坚决揭发贪污腐败分子,使他获得很大声誉。有些人特意到参政会旁听,就是为了看傅斯年一眼。还有素不相识的人打听:〃傅先生今天发言不?〃7月20日下午5时,国民参政会闭幕式。傅斯年〃唱了最精彩的压轴戏〃。他向会议主席团提交了一份书面报告,交由副秘书长雷震在会上宣读。内容有三点:〃1。国库局舞弊证据已有一部分蒐集在手,已以之呈交主席团。2。请法院提出公诉,傅自愿为证人,并已得提供证据之友人之同意,愿同为证人。3。傅愿绝对负法律责任,如无其事,亦愿受反坐之罪。〃② 傅斯年的书面报告使全场激动、兴奋。傅的好友罗家伦为傅捏了一把汗,会后问他说话何以如此肯定。傅称:〃我若没有根据,那能说这话。〃③
蒋介石的质问与孔祥熙的答辩
陈布雷劝止陈赓雅在国民参政会上捅出美金公债舞弊案,但他不能不向蒋介石汇报,蒋介石也不能不及时处理这一问题。7月8日,孔祥熙回到重庆。7月11日,陈布雷告诉蒋介石,已有人在参政会提出美金公债舞弊案,蒋于是立即召见孔祥熙,将此案调查经过、事实、人证、物证,一一告诉他,〃嘱其好自为之〃。蒋这时的态度还是要保护孔祥熙,不料孔却〃不肯全部承认〃,以致蒋在日记中写下〃可叹〃二字。① 次日,蒋介石审读陈赓雅等揭发舞弊案的提案,研究有关情节,决定〃全数追缴,全归国库〃,同时决定或亲自〃负责解决〃,或〃任由参政会要求彻查〃。日记云:〃此固于政府国际信誉大损,然为革命与党国计,不能不如此也。〃② 13日下午,蒋介石再次召见孔祥熙。这一次,蒋就不只是空口白说,而是向孔展示证据了:〃直将其人证、物证与各种实据交彼自阅。〃但是,孔仍然坚决否认舞弊,甚至赌咒发誓。蒋介石看在眼里,大不以为然,觉得孔不配做一名〃基督徒〃。面对这位与自己多年共事的老姻亲,蒋介石不得不拉下脸来,〃严正申戒〃,孔这才〃默认〃。蒋介石见孔祥熙不再强辩,态度又转为温和,〃嘱其设法自全〃,将主动权交给孔,要他自己寻找解脱办法。当日蒋介石日记云:〃见庸之,彼总想口辩掩饰为事,而不知此事之证据与事实俱在,决难逃避其责任也。余以如此精诚待彼,为其负责补救,而彼仍一意狡赖,可耻之至!〃③ 蒋孔关系一向良好,认为孔〃可耻之至〃,这是很少有的现象。14日上午,蒋介石再次与孔祥熙谈话,据蒋介石日记记载:〃彼承认余之证据,并愿追缴其无收据之美金公债,全归国库也。〃④ 15日,蒋介石反省上周各事,非常感慨,在日记中写道:〃傅斯年等突提中国银行美金公债舞弊案,而庸之又不愿开诚见告,令人忧愤不置。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⑤
第77节: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4)
孔祥熙一面在蒋介石面前承认有问题,但同时紧急布置国库局采取应付措施,据传,傅斯年在国民参政会提出舞弊案的当夜,孔祥熙审问吕咸。盛怒之下,打了吕咸两记耳光。① 其后,就组织18个人连夜造账,对付审查。② 孔祥熙甚至向审查者出示蒋介石交给他阅看的检举资料。7月16日,蒋介石审读中央银行的审查报告,再次召见孔祥熙。当日日记云:〃彼将余所交阅之审查与控案而反示审查人,其心诚不可问矣!〃③ 17日,蒋介石约见俞鸿钧及侍从室秘书、中央监察委员陈方,指示对舞弊案的〃批驳要点〃。④ 17日,蒋介石接阅国民参政会通过的傅斯年等21人对中央银行,实为对孔祥熙的〃弹劾案〃,蒋介石自称〃苦痛无已〃。⑤
停售后的剩余的美金公债既由孔祥熙、吕咸等人私分,自然交代不出购券人的真实姓名等资料。7月13日,孔祥熙曾向蒋介石递交《关于美金公债销售情形之折呈及节略》各一份,以购券人〃无可查考〃相推诿。孔称〃人民购买均系款债对交,至各户户名均系来人自报,按照售债向例,无须详细记载〃。7月19日,蒋介石连致孔祥熙三函。其中第一函驳斥孔祥熙的购券人〃无须详细记载〃的说法。蒋称:
门市现款购债自可如此办理,但既称为认购户或预售户,而认购之户一不缴纳分文定金,二不填具认购单据,中央银行亦不给予准许认购若干之证件,三无确实姓名住址之记录,则停售之后,各认购户究竟凭何证据向中央银行交款取券?行方人员又凭何根据付给其债券?是否仅凭该认购户口头申报或人面熟悉,即行付给债券?此种情形,即一普通商号对私人定购些微货物,亦决无此理,何况政府机关之国家银行!办理巨额外汇债票之收付,乃竟如此草率,何能认为合法有效?
