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
五十四师的举动,很快就引起了桑珠的注意。王瓒绪部在来玛如此大张旗鼓,桑珠想不知道都难。桑珠在赶到来玛,通过望远镜观察了江对岸王瓒绪的行动后,下令从其它各个渡口的守军里,各抽出一个连,秘密到达来玛渡口,等待王瓒绪部的渡江行动。
五十四师的试探性渡江行动选在凌晨进行,王瓒绪让桑珠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火力覆盖,凌晨,铺天盖地炮弹,让来玛渡口桑珠一方的阵地上,陷入一片爆炸的硝烟之中。五十四师的迫击炮,炮弹就像不要钱似的,对能够观察到的阵地,进行了十分钟的饱和轰击。藏军不象正规军那样讲究土工作业,阵地都是临时用沙袋和石头磊起来的,这下就吃了大亏,不仅炮弹的破片要他们的命,被炮弹炸得四处纷飞的还有垒工事的石块被杂碎后,飞崩的石块同样给了他们重大的杀伤。
。。。
第三一零章 强渡金沙江(下) 'vip'()
炮击过后,大约一个连的士兵,就抬着木筏,开始了试探性的渡江。江岸边上的机枪阵地,则随时准备着压制藏军的火力点。以班为单位的士兵,喊着号子,抬起一个个木筏,快速冲向江滩。只是他们冲到江滩之后,并没有下江,而是把木筏横着立了起来,充作掩体,人迅速躲到了木筏后面。刚掩藏好自己的身体,对岸的密集的步枪弹雨就把他们压制在江滩上的木筏子掩体后面,再也抬不起头来。
迫击炮再次发出了怒吼,但这一次,就不象向前那样,进行无差别的饱和轰炸了,而是对准了朝着江滩上射击的一个个火力点。原来,出击的这个连,不过是个诱饵,他们根本就没打算渡江,只是进行火力侦察的诱饵而已。而藏军显然没有识破这一点,几乎在上一次炮击中幸存下来的各个火力点,全都都被江滩上的士兵说吸引,所有的射击目标,都对准了他们的木筏。这一下,整个防御体系的火力点,全都暴露了出来。
随即,藏军们就发现,他们的火力点,马上招来了对岸的重机枪的火力压制,更为可怖的是从天而降的炮弹的重点照顾。随着一个个的火力点被迫击炮的炮弹点名,正在一线抵近指挥的桑珠马上就感到了对岸汉人们的伎俩,下命令要求各个火力点马上转移阵地,避开对岸的炮火袭击。
枪声逐渐稀落下来,在江滩上的那个连,几乎已经超过一半以上的士兵挂了彩,还好阵亡的没有几个,受伤的大多数都是被透过木筏缝隙的子弹所击伤。很明显,这个连想要乘机下入江中,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同样抵近指挥的王瓒绪只能下令这个连撤回,但木筏被留在了江岸上。上去的第二个连,依旧与前一个连一样,抬起木筏冲向江滩。
这一次,桑珠没有刚才那么冲动了,他除了让一部分火力对江滩继续进行封锁,强忍着,没有把已经到达来玛增援的各个连派上阵地,他已经明白了王瓒绪要干什么。王瓒绪要干什么?显然,王瓒绪是在欺负藏军打不到他那边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想用这种逐步清理的方式,层层剥皮似的,清除他这边的工事。。l''
王瓒绪不紧不慢的清除着对岸已经暴露出来的一个个火力点,实话说,这时候,他是真的希望自己有个重炮营,用重炮把对面的防御阵地犁上一遍。迫击炮的威力还是小了点,杨寰宇考虑到他在山区行军,加上进入高原后,人人员缺氧,给他配的都是六零口径的小迫击炮。炮弹爆炸的覆盖范围自然就小很多,威力也差了不少。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战斗,感觉到对岸火力点清除的差不多了,王瓒绪下令开始真的渡江。不过,他很快就为大意付出了代价。下水之后,在木筏上的士兵,这次真的成了活靶子。他们不仅要和湍急的江水搏斗,还要在毫无遮掩的木筏上赌运气。随着一个个士兵在木筏上中弹,王瓒绪发现对岸的火力点又多了起来。看来对面的预备队上来了,可这时候,已经下水的士兵,除了向前,别无退路,伤亡人数开始急剧上升。
这下,王瓒绪不得不对作战计划做出调整,变试探为强攻。除了机枪火力的压制,定点清除式的炮击,再次改成了饱和式的全面覆盖,同时,渡江的部队,也从一个连,变成了六个连,也就是一个半营。王瓒绪希望这六个连,能利用炮击的时间,快速在金沙江里,搭起三座浮桥。
因为没有船,大部队渡江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搭浮桥来达到快速通过。利用木筏,绳索和铁索联系,两岸的江滩上,砸下粗大的木桩来固定住浮桥,让桥保持稳定。好在金沙江虽然水流急,但并不算宽。
在覆盖式的炮击下,藏军阵地被硝烟和迷漫的尘土所笼罩,这直接影响了藏军士兵的射击精度。双方的对射,都变成了漫无目标的射击。五十四师的压制火力,看不到对岸藏军防御阵地上的火力点在那,同样,藏军也看不到江里在渡河士兵的确切位置。大家都是向自己估计的敌人方向上胡乱的射击着。
