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旗。
杨寰宇的分化之策,就是拿正白旗和镶黄旗说事。在十年前,杨寰宇没到张家口前,这两个旗和其他的盟旗一样的穷困。但随着张家口工业带的投入,这两旗的年轻人大多接受了免费的学校教育,并进入这些工矿企业工作。凡是家人有在工矿企业工作的家庭,基本上都告别了以往的贫穷。
杨寰宇承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凡是不搞自治的盟旗,北方特区政府也会陆续投入资金进行投资,逐步改变蒙族以游牧为主,依靠出售牛羊和毛皮这种原始的生活形态,逐步走上富裕之路。当然,谁要是一心想要自治,也不是不可以。杨寰宇答应可以给他们五年时间实行自治,自治期间,北方特区政府不会在自治区域进行投入,而且在自治的五年期间不向他们当地收税。如果他们的牛羊皮毛要卖出自治区域,也和其它非自治地区一样,上缴同等税率的交易税。
这样一个看似宽松的政策,让几乎所有的盟旗都陷入了两难。因为这个宽松政策之后,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想要获取北方特区政府投资的盟旗,必须和北方政府签署不搞自治的声明。当然,有两个旗是不会为难的,正白旗和镶黄旗就明确表示不会选择自治,因为他们已经尝到了甜头。
在这样一个政策的诱惑下,加上三大活佛对自治的反对。这股蒙区自治的风潮暂时得以瓦解,只能说是暂时。所有的盟都采取了观望的态度,既不签署放弃自治的声明,也不再在嘴上叫喊自治。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声明放弃自治的和自治的盟都出来一个。好让他们有个比较。可谁又愿意做这个出头鸟?他们暂时的偃旗息鼓,却让杨寰宇欠下班禅活佛和章嘉活佛一个好大的人情。以至于后来杨寰宇为还这个人情,不得不举兵进藏。
。。。
第二七零章 北方工大 'vip'()
马君武在孙宝琦的陪同下,在张家口四处参观,他没有急着去见杨寰宇,只是冷眼看着杨寰宇如何解决吵的沸沸扬扬的蒙区自治风潮。风潮最终虽然被平息了下来,马君武却对这个解决办法有点不以为然。他觉得这种诱之以利的方式,是一种很危险的方式。一旦北方特区政府不能满足那些盟旗的期望,这股自治的风潮依然会卷土重来,到那时,就不是用砸钱能解决的了。那时,北方特区政府要么同意他们自治,要么就是流血冲突,没有第三种选择可选。北方特区政府能满足这些盟旗的期望吗?在马君武看来,显然是不可能满足的,那么大的区域,每个地方都要投资的话,北方特区政府瞬间就会破产。
这个看法,使得他在前期参观中,对张家口一带的工业成就而树立起来的,对北方特区的良好印象,立刻崩塌了大半。他不认为在这样一个随时可能引爆民族冲突的火药桶上的地方,能让学子们安下心来做学问。当他把他的想法告诉陪着他参观的孙宝琦时,很意外的发现,孙宝琦对他的担忧一点也没表示出任何的忧虑。反而让他在见到杨寰宇时,自己向他提出来,让他听听杨寰宇为什么这么做。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马君武来到了杨寰宇的办公室,见到了这个做事不太按常规的年轻人。
“在回答先生的疑问之前,我想先请教一下先生。当一个人感到饥饿的时候,给他吃什么,能解决他的饥饿?”杨寰宇想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马君武的疑问。
“当然是食物,南方米,北方面。只要能吃饱的东西就行。”马君武心里有点不高兴,这算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是欺负我老糊涂了?
