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杨寰宇提出的要求,黄绍竑感到有些为难。从利益角度来说,桂系还是希望能占据广东,集合两广来对抗南京政府。而与冯玉祥决裂,会不会让蒋志清抓住机会各个击破?这两条明显都触及了广西的根本利益。但能够与北方特区开展交易的诱惑显然也并不小,不说别的,广西各部,做为曾经的华夏国防军的一员,已经习惯了火力强大的作战模式,但随着**,军火物资的供应,显然成了大问题。过惯了大鱼大肉的日子,现在要回头去过吃糠咽菜的日子,明显会过不惯。

    杨寰宇看出了黄绍竑的犹疑,不得不加大筹码。他答应给广西提供枪支和弹药的生产线,并援助广西进行水电建设和铝业开发。然后用铝或者铝土来支付与北方特区交易的各项物资的货款,这个条件真正击中了李宗仁的软肋。如何发展经济,对李宗仁来说,显然是个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广西山多地少,粮食产量难以自足,这也是他垂涎广东的原因之一,别的不说,仅珠江三角洲的粮食,就对他有足够的吸引力。其次就是广西交通不畅,山区虽有不少特产,但碍于交通条件,很难大批量的运出来。杨寰宇援助水电建设,并帮助他进行铝业建设。那么,至少在收益这一块上,就能帮助广西解决很大的问题。加上能用铝土和铝来充当支付的货款,就让他有余钱来购买粮食,建设交通以及扩军备战。

    杨寰宇的筹码,已经足够让黄绍竑动心。当然,黄绍竑不可能代李宗仁做出这样大的决定。他要在向李宗仁汇报之后,等李宗仁拿主意。

    打发走了黄绍竑,杨寰宇接下来见的人是四川刘湘派来的代表邓锡侯,邓锡侯是刘湘的参谋长。对于刘湘,杨寰宇知道他的难处。在d夺取政权引发的变局中,因为川陕之间横亘的秦岭山脉,天然的天险切断了川中与北方间的联络。在横断山脉、秦岭、大巴山、大凉山、武陵山包围着的地形,使出川的道路异常难行,虽然有长江水路,但三峡段上,暗礁险滩密布,每年船毁人亡的事故不知道要发生多少起。夹在云贵与湘鄂之间的冯玉祥势力和蒋志清势力,虽易守难攻,却也不得不做出选择以自保。

    如今,刘湘派邓锡侯来拜见杨寰宇,依旧是出于未雨绸缪的自保之举。不过,杨寰宇却有事想要刘湘去做。英国人虽然承诺了不再在藏区搞事,可谁要把这种承诺当真,那就是真傻子了。杨寰宇的想法,就是让刘湘出川康入藏,驻军藏区。至于后勤和物资补充,杨寰宇愿意无偿向刘湘提供。

    在经过第一次川藏战争和在去年结束的第二次川藏战争之后,藏军已经实际上控制了昌都以及甘孜的大部分地区。如果,此时刘湘挥兵进藏,那将是第三次川藏战争了。前两次的川藏战争里,都有英国人的身影。在去年的第二次川藏战争中,藏军的前线指挥官都是英国人担任的。邓锡侯对杨寰宇提出的这个要求显然是有顾虑。

    而杨寰宇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也与去年爆发的第二次川藏战争大有关系。就在藏军在甘孜与川军冲突的时候,只要冯玉祥从云南境内的迪庆向昌都进兵,藏军就会因担忧后路被断而不战而溃。但和英国人做了交易的冯玉祥,坐视不理。现在,英国人不能再明目张胆的插手藏区事务,无疑是解决藏区问题的最好时机。

    。。。

第三零四章 纷至沓来(下)一 'vip'() 
    等到送走邓锡侯,杨寰宇终于觉得能放松一些了。。l在麦克唐纳认可杨寰宇提出的条件之后,杨寰宇就在为藏区问题伤脑筋。这并不是北方特区自己不能派兵,而是杨寰宇现在兵力紧张,不敢在短期内在往外派了。中东地区已经让杨寰宇把能够作为机动部队动用的最精锐的三个师派了出去,加上几乎海军绝大部分的力量。在新疆的徐庭瑶部考虑到苏俄的因素也无法轻易调动,奉天的阎锡山部和库伦的吴佩孚部,本身兵力就少得可怜,剩下的徐树铮部,又要防卫长城沿线直到陕甘的漫长防线。现在,只要刘湘原因出兵,杨寰宇不吝派飞机,给他运送作战所需的所有给养和军械。