终于有木筏靠拢上了对岸,一部分士兵们在军官的指挥下站在齐腰深的水里,开始试图搭建浮桥。一部分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开始向藏军阵地展开进攻。藏军指挥所里,桑珠知道已经不再是隐藏实力的时候,他让所有在来玛的部队都投入战斗,不过,他自己却打算离开了,他知道,上去的部队要不能把刚刚登岸的敌人赶回江里,那么,这个渡口就肯定守不住了。另一方面,他下令让在其它渡口的守军,准备好撤退。
中午的时候,第一座浮桥顺利的搭了起来,开始有部队通过浮桥。桑珠知道大势已去,下令停止抵抗,所有藏军向江达县城撤退。他现在的希望,只能放在拉萨的噶厦认识到危险,派兵来协助守卫昌都。这一仗,他在来玛渡口,丢下了六百具藏军和寺兵的尸体,而剩下来的则几乎是人人带伤。
王瓒绪以伤亡四百余人的代价,占据了来玛渡口的两岸,建立起横渡金沙江的通道。进藏的第一道天堑算是越过了,只要占领江达,昌都的东面大门就算打开了。他一面命令部队的一部向撤退的藏军开展追击,一面命令部队在藏军撤退后的阵地基础上,构建反方向的防御工事,以保障渡口浮桥的安全。这条路,可算是他进军藏区后勤保障的重要通道。
。。。
第三一一章 昌都战役(一) 'vip'()
撤退到江达城里的桑珠脾气格外的暴躁,来玛渡口这一仗,他的士兵虽然死的不算多,只死了二百多个,其它的死者基本上都是各个寺庙派来的寺兵。。l''即便这样,他也损失不小,加上伤者,他的五代本已经有超过二成的战斗力损失了。只要江达守城再打上一场,没准他的损失将会达到五代本的一半。这可不是他想要的。
做为藏军中,实力最强的代本,桑珠到昌都来的目的,是想争夺昌都总管的位置的。在**,昌都总管是噶厦政府里四大噶厦之一。也就是除了各级活佛代表的宗教系统之外,世俗阶层的权力顶层。再往上,就是最顶层的摄政王了。
问题是,他现在昌都总管没争到,现在反而有可能在昌都葬送掉他恃为倚仗的五代本,这就让他有些踌躇。要是能守住昌都,即使他的五代本损失再大,有守卫昌都的大功可拿,那倒也罢了。要是守不住昌都,再折了自己的本钱五代本,那可就亏大了。而从来玛渡口的战斗来看,想要守住昌都的可能性真的不很大,除非拉萨方面,能派出主力来增援。(。。l)可拉萨方面会来增援吗?
拉萨此刻确实在为要不要增援吵得不可开交呢。在拉萨大昭寺的议政厅里,十三世dl大喇嘛土登嘉措召集了大呼图克图热振以下的一百多位僧俗官员和贵族,商讨如何应对这次汉人的行动。看着吵成一团的贵族们,dl喇嘛很是无语。在他看来,这次汉人是决意要进兵拉萨了。从他坐床以来,不管是清朝还是后来的川军,从未动用过这么大规模的兵力入藏。
这不是以前清朝也好,川军也好,没兵可用。实在是进藏的道路艰险难行,兵好过,可后续的补给供给实在困难。动用兵力越多,需要运送的物资就越多,不管是清朝的时候,还是辛亥以后的川军,都无法承担这样的运输量。这次进兵,要不是杨寰宇答应派空军协助运输和对进兵路上的五十四师进行空投补给,刘湘也不会把五十四师全师派上来,能派一到二个团那就算顶天了。
可现在在大昭寺里的这帮人,提出派兵增援的,都还在妄想着抵抗。在他们眼里,不抵抗,任由汉人进藏,那么,迟早他们现在的财富地位都会被汉人夺去。所以,抵抗是必须的,汉人说派来了多少军队,那不过是虚张声势。没人比他们更了解藏区道路的难行程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藏区道路之难,可比蜀道更难上千倍万倍。而且,还不光是行路难,更多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一般人入藏,会很不适应这种高原地带,氧气稀薄的环境,走同样距离的路,所耗费的体力在藏区可多多了。基于这种认识,说汉人动用了一个整编师二万余人进藏,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吓唬人而已。或许,攻打昌都有可能,继续进兵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派出增援,守住昌都,那绝对是最正确的选择。
至于那些反对增援的,倒不是不担心汉人进藏以后,夺去他们的财富地位。可他们更担心的是自己人。在藏区各个代本团,基本上都是各个贵族的私兵。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才会有五代本有二千四百人,而一些小的代本,仅仅五百人这种情况。反对的这些人,他们想的是,汉人来了,虽然有可能夺去他们的财富地位,但依据以往的经验,汉人来了之后,只不过是要求他们服从他们组建的政府的领导而已,至于日常领地内的事情,一半都是不干涉的,以往如何,依旧如何。可要是去增援,万一自己的代本打没了,那不用汉人来夺取他们的地位财富。那些有兵的其他贵族们,就会把他们的财富地位给夺走。与其这样,去增援的不是傻子吗?
