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岛的本土。如此一来,英国在东南亚的这些已经落入日本人手里的利益与之相比,重要程度急剧下降。

    华夏航空公司的职员们惊讶的发现,这段时间,他们这个华夏第一个开办的航空公司的业务好了不少,特别是南京到汉口的航线。英国驻华夏大使卡尔爵士和美国驻华夏大使詹森以及他们的随员们,频繁的往返南京和汉口之间。不用说,他们这是有重大的事情在和华夏协商,这是傻子也能看明白的事情。如果是一般的小事,他们这些人只需要找设在南京的行政院就行了。他们跑汉口,那是因为华夏的大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杨寰宇在武汉。没人会以为这些人‘花’费昂贵的费用,这样密集的往返只是为了去汉口品尝武昌鱼的美味。

    这些天,杨寰宇确实被这两个家伙‘骚’扰的不轻,好在他的总统府参军长熊式辉帮他挡去大多数的繁琐会见。这段时间,杨寰宇的副官王以哲被杨寰宇下到装甲第五师张钟麟麾下去当团长了,新的副官他还没选好,就让总统府参军长熊式辉临时承担了副官的活。好在应付这些外‘交’官,熊式辉作为总统府的参军长,出面接待应酬倒是很是对口。

    英国大使卡尔爵士和美国大使詹森他们前来拜见杨寰宇,就是要鼓动华夏放弃中立加入协约国阵营,而回报则是英国和法国在东南亚的利益由华夏接管。对于这个条件,杨寰宇显然不能满意。杨寰宇对他们的回答是,接管英国和法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可以,但什么时候接管,华夏会根据情况自行安排。至于加入协约国阵营,则被杨寰宇一口回绝了。

    杨寰宇这么做是有现实考量的。法国退出了战团,如今成为了名义上的中立国。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怎么有权力代表法国做出承诺?但英国人就这样做了,这中间潜在的含义,就是英国已经把法国划到了德国的阵营之中,法属印度支那在英国人和美国人眼里,已经属于敌对方,因为法属印度支那是奉新成立的维希法国的命令的。所以,他们把这块地方许诺给华夏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华夏要拿到这些,就必须出兵,那动手的就是华夏,和英国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

    杨寰宇当然看明白了这里面的这些小伎俩,这种别人牵驴他拔橛子的傻事绝对不会做。那怕杨寰宇早已经做好了出兵的准备,也准备好了出兵的借口。可美国人和英国人这不是不知道吗?不过对英美承诺把东南亚划入华夏势力范围的好事,自然是要答应下来。这为华夏出兵东南亚后,把这一区域纳入华夏提供了依据。

    问题是,这样的结果也不是英国和美国能接受的。得到了合法拿到东南亚地区利益的允诺,却什么实质‘性’的付出都没有,换谁也都不能接受。这可苦了熊式辉,杨寰宇大手一挥,应付这些外‘交’官的差事就全在他熊式辉头上了,推都不知道推给谁。无奈之下,熊式辉只好把华夏是礼仪之邦,行事原则讲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来忽悠这帮洋鬼子,告诉他们华夏文化要讲究师出有名。

    在翻译们的帮助下,卡尔爵士和詹森大使终于搞明白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含义,和到底什么叫师出有名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天了。而他们对此也发不出一点脾气,因为这是东方文化的一大特点,而且从道理上来讲,他们也无法反驳,似乎一切都很自然。可卡尔和詹森总觉得那里有些不对。

    在他们的乘坐的汽车离开东湖前往机场的时候,路过‘门’口的岗哨的一瞬间,他们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想到了是什么地方不对劲了。那就是华夏的大规模的扩军!大规模的扩军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做战争准备。没有那个国家会在不准备打仗的前提下,把钱砸到军队的扩充上打水漂玩的。那么华夏的扩军明显是要发起战争,只是向谁下手,目标打谁的问题。

    华夏大规模的扩军,短时间可以隐瞒,想要长期隐瞒显然是不可能的。对于卡尔和詹森这样的外‘交’官,想要瞒住他们就更难了。想要号召民众踊跃参军,自然少不了报纸广播这一类媒体的宣传,这些宣传绝对是所有在华夏的人,不管是外国人还是华夏人,都要经常接触到的。卡尔和詹森他们自然也不例外,即便他们不会华夏文,听不懂华夏话,可大使馆里绝对不会缺少听得懂看得懂的人才。

