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铁血荣耀-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ぴ皆颇系奈纳揭幌撸豆暗娜呤ψぴ笱舭伞0押粲薜牧攀Φ魅ズ嫌乐荩犹嬖捶胗裣榈姆狼旱钠呤Φ魍匣郴屏牧耸Φ魅ス笾葑褚濉!毖铄居钤诘赝忌峡戳艘换幔才诺馈�

    “我们现在把滇军也整编了之后,陆军规模已经达到七十个师了,但是,布防还是不够用啊,西南、西北兵力空虚,西藏青海两个省才在西宁驻了一个师而已,南方,兵力也相对薄弱,你看,我们要不要再扩编一些部队?”杨爱源站在一旁也看着墙上挂着的这张兵力分布图建议道。

    “不,不能再扩了,再扩下去,政府该叫了。相反,在南方和西南,我还准备裁军。”杨寰宇摇了摇头说道。

    “裁军?”杨爱源失声叫道。

    “嗯,除了疆、蒙、直隶一带力量还要加强之外,鲁、苏、浙、闽沿海一带维持现状,其它地区都要裁军!不过,只裁兵员,军官力量还要加强。”杨寰宇的手在地图上划过,叙述着他的打算。

    “你是打算保留建制框架,裁减兵员,一旦有战事,只要扩充兵员就行?可是这样的话,士兵缺少训练,这样的部队拉上去能行吗?”杨爱源努力想让自己的思维能跟上杨寰宇的想法。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搞的一个大动作了。我打算,把现在的募兵制改成兵役制。适龄男子都要轮流服兵役,接受训练。”杨寰宇的话把杨爱源震得不轻。华夏向来实行的都是募兵制,杨寰宇的想法是其它人根本没想过的。

    当杨寰宇一把他的华夏由募兵制改为兵役制的报告交到军委会,就在军委会引发了巨大的争论。老一辈的军人们,早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做法,形成了定势思维,自然而然的就表示了反对。年轻一辈,早已把杨寰宇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只要杨寰宇说的,那一定就是正确的,也想当然的想出各种理由来为杨寰宇的改革辩护。

    军委会委员长段祺瑞也在左思右想不得要领之后,决定召开军委会,让杨寰宇自己来统一大家的想法。

    “我就把募兵制和兵役制的优劣,分几方面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也算抛砖引玉吧。”杨寰宇看着围坐成一圈的军委会成员,谦虚得说道。

    段祺瑞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示意杨寰宇接着说。

    “目前,我们华夏除个别区域外,可以说基本上实现了统一。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接下去的重点,就是建设。而建设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教育、工业、商业、医疗以及农业等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我们的政府,目前还是很穷的,在这之前,超过一半的政府收入都投入了军队。可是以后要建设,自然不可能再这样投入。那么,我们拿什么钱来养这支军队呢?”杨寰宇提出了他的问题。

    “这个好像和你改兵制没什么关系吧?”大老粗倪嗣冲问道。

    “不仅有关系,还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仅仅陆军就有七十个整编师,近百万人,每个月的军饷就要将近两千万,这还不算空军和海军,还没算部队训练所需的各项消耗。而我们现在政府的收入不过五亿多点,明显的,政府会养不起这么多兵。那么我们要裁军吗?不能裁,这七十个师已经是我们最小限度的保有兵力了。解决的办法就是改募兵变兵役。实行兵役,一方面,大量减少军饷支出。我们原来的募兵,每月最低等的士兵也要十元钱。实行兵役的话,我们只要发少量贴补。仅这一项,每月至少可以节约军饷近千万。相当于,我们每年就可以减少至少一亿元以上。”杨寰宇给这些常年制注重军事的军中大佬们算经济账。

    “在这一点上倒是确实可以节省大量军费。”段祺瑞也同意杨寰宇的说法。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我们的士兵经过常年训练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按你这样,每个人当两年兵,整个军队里全都是新兵蛋子,一旦有战事,这样的军队能打赢吗?钱是省了,军队也垮了。”副委员长曹錕提出他的反对意见。

    “我认为,军队的战斗力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军官,训练有素的军官;二是军纪,令行禁止才能保证军队战力;三是武备,精良的武器装备能够弥补训练的不足;四才是士兵,但是这些服兵役的士兵,两年时间还训练不出来吗?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我们的七十个师,只是最低限度的保有兵力。一旦发生战事,这七十个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大量的扩军,而那些服过兵役的人,就是最好的兵源。只需稍加训练,立刻就可以上战场。兵役等于把我们合适当兵的百姓都轮训了一遍。一旦国家需要,我们就可以迅速扩编部队,那怕扩编个上千万的军队也毫无问题。”杨寰宇解释道。

    扩编上千万的军队?在座的人都大吃一惊。这个杨寰宇他想干什么?