dl喇嘛心里其实也没个准主意。不然,那里还用召集这些人来商议?在dl喇嘛心里,对汉人进藏,他倒不是很抵触,但他对汉人在藏区指手画脚的想高人一等,还是很反感的。对他来说,认可自己是华夏人,他一点都不抵触。藏区从大唐时期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与大唐文成公主和亲之后,一向与中原王朝间的关系就是一种藩属的关系。在唐以后这一千多年里,虽然吐蕃与汉族王朝之间,时战时和,但有一点,汉族王朝都没有太过干涉过藏区的内政。这也是dl的底线。
在1900年,当时的清朝政府,对dl提出对藏区援助军火,抵抗英军入侵的要求不予理睬,直接导致他被英军赶出拉萨,被迫流亡蒙区的库伦。从此,他对清政府极度不满。但英军的强大,使dl终于认识到现在社会与以往的不同。所以,在他后来回到拉萨之后,在当时英国的驻藏代表伯尔的诱惑下,本就对清廷不满的他,接受了英国人的帮助,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设立警察局、邮局、创办贵族子弟学校,建立新式藏军、创办电厂、造币厂等等。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经过英国人创办的贵族子弟学校里毕业出来的贵族子弟和英**官训练出来的年轻藏军军官们,大多亲英。而且,他们试图要推翻现在的噶厦政府和**政教合一的体制,在**建立起一个议会制的新政府。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也让他明白,这些英国人,在与他友好亲善的外表掩护下,干的却是要推翻他在**的统治的事。他们的行为让他感觉到,比当年的清政府更不能接受。
于是,他一方面把亲英分子驱逐出噶厦政府的核心,包括他一手提拔扶植起来的藏军总司令檫绒,免掉了檫绒藏军总司令的职务,只留下了一个四大噶厦之一的葛伦的职务。另一方面把军队重归各个贵族分别统领,不然军官们再有机会涉足**的管理。此外,他还关闭了贵族子弟学校,赶走了控制着藏区警察大权的英国人索南莱登。
。。。
第三一二章 昌都战役(二) 'vip'()
可以这么说,十三世dl从来没想过要把藏区**,对于华夏政府向藏区派驻官员,他是能接受的,也愿意接受华夏政府的册封。但藏区的事,要他说了算,他只想着能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做他的政教合一的土皇帝。可这次汉人如此大的规模进兵藏区,又为的是什么呢?会不会象1900年的英国人那样,把他逐出拉萨?这也是他拿不定主意是战是和的关键。最让他纠结的是,即便他想沟通,都找不到该和谁沟通好,兵是刘湘派来的,刘湘也不过是个**的四川省主席而已。将来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与刘湘谈得出什么来?那怕谈的条件再好,以后统一了华夏的华夏政府会认账吗?