    有了华夏在做战争准备的这个结论,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那就是分析华夏可能的战争目标是那里。以华夏目前的周边形势来看,周边的国家里,苏俄不太像是目标,因为以华夏这些年来的行动,华夏要对苏俄动手的话,更多的可能采用的手段是支持高尔察克的俄罗斯联邦,由俄罗斯联邦的军队动手就行了。日本?又不太像,因为华夏与日本本土隔着海,而且,无论是朝鲜半岛北部的山区,还是日本以几个大岛组成的本土,都不适合华夏的装甲集群的行动,而华夏扩军的重点是装甲部队和空军。这样看来,东南亚似乎也不是华夏的目标,东南亚的山地和丛林,显然也不适合装甲集群的大规模行动。

    卡尔与詹森两个人越讨论,卡尔的脸‘色’越差,詹森的神情也渐渐冷峻起来。因为经过他们的分析,只有一个地方目前适合华夏的目标,那就是中东半岛。中东的沙漠和平原、高原都合适大规模的装甲集群的作战,加上华夏眼下在卡塔尔半岛上发现和建设的油田,能为华夏的装甲集群提供充足的燃料。问题是,那里除开华夏的势力,剩下的势力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

    如果华夏的目标是中东半岛的话,那就意味着华夏在这次欧洲的大战中,倾向于德国,并准备对英国人和法国人下手。分析的结果是这样一个结论,卡尔的脸‘色’怎么可能好呢?得到罗斯福指示的詹森,也是同样。因为要是这个分析是对的,那么不但罗斯福的所有设想都成了空想,真要是这样的话,后果也是让人恐惧的。

    要是真能的华夏和德国携手,不仅罗斯福设想的让苏俄牵制德国的想法成为泡影,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印度也面临着威胁,甚至还会影响到地中海地区和非洲。只要华夏和德国携手,苏俄绝对不敢向德国炸刺,只要苏俄敢有任何的小动作,都可能面临华夏和德国的两面夹击。而华夏一旦在中东向英国发起进攻,印度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的通道都会被华夏截断,陷入华夏的包围之中。英国在中东布置的部队,绝不可能是华夏的对手。这样一来,从印度洋到红海,到苏伊士运河到地中海,都会在华夏和意大利和德国的控制之下,从而割裂英国对非洲的控制。

    但是相反,如果华夏加入协约国阵营,就能与英国联手,压制住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势力,并且通过土耳其,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用强大的装甲集群进攻希腊和保加利亚,在欧洲开辟一条新战线。而没有了华夏在后背的威胁,苏俄也能在欧洲北方对德国施加压力。再通过英国本土这个跳板,伺机在法国再次登陆的话,德国就会陷入一个大的包围圈之中,以德国的能力,显然是不足以支撑他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开战。

    在这一刻,卡尔爵士和詹森大使都突然有了一个重要的明悟,那就是不管是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们都忽略了华夏的重要‘性’。这个在东方的古老国家,已经具备了左右世界格局的能力。在眼下他们面对的战争中,华夏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影响胜利的天平倒向那一边。在与华夏的沟通和‘交’流中,明显的,不管是新兴的美国还是老牌的世界老大英国,都已经失去了高高在上俯视华夏的资格,华夏已经具备了与英美平起平坐的资格,甚至在某种特定的时刻,他们可能还要看华夏的脸‘色’行事。

    。。。q

第六十五章 善拉仇恨的英国人() 
    卡尔爵士和詹森有了他们的猜测,但眼下并没有任何的证据,华夏也没有任何的征兆和迹象要在中东做什么大动作。。l。。更新好快。所有的一切都还仅仅是他们两个人的一种判断,在各自向他们的国内报告时,在措辞上,也只能把这些猜测‘性’质的结论,当作诸多的可能‘性’中的一种。当然,他们会强调现在的华夏,在这场世界‘性’的大战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和对整个战局可能产生的影响。

    詹森大使的报告很快就送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手中,罗斯福看了报告之后,他对詹森的分析持一种认可的态度。现在的华夏确实不在是以前那个清国的政f可以比较的了,他相信,面对此刻的华夏,他们再要象当初那样组织一支联军,以数万人的兵力就能在华夏大陆上横行的日子再也没有了。无论陆军、海军还是新兴的空军,华夏在以往和日本、苏俄、英国的冲突中,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战斗力。特别是新兴的空军,即便是美国空军,也在从华夏引进新机型和各种飞机技术。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华夏在空军这一方面,比美国陆航和海航更有优势。

