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来参加会议的人,除了孙宝琦和张昭德事前知道一些外,其它几个对这事竟然是一无所知。不过,任谁听到这个消息,也都是兴高采烈。藏区的不稳定,早就是华夏的老问题了。以往,藏区就是个半**的状态,甚至可以说,更多是象一个藩国的形式存在着。

    所有参会人员里,脸色最苦的无疑是张昭德。现在的藏区,从财政角度来说,那纯是个赔钱货。不管搞那样,都是净投入,至于说收入――税收,拜托你睡醒了吗?第二个头疼的,是茅以升,因为杨寰宇告诉他,要他规划修建兰州到拉萨的铁路。实话说,茅以升对这个要求是不以为然的。

    “主席,这条铁路可不好修,而且耗资巨大。问题是,这条路修好以后没效益啊!藏区有什么大宗货物要运出啦吗?还是我们这里有大宗货物要运过去?”茅以升实在是想不明白杨寰宇为什么急于造这条铁路。

    “这条铁路的建造,经济利益的角度并不是当前最主要的,重要的在于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有了这条铁路,从政治意义上来说,会让藏区和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便捷,对内地和藏区的物资交流也更方便,更关键的是,在新疆方向上,面向欧亚大陆的通道之外,开辟了第二条面向欧亚的通道。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杨寰宇解释他的这个要求的出发点。

    想到现在北方特区在中东的几个海外基地,加上杨寰宇强调的战略意义。在座的人似乎明白了点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因为似乎明白的那点意味,有些太过大胆和不可思议了。当南方的南京政府和南方各省还在为几省之地混战的时候,眼前这位年轻的主席就在为对外扩张布局吗?从战略角度来讲,与英国人以印度为跳板染指藏区一样,反过来,这是想以藏区为跳板,染指印度?

    只是想到杨寰宇现在在中东的所作所为,这好像也是应该的啊,真要有一天,华夏扩张到印度,可不就能和中东那边连成一片了吗?可这是不是有点太异想天开了?要知道,印度现在可是号称是英国国王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啊,英国人会没反应?

    “你这是想把华夏疆域向元朝时看齐?”依旧是茅以升大着胆子问道?他觉得除此之外,没有理由在现在这种时候去规划什么到拉萨的铁路。有这个钱,那怕在蒙区多修几条铁路也比修到拉萨去要值呀。

    “这个需要看机会,多做些准备总是不错的,就算没这个机会,能巩固藏区与内地的关系,这个钱就花的值。当然,如果以后有别的机会,有准备总比没准备,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强。”杨寰宇没承认,但也没否认。他不介意别人有这个怀疑,在他看来,只要二战爆发,拿下印度,又有什么不可以?无非多个联邦而已。而且,从现在己有的情报看,德国的那位大独裁者的发展情况很不错,不出意外,再有个一年多,他就应该爬到总理宝座上了。

    开疆拓土,为华夏立不世之功,这对每个有抱负的华夏人来说,都有着无比的诱惑,这可是能名标青史的大业啊。真有这个机会,谁愿意错过?只是这样的话,会不会引起这位年轻的主席,在北方特区穷兵黩武?

    “怎么,你们担心我会无端挑起战火?放心吧,首先,这条铁路,从兰州到拉萨,虽然只有二千公里出头,但我估计啊,没有五年的时间,是绝对建不起来的,没准光是考察线路制定方案就起码需要两年。六七年以后,世界形势会是什么样?我们谁也不知道。可即便这样,我们不要忘记,英国人的势力虽然目前撤出了藏区,可你们能保证他们不卷土重来?别的不说,你们看看地图,英国人从加尔各答港上岸,到越过边境到江孜,进而进攻日喀则和拉萨,才多少公里的距离?而我们要调兵到拉萨,就算走川康入藏,需要走多少距离?而且,走川康的话,只能是步兵步行。所以,建这条铁路,不仅仅是机会来临时的扩张,同样,从防卫的角度来说,也必须要建。现在的战争,对物资的依赖越来越大,有了这条铁路,才有了根本性地保障。”看着在座的几个人欲言又止的神情,杨寰宇心里叹了口气,华夏的文人,重守成而缺狼性,他们缺乏扩张的**。看来也只能在守成的角度上来说服他们了。

