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杨寰宇第一次召集了北方特区政府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席会议来商讨这个问题的解决。包括新加入的成都警备区司令刘湘在内的几乎所有军政主官都参加了这次会议。显然,在杨寰宇心里,是期望川康这边,能分担掉大部分安置的压力。其次是徐庭瑶的乌鲁木齐警备司令部的辖区,对那里,杨寰宇一直都存在着改变那里不同民族人口比例的想法。或许,现在这样的大规模移民,能使那里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有所下降。至于后续的跟进,只能慢慢来了。

    按照川康耕地七百万公顷,新疆耕地五百万公顷,甘肃耕地五百万公顷,加上绥远察哈尔的大约七百万公顷耕地的预计来说,这几个地方的耕地面积相加,应该能与东北十省的耕地面积持平。也就是说,可以从东北地区,分出大约三分之一的移民,前往这几个地区。

    以目前北方特区占全国大约三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吸引大约一点五亿人口到北方特区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关键在于北方特区的配套跟不上。从原来的五千万人口基数,加上川康新近加入后增加的四千万人,总的人口要从原来的不到一亿,突然扩张到华夏人口的近一半,各种物资的供应,各种专业人才的缺口,显然就成了大问题。这是杨寰宇事先没考虑到的。他还是低估了土地对华夏百姓吸引力。

    在北方特区在为突然暴涨的人口问题商讨对策的时候,南京政府也在为人口流失商讨对策。北方特区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受到影响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南京政府。辖区里,虽然地主和自耕农受这一政策的影响不大,可雇农的大量流失,对辖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有地没人种,眼看着土地的荒芜,显然也是让人难以接受。一时间,在农村,大量的土地被出售,问津者却不多。一个五口之家,能种三十亩地,已经是极限。买来土地放荒,这种事肯定也是没人会做。

    这似乎是在逼迫着南京政府也向北方特区政府看齐,在南方各省推行类似的政策。从内心来说,不管是总统胡汉民还是政府总理汪兆铭,抑或是掌控军权的蒋志清,他们对这个政策都没什么抵触。因为从他们的领袖孙文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里,平均地权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只是孙文虽然提出了口号,却没拿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孙文创建d的时候,他的支持者里,绝大部分都是地主和由地主转化而来的民族资本家。对待这些人,d是无法拿出强硬措施来搞什么平均地权的。如果那样做了,对那些曾经的支持者们来说,无疑是d的过河拆桥。丧失了这些支持者,无疑会动摇d的统治基础。前世的蒋志清转去台湾以后,之所以可以顺利的把“耕者有其田”政策实施下去,与当时台湾的那些地主和民族资本家与d之间没什么关系有着直接的关系。可在大陆他就无法这么做,因为他依靠的江浙财团,是他无法翻脸动手的,加上政府军队里的高官们与地方上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想要实行平均地权的他来说,阻力之大,风险之高,都是他无法承受的,这才注定了他的失败。

    做为理论家,孙文无疑是很出色的,他的“三民主义”里,除了民族自决权这一条,杨寰宇也打心底里认可。但作为执政者,孙文却是个失败者。用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来描述他,绝对是再恰当不过。这也是杨寰宇始终瞧不起孙文的根本原因。孙文提出了近乎完美的理论,却拿不出具体实现的办法,甚至在他的执政生涯里,所作所为与他的理论往往背道而驰。他提倡民主,却让党员宣誓对他个人效忠,不容有任何反对他的意见,组建党军实行独裁。他嘴上说关注民生,却让他的治下,民怨载道,以致死后,民众自发签名,拒绝他归葬家乡。

    现在,当南京政府开会讨论起这个怎样搞平均地权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事他们眼下没法搞。可北方特区的搞法,他们又无法仿照,因为南京政府没钱。虽然眼下华夏的关税大部分进了南京政府的口袋,但这些收入还不够军费的开支。

    。。。

第三二七章 被撼动的基础(中) 'vip'() 
    杨寰宇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耕者有其田”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在他认识里,是对北方特区辖地的一种改革,一种稳定民心的办法,一种藏富于民的善心。实际上,这也是在经济上,对南京政府的一种宣战。而且,这种战斗的影响力,远远大于战场上两军对垒所获得的胜利带来的那种影响。这种影响力几乎摧毁了南京政府的统治基础,虽然有不少地主反对这样的政策,但那些从地主转化而来的民族资本家们,显然是能够接受也乐意接受的,因为他们已经在经营企业和经营资本的过程中,认识到搞工业企业和商业金融,比在土里刨食所获得的利益更大,这才是对南京政府最大的打击。

