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平息了这次的争执。但马雅可夫郁闷的发现,建制整齐的十一个师都选择了突围,因为在这些建制齐全的部队里,做主的不是师长,而是政治委员。
突围的部队组织起来了,他们选定的方向是鄂木斯克西北方向的秋卡林斯克,之后沿着萨尔塔伊姆湖绕过伊西姆撤往叶卡捷琳堡。之前突围的西南方向,他们是不愿再去碰钉子了。马雅可夫对此没有发表意见,这已经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了,他关心的是留下来的这些建制残破的部队,该怎样调配,尽可能久的在鄂木斯克固守。眼下,建制不全的三十七个师,人多的有两个团,人少的仅仅剩一个光杆师部,但加起来还有近十万人。在复**的总攻发起前,马雅可夫终于为这些部队分配了大致的防御区域。不知道为什么,在选择突围的部队集结之后,马雅可夫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很快他就发现了原因,几乎所有的内务部军官们,都选择了突围。现在留下的,都是些纯粹的军人。
图哈切夫斯基在总攻命令下达后不久,就接到了在鄂木斯克西北,有苏俄部队试图强行突围的报告。对于这些试图突围的敌人,图哈切夫斯基并没太在意。他只是命令负担正面增援的部队里,抽出志愿军第一集团军里的装甲第二军和预备队里的骑兵第一军去追击,让在伊西姆的复**第一集团军调集兵力前往阻截。他相信,以第二装甲军和第一骑兵军的机动速度,追击这些步兵的话,没有任何悬念。
倒是部队在向鄂木斯克城里进攻的速度,让图哈切夫斯基有些不满意。但他不是薛岳,为了进攻,不惜把城市拆成白地。因为在图哈切夫斯基眼里,鄂木斯克是属于俄罗斯的城市,是鄂木斯克州的首府。他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在于,鄂木斯克是高尔察克在成立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时候的首都。所以能少些破坏就尽量少些破坏,担负进攻任务进行巷战的部队,全部是步兵。
战役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开始收尾了。攻克鄂木斯克应该没有悬念,无非是付出多少代价,获得多少战果的问题。图哈切夫斯基绷紧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这时候的他,最需要的是睡眠。所以在最后审视一遍已经下达的各项命令,觉得没有什么漏洞之后,图哈切夫斯基移交了指挥权,拖着疲惫的身躯去休息。
与马雅可夫的预估一样,向秋卡林斯克突围的部队与包围他们的部队甫一接触,就遇到了硬骨头。他们突围的正面,是志愿军牟中珩率领的第十四军。在这条防线上,装甲第四军把部队分散,与担负包围任务的第十军、第十四军以及复**第十军,构筑起了一条以坦克为火力支撑点,交织着步兵的轻重机枪构筑成的火力网。在这个火力网里,坦克上坦克炮和2机枪与步兵的2重机枪组成远距离打击力量,轻机枪和迫击炮组成中远距离打击力量,步兵的k47为近距离打击力量。在这样的远中近火力搭配下,苏俄步兵的进攻虽然象潮水一样一**的冲刷,但阵地就像坚固的礁石,巍然不动。
特别是坦克上的2机枪,占据着阵地的制高点,视野开阔。即便是苏俄士兵匍匐着身躯,依然躲不过机枪的扫射。而苏俄红军配备的三十七毫米和五十毫米步兵炮,对这些钢铁怪物却无能为力。在连续发起数次团级规模的步兵冲锋,最终撤下来的人却寥寥无几之后,苏俄的指挥官们终于感到了绝望。等到装甲第二军的坦克在他们的侧后出现的时候,他们的的部队终于崩溃了。他们有的丢下武器举起了双手,有的开始四散逃亡。只是很不幸,奔跑的双腿始终快不过子弹。当战场被装甲部队完全控制之后,防御阵地上的士兵们开始跳出战壕接受俘虏。
疲惫的图哈切夫斯基一口气睡了两天一夜,当他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整个战斗已经全部结束。鄂木斯克在被攻陷了四分之一的时候,马雅可夫发布了投降的命令。促使他发布这个命令的原因,是他接到报告,与他们交战的军队并不是俄罗斯复**,而是是华夏军队,只是他们穿了复**的军装。在接到这个报告之后,马雅可夫终于解开了心里一直埋藏着的疑惑。一是图哈切夫斯基那里来的底气发动这样大规模的战役,二是复**那里来的那么多装甲部队。
作为一个高级将领他很清楚,训练装甲部队并形成战斗力可不是几个月就能完成的。之前,作为远东军区的一名高级将领,他从没看到过有关复**装甲部队的相关情报。而大战伊始,复**阵地上涌现出来的扑天盖地的坦克始终让他费解。现在他所有的疑惑都有了答案,这是华夏军队假借复**的名义参与了战争。这让他的抵抗决心在一瞬间就消失了。所以,他选择了投降,因为他不认为他们还能坚持到援军到来,况且,即便援军来了又怎么样?苏俄在华夏军队面前,迄今为止还没占到过任何便宜。继续抵抗,也不过是多做一些无谓的牺牲而已。
。。。