“是啊,米、面、鸡鸭肉食、蔬菜乃至瓜果都可以。同样,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让他们的生活富裕起来,也不仅仅是大笔的投资办工厂一条路。”杨寰宇笑着向马君武说道。
“哦,愿闻其详!”马君武心里那点不快顿时被丢在了一边,这不是杨寰宇小看他,而是杨寰宇用这个比喻引出话题。这当然就吸引住了他。
“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因地制宜。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特点和特色,那就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就如同有人认为要实业救国,有人认为教育救国,有人认为立宪救国,有人认为共和救国一样。其实,并没有那一个单纯的方法就能救国。华夏之大,很多地方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并不是某一味良药就能包治百病。
不仅仅是蒙区,其它地方也是一样。有的地方土地肥沃,可以发展农耕,让那里以后变成塞外粮仓,比如哲里木盟北部;有的地方,地处交通要道,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必经之地,可以发展商业,让那里变成物资中转的枢纽;有的地方有矿产,可以依据出产修造相应的工厂;有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就重点发展畜牧,并在合适的地方建造纺织厂、皮革加工厂、食品厂。
总之,我们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特色,做出各自不同的规划,然后投入相应的资金。这个投入是有侧重的。物资集散地,我们只要投资货场和铺面;农耕区域,我们投入水利和农业机械;畜牧区,我们只要投资几个相关的工厂;这些都花不了太多的钱,只有那些大型矿山附近,才可能象张家口这里一样,投入巨额资金,修建道路,建造大型工厂。即便是这样,也不会是一次性就有多大的投入,我们会控制规模,做好规划,逐步加大投资。理想的状态,是在初期的投入见到效果之后,用那里赚到的钱,来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投入。先生认为,要是这样做,北方特区的财政可以支撑吗?”杨寰宇的一篇长篇大论,听得马君武目瞪口呆,这是一个军阀吗?如此的心有锦绣。
“但你不是还要投资教育,而且,你还有军队要养,这些也都是花费不菲的项目。以现在的北方特区,税收肯定是不足以支撑的。你这是有地方筹款?”马君武在心里默默的做了个计算,虽然有些投入都不是很大,但架不住项目多啊,他对北方特区的财政收入能否支撑得住还是心有疑虑。
“前期肯定需要一些借款来支持。所以我才要办教育啊,我希望中的张家口工业大学,是要能够结合我们的项目建设来办,要学以致用。比如,能提高矿石提炼的比率,能增加工业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能提高我们生产的食品的保存时间,能节约我们工厂和生活中对电力和煤炭的消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大学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比如我们生产的布匹比别人的更结实更耐磨,同样的原料生产,我们就能比别人的产品卖的更贵些,利润更高些。要是我们生产这匹布的原料比别人能更少些,消耗的电力也更少些的话,利润又可以再多些。要是我们用同样的时间,能生产更多数量的布匹,成本还可以下降。这就是我们办学的目标,我们就是要能培养出在方方面面能为生产解决这种实际问题的人才。”杨寰宇把话说到这个程度,马君武终于服气了。
在他眼前的这位年轻的领导者,他知道他需要什么,也知道该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得到他需要的东西。想着杨寰宇举的这个布匹的例子,马君武甚至感觉看眼前这个穿着上将军装的人是个错觉,这人并不是个杀伐决断的将军,而是个精明的商人,一个企业家。现在,他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阎锡山、孙宝琦这些人愿意追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了。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将军您重理轻文了,不过象将军这样的重理,我支持!”马君武由衷的称赞道。
“重理轻文?呵呵,不瞒先生,重理是真的,轻文倒也没有。只不过,我觉得,不是华夏不需要文豪,不需要艺术家,也不是不需要懂得法律、懂得经济的人才。我只是觉得,官员并不需要太多,文豪有几个也就够了,象梅兰芳先生那样的表演大家有几个也就行了。但工程师和技工却是多多宜善。当有一天,不再是我们去欧美国家聘请工程师和专家来给我的工厂做设计,做指导。而是欧美国家争相来我们国家聘请技术人才。当我们的学子不再以留洋归来而崖岸自高,而是欧美国家的学生以到华夏留学为荣。那时,才是我们华夏真正的站在了这个世界的顶端。我们才能说华夏复兴了,崛起了。”杨寰宇想了想才继续说道。
什么样的华夏才算是强国?这个问题杨寰宇想过很久。并不是华夏有多少个体育明星,有多少个歌星、影星、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也不在于华夏有多少文明古迹,或是高楼大厦。是在于有一天,是华夏对其它的国家搞技术封锁而不是相反;是华夏的华元成为世界通用货币而不是美元;是华夏的华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而不是英语;是联合国安理会要看华夏的脸色行事而不是美国。只有到了那个时候,华夏才算实现了华夏的民族复兴,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
尽管马君武已经五十岁了,但听到杨寰宇这么说,依然感到有股冲动。当年他追随孙文,不就是想要华夏真正富强?可现实却是,不管是孙文还是他的继承者,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让华夏富强的实际措施。他们嘴上喊着漂亮的口号,干的却是争权夺利的勾当。但他从杨寰宇的话里,既看到了远大的抱负,也看到了实现抱负的具体路径。特别是在办学上的“学以致用”的观点,更是与他近几年的想法不谋而合。
等到他在随后的交谈中得知,杨寰宇已经拿着熊庆来、叶企孙、曾昭抡他们开具的实验器材清单前往国外采购大批的实验器材,还派人在欧美各国收集最新的各类学术期刊和学术文献的时候。他终于做出了决定:自己的余生,就交给北方特区,交给杨寰宇了!