去和南京政府谈,那也没用啊。南京政府现在对刘湘并没有辖制的权利,就算与南京政府达成协议,刘湘会听他们的吗?至于华夏的另一大势力北方特区,那里还有一个班禅喇嘛在他们的蒙区呢。据说班禅喇嘛对北方特区稳定蒙区,做了不少的事情。不用说,他们对刘湘同样没有辖制权,就是有,dl也不愿意和北方特区打交道。想都不用想,北方特区就算不干涉藏区的具体政务,也肯定要把班禅喇嘛搞回日喀则,来分自己的教权。
打是明显打不过,和又不知道能去和谁谈。dl大喇嘛的郁闷那真的是没法说了。看着依然在争论不休的贵族和僧官们,dl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争论,能不能给自己些启发。
只是dl越听下去,他的思维就越混乱。驻和的这些就不说他了,反正他们和自己一样,嘴上喊着不能打要和谈,可和谁谈?就是那句话,提着猪头找不着庙门。主战的也同样是一片混乱,有人主张收缩兵力,守卫拉萨,有人主张增兵昌都,把汉人打回去,有人主张逐级防御,拖垮汉人军队,有人主张避开汉人主力,去骚扰汉人军队的后勤线。总之,要打也一样拿不出一个具体的打法来。听听看,好像谁的说法都有些道理,可仔细想想,这些办法也没有什么用,因为提出主张的,也往往都是一个概念,具体说到如何实施,就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了。这样乱哄哄的争论显然解决不了问题,最终依旧需要dl来做出决断。(。。l)
“要不这样吧,从昌都附近的波密、林芝、类乌齐等地方,调几个代本过去,看看汉人军队的战斗力,不行的话,就让娃子们撤下来。不管怎么说,是做个姿态也好,是拖时间也好,打总是要打一下的。反正绝不能不战而降,那样的话,汉人到了这里,也会以为我们怕他们而欺压我们的。另外多派点探子,如果打不过他们,最终昌都被汉人占领,那就在昌都看看他们汉人在那做什么,要是他们另外成立官府,剥夺了寺里僧官们的权力。那我们就把兵力集中到拉萨,和他们决一死战。要是他们依旧维持原有的次序,那我们就考虑派人去和他们谈判。”终于,大呼图克图热振提出了个相对靠谱的建议。其实,热振也和dl一样心里没底。在藏区,除开dl,就是他这个大呼图克图的地位最高了。他有着和dl同样的疑虑。
还有比这更好的处置办法吗?没有!所以,争吵了半天的贵族们,终于全都噤声了。热振提议出兵的几个地方,都是离昌都不远的地方。如果昌都失守,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几个地方。所以,他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增援对他们来说,责无旁贷。那些高喊议和的人,看到不需要他们出兵,自然也就就坡下驴。
从昌都周边,藏军凑了四个代本五千人马,增援昌都,这四个代本加上在昌都的五代本,统一归昌都总管,噶厦索南旺堆指挥。这让正准备跑路的索南旺堆心里大骂了热振好半天,原本,昌都总管虽然是索南旺堆,可驻守昌都的军事长官是五代本的桑珠。守卫昌都在索南旺堆看来,那就是桑珠的事情,来玛渡口一失守,索南旺堆就让家里的管家,把家里的财产往拉萨的家里转移了,他本人也做好了随时开溜的准备。可热振的这个提议,让他瞬间从昌都的最高行政长官,变成了最高军政长官。这放在平时,当然是件好事,可在这大兵压境的时候,自然是件坏的不能再坏的事了,这怎么能不让他破口大骂?但事已至此,索南旺堆只能守在昌都,筹划怎么和王瓒绪的五十四师作战。
增援来得是林芝的三代本,波密的九代本,类乌齐的十四代本和洛隆的七代本。这四个代本里,林芝过来的三代本算是最强的有二千人。索南旺堆把他们留在昌都守城,另外三个代本,兵力都在一千左右,索南旺堆把九代本派往妥壩,接应守江达的桑珠。另外,把留守昌都的五代本剩余人马和十四代本,一起派去江达,增强江达的守卫力量。七代本做为机动兵力,先放在昌都,看具体战况再做决定。这样一来,在王瓒绪进攻路线上,藏军也算是布置了一个阶梯防御的阵型,一线江达守军约三千,中间的妥壩有一千,守卫昌都也有三千。
不过,五十四师在渡过金沙江后似乎并没有急于进攻江达。而是派出两个个团,沿着金沙江向南扫荡,轻易攻克没多少守军的贡觉和武成,兵锋直指江芒康。王瓒绪可没想强攻昌都,他的打算是从南面藏军兵力薄弱处入手,在南面渡过澜沧江和怒江,迂回到洛隆。直接切断昌都守军的后撤之路,把昌都的藏军直接包围起来,打个歼灭战。
。。。
第三一三章 昌都战役(三) 'vip'()
只是索南旺堆的醒悟太迟了。这还是刘湘的川军部队,换成杨寰宇北方军区的部队,都不用费那么大的事,直接就在他的后方空降了。可就算王瓒绪用的是笨办法的大规模机动迂回,现在索南旺堆察觉不妙的时候,他也没办法跑了。因为在江达,王瓒绪的部队已经对据守江达城的桑珠部发起了进攻。这个时候,索南旺堆绝对不能跑,且不说他的后路会被切断只是预估汉人军队的作战意图,他无法不战而逃。就算是被切断后路,他也不能丢下三个代本不管,自己逃之夭夭。
王瓒绪对江达的进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