    听了杨寰宇这么说,在座的几个人终于丢下疑虑。虽然他们心里明白,这依旧不过是杨寰宇的一个托辞而已。可从守卫疆土的角度上来讲,也不算是没有道理。况且,杨寰宇也说到了,这条铁路的建设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想要建成,没个六七年,那是肯定建不成的,说不定十年也建不起来也没准。

    。。。

第三一九章 藏区琐事 'vip'() 
    在关于藏区未来的建设甘藏铁路的问题上既然大家一致形成了共识,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藏区的根本问题――教育。在杨寰宇的思想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言同语、衡同制,这些才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基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军队。至于其它的什么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什么宗教信仰的差异,就都属于细枝末节的小问题了。

    不过作为教育主管的梅贻琦,对这个问题上,显然没有什么准备。不过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教师从哪里来。“现在在这里,想要找到足够的教师倒是没问题,可藏区的话,问题可就太大了。在藏区工作的教师,藏语可是必须要会的。现在要找到既有资格做教师,又懂藏语的人,恐怕找不到几个啊。”

    由于藏区至华夏中原之间交通条件的制约,在过去的年代里,藏区是相对比较封闭的一个区域。即便是在川康一带和与藏区交界的青海等汉藏杂居区域里,会说汉语和藏语的人虽然不少,但要找能书写汉语和藏语的人却不多。毕竟华夏的教育普及程度,在此之前实在是太低了。不会写,要当老师又怎么可能?

    “办法倒是有一个,我们可以分阶段进行。先在汉藏杂居的地区,找一些识字的又懂藏语的人,不一定他们一定要识多少字。只要能教初小的水平就行,给他们做个简单的培训,先让他们教最基础的汉语会话和基本的文字。这样到高小,那些藏族的孩子们应该能听懂基本的汉语,给他们上课的老师就好解决了。”孙宝琦提出了一个临时性的办法。

    从学汉语的角度来说,能够认识500汉字,阅读我们的大众读物,八成汉字都认识,如果掌握1000个汉字,九成的阅读都没有问题,如果掌握2000个汉字,那么除开个别人还需要查阅字典外,基本上的阅读都已经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小学阶段的教育就是基本上能够认识3000汉字,能够书写2000汉字。就一般大众而言,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就基本没有问题了。

    “这个办法不错,初小三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培养出一批懂藏语的老师队伍,接班高小乃至中学都不成问题了。而且,这些临时教师接下去可以去给成年人办扫盲班,他们的出路问题也能解决。这样的话,或许只要有二十年,整个藏区应该就没人不会汉语了。这个办法在以后的其它地区也可以照搬。”杨寰宇对这个办法非常赞成,这样办的话,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在藏区开办各级学校。

    “是个好办法,我就照这个办法去安排下去。”梅贻琦有点赫然的表态。这个办法并非是他想不到,而是事先他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参加会议之后,他已经被一系列的事情给震撼了,毫无准备之下,脑子里一时间没转过弯来。

    “法律上有没有问题?”杨寰宇转过头,向眼下负责北方特区法律问题的廖磊问道。

    “法律问题好解决,我准备把我们北方特区现行的各项法律条款,直接搬过去。以后我们这里再有什么新法令颁布,藏区也一体实行就是了。”经过新疆平叛事件之后,廖磊对杨寰宇在法律上的观点也非常熟悉了,他直接表态道。

    在杨寰宇处理新疆的各个少数民族的问题时,杨寰宇强调最多的就是一视同仁。不管是汉族还是其它少数民族,既然要求一样的权利,那就要负担同样的义务。向前世华夏对新疆的犯罪分子实行的“两少一宽”的优待政策,在杨寰宇看来,那里还是公平?特别是这个政策面向的对象,竟然是犯罪分子。这样一来,那怕是对少数民族也是不公平的。遵纪守法的人享受不到这个优待,犯罪分子享受这个优待的结果,是更加肆无忌惮的犯罪,反正付出的成本轻。这样一来,倒是在变相鼓励他们去多犯罪。其次是少数民族不计划生育,难道少数民族是大熊猫怕他们灭绝吗?还有民族加分之类。所以到后来,才会有“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这样的顺口溜出现。

    这种事情,杨寰宇绝对不会干。底线之内,既然要各个民族平等,那就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可以享受特权。至于谁要突破底线,比如分裂或者叛乱,那就杀尽这些试图分裂或者叛乱的人,而不会去考虑这些人是什么民族。

