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拿定了主意,谷口尚真果断的下达了撤退回本土的命令。对于失去动力的比睿、加贺,他留下了受创的驱逐舰野风、神风和太刀风号拖拽和护卫,至于就要倾覆的凤翔号就只能忍痛击沉了。
撤退的线路,谷口尚真选择自己率领的舰队先折向东北,在靠近朝鲜半岛海岸后再转向东南,以期避开华夏空军的追击。比睿和加贺则直接向东撤退。这里谷口尚真还是留了点小心思,华夏空军要是追来,就让这几艘已经受创的舰艇做掩护吧,反正华夏空军真要追来,这几艘船也跑不掉,要是能掩护自己带领的舰队逃脱的话,也算物尽其用了。
唐山空军基地里,空军第四师师长兼基地司令官姚锡九拿着雷达站送来的情报也在思量。从雷达站扑捉的信号来看,日军舰队分成了两股,一股较大的正在快速向东北方向移动,那里靠近朝鲜半岛。一股较小的正在向北移动,速度缓慢。他判断这股较小的舰队,应该是受创较重跑不快的。
姚锡九觉得有些可惜,国防军在北方目前一艘军舰都没有,仅有的几艘现在都在广东湛江的海军学校充当训练舰呢。不然,这几首拖后的日本军舰倒是可以考虑俘获。现在么,捉不住那就击沉吧。总司令杨寰宇嘴上可是经常说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中午时分,空军第四师的机群再次飞临比睿和加贺的上空,这一次,为了不让这几艘军舰跑掉,姚锡九还命令两个中队,携带了凝固汽油弹。一番狂轰滥炸之后,三艘驱逐舰被当场炸沉,比睿和加贺也成了两支漂浮在海上的巨型火把。
接到跟着比睿、加贺一起随行的潜艇的报告,无奈的谷口尚真还是下令,让潜艇发射鱼雷,击沉了比睿和加贺号。
这一次,本以为能轻松捞点战功的第二舰队损失惨重。沉没了包括加贺、凤翔两艘航空母舰,比睿号重巡洋舰,鬼怒号轻巡洋舰,夕风、波风、野风、神风、太刀风五艘驱逐舰在内的九艘军舰。加上重创的雾岛号、中创的金刚号和轻创的名取、长良号。第二舰队受到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战力损失了大半。
当舰队向北越过济州岛,彻底安全之后,谷口尚真在他的船舱里选择了剖腹,军人的荣誉让他无法承受这样的失败。 …
“8;――
第146章 后续影响()
“渤海大捷,国防军在渤海海域,重创日军舰队,击沉包括航空母舰、重巡洋舰在内九艘日舰。”华夏广播电台通过电波,向全华夏宣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这则语焉不详的消息依然在华夏大地上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这不仅仅是因为华夏国防军打了胜仗,更多的是甲午之耻也才过了三十年。经历过当年的北洋舰队惨败的人,如今正是四十岁至六十岁这个年龄段。国防军一雪前耻,又怎么能让人不激动万分?
只是在这条新闻里,既没说是什么部队创造了这样的战果,也没详细公布被击沉的是那几艘军舰。没提到是空军创造了这样的战果,依旧是保密的需要,杨寰宇不希望这场战斗太引人注目。事实上,对空军第四师获得这样的战果,杨寰宇还觉得不满意。至于没公布具体的日舰名称类型,是因为,这些还在核实中。
在国防军的档案里,关于日军海军的军舰数量、型号、名称等详细资料非常缺乏。击沉九艘舰艇容易确认,可击沉的到底是那艘还真的不容易。为了确认战果,温玉如甚至组织了沿海的渔民出海,去海战的海域,打捞沉船的废弃漂浮物,希望通过这些舰船上的救生圈之类,有舰艇标志物的物品来最终确认击沉的军舰名称。 '通过招募的朝鲜籍反日分子,潜入日本,在各个军港,观察返航的日舰。以期互相印证,最终确认战果。
杨寰宇对战果的不满,是源于他认为空军第四师本应该取得更好的战果。一百二十架飞机,两个波次,等于是二百四十架飞机,携带了四百八十颗炸弹。击沉九艘军舰,平均要五十多颗炸弹才炸翻一艘军舰,效率太低了。
依照杨寰宇的认识,以有心算无心,这样规模的空军出动,应该全歼这支日本舰队。两个波次,相当于六十个飞行中队,就算三个飞行中队对付一艘军舰,也应该有二十艘以上的收获。当然,这是国防军空军对海军作战的第一仗,缺少经验也在所难免。