“先生这是愿意加盟北方特区了?”杨寰宇听到马君武愿意就任张家口工业大学的校长,并且愿意利用他在学术界的号召力,邀请一些理工科的教授们前来任教的承诺,不由得喜出望外,但还是有点不放心的追问了一句。看着马君武颔首点头,一时间激动的手都差点没地方放。有了马君武加盟,这所大学可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将军,我提个意见,这所大学叫张家口工业大学是不是有点太小家子气?既然我们要把这所大学办成华夏第一流的,最好的工科大学,我认为就要让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我想,把名字改成华夏北方工业大学,简称北方工大更合适一些。”马君武提出了他进入角色的第一个建议。
。。。
第二七一章 重叠的辖区 'vip'()
搞定了蒙区自治的风潮,紧接着又搞定了马君武出任北方工大的校长。(。。l)这段时间,杨寰宇心中得意,仿佛感觉骨头都轻了几两。马君武也不负所望,很快就举家迁到了张家口,还拉来了施汝为、纪育沣、卢鹤绂、陈焕镛、刘仙洲、竺可桢、萨本栋、王力等知名理工科教授,更让杨寰宇如获至宝地是马君武从美国叫回来了曾担任过爱因斯坦实验助手的束星北。为了让这批先生们安心留在北方工大,杨寰宇再次大笔一挥,在新建的北方工大旁边划出一块地,建了三十座**小院,做为这些先生的住所,并配备了专门的厨师和服务人员。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方便。
这一回,杨寰宇算是彻底放手了。简单做了些准备,就启程前往奉天。杨寰宇准备把辖下蒙区各盟旗都去看一下。也好有所准备,接下来的蒙区发展规划就是北方特区的重点了。在奉天警备司令阎锡山和哲里木盟盟长达王那木济勒色楞迁的陪同下,前往哲里木盟的科尔沁右翼后旗。
整个哲里木盟,横跨辽北省,北接嫩江省的齐齐哈尔,西北是大兴安岭余脉,东面与吉林的四平接壤,向南紧挨着铁岭和奉天,西面与锡林郭勒盟和昭乌达盟相连。整个区域接近六万平方公里。在哲里木盟的东北,就是松嫩平原的嫩江西岸地带,是天然的大块良田。让杨寰宇意外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油田肇东油田(大庆油田)就在哲里木盟的区域内。
这样一来,整个哲里木盟的东半部,不用规划就已经有了现成的方案。松嫩平原上的农场,加上肇东的石化工业,以及兴安岭余脉的山珍采集和加工。这其中,仅仅肇东的石化工业的税收和收入就足以支撑起整个哲里木盟的经济发展。
“寰宇,你这是要把哲里木盟从奉天警备区里划出去?要知道,哲里木盟北部这一块,这是占据嫩江省大半的地方。你看,你计划的产粮区和石化工业区,可都在嫩江省得范围内,被你这么一搞,我这儿可就亏大了。先不说我前期在松嫩平原上搞的水利设施的投入都打了水漂。我为肇东石化区投入的道路交通也白投了。”不过阎锡山可不这么看,整个哲里木盟四分之三的区域都在他的奉天警备区的辖区里。要是被杨寰宇分出去,可不就亏大了。
“这是行政区划有问题?”杨寰宇可没想到这些。
“这蒙区可是横跨宁、陕、晋、绥、察、热、吉、嫩、蒙、辽和兴安十一个省,你要这么一搞,可就真要全乱套了。”阎锡山横了杨寰宇一眼,毫不客气的指责他。
这下杨寰宇知道,正是出了大问题。从单独一个盟来看,或许问题不大,涉及到跨省,可以看在那个省占的面积大,把政治身份放在那个省。可一牵涉全蒙区,这麻烦还真的大了。以前没有政府资金投入,那还看不出来。现在牵涉到政府资金投入了,这算那个省投啊?收益又归那里?正如阎锡山说的,他在辖区里,只是根据整体需要投入资金,可没分蒙区、满区还是汉区。这个哲里木盟南面在热河境内,这还牵扯到了徐树铮的辖区里。这样一来,杨寰宇的巡视也就巡不下去了。只能灰溜溜的回张家口,找人商议怎么解决这个冲突。
如果没有前面的那场蒙区自治风潮,杨寰宇可以很简单的把蒙区拆分掉。现在他就不能这么简单的处置了,再这么简单处置,绝对会引起蒙区这些王公、总管们的不满,没准明天那股自治风潮就又要刮起来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闭门造车那绝对是不合适的。杨寰宇把锡林郭勒盟盟长:徳王、昭乌达盟盟长:扎王、哲里木盟盟长:达王、伊克昭盟盟长:准格尔王、乌兰察布盟盟长:云王、卓索图盟盟长:多王,以及涉及到的三个警备区的司令阎锡山、徐树铮、吴佩孚都找过来开会商议,希望找到一个各个盟的盟长都能接受的方案。