    “是应该这样,不过藏区情况有点特殊,在法律颁布之后,要做好宣传,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毕竟,藏区从某种程度来说,他们之前还大体上属于奴隶社会。各个寺庙的僧官和各地的贵族享有着种种特权,虽然我们废除奴隶制,但这个工作的推进还是需要一步步实现的,贵族们对奴隶掌握着生杀大权已经成为习惯,想要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如果有这样的案例,对罪犯不姑息的同时,要把案例向全藏区通告,要让所有藏区的人都知道。”杨寰宇虽然同意廖磊的做法,可依旧叮嘱道。毕竟从奴隶社会一步跨进资本主义社会,这个跨度还是异常巨大的。

    “资金的问题,是不是等各个部门拿出预算计划再讨论?”不等杨寰宇开口,张昭德主动说道,其实,除开铁路投资巨大以外,其它方面的投入应该不会太大,毕竟藏区的人口基数也不大。而且,即便是投入巨大的铁路建设,从勘察设计要开工建设,也是分好几年。这点钱对杨寰宇来说,负担并不重。只不过,张昭德和杨寰宇有默契,既然放到会议上说,该打马虎眼的地方,自然还是要打马虎眼的。他这样的抢先表态,自然就封住了其它人的嘴,也让杨寰宇不用费心去掩饰和解释。

    。。。

第三二零章 机构改革的准备 'vip'() 
    藏区的各项事务都在会议上确定下来之后,各人纷纷离开。孙宝琦却借口要与杨寰宇同车,去杨寰宇那里看女儿而留了下来。杨寰宇猜想他是有话要对自己说,而且是公事。自从杨寰宇涉足核心管理层开始,直到现在,虽然也会在家里的书房处理一些公文和公事,但在家里,却绝对不会与家人聊到公务的事情。杨寰宇只想让孙用唯孙用梓姐妹俩过无忧无虑的生活,慢慢下来,就连孙宝琦到他家里,也不再聊涉及公务的话题。孙宝琦找借口留下来,不用说,一定是有涉及公务的事情要谈。

    杨寰宇让王以哲进来,给孙宝琦重新泡了杯茶,拿出烟来向孙宝琦让了一下,然后自己点起一根,静等孙宝琦开口。

    “寰宇,你觉不觉的,现在的行政架构有点简单了?各个警备区的的权利过大了?”孙宝琦一开口,就是个大问题,让杨寰宇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要说北方特区的权利结构,从特区政府这一块来说,只有八个委员会,经济指导委员会、

    工业管理委员会、农业管理委员会、民政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外事委员会、教育委员会和财政委员会。'。。l'监督权在内务部,经济指导委员会就相当于内阁了。其它的权利就在杨寰宇的北方军区司令部。而下一级管理层里,就属是个警备区司令部了。之后才是各个省的与八个委员会对应的各个部门。

    这样一来,部门虽少,但各个委员会的权利是非常大的,象财政委员会,税务、海关、政府财政、货物进出口、商业管理等这些牵涉到收入的部门都归他管。但也有部门管的少,比如法律和教育。

    在这些部门之中,也难免有许多地方的权利是交叉的。比如涉及土地的话,工业、农业、民政、财政四个部门都涉及到。工厂要征地建厂,要民政确认这个地是谁的,是政府土地,还是农民买下来的土地,政府土地的话,现在有没有人租种,如果有人租种还需要农业部门同意,并由农业部门帮着调整土地,最后,涉及买卖,还要财政出面。

    特别是土地要是被农民买下,如果农民不愿意卖的话。还要换地方,在北方特区,如果农民买下的私有土地,本人不愿意卖的话,任何人和机构部门都不得强行买卖。这样的事虽然很少,但也并非没有。很显然,这样转着圈的要各个部门协调,效率肯定不会高。孙宝琦的机构设置简单了,就是指这一点。

    处于北方特区和各省之间的四大警备区,则控制着特区政府和各省之间的政令的传递。就是说,没有四大警备区的同意,特区政府的各个部门的指令是得不到各个省的响应的。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其实是北方军区司令部。做为军管,即便是北方特区的各行政部门下达的指令,也需要由北方军区司令部签发才有效,然后由四大警备区做为军令转发下去。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强调北方特区是军管。虽然特区政府主席和北方军区司令部总司令都是杨寰宇,但在手续上,就是这么做的。这样一来,说起来一道北方特区政府的命令,要多拐两层才能到达各个省区。而不是从北方特区直接到省区的简洁模式。