    可他刚回到办公室,一支烟还没抽完,王以哲又进来报告,他的又一位老朋友前来拜访他,来得人是陈独秀。历史已经发生了太大的改变,没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张作霖没有能入主北京,cd的李达兆也没因此送命。

    同样,也没有发生华夏和苏俄的中东铁路之争。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大部分路段,都在高尔察克的控制之下,相关东北各省的俄国权益自然也在高尔察克的认可下,完全归还了华夏。华夏cd的陈独秀等人与苏俄的矛盾也不象杨寰宇知道的那样激烈。此刻的陈独秀,并未被开除出党,依旧还担任着他的总书记。

    可杨寰宇是真的不想见他。这不是杨寰宇还既恨着他被开除的旧怨,不然他也不会默许cd在北方发展组织,仅仅是加以监控。而是他觉得,两者之间已经渐行渐远。杨寰宇如今已经越来越倾向于现有制度的改良与完善,并不赞同国共两党都奉行的那种激烈对抗的做法。与陈独秀见面,势必又会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一种两种不同理念上的碰撞。

    “请陈先生进来吧。”杨寰宇在烟灰缸里按熄手中的香烟,吸了口气说道。他想知道陈独秀的拜访,究竟是为了什么。

    “一路行来,特别是到了张家口,发现这里比我上一次来的时候,变化非常大。现在的张家口似乎已经是华夏最大的工业基地,张家口也已经是华夏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杨主席领导的好啊!”出乎意料,陈独秀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对杨寰宇的称赞。

    今年已经五十岁的陈独秀,头发间,已经泛起了一些白霜。虽然风尘仆仆,此刻的精神似乎依然很健励。杨寰宇看着他,突然有一种感慨。按照杨寰宇的记忆,前世的陈独秀再过十年,他的思想会转变的与杨寰宇现在的思想很接近。而今天的杨寰宇要拿陈独秀十年后才有的思想说服他,有可能吗?

    “如果整个华夏能够都象张家口这样安静的发展十年,我想,其它地方也会变得与张家口一样的繁华和兴旺。”接着陈独秀的话,杨寰宇有意把话题往建设的方向上引。

    听到杨寰宇这么说,陈独秀一时间有点不知道该怎么接下去。历史上,陈独秀是非常抗拒苏俄对华夏cd的指手画脚的,也不赞成用武力夺取政权。如同他在日本的时候,虽然他几乎在日本所有的朋友都加入了同盟会,但他就始终没有参加。因为他不赞同暴力的革命方式,更希望是通过在文化领域上对华夏人进行引导,从根本上改变华夏。所有才有了他回国以后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才有了在北大开展关于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讨论。囿于对法国大革命的崇拜和对卢梭《社会契约论》的影响,陈独秀一直想在华夏发起一场象法国大革命那样的变革。

    “但你现在,实行的依旧是一种独裁式的管理方式,虽然,北方很平静,但南方却烽火连天。难道你就这么坐视?”陈独秀沉默了好一会才开口道。

    “苏俄难道不是?如果,你们把苏俄那套搬来华夏,新的政权也是同样。我知道先生推崇法国大革命的模式,可雅各宾派领导下的革命最终只是制造了暴力和混乱。公民的权利并没有得到保障。我这里,现在的模式只是一种过渡的需要。”杨寰宇承认,他现在搞得就是陈独秀说说的独裁那一套,可他认为这是暂时的,也希望陈独秀能看到这一点。

    “你现在这样,与我们推翻的满清又有多大的区别?而且你并没有回答我,你为何要坐视南方的混乱?”杨寰宇所说的,陈独秀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与这个时代的许多有志青年一样,他们渴望为华夏寻找到一条富强之路,在看到西方国家的强盛之后,迫不及待的想把那些国家的做法,搬来华夏,套到华夏身上。但他们却无法从整体的国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角度去检讨是否合适华夏。

    “有些人,只能是在碰的头破血流之后,才能醒悟。南方的各党各派,都在为自己的党派利益争夺。用句华夏的俗话,那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我去干涉有用吗?以前,我已经尝试过一次,在武力的胁迫下,华夏表面上看,得到了统一。可仅仅是一次国会选举导致的执政党的轮替。瞬间,这种表面上的统一就分崩离析。我不想再尝试第二次。现在的北方特区,就是在准备给所有的党派树立一个样板。比如说,在北方特区,我并没有限制贵党包括d和其他党派在北方的发展。当然,这建立在他们不试图颠覆现在的政权的基础上。”杨寰宇终于在正面,回答了陈独秀的疑问。