    在南方的民族资本家们,也很期待南京政府也能象北方特区那样做,这样,就会有巨量的民间资本投入到工业企业、商业、金融等各个急需大笔投资的行业里来,为他们扩张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增砖添瓦。对于那些刚刚从土地里刨食转变成投资者的土财主,他们并不担心会产生什么威胁。只有在这一点上,他们对北方特区的政策有怨言。因为北方特区不允许涉及到国防和民生的企业,由他们去控股,并因此获得暴利。

    张汉卿在南京政府的对策商讨会上,提出的建议很简单。“和北方特区政府谈判,然后和他们联手在华夏全境推进‘耕者有其田’政策。”当然,张汉卿的提议没讲得太明白,谈判谈什么?北方特区政府为什么要和南京政府联手?这样做的话,南京政府是要付出多少代价?杨寰宇对南京政府的要价底线在那里?但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如果北方特区愿意和南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谈判的话,那南京政府至少是要和北方特区组成联合政府。

    这是一个让d的各个巨头们很难堪的建议。当初,正是在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这d四大元老的支持下,胡汉民和汪兆铭的默认下,蒋志清趁杨寰宇在美国伤重昏迷的时候,策划发动了“清党”行动,试图把兴华会和cd的成员清除出军队系统。可以说,这是一个不成功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兴华会和d的对峙和南北实质上的分裂。

    如今,要他们再次去把兴华会请回来,并低头去和北方特区政府谈判,这让他们的老脸往那放?再者说,想要北方特区政府同意的话,别的不说,最低要求,杨寰宇肯定依旧会要把持军权。(。。l)那d辛辛苦苦夺来的军权就这样拱手相让?

    再从民心来说,北方特区政府率先实施了“耕者有其田”政策,现在南京政府即使跟在后面实施,恐怕在民间,也是更多的百姓都会念北方特区政府的好,而不是称赞南京政府,要是这个政策的实施还是在与北方特区政府达成一致,得到北方特区政府的支持之后,再实施的话,d还会有人拥护吗?

    “汉卿,这事怕是不能这么做!杨寰宇他会不会答应这个合作在其次,这样做的话,南京政府的合法性都会受到质疑,我们d怕是马上就面临着再次下野的局面了。”首先开口反对的,出乎意料的既不是四大元老,也不是胡汪蒋这些党内实权人物,而是立法院院长居正。

    “是啊,现在的北方特区,说白了就是个军政府,杨寰宇是以北方军区总司令兼任政府主席,虽然政府里设置了各个委员会,但划分的政区,依旧是以各个警备司令部的长官徐树铮、阎锡山、刘湘、吴佩孚、徐庭瑶为首。整个就是个军人独裁政府。当年,段祺瑞在位时,好歹还有个军事委员会,也不太干涉政府执政,你们看看现在的杨寰宇,比段祺瑞更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你们想再回到军事委员会成为压在政府头上的太上皇那样的政局?”元老吴稚晖气哼哼的质问。

    “倒不是一定要去和杨寰宇谈判,向他低头,我们开会的目的,不是要解决怎么搞这个平均地权的事么。汉卿也不过是个提议!”主持会议的汪兆铭笑着打圆场。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做为政府总理,汪兆铭算是尝到了没钱的滋味。虽然他通过增发货币和发行国债,缓解了部分危机。可他知道,增发货币这个应急的法子,就是一颗隐形炸弹,过几年,这事万一处理不好,恐怕面临的局面会更糟糕。

    对当初搞“清党”,汪兆铭是保留看法的,到不是他与杨寰宇有什么交情,而是他觉得已经获取政权,没必要搞得血淋林的,况且,在d获取政权之后,杨寰宇并没有采取什么行动要把政权通过武力抢回去。反倒是“清党”一搞,直接引发了国防军的分裂,搞成了眼下这种南北对峙的分裂情形。动武,不是人家的对手。本想通过慢慢的发展经济,梳理这个国家,结果,人家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就是眼下这种大杀招,根本就是釜底抽薪啊!

