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ィ⒘恕胺依即蠊保鸬渲炼砉涞幕撼骞郴恃抢酱笠皇阑垢璺依枷嗟备叩淖灾魅ā
但是到了19世纪末,由于民族主义兴起和泛斯拉夫主义的高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收回了芬兰的自主权,对芬人实施“俄罗斯化”,从语言与政治上加以同化,提升帝国中央之实力。这直接导致了芬兰的知识分子深切体察到自己文化受到威胁,使他们的**意识大为增强。
芬兰**的机会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帝国因内部革命而最终崩溃,芬兰因而有了难得的**机会。(。。l》》》棉、花‘糖’小‘說’)在苏俄“十月革命”成功后,内战爆发一面‘混’‘乱’时,政f芬兰参议院正式宣布芬兰**。当时新生的苏俄政f正与德国商讨停战的可能‘性’,前者领导人列宁与芬兰代表协商,原则上同意了芬兰**,但实际上计划组织工人政f取代目前的政权,将芬兰以加盟国的形式重新并入苏联。
自芬兰宣布**后仅三周的时间,苏俄就已组织了新的芬兰政f。这导致了芬兰的内战,有着苏俄方面支援的红军和忠于新政f的军队展开了内战,亡命于国外的芬兰军队领导人古斯塔夫·曼纳海姆将军回国指挥内战。尚未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在这个时候及时给予芬兰军事上的援助。短暂而血腥的内战最终由白军获得胜利,于1918年5月控制了全国领土,残余的红军与**人被监禁、杀害或逃到俄国避难。
随着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芬兰失去了德国的支持。但好在这时候,刚刚在大战后复国的‘波’兰发起了对苏俄的进攻。国内尚未稳定的苏俄无法应付数面作战,他们在与‘波’兰作战的同时,在亚洲部分还在与高尔察克作战,再要开辟芬兰战场,明显力有不逮。而芬兰抓住这个机会,与苏俄展开了边界谈判,谈判的结果以苏俄让步而结束,芬兰得以获得非常有利的结果,南部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紧邻俄国原来的首都圣彼得堡仅32公里,北部与东部边界也一直超出了大公国时期,与北冰洋相接壤,还拥有北极圈内的不冻港百沙摩。
这样的结果,在苏俄看来,就是芬兰趁火打劫的结果,是苏俄的耻辱,但是苏俄一直没机会找回这个场子。在东方与高尔察克的战争已经把苏俄拖的‘精’疲力竭,加上还有个‘波’兰一直在一旁虎视眈眈。现在,和东方的高尔察克的战争随着与华夏的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得到了暂时的休战,而宿敌‘波’兰也与德国合作瓜分掉了,与芬兰的这段恩怨就再次提上了桌面。
目前的芬兰已经是个**国家,并且加入了国联,与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和立陶宛不同,不能直接派兵占领。所以斯大林打算先以修改边界条约的谈判来试探,他要清楚,当苏俄向芬兰提出过分要求时,英法这些国家会有什么反应。当芬兰迫于压力,派出代表团达到莫斯科后,苏俄方面提出的条件,让他们大吃一惊。
苏俄方面要求芬兰:为使列宁格勒远离芬军重型火炮的‘射’程,要求卡累利阿地峡的两国边境向西推延12公里,换句话说,即是割让地峡至卫普里以东30公里间的土地予苏联,这对卫普里构成相当的威胁,同时也使苏方可使用地峡的极北河川和湖泊的天然防御线;租借雷巴奇半岛予苏联,并允许在西部驻军,以保护苏联于北极圈内唯一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之安全,另外还要芬兰割让其唯一的北极海出海口百沙摩;租借汉科半岛予苏联30年,并允许在上面建设军事基地,如此便可与爱沙尼亚的帕尔迪斯基基地联合起来封锁芬兰湾出口,保护喀琅施塔德的苏联海军基地,为此苏联每年会付给芬兰800万芬兰马克;割让苏尔塞里岛、拉凡斯卡里岛、台塔尔斯卡里岛和科伊维斯托岛予苏联;拆除曼纳海姆防线,理由为该防线“对两国发展和平睦邻关系不利”;签署一项互助条约。作为‘交’换,苏联将割让两座自治市——里‘波’拉与‘波’拉亚维给芬兰,两者合计面积为5;529平方公里,为苏联对芬兰要求的2;761平方公里领土大上两倍,但这两个地方皆为仅有原始森林的尚未开发过的开发土地。