第二十三章 进军叶卡捷琳堡 'vip'()
一秒记住【(怪力小说吧)】,民国之铁血荣耀小说随时阅读,手机用户,阅读民国之铁血荣耀
两次战役,俘获了总数七十万的战俘,眼下的俄罗斯复**显然无法消化。以图哈切夫斯基的想法,这些俘虏在经过甄别之后,除开那些政工人员和内务部人员之外,其它人员都补充到复**的各支部队里去。杨寰宇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阻止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这种做法。
杨寰宇建议图哈切夫斯基,先用这些战俘清理城市废墟,为破坏严重的鄂木斯克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居民修补房屋。最重要的是要抓紧审理那些政工人员贴别是内务部人员,用他们交代的材料,在被俘官兵中开展思想教育。要把在32年发生在乌克兰的大饥荒的人为因素,苏俄高层以及各级官员们享受的特权,苏俄内部对自己战友们的清洗,以及内务部人员们的草菅人命等等的各种丑行揭露出来,用事实来教育那些被俘官兵,认清苏俄的邪恶本质。如果有官兵自己也深受其害的话,要组织他们在战俘营里开展诉苦活动。总之,要让这些被俘官兵心甘情愿的再次拿起枪,投入到推翻苏俄统治的战斗中去。
当然,这些工作还不是最重要的,眼下最急迫的事情,是乘胜追击,攻克叶卡捷琳堡,控制住苏俄通向亚洲的门户乌拉尔山口。之后,巩固战果,彻底消化这样一大片新占领区。开发这一区域的资源,为最终彻底打垮苏俄积蓄力量。而在杨寰宇真正感兴趣的,是秋明的油田,乌拉尔地区的铜、铅、银、镍等有色金属矿产,以及在西伯利亚地区大量的煤炭、铁矿、木材等等。
从地缘的角度来说,华夏想要把疆域延伸到欧洲是很困难的,能把亚洲的大部分土地囊括进来,已经是很伟大的成就了。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在欧洲扶持一些亲华夏的势力,或者说,在欧洲收几个小弟。图哈切夫斯基这样的无疑就是首选。特别是象现在的俄国这样,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军工体系,只能用资源来和华夏交换武器弹药辎重的情况下,还有谁能比他更可靠?
对于杨寰宇的意见,图哈切夫斯基自然是异常重视。在图哈切夫斯基眼里,杨寰宇无疑属于偶像级的领袖。能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把华夏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聚合成一个整体,并且建立起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没错,在图哈切夫斯基看来,世界上现在已经没有那个国家的军队能和华夏相抗颉,在他指挥下刚刚结束的两次战役就能很好的证明。华夏志愿军的战斗力远高于他按照华夏国防军的方法训练出来的俄罗斯复**。对于杨寰宇提出的处理战俘的方法,他自然是遵循不误。而对于攻占叶卡捷琳堡这本身就是他的计划内的行动。
对叶卡捷琳堡的进攻,图哈切夫斯基打算全部用复**的部队去完成。这次,他不是因为怕志愿军的损失大了,而是在鄂木斯克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两次城市战中,志愿军给予这两个城市的破坏太大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区,大约三分之二的建筑都成为了瓦砾。而在鄂木斯克,凡是复**的进攻路线上,建筑大部分还算完整,即便有毁坏,在经过修复之后,还能恢复原貌。可在志愿军进攻的路线上,大部分建筑也都被炮火损毁。还好马雅可夫投降的命令下的及时,不然鄂木斯克估计也会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惨状相差仿佛。
这样的损失大到让图哈切夫斯基感到心疼,这些城市可都是历经很多年才逐步建造起来的。叶卡捷琳堡更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是俄罗斯的第三大城市。图哈切夫斯基可不愿意在鄂木斯克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之后,再添加一座城市废墟。