    “你虽然没有限制他们的活动,但掌握各级话语权的,不都是你的兴华会的成员?你这只是一种虚假的容纳。”陈独秀并不认可杨寰宇的说法。

    “民主的关键,是要容许反对派的存在,并保障他们的权力。这才是最政权最根本的监督。而且,一旦条件成熟,我同样会开放在各级政权中,让其它党派的人掌握权力。不过,依旧有一个限制,不能有以推翻现有政权为目的的行为。因为我不想看到,再有第二次发生那种因为执政的政党发生轮替而造成的混乱。”杨寰宇斩钉截铁的说道,对于d执政后,使得整个华夏再次陷入分裂,他感到痛心疾首,却无能为力。他现在确实可以动用武力去再度实现统一,可他也会老,也会死去。等他死后,华夏会不会依旧再次分裂?杨寰宇可不想冒这个险。他宁愿看着这些人去折腾,等待着他们自己心甘情愿的回头。

    。。。

第三零五章 纷至沓来(下)二 'vip'()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苏俄的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你想的,到时你会发现,只是你的一厢情愿而已。”陈独秀反驳道,这也是陈独秀会创立他这个党的最原始动因和根由。

    “不同的阶层,永远都会存在。消灭了旧的,还会有新的产生。就拿苏俄来说,沙皇和白俄贵族被消灭了,地主富农被消灭了。但是,那些官员和党的干部们,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先生去过苏俄,你不会觉得,在苏俄,那些官员干部们的生活,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是一样的吧?当先生在指定的饭店享受特供的红酒牛排的时候,普通百姓能进去享受吗?据我所知,还有许多的百姓还在为温饱而挣扎呢。所以,不要想用暴力的消灭去消除什么阶级,那个没用。”可以说,杨寰宇这番话,在根本上否定了所谓的阶级斗争。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变迁里,每一次的朝代更迭,都会消灭一大批前朝的既得利益群体,然后,又产生一大批新的既得利益群体。'。。l'利益集团间的争斗也是同样。

    “如此说来,那杨主席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听着杨寰宇的话,陈独秀不得不承认,杨寰宇说的没错。可这个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总要有办法来解决。

    “想要彻底解决,显然是不可能的。你不能让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与一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过同样的生活,那不公平。你也不能让一个善于经营的企业家与一个只会种田的农民过一样的生活,那也不公平。人的能力不同,就要允许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同。但是,要尽量缩小这种差距,至少,在基本的生活水平上要缩小这种差距。比如在吃饱饭,穿暖衣,受教育,有房住,生病能有医院为他们治疗,老了不用为生活担忧。在这些基本条件上,要尽可能的消除差距。至于有人住大房子,有人住小房子,有人出门有自己的汽车,有人出门要骑自行车。这就根据各人能力不同,享受也不同,这是无法消除也不应该消除的。只有这样,人们才有动力去努力工作和学习,把自己的小房子变成大房子,把自行车变成汽车。”杨寰宇解释道,他相信陈独秀能理解他话里的意思。

    “那杨主席打算怎么入手呢?我承认,你描绘的景象是一个理想的画卷。如果华夏真的能达到那个样子,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有了回报。”陈独秀对杨寰宇叙述的景象感到振奋。如果杨寰宇真的能做到他所说的,陈独秀不介意与杨寰宇合作一起做。

    “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管好我们自己的人!过去,一个强大的王朝,要做到的,首先就是‘文官不贪财,武将不怕死’如今依然是这样。文官不怕死要麻烦些,我们允许官员可以比一般的百姓生活的好一些,但绝对不可以让他们有利用权力牟利的机会。一旦发现,不但要严惩,剥夺他家庭所有的财产,还要让他的后代,在三代里不得再次为官。这样做,看似无情,却能最大限度地给官员以震慑。如果觉得做官不好,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去做别的好的工作,但只要做官,就要接受这个。武将就要好办多了,保证家庭的优裕生活,特别是万一阵亡,也能让他的家庭衣食无忧就行。”杨寰宇说道。

    陈独秀可被杨寰宇的这话吓了一跳,特别是杨寰宇说到的对贪腐官员的惩罚。如此严厉的惩罚,要是真的能做到,陈独秀相信没有那个官员敢于去铤而走险。这是人的天性使然,没人会不顾及自己的子女后代。贪腐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后代能过比别人的更好。仅仅惩罚他个人,或许抱着侥幸,还会行险一搏。现在要没收家庭全部财产,还要祸及子孙,代价就太大了。但杨寰宇最后那句话也对,羡慕办工厂的资本家生活好,要觉得自己也有那个本事,那也去当资本家么,做什么官员呢?