“北方特区政府在做蒙区各个盟旗的经济发展规划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哲里木盟的达王非常清楚,因为他当时也在场。我在回来之后,也查看了各个盟旗的地域区划,最复杂的盟就是哲里木盟,整个区域牵扯到了四个省得行政区。这对在哲里木盟的投资的影响很大,因为规划的投资都是以省为一级行政单位规划的投资。我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大家畅所欲言,看看采取一个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杨寰宇没有搞什么虚头八脑的花招,直接就把这个有利益冲突的地方点了出来。
按照杨寰宇的希望,是各个盟里,牵扯到的区域就直接砍掉,这样一来,有些盟旗没有什么损失,有些盟旗,损失就大了,比如哲里木盟。哲里木盟在嫩江省的地盘不算大,却是最有经济利益的地方。让他放弃嫩江的地盘,只保留辽北的区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而象昭乌达盟就没有这个问题,他们盟所有的区域都在热河境内。到场的盟长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愿意表态。
“我把嫩江的省那一块租给嫩江省行不行?该给我们盟的收益做为租金给我们好了。”达王在来之前,显然也做了准备。
“你说要我的嫩江省出钱,租本来就属于嫩江省的土地?这话我怎么听都觉得别扭。不过,这倒是个解决问题的思路。关键是,租金多少呢?”阎锡山没想到达王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来,忍不住的刺了达王一句。不过,这还真的是个解决办法。
只是这个办法实行起来,有不小的难度,就是租金问题。松嫩平原上的耕种土地租金好解决,肇庆的石化工业区就很难估算。这和投资规模有着直接的关系。
“以这一地区的收益的两成怎么样?就当这税是哲里木盟收了。主要是这里牵涉到投资的大小,固定金额的话,哲里木盟会吃亏。”杨寰宇也是眼前一亮,要不怎么说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呢?他就没想到这个办法。竟然那么轻易就找到了解决办法,让杨寰宇既意外又送了一口气。
达王对两成的比例有点不满意,不过想到杨寰宇还是偏向他的立场,也就释然了。不用自己投入一分钱,就能拿到收益,虽然看上去有点少,那就希望他们投资多一点,收益也多一点吧。牵扯利益最多的哲里木盟认可了这个方案,其它盟自然也跟着同意。只有德王有些不满意,他本以为这是杨寰宇削弱蒙区王公权力的阴谋,而他可以借此团结其它王公,再次提出自治的问题的。没想到,看起来无解的矛盾,竟然就这样轻飘飘的解决了。只能再找机会了,德王心里暗暗叹息。
。。。
第二七二章 蒙古骑兵 'vip'()
蒙古王公的领地和政府行政区的管辖,眼前的矛盾虽然以重叠区出租的形式托管给了政府,可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治本,就得想办法消除这些王公在蒙区民众间的影响力。杨寰宇可以容忍让这些王公过上优裕的生活,也可以容忍给他们在政治上一个名义,但不能容忍他们在蒙民中拥有实际的影响力。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只能从蒙民那里想办法。只要蒙民认政府的命令而不是认王府的命令,事情大约就成了大半了。说白了,杨寰宇想到的就是改土归流,在全蒙设置市县。
想要改土归流,在蒙区,察哈尔的八旗四群是最容易的,他们采取的是总管制,总管是不世袭的。麻烦的自然就是盟旗了,盟旗里的王公贝勒固山贝子们可都是世袭的爵位。民国初年,由袁世凯和孙文为代表的南北双方和蒙古王公联合会达成了《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的约定,其中的第三条: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就把这些蒙古王公们的特权全都保留了下来。也成为现在这些王公们维系特权的法律依据。
有了这个想法,杨寰宇借着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