蒋函进一步向孔祥熙提出质问:各有关购券人购券均在停售命令公布之后,美债价格均已高涨,何能尚按最初的低价出售?函称:
查认购各户取券时期皆在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以后至三十三年六月一段时间,距三十二年十月十五日停售之期少则月余,多则六七个月。其时美债价格高涨一倍至十余倍之多,而认购各户仍按国币二十元折合美债一元之原价交款取券。以在法理上毫无拘束之认购,此时何得享此意外之特殊利益,而损失国家宝贵外汇?
蒋函最后严厉提出:〃此一期间,认购各户所领去一千六百六十万余元之美金公债,必须由兄责成经办人员,负责全数缴还中央银行,限期严密办妥。〃在这段话之后,蒋又转变语气,特意写了一段:〃此纯为稍减当前情势之应付困难,决非故意苛求。想兄当能深谅,务盼兄迅速处理,即日具报勿延为要。〃
蒋介石的第三函则就孔祥熙所报账目进一步查问。函云:〃查美金公债除去售出4310万余元及国库局缴交业务局5401万余元外,尚短287万4千余元,此款着落如何?应即详细查明具报。又据报三十三年8月19日,国库局曾收进美债35万5千元,账上仅列国币710万。该项债券下落如何,并盼查报。〃① 7月21日,蒋介石在《上星期反省录》中写道:〃庸之对一六六零万美金公债总不愿承认也。〃②
21日,孔令仪携孔祥熙复函来见蒋介石,报告对陈赓雅等九人检举提案的调查情况,内称:美金公债券一千一百五十余万元,系由各地分销处分三次解缴而来,其销售情况为:
第一次,三百五十余万元(3 504 260元),已由国库局交业务局,并经业务局将债款国币七千余万元(70 085 200元)送交国库。其中二百零二万余元(2 024 760元)系以前认购各户交款交割,余数一百四十七万余元(1 479 500元)系由中央银行自购。
第二次,七百六十五万元(7 650 660元),由国库局交业务局,当经业务局将应行缴库债款国币一亿五千余万(153 013 200元)送交国库。
第三次,三十五万五千元(355 000元),由中央银行同仁认购,共收债款七百十万元。①
孔祥熙的这份复函对陈赓雅等人检举的一千一百五十余万元美券的下落作了交代,仍然不肯承认这一过程中有任何舞弊不端行为。
孔令仪是孔祥熙的长女,自幼即深得蒋介石的喜爱。孔祥熙让令仪来递送报告,自有其考虑,但是,对令仪的喜爱和对舞弊案的查究是两回事。当日蒋介石日记云:〃庸之图赖如前,此人无可理喻矣!〃② 面对如此棘手的美金公债案以及孔祥熙的强词辩解,蒋介石深感苦恼,整夜〃为庸之事不胜苦痛忧惶,未得安睡〃。③ 22日下午,陈布雷向蒋介石汇报:孔祥熙曾表示,〃恐此美金公债或落于外人手中〃。蒋介石听后,觉得到了此时,孔还不肯承认自己舞弊,深为痛愤。日记云:〃更觉此人之贪劣不可救药,因之未能午睡。〃④
第78节: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5)
蒋介石19日函中的两个问题很尖锐,何以在决定停售以后继续出售?何以在美券市值高涨后仍按最初所定低价出售?7月24日,孔祥熙致函蒋介石,试图回答:
(一)关于认购户。孔函说明,发行美金公债历时年余,债券分散各地,不能预计何时到渝,故主管局对于认购各户只能请其待券到后缴款交割,不能责其预缴价款,或交纳一部分定金。后来各地陆续缴到债券,黑市市价虽然略涨,但认购在先,自不应以黑市价涨而不交割,致失国家银行信用。孔称:〃以今视之,手续诚不无可议,而证以当时情形,实非故意草率可比。〃
(二)关于损及国家。孔函说明:当初发行美债,原意在于协助民生经济、生产建设,战后据以购进机器材料,藏富于民。因此,就整个国家言,并无损失。抗战中,中国为美方在华人员垫付过大量经费,需要美方用外汇归还,因此,〃必须尽力设法压制外汇黑市之上涨,方属于国有利〃。