    在会议上,同样也很少说话的蒋志清也在脑子里琢磨着,对杨寰宇搞得这个“耕者有其田”他心里也很赞成。如果说,对湘赣农民军的数次围剿,让他见识到土地对农民的吸引力的话,这次北方特区政府的“耕者有其田”政策的颁布实施,则让他真正感受到了华夏农民对土地的狂热。短短数月,大江南北到处都是拖家带口往北的人流。根据守卫长城沿线各地的统计,出关民众数量已经近亿之多。如果说,刚开始他们都还不以为意,看着蜂拥出关的民众,还想看杨寰宇的笑话,赌他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流民潮的冲击的话,现在,他心里感到的就是恐惧了。

    。。。

第三二八章 被撼动的基础(下) 'vip'() 
    “我倒是觉得汉卿的提议也不失是个办法。(。。l)我们自己没能力解决这个难题,但这个难题拖下去对我们党的执政有利吗?我看绝对是弊大于利,与其这样,与北方特区的杨寰宇接触一下,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么。听听杨寰宇会怎么说,看看他有什么要求,要是他的要求实在太过分,我们还可以拒绝的么。”给蒋志清出谋划策,给湘赣农民军搞围困之策的d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开口支持张汉卿的提议。

    李石曾会支持张汉卿的建议,出乎了与会的大部分人的意料。要知道,当初他可是力主“清党”的骨干力量之一。现在他赞成去和杨寰宇谈判,无疑是他在自己的脸上,自己扇了自己一个大巴掌。承认当年的“清党”行动中清除兴华会的行动是错误的。

    “我也觉得是可以去谈谈,不得不说,北方这么搞,是很得民心的。我可以这样说,如果在这以前,我们还有机会与杨寰宇一较短长,还有统一北方的希望的话。这件事之后,杨寰宇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将来只会是他挥兵南下。'。。l'与其到那时,我们一败涂地的被赶下台,丧失所有,还不如,趁现在我们还具备一些谈判的筹码,在未来可能形成的联合政府中,保留一定的权利。”一直坐在轮椅上昏昏欲睡的张静江也开口支持道。三天的会议,让他疲惫不堪,但他对在座每一个人的发言,并没有丝毫的忽略。做为南京政府与江浙财团之间的纽带,他当然清楚在上海的那帮民族资本家们心里的想法。

    眼下,华夏的工业重心都聚集在北方。随着杨寰宇的“耕者有其田”政策实施,势必会再次聚集起一大笔的资本进入这些企业。这对华夏南方的那些工业企业来说,绝对不是好事,对手的壮大,意味着他们可能丢失更多的市场份额,甚至可能在竞争中彻底的败下阵来。显然,从江浙财团的角度来说,他们同样期望着南京政府也能象北方特区政府那样,通过平均地权的做法,集聚起一笔巨额资金投入到他们的企业里去,壮大他们的产业。

    现在,南京政府显然是拿不出办法来解决这个平均地权的问题。那么带来的后果,那就不仅仅是农村那些雇农北迁的问题了。有可能这些民族资本都会往北跑,因为他们跑到北方去的话,虽然不可能得到最大的那份好处,但在北方的工业化大潮里,分一杯羹还是有可能的,相信杨寰宇也不会不欢迎他们的投奔。

    如果这些民族资本家们也靠向北方的话,d的这个南京政府,还能支撑多久?没了江浙财团在财政上给予南京政府的支持,南京政府还有力量维持继续在湘赣围剿农民军的军事行动吗?南方归顺的那几个省会不会再次与南京政府分道扬镳?或许,还有很多人还在为怎样保住手中的权利在算计,始终不愿意承认北方特区政府的这个政策已经彻底动摇了南京政府的根基。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要是南京政府都彻底倒台了,他们手里的那点权力还能保得住吗?张静江虽然腿脚不便,心可不瞎。

    当初,他支持“清党”,是担心杨寰宇在军中的威望太高,蒋志清虽然接管了军权,但只要杨寰宇登高一呼,相信那些统军的将领们没几个人会听蒋志清的。这显然是不符合d的整体利益。当时正好杨寰宇远在美国生死未卜,希望在忠于杨寰宇的那帮人群龙无首的时候,给予他们雷霆一击,蒋志清趁势完全彻底的接管军权,协助d完全掌控整个华夏的政权,可没想搞成现在这样南北实质性分裂的局面。