虽然杨寰宇告诉他不要怕志愿军有牺牲,希望通过实战,进一步锻炼部队的作战能力。杨寰宇是在受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的战报后,对图哈切夫斯基表明这个态度的。薛岳的第十军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吃的亏,让杨寰宇看到了华夏国防军存在的缺陷。那就是华夏国防军的军官们,特别是高级军官们的升迁太过顺利,他们还缺少实战的锤炼。现在是装甲部队吃了点小亏,但这样心高气傲的部队,并不仅仅是华夏装甲部队,海军和空军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华夏国防军不论是装甲部队还是空军和海军,都是杨寰宇依仗着基地提供的先进武备,和他作为一个穿越者而带来的先进作战思想。这使得华夏国防军在历次的战斗中都能出其不意的迅速在战场上获得优势。可随着对手们在吃了亏以后,对战斗的回顾和总结,他们也会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提防。这次薛岳部吃的亏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苏俄在班菲洛夫吃了华夏装甲部队的亏以后,对部署在那里的军队就装备了大口径的反坦克炮。象这样针对性的布置,杨寰宇相信不会仅仅是苏俄一家。同样在华夏国防军手里吃亏的日本人和英国人也同样会想尽办法来寻找华夏国防军的弱点,然后根据他们找到的弱点,做出针对性的部署。
毕竟处于二战时期的各种武器,仿造的门槛并不高。而类似于航母的应用,英国和日本都曾是世界的领先者。只是他们那时候,没有把航母作为优先发展的方向。但杨寰宇相信,等到二战爆发的时候,象华夏与英国之间的印度洋海战那样,用飞机轻而易举的获得胜利的日子不会再有。因为从印度洋海战之后,英、法、美、日、意这些海军的老牌强国,都会重视起舰队的防空。所以,杨寰宇非常希望华夏国防军能尽可能多的参与实战,在实战中发现问题,制定出应对的方法,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大战中,减少牺牲获得更多的战果。
但图哈切夫斯基实在是被志愿军的粗暴吓着了。他宁愿让他的复**损失大点,也要尽力拿下一个相对完整的叶卡捷琳堡,所以他的优先考虑就是使用复**的部队。好在他的对手在这一区域的部队已经所剩无几,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要在苏俄增援叶卡捷琳堡的部队到来之前,拿下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苏俄会有援军吗?答案是肯定的,在鄂木斯克的二十万军队被歼灭之后,不管苏俄最高统帅部愿不愿意,他们都会向叶卡捷琳堡派遣增援。
阿帕纳先科确实在向斯大林申请援军,现在他手头上,远东军区剩余兵力不足十万人,加上沃罗诺夫没有撤回阿拉木图的第七集团军一部,也不过才十五万人。这对他要防守的叶卡捷琳堡和面对的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二百多万人的重兵集团来说,力量太弱小了。只是斯大林现在能派给他的也就是驻守在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的不到十万的兵力。其它部队要调过来,速度可没那么快。
苏俄在亚洲的部署,已经占据了全苏俄大约四成的兵力。象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这种处于苏俄腹心地带的区域,自然不会驻扎太多的军队。可谁料想,远东军区兵败如山倒,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这种原处于内陆中心区域的地方,现在竟然马上要成为战争的前沿,这是斯大林之前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仓促之下的手忙脚乱也是在所难免。要知道,在苏俄的西面,还有一个与俄国有世仇的波兰在虎视眈眈。两国在乌克兰地区和白俄罗斯地区的归属上,一直存在争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苏波战争中,最终获胜的波兰划走了部分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归并到波兰。苏俄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认为这些领土是曾经的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所以两国始终处在相互戒备的战争边缘。这也是后来斯大林与希特勒合作,瓜分波兰的源动力。
有这样的一层因果在,斯大林对兵力的调动自然难免的有些缩手缩脚。他既要考虑一旦叶卡捷琳堡一线失利的情况下,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就会成为战争的前沿,需要维持足够的兵力。又要考虑一旦东线失利,西边的波兰会不会趁火打劫,趁着苏俄西线兵力空虚,扑上来咬一口。所以斯大林一面把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能调动的兵力调往阿帕纳先科麾下应急,一面发出征兵命令,开始大规模征兵。同时,他再次派出使者,一方面维持与波兰的关系,一方面希望与华夏的d人接上关系,希望利用他们在华夏的影响力,鼓动华夏对高尔察克施加影响,压制一下高尔察克。他还不知道,有上百万的华夏国防军穿上了俄罗斯复**的军装。