    :阿甘[本章结束]

第八十九章 军制改革 下() 
“在座各位都知道,我在前不久访问了美法德三国,并代表国防军和他们签署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阿甘特别是德国,不仅在两军之间大范围的合作,在工业、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将开始大范围的合作。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不出二十年,新的一次世界大战还会打起来,而我们依然无法置之事外。上一次世界大战,我们是战胜国之一,可我们应得的权益却是又和日本人打了一场之后才拿回来。下一次世界大战我们还准备这样吗?”杨寰宇微笑着看向大家。

    “再过二十年,我这把老骨头早不知道埋在那里了。你这个问题,我就不去想了。”北洋的元老王士珍笑着应到。听到他的话,在座的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在座的绝大多数人到那时,也都该在家颐养天年了。

    “未雨绸缪,确是谋国之计!”段祺瑞在大家的笑声停下来后,对杨寰宇的话做了肯定。

    “还有个问题,如果按你说的这样,改兵役制,那么现在这些老兵怎么办?他们大部分人,可都拿当兵做为养家活口的职业在做。你这么一来,可是砸了人家的饭碗呢。”另一个副主席阎锡山问道。

    “这就是我在报告里提到的,军垦了。在张家口和蒙古,我为了安置历次作战留下来的伤残士兵和一部分年纪大的老兵,还有要解决驻蒙部队的供应。我们购买了几处土地,在这些土地上,搞了军垦。从目前取得的效果来看,一个一百人左右的军垦连,可以耕作三千至四千亩土地,基本上,四个军垦连,就能解决一个整编师的吃饭问题。我觉得,这个方式不仅可以在全军,甚至可以建议政府在地方上也搞类似的。”杨寰宇胸有成竹的说道。

    “你说一百个伤残退伍军人,要耕作三四千亩土地?”阎锡山觉得难以置信。其它人也在底下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

    “因为他们是伤残退伍士兵,所以数量上还少了一点,如果是正常劳力,应该还可以再多一些。当然,他们耕作不是人力或畜力耕作,而是用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是机械话的耕作。”杨寰宇做出解释。

    “这是不是意味着,全军军垦,又能节约一大笔军费?”段祺瑞想到了另一个好处。

    “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前几年不但不能节约,相反,还要多用掉一笔军费。毕竟,土地是要买的,使用的农业机械也要买,还要做培训,教会他们使用和维修这些机械。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几年以后当然能省下大笔军费,可开始阶段,可要花不少钱呢。其它地方可不象在蒙古,有大片大片的无主土地,只要圈起来就是自己的。

    “寰宇这个办法好,能安排好伤残军人,士兵打起仗来才会奋勇争先,不用担心受伤残疾以后生计无着。也怪不得你一路过来,百战百胜。”曹錕感叹道。他始终觉得自己练兵有方,对败在杨寰宇手里一直有些不服,不过这下他服了。自觉的奋勇向前和督战队拿枪*着的前进自然不能相比。

    “这样说的话,还有好处呢,我这后勤部压力也小很多啊。这个办法我支持,至少一举四得了。”阎锡山对这个提议也是赞赏有加。

    “岂止一举四得?这个办法要是地方上也能采用,可就把大多数农民都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了,有更多的人进工厂或者当兵、经商。象张家口那样有工厂,没工人的情况就不会发生了。”徐树铮也插话道。

    “那还有没有别的疑问?如果没有,寰宇的这个改军制的提议,在军委会就算通过了。我会把这个报告拿到国会去讨论通过,不过寰宇啊,军垦这个光有报告还不行,最好让那些议员们实地去看看。”段祺瑞在看到这些有利条件之后,决定推动这个提议通过,所以在宣布通过的决定之后,马上借和杨寰宇说话,堵住可能会有的意见。

    “这个没问题,他们随时可以去看。”杨寰宇也很高兴。尽管这个改制的法令要等国会讨论通过,再总统签署以后才能生效。可毕竟这是在执行自己的意志。一旦这个兵役制实行下去,若干年后,杨寰宇就不必再为兵源发愁了。

    会议结束,想要离开的杨寰宇却被段祺瑞再次叫住了。

    “寰宇啊,南方终于平静了。现在就剩东三省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段祺瑞的问话出乎杨寰宇的意料,因为这跟今天的会议没有任何关系。