    如此一来,詹森的报告所提及的一些内容就更加引起了罗斯福的重视。华夏真的把目标对准了中东么?詹森在他的分析中,把华夏觊觎中东的原因归结为华夏需要中东的油气资源。确实,不论军用还是民用,汽油资源都应该对华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华夏是个贫油国,他不象美国。美国除开他自身就有许多大油田之外,与他们相邻的加南大和墨西哥,已经探明的油气储量也十分巨大,一点也不比中东逊‘色’。事实上,在中东的油田被开发出来之前,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近代如果说捡漏发大财发的最大的,就是美国。沙俄帝国几乎求着美国,以区区七百五十万美元的代价,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结果不算在阿拉斯加发现的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仅仅是阿拉斯加蕴藏的油气资源,沙俄帝国这笔生意就不知道亏到那里去了。所以美国不缺油,但罗斯福能理解华夏对油气资源的渴望。

    在军事角度,华夏陆军的装甲部队,机械化部队,海军的舰船,空军的飞机,都离不开燃料的供应。没有燃料,所有的这些武器装备都无法发挥它们的作用。民用的需求就更大了,汽车、拖拉机、轮船的动力需求,发电、采暖、道路‘交’通、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油气资源。'。。l'华夏在北方虽然也发现了一些油田,但显然不能满足华夏的需要。而中东半岛上,有华夏急需的这一切。所以,罗斯福对这个分析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反而觉得应该就是这样的。可中东半岛,一直都是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华夏想要独霸那里,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这样做,也与美国的利益不符。美国一向重视的,就是开放的市场。从美国的利益来说,中东不能被华夏独占,同样也不能被英国人独占,美国人也应该在其中得到自己应得的好处。

    但英国怎么可能答应呢?怎样才能让英国答应呢?这是个问题!

    英国当然不会答应!丘吉尔看着秘书送来的卡尔爵士的报告,差点把手里的雪茄在烟灰缸里碾成碎末。对华夏,丘吉尔一向没有任何好感,在他眼里,华夏人就是贪婪、愚昧、尚未开化的野人!

    对于英国皇家海军在印度洋上曾经遭受的惨败,丘吉尔认为那只是一次偶然。那时候的丘吉尔还赋闲在家,对议会和政f的决策无法施加什么影响。但他却多次在《泰晤士报》等报刊上发表抨击文章,指责时任首相麦克唐纳是个懦弱的胆小鬼,指责英国皇家海军放弃了自己的荣誉,指责议会的议员们都是懦夫。

    在丘吉尔看来,英国皇家海军之所以会打败仗,只是一次疏忽大意的结果,没有提防到华夏岸基空军的飞机的突然进攻。他认为,如果再来一次,英国皇家海军一定会把华夏人揍的屁滚‘尿’流。但是,执政的工党政f却吓破了胆,以至于印度洋海战成为了皇家海军的耻辱。

    对于卡尔爵士提到的华夏在中东采取行动的可能‘性’,丘吉尔更是嗤之以鼻。有大英帝国的驻印度陆军在,他不认为这会是一个威胁。倒是对卡尔爵士提到的,华夏派遣陆军从土耳其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在希腊和保加利亚方向上对德国进行威胁的提议十分感兴趣。但他绝得,这是英国出让东南亚的利益所做的‘交’换的一部分,英国已经表示了自己足够的诚意。如果华夏人还不满意,那只是他们贪婪的本‘性’的发作,迟早会后悔的。

    卡尔爵士和詹森大使相对着坐在美国驻华夏大使馆里詹森办公室的沙发上,詹森的秘书刚刚端进来两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随着袅袅的雾气,一股咖啡特有的甜香在办公室里‘荡’漾开来。但两个人此刻的嗅觉仿佛失灵了,这股香味并没有引发两个人品尝这杯香浓的咖啡的**。

    英美两国政f分别给予的他们两个人的指令,有很大的分歧。美国政f在战时,支持华夏对中东油气资源的全面开发,但前提是,华夏政f要承诺,在战争结束后,中东的油气资源会对全世界开放,允许所有有兴趣在中东投资的国家和个人,投资中东地区的油气产业。当然,这个支持还有一个更大的前提,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心照不宣,那就是华夏要加入协约国的阵营,这种支持才具备现实意义。而英国政f对中东不仅只字未提,相反还提出了一个补充条件,那就是英国承诺的‘交’给华夏的东南亚利益中,不包含英国的海峡殖民地地区。也就是说,马六甲海峡地区的新加坡、马六甲、槟城等重要港口地区,英国依然不会放弃。至于只字未提的中东,不用说也知道,英国政f拒绝华夏在现有基础上,再次在中东扩张势力。