这样的条件,芬兰显然不可能答应,如果答应,等于芬兰就放弃了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屏障,向苏俄大开国‘门’。打个比方那就是把家里的防盗‘门’的钥匙‘交’给了强盗,强盗在任何时候想来你家里洗劫一番,随时就可以来。面对芬兰的拒绝,斯大林做出了动武的威胁。
就对芬兰的战争,赫鲁晓夫说过一段话,很能说明问题。赫鲁晓夫说:“只要我们将嗓‘门’提高点,芬兰人就可能屈服。他们还不屈服,我们就再放一枪,芬兰人一定会举手投降……我们是这么认为,我们没有想到会发生战争,我们认为芬兰人会接受我们的要求,不会迫使我们进行战争……有人经常问,我们是否在法律上、道义上有权采取反对芬兰的行动?我们当然是没有法律权力的,但就道德而言,从我们的立场上出发,我们渴望保护自己就可以说明我们的行动是正当的。”
谈判破裂之后,苏俄开始在苏芬边境集结兵力,很快,就在苏芬边境调集了二十一个师,二千‘门’大炮和二千五百余辆坦克,以及近千架飞机,四十五万军队。半个月后,1938年的9月26日,以梅列茨科夫为统帅,苏俄发起了对芬兰的进攻。对于苏俄进攻芬兰的行动,苏军声称其入侵并非是以战斗员的身份,而是作为朋友和解放者,解放被资产家和地主所迫害的芬兰人民,他们要对抗的是挟持芬兰人民、挑起战争的卡扬德…厄尔科政f。同日,莫斯科广播宣布“芬兰民主共和国”成立,该政权由内战后流亡到苏联的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所领导,实为听命于斯大林的傀儡政权。
受到攻击的芬兰向“国联”就苏联的侵略行为提出诉讼,随后“国联”召开临时理事会,并对苏联提出调停邀请,但苏俄方面却回应称“我国与芬兰并无处于‘交’战状态。苏联和芬兰民主共和国之间和睦相处关系。芬兰民主共和国请求苏联援助以便“共同清除芬兰前统治者在芬兰建立的危险战争策源地”,由于我国和该政f之间保有关系,苏联和之前芬兰政f之间的关系已全部解除。”
这时候,国联的虚弱再次暴‘露’出来,他除了通过将苏联开除的决议,并继续呼吁其他会员国援助芬兰之外,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所有的成员国里,除了瑞典开始做国防动员之外,芬兰寄予厚望的英国和法国,却因为担心援助芬兰会引起苏俄与德国的关系更加接近而采取观望,另一个最有希望给予芬兰援助的国家德国,却已经在与苏俄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时,将芬兰出卖了。德国不仅没有给芬兰提供援助,还把芬兰之前在德国和意大利订购的武器予以扣押,并且警告芬兰,不得让英法等国的军队在芬兰登陆,否则,德国将对芬兰宣战。
德国的表态,让芬兰绝望。因为德国的态度就是有英法军队登陆芬兰协助作战的话,德国也会协同苏俄向芬兰发起进攻。英法等国会派军队吗?看看法德边界他们的表现就知道了,‘波’兰被德国和苏俄瓜分,英法虽然在嘴上宣战,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行动。难道芬兰要变成第二个‘波’兰吗?求人不如求己,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绝望的芬兰人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应对苏俄的入侵。
让斯大林没有想到的,是芬兰的民众,对苏俄扶植的傀儡政权许诺的日后将银行国有化、引入8小时工作制、援助中小企业和解决失业问题等等,并没有兴趣,他们更相信傀儡政权会引入苏俄的监狱、集中营和大清洗。包括芬兰的**人在内,他们团结起来,摒弃成见一致对抗苏俄的入侵。仅仅三百七十万人口的芬兰,在短时间里,就组织起了一支三十四万人的军队和一支十万‘妇’‘女’组成的民兵后勤部队来应对苏俄的侵略。
芬兰从**的那一天起,就始终认为苏俄将是芬兰最大也最危险的敌人。所以,在他们视为天然屏障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修筑了便捷的‘交’通和坚固的防御工事。芬兰军队也常常在卡累利阿地峡地区进行各种防御演习,对这一地区的地形非常熟悉。面对苏俄军队的进攻,他们利用卡累利阿地峡的森林和沼泽地带,顽强阻击。
在战争的前两个月,苏俄军队并没有象他们预计的那样,受到人民的夹道欢迎,而是被填堵的水井,焚毁的房屋,埋设的地雷和诡雷的焦土政策。两个月里,在付出了约七万人的伤亡代价后,仅向芬兰境内推进不到八十公里。这是苏俄的最高统帅部在战前想不到的。不得不更换指挥官,用铁木辛哥替代梅列茨科夫出任最高指挥官。
弱小的芬兰在经过两个月的苦战之后,终于支撑不下去了。被德国扣押了新购买的军火,战前芬兰储备的军火已经消耗过半。虽然给予了苏俄军队以重创,但苏俄的援军还在陆续增加。芬兰的人口基数就只有三百七十万人,即便全民皆兵,也不过是三百七十万军队,相比人口上亿的苏俄,这点数量是微不足道的。无奈之下的芬兰,只能再次走向谈判桌。