    但即便这样,蒋志清依然没能彻底掌握住军队,反而使国防军直接分裂成了几个势力。等到杨寰宇伤愈回归,北方特区在他的领导下,强势崛起的时候,张静江心里就已经在后悔了。因为在d得到政权以后,虽然变相剥夺了杨寰宇的军权,可杨寰宇并没有什么抵触的行为。可“清党”却让杨寰宇以及忠于他的军事力量,直接走到了南京政府的对立面。张静江不知道,杨寰宇从心底里的认识,就是军队是属于国家的,而不是属于某个党派,党派之间对国家行政权力的争夺,军队是不应该参与的。所以,兴华会尽管控制了一部分他的嫡系精锐部队,他也没想过要兴华会去争取政府权力。直到他伤愈回国,痛定思痛,才真正改变这个想法,开始让兴华会参与政治。如果张静江要是清楚了这个因果,怕是要后悔的吐血。

    四大元老中的两人已经明确表态应该去和杨寰宇谈一谈,做为d主席的总统胡汉民就不能再装聋作哑了。实际上,这个会议已经开了三天,也拿不出个结果来,去与杨寰宇协商谈判,算是一个唯一的结果,尽管大部分与会成员都没表态,可四大元老中两人的表态已经很有分量。“既然静老都这么说了,那谁去张家口和杨寰宇谈谈?”胡汉民虽然这样问,却并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是推到了张静江的头上,有“这是因为对张静江的尊敬才派人去谈判的,不是我的意思”的意思。

    “我看,要不我们四个老朽就辛苦一下,跑一趟吧,我倒是真的想去看看,北方有没有传言里说的那么好。”同为四大元老之一的吴稚晖主动请缨,不过,他在话里却把张静江、李石曾和一直没表态的蔡元培也一起拉上了。

    “行,我确实也想去看看,听说在马君武马老先生的主持下,北方办的那个北方工业大学兴旺红火,不输北大。我是有点好奇啊!”被点到名的蔡元培没有推辞,却把去北方的目的不动声色的转移到了考察北方工业大学上,而不是去和杨寰宇谈判。

    。。。

第三二九章 南北和谈(一) 'vip'() 
    国民党四大元老的齐齐到访张家口,完全让北方特区政府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南京政府这是要做什么?竟然派出如此规格的访问团前来。自从南北对峙以来,双方虽然没有发生过军事上的冲突,只是偶尔在交界地区有点小摩擦,但有一点,那就是双方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在政府层面上的交集。象现在这样,没做任何铺垫,就突然组团到访的事情,无疑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事不仅让杨寰宇诧异,就连孙宝琦、徐树铮、阎锡山这些在政坛上打了多年滚的老政客也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倒不是说“耕者有其田”这个政策的潜在效果,他们这些政客们想不到,而是根本就都没去想。辛亥以来,政权的更迭,除了d通过国会大选这一次,以往每次都是建立在军事行动的基础上的,以至于在惯性思维的驱动下,没有军事行动,谁会想着这个政策会对南京政府有什么影响?这无非是对南京政府挖了点墙角,吸引一些流民,为北方特区增加一些人口基数,储备一些兵员而已。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北方特区掌管财政的张昭德不说话,不喊没钱,其它人还真的没人去算过这个收购土地上,北方特区政府花了多少钱。没人知道北方特区在这个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动用了近五十亿资金之巨。虽然大部分又通过售卖企业股份回收了回来,可这些事,也仅仅是张昭德和杨寰宇两个人清楚。这样一来,在北方特区政府的大多数人是真的没去想太多。

    当然,南京政府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他们可没有一个掌握百亿资金的资本巨人来支撑,要知道,这个时候,整个华夏的财政总收入,包括北方特区也不过五…六个亿而已。

    不管怎么说,既然人来了,北方特区政府就要接待。杨寰宇当然不会急着去见他们,于是孙宝琦和徐树铮当仁不让的成了接待他们的主角。毕竟他们两个和来的这四个人也算是老相识老熟人了。孙宝琦和李石曾还算是连着点亲戚关系,孙宝琦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李石曾叔叔李鸿章的儿子,总算是姻亲,就是和杨寰宇算上去也算是堂的大舅哥。

    “北方特区在杨总司令的领导下,真可谓是蒸蒸日上,特别是是‘耕者有其田’条例的颁布实施,乃是为苍生行了一大善啊,我们就是前来讨教的。”一番寒暄过后,双方分宾主落座,圆脸大耳的吴稚晖就半真半假的点明了来意,不过,在话语里依旧埋了根刺,称呼杨寰宇为杨总司令,暗指他的军人身份。因为是双方政府层面的交流,按理称呼杨寰宇应该是从政府一方称呼,叫杨主席才合适。吴稚晖的杨总司令的称谓这时就显得有些针对性了。

    “让百姓吃饱饭,穿暖衣,这不是我们政府应该做的么,算不上善政,只算我们没有尸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