    出现了这样的分歧,在华夏的两位大使显然就无法步调一致的去和杨寰宇争取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但分开来各自自行其事,想要达到目的,希望更是渺茫。

    “卡尔爵士阁下,我觉得,在我们开展工作之前,有必要先促使我们的国务卿和贵国的外务大臣‘交’换一下意见,在他们形成一个共识之后,我们再进行工作比较好。我们两国的利益是一致的,目标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一致的步调,而不是现在这样。请恕我直言,我认为贵国的内阁之中,贵国的部长大人们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华夏对我们的重要‘性’。”詹森紧皱着眉头,踌躇再三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言辞中不乏抱怨的意味。

    卡尔苦笑着,他也没想到国内的指令会这么快就下达。当他了解了美国政f给予詹森的指令后就知道,两国政f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相互经过磋商。

    现在他们在华夏,已经不象他们早期的前任们那样,几个国家的大使们聚在一起,商定一个结果通知给华夏政f就能达到他们的目的了。而且,现在这些国家的大使们也无法再聚在一起。德国、日本现在是‘交’战国,俄罗斯联邦眼下是华夏的小弟,苏俄虽然与华夏的关系有了缓和,但显然说话没什么作用。荷兰如今是德国的占领区,他们的流亡政f的意见没人会重视。法国刚刚和德国停战,他们的大使此刻恐怕正在为他个人的前途忧心。更何况,他们的‘交’战国中,日本虽然和华夏不对付,可日本目前绝对不敢在华夏面前呲牙,德国更是与华夏眉来眼去的打得火热。数来数去,目前能和英国站在一起的国家,也只有美国了,但偏偏他们双方的意见还不一致。

    卡尔终于伸手端起他面前那杯已经凉了的咖啡,慢条斯理的餟了几口,掩饰眼下的尴尬。冰冷的咖啡早已经没有了热的时候散发出来的那种甜香,入嘴满是苦涩,卡尔这才想起,这杯咖啡里,他既没放糖也没加‘奶’,标准的一杯苦咖啡,一如他此刻的心情。

    “好吧,詹森阁下,我会向安东尼·艾登外相提出建议,请他和赫尔国务卿‘交’换意见。”卡尔放下手里的咖啡,站起身来,边说边向詹森伸出手告辞。

    卡尔和詹森在为争取华夏加入协约国而努力的时候,在法国的贡比涅,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政f也在导演一场复仇的戏码。

    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正是在贡比涅附近一个森林边上的火车上,法国元帅福熙代表协约国接见了投降的德国代表,并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在仪式结束后,法国在这里树立了一座纪念碑。在石质的纪念碑上,雕塑着一把利剑刺穿了一只德国鹰。纪念碑上刻着一句话:公元1918年11月11日,自由的人民在此地击败了妄图奴役他们的德意志帝国。在纪念碑的不远处,是法国元帅福熙的雕像。

    希特勒下令从博物馆中,把当年举行签字仪式的那节火车车厢运了出来,停到了当年德国战败签字的同一地点。希特勒坐在当年福熙元帅接见德国战败签字代表时坐的同一把椅子上,接见了法国的停战签字代表。并在听完停战协议的序言后,站起身来,向法国的停战签字代表做了一个侮辱‘性’的手势,然后离开。这是当年的福熙元帅也是这么做的,希特勒用一样的仪式,相同的地点,相同的做法,把法国人曾经给予德国的羞辱,原样奉还给了法国。

    停战协议的苛刻程度,也一如当年法国对待德国的翻版。协议承诺,一旦德国击败英国,德国无意继续占领法国的北部地区,会将法国的北部地区归还给法国。法国本土被该协定一分为二,停战分界线从日内瓦穿过图尔到达法国与西班牙的边境,分界线以北的部分由德国占领,以使德国海军能得到法国在英吉利海峡和大西洋的所有港口,所有在法国接受政治庇护的人都要‘交’给德国。在此期间,也就是德国占领的期间,法国要向德国支付每天4亿法郎的占领费。在未‘交’战地区的法**队必须解散,允许法国保留一支不超过十万人的军队,法国海军被允许只缴械而不投降。此外,之前被俘的法军,将在德国击败英国之后再予以释放。

    当负责与德国谈判的法国代表亨齐格尔将军提出,希望德国放宽一些条件时。负责后续签字仪式的德军总参谋长凯特尔告诉他,法国只有答应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