    “你说的这个吏治问题,应该是想要一个保障吧?保障不出现你所说的新的利益阶层的出现?”陈独秀问道。

    杨寰宇拿起桌上文件夹,从里面抽出一份文件,递给陈独秀。“这是我们根据前一段时间,在东北的北四省搞的土地政策,经过整理和补充形成的一个新的土地政策,等今年的秋收完毕,就会开始在北方特区全面实施。这是我说的缩小生活差距的第二步。”杨寰宇解释道。

    阎锡山在东北的嫩江、松江、合江、黑龙江四省搞的土地改革,在实际运作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有些地主土地过多。有个别县,竟然有几乎全县土地都是一家地主的土地的状况。遇到这样的地主,阎锡山也拿他没办法。总不能把他杀了或关起来,然后没收他家的土地。所以,迫切需要北方特区政府,颁布一些相关法令来约束。

    为此,杨寰宇特地回了一趟十多年都没回过的基地,去查询一些相关资料。还真让他找到了前世d撤退到台湾后,实行的土改政策。杨寰宇借鉴了这个政策的大部分,包括耕者有其田计划和375减租计划。

    。。。

第三零六章 纷至沓来(下)三 'vip'() 
    “耕者有其田条例”,规定地主可保留水田三公顷或旱田六公顷,其余由政府用征收补偿方法交佃农承租耕种。地主免征耕地,政府强制征收地主超额之出租耕地,附带征收地主供佃农使用收益的房舍、晒场、池沼、果树、竹木等定着物的基地,放领给现耕农民。放领的地价,以耕地正产物全年收获总量2倍半(分十年均等摊还)。征收方面,补偿地主70%为政府发行的实物土地债券(分十年均等偿付,并加给年息4%),30%为公营事业股票(一次给付台湾水泥、台湾纸业、台湾工矿、台湾农林公司的股票)。

    在这两个法令中,“375减租条例”杨寰宇决定照搬。因为在征收地主土地之后,地主剩余土地已经不多了。一公顷土地不过就是十五亩,也就是说,留给每户地主的土地,水田也就四十五亩,旱地的话,也就九十亩。并没有太多的土地可以让地主用来收租。

    对“耕者有其田条例”,杨寰宇还是决定有所改变,对地主保留田地没做改动,依旧是水田四十五亩或者旱田九十亩的上限。。l但对土地征收的补偿,杨寰宇决定全部给北方银行发行的钞票现金。但开放几个工业基地的政府投资企业的股权,以各个企业股份49%的额度为上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农产品加工、钢铁、电力、煤炭、工矿等领域全面开放。'。。l'也就是说,政府依旧控股,但不限制地主们购买那个企业的股票,只要那个企业49%的份额没卖光,都可以购买。只有军工一块,不允许私人参股。还有一个不同的就是,在北方特区,粮食统一由政府收购,并且,严禁粮食私自出境。这个出境,是指北方特区政府的控制区。

    这样一来,杨寰宇相信,会吸引大量人口前来北方,毕竟申领土地的成本不高。土地年收益的两倍半,分十年的话,等于每年上交收获的四分之一,十年后,土地所有权就归农户自己的了,这比去耕种地主的土地还要划算。

    有了人口,相应的工矿企业用工问题和军队扩编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途径。毕竟与进工厂做工和当兵相比,耕种的收益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进入企业做工和当兵,收入会更高一些。家里有了田地,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基本保障,挤出富裕劳动力进工厂和当兵,就成了这些家庭改善生活最简便的选择。

    陈独秀看着这份文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这个做法,是他领导的党无法效仿的。减轻地主对土地征收的抵触,既需要大笔的金钱投入,又需要政府拥有大量值得这些地主们投资的工厂企业。换句话说,不是执政的党派,这种做法想都不用想。但毫无疑问,这样的做法比起他的党在湘赣的做法要温和的多,也容易让人接受。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政策的实施,会在根本上,让cd在北方的活动失去市场。在湘赣,他们是用消灭地主的方式,夺取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吸引农民跟他们一起造反。可北方实行这个政策之后,这种杀人夺产的造反形式获取土地的吸引力就完全消失了。有饭吃,有衣穿,辛苦十年,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会去冒被杀头的风险呢?

    “杨主席,你这个政策,似乎还有个漏洞,难道北方政府不向他们收税吗?”陈独秀还是发现了问题。

    “不收,粮食由政府统一收购和销售,稳定了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