    “我还没有对东三省动手的计划。”杨寰宇的回答也出乎段祺瑞的意料。

    “哦,为什么?张雨亭在东三省,撑死也最多有二十万的兵力,你可是统帅着上百万的军队呢。”段祺瑞对华夏的统一可谓不遗余力,一听杨寰宇现在根本没有一点统一东三省的意思,亦是大惑不解。

    “因为我还没做好和日本人全面开战的准备。南满铁路、旅顺、奉天都驻扎着日本人的军队。朝鲜半岛更是驻扎着大量的日军,一旦冲突,随时可以增援。而日本人对东三省也觊觎了很久了。那里和胶东的情况不同,据我所知,日本人可是把东三省看成他们的生命线。我们一旦进军东三省,就必须做好和日本全面开战的准备。”提到东三省,杨寰宇也皱起了眉头。

    “在胶东,不是证明日本人不是我们国防军的对手么。他们也承认这一点的,不然就不会和你议和。”在杨寰宇对日和对苏俄的几次冲突中,获得的一连串胜利之后,段祺瑞对这些列强不禁生出了轻视之心。

    “我们的海军不行啊,日本可有着号称世界第二的海军,我们的海岸线又这么漫长。一旦全面开战,我们沿海的防线到处都是漏洞,可以说是有海无防。面对他们海军,我们只有挨打的份。战火在我们的土地上燃烧,而我们却又威胁不到他们的本土。这样的仗打起来太吃亏了。所以,我觉得还是让张雨亭再逍遥一段时间好啦。等我们海军那一块和美国、德国的合作获得一点成果之后再和日本撕破脸会比较稳妥。”杨寰宇解释自己的想法。

    “是我心急了。孙文这次病得很严重,总统他怕是参选不了了,你觉得换个谁做这个总统比较合适?”段祺瑞闷了半响,点头承认道。随即又抛出一个问题却让杨寰宇再次愕然。:阿甘853&#。。。[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共2页当前是第1页1

第九十章 迁都的提议()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委员长应该有人选吧?”杨寰宇想了想也想不明白个所以然。阿甘孙文病重,国民党里就找不出第二个能有他的威望的人选。胡汉民和汪兆铭选个副总统都有些勉强,蒋志清和廖仲恺就更不够格。而北洋这边够格的人虽多,但明显最够格的段祺瑞自己却不想当。因为现在这个总统,更多的只是象征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尽管总统在名义上是三军统帅,但实际上的军权却被军委会掌控着,而政权更是在国务总理那里。

    “我想推荐曹仲珊参选总统,让胡汉民或者汪兆铭参选副总统。这样孙文的面子也算照顾到了。”段祺瑞盯着杨寰宇的眼睛,缓缓说道。

    “曹錕将军啊,蛮好。那委员长是想让又铮将军接任曹将军的职位?”杨寰宇表示支持曹錕参选总统。

    “哦,我想让你接替曹仲珊在军委会的职位。”段祺瑞继续道。

    “我?不妥,我还是在国防军里呆着好啦。”杨寰宇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让杨寰宇放弃军队的实际控制权,这怎么可以?杨寰宇毫不犹豫的拒绝。

    “军委会副委员长、陆军部长兼国防军总司令,不比你现在这个军委委员、副总参谋长兼国防军总司令更好?”段祺瑞大有深意地看着杨寰宇,直言道。

    “呃,我可一直是又铮将军的下属。这样不合适吧?”杨寰宇坦然看着段祺瑞。

    “我老啦,过年就六十岁了,以后咱们华夏会变什么样,我很期待啊。小徐名义上是你的上司,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军事上的成功,都是依据你当初的谋划取得的。小徐是个干才,却不是个做统帅的好人选。有他帮你掌控住总参谋部,你才好放开手脚施展么。你放心,我已经和他谈过,不会有问题。”段祺瑞干脆挑明了他的打算。言外之意很明显,这是要让杨寰宇接他的班。

    “委员长,有您掌舵我们才不会做错事么!请委员长放心,我一定殚精竭虑,不负您的厚望。”杨寰宇一面拍着马屁,一面表着决心。

    看到段祺瑞满意的点头,杨寰宇有点纠结,他还有个计划没说出来呢,说不说呢?