尽管国防军没有宣布是什么部队取得了这样的战果,但是,美国、英国等这些海军大国还是发现了蹊跷。道理很简单,华夏并没有一支能和日本匹敌的海上力量。在胶东半岛,国防军也没有布置大口径的海防要塞炮。这样就几乎可以确认,国防军是用空军力量得到了这样的战果。美国更是结合华夏只向美国要了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图纸,确认华夏打算用于海上争霸的力量是空军。
只是,华夏国防军的空军到底采用了怎样的战术才把号称海军世界第三的日本海军打的丢盔卸甲呢?兔死狐悲之下,这是美英这两个海军强国最关心的。能这样打败日本,就也能用同样的手段打败他们。在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容不得他们不关心。
牵涉到这样的核心机密,是没人会公布出来的。打了胜仗的华夏不会,这是华夏的杀手锏,除非华夏人的脑子锈掉了。打了败仗的日本也不会,自己吃了大亏才学来的一招,怎么能轻易说出去?日本还希望自己的新飞机造出来之后,也模仿华夏的这个新战术呢。于是,继华夏的在建军舰上大量安装防空武器之后,日本、美国、英国也投入到大规模的改造之中。
对此,华夏国防军海军司令汤芗铭无疑是最为感慨的。之前,他对杨寰宇提出的关于华夏海军军舰的武器装备改动,还是很不以为然的。但杨寰宇的以飞机夺取制空权的观点让他觉得也挺有道理,所以才勉强接受了杨寰宇的修改,不过,在内心里还是带着深深的疑虑。渤海之战,终于让他大开眼界。
一百二十架飞机,还没两艘航空母舰装载的飞机多,就把日本海军打成了这个样子,国防军的损失不过十几架飞机而已。要是一个四艘航空母舰组成的编队的话,三百多架飞机出动,那还不纵横无敌?看样子,海军巨舰大炮的时代真的是过去了。
不过,汤芗铭不知道的是,这个胜利是建立在雷达预先发现了目标,保证了国防军空军的先发制人,和国防军空军的飞机优越的性能,正是国防军空军的p38在高空高速俯冲,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军舰上高射炮火的伤害。不说日本人的那种双翼飞机,就算用国防军前期装备的ju52容克大婶,也无法获得这样的战果。
在日本第二舰队回到长崎,日本海军在渤海遭受重创的消息再也瞒不住了。整个日本朝野都震动了,从甲午日清大东沟海战,到后来日俄的对马海战,日本海军向来都是以弱胜强,是日本人的骄傲。渤海的惨败,不仅让日本海军颜面扫地,也让日本的上层开始正视华夏国防军,正视满州问题。
第二舰队前往渤海湾,正是源于日本关东军司令植田廉吉的求援。只是第二舰队尚未到达目的地,半路上就被华夏国防军一记闷棍敲了回来。由此也可以预见,关东军在接下来和华夏国防军的作战也是不容乐观。
出兵满州,日本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国际上的孤立,陆军扩军增加的军费,再加上这次海军的巨大损失。可预期想在满州获取的利益却至今分文未得。而接下来就要面对的战争,还需要投入多少钱是谁也无法预计的。
一些悲观的政客们甚至预言,这场战争,是一场无望的战争,不仅会赔上巨额的军费,还有可能丧失本来拥有的南满铁路、关东州以及朝鲜半岛的利益。要求严惩挑起满洲事变的陆军军官,与华夏议和。
不过,摄政王裕仁太子不认可这种观点。夺取满州,然后向蒙古发展,把日本从一个岛国,变成一个大陆国家是他的梦想。一个工业能力远远不如日本的华夏,是不可能阻挡日本立足大陆的脚步的。关东军不是兵力不够吗?那就继续增兵,反正已经花了那么多钱了,大不了,本土再征召个一百万士兵好啦。
ps:笑笑的老父亲脑梗住院了,笑笑在陪护之余,抽空努力码了一章,尽量保证不断更吧,各位朋友请多包涵。 “
第147章 战争升级了()
第148章 绞杀战()
从宇恒一成和河合*的神情,裕仁终于感到了不妥。。。似乎事情的发展和他的认知之间,出现了偏差。但是,出于皇室的尊严不允许他在现在退缩,所谓骑虎难下,就是他现在的感受。好吧,陆军不是建议八至十个师团吗?我再多派点,总可以吧。
“要是再多派点部队,会不会更有把握一点?”裕仁虽然是用的问句,但神情坚定,表达的是一种不容置疑。
宇恒一成和河合*对视了一眼,双方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无奈。看来这个皇太子比那个脑残的天皇也好的有限啊。现在忘满州输送八至十个师团就很难了,特别是还要运送重炮部队。