。。。q
第五十五章 李代桃僵()
苏俄入侵芬兰的战争,终于让斯大林明白了他的军队存在的问题。…79…在以往与高尔察克军队作战以及与华夏军队作战,战败的原因他总是依据下面军官的说辞,以为是败在武器的火力投送上。他的军官们总是抱怨,华夏军队和高尔察克军队在大炮数量上和口径上,都远远超过苏俄红军,在机枪数量上和自动武器的配备上,也是苏俄红军所不能比拟,所以苏俄红军往往需要比敌人更多的兵力来扭转火力投送不足所带来的劣势。可增大部队的规模,又造成苏俄方面在补给上形成短缺,以致造成诸多败绩。但现在,面对装备供应都远不如苏俄红军的芬兰军队,依然付出如此重大的代价,那就说明苏俄军队真的出现了问题。
虽然最终苏俄通过战争,获取了他们想要的结果,只是斯大林没想到,苏俄红军在与芬兰军队作战时的表现,让德国的希特勒觉得,以德**队的作战能力,应该可以轻易的打败苏俄红军,为希特勒在后来很轻易的就下了进攻苏俄的决心。希特勒对苏俄红军在芬兰战场上的表现,只有四个字的评价――不堪一击!
一个接一个的关于欧洲战场的消息传到了华夏,这段时间,华夏驻欧洲各个使馆的武官们,忙的是脚不沾地。特别是驻德国和瑞典、芬兰、挪威、荷兰这些东欧国家使馆的武官,他们是眼下距离这场战争最近的军事观察员。源源不断的各种情报,通过电‘波’传送到华夏国防军的总参谋部。
吴佩孚甚至在总参谋部特别布置了一间会议室,,里面挂满了欧洲地图,标注着根据情报上的信息得来的各**队的分布和态势。用以对欧洲各国的军队的战术以及战略的分析依据,评估各**队的战力。
随着欧战爆发,现在已经没人再对杨寰宇做出的任何决策提出质疑。因为事实已经证明,杨寰宇对世界局势的预测,惊人的准确。对德国和苏俄的种种行为的预判,放佛他杨寰宇就是这两个国家的真正决策者,对亚洲方面日本的南下,也已经成为了现实。现在大家猜测的,是杨寰宇将在什么时候下令华夏介入这场战争。
尽管怎么看,这场战争都很难会‘波’及到华夏,假如华夏打定主意做旁观者的话。但华夏会不介入吗?谁要提出这个问题,他周围的人一定会象在看个白痴一样的看着他。杨大总统在几年前就预见到这场战争必定会爆发,并提前就开始做好了各种战争准备,然后坐在一旁看戏?这是你的脑袋进水了?还是杨大总统的脑袋进水了?
不过这时候的杨寰宇却在他的办公室里召见警察总监刘翼飞。他要刘翼飞以警察总监的身份,前往德国接触德国的盖世太保头子,国际刑警组织主席莱因哈德・海德里希。1923年成立的国际刑警组织,华夏并没有加入。而现在杨寰宇希望通过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掌握的盖世太保搜集一些对德国国会议长、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的不利材料,除去这个人。最低限度,也要使希特勒解除戈林的空军司令职务。可这种时刻,华夏用其它名义和德国接触都不太合适,终于让杨寰宇想到了海德里希的国际刑警组织主席的身份,而华夏尚未加入这个组织。那么,以申请加入国际刑警组织的名义,前往德国拜访海德里希这位国际刑警组织主席,一切就显得没那么突兀和惹眼了。
杨寰宇产生这样的想法是有原因的。在德国进攻法国的时候,在敦刻尔克,正是由于戈林的抢功行径,导致希特勒下令德国的装甲集群停下进攻的脚步,从而导致英法联军成功的在敦刻尔克撤出了三十三万大军。致使包括日后在北非战场击败隆美尔的英国将领‘蒙’哥马利等一大批英法将领逃出生天,为德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杨寰宇这么做,倒不是出于他要帮助希特勒,而是想英法的力量再削弱一些,让日后的美英两国想要战胜德国,必须付出更多的代价。
可是,想要让希特勒解除戈林的职务,他杨寰宇能起到什么作用?或许在军事成就上,在华夏与德国的关系上,杨寰宇或许能得到希特勒的尊敬。可涉及到德国内政的话题,杨寰宇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发言权的。至于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是否会有敦刻尔克大撤退,杨寰宇都没把握说一定会存在。杨寰宇此举也仅仅是未雨绸缪,有枣没枣的打一杆子罢了,成故欣然,败亦无谓。