    “委员长,我还有个计划,我希望委员长能促成迁都。”思量了一会,杨寰宇决定还是说出来,迟早要说,反正也绕不过去。

    “迁都?”段祺瑞大吃一惊。

    “我觉得,北京已经不适合再做都城,如今,我们在天津还不能驻军,海军又几乎是空白。都城设在北京,就如同不设防差不多。假如敌人从海上来,各地想要救援都来不及。而况,都城做为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安全至关重要。”杨寰宇找了个似是而非的理由。

    “你不会又在打谁的主意吧?”段祺瑞满脸狐疑的看着他。

    “没有,我真这么想。海军建设可不比陆军,没十年二十年根本看不到效果。我开会时也说了,二十年内,必有大战,到时怎么办?更要命的是,我们接下来着重建设,做为都成,肯定又是投资者的首选。那样,到时负担会越来越大的。一旦发生战事,这里就会变成决战之地,想避都避不开。”杨寰宇继续找着理由。

    “那你觉得搬那里去好?”段祺瑞总觉得这些理由都不靠谱。

    “西安、洛阳、武汉一带!或者四川的重庆也行。”杨寰宇把他设想的地方列了出来。

    “这事太重大,迁都可是关乎国运的事。”段祺瑞是老派人,觉得这事太重大。不过杨寰宇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武汉是民国的首义之地,洛阳、西安也都是古都。从历朝历代,改朝换代可都不会再用前朝的都城的,可是有点不吉利呢。”杨寰宇又想出个理由。

    “哎,这倒是有点道理。好吧,你先回去,这事我再想想。”对这个理由,段祺瑞觉得还算靠点谱。

    杨寰宇一走,段祺瑞立刻就找来了徐树铮,向他说了杨寰宇迁都的建议。

    “杨寰宇想要迁都?他想做什么?他就这几个理由?”徐树铮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知道我就不让你来了。我总觉得他在策划什么。他这人向来不会做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我想也许他有什么计划还没完善所以不方便讲吧你去探探他的口风。他和你要惯常些。”段祺瑞吩咐道。

    杨寰宇前脚刚回张家口,徐树铮后脚就跟着来了,看着风尘仆仆赶来的徐树铮,杨寰宇不得不苦笑。

    “又铮将军,我明白你为什么来的,我是有个计划,不过这个计划是个会挨骂的计划。我可不想让委员长跟着我挨骂。而且,短期看,还可能会得不偿失。”杨寰宇抢先说话,堵住了徐树铮张嘴。

    “问题是你不说清楚,我们怎么配合你?”徐树铮更好奇了。

    “我打算用几年的时间在东三省设个局,这个局一旦成功,前期我们可能看起来还要承担不小的损失。所以这是个会挨骂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成功的话,我们华夏换来的就会是几百年的和平和安定。之所以我想让委员长提议迁都,只是想让这个计划执行得顺利点,损失也尽可能小点。”杨寰宇大略的解释了一下。

    听到杨寰宇这么说,徐树铮没说话,而是走到了地图前,看着地图上东三省的位置,猜想杨寰宇会设个什么局,又会算计谁。

    “你是想用一场大战来换取华夏在亚洲的霸权?那为什么不直接点?我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我相信,我们的陆军,在亚洲绝对已经没有敌手。”徐树铮大概的猜到了杨寰宇的意图,可是觉得不能理解。

    “我这个局,前提就是他们够贪婪。仅仅动用陆军的话,能治表不能治本啊。我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杨寰宇叹了口气。

    “所以你现在才不动东三省?目的就是这个?”徐树铮觉得杨寰宇一定头脑出了问题。这么疯狂的想法都会有。:阿甘[本章结束]

第九十一章 迁都武汉() 
听完从张家口回来的徐树铮的汇报,段祺瑞坐在桌子后面半响都没说话。阿甘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杨寰宇在他面前,关于这个计划为什么一个字都不说了。这个计划如果被别人知道,绝对会招来无数的口诛笔伐。杨寰宇的想法确实是有点疯狂!而且以他对杨寰宇假想敌的了解,杨寰宇这个计划可能真的能够成功。只是代价似乎也太大了,而且有些冒险,如果局势没掌控好,说不定还会偷鸡不着蚀把米。

    “这是他亲口告诉你的?”呆了半天的段祺瑞向徐树铮确认。

    “是我猜的,关于他到底怎么计划的,他一个字也没说。”徐树铮回答道。

    “这小子,你现在明白,你不如他的地方了吧?”段祺瑞笑骂了一句,接着问徐树铮道。

    “如果我猜测的内容是真的,我还真的是不如他。这样玩火,我可是真不敢。”徐树铮苦笑着点头。

    “他这是建立在对国防军绝对的掌控和绝对的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