第二舰队的遭遇说明,通过海路把部队先送到旅顺,然后通过南满铁路运输的路已经断了。现在只能把部队送过对马海峡,在朝鲜半岛的釜山登陆,然后横穿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到达满州。而且,这条路也不一定好走,在咸兴的国防军下一步的动向还不明朗呢。要是想输送的快一点,那就要冒险在仁川登陆,可那里明显是在国防军空军的打击范围里。
输送兵员这还只是最简单的,后续的物资补给才是让人头痛的事情,要支持这样一支大军的作战,这条补给线就太不方便了。从釜山到奉天可是要有九百多公里的直线距离呢。但他们的太子殿下,就这么想当然的让他们还要多派兵。
可是裕仁开了金口,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不能当场反对,那就只好唯唯诺诺含糊其辞的答应下来。
殊不知,华夏国防军在哈尔滨和锦州,围而不打,就是在等日本人的增援。围城打援,利用装甲部队的快速机动性,在野战中,快速穿插切割,分片突袭,消灭敌人。这可比一个个城市的打攻坚战划算多了,也更能发挥国防军机动性好,火力强大的特点。
日本本土调集的增援部队在福冈一登船,相关的情报就被送到了杨寰宇的桌上。日本人会在那里登陆呢?杨寰宇注视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点,思索判断着。
渤海湾沿岸的港口肯定是不会了,杨寰宇的视线落在朝鲜半岛西端,釜山、浦项、蔚山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元山也有可能。只要是在朝鲜半岛走就不怕,杨寰宇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东北的锦州和哈尔滨战场上,枪炮声诡异地平静了下来。日本人在倚城坚守,等候援军,安静的呆在城内。国防军在城市外围围困,构筑工事,摆出一个持久围困的样子,也不发起进攻。但在朝鲜半岛的江原道和京畿道一带,国防军的飞机却日夜不停的进行起了轰炸。铁路、公路、桥梁是重点轰炸目标。前世的美国人也曾在朝鲜半岛使用过这个战术,“绞杀战”这是当年美国人为这一战术起的名字。
在釜山和蔚山登陆的日军开始了他们的艰难历程,被破坏了的公路上,显然不适合车辆的行驶,不过好在日军配备了不少的军马,士兵徒步行军的负担还不算太重。不过对于日军的重炮部队,这就是实实在在的灾难了。
其实日军是还算幸运的,因为国防军的飞机无法飞到对马海峡进行封锁,不然的话,他们能不能上岸都是未知数。
当日军进入江原道和京畿道,就更加痛苦了。茫茫雪原上,大部队经过之后,道路上就会人踩马踏地被踩出一条宽宽的黑色的道路痕迹。这让飞过的华夏飞机在很远的距离上,就能很轻易地扑捉到日军的踪迹,随即,大批的华夏飞机就会循踪而至,对行军途中的日军进行一番狂轰滥炸。
以至于到后来,日军不仅不敢再在白天行军,连生火做饭都不敢了。白天躲在丛林里,到夜色降临,才敢摸着黑行军,渴了喝口雪水,饿了啃个冷饭团。这种方式的行军,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幅度的减员。即使勉强能够支撑的,也因疲惫困倦而面临着崩溃。
面对这样的困境,日军第十四师团的师团长大岛又彦中将想了一个办法,让朝鲜半岛上的朝鲜族百姓为日军开道。用小队的日军,押着数百人的百姓队伍,在距日军前面五至十公里的地方先行,日军部队跟在后面,一旦发现国防军的飞机,部队迅速在道路两边就地隐蔽。让国防军的飞机去炸走在前方的百姓。
这个新动向,让华夏的指挥官们感到了为难。轰炸平民,似乎总是有点问题啊。这个现象层层上报,接到报告的东北战区司令官张汉卿也觉得有些棘手,于是,情况汇报到了杨寰宇这里。
“那些不过是些化妆探路的日军前锋,我们的前线指挥官们连这样的小花招都辨识不出来吗?”拿着这份报告,杨寰宇对着站在面前的参谋长杨爱源噗之以鼻。
“但也可能真的是平民。”杨爱源苦笑着帮一线指挥官们辩解。
“也许是朝鲜族人,不过,即使是朝鲜族人,也一定是日军!我们抓获的日军俘虏里,朝鲜族人并不少。他们既然加入了日本军队,我不管他们是什么族,我都当他们是日本人!”杨寰宇才不理会这些人是什么族的,只要不是华夏人,炸了也就炸了。