(三)关于购户。孔函说明:债券发行本属无记名交易,向无记录账册,仅记债券面额款项即可。券款交割之后,承购人在此战时迁徙无常,自难寻找。
(四)关于缴回停售后的余额债券。孔函称:钧命虽限期缴回,但据主管陈复,限于事实,无法奉行。经再三筹虑,反复研讨,都认为〃此事处理设有不慎,影响国家信誉过巨〃。孔建议,以〃停付冻结〃的办法〃秘密取消〃,请蒋考虑决夺。①
孔祥熙的这封信,强词夺理,不仅不承认有任何舞弊行为和任何不当之处,而且还企图证明,以每券二十元的低价出售是为了〃压制外汇黑市〃,〃于国有利〃云云。美金公债券由重庆中央银行发往各地销售。因此,孔函所称〃债券分散各地,不能预计何时到渝〃的情况,只能发生在宣布停售,命令各地将销售余额解送重庆之后。这时,既已停售,何能再次广泛发行,接受认购?此外,孔函并以〃限于事实〃为理由,拒绝缴回停售后的余额债券。蒋介石接读此函后,决定不能让孔继续担任中央银行总裁了。他在日记中写道:〃正午,发孔庸之辞中央银行总裁职照准,其遗缺由俞鸿钧补之命令。〃以下蒋自涂约16字,当系对孔祥熙的极度愤怒谴责之词。可能事后蒋觉得过于粗鲁,所以又涂掉了。
蒋介石止步停损
7月24日,蒋介石发布命令,准予孔祥熙辞去中央银行总裁一职。同日,又手谕孔祥熙:
该行经办人员办事颟顸,本应严惩。姑念抗战以来努力金融,苦心维持,不无微劳足录。兹既将其经办不合手续之款如数缴还国库,特予从宽议处。准将国库局局长吕咸、业务局局长郭锦坤免职,以示惩戒为要。①
国库局美金公债舞弊案不是〃办事颟顸〃的问题,蒋介石这样写,是一种大事化小的提法,旨在为以后的进一步调查规定基调。
抗战期间,孔祥熙长期兼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为从财政上支持抗战做了许多工作,〃苦心维持〃云云,则是对孔祥熙的抚慰。当时,宋子文很想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中央银行总裁,曾向蒋表示,中央银行总裁必须由自己推荐,否则将不担负行政责任,暗示将不出任行政院长。② 但是,蒋介石毫不为之所动。 7月25日,蒋介石召宋子文谈话,告以〃中央银行总裁人选,非绝对服从余命令,而为余所信任者不可,以此二十年来所得之痛苦经验,因此不能施展我建军、建政,而且阻碍我外交政策莫大也〃。孔祥熙在其兼任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总裁任内,始终不肯将中央银行的实际存款数字告诉蒋介石,致使蒋在1944年向美方〃强制要求〃援助,导致中美关系紧张,〃几至绝境〃。蒋介石想起这一段历史,对孔祥熙更加不满,深悔撤孔不早。日记云:〃庸人不可与之再共国事矣。撤孔之举,犹嫌太晚矣。〃①
与俞鸿钧接任中央银行总裁的同时,宋子文则接任孔的〃四联总处〃副主席。至此,孔祥熙在国民党党政系统中的重要职务,几乎全部失去。7月28日,蒋介石日记云:〃免除孔庸之中央银行总裁之职,实为公私兼全与政治经济之成败最大关键也。〃所谓〃公〃,指的是当时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统治;所谓〃私〃,指的是蒋介石本人和孔祥熙之间以及和宋蔼龄、宋美龄的关系。蒋介石要〃公私兼全〃,自然不可能有彻底的调查和公正的处理。31日,蒋介石日记再云:〃免除庸之中央银行总裁与改组行政院实为内政重大之改革也。〃
第79节:蒋介石亲自查处孔祥熙等人的美金公债舞弊案(6)
傅斯年于1938年3月上书蒋介石,认为孔祥熙担任行政院长〃作来一切若不相似〃。此后,傅斯年一直走在〃反孔〃前列。1938年7月,1939年2月、4月,1944年6月、9月、11月、12月,傅斯年多次致函蒋介石,揭发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