    “你的意思是,在行政上,把各个委员会有重叠的地方拉出来,单独设立新部门。然后指令直接到省,免去司令部这儿的中转?”杨寰宇听明白了孙宝琦话里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取消名义上的军管。不对,说错了,是名义上取消军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管着警察系统的内务部是隶属于北方军区总司令部的。

    “不错,事实上,这样转个圈,很没必要!总司令部下去的命令,各个警备区会提出异议,拒绝执行吗?不会的,那样的话,就是违抗军令。这样一来,四大警备区并没有起到实际上的管理作用,反倒占据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他们也不懂经济方面的,这些行政命令由他们中转也毫无意义。除了让外界,说你杨寰宇是军事独裁以外,怕是没有任何好处吧?”孙宝琦耐心的和杨寰宇解释。杨寰宇心里苦笑,何止他们不懂,自己也不懂啊!各个委员会发来的文件,自己也就是看看,了解一下,基本上都签字下发了。除了给自己找到了做不完的事,好像也真没太多作用。

    孙宝琦的话是没错,但问题是,这些行政部门该怎么设置才合理?那些是必须要设置的,那些又是不必要设置的?杨寰宇对这些可是一窍不通。两世为人,他都是军人,何尝去真正的管理过行政?不过,有一点他是明白的,那就是机构部门也并不是越多越完备就好。官员多了,并不能提高效率,反而降低效率。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部门之间适当的权责交叉,有时反而更有效率,甚至还有一个意外作用,那就是变相的监督。

    而杨寰宇还有一个困扰他很久了的问题,就是他手头合适的人太少了。虽然做行政工作并不需要太大的能力,只要勤勉认真,尊章办事就能做好,可基本上的能力还是要有的。只是杨寰宇手上,要军官有大把,要文官,就没几个了。让他纠结的是,这些文官虽然不需要太强能力,可专业知识还是要具备的。你要一个人去收税,他总该知道,他辖区里,该收些什么税,税额怎么确定,怎么知道对方有没有逃税,漏税等等,你找个两眼一抹黑的人去做,能做好才怪。

    。。。

第三二一章 诱人的援助 'vip'() 
    昆明东郊的一座建在山坡上不起眼的小军营,这里远离公路,绿树掩映,不仔细察看的话,谁也想不到在这里,还有一座军营。'。。l'这里戒备森严,暗哨密布。这是冯玉祥日常居住的地方。说来好笑,长的高大魁梧的他,胆子却异常的小。自从宣布**之后,他在昆明南郊军营的司令部里,白天就从来没去过。要去,也是在晚上偷偷的去。因为他怕被别人派来的刺客暗杀。为了不影响军中日常的运作,他甚至把他的私章都交给坐镇司令部的鹿钟麟保管,代替他签署和发布一些日常的命令。

    经过一年多的扩编,冯玉祥现在手下的军队已经扩编了六个师,而他也把他的部队改名为国民军,原三十九师和十八师全部拆散分别编进各个师里。部队的序列编为韩复渠的第一师,过之钢的第二师,闻程烈的第三师,吉鸿昌的第四师,宋哲元的第五师和佟麟阁的第六师,鹿钟麟被任命为国民军参谋长。

    此刻在冯玉祥的会客室里,冯玉祥正在和一位特殊的客人在交谈。来人是共产国际的代表米夫。自从英国人被杨寰宇收拾之后,英国在藏区的各种政治和商务代表以及军事顾问陆续退出藏区。而刘湘派王瓒绪进军藏区之后,随着王瓒绪逐步接受藏区的各个地区,英国在藏区的各路人马撤了个一干二净,英国在藏区苦心经营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人显然不可能再明目张胆的和冯玉祥勾勾搭搭,答应供给冯玉祥的资金和军火,除了已经交付的,后续的自然也就没有了。

    在没了英国人的资金支持之后,急速扩军的冯玉祥,军费立刻就紧张了起来。靠贩卖烟土的那点收入,支持原来的一二个师,还能勉强。现在要支持六个师,那里撑得住?可云南交通不便,耕地也少,特别是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大多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奴隶社会,生产力可想而知。就算他想收税和强行摊派,也刮不到多少钱。

    无奈之下,他不得不搞起了官兵平等,全军加入基督教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用宗教来稳定部队。他自己也在去部队的时候,穿起了粗布军装和草鞋,以示自己不搞特殊化。并且,用这个形象,拍了多张照片,登载在报纸上,做为宣传。

    他的这一举动,自然获得了士兵们的好感。华夏人向来都是不患贫而患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