朝鲜半岛的朝鲜人,在日属时期,虽然也有极少数人不满日本人的统治,流亡华夏和俄国。组织反日组织。但绝大部分朝鲜族人,为了融入所谓的主流民族,他们学习日语,学习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改用日本名字,报名参加日本军队等等,以自己是日本人为荣。对于这样的民族这样的人,杨寰宇是从心底里鄙视的。如果有一天,朝鲜半岛被华夏所统治,杨寰宇相信,这些人同样会把自己当成一个华夏人,并以此为荣的。
既然杨寰宇把这些朝鲜族人定性成了日本朝鲜族人,事情就好办了。下命令继续炸就是了,反正他们是在为日军开路,炸死也是罪有应得。于是,杨爱源亲自起草了一道命令,强调,华夏已经对日宣战,所以,不管是日本的和族人还是朝鲜族人,未向国防军当面投降的,一律视为敌人,应彻底消灭之。 ??[本章结束]
第149章 血战松花江 上()
十天以后,历经辛苦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和第二十七师团终于越过鸭绿江进入满州。。。兵力减员都是近三分之一,重装备丢失无数。尽管如此,对关东军来说,依旧如同打了一针兴奋剂。在他们之后,还有第十六、第十七、第二十五、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师团以及第一和第四重炮旅和新组建的第一高射炮师团等,在行军路途上。
随着援军的到来,植田廉吉在参谋主任板垣征四郎和参谋石原莞尔的建议下,准备对国防军实施反击。目标就是围困哈尔滨的国防军远东集团军。根据情报,围困哈尔滨的部队只有四个师,而日军则打算动用八个师团,哈尔滨城内的第十师团,在齐齐哈尔一线的第八师团,在吉林的第二和第四师团,以及陆续到达的第十四、第二十七、第十六、第二十五师团,以及重炮第一旅团。
远东集团军的行动是很冒险的,本来进攻咸兴的第四装甲师和第七十九师是用作预备队的,但考虑到要尽早插足朝鲜半岛,这两个师也分配了作战任务。这样一来,在哈尔滨进行围困行动的几个师就没有了预备队,完全只能靠他们自身的力量作战。
准备发起反击的日军,第二师团和第十四、第二十七师团从吉林榆树,第四师团和第十六、第二十五从松原分两路向哈尔滨运动,而在齐齐哈尔的第八师团也前出到了绥化。一时间,哈尔滨的外围,松花江两岸,大战来临的压抑气氛越来越浓重了。
在侦知日军移动后,围困哈尔滨的远东集团军也做了相应的调整,远东集团军司令官徐庭瑶和参谋长白崇禧乘飞机亲临哈尔滨前线指挥作战。
在松花江北岸至呼兰河南岸一带,姜登选的第七十五师负责阻击日军从绥化方向前来的第八师团,汤玉麟的七十三师和藏式毅的第八十师在松花江南岸摆开了阵势,第五十七装甲师则秘密运动到了阿城以西,准备在榆树方向的日军到达之后发起进攻时,从侧翼对日军发起突袭。
在哈尔滨西北,国防军却摆了个空城计,仅仅在佟家店放了第五十七师二二七步兵团的一个营。因为徐庭瑶实在调不出多余的兵力了。这是徐庭瑶判断日军第八师团应当属于牵制兵力。日军的重点,肯定在南面,那里分两路集中了日军六个师团。
战斗在哈尔滨以南十五公里处的南沟一带率先打响。在南沟一带负责防御的是汤玉麟七十三师的二八一团。进攻的日军是从松原前来的日军第十六师团所部的步兵第二十联队。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进攻的日军不惜代价的发起冲锋,若不是国防军在包围哈尔滨之后,就开始构筑防御工事的话,还真的有点难以抵挡。
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给植田廉吉设计的作战方案,是要松原这一路通过猛攻,把国防军的主要力量吸引到哈尔滨的南边,为从榆树出击的这一路日军创造条件。趁国防军的注意力集中在南线时,从西南方向对国防军的防线进行突破。再和哈尔滨城内的第十师团配合,对国防军实行包抄,消灭国防军远东集团军的主力。
这个战略在双方战斗力旗鼓相当时,确实是个不错的计划。日军用一个师团在北线牵制,南线集中了六个师团的优势兵力,加上在城内的一个师团中心开花,以多打少的打歼灭战。
不过,他们很悲剧的遇到了杨寰宇打造的这支怪胎部队。在这个时空,这个时期的陆战中,杨寰宇秘密装备和训练的装甲师,无论火力、防护、机动性都不是现在的日军说能够抵挡的。
尽管日军的进攻猛烈,不过徐庭瑶却不为所动,不但咬牙让汤玉麟坚守,并且还不许他动用预备队。二八一团的团长张从云是汤玉麟手下悍将,接到汤玉麟转述的命令,亲自带卫队抵近前沿指挥。在一线阵地