但要是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愿意的话,情况就不同了。盖世太保是戈林创建的,而海德里希和他的上司希姆莱在与戈林争夺盖世太保的权利时,双方搞得很不愉快。虽然这场盖世太保的权利争夺以希姆莱的获胜而结束,戈林心里也势必会耿耿于怀的。因为盖世太保的权利的丢失,使戈林在德国的实际权力大为缩水。如果将来戈林有机会报复希姆莱和海德里希的话,相信戈林绝不会手软。
杨寰宇就是想利用这个关系,让刘翼飞在与海德里希见面时,挑拨一下。戈林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他说:“凡是在德国的土地上一切会飞的东西,那就全部都是属于戈林的。”但是,为了德国的前途,在德国应该只有元首希特勒的声音,而不该再有别的声音。戈林这句话,说明了他在权力的腐蚀下的狂妄,说明了他野心的快速膨胀,这对德国来说,是没有任何好处的。杨寰宇希望刘翼飞以这个思想为基调,暗示和鼓动海德里希对戈林下手,当然具体怎么说,就要刘翼飞在于海德里希见面时随机应变了。
在杨寰宇的认识中,只要英国没能救回他派往欧洲大陆的派遣军,那么,在接下来守卫英伦本土的时候,在日后英美的反攻中,都很难获得有利的态势。在上一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的四个昏招导致了轴心国集团的最终失败。敦刻尔克命令装甲集群停止进攻,把消灭聚集在敦刻尔克海滩上的英法联军的任务‘交’给戈林统帅的德国空军是第一个昏招。
第二个昏招是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此举虽然让日本获得暂时‘性’的太平洋上的海军优势,却直接导致美国从使用租借法案偷偷‘摸’‘摸’的帮助英国,变成光明正大的向德日宣战,正式介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三个昏招是希特勒在空袭英国时,没把第一目标选择为英国本土的机场、雷达站、港口等军事目标,却把目标定为轰炸伦敦,使得德国空军在空战中,损失巨大,直至最后再也没能力占据英伦本土上空的空中优势。最终导致封锁英伦的计划破产。如果德国空军能获取英伦上空的制空权,加上邓尼茨的潜艇部队的配合,足以把英国困死,从而‘逼’迫他们投降。
第四个昏招是西线战事尚未结束,英国还没投降,而进攻苏俄的各方面准备工作并没有就绪的情况下,仓促发动“巴巴罗萨计划”,但在进攻苏俄时,又打的不够坚决,把突袭战打成了消耗战。使绝大部分兵力都陷在了苏俄战场,在美英联军登陆欧洲大陆时,没有足够的兵力发起反击,陷入两线作战却兵力不足的困境。
在这四个昏招的背后,有两个是与戈林有直接关系的。可以说,德国最终战败,戈林要负一半的责任。当然,这一世,情况早已大大的不同。比如第二个昏招日本偷袭珍珠港,这世就不一定再会发生,除非日本要进攻菲律宾而忌讳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威胁,不然的话,袭击珍珠港已经失去了意义。因为在太平洋上,能对日本海军产生威胁的,不仅仅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还有华夏舰队对日本海军的威胁更大。第四个昏招也很难说还会成立。毕竟苏俄在过去这些年里,被高尔察克的复**搅的始终无法安心发展,再加上失去了亚洲的纵深,面临德国进攻的时候,苏俄已经没有地方撤退他的兵工惩相关的工业企业,没有这些工厂的支撑,很难说苏俄还能顶住德国的进攻。
这些原因,杨寰宇不会和刘翼飞讲,事实上也没法讲。真要这样讲的话,那杨寰宇就真的成了妖孽了。好在现在杨寰宇早已经在国防军体系里成了膜拜的对象,没人会怀疑杨寰宇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刘翼飞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杨寰宇会对德国的一个空军司令这么有兴趣,非要想办法搞掉人家,但他依然选择毫不犹豫的服从。
送走了刘翼飞,杨寰宇点起了一支烟,又随手拨‘弄’起办公桌边上那个潘兴将军送给他的巨大的地球仪。现在大体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剩下来的就是难熬的等待了。他在等待德国进攻法国,他在等待日本尽快的扫平东南亚各国。通过这段时间的考虑,杨寰宇决定先站到德、意、日轴心国的对立面上去。只要法国投降,华夏出兵维希法国治下的法属印度支那,同时从日本人手里夺取东南亚诸国,丝毫不会有任何的国际压力。至于夺取了东南亚之后,将来是出兵欧洲给德国人致命一击还是等德国陷入危难时,拉德国一把,那就要看美国的态度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