阿帕纳先科用拼凑出来的大约二十五万军队,在叶卡捷琳堡外围的阿斯别斯特、别洛亚尔斯基、德武列琴斯克、瑟谢尔季、波列夫斯科伊一线设立了一个半圆形的外围防线。并在叶卡捷琳堡构筑街垒,准备巷战。这是他手头现有兵力能做到的最大限度了,唯一没有安排任务的就是沃罗诺夫从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逃出来的大约六个师的兵力。这是他预备着做布局反击的力量。
图哈切夫斯基对叶卡捷琳堡的进攻由之复**第一集团军承担南路攻击,从库尔干和车里雅宾斯克分两路进逼叶卡捷琳堡,复**第三集团军承担北路攻击,从伊西姆和秋明也分两路进攻。而复**的第二集团军承担预备队的任务。一、三两个集团军在进入叶卡捷琳堡外围之前,并没有受到任何的攻击和骚扰。顺利的对叶卡捷琳堡区域形成一个半围攻的形态。
但在进攻发起后,进攻的各部就发现了不同,守军的抵抗极其顽强。阿帕纳先科这一次用上了他以往都一贯不屑使用的手段,派遣督战队。他在事前定好了在外围防线的各部的指挥官接替次序,之后组建了一支由内务部军官组成的督战队,督战队具有对外围防线从最高指挥官到士兵的执法权。也就是说,阿帕纳先科为各部制定指挥官接替次序的目的,就是让督战队在战事不利时,有权枪毙前线的任何一级军官。即使是前线的最高指挥官也不例外。他给这些外围阵地的官兵的命令只有一个,那怕剩最后一个人,在没有司令部的撤退命令下,谁也不得撤离阵地。所有官兵都阵亡了,那就由督战队顶上去。如果阵地丢失,从督战队开始,活着回来的,全体枪毙。这是阿帕纳先科决定破釜沉舟了。他很清楚,除非部下的官兵有拼到最后一个人的决心,不然这仗已经没法打了。他希望用无畏的牺牲精神,来创造一个以少胜多的奇迹。
复**遇到这样的对手,战况的惨烈就可想而知了。好在他们还具备着火力的优势,在数次进攻不利之后,让图哈切夫斯基哭笑不得的事情发生了。进攻的复**这一刻也如同华夏志愿军一样,用不惜把一个城市砸成碎粉的精神,用大炮说话,用铺天盖地的炮火来打开胜利的大门。
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在别洛亚尔斯基、德武列琴斯克、波列夫斯科伊三个城镇被完全摧毁之后,复**攻破了叶卡捷琳堡的外围防线。阿帕纳先科不得不在最后关头,下达撤退命令,让坚守在阿斯别斯特和瑟谢尔季的守军撤回叶卡捷琳堡。
到了这个时候,对阿帕纳先科来说,守住叶卡捷琳堡已经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在敌人强大的优势炮火下,这样的阵地攻防,苏俄军队没有任何优势。仓促修建的防御工事,抵挡不住大口径重炮的轰击。传统的步兵作战的土工作业修建的工事,防一下七五山炮之类的还不在话下,但面对一五五口径的重炮,这些工事就如同儿戏。除非是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永备工事,或许还能抵挡一下。
痛定思痛地阿帕纳先科向斯大林发出电报,要求放弃叶卡捷琳堡的防守,他不认为眼下的苏俄红军有和敌人进行这种阵地战的本钱。他觉得,只有打运动战和突袭战,或许还能和敌人一较短长。但要放弃这样一个战略要地,斯大林会不会同意?阿帕纳先科不知道。
。。。
一秒记住【(怪力小说吧)】,精彩小说随时阅读,手机用户。。怪力小说吧高速首发民国之铁血荣耀,本章节是第二十三章进军叶卡捷琳堡,地址为,手机用户访问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第二十四章 失算的阿帕纳先科 'vip'()
收到阿帕纳先科的报告,斯大林纠结非常。叶卡捷琳堡的重要性是毋容讳言的,无论是它所处的战略地位还是在丢失叶卡捷琳堡之后,带给苏俄欧洲部分的实质性威胁,都注定这是个不能轻言放弃的重地。但阿帕纳先科报告里提到的理由,也是他不能不加以考虑的。
眼下,根据各个战报和内务部的报告,高尔察克复**的兵力远远高于眼下据守在叶卡捷琳堡的阿帕纳先科的部队。想以二十万左右的兵力,抵抗多达二百余万的敌人,显然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苏俄最高统帅部虽然下达了征兵令,但征召来的士兵必须要经过训练才堪使用。就这样把征来的新兵派上前线,这些人除了当炮灰,没有任何作用,但这些都需要时间。
现在的斯大林有些后悔,当时在高尔察克部奄奄一息的时候,自己为什么没有冒着华夏出兵的危险,强行消灭掉高尔察克所部,以至于现在养成大患。当然这也就是心里想想,如果老天再给他一次机会选择,他依然会做出与之前一样的选择。当时促使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就是赤塔之战的大火,烧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